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諾蓋人

指数 諾蓋人

諾蓋人,又稱為高加索蒙古人,已完全突厥化。分佈在達吉斯坦共和國及烏拉爾河一帶,曾經在金帳汗國分裂後有自己的汗國,有大小之分。一部分遷往俄羅斯波多里亚,留在東歐平原即是欽察草原,接受脫脫宗主權的,稱小諾蓋;一部分留下在里海以北烏拉爾河區的,稱大諾蓋。全世界的諾蓋人有221000人。廣義上的諾蓋人有103萬,在阿斯特拉罕韃靼人、高加索韃靼人、西伯利亞韃靼人、哈薩克人弘吉剌,吉爾吉斯人也有諾蓋部落,立陶宛也有,分4部落:ak nogay、kara nogai、astarkan nogai、achikulak nogay,下有若干小部落,除NOGAYBAK,全部信仰伊斯蘭教。.

68 关系: 卡尔梅克人卡尔梅克共和国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卡拉恰伊人印古什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多瑙河奥斯曼帝国契丹人宗王小玉茲巴尔卡尔人东欧平原布哈拉汗国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乃蛮庫班康里伊斯兰教弘吉剌德涅斯特河保加利亚俄语土库曼斯坦土耳其切尔克斯人哥薩克哈萨克汗国哈萨克斯坦哈斯木准噶尔克烈克里米亞韃靼人克里米亞汗國玉茲突厥突厥化突厥語族立陶宛罗姆人羅馬尼亞烏孫鞑靼斯坦共和国遜尼派裏海西伯利亞韃靼人諾蓋語高加索黑海...车臣车里雅宾斯克州达吉斯坦共和国阿兒渾阿特勞阿斯特拉罕韃靼人阿斯特拉罕汗國蒙古人那海脱脱金帳汗國捷列克河欽察民族語波多里亚朮赤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摩尔多瓦 扩展索引 (18 更多) »

卡尔梅克人

卡尔梅克人(卡爾梅克語:Хальмгуд),是分布於西伯利亞南部,俄羅斯聯邦和蒙古國境內的一個民族。卡尔梅克是欧洲人对厄鲁特蒙古人、卫拉特蒙古人、元代的斡亦剌人,以及明代的瓦剌人的称呼。.

新!!: 諾蓋人和卡尔梅克人 · 查看更多 »

卡尔梅克共和国

卡尔梅克共和国(Respublika Kalmykiya、卡爾梅克語:Хальмг Таңһч)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南部聯邦管區。東鄰裡海及阿斯特拉罕州,南部與達吉斯坦共和國接壤,西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和羅斯托夫州,北接伏爾加格勒州,卡尔梅克共和国面積76,100平方公里,人口292,410(2002年),首府埃利斯塔。 卡尔梅克共和国人口中信奉藏傳佛教的卡爾梅克人佔人口53.3%,俄羅斯人佔33.5%。是歐洲大陸唯一以佛教為主的地區。 卡爾梅克人就是蒙古族的一支———西部卫拉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在伏尔加河下游因饱受沙俄压迫而大部分历尽艰苦迁移东归到清政府辖内,既今日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留下的少部分民众即是今日俄罗斯境内的卡爾梅克人。.

新!!: 諾蓋人和卡尔梅克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

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Карача́ево-Черке́с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Karachayevo-Cherkesskaya Respublika; 卡拉恰伊-巴尔卡尔语: Къарачай-Черкес Республика, Qaraçay-Çerkes Respublika; 卡巴尔达语: Къэрэшей-Шэрджэс Республикэ, Ķêrêšei-Šêrdžês Respublikê, 诺盖语: Карашай-Шеркеш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Qaraşay-Şerkeş Respublikası)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面積14,100平方公里,人口439,470(2002年)。首府切爾克斯克,成立於1922年2月13日,現任首腦是。 位於大高加索北麓,南鄰格魯吉亞,北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西鄰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東鄰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官方語言有俄語、卡拉恰伊-巴爾卡爾語、卡巴爾達語(又稱切爾克斯語)、阿巴札語和諾蓋語。切尔克斯人是組成後期馬木留克軍團的重要部分,他們的女奴也是土耳其蘇丹後宮的最愛。.

新!!: 諾蓋人和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卡拉恰伊人

卡拉恰伊人(卡拉恰伊語:Къарачайлыла,Карача́евцы)是突厥語民族的一支,主要居住在俄羅斯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少数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地。他们是钦察人与高加索人混血。.

新!!: 諾蓋人和卡拉恰伊人 · 查看更多 »

印古什共和国

印古什共和國(Respublika Ingushetiya;ГӀалгӀай Мохк,羅馬化:Ğalğaj Moxk),又譯殷古什共和國、英古什共和國。「印古什」這個名稱是源自一個古代聚落Ongusht,喬治亞語的「-eti」意為「之地」,因此印古什的名字意為「印古什人居住之地。」印古什共和國位於高加索地區,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2002年首府由納茲蘭遷至馬加斯,東接俄羅斯車臣共和國,西部和北部與北奧塞提亞-阿蘭共和國接壤,南以大高加索山脈分水嶺與喬治亞比鄰。印古什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中除了莫斯科、聖彼得堡和塞凡堡以外最小的聯邦主體。在1992年6月4日成立之後,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被一分為二。印古什的主要民族為印古什人(古凡那克人的後裔),人口為412,529人。 印古什是俄羅斯最貧窮和動盪的地區之一。鄰近的車臣共和國之軍事衝突也影響到印古什。此外,印古什也有嚴重的貪污和犯罪問題(包括政府部隊對平民的綁架和謀殺),也有反政府示威、對軍隊和行政機構的攻擊、俄軍的暴行與人權日益惡化等問題。.

新!!: 諾蓋人和印古什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吉尔吉斯斯坦

--共和國(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Kyrgyz Respublikasy;Киргиз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Kirgizskaya Respublika),通稱--(Кыргызстан,Kyrgyzstan;Киргизия,Kirgiziya),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吉爾吉斯斯坦北边与哈薩克斯坦相接,西边则为烏茲別克斯坦,西南为塔吉克斯坦,东边紧邻中國。比什凱克是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作为中亚古国,吉尔吉斯斯坦历史达两千年,经历各种王朝与文化。因其被山峦环绕而相对孤立,吉尔吉斯文化得以较好传承;又因地理位置,吉尔吉斯斯坦处于多个文化交汇点。尽管众多部落族群在吉尔吉斯斯坦居住已久,但时有外来势力入侵统治。直至1991年從原蘇聯獨立后,吉尔吉斯斯坦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政治体制为单一制和议会制。吉尔吉斯至今仍时有民族冲突、叛乱以及经济问题。现为独联体、欧亚经济联盟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同时也是上海合作組織、伊斯兰合作组织、突厥议会和突厥文化国际组织成员国。 吉尔吉斯人口570萬。主體民族為吉爾吉斯族,其余为乌兹别克族和俄罗斯族等民族。吉尔吉斯语为国语,而在一世纪的俄罗斯化政策影响下俄语仍使用较广而作为官方语言。64%人口为无宗派穆斯林。除突厥文化外,吉尔吉斯文化还容纳和受到了蒙古、波斯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新!!: 諾蓋人和吉尔吉斯斯坦 · 查看更多 »

多瑙河

多瑙河(德文:Donau)是欧洲第二大河,次於俄罗斯的伏尔加河,發源於德國黑森林地區,最後注入黑海,全長2857公里,流域面積81.7万平方千米Bundesministerium für Umwelt, Naturschutz und Reaktorsicherheit: Hydrologischer Atlas von Deutschland, Freiburg i. Br.

新!!: 諾蓋人和多瑙河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新!!: 諾蓋人和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契丹人

契丹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而目前居住中國東北的達斡爾族可認定為契丹人直系後裔。 古契丹有八部: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部。涅里是遼的始祖。契丹人有三年選一次夷里堇的習慣,早期夷里堇都在大贺氏家族中产生,中期在遥辇氏中产生,最后由契丹迭剌部耶律氏族的夷里堇耶律阿保机破坏了传统的贵族民主选举制度,仿效汉人,建立起世袭的中央集权专制的契丹。 据遼朝大臣耶律儼《皇朝實錄》所稱契丹為黃帝之後。《遼史·太祖紀贊》和《世表序》主張契丹為炎帝之後。近年在雲南發現的契丹遺裔,保存有一部修於明代的《施甸長官司族譜》,卷首附一首七言詩,詩曰:“遼之先祖始炎帝……”。這些契丹人認可契丹為炎帝苗裔的說法。回紇人亡國時,大批回紇人逃入契丹,因此有契丹半回紇的說法,有些回紇人溶入契丹人的蕭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就是回紇人,耶律德光后將述律氏賜姓蕭氏,蕭氏後來融入女真,改為舒穆祿氏,遼朝滅亡后,多融入汉族、蒙古族與滿族。 《辽史·后妃传》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辽史·国语解》记载:“耶律和萧两个姓,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石抹”。《金史·国语解》记载:“移喇曰刘,石抹曰萧”。.

新!!: 諾蓋人和契丹人 · 查看更多 »

宗王

宗王是元朝及以后蒙古地区各部之首领封号之一,类似于亲王爵位。.

新!!: 諾蓋人和宗王 · 查看更多 »

小玉茲

小玉茲,又叫奇齊克玉茲,小帳哈薩克,清代官書叫西部哈薩克。又叫阿尔希斡耳朵。 小玉茲的範圍,是現在的西哈薩克斯坦州一帶至庫班河與烏拉爾河、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一帶。 小玉茲在哈克.納札爾汗時代形成,他打敗了諾蓋人将其吸收,由他的兒子奧謝克管理,因為這裡以前是斯基泰人牧地,所以此處哈薩克人像白色人種。主要部族是諾蓋人與奄蔡後人。 在18世紀,蒙古準噶爾汗国入侵哈薩克汗國,阿布勒海爾汗求入附俄国,這裡是最早受俄国統治的地方,受到阿斯特拉罕政府管理。在19世紀,內部再分出布克依斡耳朵(一些無法歸屬玉茲的部落編入此部,有人說出自中玉茲巴拉克汗之子布克依,也有說來自小帳的王子布克依)。 小玉茲的小是指年輕,最遲形成,他們人口最多,戰鬥力最強(這是哈薩克人自己說法)。 category:哈薩克斯坦歷史.

新!!: 諾蓋人和小玉茲 · 查看更多 »

巴尔卡尔人

巴爾卡爾人(卡拉恰伊-巴尔卡尔语:單數:малкъар,復數:малкъарла)是高加索地區的突厥語民族之一,與卡拉恰伊人在北高加索組成自治共和國。語言屬欽察突厥語支,由高加索語與突厥語組成。與克里米亞韃靼人,庫梅克人有關。 他們是4世紀時,出現在北高加索的匈人,可薩人(喀山鞑靼的先祖?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先祖?目前这还有争议)與保加尔人後裔。大保加利亞在670年被可薩人擊敗,一支前往巴爾幹半島,一支前往伏爾加河中游,成為伏爾加保加利亞。1944年,斯大林以他們與納粹黨勾結為名,強迫遷往中亞,1957年才能回家。.

新!!: 諾蓋人和巴尔卡尔人 · 查看更多 »

东欧平原

东欧平原位于欧洲东部,范围北起北冰洋,南至黑海、里海之滨;东起乌拉尔山,西至波罗的海,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170米。东欧平原大部分在俄罗斯境内,因此又称为俄罗斯平原、欧俄平原。它是歐亞草原,尤其是欽察荒原的延伸。俄罗斯乌拉尔山以西部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都在这片波状平原上。 东欧平原有海拔300-400米的瓦尔代丘陵、中俄罗斯丘陵、伏尔加河沿岸丘陵等,并有低于洋面的里海低地。自北向南有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带。里海北岸为半荒漠和沙漠。平原南部地形较平坦。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冲沟、平谷地貌比较发育。平原上有伏尔加河、顿河和第聂伯河等著名大河。 由于地形波浪起伏,面积广大,各地的气候并不相同,动植物分布的差异也很大。从北向南,依次是严寒的苔原带、比较寒冷的森林带、气候适中的森林草原带、最南边的草原带。其中森林带占了平原面积一半以上。 东欧平原上煤、铁、石油、锰等资源豐富,如世界著名的顿巴次煤田、库尔斯克和克里沃罗格铁矿区、尼科波尔锰矿区、第二巴库油田。人口稠密,工农业和水陆交通发达,以莫斯科为中心,分布許多重要工矿区,為俄罗斯心脏地帶。 Category:欧洲平原 Category:东欧地形.

新!!: 諾蓋人和东欧平原 · 查看更多 »

布哈拉汗国

布哈拉汗国(Buxoro Xonligi,Χоноти Бухоро)是1500年至1920年间位于中亚河中地区的伊斯兰教封建国家,国名因16世纪中叶迁都至布哈拉而得名。布哈拉汗国共分为三个王朝:昔班尼王朝(1500年—1599年)、阿斯特拉罕王朝(又称札尼王朝,1599年-1785年)和曼吉特王朝(又称海达尔王朝、布哈拉酋长国,1785年-1920年)。1920年,被苏维埃俄罗斯所吞并。.

新!!: 諾蓋人和布哈拉汗国 · 查看更多 »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烏茲別克語名稱為拉丁文字的「O'zbekiston Respublikasi」和西--爾文字的「Ўзбекисто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и」),通稱--,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內陸國家,1991年从原苏联独立。是世上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列支敦斯登)。.

新!!: 諾蓋人和乌兹别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新!!: 諾蓋人和乌克兰 · 查看更多 »

乃蛮

乃曼 (,又名粘八葛)古代突厥部落,於11世紀開始居住在蒙古高原西部。牧地在阿爾泰山之陽,北接斡亦剌惕,西界回鶻,操突厥語族語言,使用畏兀儿文字。又譯乃馬、乃滿、廼蠻、奈曼、奈蠻、耐滿、粘拔恩、粘八噶等。他们有一突厥名sakiz oghuz,八姓乌古斯人。乃蠻故地(今阿爾泰山以南及以稍偏西的一些土地)在1225年被成吉思汗封給其子窩闊台,1309年窝阔台汗国被察合台汗國及元朝瓜分。.

新!!: 諾蓋人和乃蛮 · 查看更多 »

庫班

庫班可以指:.

新!!: 諾蓋人和庫班 · 查看更多 »

康里

康里是欽察別部,又稱東部欽察。是古代高車人後裔,在北魏時,一部分高車人越過阿爾泰山,到了楚河地區和咸海以北游牧,有一部分留下阿爾泰山。但也有人說是康居人,何秋濤說哈薩克是康居之後,俄人說康里是欽察人為得到在咸海以北居住的正統性而說的。康里分布的地方是烏拉爾斯克至阿克托貝一帶。另一说法是他们是佩切湼格人一个氏族。 高車副伏羅部首領阿伏至羅建立高車國,存在半世紀,被柔然所滅。在中國和波斯的書也說康里一族善於造車,在拉施德丁的《史集》中說烏古斯可汗的一名將軍想到做車送走戰利品。 康里人和花剌子模有通婚關係,特別是伯岳吾部,這一部在花剌子模充當僱傭兵。亦納勒術海兒汗亦出自此部,後來被蒙古所滅。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阿拉乌丁·摩诃末即位時,有一支七千人的康里騎兵,由國舅忽都魯·沙指揮,因此康里人勢力極大。後來有兩兄弟曲律和牙牙投降。牙牙之子阿沙不花與康里脫脫受重用。阿沙不花是忽必烈的怯薛。投降後的康里人留在欽察汗國,一部分驅口至中國充當康里親軍,康礼卫,後撤銷,留在欽察汗國的成為哈薩克人。 比起欽察人,康里人更無伊斯蘭化現象。柏郎嘉宾說他們是異教徒,在花剌子模國北方。另一件是拖雷軍中手下有一位康里人在三峰山之役用石頭作法下雪,金軍大敗,證明康里人幾乎不受伊斯蘭教影響(志費尼也說他們視一天五次祈禱為多餘)。元末有一位康里權臣,名為哈麻,他是信仰藏传佛教的,元史經常不把康里人稱為回回,反而視為蒙古人。只有在花剌子模國服役的伯岳吾部才接受伊斯蘭教。即使接受,但仍經常騷擾定居的塔吉克與撒爾塔人穆斯林。在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諾蓋人與卡拉卡爾帕克族也有康里部落。.

新!!: 諾蓋人和康里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諾蓋人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弘吉剌

弘吉剌()突厥语解释为褐色的马匹,迭列斤蒙古的一个部落,以出美女盛名。.

新!!: 諾蓋人和弘吉剌 · 查看更多 »

德涅斯特河

德涅斯特河(烏克蘭語:Дністер;羅馬尼亞語:Nistru)是歐洲東部的一條河流,全長1,362公里。起源於烏克蘭喀爾巴阡山脈,注入黑海。當中部份河段為乌摩邊界,有條支流為魯特河,中間大部份河段為摩爾多瓦與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國的邊界。歷史上也是比薩拉比亞的東部界線。 河名來自薩爾馬提亞人,意思是「近的河」,相對的「遠的河」指的是聶伯河。.

新!!: 諾蓋人和德涅斯特河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它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

新!!: 諾蓋人和保加利亚 · 查看更多 »

俄语

俄语(russkij jazyk,发音)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俄語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語言,主要在俄羅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使用,且在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员国裡曾經被学校广泛列为第一外语教学。在蘇联時代,苏联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非常强调俄语的重要性。虽然这些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现在很多开始强调使用当地语言的重要性,在部分國家俄語已不再是官方語言,但俄语仍然是这些地区最广泛使用的共通语言。俄语屬於印欧语系,是东斯拉夫语支中三個目前仍在使用的語言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古東斯拉夫語文字是在第十世紀的內容。 俄语是歐亞大陸中分布區域最廣的語言,也是斯拉夫語中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俄语也是歐洲最多人使用的母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1.44億人的母語。俄语是母語人口排名的第八名,是以人口排列的語言列表中的第七名。.

新!!: 諾蓋人和俄语 · 查看更多 »

土库曼斯坦

--(Türkmenistan/Түркменистан/تۆركمنيستآن)是一個中亞國家,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時期的名稱為土库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從蘇聯獨立。.

新!!: 諾蓋人和土库曼斯坦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諾蓋人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切尔克斯人

切尔克斯人是一个西北高加索民族,阿迪格人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以及阿迪格共和国的四个村子:Khodz、Blechepsin、Koshekhabl和Ulyap。他們说卡巴尔达语切尔克斯方言。经济由农牧业、园艺构成。他们是高加索人与可萨人等突厥人的混血。 1780-1825年間,切尔克斯人由卡巴尔达移居切尔克斯地区。19世纪期間,沙俄取得奧斯曼土耳其的配合,在西北高加索地區進行種族清洗,大批切尔克斯人移居或被驅逐至奧斯曼土耳其境內,一些人遷到更南的敍利亚、约旦、巴勒斯坦和黎巴嫰定居。他們信仰逊尼派伊斯兰教。他们也有人做埃及的马木留克。他們是克里米亞韃靼人一族源,也在土耳其帝國後宮很受歡迎。.

新!!: 諾蓋人和切尔克斯人 · 查看更多 »

哥薩克

哥薩克馬邁 哥萨克(козаки;каза́ки́)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乌克兰及俄罗斯南部)的游牧民系,在历史上以驍勇善战和精湛的骑术著称,為支撑俄罗斯帝国于17世纪往东扩张的主要力量。移民中国的部分哥萨克被称为阿尔巴津人。.

新!!: 諾蓋人和哥薩克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汗国

哈薩克汗國(哈萨克语:;土耳其语:Kazak Hanlığı;俄语:Казахское ханство)是哈萨克族在1456年创建的王朝,其统治区域大约在今天哈萨克斯坦一带,1847年灭亡。.

新!!: 諾蓋人和哈萨克汗国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 Qazaqstan Respy'bli'kasy;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簡稱--(Қазақстан;Казахстан),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主要位于中亚北部,在乌拉尔河以西的一小部分领土位于欧洲.

新!!: 諾蓋人和哈萨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哈斯木

哈斯木(),哈薩克汗國第二代可汗,他是賈尼別克的兒子,巴蘭杜黑汗的堂兄弟。 他之前是巴蘭杜黑手下一位蘇丹(王子),娶了蒙兀兒斯坦羽奴思汗的女兒後,勢力更大,在1508年-1509年,昔班尼大舉入侵哈薩克南部,哈斯木迎戰,烏茲別克人聽到哈斯木汗來臨,不敢應戰,昔班尼一直撤退,去到波斯薩非王朝邊界,被伊斯邁爾一世殺害,哈斯木在1511年放逐了巴蘭都黑,他在1511年死在烏茲別克一帶。 哈斯木汗是哈薩克汗國力量的真正奠基人,葉爾羌汗國的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儿(哈斯木是其姨父)說,哈斯木在欽察草原上號令一切,勢力極大,除了朮赤汗沒有人有他那麼大的權力,他在外交上聯盟蒙兀兒斯坦,嚴防瓦剌、烏茲別克,得到塞蘭城,但圍攻塔什干失敗,內政上,制定第一部哈薩克成文法,當時人口一百萬,軍力30萬,由阿爾泰山至伏爾加河西岸,也有哈薩克人居住。 哈斯木法典,內容有五部分,財產法,刑事法,兵役法,使臣法,民事法。第二部是額什木法典,第三部是七項法典,即頭克法典。是處理財產和宗教問題(頭克汗規定改信基督教的一律充公牲畜財產,侮辱上帝經七人證實可處死)。.

新!!: 諾蓋人和哈斯木 · 查看更多 »

准噶尔

準噶爾可以指:.

新!!: 諾蓋人和准噶尔 · 查看更多 »

克烈

克烈()是辽、金生活在蒙古高原突厥部族。其居地在土拉河黑林、鄂尔浑河與克鲁仑河之間。亦或译作克列夷、怯烈、怯里亦、客列亦惕、凯烈等。《辽史》称之为“阻卜”或“北阻卜”,亦作“达旦”。.

新!!: 諾蓋人和克烈 · 查看更多 »

克里米亞韃靼人

克里米亞韃靼人(Къырымтартарлар 或 qırımtatarlar,Kırım Tatarlar 或 Kırım, Kırımlı, крымские татары,кримськi татари, кримці)或稱“克里米亞人”(Къырым qırım, Къырымлы qırımlı),是原定居於克里米亞半島的突厥語民族,他們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斯基泰人、希臘人、哥德人、東斯拉夫人、罗马尼亚人与切爾克斯人時期。後來,威尼斯人及熱那亞人與突厥特別是匈人、阿瓦爾人、保加尔人、可薩人、佩切涅格人及欽察人混血,形成克里米亞韃靼人。他們是最早宣傳泛突厥主義的民族。與伏尔加鞑靼人不同,他們受到烏古斯人影響比較大,在金帳汗國時代已經被伊斯蘭化。 虽然克里米亞韃靼人被稱為鞑靼人,但其語言實際上与伏尔加鞑靼人的语言相差较远。.

新!!: 諾蓋人和克里米亞韃靼人 · 查看更多 »

克里米亞汗國

克里米亞汗國,又名可里米亚汗国、克里木汗国(قريم خانلغى;Крымское ханство - Krymskoye khanstvo;Кримське ханство - Kryms'ke khanstvo;Kırım Hanlığı;Chanat Krymski),是一個1430年至1783年的克里米亞韃靼人國家,為金帳汗國衍生出的國家中國祚最長的一個。汗國不只是在克里米亞半島,而是延伸到北高加索與坦波夫及耶列兹一帶的钦察草原。金帳汗國的实际建立者拔都把汗國分成13分,克里米亞是禿花帖木兒封地。.

新!!: 諾蓋人和克里米亞汗國 · 查看更多 »

玉茲

玉茲,哈萨克语地區之意,16世紀初哈萨克汗国分大、中、小三個玉茲,大玉茲稱右部,中玉茲稱左部,小玉茲稱西部。每個“玉茲”又包括若干部落,三個玉茲有三個小可汗,上面有大可汗。有趣的是,很多人認為哈薩克汗國在頭克汗時代才有三玉茲的說法。这三个部落基本在历史上是独立发展的,根据中亚史纲研究,中小玉兹联系比较紧密,历史上关系较好,大玉兹则比较独立。 1723年,大玉兹和中玉茲向准噶尔汗国投降,小玉茲汗阿布勒海爾(他是賈尼別克汗的兒子乌斯克Өсеке之后裔。賈迪克是賈尼别克汗倒数第二个儿子)西逃。1730年9月。阿布海依爾派使者到烏法,向沙俄遞交國書,請求併入俄國,获得批准。1729年阿布勒海爾统帅三玉兹大军在巴尔喀什以东取得胜利,将准噶尔赶回准噶尔汗国。1757年,在清朝和阿布赉汗的夹击下攻灭准噶尔汗国, 同年阿睦尔撒纳投靠阿布赉汗,清军攻入中玉兹。1757年阿布赉汗归顺清朝。大玉茲部落定居愛唐蘇河附近(叉勒布什河東北)。中玉茲人後來遷居伊犁和塔爾巴哈台。 三玉茲由来的传说,大致:从前有个汗叫Kyzil arystan han(红狮汗)新得一子,因身上有斑点,故取名为阿拉什(Alash, 突语斑纹的意思),红狮汗怕流言诽语,便将阿拉什遗弃。阿拉什长大成人,成了远近闻名的英雄。红狮王便唤阿拉什回自己身边,阿拉什不从。红狮王的参谋科坦拜便说服红狮王,派科坦拜的大儿子乌孙Uisun batir带300多名士兵为阿拉什效力,后又派科坦拜的二子波拉特,三子阿勒深各带300士兵加入阿拉什。阿拉什带领这一千人争战杀场,士兵每次冲锋都大喊:阿拉什!乌孙的军士为大玉慈Uly juz.波拉特为中玉慈Orta juz.阿勒深为小玉慈Kishi juz.加一起称为阿拉什千人Alash min.约九世纪阿拉什一词初次出现。 Category:中亞歷史 Category:哈薩克斯坦.

新!!: 諾蓋人和玉茲 · 查看更多 »

突厥

突厥(Türk;维吾尔语:تۈرك / Türk;Turkic),是生活在欧亚大陆,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群体,狭义的突厥人专指曾建立突厥汗国那部分古突厥人(即以阿史那部落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广义上的突厥人则指从古至今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人。在中国史书中亦指由古突厥人建立的政权。.

新!!: 諾蓋人和突厥 · 查看更多 »

突厥化

突厥化,是指用來描述一種文化或政治變革的過程中,中亚、东欧与小亚细亚、高加索的民族自願或強逼下成为突厥人。此詞的另一個含義包括許多早期安納托利亞的土著人民的同化過程。他們通過轉換宗教,文化和語言發生同化(突厥化通常與伊斯蘭化一起進行)。 安納托利亞的突厥牧民最初只是少數,在近代前希臘人、亚美尼亚人、阿拉伯人與库尔德人仍存在。.

新!!: 諾蓋人和突厥化 · 查看更多 »

突厥語族

#重定向 突厥语族.

新!!: 諾蓋人和突厥語族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Lietuvos Respublika),簡稱為立陶宛(; Lietuva; ),位于欧洲东北部,是北欧和波罗的海三國之一,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北接拉脱维亚,东南接白俄罗斯,南接波兰,西南接俄罗斯的-zh-hans:加里宁格勒; zh-hant:加里寧格勒;-州,西濱波羅的海。 立陶宛是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约,欧元区等國際机构組織的成員國,立陶宛属于高收入經濟体并是较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新!!: 諾蓋人和立陶宛 · 查看更多 »

罗姆人

罗姆人(Roma)(常訛稱為吉普賽人或吉卜賽人)为起源于印度北部,散居全世界的流浪民族。不過,“吉普赛”一词源于欧洲人对罗姆人起源的误解,当时欧洲人认为罗姆人来自埃及,于是称之为“埃及人”,而“吉普赛”是“埃及”的音变。而大多数罗姆人也认为“吉普赛人”這個名称有歧视意义,所以並不使用。 其他地区对包括了:波希米亚人(法国)、黑塔诺(黑塔娜)(西班牙)、茨冈人(俄罗斯)、埃弗吉特人(阿尔巴尼亚)、罗里人(伊朗)、阿金加诺人(Atsinganoi,希腊)、阿什卡利人與。羅姆人称自己为罗姆(Rom),敘利亞和波斯吉卜賽人的「多姆人」(Dorn),在梵文中對應是「Doma」,現代印地語是「Dom」,意思是「靠歌舞為生的下等人」。在歐洲羅姆语中,“罗姆”的原意是“人”。 罗姆人以其神秘的形象著称,历史上多从事占卜、歌舞等职业。但罗姆人也因為流浪與貧窮的生活所演化出的特殊生活方式與求生方法而長期遭受歧视和迫害。羅姆人犯罪率的確較高,至今有许多人对罗姆人仍保有极其反面的印象,认为罗姆人是乞丐、扒手、小偷或人贩子。.

新!!: 諾蓋人和罗姆人 · 查看更多 »

羅馬尼亞

罗马尼亞(România),位於東歐洲。羅馬尼亞國境西方分別為匈牙利與塞爾維亞接壤,保加利亞在南,北邊與东北則是乌克兰與摩尔多瓦共和國。羅馬尼亞有一小段位於黑海邊的海岸線,多瑙河幾乎佔了南邊與保加利亞之間的國界大半,並且從該國东邊海岸流入黑海的西岸。 羅馬尼亞的首都為布加勒斯特,位於該國南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所流經的平原地帶上,是羅馬尼亞第一大城與工商業城市。值得提到的是,羅馬尼亞的女子組體操曾经相當強,與美國、俄羅斯、中國並駕齊驅,到目前為止獲得過70個世界冠軍。.

新!!: 諾蓋人和羅馬尼亞 · 查看更多 »

烏孫

烏孫國是西漢時由游牧民族烏孫在西域建立的行國,位於巴爾喀什湖東南、伊犁河流域,立國君主是獵驕靡。 烏孫國首領稱為“昆莫”或“昆彌”。西漢文帝時,被匈奴擊潰的月氏攻擊烏孫的牧地,烏孫族大敗,昆莫難兜靡被殺害。匈奴冒頓單于收留烏孫餘部,孫兒軍臣單于約於前113年指派獵驕靡率領烏孫遠征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烏孫軍大獲全勝,隨後獵驕靡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國家,以族名命名為烏孫國。匈奴通過烏孫間接控制了從伊犁河流域西抵伊朗高原的交通線。雖然軍臣單于死後,烏孫國便「不肯復事匈奴」,但是很長時間內一直羈屬匈奴。烏孫國曾經是西域最強大的國家,後來與西漢建交,西漢宣帝時分裂為二,5世紀為柔然所滅。 前蘇聯學者認為烏孫文化是操印欧语系的塞人(塞迦,即薩迦或塞克,斯基泰人)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並稱塞-烏孫文化,烏孫文化時期是前300年-300年。亦有其他外國學者進行考古研究時為塞克文化及烏孫文化定下時限(Saka/Wusun period,前600-400年)。中國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學者推斷在先秦时期烏孫自號「昆」,是一個古老的西戎部落,春秋戰國時代與月氏遊牧於河西走廊,,,,104-112頁。.

新!!: 諾蓋人和烏孫 · 查看更多 »

鞑靼斯坦共和国

鞑靼斯坦共和国(Respublika Tatarstan,Татар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是一个在俄羅斯境內的共和国,屬伏爾加聯邦管區。面积6.8万平方公里,人口3,779,800(2002年數據),首府喀山。.

新!!: 諾蓋人和鞑靼斯坦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遜尼派

逊尼派(Sunni,أهل السنة والجماعة,,简称 ),又譯素尼派,原意為遵循聖訓者,為伊斯兰教中的最大派别,自稱「正統派」,與什叶派對立。一般認為,全世界大約有85至91%穆斯林隸屬此派別See.

新!!: 諾蓋人和遜尼派 · 查看更多 »

裏海

裏海(Xəzər dənizi,دریای مازندران/دریای خزر,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Каспий теңізі,Hazar deňizi)位於亞洲与欧洲交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封闭内陆水体,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裏海的面积有37萬1000平方公里(不包括卡腊博加兹哥耳湾),體積为7萬8200立方公里,最深處有,平均深度为。.

新!!: 諾蓋人和裏海 · 查看更多 »

西伯利亞韃靼人

西伯利亞韃靼人 (西伯利亞韃靼语: Sıbırlar),是韃靼人在西伯利亞的分支,來源有蒙古時代的塔塔兒部,有突厥(吉爾吉斯、哈卡斯人),烏拉爾語系與薩莫耶德語系的成分。也有欽察人與愒人成分,是突厥語族欽察語支。他们有自己的汗国(西伯利亚汗国)。他們多數信薩滿教。 有很多支:圖拉韃靼人、烏拉爾韃靼人、米努辛斯克韃靼人、托博爾斯克韃靼人、阿巴坎等等。比較重要的是巴拉巴韃靼人(鄂毕河至额尔齐斯河一带),無論那一種,也曾經被噶爾丹與俄羅斯勒索毛皮稅。2002年大約500000韃靼人在西伯利亞.但他們多數是伏爾加韃靼人(300000人左右)。 Category:俄罗斯民族 Category:突厥人 Category:北極民族.

新!!: 諾蓋人和西伯利亞韃靼人 · 查看更多 »

諾蓋語

诺盖语(诺盖鞑靼语、Nogai、Nogay、Nogai Tatar)是一个俄罗斯西南部的突厥语言。现在已经确认出了三种方言:北方-诺盖语,主要使用在达吉斯坦共和国;中心-诺盖语,主要使用在在斯塔夫罗波尔;西方-诺盖语,主要使用在库班河。北方-诺盖语和中心-诺盖语非常接近,而西方-诺盖语则于两者显示更多的差异。 诺盖语属于钦察突厥的钦察-诺盖语分支。后者还包括克里米亚鞑靼人、乌兹别克斯坦的卡拉卡尔帕克人與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吉尔吉斯斯坦的柯尔克孜族。.

新!!: 諾蓋人和諾蓋語 · 查看更多 »

高加索

加索(კავკასია;車臣語、俄語:Кавказ)是位於西亞及東歐交界處,黑海、裏海之間高加索山脈的地區,總面積約44萬平方公里。該地名根據古羅馬學者老普林尼著作《博物志》的追溯,是來自斯基泰「kroy-khasis」,意為「冰雪閃耀」或「雪白」。境內最高峰、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山被称为“欧洲之巅”。 由于被高加索山脉分割,该地区分为南高加索和北高加索两部分。南高加索又称外高加索,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北高加索又稱內高加索,属于俄罗斯。达吉斯坦、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等共和国都分布在这里。.

新!!: 諾蓋人和高加索 · 查看更多 »

黑海

黑海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陆间海,被欧洲、高加索和安那托利亞半岛所包围。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的爱琴海区域相联。西亚和东欧被这一系列水体分隔开来。黑海在北面通过刻赤海峽与亞速海相连。流入黑海的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聂伯河。沿海国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沿海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布尔、布尔加斯、瓦尔纳、康斯坦察、图尔恰、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巴统等。 黑海的面积有(不包括亞速海)Surface Area—,最大深度为Maximum Depth—,体积为。黑海形成一个东西向的椭圆形凹陷。黑海的南面是本廷山脈,东面是高加索山脉,西北面是宽阔的低地。黑海东西向最宽有大约。.

新!!: 諾蓋人和黑海 · 查看更多 »

车臣

車臣,一譯“徹辰”,原為蒙古族的貴族稱號,後用作部落名與地名:.

新!!: 諾蓋人和车臣 · 查看更多 »

车里雅宾斯克州

车里雅宾斯克州(Chelyabinskaya oblast)位於烏拉爾山脈東麓、西西伯利亞平原西南部,是俄羅斯聯邦主體。面積87,900平方公里,人口3,603,339(2002年)。首府车里雅宾斯克。 車里雅賓斯克州是烏拉爾聯邦區所轄的聯邦州,距莫斯科1919公里,面積約87,900平方公里,從北到南490公里,從西到東400公里,佔俄國全境0.5%。此區位於歐亞大陸的中心,烏拉爾南段,是亞洲與歐洲的分界點,車里雅賓斯克州東南部與哈薩克接壤。.

新!!: 諾蓋人和车里雅宾斯克州 · 查看更多 »

达吉斯坦共和国

達吉斯坦共和國(Respublika Dagestan)位於俄羅斯最南部,東鄰裡海,北鄰卡爾梅克共和國,西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車臣共和國,西南毗鄰格魯吉亞,南部與阿塞拜疆接壤。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成立於1921年1月30日。這裡是可薩汗國發源地。这里也是俄国最早信仰伊斯兰教的地方。这里今天还有阿拉伯人的后人。 面積50,300平方公里,人口2,576,531(2002年)。首府馬哈奇卡拉。人口最多的民族是阿瓦尔人,現任首腦是。 達吉斯坦近來曾多次發生恐怖份子的襲擊事件。.

新!!: 諾蓋人和达吉斯坦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阿兒渾

阿兒渾是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中所說色目人三十一種的第十三種。又叫阿鲁浑、合剌温、阿剌浑,是回族的組成部分。分佈在塔拉斯至八剌沙袞(Balasagun)之間。更準確是吉爾吉斯的楚河流域。阿兒渾人有混血種的意思。克什米爾的拉達克与列城人稱呼維吾爾人與克什米爾人通婚生產的子女為阿兒渾人,因此有混種的意思。他們是匈奴後裔,分佈在哈薩克斯坦中部,在卡拉干達州佔絕對多數。人口大約500000人。拔悉密是他們其中一族源。他们是中玉茲领袖。 他們信仰伊斯蘭教,他們的居住地區是黑汗王朝管理的地區,因此也是王朝的組成部分,元朝也有阿兒渾軍。在蕁麻林,豐州一帶從事納失失錦緞生產。元朝末年稱為回回。明朝後基本上溶入回族與烏茲別克族。哈薩克汗國中帳的阿爾根也是他們的後人。有人說他們名稱是蒙古帝國,帖木兒帝國時河中及以北一帶的arghun,argon,清代叫阿尔干(他們是中帳的領袖)。吉尔吉斯族也有阿兒渾部落。.

新!!: 諾蓋人和阿兒渾 · 查看更多 »

阿特勞

阿特勞()是哈薩克斯坦阿特勞州首府,位於歐洲和亞洲的界河烏拉爾河流入裡海的河口上(阿拉木图以西2700公里,阿斯特拉罕以東350公里)。2018年人口215,000。主要居民哈薩克人。 建於1645年,原名下雅茨克堡(Нижний Яицкий городок)。1708至1992年稱為古里耶夫。這裡被認為是馬木留克蘇丹拜巴爾一世的故鄉。 現時阿特勞是一帶一路計劃在哈薩克國內最西的發展地區。.

新!!: 諾蓋人和阿特勞 · 查看更多 »

阿斯特拉罕韃靼人

阿斯特拉罕韃靼人,是俄羅斯韃靼人的一個分支。 在15至17世紀的阿斯特拉罕韃靼人居住在阿斯特拉罕汗國,他們與諾蓋人一起生活受他們影嚮很大,在十八世纪開始與伏尔加鞑靼人互相混合。.

新!!: 諾蓋人和阿斯特拉罕韃靼人 · 查看更多 »

阿斯特拉罕汗國

阿斯特拉罕汗國,是15-16世纪金帐汗国瓦解后产生的小汗国。在现在阿斯特拉罕州一带。 汗国在1460年确立,首都叫哈吉·答剌罕(在阿斯特拉罕北12公里)。汗国大概是伏尔加河三角洲至今卡尔梅克共和国。克里米亚汗国在它西方。.

新!!: 諾蓋人和阿斯特拉罕汗國 · 查看更多 »

蒙古人

蒙古人,可以指:.

新!!: 諾蓋人和蒙古人 · 查看更多 »

那海

那海(;),別兒哥的侄孫,朮赤的土斡耳之子塔塔兒之子。那海的妻子阿刺忽是基督徒。 他统领一個萬人軍團;同時,他也有他的個人宮廷衛隊。他的軍團由居住在烏拉爾河的曼吉特人和諾蓋人組成,他們兩部自別一部,另成單位。後來的諾蓋汗國由他們組成。說他是拔都的兄弟。他是諾蓋汗國曼吉特人的可汗,他曾經在1262於高加索的傑爾賓特與伊兒汗國作戰,不勝,在1266年,又於高加索作戰,被射瞎一眼。 他的領地大約在第聂伯河與多瑙河下游一帶(包括加里西亞,奧塞梯與羅馬尼亞一帶)。1287年,那海聲稱拔都曾授予他特殊爵位,他後來成為多瑙河下游統治者,並處理埃及和拜占庭關係。他曾干預巴爾幹事務。後來拜占庭了解蒙古的重要,皇帝米海尔八世曾把他的私生女歐菲柔細訥(Euphrosyne Palaeologina)嫁給他。忙哥帖木兒死,脫脫蒙哥即位,西方人將兩者並列,形成二元政府。西方史料稱那海為皇帝,埃及人稱他為國王,俄羅斯人稱為沙皇。叫他是白帐汗国王子。他在1265-1285年多次對東歐用兵,他在1285年入侵匈牙利,1286年入侵波蘭的加里西亞,這汗國在北高加索至第聶伯河。他经常发兵巴尔干与波兰使保加利亚成为属国。 後來脫脫即位,對他不滿,1297年那海與脫脫在顿河附近開戰,脫脫戰敗。那海在脫脫退往萨莱时,沒有繼續進逼,1299年於第聂伯河附近的波塔瓦再次開戰,脫脫勝利,脫脫軍中一名俄羅斯士兵追斬那海,那海的兒子試圖繼位,但也被打敗。 其中一個兒子恰卡逃亡到巴什基爾人那裡,後逃亡到阿蘭,再前往保加利亞,恰卡是保加利亚的一位君主。但保加利亞原王斯維托斯拉夫向脫脫稱臣。於1301年把恰卡交出,恰卡被處死。.

新!!: 諾蓋人和那海 · 查看更多 »

脱脱

脱脱(,,清代以後改譯托克托或托托帖木兒,蔑兒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曾出任御史大夫和中書省右丞相。任內恢復科舉制度、反正前丞相伯顏時的冤案,減輕剝削、放寬稅政,乃元朝末年有為的高級官员,後世稱為「脱脱更化」。脱脱汉文化修养极高,亦是二十四史中《宋史》、《辽史》、《金史》的主编。.

新!!: 諾蓋人和脱脱 · 查看更多 »

金帳汗國

#重定向 欽察汗國.

新!!: 諾蓋人和金帳汗國 · 查看更多 »

捷列克河

捷列克河 (Терек、格魯吉亞語:თერგი、阿瓦爾語:Терек、車臣語、奧塞梯語:Терк)是北高加索的主要河流。發源於格魯吉亞,流經俄羅斯北奧塞梯、印古什、車臣,最後在達吉斯坦--入裡海。全長623公里,流域面積43,200平方公里。 Т თ.

新!!: 諾蓋人和捷列克河 · 查看更多 »

欽察

欽察是古代中亞地區的突厥語民族之一。欽察部落聯盟在11世紀中葉時曾經佔據黑海北濱的欽察草原,其中一些部落则与庫曼人合併,在突厥遷移中遷移到了西伯利亞西部,後來蒙古帝國所建立的欽察汗國部分領土即欽察人的原居地。一些阿拉伯学者把咸海至烏克蘭以北稱欽察草原一带的地方稱為庫曼尼亞,因為這地區幾乎只有欽察-庫曼人居住。在波斯历史著作《史集》中,“钦察”意为空心树。.

新!!: 諾蓋人和欽察 · 查看更多 »

民族語

民族語:全世界的語言」(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又譯為「民族語言網」是一個語言學的相關網站,是基督教以傳教為目的的少數語言研究服務機構「美國國際語言暑期學院」(简称SIL国际,先前稱為「暑期語言學院」)的旗艦網站。 民族語提供了使用人口的數量、分佈、方言、語言學的聯繫,以及聖經版本的有無等資料與數據,并通过“世代失调分级表”(Expanded Graded Intergenerational Disruption Scale,缩写EGIDS)来判断其生命力。美国语言学家认为民族语是“研究全球语言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新!!: 諾蓋人和民族語 · 查看更多 »

波多里亚

波多里亚(乌克兰语:Поділля、俄语:Подолье、波兰语:Podole、罗马尼亚语:Podolia、立陶宛语:Podolė、土耳其语:Podolya)是历史上欧洲的一个地区,位于今乌克兰中西部和西南部,与赫梅利尼茨基州和文尼察州大致相当,此外还包括今摩尔多瓦北部的一部分地区。 Category:欧洲地理.

新!!: 諾蓋人和波多里亚 · 查看更多 »

朮赤

赤(,1181年-1225年)是成吉思汗的长子,他的母亲是孛儿帖。.

新!!: 諾蓋人和朮赤 · 查看更多 »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Stavropolsky krai)位於前高加索西部、大高加索北麓,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成立於1924年2月13日,屬北高加索聯邦管區。面積66,500平方公里,人口2,735,139(2002年),首府斯塔夫罗波尔。.

新!!: 諾蓋人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 查看更多 »

摩尔多瓦

摩爾多瓦(Moldova, ),正式名稱是摩爾多瓦共和國(Republica Moldova),是一個東歐的內陸國家,首都是基希涅夫。摩爾多瓦西鄰羅馬尼亞,北面、東面、南面毗鄰烏克蘭。 今天的摩爾多瓦,大部分領土屬於中世紀的摩爾達維亞公國。摩爾達維亞公國在14世紀立國後,自16世紀開始淪爲奧斯曼帝國保護國。19世紀,摩爾達維亞的大塊領土(即比萨拉比亚地區)又割讓給沙皇俄國。領有其餘領土的摩爾達維亞其後參與組建羅馬尼亞聯合公國。20世紀俄國發生革命後,割讓給俄國的比萨拉比亚先是獨立,後又併入羅馬尼亞。1940年,蘇聯控制摩爾達維亞地區,組建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爲蘇聯的第15個加盟共和國。雖然納粹德國一度攻佔摩爾達維亞地區並將之歸還給盟友羅馬尼亞,但1944年蘇聯又再度佔領該地,恢復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建制。蘇東劇變後,1991年,摩爾多瓦宣佈獨立,成立今天的摩爾多瓦共和國。摩爾多瓦獨立後因政治動盪、能源短缺等原因,經濟陷入長期衰退。又因在內戰中戰敗,德涅斯特河沿岸(德左)地區事實上獨立至今,演變成德左問題。 摩爾多瓦是一個農業國,工業基礎薄弱,國民經濟依賴農業、釀酒業等第一產業。摩爾多瓦至今仍然是歐洲最貧困的國家,人均年GDP僅有兩千餘美元。政治上,存在對反對派進行政治迫害的情況。摩爾多瓦國內亦面臨較嚴重的人口販賣問題。 1991年獨立後,摩爾多瓦先後加入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及歐安組織(OSCE)、獨聯體等國際組織。摩爾多瓦目前是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成員,與歐盟是東部夥伴關係。摩爾多瓦正尋求加入歐盟的機會。.

新!!: 諾蓋人和摩尔多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诺盖人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