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辛志超

指数 辛志超

辛志超()字不惑,又名辛毅,山东海阳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

44 关系: 基督教青年会叶剑英吴德孙起孟孙承佩山东省严信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民主同盟徐萌山北京市刘友法周子健周恩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王克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申伯纯燕京大学萨空了费孝通黄鼎臣连贯茅盾胡愈之闻家驷葛志成林仲易李金德李梦夫李文宜楚图南武新宇汪世铭沈兹九海陽

基督教青年会

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簡稱YMCA),是基督教非政府性质的国际社会服务团体。受俸會員來自125國,逾5千8百萬人,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即以基督“为世人服务”的精神,根据社会人群(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需要,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工作。这些服务工作,是以“促进大众德、智、体、群全人成长”的理念作导向,服务人群不分性别、年龄、国籍、种族和宗教信仰。服务工作有平民教育、体育康乐、营地服务、社区服务、青少年工作、难民工作、就业服务等等,一些青年会还开设有价格低廉的旅舍和宾馆。“基督教青年会”不是一个传教组织,也不是一个慈善机构。它主要以传递爱心为使命,倡导和推动承担社会责任及促进社会和谐。所有YMCA的地方分會皆附屬於區域聯盟和全球YMCA聯盟(World Alliance of YMCAs)。.

新!!: 辛志超和基督教青年会 · 查看更多 »

叶剑英

叶剑英(),原名宜伟,字沧白,汉族,廣東梅县客家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叶剑英早年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参与北伐战争。1927年12月,组织广州起义。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务,参与历次反围剿战役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后委书记、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949年1月,任北平聯合辦事處主任,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參加中共代表團,同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廣州市市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等职务,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卷入“二月逆流”案。林彪事件后,他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他与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等人联手策划怀仁堂事变,逮捕四人帮成员。此后担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廢除國家主席時期相當於國家元首)等職。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逝世,骨灰安葬于广州红花岗烈士陵园。.

新!!: 辛志超和叶剑英 · 查看更多 »

吴德

吴德(),河北丰润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辛志超和吴德 · 查看更多 »

孙起孟

孙起孟(),曾用名孙其敏。中國安徽休宁商山乡商山村人,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和全国工商联的领导人,第七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名誉理事长。.

新!!: 辛志超和孙起孟 · 查看更多 »

孙承佩

孙承佩(),原名耿殿文,山东桓台人,原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 孙承佩于早年肄业于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他曾出任《新蜀报》主笔、北平中外出版社社务委员。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次年加入九三学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与创办《光明日报》,并曾任《光明日报》社社务委员、采访部主任、总编室副主任,《新建设》杂志代主编。1955年调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他长期担任九三学社的中央领导工作,历任第二届中央理事,第三、四届中央常委,第五届中央常委兼秘书长,第六至八届中央副主席。此外,他还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孙承佩编有京剧《官渡之战》,并译有斯诺《战时苏联游记》、斯坦因《红色中国的挑战》。.

新!!: 辛志超和孙承佩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辛志超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严信民

严信民(),陕西澄城人,原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 严信民于1924年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后又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政治经济系深造。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弃学回国。此后任教于西安中山学院,并任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于右任的秘书。抗日战争期间出任监察院秘书、第六战区长官部参谋。1942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又主编《中华论坛》、《人民时代》等刊物。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光明日报》研究室主任、政务院参事、国家民委参事室主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等职。此外,他还是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新!!: 辛志超和严信民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辛志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辛志超和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通称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简称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央统战部),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管統一戰線工作的职能部门。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中央统战部统一领导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工作及侨务工作,合併並保留国家宗教事务局及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牌子。 中央统战部主要职能是管理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新!!: 辛志超和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或政协全国委员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性组织。第一届全国政协于1949年召开,现任的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于2018年3月就职。 目前,全国政协会议一般在每年3月召开。全国政协会议闭会时,则由其产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代为行使其大部分职权。全国政协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中国国内是地位仅次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机构,在對外交往上也承担与各国政党领袖和各界人士交流沟通的角色。同时,每年基本在同期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还与全国人大会议并称为“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采取协商民主制和民主集中制。全国政协委员由各省级政协产生,但也可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各人民团体以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全国政协常委会则由全国政协全会选举产生,任期均为五年。全国政协及其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和全国政协办公楼、全国政协礼堂等处召开会议。.

新!!: 辛志超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中华民国北平市中南海怀仁堂召開,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了準備。 9月21日,毛澤東在開幕詞中宣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9月29日,全会通过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9月30日,全会选举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组成人员,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新!!: 辛志超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辛志超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原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排名第二的民主党派。同时,该党也是现时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内仅次于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大党。 民盟创立于1941年,成员最多时由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中國民主社會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乡村建设协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六个政治团体组成,形成“三党三派”的格局。1946年中国青年党、中國民主社會党参加制宪国民大会而被开除出联盟。其后中国农工民主党也脱离联盟成为独立党派。1944年9月10日改为现名并延续至今。 其早期盟员多来自学者和民主人士。目前,其盟员主要来自以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人士。截至2016年6月,民盟共有盟员27.4万人,是中国内地党员人数第二多的政党和最大民主党派。.

新!!: 辛志超和中国民主同盟 · 查看更多 »

徐萌山

徐萌山(),台湾云林人。曾任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总部秘书长、全国政协委员。.

新!!: 辛志超和徐萌山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辛志超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刘友法

刘友法(1922年11月——2007年6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将。江苏省灌云县人。1939年9月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9月参加新四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苏北淮海军分区抗日干部学校班长,滨海大队部文书、书记。1945年1月任一支队政治处组织干事。1942年9月起任新四军第三师十旅兼淮海军分区一支队二团二连副政治指导员,1943年10月起任十旅兼淮海军分区一支队二团团部政治指导员.1945年1月任一支队政治处组织干事,1945年夏任军分区政治部巡视员、秘书。1945年11月任苏北六军区一团一营及团职副政治教导员,1946年8月任四团二营政治教导员。1946年11月任华东十二纵三十五旅103团三营政治教导员。1948年1月任104团政治处组织股副股长,同年4月起任股长。1948年9月任华东野战军某团政治处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38军89师266团政治处副主任。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任陆军第三十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50年1月至12月任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组织部抚保科科长。1950年12月至1951年3月任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1951年3月至1952年任华东军区海军要塞炮兵团政治委员、教导大队政治委员。1952年10月至1953年8月任海军基地后勤部政治委员。1953年8月至1955年6月任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干部部部长。1955年6月至1966年3月任东海舰队干部管理部副部长,舰队政治部干部部部长。1966年3月至1968年任海军舟山基地政治部主任。1968年至1969年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军代表,1969年至1973年任中央国家机关统战系统军管组组长。1973年至1977年1月任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1977年11月至1978年11月任海军烟台基地政治委员、基地党委书记。1978年11月至1982年8月任海军旅顺基地政治委员、基地党委第一书记。1982年8月至1985年7月任海军政治部主任、海军党委常委。1985年8月至1990年4月任海军纪委专职书记(副大军区职)、海军党委常委。1990年4月退出领导岗位(按副大军区职待遇退役),1998年7月离职休养。1988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将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9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中共第九、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三届中央纪委委员,第四、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

新!!: 辛志超和刘友法 · 查看更多 »

周子健

周子健()安徽省临泉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辛志超和周子健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辛志超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于全国人大闭会时行使国家立法机关职权;同时,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共同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职权。 作为一院制国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全国人大间接、差额选举产生。现有166名成员,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每届任期与当届全国人大相同,一般为五年。现任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于2018年3月当选就职。 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于1954年,其组织形式和宪法地位与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相似。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力曾仅限于解释法律等。而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在立法中占关键地位,并有权颁布和修改大部分法令。全国人大所表决的议案,一般也是由常委会三读提交。.

新!!: 辛志超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综合办事机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领导下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

新!!: 辛志超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其委员长会议的组成人员之一,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国家级副职)。.

新!!: 辛志超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 查看更多 »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简称国管局),是负责中央国家机关事务的管理、保障、服务及中央国家机关事务工作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的副部级国务院直属机构。.

新!!: 辛志超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王克俊

王克俊可以指以下人物:.

新!!: 辛志超和王克俊 · 查看更多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1226人,任期從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 以下依发布时的顺序列出全体代表名单。本名单单位和人名均按第一字笔划排列。.

新!!: 辛志超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申伯纯

申伯纯(),直隶宛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辛志超和申伯纯 · 查看更多 »

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简称燕大,是20世纪初由四間美國及英國基督教教会聯合於北京开办的綜合大學,為當時中國教學品質、校園環境優秀的大學之一,也被認為是中國教會學校之首。校名源自於北京昔名——燕京。現今美國哈佛大學的哈佛燕京學社即以該校為名。 1949年中共建政後,燕京大學資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隨後遭到整併:民族学系、社会学系、语文系(民族语文系)、历史系并入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中國人民大學,经济学系并入中央财经学院(今中央财经大学),其他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学院併入清華大學,醫學系併入中国协和医学院。其校舍由北京大學接收,成為北京大學的主要校園,現已列為古蹟保護。此外,其部分人員南遷香港,參與崇基學院的創建,為香港中文大學創始的成員書院之一。.

新!!: 辛志超和燕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萨空了

萨空了(),原名萨音泰,笔名了了、艾秋飚,蒙古族人,出生于四川成都,中国新闻记者、主编、新闻学家。 萨空了于1920年代起从事新闻事业,担任过《北京晚报》编辑、《世界日报》画刊编辑、《世界画报》主编、天津《大公报》艺术半月刊主编等。同时,他还任教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中国大学、民国学院新闻系、北京新闻专科学校等校。1935年在成舍我邀请下前往上海担任《立报》副刊《小茶馆》主编,次年起任总编辑兼经理。抗日战争爆发后前往香港创办《立报》并任总编辑。1939年赴新疆任《新疆日报》第一副社长。次年又赴重庆任《新蜀报》总经理。皖南事变后前往香港,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机关报《光明报》总经理。1943年被捕入狱。1945年出狱后,前往香港任《华商报》总经理。1949年出任新成立的《光明日报》秘书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1951年起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1954年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同时兼任民族出版社社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批斗。1978年出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1982年创办《人民政协报》并任总编辑、党组书记。他还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等职。1988年逝世。.

新!!: 辛志超和萨空了 · 查看更多 »

费孝通

费孝通,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新!!: 辛志超和费孝通 · 查看更多 »

黄鼎臣

黃鼎臣(),醫生,中國致公黨第7、第8屆中央主席,原籍廣東(汕尾)海豐縣。 考取公費留學日本,學習現代醫學,192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33年在葡屬澳門行醫期間,開始給中國共產黨和中國致公黨搭橋,增進彼此的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衛生部醫政局局長,連任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兩屆中國致公黨中央主席。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新!!: 辛志超和黄鼎臣 · 查看更多 »

连贯

连贯(),原名连学史,广东大埔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25年,连贯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华南区总部秘书长、中共香港党组书记等职位。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党支部书记兼华侨工作委员,负责统战工作。随后历任中共广东区党委常委、中共香港分局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香港工委副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等职。他还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新!!: 辛志超和连贯 · 查看更多 »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國现代作家及文学评论家。常用的笔名有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

新!!: 辛志超和茅盾 · 查看更多 »

胡愈之

胡愈之(),原名学愚,浙江上虞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家、社会活动家、政治人物。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代主席、中国共产党党员。.

新!!: 辛志超和胡愈之 · 查看更多 »

闻家驷

闻家驷(),原名常、字铁侯、号尊五,又名籍,湖北浠水人,法国文学专家、翻译家,闻一多的胞弟。.

新!!: 辛志超和闻家驷 · 查看更多 »

葛志成

葛志成(),原名祖善,号乐曾。祖籍江苏无锡,生于上海福煦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辛志超和葛志成 · 查看更多 »

林仲易

林仲易(),原名秉奇,号竹西,别号属云楼主人,福建福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辛志超和林仲易 · 查看更多 »

李金德

李金德(),湖北红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李金德于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加入了红军。1934年参加长征。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徐海东将他推荐给周恩来,调往中央军委机要科工作。后又任中共中央机要科科长、周恩来秘书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历任政务院机要处处长,中央国家机关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务院保密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副局长,国务院秘书厅副主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常务副秘书长等。他曾遵周恩来的指示负责原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的回国事宜。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冲击。1971年出任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1975年后又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制委员会委员,民政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等职。1982年后离休。 此外,李金德还是中共七大候补代表,中共十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97年11月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新!!: 辛志超和李金德 · 查看更多 »

李梦夫

李梦夫()原名石好文,曾用名李孟符,今山东省青州市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梦夫同志逝世,人民日报1999年1月27日,第四版。.

新!!: 辛志超和李梦夫 · 查看更多 »

李文宜

李文宜(),原名李哲时,湖北武汉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罗亦农之妻。 李文宜早年毕业于湖北省立女子学校、莫斯科中山大学、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并出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妇女部部长。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被国民党通辑。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任民盟中央委员、中央妇女委员会副主任、组织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先后当选民盟中央常委、中央副主席,并任副秘书长、组织部长、监察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她还曾任全国妇联常委、副主席。 李文宜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三、四、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新!!: 辛志超和李文宜 · 查看更多 »

楚图南

楚图南(),生于云南文山县,是一名教育家和翻译家,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曾任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上海法学院教授。 1913年考入昆明的联合中学,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来的北京师范大学)史地部,求学期间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李大钊指导下编辑出版《劳动文化》报。1920年毕业后回云南在一系列中学任教,并在同情共产党的学生中组织“读书会”。1926年接李大钊通知,去中国东北以教师身份为中国共产党工作,并于1926年冬正式成为中共党员。 1930年-1934年因涉嫌吉林学潮而被捕入狱。出狱后化名楚曾,在上海暨南大学先后任讲师和教授。抗战爆发后他经香港、海防到昆明,任教于云南大学文史系。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民盟),并成为云南组织的负责人之一。1946年他在李公朴、闻一多被暗杀后为其主持悼念及抗议活动。1946年8月到上海,任上海法学院教授,后因民盟被禁而流亡香港。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开国大典仪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担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会长。1956年当选民盟中央常务委员,1958年当选中央副主席。文革期间,楚图南被下放到河南明港的五七干校,直到1971年被获准回京。1979年和1983年他两次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1986年任代主席和中央主席。他还长期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政协常委,并在1986年4月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新!!: 辛志超和楚图南 · 查看更多 »

武新宇

武新宇(),曾用名武杰、武汉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辛志超和武新宇 · 查看更多 »

汪世铭

汪世铭(),安徽桐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担任政务院参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新!!: 辛志超和汪世铭 · 查看更多 »

沈兹九

沈兹九()女,浙江德清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活动家、报业家。.

新!!: 辛志超和沈兹九 · 查看更多 »

海陽

海陽,可以指:.

新!!: 辛志超和海陽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