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郡 (日本)

指数 郡 (日本)

郡曾在1878年至1945年作为大日本帝國的行政单位,它大致相当于美国的-zh-cn:县;zh-hk:縣;zh-tw:郡;-,等级在日本的都道府縣、州、支廳之下,但在町、村之上。截至2008年,市都是直接由县管辖,而与郡相互独立。在日本,虽然町和村隶属于郡,但郡却几乎没有任何行政权力。现在,郡主要用于表记地理区域。 郡最初被称为kōri,在日本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虽然《日本书纪》中说郡是在大化改新中建立的,但有考证指出,当时被写作“”(日语读音相同)。直到《大宝律令》颁布后,kōri才开始被写作“郡”。.

42 关系: 十勝川十勝綜合振興局大名大宝令大久保利通大化改新大日本帝國天鹽川宗谷綜合振興局山縣有朋上川綜合振興局上川郡 (十勝國)上川郡 (天鹽國)上川郡 (石狩國)中川郡 (十勝綜合振興局)中川郡 (上川綜合振興局)市区廢藩置縣後志綜合振興局北海道勇拂郡石狩川空知綜合振興局空知郡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留萌振興局行政区划郡役所藤原京膽振綜合振興局雨龍郡虻田郡村 (日本)法人日本日本已不存在的郡列表日本行政區劃日本書紀支廳普魯士

縣,在汉语中为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在中国先秦时代作为地名出现,至春秋战国时演变为行政区名称,并沿用至今。成为漢字文化圈传统意义上和法律地位上的地方行政單位名稱,歷史悠久。不過在今日的日本,縣是國家最高等級行政區。.

新!!: 郡 (日本)和县 · 查看更多 »

十勝川

十勝川()是位於日本北海道東部流入太平洋的一級河川,名稱源自十勝川在出海口前的分流河口的「十勝太」聚落,地名則來自阿伊努語的「tokap-us-i」(後訛變為「Tokapci」),意思是「乳房的地方」,指十勝川出海口像是乳房一樣。.

新!!: 郡 (日本)和十勝川 · 查看更多 »

十勝綜合振興局

十勝綜合振興局(),為日本北海道道東地方的振興局,設於帶廣市。.

新!!: 郡 (日本)和十勝綜合振興局 · 查看更多 »

大名

大名可以指:.

新!!: 郡 (日本)和大名 · 查看更多 »

大宝令

《大宝令 》又稱為《大寶律令》(日文:たいほうりつりょう)日本古代的基本法典,701年(日本大宝元年)制定,包括律六卷,令十一卷,由藤原不比等纂,將日本至7世紀以來《近江令》、《天武令》等等制度與法規修正補訂成完備的法典。奠定日本做為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的法治基礎,也是大化革新施行成功的重要註腳,直到757年(日本天平胜宝九年、天平宝字元年)《養老律令》頒行前,一直是國家基本法。現已不存。 所謂「律」,是關於刑罰的規定,相當於現在的刑法;「令」,是關於官制和其他行政上的規定,相當於現在的行政法、民法、訴訟法等等綜合體。 Category:日本古代法律 Category:日本漢文典籍 Category:日本律令制 Category:飛鳥時代典籍.

新!!: 郡 (日本)和大宝令 · 查看更多 »

大久保利通

大久保利通(),幼名正助,号甲东,后改名利通,生於日本薩摩藩(今鹿兒島)。原為武士,明治維新時期成為政治家,與西鄉隆盛及木户孝允並稱維新三傑。 1878年(明治十一年)5月14日,大久保在紀尾井町的紀尾井坂遭到石川縣士族等六名刺客暗殺身亡。.

新!!: 郡 (日本)和大久保利通 · 查看更多 »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大化の改新)是西元645年時日本的一連串社会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废除當時豪族專政的制度,並效法中原唐朝皇帝体--成立中央集权国家,對日後日本历史發展影響深遠。.

新!!: 郡 (日本)和大化改新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

#重定向 大日本帝国.

新!!: 郡 (日本)和大日本帝國 · 查看更多 »

天鹽川

天鹽川()是一條流經北海道北部,注入日本海,天鹽川水系的干流的一級河川。長256km,是日本第四長的河流。由于少有大支流,流域面積為5,590km²是日本第10。.

新!!: 郡 (日本)和天鹽川 · 查看更多 »

宗谷綜合振興局

宗谷綜合振興局(),為日本北海道道北地方的振興局,設於稚內市。.

新!!: 郡 (日本)和宗谷綜合振興局 · 查看更多 »

山縣有朋

山县有朋(),幼名辰之助、狂介,号椿山庄主。长州藩(今山口县)下级武士出身。曾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陆军大将、元帅、元老。在日军和日本政府中势力庞大,號稱是日本陸軍之父,開啟了長州藩軍人控制陸軍的習慣。據說山縣自恃權重,曾經干涉皇太子裕仁 (後來的昭和天皇)之婚事,時稱宮中某重大事件。元帥、陸軍大將、從一位、大勲位、功一級、公爵。.

新!!: 郡 (日本)和山縣有朋 · 查看更多 »

上川綜合振興局

上川綜合振興局(),為日本北海道道北地方的振興局,設於旭川市。 上川支廳西側有天鹽山地和夕張山地,東側有北見山地和石狩山地,上川支廳即位東西兩側山區之間的盆地區域,成南北向狹長狀分布。其中石狩山地中的大雪山和十勝岳有數座高度超越2000公尺的山峰,北海道的最高點即位於東川町內的大雪山系旭岳,標高為海拔2290公尺。.

新!!: 郡 (日本)和上川綜合振興局 · 查看更多 »

上川郡 (十勝國)

上川郡()為日本北海道十勝綜合振興局的郡,位於十勝綜合振興局西北部。.

新!!: 郡 (日本)和上川郡 (十勝國) · 查看更多 »

上川郡 (天鹽國)

上川郡()為日本北海道上川綜合振興局的郡,位於上川綜合振興局北部。在北海道共有三個上川郡,而其中兩個同時隸屬於上川綜合振興局,因此習慣上會加上1886年各上川郡成立時所屬的國名來分辨;此上川郡為天鹽國上川郡。.

新!!: 郡 (日本)和上川郡 (天鹽國) · 查看更多 »

上川郡 (石狩國)

上川郡()為日本北海道上川綜合振興局的郡,位於上川綜合振興局中部。在北海道共有三個上川郡,而其中兩個同時隸屬於上川綜合振興局,因此習慣上會加上1886年各上川郡成立時所屬的國名來分辨;此上川郡為石狩國上川郡。.

新!!: 郡 (日本)和上川郡 (石狩國) · 查看更多 »

中川郡 (十勝綜合振興局)

中川郡()為日本北海道十勝綜合振興局的郡,位於十勝綜合振興局中部。.

新!!: 郡 (日本)和中川郡 (十勝綜合振興局) · 查看更多 »

中川郡 (上川綜合振興局)

中川郡()為日本北海道上川綜合振興局的郡,位於上川綜合振興局北部的位置。在北海道共有兩個中川郡,因此習慣上會加上所屬振興局作為分辨。.

新!!: 郡 (日本)和中川郡 (上川綜合振興局) · 查看更多 »

市区

市區,又稱城區。是指和周邊地區相較之下,有著人口密度較高、人類活動特徵較發達的區域。在行政劃分上,市區可能是市、鎮,或是由多個行政區域結合的集合城市(conurbations)。通常來說,村、鎮等小型聚落不會被定義為市區。 市區是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形成、發展。測量市區的範圍對於分析人口密度和城市延伸有許多幫助,也能幫助分別計算居住於都市和鄉村的人口。 與市區不同,都會區(metropolitan area)不只包括市區,同時涵蓋了衛星城市以及周遭的農村地區,這些區域的人口,通常和就業機會較多的中心市區因通勤有社會經濟上的連結。市區是指在範圍更大的都會區中,在人口、經濟活動上集中成長的區域。 一般所謂的都會區,是以縣級或郡級規模的行政單位為基準來建立。由於郡、縣是人口相對安定的行政區域;因此經濟學者等專家較常以都會區為單位來進行經濟、社會上的資料統計。對於效計算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率來說,市區是較為重要的計算、統計對象。.

新!!: 郡 (日本)和市区 · 查看更多 »

廢藩置縣

廢藩置縣是1871年日本的明治政府推出的新政,用以废除传统的大名制度,设立新的地方政府。 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后,明治天皇為政,是为明治维新。新政府决定废除封建制度,革新日本的政治制度。將軍不再,政归天皇,超过三百个大名放弃领地,所有以往的藩县都废除了。政府成立地方政府,按照地理分布劃出超过三百个县。虽然幕藩體制没有被完全废除,但在名义上已不再存在。 地界经过多年的变迁,在1871年,全日本有72个县;在1888年,共有77个县,一直到现在全國分为47个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其下再設立市、町、村。.

新!!: 郡 (日本)和廢藩置縣 · 查看更多 »

後志綜合振興局

後志綜合振興局(),為日本北海道道央地區的振興局,設於虻田郡俱知安町。.

新!!: 郡 (日本)和後志綜合振興局 · 查看更多 »

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端的一級行政區,亦是日本现时唯一以「道」取名的行政区划,道廳所在地(首府)是札幌市。全境面積78,420.79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最大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的人口約有544萬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亦可以指北海道行政區所在的島嶼。北海道本島和本州、四国、九州並為日本四大島嶼之一,面積77,983.92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第二大島嶼,亦是世--面積第21大島嶼。 北海道的原住民愛努人在過去曾將北海道和庫頁島、千島群島等愛努人居住的地區統稱為阿依努茅希利(阿伊努語假名:アィヌモシㇼ,转写:Aynu-mosir),意為人類居住之處。而和人古代則稱愛努人為蝦夷,稱北海道為蝦夷地。此外和人還曾使用過渡島、越渡島等名稱代指北海道。在明治政府設立開拓使之後,政府考慮修改蝦夷地這一名稱。曾多次在北海道探險的松浦武四郎向政府提出了北加伊(ほっかい)道、海北道、海東道、日高見道、東北道、千島道六個方案。最後政府決定採用「北加伊道」這一名稱,並且效仿律令制時代五畿七道中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將「加伊」改為「海」字,此為北海道名稱由來。北海道的人口密度遠較日本其他地區為低,這使得北海道擁有日本四分之一的農地,成為日本重要的食糧提供基地;亦讓北海道保留有未經人工干預的自然環境,吸引眾多遊客到訪。.

新!!: 郡 (日本)和北海道 · 查看更多 »

勇拂郡

勇拂郡()為日本北海道的郡,同時跨越了膽振綜合振興局和上川綜合振興局的轄區。.

新!!: 郡 (日本)和勇拂郡 · 查看更多 »

石狩川

石狩川()是一條流經日本北海道中西部,最後注入日本海的河流,是一級水系石狩川水系的主流。流域面積有14,330km2,位居日本全國第二,僅次於利根川。石狩川的長度為268km,位居日本全國第三位,次於信濃川及利根川。石狩川已經被選定為北海道遺產。.

新!!: 郡 (日本)和石狩川 · 查看更多 »

空知綜合振興局

知綜合振興局(),為日本北海道道央地方的振興局,設於岩見澤市。石狩支廳本來將在改制後變為空知綜合振興局下轄的一部分,因石狩支廳表示異議因而將其改為石狩振興局,並擁有和綜合振興局同等地位。.

新!!: 郡 (日本)和空知綜合振興局 · 查看更多 »

空知郡

知郡()為日本北海道的郡,同時跨越了空知綜合振興局和上川綜合振興局的轄區。 轄區包含6町:.

新!!: 郡 (日本)和空知郡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郡 (日本)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郡 (日本)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留萌振興局

留萌振興局(),為日本北海道道北地方的振興局,設於留萌市。.

新!!: 郡 (日本)和留萌振興局 · 查看更多 »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辖境进行的行政分区。各国的行政区划,由于国情不同,名称和分级各不相同。.

新!!: 郡 (日本)和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郡役所

郡役所,是日本政府曾經使用的行政區劃郡等級地方政府的辦公場所,也曾經出現在日治時期的臺灣,通常設置於地方人口聚集之行政中心,同時辦理行政及治安等業務。.

新!!: 郡 (日本)和郡役所 · 查看更多 »

藤原京

藤原京,飛鳥京的西北部,位于今奈良县橿原市,是日本史上最初最大的都城。而且还是日本史上最初的按照条坊制(じょうぼうせい)布局的中国式都城,这座都城还体现了《周礼》所传达的思想。.

新!!: 郡 (日本)和藤原京 · 查看更多 »

膽振綜合振興局

膽振綜合振興局(),為日本北海道道央地方的振興局,設於室蘭市。.

新!!: 郡 (日本)和膽振綜合振興局 · 查看更多 »

雨龍郡

龍郡()為日本北海道的郡,同時跨越了空知綜合振興局和上川綜合振興局的轄區。.

新!!: 郡 (日本)和雨龍郡 · 查看更多 »

虻田郡

虻田郡()為日本北海道的郡,同時跨越了後志綜合振興局和膽振綜合振興局的轄區。.

新!!: 郡 (日本)和虻田郡 · 查看更多 »

村 (日本)

在日本,「村」一詞原本即指鄉村,明治時代後才成為行政區劃單位。根據《日本国憲法》第92條和《地方自治法》,村(そん、むら;亦稱為「行政村」)為地方公共團體之一,相當於中國與台灣的「鄉」,隸屬於都道府縣之下,與市、町同級。 原本各都道府縣皆有「村」此種行政區劃,但經過2000年代以來的市町村合併後,截至2008年4月1日止,日本全國已有13個縣沒有行政村的設置。.

新!!: 郡 (日本)和村 (日本) · 查看更多 »

法人

法人(legal person)是依法律所創設之一種權利義務主體,相對於自然人(natural person)。.

新!!: 郡 (日本)和法人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郡 (日本)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已不存在的郡列表

日本已不存在的郡列表為所屬的全部町村皆升格為或編入市,因而自然消滅的郡列表,或是日本放棄主權的領土所含的郡。本表不含日本前外地如臺灣、朝鮮的郡。前方的日期為廢除的日期,括弧內備註廢除的理由。目前僅在沖繩縣無已被廢除的郡。.

新!!: 郡 (日本)和日本已不存在的郡列表 · 查看更多 »

日本行政區劃

日本行政區劃大致分為都道府縣(廣域地方公共團體)以及市町村(基礎地方公共團體)兩級。現行制度是随着明治政府于1871年实施的废藩置县政策而建立,現今日本全國分为47个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其下再設立市、町、村。.

新!!: 郡 (日本)和日本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日本書紀

《日本書紀》是日本留傳至今最早之正史,六國史之首,原名《日本紀》,-舍-人親王等人所撰,於西元681年至720年(養老4年)完成。記述神代乃至持統天皇時代的歷史。全三十卷,一和二卷讲神代,三到三十卷从神武天皇讲到持統天皇,採用漢文編年體寫成。系譜一卷,如今已亡佚。.

新!!: 郡 (日本)和日本書紀 · 查看更多 »

支廳

支廳又稱地方廳,為日本都道府縣下的次級行政組織,負責處理所屬都道府縣的地區事務,並非自治機關,因此首長由縣(都、道)廳指派。全日本現共有12個支廳。.

新!!: 郡 (日本)和支廳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

普鲁士(Preußen;普鲁士语:Prūsa;Prusy;Prūsai;Borussia或Prutenia)乃中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存在於中北部歐洲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歷史上是德意志统一以及德意志帝國立國的主要力量。此名稱之涵義在不同時期有變遷。.

新!!: 郡 (日本)和普魯士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