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關係代名詞

指数 關係代名詞

係代名詞(Relative Pronoun)是一類標明關係子句的代名詞,其指稱的對象和主句中由關係子句修飾的事物(通常是名詞或名詞片語)相同。漢語沒有關係代名詞。 一個英語關係代名詞的例子是who,像英語的「Grigori Perelman is the Russian mathematician who refused his Fields Medal」(意即「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是拒絕領取他的菲爾茲獎的俄羅斯數學家」)這句即為其一個例子,在此例中,「who refused his Fields Medal」是一個修飾名詞片語「the Russian mathematician」(俄羅斯數學家)的關係子句,而who則是標明關係子句且在關係子句中代指所修飾的主句中的名詞的關係代名詞,它可被認為是將「a Russian mathematician refused his Fields Medal」和「Grigori Perelman is the Russian mathematician」這兩句給連接起來的代詞,而兩句中所指的「俄羅斯數學家」是同一人。 在提供從句與主句間連結的這方面,關係代名詞和從句性連接詞(subordinating conjunction)是相似的。然而和連接詞不同的是,關係代名詞不僅標明從句(在關係代名詞的狀況下指的是關係子句),也在從具中扮演名詞的角色,像例如在上面的「who refused his Fields Medal」這句中,who亦作為動詞詞組refused的主詞;而像在英語的「Grigori Perelman refused his Fields Medal after he had proven the Poincaré conjecture」(意即「在證明了龐加萊猜想後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拒絕領取他的菲爾茲獎」)這句中,after是從句「after he had proven the Poincaré conjecture」的標明,但after在從句中不扮演任何名詞的角色。.

20 关系: 努尔哈赤名詞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康托尔集代詞德语石重贵石敬瑭菲尔兹奖费马大定理辽太宗辽朝闭集關係子句英語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標準歐語漢語拉丁语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a ;1559年-1626年9月30日),爱新觉罗氏,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祖父觉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为觉昌安第四子,努爾哈赤是嫡長子,宣皇后喜塔喇氏所出。努尔哈赤少年时曾以采人参为生,常到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活动。后因父祖被明朝误杀,努尔哈赤遂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开始了其建国称汗、征战一生之路。他先后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势力、海西女真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体上统一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天命汗,建立后金,两年后誓师伐明,后金军在四年间接连攻占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地,并迁都沈阳。 由于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武皇帝,康熙元年又改为太祖高皇帝(a)。正因如此,努尔哈赤虽然没有亲自建立清朝,却仍有“清朝第一帝”之称。努尔哈赤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建者,他将来源于女真诸部的松散力量凝聚在八旗制度之下。努尔哈赤还令手下大臣、学者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文字来拼读女真语(满语),解决了当时女真人(满洲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古文或汉文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努尔哈赤善于组织、长于用兵,一生少有败绩,且常有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之战,其进兵辽东时期所采用的屠杀和奴役人民的严酷手段给辽民带来了深重的磨难。.

新!!: 關係代名詞和努尔哈赤 · 查看更多 »

名詞

名詞 是詞類的一種,也是实词的一种,是指待人、物、事、時、地、情感、概念等實體或抽象事物的詞。名詞可以独立成句。在短語或句子中通常可以用代詞來替代。.

新!!: 關係代名詞和名詞 · 查看更多 »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重定向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新!!: 關係代名詞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 查看更多 »

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

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是德國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於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了题为《数学问题》的演讲,所提出23道最重要的数学问题。希尔伯特问题对推动20世纪数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许多数学家努力下,希尔伯特问题中的大多数在20世纪中得到了解决。 希尔伯特问题中未能包括拓扑学、微分几何等领域,除数学物理外很少涉及应用数学,更不曾预料到电脑的发展将对数学产生重大影响。20世纪数学的发展实际上远远超出了希尔伯特所预示的范围。 希尔伯特问题中的1-6是数学基础问题,7-12是数论问题,13-18属于代数和几何问题,19-23属于数学分析。.

新!!: 關係代名詞和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 · 查看更多 »

康托尔集

在数学中,康托尔集,由德国数学家格奥尔格·康托尔在1883年引入(但由在1875年发现),是位于一条线段上的一些点的集合,具有许多显著和深刻的性质。通过考虑这个集合,康托尔和其他数学家奠定了现代点集拓扑学的基础。虽然康托尔自己用一种一般、抽象的方法定义了这个集合,但是最常见的构造是康托尔三分点集,由去掉一条线段的中间三分之一得出。康托尔自己只附带介绍了三分点集的构造,作为一个更加一般的想法——一个无处稠密的完备集的例子。.

新!!: 關係代名詞和康托尔集 · 查看更多 »

代詞

代詞或代名詞在語言學和語法學中是指代替名詞或名詞短語的形式詞(是否附加限定詞各個語言不同),如中文的“你”、“我”、“他”,英文的 “pronoun”法語的“nous”、“elle”等。問句中代替被詢問物體的代詞叫做疑問代詞,比如“誰”等。.

新!!: 關係代名詞和代詞 · 查看更多 »

德语

德语(德语:Deutsch,)是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门语言。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德语拥有9000万到9800万使用者。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对拉丁文《圣经》的翻译工作。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 德语母语使用者的主要分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欧洲许多地区(如意大利北部、比利时东部以及波兰等地)和作为原德国殖民地的纳米比亚也有大量的德语使用者,主要为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日耳曼人。 德语书写使用拉丁字母。德文字母除去标准的26个拉丁字母外,另有三个带分音符的元音Ä/ä、Ö/ö、Ü/ü以及一个特殊字母ß。.

新!!: 關係代名詞和德语 · 查看更多 »

石重贵

#重定向 晋出帝.

新!!: 關係代名詞和石重贵 · 查看更多 »

石敬瑭

|图像.

新!!: 關係代名詞和石敬瑭 · 查看更多 »

菲尔兹奖

費尔兹奖(Fields Medal),正式名称为国际杰出数学发现奖(The International Medals for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Mathematics),是一個在国际数学联盟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頒發的獎項。每四年评选2-4名有卓越贡献且年龄不超过40岁的数学家。得奖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四十岁。 奖项以加拿大數學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的名字命名。菲爾兹筹备设立该奖,并在遗嘱中捐出47,000元给奖项基金。 費尔兹奖被认为是年轻数学家的最高荣誉,和阿贝尔奖均被称为為数学界的諾貝爾獎。奖金有15,000加拿大元,约合13,767美元。而阿贝尔奖的奖金有60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美元,更接近诺贝尔奖。.

新!!: 關係代名詞和菲尔兹奖 · 查看更多 »

费马大定理

费马大定理,也称費馬最後定理(Le dernier théorème de Fermat);(Fermat's Last Theorem),其概要為: 以上陳述由17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一直被稱為「费马猜想」,直到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Andrew John Wiles)及其學生理查·泰勒(Richard Taylor)於1995年將他們的證明出版後,才稱為「費馬大定理」。這個猜想最初出現費馬的《頁邊筆記》中。儘管費馬表明他已找到一個精妙的證明而頁邊没有足夠的空位寫下,但仍然經過數學家們三個多世紀的努力,猜想才變成了定理。在衝擊這個数论世紀难题的過程中,無論是不完全的還是最後完整的證明,都給數學界帶來很大的影響;很多的數學結果、甚至數學分支在這個過程中誕生了,包括代數幾何中的橢圓曲線和模形式,以及伽羅瓦理論和赫克代數等。這也令人懷疑當初費馬是否真的找到了正確證明。而安德魯·懷爾斯由於成功證明此定理,獲得了包括邵逸夫獎在内的数十个奖项。.

新!!: 關係代名詞和费马大定理 · 查看更多 »

辽太宗

遼太宗耶律德光(),大契丹國第二位皇帝(927年12月11日至947年5月15日在位),在位20年。字德谨,契丹名耶律尧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947年2月24日,辽太宗耶律德光将国号由“大契丹国”改为“大辽”,成为遼朝首位皇帝。.

新!!: 關係代名詞和辽太宗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關係代名詞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闭集

在拓扑空间中,闭集是指其补集为开集的集合。在一个拓扑空间内,闭集可以定义为一个包含所有其极限点的集合。在完备度量空间中,一个闭集的极限运算是闭合的。.

新!!: 關係代名詞和闭集 · 查看更多 »

關係子句

係子句(relative clause),又叫关系从句、关系分句或定语从句,是关系词(relative word)引导的子句,其句法功能主要是做名词的定语,但也可以起其他作用,如相当于状语从句等。 在不同的語言中,關係子句可透過不同的方式來構造,像在英語等許多歐洲語言中,關係子句是透過關係代詞(relative pronoun)這一類特殊的代詞來構造的;在日語、滿語等一些東北亞語言中,關係子句可透過主動詞的詞形變化來構造;像希伯來語等一些語言則可透過所謂的關係詞(relativizer)來構造關係子句;此外,有些語言則可直接藉由語序來構造關係子句。另像英語等一些語言則可透過不只一種方法來構造關係子句。.

新!!: 關係代名詞和關係子句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關係代名詞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格里戈里·佩雷尔曼

格里戈里·雅柯夫列维奇·裴瑞爾曼(Григорий Яковлевич Перельман,Grigori Yakovlevich Perelman,)是俄罗斯数学家,生於蘇聯列寧格勒(現改稱為聖彼得堡)。他是一位里奇流(Ricci flow)的专家,對龐加萊猜想的证明作出了決定性的貢献。.

新!!: 關係代名詞和格里戈里·佩雷尔曼 · 查看更多 »

標準歐語

標準歐語(Standard Average European,簡稱SAE)是班傑明·李·沃夫(Benjamin Whorf)提出的一個在語言聯盟意義上將一些現代的歐洲印歐語系語言給劃歸成一群的概念。其較為核心的成員有羅曼語族的語言和西日耳曼語支的語言等,也就是那些文学语言在中世紀時受到拉丁語較廣泛影響者;而北日耳曼语支的語言和東歐語言(像斯拉夫語族的語言和波罗的语族的語言等)則較傾向是其外圍的成員。 根據沃夫的看法,語言具有不同文法系統的人,在感知和看待外在世界時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這就是所謂的薩丕爾-沃夫假說。儘管這假說很大一部份不為語言學家所接受,但「標準歐語」做為有著許多相關特性的語言群的想法卻保留了下來。 国际语(Interlingua)的開發參與者之一的亞歷山大‧高多(Alexander Gode)將「標準歐語性」列為此語言的特徵之一。 用做國際語的基礎之一的那些羅曼語族語言、日耳曼語族語言和斯拉夫語族的語言是常被包含在標準歐語語言聯盟內的語言之一。比龍(Piron)認為世界語的單詞大多來自羅曼語族的語言,尤其有許多是來自法語的,且世界語亦有日耳曼語族語言和斯拉夫語族語言的成份。 但比龍並未將世界語視為是標準歐語之一。.

新!!: 關係代名詞和標準歐語 · 查看更多 »

漢語

#重定向 汉语.

新!!: 關係代名詞和漢語 · 查看更多 »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新!!: 關係代名詞和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关系代词關係代詞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