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咸宜帝

指数 咸宜帝

咸宜帝(;),在位期间名阮福明(),為阮朝第8任皇帝,1884年至1885年間在位。年號咸宜。原名「膺」,被廢後改為「膺」。同慶帝即位後,阮朝準備待咸宜帝投降後以其為郡公,承繼堅太王祀,故阮朝官方提及咸宜帝時多稱「郡公膺」。.

94 关系: 印象派南圻同慶帝多爾多涅省大南大南實錄宣化宣化縣 (越南)安南保護國富安省尊室詥尊室說尊室談巴黎中圻欽使中國中法战争中法新约平順省广东省乂安省亨利·布里松廣平省廣治省建福帝張光憻張氏永保大 (阮朝)保羅·高更保护国北圻北圻統使北江省嗣德嗣德帝咸宜啟定帝勤王運動第二次順化條約米樂紹治帝羅塞爾·德·可爾西萨拉拉卡内达区順化順化市顺化皇城西貢謙陵让·安托万·欧内斯特·康斯坦斯越南...越南史略越共麗水縣 (越南)黃繼炎黃花探范氏姮范慎遹胡志明市胃癌阮仲合阮福如梅阮福膺豉阮福洪侅阮福明德阮氏香阮朝阮有度阮春溫阮文祥阿基坦阿尔及尔省阿尔及利亚阿爾及爾育德帝肖蒙陳春撰陈仲金武仲平武氏諧比阿尔河靜河靜省法国法语清化省清朝潘廷評潘廷逢潘氏嫻戴可来海防市新所城慈裕太后托纳克 (多尔多涅省) 扩展索引 (44 更多) »

印象派

印象派(Impressionnisme),是指于1860年代法国开展的一种藝術運動或一种畫風。印象派的命名源自於莫內於1874年的畫作《印象·日出》,遭到学院派的攻击,並被评论家路易·樂華(Louis Leroy)挖苦是「印象派」(起源)。 印象派畫作常見的特色是筆觸未經修飾而顯見,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著名的藝術家有莫內(Claude Monet)、馬內(Édouard Manet)、竇加(Edgar Degas)、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等,其中塞尚(Paul Cézanne)後開創了後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 在視覺藝術領域的印象派後,很快的便出現了印象乐派、印象文學派等其他領域的類似派別。 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它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名于1874年此画派画家的第一次联展。19世纪最后三十年里,它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到整个欧美画坛。 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绘画的开端,确立了科学的素描造型体系,把明暗、透视、解剖等知识科学地运用到造型艺术之中;那么印象派则是现代绘画的起点,它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革新了传统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它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对于欧洲传统的古典主义艺术来说,以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可以说是第一次革命浪潮,以库尔贝(Gustave Courbet)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可以成为第二次革命浪潮,以马內、莫內、竇加等人为代表的印象主义运动则可称为第三次革命浪潮。印象派画家虽然仍选择了写实主义的描绘方式,但是发现了在人工条件下描绘对象的方法。当他们仔细研究了传统的写实法则后发现,传统艺术的再现自然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之上的。因为传统绘画,画家写生大都在室内,主要依靠室内光在物体上产生柔和的明暗变化来画对象。这些画虽然也有不少微妙的色彩变化,但是这种方法始终是基于固有色的观点来描写对象的,因此总的色彩倾向是棕色调。人们也养成了欣赏这种油画的习惯,以至很少有人细心去研究在外光下会产生怎样的色彩效果。 印象派画家肩负起了重新研究光与色彩之关系的历史任务。他们不再依据传统的法则和教条,在受到巴比松画派和英国风景画家户外写生的启迪后,他们大胆地走出画室,面对自然进行写生创作。他们在室外写生后很少回画室再整理,让作品保持室外写生的生动性。而巴比松画派在外写生后,大多是绘画室进行创作整理的。印象派画家根据当代科学的发展,了解光的构成,光和色的关系,依靠自己眼睛的观察去再现对象的光和色在视觉中造成的印象。这样,人们在把握色彩方面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现在美术学院教授的色彩理论以及条件色、对比色、色彩三要素等广为人知的色彩知识均源于印象派对色彩的研究成果。 很多人不了解印象派,以为这是一个相当前卫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其实印象派只是一个同传统艺术一脉相承的画派。因为传统艺术主要是在遵循模仿写实的道路上发展,印象派并未放弃这个基本点,它的目标不过是更真实地从光和色的角度认识和再现对象。不同之处仅在于传统艺术只注意了对象的明暗关系变化,印象派却研究了光在物体上造成的丰富色彩效果。可以说印象派是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艺术的转折的起点。.

新!!: 咸宜帝和印象派 · 查看更多 »

南圻

#重定向 交趾支那.

新!!: 咸宜帝和南圻 · 查看更多 »

同慶帝

同慶帝(,),即阮景宗(),名阮福昪(),越南阮朝第9任皇帝,1885年—1889年在位。年號同慶。.

新!!: 咸宜帝和同慶帝 · 查看更多 »

多爾多涅省

多爾多涅省(Dordogne)是法國阿基坦-利木森-普瓦圖-夏朗特大區东北部的一个省份,編號為24,为法国第二大省,首府佩里格。 Category:法国省份 Category:新阿基坦大區.

新!!: 咸宜帝和多爾多涅省 · 查看更多 »

大南

大南可以指:.

新!!: 咸宜帝和大南 · 查看更多 »

大南實錄

《大南實錄》(),是越南阮朝的官修編年體史書,由阮朝國史館編修,584卷,採用漢文文言文寫成。.

新!!: 咸宜帝和大南實錄 · 查看更多 »

宣化

宣化,可以指:.

新!!: 咸宜帝和宣化 · 查看更多 »

宣化縣 (越南)

宣化县()是越南广平省下辖的一县。县经济农业为主。面积1149.4平方千米,人口76000人。.

新!!: 咸宜帝和宣化縣 (越南) · 查看更多 »

安南保護國

安南保護國(Protectorat d'Annam)是法國於1884年在現今越南中部所建立的一個保護國,首府設在順化。爾後在1887年併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同時,法國將北部的東京保護國和南部直屬的交趾支那殖民地和柬埔寨保護國同時納入法屬印度支那體系。 「安南」這個地區被越南人稱為中圻(Trung Kỳ)。.

新!!: 咸宜帝和安南保護國 · 查看更多 »

富安省

富安省()位於越南,區屬中南沿海地區,北與平定省相鄰,南接得樂省、慶和省,西臨嘉萊省,東臨南中國海。.

新!!: 咸宜帝和富安省 · 查看更多 »

尊室詥

尊室詥(《大南實錄》正編第六紀 卷十一 同慶三年十月 住廣平法屯官護咸宜帝回順安汛因撘火船護往英車兒地(近法國地界)居住條:(咸宜帝)聞法官猝至,驚起抗拒。法官執帝手,黎詥(說子)揮劍,一欲刺法官,一欲刺出帝,不使生回。法官即斃殺之。;),陳仲金的《越南史略》中文譯本譯作“尊室涉”,是阮朝輔政大臣尊室說的次子,在勤王運動中擔任反法將領。 1885年7月4日,尊室說反抗失敗,帶著咸宜帝退往廣治省,隨後又退往廣平省宣化縣。咸宜帝在宣化山防衙發佈《勤王詔》,號召阮朝百姓起兵勤王。尊室詥和哥哥尊室談則在1886年至1888年期間保護咸宜帝的安全。 1888年,咸宜帝的護衛張光玉向法國投降,出賣了咸宜帝的下落。11月1日,尊室詥為了保衛咸宜帝而被殺死,時年18歲。.

新!!: 咸宜帝和尊室詥 · 查看更多 »

尊室說

尊室說(;),字博英(),越南阮朝的一位政治人物。曾經在嗣德帝死後與阮文祥同時執掌朝政,並且於1885年發起勤王運動。.

新!!: 咸宜帝和尊室說 · 查看更多 »

尊室談

尊室談(;),陳仲金的《越南史略》中文譯本譯作“尊室澹”,是阮朝輔政大臣尊室說的長子,在勤王運動中擔任反法將領。 1885年7月4日,尊室說反抗失敗,帶著咸宜帝退往廣治省,隨後又退往廣平省宣化縣。咸宜帝在宣化山防衙發佈《勤王詔》,號召阮朝百姓起兵勤王。尊室談和弟弟尊室詥則在1886年至1888年期間保護咸宜帝的安全。 1888年,咸宜帝的護衛張光玉向法國投降,出賣了咸宜帝的下落,导致咸宜帝被法軍抓獲。據說當時尊室談人在河靜,他接到咸宜帝被抓的消息後,讓屬下投降,而自己則上吊自殺。.

新!!: 咸宜帝和尊室談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咸宜帝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中圻欽使

中圻欽使(),在法文中稱為安南駐紮長官(Résident supérieur de l'Annam),是法屬印度支那殖民政府的一個官職名。 1883年,法國與越南阮朝簽訂《第一次順化條約》。條約規定,法國在越南設置「北圻與中圻統使」一職,以管理越南的內政。黎那被法國任命第一代為「北圻與中圻統使」,管理越南北圻、中圻的一切政治事務。阮朝君主雖然是名義上的皇帝,但沒有實權,一切事務必須聽從中圻欽使的安排。中圻欽使是一個淩駕於阮朝朝廷之上的機構,阮朝皇帝必須經過中圻欽使的任命後才能即位。中圻欽使甚至可以隨意廢立皇帝、罷免和流放官員。 從1887年開始,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成立,北圻由新設置的官職北圻統使管理。此後,中圻欽使與北圻統使地位相等,其上級機構為法屬印度支那總督(越南人譯作東洋總統全權大臣)。中圻下轄各省,自清化至平順各設公使(Résident)、副使(Résident adjoint),均受欽使節制。 1945年3月,駐越日軍發動三九政變,推翻了法屬印度支那政府。隨後,保大帝在大日本帝國的支持下宣佈脫離法國獨立,成立越南帝國。自此中圻欽使一職被廢除。惟當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戰敗投降后,法國重返越南,重新設立駐越北部、中部高級專員為代表。該高級專員職權與過往北圻與中圻統使幾無差異。至1955年,法國根據日內瓦協議退出越南,駐越北部、中部高級專員一職被裁撤。 中圻欽使府地址位於今日順化市的。.

新!!: 咸宜帝和中圻欽使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咸宜帝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Guerre Franco-Chinoise),又称清法戰爭()、中法越南戰爭,发生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间(即清光绪十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间),是清朝为了保护越南而與法國发生的戰爭。戰事除在越南境內展開外,法國尚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並由法國海軍上將孤拔統率遠東艦隊,擊敗清朝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兩艦隊,取得臺灣海峽制海權,並先後佔領臺灣基隆和澎湖兩處。 戰爭過程中,法軍的陸海二軍雖於多數戰役佔上風,但未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澎湖等地,卻因於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臺灣全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訢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枢,又稱為「甲申朝局之變」),但後期勉強在臺灣形成僵局,且有馮子才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给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并成功夺回谅山,導致茹费里政權垮台。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中國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推動了臺灣建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新!!: 咸宜帝和中法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法新约

《中法新约》(Traité de Tianjin),全称为《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Traité de Paix, d'amitié et de commerce entre la Chine et la France),是清朝政府和法国为结束中法战争而于1885年6月9日(光绪十一年四月廿七)在天津签订的和约,签字者为李鸿章和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正本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寄存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恆溫恆濕的庫房保存。.

新!!: 咸宜帝和中法新约 · 查看更多 »

平順省

平順省()是越南中南沿海地區的一個省,位於胡志明市以東。 平順省有不少景點,包括海灘,以及一些具有考古價值的地方。.

新!!: 咸宜帝和平順省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咸宜帝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乂安省

乂安省(),是越南的一個省,屬中北沿海地區,北與清化省相鄰,南接河靜省,西臨寮國,東臨北部灣。.

新!!: 咸宜帝和乂安省 · 查看更多 »

亨利·布里松

欧仁·亨利·布里松(法语:Eugène Henri Brisson,), 法國政治家。在巴黎獲法學士學位後,加入反對拿破仑三世的行列。1885年-1886年和1898年两次出任法国总理。 category:法國總理.

新!!: 咸宜帝和亨利·布里松 · 查看更多 »

廣平省

廣平省()位於越南中北沿海地區,北與河靜省相鄰,南接廣治省,西臨寮國,東臨北部灣。距離北方的河內500公里、南方的胡志明市1200公里。.

新!!: 咸宜帝和廣平省 · 查看更多 »

廣治省

廣治省()位區屬中北沿海地區,北與廣平省相鄰,南接承天順化省,西臨寮國,東臨北部灣。.

新!!: 咸宜帝和廣治省 · 查看更多 »

建福帝

建福帝(;),即阮簡宗(),名阮福昊(),越南阮朝第7任皇帝,1884年至1885年間在位。年號建福。.

新!!: 咸宜帝和建福帝 · 查看更多 »

張光憻

張光憻(,),本名張登憻,建福帝即位後,避諱“登”字,改今名。字子明,號菊溪。越南阮朝官員。.

新!!: 咸宜帝和張光憻 · 查看更多 »

張氏永

張氏永(;),又名張氏義(),越南阮朝紹治帝阮福暶的嬪妃。 張氏永是廣治省肇豐府地靈縣安美總枚舍社人,生平無所考,她是紹治帝宮中的一名九階才人()。生有一子:堅太王阮福洪侅。啟定二年(1917年),啟定帝追贈其為三階紀嬪(),諡貞祥。.

新!!: 咸宜帝和張氏永 · 查看更多 »

保大 (阮朝)

保大(,1926年-1945年)是越南大南国阮朝保大帝阮福晪的年号,共计20年。.

新!!: 咸宜帝和保大 (阮朝) · 查看更多 »

保羅·高更

歐仁·亨利·保羅·高更(Eugène Henri Paul Gauguin,,),生於法國巴黎,印象派畫家。大部份藝術史家將他歸於后印象派。他死後作品才開始名聲大噪。 他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除去繪畫之外,在雕塑、陶藝、版畫和寫作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他對色彩的使用導致了綜合主義的產生,加上分隔主義的影響,也為原始主義的產生鋪平了道路。.

新!!: 咸宜帝和保羅·高更 · 查看更多 »

保护国

保护国又称保護領、受保护国、被保护国、受保护领地,是受较强之国家(宗主国)支配和保护的国家或地区,是殖民地形式或從屬國的一种。 保护国是非独立国的一种,也是殖民统治的一种特殊形式。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掠夺原材料产地和国际市场,用强力的手段迫使弱小国家,落后国家同他签不平等条约,以“保护”为名,控制和吞并弱小国家。这些弱小国家就称为保护国。宗主国与保护国之关系为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之一,弱势国家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接受强势国家的军事保护,以致无法自理内政、外交事务,甚至丧失主权。 如果被保护的对象为民族实体、共同体,或通过征服从别国瓜分土地,此类常被称为保护地、领地、境外領土。此类常在国际法中主权性质发生变化,演变为国家的领土主权范畴,各国对此称谓不尽一致。保护国或保护地或属地多属于殖民地。.

新!!: 咸宜帝和保护国 · 查看更多 »

北圻

#重定向 東京保護國.

新!!: 咸宜帝和北圻 · 查看更多 »

北圻統使

北圻統使(),正式名稱為東京駐紮長官(Résident supérieur du Tonkin),是法屬印度支那殖民政府的一個官職名。 1883年,法國與越南阮朝簽訂《第一次順化條約》。條約規定,法國在越南設置「北圻與中圻統使」一職,以管理越南的內政。黎那(Pierre Paul Rheinart)被法國任命為首任「北圻與中圻統使」,管理越南北圻、中圻的一切政治事務。此外,法國還在北圻設立「北圻統帥」之職,由軍人波滑(Alexandre-Eugène Bouët)擔任。 1886年,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成立,法國廢止北圻統帥一職,改設北圻統使,以管理北圻事務。北圻統使與中圻欽使、南圻統督地位相當,隸屬於法屬印度支那總督。 1897年7月26日,受法國殖民當局壓迫,順化朝廷罷設北圻經略使,獨以北圻統使為朝廷代表,總制北圻。 最初在北圻統使之下,分設海防、山西和南定三公使(résident)。三公使之下各有副使(Résident adjoint)從屬:海防公使監海陽與先安;山西公使監宣光與老街;南定公使監寧平。另北寧、諒山和三地副使直屬統使節制。其後,各省皆設公使和副使。 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廷签订不平等《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麻斜海湾(今湛江港)划为法国租借地,统称“广州湾”,納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派專員(Commissaire)管治,受北圻統使节制。 北圻統使公署被稱為(Palais du Résident Supérieur),位於今日河內市吳權路12號(當時稱為Boulevard Henri Rivière街),在還劍湖湖畔,現為越南國賓館(Nhà khách Chính phủ)。 1945年3月,駐越日軍發動三九政變推翻法屬印度支那政府,北圻統使一職廢設。惟當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戰敗投降后,法國重返越南,重新設立駐越北部、中部高級專員為代表。該高級專員職權與過往北圻統使幾無差異,統轄範圍更擴展至原中圻地區。至1955年,法國根據日內瓦協議退出越南,駐越北部、中部高級專員一職被裁撤。.

新!!: 咸宜帝和北圻統使 · 查看更多 »

北江省

北江省()是越南東北部的一個省,位於河內東方。.

新!!: 咸宜帝和北江省 · 查看更多 »

嗣德

嗣德(,1848年-1883年)是越南大南国阮朝嗣德帝、育德帝、协和帝的年号,共计36年。.

新!!: 咸宜帝和嗣德 · 查看更多 »

嗣德帝

嗣德帝(,),即阮翼宗(),名阮福時()。越南阮朝第4任皇帝,1847年—1883年在位。年號嗣德。 原名阮福洪任(),是宪祖绍治帝阮福暶的儿子,1847年,嗣德帝18歲即位,强化了对天主教的镇压政策,拒絕与法国拿破仑三世的来使交涉。1859年起,法国以保护传教士和天主教徒的名义,入侵并占领嘉定省、边和省、定祥省、永隆省。1862年越法签订壬戌条約(第一次西贡条約),越南割让边和、嘉定、定祥三省及崑崙島,赔款2千万,允许天主教传播。法国控制越南南部。 就在越南瀕臨亡國危機之時,曾經遊歷西方國家的阮長祚於1866年向嗣德帝上書,建議開放門戶、在外交上走親西方路線並且進行一系列內政、軍事、教育體制的改革。嗣德帝徵詢群臣的意見,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對,因此最終沒有採納阮長祚的意見。 嗣德帝在位期間,北圻山賊橫行。嗣德帝招安了劉永福的黑旗軍,並在清朝的協助下逐漸平定了山賊。1873年,法國攻入河內,嗣德帝邀请刘永福的黑旗軍对抗法国。1882年,因貿易糾紛法國再次入侵北圻。清朝出兵干涉,导致了次年中法战争爆发。就在戰爭發生期間,嗣德帝於1883年7月17日驾崩。 嗣德帝沒有兒子,收養了三個養子:瑞國公膺禛(即育德帝)、堅江郡公膺禟(同慶帝)和膺祜(建福帝)。嗣德帝逝世後他們都年幼,朝政完全由阮文祥、尊室說等權臣把持。在這些權臣和法國人的作用下,嗣德帝死后短短两年之间,其侄育德帝阮福膺禛、其弟協和帝阮福昇、其侄建福帝阮福昊、咸宜帝阮福明、同庆帝阮福昪相继即位,阮朝处于混乱之中。中法战争后,越南最终成为法国的保護国。 嗣德帝也是一位儒學學者,在位期間曾編寫《嗣德聖製字學解義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也是在他在位期間編纂完成的。.

新!!: 咸宜帝和嗣德帝 · 查看更多 »

咸宜

咸宜(,1885年)是越南大南国阮朝咸宜帝的年号,共计1年。 咸宜元年五月二十二日,尊室說裹挾咸宜帝逃出京城,前往鎮牢堡。八月十一日,同慶帝在太和殿即位,以來年為同慶元年。九月下旬,又以十月朔以後為同慶乙酉年,禁止繼續使用咸宜年號。但反法人士繼續使用咸宜紀年。 咸宜四年(1888年),咸宜帝被捕,法國殖民者將其送往非洲阿爾及爾安置。 19世紀90年代,勤王運動最終失敗,咸宜年號才不再有人使用。.

新!!: 咸宜帝和咸宜 · 查看更多 »

啟定帝

啓定帝(;)即阮弘宗(),名阮福晙(),越南阮朝第12任皇帝,1916年—1925年在位。.

新!!: 咸宜帝和啟定帝 · 查看更多 »

勤王運動

勤王運動()是指1885年至1896年間由越南爱国士紳领导的反法武装斗争。勤王運動的主要領導者為阮文祥和尊室說等人,1885年7月4日開始。.

新!!: 咸宜帝和勤王運動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順化條約

《第二次順化條約》(Traité de Hué (1884)),又稱《甲申和約》(),指的是1884年6月6日法國駐华公使巴德諾同越南朝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1883年,法国与越南阮朝在越南順化簽訂了《第一次順化條約》,使越南淪為法國的保護國。次年(1884年),巴德諾來到順化,定立新的條約。這個條約是《第一次順化條約》的修訂版,共19款,大體內容與之前的條約相同。不過將平順省劃歸南圻,將橫山以北的河靜、乂安、清化三省劃歸北圻。同時,越南不再承認中国(清朝)為宗主國,並將清朝頒賜的越南國王金印熔毀。1885年,法國同清政府簽訂了《中法新約》,中国承认了法国与越南签订的《第二次順化條約》和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

新!!: 咸宜帝和第二次順化條約 · 查看更多 »

米樂

夏尔-泰奥多尔·米乐(Charles-Théodore Millot,),法国陆军中将。越南史料稱之為眉臚。 出生在科多尔省的奥布河畔蒙蒂尼。后来加入法国海军,曾在非洲作战。 1883年,法国派他率领一个旅的兵力来支援北圻的法军,取代孤拔少将,担任北圻远征队总司令。在北圻的战事中,米乐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他中国军队逐出北宁,并乘胜扫荡了周围的中国残兵和黑旗军,以极少的伤亡攻取了太原以及黑旗军的根据地兴化,最终迫使清朝通法国签订《天津专约》。 1884年8月,因法军与清军在红河三角洲一带的观音桥(北丽)发生军事冲突,导致了中法战争爆发。米乐随即被解除总司令职务并调回法国,由波里也少将代之。 L L.

新!!: 咸宜帝和米樂 · 查看更多 »

紹治帝

紹治帝(;),即阮憲祖(),名阮福暶(),越南阮朝第三代君主,1841年至1847年在位。年號紹治。.

新!!: 咸宜帝和紹治帝 · 查看更多 »

羅塞爾·德·可爾西

#重定向 亨利·羅塞爾·德·可爾西.

新!!: 咸宜帝和羅塞爾·德·可爾西 · 查看更多 »

萨拉拉卡内达区

萨拉拉卡内达区(Arrondissement de Sarlat-la-Canéda),是法国西南部阿基坦大区多尔多涅省所辖的一个区。总面积1921平方公里,总人口74 617,人口密度39人/平方公里(2009年)。主要城镇为萨拉拉卡内达。.

新!!: 咸宜帝和萨拉拉卡内达区 · 查看更多 »

順化

順化可以指:.

新!!: 咸宜帝和順化 · 查看更多 »

順化市

順化市(),是越南中部承天順化省的省會,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约34万。古称富春()。雖然漢語中翻譯為「順化」,實際上在越南語中順化今名「化」(),歷史上原为顺化()。 順化歷史上曾先後为西山朝(1778年-1802年)和阮朝(1802年-1945年)的京城,是越南的古都,以历史古蹟著称。1993年,顺化京城和顺化皇城(顺化历史建筑群)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新!!: 咸宜帝和順化市 · 查看更多 »

顺化皇城

順化皇城(),又稱大内(),位于越南承天順化省順化市,坐落於順化京城()中央,是越南部分皇朝的首都,也是越南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

新!!: 咸宜帝和顺化皇城 · 查看更多 »

西貢

西貢可以指:.

新!!: 咸宜帝和西貢 · 查看更多 »

謙陵

謙陵(),俗稱嗣德陵(),是越南阮朝第四代皇帝嗣德帝的陵墓。位於順化市水春社上坡村。謙陵也是阮朝諸皇陵中風景最為優美、建造最為奢華的一個。 謙陵原名萬年基(),本是嗣德帝的一座行宮。嗣德帝於1846年選中了水春社上坡村附近為行宮的地址,並徵調了大量年輕民夫開始建造。1866年,民夫由於勞累過度而引起了暴動,段有徵、段有愛、段司直、張仲和、范梁等人煽動士卒造反,擁立丁導(原名阮福膺福)為主。不久,嗣德帝鎮壓了這場叛亂。 丁導之亂之後,嗣德帝將萬年基改名為謙宮(),直到1873年方才建造完工。1883年嗣德帝死後,將謙宮改為謙陵,作為嗣德帝的陵寢。.

新!!: 咸宜帝和謙陵 · 查看更多 »

让·安托万·欧内斯特·康斯坦斯

#重定向 恭思当.

新!!: 咸宜帝和让·安托万·欧内斯特·康斯坦斯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咸宜帝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越南史略

《'''越南通史'''》(《'''越南史略'''》中譯本)書影 《越南史略》(Việt Nam Sử Lược),又譯作《越南通史》,越南史書,由越南法屬時代的历史学家陳仲金(又譯作陳重金,1882年-1953年)於1917年初,用越南語寫成。.

新!!: 咸宜帝和越南史略 · 查看更多 »

越共

越共可以指的是:.

新!!: 咸宜帝和越共 · 查看更多 »

麗水縣 (越南)

麗水縣()是越南北中部的廣平省下辖的一个縣。全縣總面積1420.52平方公里,1998年統計,人口140804人。該縣東临南海,以安南山脈為自然界,西方跟老挝相鄰,北依廣寧縣,南方接永灵縣,距省會洞海市20公里,距河內550公里。建江是該縣的主要水源,主要經濟是農業。县政府驻建江市镇。武元甲、吳廷琰生長在麗水縣。.

新!!: 咸宜帝和麗水縣 (越南) · 查看更多 »

黃繼炎

#重定向 黃佐炎.

新!!: 咸宜帝和黃繼炎 · 查看更多 »

黃花探

黃花探(,),原名張文探(),别號提探()、雄安世(,意思是「安世的傑出英雄」),是1885年至1913年期間反法安世起義(Khởi nghĩa Yên Thế)的義軍首領。 黃花探最早的名字是張文義(Trương Văn Nghĩa),出生在興安省仙侶縣易制社(Dị Chế),後移居山西省,最後遷居到了北宁省安世縣(今属北江省)。其父親張文慎(Trương Văn Thận)、母親梁氏明(Lương Thị Minh),都曾加入山西的阮文雁起義軍。 16歲加入大陳(Đại Trận,1870年-1875年)領導的起義軍。法軍佔領北寧之後(1884年3月),黃花探加入了陳光巒(Trần Quang Loan)的北寧起義軍。1885年加入黃廷京(Hoàng Đình Kinh)的諒江起義(Khởi nghĩa Lạng Giang,1882年-1888年)義軍。黃廷京死後,他率部眾加入了梁文楠(Lương Văn Nắm,綽號「提楠 / Đề Nắm」)義軍,成為其麾下的一員著名將領。 1892年4月梁文楠被叛徒殺害後,黃花探成為了安世起義軍的首領。他以安世縣為據點,召集農民多次擊敗法軍,其中以呼桎嶺(lũng Hố Chuối,1890年12月)和東歆(Đồng Hom,1892年2月)的戰役出名。在之後的三年裡(1893年-1895年),法軍一直試圖鎮壓安世起義軍,甚至以破壞安世附近的村莊試圖逼其投降,但黃花探以遊擊戰的靈活戰術使法軍造成了重大傷亡,成功獲得了勝利,迫使法軍議和。1895年11月,法軍再次進攻安世軍,仍舊失利;1897年12月,法國被迫再次同黃花探議和。 1897年至1909年期間,黃花探的安世起義軍領地不斷擴張,逼近了河內城下。他與中越邊境的黑旗軍互相聲援,後來又支持中國廣東孫中山的革命黨,對流亡到越南北部的中國革命黨人士給予了庇護。他也同越南獨立運動志士潘佩珠、潘周楨等人積極聯繫,1906年參加反法組織維新會,並組建了義興黨。 1908年,黃花探製造了河城投毒事件,企圖趁機奪取河內,但因告密而失敗。此次事件震驚了越南,1909年1月29日,法軍15000人對黃花探的安世起義軍發動總攻。黃花探轉戰太原(位於太原省)、三島(位於永福省)等地抗擊法軍,但於10月5日在朗山被法軍擊潰,逃竄山中。1913年起義軍徹底潰滅,黃花探劫持了三艘船隻,欲逃亡海外。但途中由於醉酒殺死了兩名親信,因此部將人人自危,不久黃花探被部將出賣,為法軍逮捕。2月10日被殺於太原省。 胡志明十分崇拜黃花探,因此越共對黃花探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今越南河內市巴亭郡有一條街道被命名為黃花探路,以紀念其抗法事蹟。.

新!!: 咸宜帝和黃花探 · 查看更多 »

范氏姮

范氏姮(;),又名范氏嫦()和范氏浩(),德國公范登興之女,阮朝紹治帝的皇后,嗣德帝生母。.

新!!: 咸宜帝和范氏姮 · 查看更多 »

范慎遹

范慎遹(;),字觀成,號望山,越南阮朝時期官員、史學家。 范慎遹是寧平安謨縣人。九歲時,就師從於武范啓學習儒學。21歲時,又拜黃甲范文誼為師。 1850年,范慎遹中舉人,但未能通過會試。不過嗣德帝卻任命他出來當官,成為端雄縣的儒學教師。在此期間,編成《興化記略》,於1856年完成。 1857年,擔任桂陽(今諒山省桂武縣)知州。1873年,因法國侵略北圻,他前往河內交涉,擢河內巡撫。 1876年,調任吏部參知。1878年,進入機密院,成為皇子育德堂和正蒙堂的老師。他還負責監督國子監,並參與國史館修史,編纂《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1882年,法國再次侵略北圻,范慎遹奉嗣德帝之命,秘密出使清朝求救。1884年,范慎遹與阮文祥、尊室𤄫三人,作為阮朝的全權使者,出使西貢,與法國殖民政府簽訂《第二次順化條約》。歸國後,擔任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工部左參知。 在《第二次順化條約》簽訂之後,越南淪為法國的保護國。1885年,尊室說率軍突襲中圻欽使府,戰敗,挾持咸宜帝逃往廣治省山中,建立新所城。咸宜帝發出《勤王詔》,號召越南人起義,對抗法國的統治。7月29日,范慎遹欲跨海向北圻逃去,欲響應勤王運動,但被法國殖民政府逮捕,罷免一切官職,流放崑崙島監獄,後來與阮文祥、尊室訂一起被判流放塔希提島。10月23日,在旅途的第六天,范慎遹因糖尿病,死於馬來半島附近。他的屍體被法國水手投入海中。 河內市和寧平市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以紀念他忠於阮朝皇室、反抗法國統治的事蹟。越南設有范慎遹史學獎,以紀念其在史學上的貢獻。 Category:越南國子監官員 Category:阮朝戶部尚書‎ Category:越南歷史學家 Category:阮朝協辦大學士 Category:寧平省人 D Category:阮朝吏部參知 Category:阮朝工部參知 Category:嗣德三年庚戌科南定場舉人.

新!!: 咸宜帝和范慎遹 · 查看更多 »

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原名西貢(),曾是南越首都,現是越南最大的城市及其五个中央直辖市之一,為越南經濟、貿易、交通及文化中心。該市現名是為了紀念越南民主共和国建國領導人、越南劳动党主席兼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 都會區包括了胡志明市市區、平陽省土龍木市、以安市社、順安市社、同奈省邊和市和周邊城鎮,人口超過900萬人。是越南與前法屬印度支那最大的都會區。在胡志明市都會區,大都市區覆蓋大部分地區。東南部加前江和隆安省正在規劃一個面積達30平方公里,人口20萬居民的城區,到2020年根據在美世人力資源諮詢、經濟學人信息部和非洲國際經委會,胡志明市在世界上最昂貴的城市名單上排名132。.

新!!: 咸宜帝和胡志明市 · 查看更多 »

胃癌

胃癌(Stomach cancer、gastric cancer)是發生在胃部黏膜的癌症。 早期的症狀包括胃灼熱,上腹疼痛,惡心及食慾不振。 症狀與消化性潰瘍類似,是導致延誤就醫與高死亡率的原因,但其痛感與潰瘍還是有些許差異,胃潰瘍是食後痛而十二指腸潰瘍是空腹痛,但胃癌通常不受進食的明顯規律影響,且其痛感是一種咬合性疼痛並且制酸劑不能解除痛感,然而還是有較少數胃癌痛感會受進食有些許影響並且制酸劑能稍微緩解,導致診斷更難,所以說胃鏡還是唯一有效直接的診斷方法。而胃鏡中有一明顯區別方法就是十二指腸潰瘍的病灶極不可能是胃癌,因其成因是胃酸過強,反而有助殺滅很多產生亞硝酸類的細菌所以極少癌變,同時臨床上極稀少胃癌蔓延至十二指腸區域。但是胃潰瘍和胃癌就較難分辨很多時候只能靠切片,同時經驗較少的醫生也有誤判可能,而胃潰瘍成因是為胃酸過少和黏膜防禦力弱造成亞硝酸類的細菌孳生,這也可以視為一種有邏輯關係的癌前因子。晚期的症狀包括體重減輕(weight loss),皮膚及眼白泛黃,嘔吐(vomiting),難以吞嚥(difficulty swallowing),等症狀。癌細胞會從胃擴散到其他部位,特別是肝、肺、骨骼、腹膜、及淋巴結等部位。 最常見的輔助原因是因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將近六成的胃部腫瘤患者都檢查出感染這種細菌 某些種的幽門螺旋桿菌較為其他種來的危險。 其他致癌因素包含:食用醃漬蔬菜(pickled vegetables)、黴變、煙燻、油炸食物與抽菸。 另大約有10%的病例與家族遺傳有關,大概有1%~3%的的案例是因為源自雙親的基因性疾病,像是。 大多數的胃部腫瘤都是腺癌, 而這大致上又可再分為許多種類。另外淋巴瘤與間質瘤也可能在胃中分化。 大多時候胃癌會經年累月地持續惡化。 胃癌的診斷大多經由胃鏡採檢樣本來做診斷 -->,確診後才會再經由醫學影像確認是否轉移到其他地方。日本與南韓兩國胃癌的比率較高,可能因為他們會進行來發現疾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胃癌是全世界排名第四個最普遍被診斷的癌症,而且是所有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二高,被視為國際間重要的健康危機。胃癌的高發生率包括東亞、南美洲和東歐國家。在中華民國,胃癌發生率尤其偏高,每100,000人口約有8.52人至9.68人,胃癌名列2006年癌症死亡原因第5位,約有2500人死於胃癌,每100,000人口死亡率為11.4% ,但胃癌若是極早期僅在表面型的五年存活率幾乎接近95%以上,而一旦擴散存活率會急降是其特性。 地中海式飲食和戒煙都能降低罹患胃癌的風險。有研究顯示,治療胃幽門桿菌也有可能可以降低未來罹患胃癌的風險 如果胃癌能夠早期治療,多數能夠痊癒。 治療方式包括: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以及標靶治療。 若到了疾病的末期,則可以考慮緩和療法。胃癌的治療成效不佳,全球平均的五年存活率在10%以下。這主要是因為多數患者都在疾病已相當嚴重時才發現罹癌。 在美國,五年存活率為28%,而在南韓五年存活率可達65%,致力於胃癌篩檢可能是存活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全世界中,胃癌是癌症致病原因第五名,並且在癌症致死率排名中為第三名,分別占7%與9%的個案數。--> 在2012年中,有 950,000人發病,且723,000 人死亡。在1930年代以前,胃癌是世界許多地區(包含美國和英國)最常見的癌症死因,但後來各個地區的胃癌死亡率皆已下降。 一般認為和發明冰箱,因此人們使用鹽漬法來保存食物的比例降低有關。胃癌最普遍發生於東亞以及東歐地區,並且男性發病的機率是女性的兩倍。.

新!!: 咸宜帝和胃癌 · 查看更多 »

阮仲合

阮仲合(;),原名阮瑄(),字仲合,以字行,號金江(),別號桂坪(),越南阮朝官員、儒學學者。.

新!!: 咸宜帝和阮仲合 · 查看更多 »

阮福如梅

阮福如梅(;),被稱作安南公主(),是咸宜帝长女,农林大学硕士,她终身未婚。.

新!!: 咸宜帝和阮福如梅 · 查看更多 »

阮福膺豉

#重定向 同慶帝.

新!!: 咸宜帝和阮福膺豉 · 查看更多 »

阮福洪侅

阮福洪侅(;),越南阮朝宗室,绍治帝第二十六子,生母才人張氏永。.

新!!: 咸宜帝和阮福洪侅 · 查看更多 »

阮福明德

·膺𨇗·咸宜(Jean Ung Lich Ham Nghi d'Annam,),原名阮福明德(Nguyễn Phúc Minh Đức),是越南阮朝第八位皇帝咸宜帝阮福明的独子。 1910年,阮福明德出生在比阿尔。他曾加入法国外籍兵团,參加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认识了保大帝之子阮福保隆。退役后到法国居住。 1990年去世,年81岁。他的子孙都改姓明德。.

新!!: 咸宜帝和阮福明德 · 查看更多 »

阮氏香

阮氏香(;),又名阮氏月(),是越南阮朝嗣德帝的一個妃嬪,建福帝的養母。.

新!!: 咸宜帝和阮氏香 · 查看更多 »

阮朝

阮朝()是越南历史上最后的朝代,1802年至1804年使用南越国号(阮世祖朝贡之时自称“南越国长”),1804年至1839年使用国号越南()、大越南(),1839年,明命帝阮福晈将国号改为大南()。 阮朝前身為郑阮纷争时的阮氏广南国,存在於1558年至1777年,而後於1802年,滅西山朝正式建國统一越南,直至1945年最後一位皇帝保大帝退位,王朝正式结束。阮朝的历史是越南历史上较动荡的一段时期,此时期的历史与中国清朝的衰落和法国在中南半島的崛起紧密相关。 阮朝的历史可被分为两段时期,独立时期与殖民时期。独立时期(1802年-1883年),阮朝对越南有着绝对的统治权,但是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势力逐渐崛起,威胁到了阮朝的统治,在独立时期末,阮朝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交趾支那(南圻)、东京(北圻)和安南(中圻),其中交趾成为法国殖民地、安南和东京则成为法国的保护国,阮朝朝廷的权力随之减弱。殖民时期(1883年-1945年),法国殖民势力逐渐取得越南的统治权,阮朝朝廷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属印度支那政府。在这段时期的越南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越南一度被日本占领。.

新!!: 咸宜帝和阮朝 · 查看更多 »

阮有度

阮有度(;),字希裴(),號宋溪(),越南阮朝大臣。同慶帝皇后阮氏嫻、成泰帝玄妃阮氏娥之父。.

新!!: 咸宜帝和阮有度 · 查看更多 »

阮春溫

阮春温(,),號玉堂(),越南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革命家。.

新!!: 咸宜帝和阮春溫 · 查看更多 »

阮文祥

阮文祥(,),越南阮朝官員,他在嗣德帝死後擔任輔政大臣,在1883年至1884年期間曾先後廢立了三位皇帝:育德帝、協和帝和建福帝。他也是1885年反法勤王運動的領袖之一。.

新!!: 咸宜帝和阮文祥 · 查看更多 »

阿基坦

阿基坦(Aquitaine),是法国西南部一個大區的名稱,共有多爾多涅省、吉倫特省、朗德省、洛特-加龍省、比利牛斯-大西洋省等行政區。.

新!!: 咸宜帝和阿基坦 · 查看更多 »

阿尔及尔省

阿尔及尔省(阿拉伯语:ولاية الجزائر)是阿尔及利亚北部的一个省,首都阿尔及尔位于该省,亦是该省的首府。阿尔及尔省是阿尔及利亚面积最小、但人口最多的省份。 该省分为13个县和57个市。 A.

新!!: 咸宜帝和阿尔及尔省 · 查看更多 »

阿尔及利亚

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شعبية الديمقراطية الجزائرية),简稱阿爾及利亞(الجزائر,),是非洲北部阿拉伯馬格里布的一个国家。阿爾及利亞的陸地面積居非洲國家之冠、地中海國家之冠和阿拉伯國家之冠,排全球第10位。国土濒临地中海,东邻利比亚、-zh-hant:突尼西亞;zh-hans:突尼斯-,东南和南部分别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部和摩洛哥相连。 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名来自城市名、首都阿尔及尔,其阿拉伯语的含义是“群岛”,指的是以前该市海湾处的四个岛屿,1525年之后这四个岛逐渐和大陆连成一体了。 阿尔及利亚于1962年从法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 阿尔及利亚最主要的政党是民族解放阵线,政权一直由他们掌握。但是许多阿尔及利亚人并不感到满意,他们反对民族解放阵线的中央集权式的统治。1991年12月, 出乎意料地在议会选举第一轮投票中获胜,随后遭到了军方--干涉,并且延期第二轮选举,以防止出现一个由极端主义者领导的强权政府。阿尔及利亚内战隨之爆發,直至2002年結束。.

新!!: 咸宜帝和阿尔及利亚 · 查看更多 »

阿爾及爾

阿爾及爾(الجزائر;Alger;Algiers)為阿爾及利亞首都及海港。現有人口三百萬,大約佔阿爾及利亞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位於法國馬賽西南805公里,北濱地中海。這裡除了紡織和礦業之外,農業很發達。.

新!!: 咸宜帝和阿爾及爾 · 查看更多 »

育德帝

育德帝(;),即阮恭宗(),名阮福膺禛(),越南阮朝第5任皇帝。1883年時曾短暫地在位三天。.

新!!: 咸宜帝和育德帝 · 查看更多 »

肖蒙

肖蒙(Chaumont)是法国北部城市,香槟-阿登大区上马恩省的省会。著名的一年一度的肖蒙国际海报节就是在该地举行。1814年3月1日,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4国为最后战胜拿破仑在肖蒙签订的一项攻守同盟条约--肖蒙条约。.

新!!: 咸宜帝和肖蒙 · 查看更多 »

陳春撰

陳春撰(,),越南阮朝將領。 陳春撰是清化省人,擔任過阮朝的左翼將軍、提督,為尊室說的親信。1885年,因為法國殖民者欺壓阮朝朝廷,尊室說決定將其驅逐,派遣陳春撰率軍乘夜突襲法軍在鎮平臺(又稱芒個)的兵營,但失敗,陳春撰逃亡清化。 尊室說奉咸宜帝出逃廣治省,隨後發起勤王運動。陳春撰得知此消息後,同丁功壯、范澎一起在清化省發動巴亭起義。法國殖民者久攻不下,便挖掘了陳春撰的祖墳,將祖、父遺骨暴屍示眾,威脅說若陳春撰不投降,就要把遺骨投入江中,陳春撰不為所動。 巴亭起義失敗後,投奔尊室說。後與尊室說一同出奔萊州,再後一同流亡到中國龍州。同慶帝派人招降,並承諾會赦免其罪,但陳春撰不為所動。1923年,客死於中國。 今日河內市和胡志明市都有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咸宜帝和陳春撰 · 查看更多 »

陈仲金

仲金(;),一译陈重金。越南历史学家和政治人物。1945年曾任保大帝的越南帝国首相。同年由于胡志明发动的八月革命下台。其主要著作《越南史略》、《儒教》等,都是用國語字寫成,為越南國語字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新!!: 咸宜帝和陈仲金 · 查看更多 »

武仲平

武仲平(,),越南阮朝官員。.

新!!: 咸宜帝和武仲平 · 查看更多 »

武氏諧

武氏諧《阮福族世譜》,順化出版社,1995年,346頁。(;),又名武氏緣(),麗國公武春謹之女,阮朝嗣德帝的皇后。.

新!!: 咸宜帝和武氏諧 · 查看更多 »

比阿尔

比阿爾(El Biar,الأبيار,意為「眾井」),阿爾及利亞的阿爾及爾省的市鎮。 分類:阿爾及爾省市鎮.

新!!: 咸宜帝和比阿尔 · 查看更多 »

河靜

河靜可以指:.

新!!: 咸宜帝和河靜 · 查看更多 »

河靜省

河靜省()是越南中北沿海地區的58省中的一個省。.

新!!: 咸宜帝和河靜省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咸宜帝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语

法語(le français 或 la langue française)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法語是除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聯合國、歐盟、北約、奧運會、世貿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的官方語言及正式行政語言。法語在11世纪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現時全世界有約一億人将法语作为母语,另有2.8億人使用法语(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这些数字目前仍在增長中,尤其是在非洲大陸。法語被广泛使用,其程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法国法语和魁北克法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法语分支,尽管它们從同一法语方言分化而成,但以两者互相溝通时则会有障礙,这是因為兩者在發音以及少数语法上有所区别。.

新!!: 咸宜帝和法语 · 查看更多 »

清化省

清化省()位區屬中北沿海地區,北與山羅省、和平省、寧平省相鄰,南接乂安省,西為寮國,東為北部灣。.

新!!: 咸宜帝和清化省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咸宜帝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潘廷評

潘廷評(,),字訒齋(),號月亭(),越南阮朝大臣,育德帝慈明惠皇后潘氏調之父。.

新!!: 咸宜帝和潘廷評 · 查看更多 »

潘廷逢

潘廷逢(,),字珠峰,越南阮朝官員,著名军事家、儒學學者。他也是越南勤王運動中反對法國殖民统治的義軍首領之一,死後被越南的民族主義者赞誉為民族英雄。.

新!!: 咸宜帝和潘廷逢 · 查看更多 »

潘氏嫻

潘氏嫻(;),越南阮朝堅太王阮福洪侅的妾室。 潘氏嫻是阮福洪侅的府妾,生有二子:長子是阮福膺豐,八歲時夭折,同慶三年(1888年)七月追贈為堅縣侯;次子是咸宜帝阮福明,抗法失敗後被流放至阿爾及利亞。同慶三年十二月二十日(1889年1月21日),潘氏嫻去世。.

新!!: 咸宜帝和潘氏嫻 · 查看更多 »

戴可来

戴可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

新!!: 咸宜帝和戴可来 · 查看更多 »

海防市

海防市()是越南北部的中央直辖市,規模僅次於河內和胡志明市,是越南第三大城和越南北部的第二大工业中心Atlat Dia li Viet Nam (《越南地理图册》).

新!!: 咸宜帝和海防市 · 查看更多 »

新所城

新所城()是阮朝時期的一個軍事要塞,位於越南廣治省甘露縣境內的山中。 1885年,阮朝輔政大臣尊室說圖謀反抗法國的殖民統治,失敗後,挾持咸宜帝逃往廣治省。在那裡,尊室說使用竹子建立了新所城,作為咸宜帝的行宮。在這裡,咸宜帝發佈了《勤王詔》,標誌著勤王運動的開始。 新所城地理位置十分隱蔽,因此法國人很難發現,一直找不到咸宜帝的蹤跡。直到1887年,因近侍張光玉的出賣,導致了咸宜帝被俘。此後新所城被廢棄。 Category:阮朝 Category:越南軍事史 Category:越南獨立運動 Category:勤王運動.

新!!: 咸宜帝和新所城 · 查看更多 »

慈裕太后

#重定向 范氏姮.

新!!: 咸宜帝和慈裕太后 · 查看更多 »

托纳克 (多尔多涅省)

托纳克(Thonac)是法国多尔多涅省的一个市镇,属于萨拉拉卡内达区(Sarlat-la-Canéda)蒙蒂尼亚克县(Montignac)。该市镇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2009年时的人口为260人。.

新!!: 咸宜帝和托纳克 (多尔多涅省)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阮福明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