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訥爾蘇

指数 訥爾蘇

訥爾蘇(),滿洲愛新覺羅氏。克勤郡王岳托後裔,平悼郡王訥爾福長子,第四任平郡王(清初八位鐵帽子王之一)(1701年-1726年)。 康熙四十年(1701年),其父訥爾福逝世後,襲封為平郡王。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訥爾蘇跟從撫遠大將軍允禵率軍收復西藏,其後駐守博羅和碩,再移軍至古木。康熙六十年(1721年),攝任大將軍事務。雍正元年(1723年)回京。雍正四年(1726年),因貪婪之罪,遭削去爵位,由其長子福彭襲封平郡王爵位。 乾隆五年(1740年)逝世。依照郡王品級殯葬。.

12 关系: 岳託乾隆康熙允禵克勤郡王福彭訥爾福铁帽子王雍正清史稿满洲愛新覺羅宗譜

岳託

岳託(z;,萬曆二十七年二月初二日寅時-崇德四年正月初九日卯時),清太祖之孫,禮烈親王代善長子。后金清初时期政治人物。.

新!!: 訥爾蘇和岳託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訥爾蘇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新!!: 訥爾蘇和康熙 · 查看更多 »

允禵

允禵(a;),满洲爱新觉罗氏,原名胤禎,中研院史語所明清檔案工作室。(a;和胞兄雍正帝胤禛的名字相似),避帝諱改原名為允禵,康熙皇帝第十四子,母亲乌雅氏,雍正帝胞弟,受爵恂勤郡王。 康熙晚年奪嫡時期勢力較大,任大將軍,曾與胤禛競爭儲君之位。雍正帝胤禛即位后夺其兵权,令其留东陵为康熙守灵,避帝名諱改名為允禵。.

新!!: 訥爾蘇和允禵 · 查看更多 »

克勤郡王

多羅克勤郡王(v),清朝世袭多羅郡王,鑲紅旗旗主。 崇德元年(1636年),代善长子岳托被清太宗皇太极封为成亲王。次年,被降爵。死后,追封克勤郡王。其子罗洛浑改为衍僖郡王、其孙罗科铎改为平郡王。乾隆时改回克勤郡王,得到世袭罔替郡王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一共传了十三代一位成亲王、一位衍僖郡王、六位平郡王、九位克勤郡王。.

新!!: 訥爾蘇和克勤郡王 · 查看更多 »

福彭

福彭(),滿洲愛新覺羅氏。克勤郡王岳托後裔,平悼郡王訥爾福之孫,已革平郡王訥爾蘇之長子,第五任平郡王(鐵帽子王之一)(1726年-1748年)。其母嫡福晉曹佳氏為通政使曹寅之女,故福彭為曹雪芹之姑表兄。 雍正四年(1726年),其父訥爾蘇因貪婪之罪,遭削去爵位,由福彭襲封平郡王爵位,授右宗正之職,署任都統。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命福彭為軍機處行走。八月授職為定邊大將軍,率師討伐噶爾丹策零。福彭率領大軍至烏裡雅蘇台,上奏言:「行軍,駝馬為先。今喀爾喀扎薩克貝勒等遠獻駝馬,力請停償直。彼不私其所有,而宗室王、公、貝勒皆有馬,豈不內媿於心?臣有馬五百,原送軍前備用。」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彭率領將軍傅爾丹前往科布多保護北路諸軍。再被召還。雍正十三年(1735年),福彭覆命率師駐守鄂爾坤,築城於額爾德尼昭之北。再被召還以慶復代替。乾隆元年(1736年)三月管理正白旗滿洲都統事務,次年十月調管正黃滿洲都統事務,到乾隆三年(1738年)七月升任議政。乾隆十三年(1748年)逝世,賜予謚號為「敏」。其子慶明承襲平郡王之爵位。.

新!!: 訥爾蘇和福彭 · 查看更多 »

訥爾福

訥爾福(),滿洲愛新覺羅氏。克勤郡王岳托曾孫,衍僖介郡王羅洛渾之孫,平比郡王羅科鐸第六子,第三任平郡王(清初八位鐵帽子王之一)(1687年-1701年)。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受封為貝子。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其兄第二任平郡王訥爾圖因毆斃無罪人及折斷他人手足之罪,被削去爵位,改由訥爾福襲封平郡王。康熙四十年(1701年)逝世。諡號「悼」。.

新!!: 訥爾蘇和訥爾福 · 查看更多 »

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是对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整个清代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 清王朝建立后,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时确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新!!: 訥爾蘇和铁帽子王 · 查看更多 »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新!!: 訥爾蘇和雍正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新!!: 訥爾蘇和清史稿 · 查看更多 »

满洲

满洲,通常指今天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的地区(即东四盟)及旧热河省全部范围。傳統意義下的滿洲的面積(不包括朝鮮半島),約為八十三萬平方英里,比現時法國、英國及愛爾蘭、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歐國家加起來的面積還要大。 满洲这一地名虽因满洲族而得名,但在满语中仅作部族名解释,并无地名之含义。“满洲”二字作为地名使用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的著作《日本边海略图》一书中。直到19世纪末期,西方列强,尤其是俄罗斯帝国势力延伸至此,满洲作为地名的意义才开始突显。此后更因为俄国和日本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但清政府在正式场合之中仍然使用“东三省”来称呼这片区域。例如1902年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等皆以“东三省”称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共控制区(哈尔滨等地)的报纸,如《东北日报》上,延用满洲国时期“北满”、“南满”、“东满”这样的词匯和“東北”混用,用以表示东北北部、东北南部和东北东部。中共机构和军区分别设置东、南、西、北满分局及东、南、西、北满军区。 现如今,在中国一般使用“东北”、“东北三省”、“东三省”或“关东”等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级行政区,但有时谈论东北也包括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目前东北地区满族不佔人口的多数,而且满洲已经很少被作為地名的称呼,尤其是官方;因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受日軍控制的满洲国,被中国人普遍视为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的傀儡,满洲一词会使一些人首先联想到“伪满”这个词语,而并非满族或满洲地区。在历史遗留的專有名词方面中国官方仍使用满洲一词,比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北市场)之类的文物古迹、满洲里市等專有地名、还有一些企业如“北满特钢”(位于齐齐哈尔市)等。在韩国、北韓、日本和俄国等接近满洲的国家和世界其他各国,满洲作为地理名称仍很常见。.

新!!: 訥爾蘇和满洲 · 查看更多 »

愛新覺羅宗譜

愛新覺羅宗譜是專門記載清朝皇室的族譜,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本家譜。共分8冊,也就是星源吉慶、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星源吉慶記載的是皇帝的兒女及后妃,甲冊記載的是清太宗以下的子孫,乙、丙二冊記載的是清太祖以下子孫,丁冊記載的是清顯祖以下子孫,戊、己、庚三冊記載的是清肇祖和清興祖以下子孫。.

新!!: 訥爾蘇和愛新覺羅宗譜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讷尔苏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