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謝里法

指数 謝里法

謝里法(),是一位出身臺灣臺北市大稻埕的藝術家。.

目录

  1. 44 关系: 台灣人文化同好會台灣藝術台灣文化協進會吳坤煌吳新榮大稻埕巴黎五月畫會廖修平張我軍張文環彰化縣北屯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王白淵現代藝術博物館研究所福爾摩沙 (雜誌)福興鄉 (臺灣)纽约美术史版画青年行政院文化獎裝置藝術謝南光謝里法賴和郭水潭臺中市艺术家雕塑陳奇雲陳錦芳陳澄波楊守愚楊華楊雲萍民主江肖梅江文也法国朱點人文學

台灣人文化同好會

#重定向 福爾摩沙 (雜誌).

查看 謝里法和台灣人文化同好會

台灣藝術

#重定向 臺灣藝術.

查看 謝里法和台灣藝術

台灣文化協進會

台灣文化協進會,1946年11月18日成立。發起人有:游彌堅、許乃昌、陳紹馨、林呈祿、黃啟瑞、林獻堂、林茂生、楊雲萍、陳逸松、蘇新、李萬居等人。機關雜誌《台灣文化》月刊雜誌,是戰後初期台灣相當重要的文藝團體。.

查看 謝里法和台灣文化協進會

吳坤煌

吳坤煌 ,筆名:梧葉生,南投人。台中師範畢業,先後進入日本大學及明治大學研習藝術和文學。留日時曾與張文環、巫永福、蘇維熊等人組「台灣藝術研究會」,創辦「福爾摩沙」(フォルモサ),並參與東京築地小劇場、韓國留日學生三‧一劇團,也與中國留日作家合作導演新劇。作品以新詩為主,亦有評論,作品散見於《台灣文藝》、《台灣新民報》、《台灣新聞》;日本《詩神》、《中外雜誌》,以及中國的《詩歌》雜誌等。.

查看 謝里法和吳坤煌

吳新榮

吳新榮(),字史民,號震瀛、兆行,晚號琑琅山房主人,台灣鹽水港廳(今臺南市將軍區)人。台灣著名文人、醫師與政治人物,在日治時期曾參與組織「佳里青風會」及「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為「鹽分地帶」文學集團代表人物之一、「北門七子」之一。 戰後吳新榮曾擔任台南縣參議員。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遭逮捕入獄。後來投身於地方文史工作,曾擔任台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組長,並主編《南瀛文獻》。.

查看 謝里法和吳新榮

大稻埕

大稻埕(Tōa-tiū-tiâⁿ,Twatutia或Dadaocheng),雅稱稻江、稻津,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稻埕)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此地的商業活動。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後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中人口大量外移,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查看 謝里法和大稻埕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查看 謝里法和巴黎

五月畫會

五月畫會是台灣畫家劉國松等人在1957年受到師大教授廖繼春鼓勵,與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校友一同組成的畫家協會,也是台灣藝術史上重要的畫會之一。影響了台灣藝術從古典的靜物保守風格轉為現代藝術風格。畫會之所以取名為「五月」,據知是得自巴黎「五月沙龍」的靈感。 五月畫會的創辦人有劉國松、郭豫倫、郭東榮、李芳枝等人,1957年5月之後加入顧福生、黃顯輝、莊喆、馬浩、李元亨、謝里法、韓湘寧、彭萬墀、胡奇中、馮鍾睿、陳景容、鄭瓊娟、廖繼春、孫多慈、楊英風、陳庭詩等畫家,並開始固定在每年五月舉辦畫展(第一次展出是在台北市中山堂)。在1960年代,五月畫會以大膽的畫風、主張自由的繪畫題材、概念、繪畫方式等成為台灣現代繪畫的前衛團體,當時僅有另一個組織「東方畫會」能與之比擬。 第一屆「五月畫展」於1957年5月10日中山堂舉行,參展者有劉國松、郭豫倫、郭東榮、李芳枝、陳景容、鄭瓊娟。 1960年代後,五月畫會的成員大多出國留學、旅居海外,原先團體展出的方式逐漸變為成員的個展。1974年後,五月畫會活動漸少。1991年,五月畫會開始重新組織台灣各大學美術系畢業生等舉辦畫展。.

查看 謝里法和五月畫會

廖修平

廖修平(1936年— ),臺灣版畫家,為臺灣現代版畫先驅,被譽為臺灣現代版畫之父,1960年代起活躍至今。.

查看 謝里法和廖修平

張我軍

張我軍(),作家,臺灣臺北板橋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原名張清榮。筆名一郎、劍華、以齋、四光、大勝、廢兵、野馬、M.S.、老童生等。 他是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的導火線引燃者。張我軍與當時旅居燕京的臺籍菁英連震東、洪炎秋、蘇薌雨等並稱「四劍客」,作家龍瑛宗讚譽張我軍為「高舉五四火把回臺的先覺者」。張我軍始終反對運用方言於白話文寫作,曾指出:「我們日常所用的話,十分差不多佔九分沒有相當的文字。那是因為我們的話是土話,是沒有文字的下級話,是大多數佔了不合理的話啦。所以沒有文學的價值,已是無可疑的了。」 張我軍育有4子:張光正、張光直(已去世)、張光誠(已去世)、張光樸。大兒子張光正參加中國共產革命未回臺灣,其他3個兒子在臺灣完成學業後,都留學美國,次子張光直教授為世界知名考古學家,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及曾任教於美國耶魯大學與哈佛大學。四子張光樸教授任教於美國芝加哥醫學院,已退休,留居美國。.

查看 謝里法和張我軍

張文環

張文環(),台灣日治時期的重要小說家、雜誌編輯。出生於嘉義縣梅山鄉。 1927年赴日本岡山中學就讀,再入東洋大學文學部。1933年畢業後與王白淵、巫永福等人組織「台灣藝術研究會」,發行純文學雜誌《福爾摩沙》。又與王井泉、林博秋、呂赫若等人組織「厚生演劇研究會」。1941年與王井泉、中山侑等人創辦《台灣文學》。張文環在戰前、戰後均熱心地方政治,1944年出任台中州大里庄長,1946年當選第一屆台中縣參議員,1947年代理能高區署長,228事件後對政治失望。 張文環作品多取材於台灣風土,現實主義手法厚重樸實,代表作《夜猿》曾獲皇民奉公會台灣文學獎,小說《閹雞》曾由劇作家林摶秋改編為舞台劇,在台北「永樂座」演出。編輯及創作上的活力,使他在戰時本土文壇有相當影響力。戰後,因政治氣氛而停止寫作。.

查看 謝里法和張文環

彰化縣

彰化縣(Tsiang-huà-kuān;Chông-fa-yen)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臺灣米倉」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東邊以八卦山脈與南投縣接壤,西邊濱臨臺灣海峽,南邊以濁水溪與雲林縣為界,北邊以烏溪與臺中市為界。彰化縣古稱「半線」,地形上以平原為主,北邊屬於彰化平原,南邊則是濁水溪扇狀平原。彰化縣是臺灣本島面積最小的縣,是臺灣人口第一大縣,也是臺灣設籍人口唯一超過百萬人的縣市。本縣常與臺中市及南投縣合稱中彰投地區,或與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等三縣市合稱彰雲嘉地區。.

查看 謝里法和彰化縣

北屯區

北屯區是臺中市市中心的一個市轄區,是臺中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目前轄區人口超過27萬人。北屯地形錯綜,生活型態多元化,兼具都市風貌與鄉村氣息,著名的大坑風景區亦位於此區。.

查看 謝里法和北屯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簡稱臺灣師大、臺師大、臺師或師大,前身為1946年創立的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共有校本部、公館校區與林口校區三個校區。省立師範學院與國立臺灣大學、省立農學院(今國立中興大學)、省立工學院(今國立成功大學)是1940年代中華民國臺灣省僅有的四所高等教育機構。 臺師大目前為臺灣三所師範大學其中之一,其主要教學目標為培育中等學校師資 。另外校內的一級單位-心測中心為國內重要教育機構,每年負責研發國中教育會考試題,影響國中升學走向,未來除了試題研發,也將承辦試務行政的工作,完整辦理國中升學的業務。 目前與同樣位於大安區之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查看 謝里法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王白淵

王白淵(),台灣彰化縣二水鄉惠民村人 ,新詩詩人,日文世代作家。.

查看 謝里法和王白淵

現代藝術博物館

代艺术博物馆(英文:Museum of Modern Art,常簡稱為MoMA)是一所在美國纽约市曼哈顿中城的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现代艺术收藏之一。位於曼哈頓第53街(在第五和第六大道之間),此博物館經常與大都會博物館相提並論,雖館藏少於前者,但在現代藝術的領域裡,該館擁有較多重要的收藏。.

查看 謝里法和現代藝術博物館

研究所

所,中國大陸及澳門稱--、臺灣稱--、香港稱--(美國通常稱為Graduate Schools、英國及其他英語國家稱為 Postgraduate Schools、日本稱為「大學院」(大学院),是本科之後的進階教育研究機構,一般設於大學中,以「某大學某研究所」的形式存在,也有獨立設立者。,主要為培養碩士、博士人才及進行基礎研究工作,許多大學教授也會在研究所開課並領導研究工作。 研究所與專業學院(Professional Schools)有一定的分別。研究所不一定培訓某個行業的人才,但專業學院則旨在培養具有專業資格的人才(如醫學院和法學院)。在美國及加拿大,某些專業學院的所有課程一般都需要申請者先取得一個本科學位方可報讀,如美加的醫學院,即便是醫學本科課程均只收本科畢業生,因此它們也常被直接歸為是研究所的一種。 有些政府、民間組織及企業機構也會設立名為--、研究中心或研究院的研究機構(智庫),但只是同名,不具教育性質,也無法取得學歷證明。.

查看 謝里法和研究所

福爾摩沙 (雜誌)

《福爾摩沙》(フォルモサ),是一種台灣日治時期的日文文藝雜誌,其發行機關是一群台灣留日學生在1932年3月20日東京所成立的「台灣藝術研究會」,成立宗旨為「以圖台灣文學及藝術的向上為目的」。.

查看 謝里法和福爾摩沙 (雜誌)

福興鄉 (臺灣)

#重定向 福興鄉 (台灣).

查看 謝里法和福興鄉 (臺灣)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查看 謝里法和纽约

美术史

美术史是有關藝術作品的歷史發展及其風格的研究,風格可能包括其藝術類型、設計、形式及等。它也研究和描述美术在其当时和当地的美术感和世界观条件下的文化作用以及艺术家的创作过程。美术史一般研究的對象會包括繪畫、雕塑及建築,也可會包括陶瓷、家具及其他装饰藝術。.

查看 謝里法和美术史

版画

画是通过印刷手段产生的视觉艺术形式。 和其他视觉艺术所不同的是,版画是通过版面的反转或者漏透而制作的,也可以说它是具有间接性和复数性的。 常见的版画有蚀刻版画、油印木刻、水印木刻、黑白版画、套色版画等。.

查看 謝里法和版画

青年

青年(英語:youth)敘述一個人年少、年輕的人生時期,但通常的範圍指童年期與成年期(心理成熟)之間,或指年紀在中年以下、少年以上的人。由於人類個體實際心智的成熟並不完全與生存年代數字(年歲)相對應,生理上成熟的成年人也可能在心智層面尚未成熟,故青年也有不同的文化定義。.

查看 謝里法和青年

行政院文化獎

行政院文化獎是中華民國政府頒發的重要文化獎項,1981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設立,2012年中華民國文化部成立後由行政院主辦、文化部承辦。歷來的獲獎人範圍廣大,文學、藝術、學術、教育、宗教各界知名人物都有人獲獎。 1980年4月12日,行政院「臺69教字第4030號令」發布《行政院文化獎頒給辦法》。《行政院文化獎頒給辦法》經過多次修正,現行條文第二條第一項:「對於我國文化之維護與發揚,具有特殊貢獻者,得頒給文化獎章。.

查看 謝里法和行政院文化獎

裝置藝術

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是一種興起於1970年代的西方當代藝術類型。裝置藝術混合了各種媒材,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中創造發自內心深處的和/或概念性的經驗。裝置藝術家經常會直接使用展覽場的空間。許多人追溯裝置藝術的根源到較早期的如杜尚這些藝術家,他們使用現成的物件而非傳統上要求手工技巧的雕塑來創作。由於裝置藝術擁有1960年代觀念藝術的根源,在大多數的裝置藝術中,藝術家的強烈張力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這個特色讓裝置藝術與傳統雕塑的距離又更遠了些,因為後者是著重於形式。 裝置藝術使用的媒材包含了自然材料到新媒體,比如錄影、聲音、表演、電腦以及網路。 有些裝置藝術屬於場域特定藝術(Site specific art),它們只能存在於它們被創作出來的那個空間中。在紐約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就經常展出這樣的作品。.

查看 謝里法和裝置藝術

謝南光

謝南光(),原名謝春木,筆名追風,出生於彰化,是台灣日治時期著名的社會運動參與者,也是戰後著名的中國政治人物。.

查看 謝里法和謝南光

謝里法

謝里法(),是一位出身臺灣臺北市大稻埕的藝術家。.

查看 謝里法和謝里法

賴和

賴和(),台灣彰化人。原名賴河。本職是醫生,但是卻在文學領域留下盛名,尤其是他的詩作,被公認是台灣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詩人。賴和不但是台灣日治時期重要的作家,同時也是台灣1930年代作家所公認的文壇領袖,曾經催生、主編過《台灣民報》的文藝欄。由於他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因此他的同輩楊守愚說他是「台灣新文藝園地的開墾者」與「台灣小說界的褓母」,並在「光復慶祝後二日」一文中讚揚他為「台灣的魯迅」。曾經主編新潮文庫的醫生文人林衡哲,則尊稱賴和為「台灣現代文學之父」。.

查看 謝里法和賴和

郭水潭

郭水潭()是台灣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筆名郭千尺,生於台南縣佳里人,是日治時期當地相當重要的作家,與吳新榮齊名,被後人歸為北門七子之一。.

查看 謝里法和郭水潭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查看 謝里法和臺中市

艺术家

艺术家是指进行艺术作品的创造活动的人物,包括写作、绘画、摄影、表演、雕塑、音乐、书法及舞蹈、等艺术领域,通常是有比较高的成就或擁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从而具备了一定的美學素養程度的人。.

查看 謝里法和艺术家

雕塑

雕塑是一種造型艺术,以物质材料和手段制作的三维空间形象的视觉艺术。雕塑最早主要是使用雕(通过减除材料来造型)及塑(通过叠加材料来造型)的方式,在石、金属、木、陶瓷等材料來創作,不過現代主義的雕塑,在材料及創造手法上都有很高的自由度,可以利用雕、焊接、模塑或鑄造的方式,在各種不同的材質上進行創作。 比其他材質易腐壞的雕塑更可以在長時間後保存下來,古文化所留下的雕塑也多半以石雕及陶藝為主。同時期也有很多傳統的木雕,但很多都已經腐朽無法保存。古文化的雕塑許多曾都有亮麗的顏色,但現在多半已經褪色。 在很多文化中,雕塑是宗教崇拜的中心,一直到最近幾世紀之前,大型雕塑都還非常昂貴,非一般個人有能力可能負擔,因此大型雕塑多半是宗教或政治的產物。像古地中海、印度、中國、南美及非洲的古文化都留下許多的雕塑。 西方文化中的雕塑起源於古希臘,許多希臘的雕塑家在古典希臘時期創作了許多傑出的雕塑品。在中古世紀,哥特式雕塑表現了基督教中的痛苦及激情,文藝復興時期崇尚古典作品,像米开朗基罗的大衛像就是當時著名的作品。現代主義雕塑較不著重傳統的工藝及人體的描繪,改用和作為其作品的呈現。.

查看 謝里法和雕塑

陳奇雲

陳奇雲()澎湖人,台灣日治時期诗人。其與張我軍、楊雲萍是日治時期少數能夠出版新詩詩集的台灣人。.

查看 謝里法和陳奇雲

陳錦芳

陳錦芳(),台灣當代重要畫家,同時也獲有巴黎大學美術史的博士學位,出版過不少和藝術評論有關的文章和書籍。陳錦芳在1980年代以前曾經長期擔任世界台灣同鄉會專職人員的工作,也當過該會期刊的主編,是早期台灣民主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之一。陳錦芳於1969年翻譯法國作家聖修伯里的《小王子》,為該書第一個漢譯版本。.

查看 謝里法和陳錦芳

陳澄波

陳澄波(),嘉義人,臺灣畫家,決瀾社和藝苑繪畫研究所成員。1926年以一幅《嘉義の町はづれ》(現稱為《嘉義街外》)的作品,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 這是臺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其後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他各項展覽。1947年二二八事件遭到槍決,享年52歲。.

查看 謝里法和陳澄波

楊守愚

楊守愚(),本名楊松茂,彰化人,臺灣新文學作家,筆名守愚、村老、洋、翔、Y生、靜香軒主人、瘦鶴、慕、曙人、睦生等,為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學作家中,筆名最多的一位。 楊守愚身兼日治時期新文學作家與漢詩詩人雙重身份,其學養過程包含臺灣傳統書房的儒家漢學基礎,與日本引進的新式教育知識系統,在知識份子分層上,屬乙未割臺世代。.

查看 謝里法和楊守愚

楊華

楊華可能是指以下人物.

查看 謝里法和楊華

楊雲萍

楊雲萍(),台灣作家、歷史學者,原名友濂,不過他的字號雲萍較為人所知。楊雲萍生於士林,祖父為士林宿儒,父親楊敦謨是醫生,可說生長於書香世家。大正十年(1921年)入學台北第一中學校(今建國中學),大正十四年(1925年)與江夢筆創刊台北第一本白話文雜誌《人人》。大正十五年(1926年)入日本大學預科,頗受日本作家之薰陶。昭和七年(1932年)返台,投入南明史、台灣歷史與台灣文化研究。1943年,楊雲萍、齋藤勇、周金波與日本人長崎浩參加第二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 戰後楊雲萍從事文化運動,參與《台灣文化》的刊行。1947年8月,楊氏出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擔任教授,直到1977年退休。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成立後,楊氏曾出任專任委員。此外,楊氏亦曾擔任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臺北市政府文獻委員顧問等職。.

查看 謝里法和楊雲萍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查看 謝里法和民主

江肖梅

江肖梅(),本名江尚文,字質軒,號肖梅,出生於竹塹西門(今臺灣新竹市)的書香世家,具深厚的漢學素養。日治時期臺灣作家、雜誌編輯,創作文類包括古典漢詩、新詩、散文、小說。1906年入公學校接受日本教育,1913年入臺灣國語學校師範部(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1917年畢業。曾任教於香山、新竹、新埔公學校,更曾擔任主任督學、以及日文月刊雜誌《臺灣藝術》編輯長與主筆。1950年,開始在《竹風日報》專欄撰寫「臺灣民間故事」,除了對通俗文學史料的蒐集以外,更以優美的文筆詳加記載,奠定他在臺灣民間文學研究的成就和地位。1954年陸續編纂《臺灣民間故事》,到1960年前後出版了七集,共收錄140則故事。民俗學家婁子匡推崇江肖梅為「臺灣風土之守護人」以及「俗文學的守護人」。.

查看 謝里法和江肖梅

江文也

江文也(),作曲家、聲樂家、教師。出身日本時代臺北廳三芝地區客家人,大哥江文鍾,小弟江文光,是首位享譽國際樂壇的東方作曲家。作品蘊含著濃厚台灣故土、宗教聖樂與中國古典文化情感,奠定了臺灣與中國的現代音樂風貌。一生際遇於日本與中國間,貢獻巨大。 江文也曾與其他日本作曲家代表日本參與1936年柏林奧運的藝術競技(項目包含文學,雕刻,建築,音樂,繪畫共五類),獲得前三名以外的等外佳作獎牌與證書(金,銀,銅牌分別為德國,義大利,捷克斯拉夫的作曲家,佳作則為日本,義大利的作曲家),是奧運藝術競賽得獎紀錄唯一的東方人,也是首位在奧運獲得獎牌的台灣人。.

查看 謝里法和江文也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謝里法和法国

朱點人

朱點人(),臺北艋舺(今萬華區)人,本名朱石頭,後改名朱石峰,筆名朱點人、描文、文苗,台灣日治時期的作家,頗負盛名。朱點人於1918年自老松公學校(現老松國小)畢業,之後進入臺北醫學專門學校(1936年併入台北帝國大學為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與醫學部為雙軌制)當雇員。1933年與王詩琅、郭秋生等組織臺灣文藝協會,發行刊物《先發部隊》,第一期後改名《第一線》再發行,對民間文學整理頗有建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朱點人由於不滿國民政府的統治與二二八事件的刺激,思想逐漸左傾,並且加入台灣共產黨,1949年的白色恐怖被捕,1951年1月20日遭到槍斃。.

查看 謝里法和朱點人

文學

文學(literature),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是任何單一的書面作品。更嚴格地說,文學寫作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或被認為具有藝術或智力價值的任何單一作品,通常是由於以不同於普通用途的方式部署語言。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本身起源於littera:letter或handwriting)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口頭文學)。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藝術類型)進行分類。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说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佈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查看 謝里法和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