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衛太后 (呂寶)

指数 衛太后 (呂寶)

衛太后,中国十六国时代后凉的太后,他是吕宝的妻子,吕隆的母亲。 呂寶是后凉开国君主吕光的弟弟,衛氏的生平史书记录不详,吕隆和他弟弟呂超在401年杀死君王吕纂,自立为天王,尊母亲卫氏为皇太后。其后事迹不详。403年七月后凉灭亡,416年,吕隆被后秦皇帝姚泓所杀,史书没有记载她当时是否在人世。.

目录

  1. 13 关系: 后凉后秦吕超 (后凉)天王太后姚泓中國五胡十六国呂光呂纂呂隆資治通鑒晋书

  2. 十六国皇太后

后凉

後凉(386年-403年)是十六国时期氐人贵族吕光建立的政权。 其国号以地处凉州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称“后凉”,以别于其他以“凉”为国号的政权,后世袭用之。 東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将军吕光受命率7万餘众讨平西域。苻坚淝水兵败後前秦瓦解,吕光据有姑臧(今甘肃武威)于太元十一年(386年)称大将军、凉州牧。太元十四年(389年)吕光称三河王,後改称天王,史称後凉。 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 後凉以氐人军事力量为基础,势力孤弱,刑法峻重,社会局势不稳,叛者连城。 後凉龙飞四年(399年)吕光卒,子吕绍继位,庶长子吕纂又杀吕绍自立。後凉咸宁三年(401年)吕隆(吕光弟吕宝之子)又杀吕纂自立,国势益衰。连年战争,经济凋敝,太元十二年(403年),穀价昂贵,人相食。 神鼎三年(403年),吕隆因后秦、南凉、北凉交相攻逼,降于後秦,後凉亡。.

查看 衛太后 (呂寶)和后凉

后秦

后秦(,或稱姚秦)是十六国时期羌人贵族姚苌建立的政权。 前秦苻坚淝水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羌人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都北地(今陕西耀县东南)。次年(385年)擒杀苻坚。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国号秦,史称后秦。 其国号以所统治地区为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称“后秦”,以别于前秦和西秦,后世袭用之。又以王室姓姚而别称姚秦。 统治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 后秦建初七年(393年)姚苌卒,子姚兴继位,攻杀前秦苻登,扫除前秦残部;又乘后燕灭西燕,尽占原西燕河东之地;弘始元年(399年)乘东晋内乱,陷洛阳,淮汉以北诸城多请降,国势遂与后燕相当。伐後涼,得鳩摩羅什。是年,法顯從長安出發西行求經。 弘始十八年(416年)姚兴卒,子姚泓继位。國內曾歸降的多族勢力趁機反叛,乘丧发兵。东晋劉裕派檀道濟等北伐,陷洛阳。后秦宗室皇弟為奪位反叛,被姚泓消滅。永和二年(417年)东晋圍攻长安,姚泓舉家投降,竟被劉裕滅族,后秦亡。后秦共存在32年(384-417)。.

查看 衛太后 (呂寶)和后秦

吕超 (后凉)

呂超(),小字胡奴,略陽郡氐族人,中國十六國時期後涼宗室,後涼懿武帝呂光弟呂寶子,末任君主呂隆弟。曾勸呂紹殺死呂纂但不果,呂纂政變後一度出奔。後又與呂隆等殺呂纂,推呂隆登位,自任輔國大將軍。.

查看 衛太后 (呂寶)和吕超 (后凉)

天王

天王可以指:.

查看 衛太后 (呂寶)和天王

太后

太后,主要是東亞漢字文化圈中,現任君王尊封給其母、祖母、前任君王正配甚至是前前任君王正配,或是其他具有相當地位女性的位號。 在中國,太后的起源據宋代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稱:「《史記秦本紀》曰:昭王母羋氏,號宣太后。王母於是始以為稱。」,認為太后一號始於戰國時期秦國昭襄王生母宣太后,後趙國趙孝成王即位時亦依秦國先例尊生母為太后(--)。後漢朝立,太后一號亦被沿用。雖難以考究《事物紀原》中關於太后一詞的起源之說是否正確,但可以肯定最早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時就有太后出現,應當是世界上最早的太后。太者,大也,又基於漢字文化圈多半有以孝為天的思想(尤其是中國),因此太后的身分與地位總是凌駕於君王之上,甚至造成歷史上部份太后的專權。 奧斯曼帝國君主的生母有蘇丹皇太后的尊封。欧洲君主的母親,如果丈夫是前任君主亦会得到类似太后的头衔,反之则不一定。中文翻譯時西方世界與奧斯曼帝國等中東地區的君主的母親,会将稱為太后,君主母亲是退位君主亦不例外。.

查看 衛太后 (呂寶)和太后

姚泓

姚泓(),字元子,十六国时期后秦末主,后秦文桓帝姚兴长子。.

查看 衛太后 (呂寶)和姚泓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衛太后 (呂寶)和中國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灭北凉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中國文明史 魏晉南北朝》〈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 第50頁-第61頁.

查看 衛太后 (呂寶)和五胡十六国

呂光

涼懿武帝呂光(),字世明,略陽(今甘肅天水)氐人,前秦太尉呂婆樓之子。十六國時期後涼建立者。呂光初為前秦將領,屢立戰功,前秦天王苻堅就派了他出兵西域。呂光降服西域,但當時前秦因淝水之戰戰敗而國亂,回軍時為涼州刺史梁熙所阻,呂光消滅了梁熙而入主涼州,遂在當地建立政權。.

查看 衛太后 (呂寶)和呂光

呂纂

涼靈帝呂纂(),字永緒,略陽(今甘肅天水)氐人。十六國時期後涼國君主,後涼開國君主呂光庶長子,母親是趙淑媛,隱王呂紹兄。呂纂在呂光死後不久即以政變逼死呂紹登位,但在位一年多就在呂超等人的變亂被殺。.

查看 衛太后 (呂寶)和呂纂

呂隆

呂隆(),字永基,略陽(今甘肅天水)氐人。十六國時期後涼最後一位君主,後涼開國君主呂光之弟呂寶子。呂隆即位不久即遭後秦攻擊,被逼向後秦請降,其在位時間亦不斷遭南涼及北涼二國攻擊,國力大衰,最終呂隆向後秦請求迎其東遷,後涼遂為後秦所併。.

查看 衛太后 (呂寶)和呂隆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查看 衛太后 (呂寶)和資治通鑒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查看 衛太后 (呂寶)和晋书

另见

十六国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