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6 关系: 天平动,天文学家,小行星1747,尼克尔森陨石坑,布瓦尔月谷,佩蒂特陨石坑,地球,地球物理学,國際天文聯會,光学,克拉斯诺夫陨石坑,火星,福卡陨石坑,科迪勒拉山脉 (月球),美國地質調查局,美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舒莱金陨石坑,赖特撞击坑,英国,沙勒陨石坑,月球轨道器4号,月球正面,月面座標,撞击坑,数学家。
- LQ25方格
天平动
#重定向 天平動.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天平动
天文学家
天文学家是研究天文学、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因为有些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天文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下面的列表中也包括这些人。.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天文学家
小行星1747
小行星1747(1747 Wright)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47年7月14日,C. A. Wirtanen在汉密尔顿山发现了此天体。 这颗小行星的绝对星等为13.35等。.
尼克尔森陨石坑
尼克尔森陨石坑(Nicholson)是月球正面西侧边沿一座位于鲁克山脉东南山区中的年轻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赛斯·巴恩斯·尼克尔森(1891年-196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布瓦尔月谷
布瓦尔月谷(Vallis Bouvard)是月球上一条284公里长的月谷,其中心位于月面座标南纬38.3°、西经83.1°,它发源于"沙勒环形山"(Shaler)南侧边缘,蜿蜒伸向东南面的巴德陨石坑。 它是从东方海圆形撞击盆地东南侧延伸出的数条月谷之一,另外两条是因吉拉米月谷和巴德月谷。布瓦尔月谷构成了一个次级链坑。 197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法国天文学家"亚历克西斯·布瓦尔"(Alexis Bouvard)之名命名了该月谷。 分布于布瓦尔月谷周边的卫星环形山.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布瓦尔月谷
佩蒂特陨石坑
佩蒂特陨石坑(Pettit)是月球背面鲁克山脉东南山区中一座年轻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爱迪生·佩蒂特(Edison Pettit,18919年-1962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佩蒂特陨石坑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地球
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是透過定量物理方法研究地球的自然科學学科。通常使用地震波、重力、电磁、地熱和放射能等方法。狹義的地球物理學專指地質學上的應用,包括地球的形狀; 重力場和磁場; 內部結構和組成; 動力學和板塊構造; 岩漿的產生; 火山活動和岩石形成等。不過現代地球物理學組織使用更廣泛的定義,包括了冰和水在內的水循環; 海洋和大氣的流體動力學; 電離層和磁層中的電磁特性與日地關係; 以及月球和其他行星相關的類似問題。 雖然地球物理學在19世紀才被認為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但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人類開始以天然磁石製作成指南針。公元132年張衡建立了第一台檢驗地震的儀器。艾薩克·牛頓將他的力學理論應用於潮汐和歲差,並開發了儀器來測量地球的形狀、密度和重力場,以及水循環的流程。 20世紀以來,發展出使用遠距離探測固體地球和海洋的地球物理學方法,地球物理學對於板塊構造理論的發展影響相當大。 地球物理學有許多對於社會需求的應用,如礦產資源、自然災害預防和環境保護 。地球物理勘測數據則用於分析潛藏的油氣和礦脈; 地下水層定位;尋找考古遺跡;確定冰川和土壤的厚度;評估的場址等等。.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地球物理学
國際天文聯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缩写为IAU;法語:Union astronomique internationale,縮寫為UAI),由博士以上的專業天文學家所組成,積極參與天文學研究與教育。於1919年7月28日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成立,由當時的國際天文星圖計畫(Carte du Ciel)、太陽天文聯合會(Solar Union)和國際時間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 l'Heure)等數個組織合併而成。其後,世界各國的國家級天文組織陸續加入,构成今日的規模。該會是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的國際科學聯合成員,也是國際上承認的權威机构,負責統合恆星、小行星、衛星、彗星等新天體以及天文學名詞的定義與英文命名。2014年7月10日宣布「外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活動啟動,開放公眾參與系外行星的命名。 IAU下分成數個工作單位,IAU也負責天文訊息全球電報通報系統,實際工作由中央天文電報局(Central Bureau for Astronomical Telegrams,CBAT)汇总整理天文訊息的匯報及電報的發布。 總會共有90個不同國家或地區共10144位會員,其中美國最多,有2579位會員,其次为法國(700位)、日本(598位)、義大利(568位)、德國(532位)和英國(523位)。.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國際天文聯會
光学
光學(Optics),是物理學的分支,主要是研究光的現象、性質與應用,包括光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光學儀器的製作。光學通常研究紅外線、紫外線及可見光的物理行為。因為光是電磁波,其它形式的電磁輻射,例如X射線、微波、電磁輻射及無線電波等等也具有類似光的特性。英文術語「optics」源自古希臘字「ὀπτική」,意為名詞「看見」、「視見」。 大多數常見的光學現象都可以用古典電动力學理論來說明。但是,通常這全套理論很難實際應用,必需先假定簡單模型。幾何光學的模型最為容易使用。它試圖將光當作射線(光線),能夠直線移動,並且在遇到不同介質時會改變方向;它能夠解釋像直線傳播、反射、折射等等很多光線現象。物理光學的模型比較精密,它把光當作是傳播於介質的波動(光波)。除了反射、折射以外,它還能夠以波性質來解釋向前傳播、干涉、偏振等等光學現象。幾何光學不能解釋這些比較複雜的光學現象。在歷史上,光的射線模形首先被發展完善,然後才是光的波動模形.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光学
克拉斯诺夫陨石坑
克拉斯诺夫陨石坑(Krasnov)是月球正面位于科迪勒拉山脉东南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俄罗斯天文学家亚历山大·瓦西里耶夫·克拉斯诺夫(LAleksander Vasiliev.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火星
福卡陨石坑
福卡陨石坑(Focas)是位于月球背面南半部的一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希腊裔法籍天文学家让-亨利·福卡(1909年-1969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福卡陨石坑
科迪勒拉山脉 (月球)
科迪勒拉山脉(Montes Cordillera)是月球上环绕东方海撞击盆地的三圈同心环山脉中最外层的一座(其它二座是更里面的内、外鲁克山脉),较周边地形高出1250米,所在区域月面坐标为南纬4.17°-34.89°、西经78.29°-112.04°,直径574公里(357英里)。它确切的形成时间尚不确定,可能产生于晚雨海世。 该山脉横跨月球西南侧边缘,西部伸至月球背面西经112°的地方,北部就位于月球赤道以南,而南部一直抵达南纬约38°处,从地球上只能观察到它的东部。山脉内侧环绕鲁克山脉的环状地表特别崎岖,而外侧很大范围地域覆盖着一层东方海形成时的溅射堆积物,在月海表面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山脊和放射状分布的月谷,并很大程度地改变了附近原先已有陨坑的形态。 沿山脉内侧东北,坐落着一座小月海-秋湖,山脉东北面是施吕特环形山和哈特维希环形山,后者明显已被东海溅射物改变,而前者可能是形成于大撞击之后的年轻撞击坑。山脉东南部分布有克拉斯诺夫陨石坑和沙勒陨石坑,后者的东南是一条叫作"布瓦尔谷"的纵向山谷。再南和东,分别是另外二条纵向月谷-巴德谷和因吉拉米谷,而玻尔月谷则位于山脉的北部,它的西面是就是波尔陨石坑。 根据以陆地名称命名月球山脉的惯例,它取名自纵贯南北美洲大陆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科迪勒拉"(Cordillera)在西班牙语中意思为"山脉"。.
美國地質調查局
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縮寫:USGS)是美國內政部轄下的科學機構,是內政部唯一一個純粹的科學部門,有約一萬名人員,總部設在弗吉尼亚州里斯頓,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和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設有辦事處。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主要研究美國的地形、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與其的應付方法;負責四大科學範疇:生物學、地理學、地質學和水文學。.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美国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舒莱金陨石坑
舒莱金陨石坑(Shuleykin)是月球背面位于东方海南部一座年轻的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俄罗斯无线电技师、苏联科学院院士"米哈伊尔·瓦西里维奇·舒莱金"(1884年-1939年),198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舒莱金陨石坑
赖特撞击坑
赖特撞击坑是火星上位于法厄同区的一座撞击坑,其坐标为南纬58.9°S、西经151.0°W,测量的直径约有115公里,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美国天文学家"威廉·哈蒙德·赖特"(William Hammond Wright,1871年-1959年)之名命名。下面的首幅图像显示了相互靠近的三座撞击坑之间的关系。 Wikikeelertrumplerwright.png|图像显示了赖特、基勒和特朗普勒三座撞击坑之间的关系,颜色代表高度。 Wikiwright.jpg|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上的 CTX 相机拍摄到的赖特撞击坑。 Wikiwrightdevils.jpg|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上的 CTX 相机拍摄的赖特撞击坑坑底,显示了尘暴遗迹。注意:这是前一赖特撞击坑图像的放大图。.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赖特撞击坑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英国
沙勒陨石坑
沙勒陨石坑(Shaler)是月球正面西南边沿一座位于科迪勒拉山脉东南内侧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美国古生物学家暨地质学家纳撒尼尔·索斯盖特·沙勒(1841年-1906年),1964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沙勒陨石坑
月球轨道器4号
月球轨道器4号是美国一艘无人探测器飞船,为"月球轨道器计划"所设计的在月球轨道上运行的系列探测器之一。在前三颗轨道探测器完成阿波罗计划所需的月图测绘和选址任务之后,该探测器被赋予了一个更宽泛的目标—"对月球表面特征进行系统拍摄调查,以进一步了解其性质、起源和演变过程,并为以后进行更详细科学研究的轨道和登陆任务提供选址依据"。该探测器还装备了收集月表地貌、磁场、辐射强度及微流星体撞击数据的设备。它被发射到地月间轨道上并转入环月球两极的椭圆形高轨上,其近月点2706公里、、远月点6111公里(1681英里×3797英里),倾角85.5度,运转周期12小时/圈。 1967年5月11日执行初始拍摄后不久,相机快门便出现开关失灵故障,由于担心快门会卡死在关闭的位置从而挡住镜头,地面人员决定将相机一直保持打开状态。而这需要不断调整轨道姿态,以防止光线渗入相机造成胶卷曝光。 5月13日人们发现部分胶卷已曝光损坏,快门在经测试后被部分关闭。而随后镜头又发现有些模糊,怀疑是低温所引起的冷凝,通过调整探测器轨道姿态升高了相机的温度,基本消除了雾化问题。从5月20日起读出驱动机构的停启控制持续出现故障,最终导致在5月26日决定中止拍摄部分的任务。尽管读取驱动器出现了问题,但整个胶卷还是被全部读取并发回。该探测器获得了1967年5月11日至26日的摄影数据,并于1967年6月1日被读取。而后,探测器进一步降低高度,为后续的月球轨道器5号收集轨道数据。 月球轨道4号总共拍摄了419帧高分辨率和127帧中等分辨率照片,涵盖月球正面99%的区域,图像宽度从58米到134米(190英尺到440英尺)。在整个任务期间,所有其他的实验都获得了精确的数据。 辐射数据显示由于太阳能粒子所产生的低能质子使月表辐射量有所升高。该探测器一直在运行中,直至其轨道自然衰减下降,于1967年10月31日前坠落在月表西经22-30度处。.
月球正面
月球正面是月球永遠朝向地球的半球,而相對的另外半球被稱為月球背面。因為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和它繞著自己的軸心自轉的周期相同,因此在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的一面,這種情形稱為同步自轉或是潮汐鎖定。月球直接被太陽照亮,而繞著地球產生的外觀變化稱為月相。月球未被照亮的部分有時也能看到朦朧的影像,這是地球反照的結果。這反映了地球表面反射的陽光也會照亮月球的表面。由於月球的軌道有點橢圓並且對黃道平面傾斜著,因此產生天秤動,使得從地球上累计能觀察到的月球表面總共達到59%(但在任何一個瞬間能看見的略少於一半)。.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月球正面
月面座標
月面座標是用來標示地球的衛星,月球表面上的位置。在月球表面上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經由相當於地球上的經度和緯度的兩組數字指出位置。經度給出在月球子午線 (這是通過月球面對地球這一側表面中心點的經線,參見地球的本初子午線) 的東側或西側,這個點被認為是從地球上可以看見的月球表面的中間點;緯度給出在月球赤道以南或北的位置。這兩個座標直都以度表示。 天文學家以一個小的碗狀隕石坑 ('莫斯汀 A') 作為定義月面座標的基準點。這個隕石坑的座標定義如下: |緯度: |南緯3° 12' 43.2" |- |經度: |西經5° 12' 39.6" | 這個座標系統已經由月球激光测距实验精確的定義。 在經度90°E至 90°W 之間的表面可都以從地球上看見,但因為天秤動使我們可以看見的月球兩側的總表面達到59%。.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月面座標
撞击坑
撞击坑(又称陨石坑或环形山)為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撞击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击坑内常常会積水,形成撞击湖,湖心则有一座小岛。 在具有风化过程的天体上或者具有地壳运动的天体上老的撞击坑会逐渐被磨灭。比如在地球上通过风化、风吹来的尘沙的堆积、岩浆撞击坑会被掩盖或者磨灭。在其它天体上有可能有其它效应来磨灭撞击坑。比如木卫四的表面是冰,随着时间的流易,冰会慢慢流动,使得这颗卫星表面的撞击坑消失。 在地球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其中直徑大於100公里的僅有5個,通过对这些撞击坑的研究地质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几乎所有具有固体表面的行星和卫星均带有撞击坑。在有些天体上撞击坑的密度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应的表面地区的形成年代。.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撞击坑
数学家
数学家是指一群對數學有深入了解的的人士,將其知識運用於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家專注於數、數據、邏輯、集合、結構、空間、變化。 專注於解決純數學(基础数学)領域以外的問題的數學家稱為應用數學家,他們運用他們的特殊數學知識與專業的方法解決許多在科學領域的顯著問題。因為專注於廣泛領域的問題、理論系統、定點結構。應用數學家經常研究與制定數學模型.
查看 赖特陨石坑和数学家
另见
LQ25方格
- 匹兹伐环形山
- 卡塔兰陨石坑
- 古特尼克陨石坑
- 因吉拉米环形山
- 孟德尔-里德伯盆地
- 孟德尔环形山
- 安德逊陨石坑
- 巴德月谷
- 巴德陨石坑
- 布兰查德陨石坑
- 布瓦尔月谷
- 布莱克特环形山
- 德罗伊陨石坑
- 德鲁德陨石坑
- 拉格朗日环形山
- 斯捷克洛夫陨石坑
- 斯特森环形山
- 李普曼环形山
- 查德威克陨石坑
- 格拉夫陨石坑
- 沙佩环形山
- 沙勒陨石坑
- 海罗夫斯基陨石坑
- 潘格雷环形山
- 皮亚齐环形山
- 皮拉特尔环形山
- 福卡陨石坑
- 芬伊陨石坑
- 赖特陨石坑
- 里德伯陨石坑
- 钱特陨石坑
- 阿伦尼乌斯陨石坑
- 雅科夫金陨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