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郑伯猷

指数 郑伯猷

郑伯猷(),荥阳郡开封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出自荥阳郑氏北祖第二房,北魏、东魏官员。.

47 关系: 南青州南梁司州司空太常崔叔仁崔孝芬中書監平原郡幽州仁州开封县开封市徐州 (三国至明朝)御史元延明元羽元象兖州 (古代)光祿大夫国子监四征將軍荥阳郑氏领军将军西魏骠骑将军高澄魏孝武帝魏孝明帝魏节闵帝魏收車騎將軍郑始容郑平城郑幼儒起居注臧盾釋奠禮陇西李氏李倩之李瑾李韶 (北魏)李承 (北魏)李晖仪梁武帝武定 (东魏)河南省

南青州

#重定向 南青州 (北朝).

新!!: 郑伯猷和南青州 · 查看更多 »

南梁

#重定向 梁 (南朝).

新!!: 郑伯猷和南梁 · 查看更多 »

司州

#重定向 司隸.

新!!: 郑伯猷和司州 · 查看更多 »

司空

司空,空是工的通假字,是中国、朝鮮古代官名。 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春秋、战国时沿置。宋国因宋武公名叫司空,所以将司空改为司城。孔子曾任鲁国的司空。 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东汉将大司空改为司空,与太尉、司徒(丞相、大司徒改任)并称三公,一直延续到宋徽宗时,仿周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辽朝、金朝三公还是太尉、司徒、司空,元朝时设时废。明朝、清朝还是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明清时期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

新!!: 郑伯猷和司空 · 查看更多 »

太常

太常,中国古代官名,掌宗庙礼仪。原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太常;也有认为西汉初年名为太常,汉惠帝改为奉常,汉景帝时恢复旧称。新朝王莽改名秩宗。东汉再次恢复为太常。 太常的主要职责,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由太常管理的诸陵县,被合称为太常郡。太常每月要巡视诸帝陵墓一次。汉代因太常事重职尊,其位列于诸卿之首。西汉时多以列侯任该职。由于该官涉及宗庙和典礼,在其位者动辄见咎。从汉武帝到西汉末,太常因过错而削爵免官的达二十余人。太常之秩为中二千石,有丞,并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十几个属官。东汉时省去十属官,任太常的人也不必为列侯,并多以名儒如桓荣、丁鸿等担任这一职务。另外,两汉时博士亦属太常。对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都由太常主持。所以太常又成为培养、拔擢通经学的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见太学)。 魏晋至明、清,历代太常职掌基本与汉同,改名为太常卿、太常寺卿(太常寺的主管长官)。唯属官博士及太乐、太史、太卜、太医,则先后分出,转属他司。太常遂成专掌祭祀、礼仪之官。.

新!!: 郑伯猷和太常 · 查看更多 »

崔叔仁

崔叔仁(),清河郡东武城县(今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人,出自清河崔氏清河大房,东魏官员。.

新!!: 郑伯猷和崔叔仁 · 查看更多 »

崔孝芬

崔孝芬,字恭梓,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崔挺长子。.

新!!: 郑伯猷和崔孝芬 · 查看更多 »

中書監

中書監,中國古代官制。 三國魏始置。魏文帝改秘書令為中書監和中書令,中書監與中書令職務相等,但位次略高,魏文帝以劉放為中書監、孫資為中書令,同堂機密,詔命多出自劉放。至明帝時,中書監、中書令已成為實質上的宰相。晉朝、南北朝沿置。至隋代废监,中書監改稱內史令,置內史令两人,同为宰相,唐代沿設,职权同南北朝。.

新!!: 郑伯猷和中書監 · 查看更多 »

平原郡

平原郡,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置。原屬濟北國。其地大致在今山東省德州市中部、南部以及惠民縣、陽信縣一帶。唐初廢。.

新!!: 郑伯猷和平原郡 · 查看更多 »

幽州

#重定向 幽州 (九州).

新!!: 郑伯猷和幽州 · 查看更多 »

仁州

仁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齐分徐州設置仁州(治所在赤坎城,今安徽省固镇县仁和集),下辖鄿城郡(领鄿城县),谷陽郡(领二县:高昌县(今安徽省固镇县谷阳城)、臨淮县)。隋朝大業元年(605年)废屯州并入徐州。 Category:北齐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安徽的州 Category:蚌埠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0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郑伯猷和仁州 · 查看更多 »

开封县

#重定向 祥符区.

新!!: 郑伯猷和开封县 · 查看更多 »

开封市

開封(英文:Kaifeng)古稱老丘、啟封、大梁、浚儀、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截至2016年,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454.67萬人。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相繼在此定都,北宋稱此為東京开封府。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更是當時繼唐朝首都長安後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開封是戲曲之鄉,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開封市內五湖四河環繞分佈,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開封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開封是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

新!!: 郑伯猷和开封市 · 查看更多 »

徐州 (三国至明朝)

徐州,中国古代的州。 秦朝时属泗水郡。 西汉武帝时,置徐州刺史部,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和山东省东南部地区,辖楚国(彭城郡)、泗水国、东海郡、临淮郡、琅邪郡、鲁国(薛郡)、江都国、广陵国凡三郡三国,治所在彭城县(今徐州市区)。 东汉时徐州辖东海国(东海郡)、琅邪国(琅邪郡)、彭城国(楚郡、楚国)、下邳国(临淮郡)、广陵郡、利城郡、城阳郡、东莞郡、东安郡、东城郡凡五国六郡,治所在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 三国曹魏时徐州辖彭城国、东海国、下邳郡、广陵郡、琅邪郡、城阳郡凡两国三郡,并移治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 西晋时,徐州辖彭城国、下邳国、东海国、淮陵国、琅邪郡、东莞郡、广陵郡、临淮郡、兰陵郡、东安郡四国六郡,治所在彭城县(今徐州市区)。 东晋初失淮北地于后赵,治所南迁。义熙七年(411年),治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晋末收复原徐州,改原来的徐州为北徐州,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改徐州为南徐州,恢复北徐州为徐州。六朝时徐州辖区变更频繁,东晋、北朝以后辖境缩小。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后,置徐州,辖彭城、鲁、琅邪、东海、下邳凡五郡。 唐朝时,属河南道。又曾改为彭城郡。户六万五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七万八千六百七十六,下辖七县:彭城县、萧县、丰县、沛县、滕县、宿迁县、下邳县。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割下邳县置淮阳军,并以宿迁县属之。原属京东路,元丰元年(1078年),割属京东西路。崇宁时户六万四千四百三十,口一十五万二千二百三十七。贡双丝绫、、绢。下辖五县:彭城县、沛县、萧县、滕县、丰县;二监:宝丰监、利国监。 地入金朝后,徐州属山东西路,贞祐三年(1215年)九月,改隶河南路。户四万四千六百八十九。辖三县:彭城县、萧县、丰县。 元朝至正时升为徐州路,后又降为武安州,属归德府,领一县:萧县。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属中都临濠府,十四年(1471年)十一月置徐州直隶州,直属直隶京师,永乐后属南直隶,辖四县: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县,治所位于今徐州市区。 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徐州直隶州改为徐州府,辖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县、铜山县、睢宁县、宿迁县、七县,1散州邳州,治所位于今徐州市区,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市区和萧县、砀山县。 中华民国初年废徐州府,以清末徐州府区域置徐州道,治所在铜山县(今徐州市铜山区),辖铜山、丰县、沛县、萧县、砀山、邳县、宿迁、睢宁凡八县。 汪伪政权始设徐州市。 今为江苏省的地级市。.

新!!: 郑伯猷和徐州 (三国至明朝) · 查看更多 »

御史

御史是中國歷史的一種官名,原為史官、與負責文書的官職,後改為監察官,其首領曰「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後代的刺史(刺御史)、巡按(巡按御史)等都來自御史。類似於近代世界各國的监察机关。其主要任務為防範公家官吏侵害人民權益、或者是成為貪贓枉法的貪官污吏。.

新!!: 郑伯猷和御史 · 查看更多 »

元延明

元延明(),字延明,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文成帝拓跋濬之孫,侍中、和龙镇都大将、营州刺史、安丰匡王拓跋猛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郑伯猷和元延明 · 查看更多 »

元羽

元羽(),字叔翻,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第四子,孟椒房所生。.

新!!: 郑伯猷和元羽 · 查看更多 »

元象

元象(538年正月—539年十一月)是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的第二個年号,歷時近2年。 在538年正月,发现了巨大的象,因而改元元象。.

新!!: 郑伯猷和元象 · 查看更多 »

兖州 (古代)

兖州(兗 ),是传统上说的华夏九州之一,也是汉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昌邑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以北,而并非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兖州范围大致是今天山东省西南部及河南省东部。.

新!!: 郑伯猷和兖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古代職官名。為君主近臣,依君主詔命行事。.

新!!: 郑伯猷和光祿大夫 · 查看更多 »

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越南的中央官学,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之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彈劾官員和國政,儘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創建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核;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新!!: 郑伯猷和国子监 · 查看更多 »

四征將軍

四征將軍,即征東將軍、征西將軍、征南將軍、征北將軍,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

新!!: 郑伯猷和四征將軍 · 查看更多 »

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荥阳郡为郡望的郑姓士族。 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郑国灭亡后以国为氏。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北魏时与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姓,唐朝荥阳郑氏有十个宰相。现代考古论证,河南省开封县境内的启封城外西侧有荥阳郑氏家族墓地。.

新!!: 郑伯猷和荥阳郑氏 · 查看更多 »

领军将军

#重定向 護軍.

新!!: 郑伯猷和领军将军 · 查看更多 »

西魏

西魏(535年-557年)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中的北朝的一個地方政权,是由鮮卑人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孫子元宝炬為帝,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總止經歷兩代三帝,享國二十二年。 在整個西魏統治時期,一直都由權臣宇文泰以霸府的形態控制著政權,在他努力下,北方經濟逐漸恢復,人民安居樂業,而且屢勝東魏。.

新!!: 郑伯猷和西魏 · 查看更多 »

骠骑将军

骑将军,中国古代武官职。 汉武帝元狩二年起开始设置骠骑将军。元狩四年,令官阶、俸禄与大将军等同。东汉以后,各代都有延设,有时加 “骠骑大将军” 。隋朝和唐朝初年,改為府兵制下基層軍府主官,秩正四品。唐顯慶元年改為武散官名「驃騎大將軍」,宋初延之,政和年間廢,明武散階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

新!!: 郑伯猷和骠骑将军 · 查看更多 »

高澄

澄(),字子惠,北魏、东魏权臣高欢之子,父亲死后,任大丞相。北齐追尊为文襄帝。.

新!!: 郑伯猷和高澄 · 查看更多 »

魏孝武帝

魏孝武帝--,一说元脩(),字孝則,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母親是李氏,是北魏最後一位皇帝。.

新!!: 郑伯猷和魏孝武帝 · 查看更多 »

魏孝明帝

魏孝明帝元诩(),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宣武帝元恪第二子,生母胡充华,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在位13年。.

新!!: 郑伯猷和魏孝明帝 · 查看更多 »

魏节闵帝

魏节闵帝元恭(;在位531年-532年),字修业,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广陵惠王元羽之子,母王氏,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

新!!: 郑伯猷和魏节闵帝 · 查看更多 »

魏收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人,北齐史学家、文学家。.

新!!: 郑伯猷和魏收 · 查看更多 »

車騎將軍

車騎將軍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漢制,位次於大將軍及驃騎將軍,而在衛將軍及前、左、右、後將軍之上,位次上卿。漢時,車騎將軍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戰事時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後便罷官。東漢末年開始成為常設的將軍官名,唐朝之後廢除。.

新!!: 郑伯猷和車騎將軍 · 查看更多 »

郑始容

郑始容(),荥阳郡开封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出自荥阳郑氏北祖第二房,是北魏中书博士郑小白的孙女,北魏骠骑咨议参军郑平城与李晖仪的长女。广陵王元羽嫡妻、节闵帝元恭嫡母。.

新!!: 郑伯猷和郑始容 · 查看更多 »

郑平城

郑平城(),荥阳郡开封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出自荥阳郑氏北祖第二房,是北魏中书博士郑小白的次子,郑胤伯的弟弟。.

新!!: 郑伯猷和郑平城 · 查看更多 »

郑幼儒

郑幼儒(),荥阳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出自荥阳郑氏北祖第二房,是北魏建威将军、东徐州刺史、鸿胪少卿郑胤伯之子,郑希隽的弟弟。 郑幼儒喜爱学习处世谨慎,当时的声望非常优秀,丞相、高阳王元雍把女儿嫁给了他。郑幼儒历任尚书郎、通直郎、司州别驾,被称道居官称职,死后朝廷赠予散骑常侍、安东将军、兖州刺史,谥号景或者肃。郑幼儒去世后他的夫人纵欲淫乱凶暴悖逆,两个儿子郑敬道、郑敬德都没有才能,一起投奔西魏。郑幼儒的堂兄郑伯猷经常对亲友说:“堂弟是个人才,足以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不幸得到如此的夫人,让他死了之后名声也完了,让人悲哀叹息。”.

新!!: 郑伯猷和郑幼儒 · 查看更多 »

起居注

起居注是東亞地區史書的一種形式,為編年體,也就是一種以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為順序,來編撰、記述歷史的一種方式。起居注的特色在於,它是由專門的史官起居舍人對於皇帝每日的行為和言論按時記錄的史書。這和日本在平安時期,由天皇親自撰寫的寬平御記、醍醐天皇御記、宇多天皇御記有所不同,是一種特殊的史書形式。.

新!!: 郑伯猷和起居注 · 查看更多 »

臧盾

臧盾(),字宣卿,東莞莒縣人《梁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三十六》:臧盾字宣卿,東莞莒人。高祖燾,宋左光祿大夫。祖潭之,左民尚書。父未甄……出爲安成王長史、江夏太守……盾幼從徵士琅邪諸葛璩受《五經》,通章句。璩學徒常有數十百人,盾處其間,無所狎比。璩異之,歎曰:「此生重器,王佐才也。」初爲撫軍行參軍,遷尚書中兵郎。盾美風姿,善舉止,每趨奏,高祖甚悅焉。入兼中書通事舍人,除安右錄事參軍,舍人如故。《南史·卷十八·列傳第八》:臧燾字德仁,東莞莒人,宋武敬皇后兄也。……長子邃,宜都太守。邃子凝之……凝之子寅……寅弟棱,後軍參軍。棱子嚴。……嚴族叔未甄,燾曾孫也。父潭之,左戶尚書。……子盾。盾字宣卿,幼從征士琅邪諸葛璩受五經。璩學徒常有數十百人,盾處其間,無所狎比。璩曰:「此生王佐才也。」為尚書中兵郎。美風姿,善容止,每趨奏,梁武帝甚悅焉。入兼中書通事舍人。,南北朝南梁官員。 臧盾的祖先是劉宋左光祿大夫臧燾,父親則是南梁安成王長史、江夏太守臧未甄。他從小跟隨徵士琅邪諸葛璩學習《五經》,明白文章意思。諸葛璩有數百名學生,他置身其間,十分親近。諸葛璩覺得奇怪,歎道:「這學生能負任大事,是君王的佐才啊。」最初擔任撫軍行參軍,遷任尚書中兵郎,他樣子英俊,舉止良好,每次上奏,梁武帝總會很高興,入朝兼官中書通事舍人,除授安右錄事參軍,依然擔任舍人。臧盾個性孝順,跟隨父親於廷尉守夜,母親劉氏在家中突然暴斃,他的左手中指忽然痛到不能睡眠。天亮後,家中果然傳來母親去世的消息。服喪未完,父親也逝世,他居喪五年不出家門,身體消瘦到親人認不出他。鄉人王端得知後狀聞,梁武帝嘉獎他,下旨敕開解曉喻。服喪後,擔任丹陽尹丞,轉官中書侍郎,又兼任中書舍人,遷轉為尚書左丞,為東中郎武陵王長史,代理府州國事,領任會稽郡丞。他亦任職少府卿,領步兵校尉,遷為御史中丞;臧盾個性公正剛強,在御史臺十分稱職。 中大通五年(533年)二月,梁武帝到同泰寺開講,設四部大會,有數萬人聽講。南越獻上馴象,突然在人群中奔跑,乘輿、侍衛及會眾都受驚散開,只有臧盾與散騎郎裴之禮神色自若,得到武帝讚許。很快朝廷下詔加他為散騎常侍,但未拜任又獲詔兼任領軍,仍然加官散騎常侍。大同二年(536年),改任中領軍,管理天下兵權。他為人機智,有氣概魄力,擅長處理繁忙政務,治理事務分明。天監年間吳平侯蕭景曾任職中領軍獲得名聲,至此臧盾也得到名聲。大同五年(539年)他外任仁威將軍、吳郡太守,未到任就因為生病解任,拜為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大同七年(541年)病好,恢復為領軍將軍,到大同九年(543年)去世,虛歲六十六,同日朝廷下詔舉哀,贈侍中,領軍如故,賜棺材、朝服一具,衣一襲,另外給予錢布,諡忠。長子臧長博,字孟弘,擔任桂陽內史;次子臧仲博擔任曲阿令。.

新!!: 郑伯猷和臧盾 · 查看更多 »

釋奠禮

釋奠禮,為古代祭祀先聖、先師孔子的禮儀,現今主要用於祭祀孔子。所謂「釋」意為設置,「奠」為奠幣、祭品,乃是指陳設祭品以祀神。原本有四時的固定祭儀,後改為春季、秋季二祭。於古代時,天子與諸侯立學校、天子視學、征伐歸來也舉行釋奠典禮。.

新!!: 郑伯猷和釋奠禮 · 查看更多 »

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中国歷史的中古时代一个以陇西郡为郡望的李姓家族。崛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是北方最为显赫士族之一。其后,因唐朝皇族属陇西李氏而备受推崇,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到南宋郑樵编写《通志》时,“言李者称陇西”。.

新!!: 郑伯猷和陇西李氏 · 查看更多 »

李倩之

李倩之(),字曼容,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北魏通直散骑侍郎李瑾第二子,东魏、北齐官员。.

新!!: 郑伯猷和李倩之 · 查看更多 »

李瑾

李瑾,可以指:.

新!!: 郑伯猷和李瑾 · 查看更多 »

李韶 (北魏)

李韶(),字元伯,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龙骧将军、荥阳郡太守、姑臧穆侯李承长子,北魏官员。.

新!!: 郑伯猷和李韶 (北魏) · 查看更多 »

李承 (北魏)

李承(),字伯业,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北魏镇北将军、敦煌宣公李宝长子,北魏官员,陇西李氏姑臧房始祖。.

新!!: 郑伯猷和李承 (北魏) · 查看更多 »

李晖仪

李晖仪(),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龙骧将军、荥阳太守、姑臧穆侯李承的女儿,北魏上太妃郑始容的母亲。.

新!!: 郑伯猷和李晖仪 · 查看更多 »

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南北朝時代南梁開国皇帝,廟號高祖。 萧衍是南齐宗室,亦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父亲蕭順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母张尚柔。萧衍受過良好的儒家教育,本人私德也很好,也不太注重個人生活享受。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長达48年,在南北朝皇帝中名列第一。.

新!!: 郑伯猷和梁武帝 · 查看更多 »

武定 (东魏)

武定(543年正月—550年五月)是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的第四個年号,歷時7年餘。.

新!!: 郑伯猷和武定 (东魏)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郑伯猷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