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5 关系: 古事記,右大臣,壬申之亂,大和國,大和王权,大阪,大津皇子,天皇,天智天皇,奈良县,奈良時代,孝元天皇,山背大兄王,山邊皇女,崇峻天皇,左大臣,乙巳之變,应神天皇,但馬皇女,元明天皇,石川氏,神功皇后,縣犬養三千代,用明天皇,物部氏,百济,萬葉集,飛鳥時代,蘇我入鹿,蘇我稻目,蘇我蝦夷,蘇我馬子,蘇我高麗,藤原不比等,藤原鎌足,臣,推古天皇,橿原市,武內宿禰,渡來人,持统天皇,新撰姓氏錄,文武天皇,日本,日本書紀。
古事記
《古事記》(こじき、ふることふみ),日本和銅四年(711年)9月18日,日本元明天皇命太安萬侶(おお の やすまろ、太安 万侶)編撰日本古代史。和銅五年(712年)1月28日,將完成的內容《古事記》獻給元明天皇,為日本最早的歷史書籍。內容大略可分成:「本辭」、「帝紀」兩個項目,以及「上卷」、「中卷」、「下卷」三個部份。全書採用漢文寫成。.
查看 蘇我氏和古事記
右大臣
右大臣,日本律令官制名,太政官之一,又稱為右府、右相國、右僕射、太保。定員一人,權責和左大臣相同,平時負責輔佐左大臣,在左大臣出缺時則負責代理其政務。位階相當於正二位或從二位。和太政大臣、左大臣並稱為三大臣、三公、三槐。蘇我大臣死後,為分大臣之權,將之一分為二,稱為左右大臣。.
查看 蘇我氏和右大臣
壬申之亂
壬申之亂是日本古代發生的最大型內亂。672年(天武元年、壬申年)六月,天智天皇之子大友皇子和天皇的胞弟大海人皇子,為爭奪皇位繼承權而發生的長達約一個月的內亂。大海人皇子初隱居於吉野宮,天智天皇死後,經伊賀、伊勢入美濃,制服東國後,派別動隊佔據倭古京,在近江勢多大破大友皇子的軍隊。大友皇子敗走,臣下四散,獨物部麻呂不捨離去,大友皇子遂自殺。大海人皇子次年正月即位,死後諡天武天皇。.
查看 蘇我氏和壬申之亂
大和國
大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和州。大和國的領域相當於現在的奈良縣。又可表記「大倭国」、「倭国」、「大養徳」、「大倭」。やまYama是山的意思。源自古日本的山岳信仰,大和亦能代表整個日本民族和國家。.
查看 蘇我氏和大和國
大和王权
大和王权(或称倭王权)是4世纪至7世纪,以大和地区为中心,君临日本各地豪族联合之上的王权。又名倭国、大倭国。年代为4~7世纪。晚于邪马台国,大化革新后天皇执政,大和时期结束。在考古学上称为古坟时代关于它的建立问题,由于邪马台国与大和王权继承上的关系,故在看法上大相徑庭。 大和王权指的是,从4世纪开始在奈良地方(大和地區)兴起的政权。但这一词并不意味着日本的起源,在日本历史有争议。在奈良王权兴起的同时,日本列岛还大概存在数个乃至十数个权力中心。这是日本学术界所重视的问题。早期的ヤマト王権,并不一定是指大和王权。 大和国家形成初期,倭王名为大王。也倭为首,畿内豪族葛城臣、平群臣、苏我臣、大伴连、物部连等联合组成统治机构,臣、连等豪族分掌国家的祭祀、军事、外交、财政等,在朝廷内又较大的权利,倭王的绝对统治权尚未确立。 地方设国(以国造为长)、县(以县主为长)、村(以稻置和村主为长),国和县中有公、直、首等姓的地方豪族,但地位比臣、连等中央豪族低下。豪族的同族集团叫做氏,有臣、连、君、直、造、首等姓,表明该氏的统治地位和职务。 但无论如何,在2世纪到3世纪,各部族从分立状态向联合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倭王权已成为各部族的中心。倭王权为了确立联合盟主的地位,重视对外关系,向东晋和南朝宋朝贡,并竭力与朝鲜半岛上的国家(百济、任那)保持密切关系,垄断渡来人传入的各种技术。并于5世纪后半期,势力压倒畿内和地方上的各豪族。 在内乱过程中,彥太尊于6世纪初取得大君地位,是為继体天皇。倭王权克服了6世纪前半期的继体、钦明朝的内乱,平定了筑紫君磐井的叛乱,从而确立氏姓制和部民制,脱离部族联合代表者的地位而建立强大的王权。后来大王上升为具有宗教权威的天皇,在天皇之下形成官司制,从而开辟了走向律令国家的道路。.
查看 蘇我氏和大和王权
大阪
#重定向 大阪市.
查看 蘇我氏和大阪
大津皇子
大津皇子(663年-686年10月28日),天武天皇之子,其母為天智天皇之女大田皇女,娶天智天皇之女山邊皇女為妻。 與草壁皇子相較,大津皇子之母大田皇女是草壁皇子之母持統天皇同父同母的姊姊,其妻山邊皇女與草壁皇子之妻阿閉皇女同為天智天皇之女,就各方面來說,大津皇子都跟草壁皇子地位相當。大津皇子聰明武勇,而草壁皇子自幼體弱多病,因此當時有贊成由大津皇子繼承皇位的意見。但由於大田皇女去世得早,因此在皇位繼承權上大津皇子缺乏有力的後盾。然而因為大津皇子允文允武,且待人處世合宜,扣除持統天皇之影響,大津皇子實為當時朝野之間被受眾望的下任天皇候選人。是以,在以持統天皇為首,擁護草壁皇子一派人等之眼中,是急欲去除的眼中釘。天武天皇去世後一個月內,大津皇子被控謀反,敕令賜死。其妻山邊皇女哀痛欲絕,衣衫不整而奔赴殉死。時人哀之。 同時他也是個詩人,在萬葉集與懷風藻留有他的辭世詩。.
查看 蘇我氏和大津皇子
天皇
天皇()是日本的君主,以其為首的日本皇室則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室。在明治維新至1947年為止而施行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明定其為國家元首;之後接續施行至今的《日本國憲法》中則被定義為「日本國以及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為有名無實的虛位元首。 天皇的族系號稱「萬世一系」,從首任的神武天皇以來一脈相傳,並不像中国、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经历過改朝换代,這是由於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而能避過戰亂,使皇室更加長壽。由於天皇與整個皇室在古代被認為是超乎於普通人的存在,因此時至今日都是沒有姓氏的(历史学研究上称其为天皇氏或天皇家)。而在神道教傳統中,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但二戰後,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完全放棄天皇在過往被賦予的神性。 通常,現任天皇會被稱為「今上天皇」,敬稱「陛下」。當天皇退位,他會被稱為「太上天皇」(簡稱上皇);倘若天皇退位後出家,他會被稱為「太上法皇」(簡稱法皇);如果天皇駕崩,他會先被稱為「大行天皇」,之後再正式諱稱為「[在位時年號]天皇」(例如明治天皇)。 現任天皇(今上天皇;第125任)為明仁,是昭和天皇的長子,年号平成,於1989年1月7日即位。.
查看 蘇我氏和天皇
天智天皇
天智天皇(;),日本第38代天皇(668年正月初三至671年十二月初三在位)。父舒明天皇,母皇极天皇(重祚为齐明天皇)。諱葛城皇子(),又稱中大兄皇子()。.
查看 蘇我氏和天智天皇
奈良县
奈良县()位处日本近畿地方,紀伊半島內陸,首府为奈良市,為八個無海岸線的內陸縣份之一。县域是旧时令制国中大和国。古代日本国家起源于此地。.
查看 蘇我氏和奈良县
奈良時代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是日本历史的一段时期,始于元明天皇将都城迁至平城京(奈良),终于桓武天皇将都城迁至平安京(京都),年代因首都而得名。由于人们希望借助佛教来达到镇护国家的目的,天平文化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
查看 蘇我氏和奈良時代
孝元天皇
孝元天皇(;孝靈天皇18年(前273年?)-孝元天皇57年9月2日(前158年10月14日?))為日本第八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大日本根子彥國牽尊,在《古事記》裡則名為大倭根子日子國玖流。身為欠史八代中第七位天皇,其生平幾無法考證。.
查看 蘇我氏和孝元天皇
山背大兄王
山背大兄王()是聖德太子之子,蘇我馬子的外孫,法起寺的開基者,後被蘇我入鹿所殺。 628年推古天皇死時,遺言指定由山背大兄王繼位,但蘇我蝦夷違背遺言,擁立敏達天皇的孫、押坂彥人大兄皇子的兒子田村皇子為天皇。 一說推古天皇駕崩時並沒有選定繼承人,於是聖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與敏達天皇的長孫田村皇子都被視為皇室有力的繼承人。其中蘇我蝦夷的叔叔摩理勢有意擁立山背大兄王。於是蘇我蝦夷為鞏固自己的權勢,殺害摩理勢,擁立田村皇子為舒明天皇。蘇我入鹿改立寶皇女為皇極天皇。643年(皇極二年),蘇我入鹿攻山背大兄皇子一族,皇子一行在斑鳩寺自殺,聖德太子一族滅亡。.
查看 蘇我氏和山背大兄王
山邊皇女
山邊皇女(,即生於天智天皇2年,卒於朱鳥元年10月3日),天智天皇皇女,天武天皇皇子大津皇子正妃。母親是蘇我赤兄之女常陸娘。 朱鳥元年(686年),大津皇子因企圖謀反事敗被賜死於譯語田舍,山邊皇女哀痛欲絕,衣衫不整地奔赴殉死。《日本書紀》卷三十〈持統紀〉記載她「披髮徒跣,奔赴殉焉,見者皆歔欷」。 山邊皇女與天武天皇的鵜野讚良皇后(即後來的持統天皇)身份旗鼓相當:從父系而論,兩人同是天智天皇之女;從母系而言,山邊皇女是蘇我赤兄的外孫女,而鵜野讚良皇后是蘇我赤兄的兄長蘇我石川麻呂的外孫女。如果大津皇子繼天武天皇即位為天皇,山邊皇女便會成為皇后。但天武天皇死後卻由鵜野讚良皇后以草壁皇子生母身份臨朝稱制,是以兩人之間存有矛盾亦非毫無因由。.
查看 蘇我氏和山邊皇女
崇峻天皇
崇峻天皇(,),日本第32代天皇(587年8月2日—592年11月3日在位)。在位期间,以苏我马子为大臣。内外政策均受大臣制约,彼此渐生间隙。崇峻欲除马子,却反被马子派遣的东汉直驹所杀。.
查看 蘇我氏和崇峻天皇
左大臣
左大臣為日本律令制最高的常設官職,是太政官的長官,相當於正、從二位。依據養老令的記載,左大臣「統理眾務,舉持綱目,惣判庶事,彈正糾不當者,兼得彈之。」別稱「一上」、「左府」、「左丞相」、「左相國」、「左僕射」、「太傅」。.
查看 蘇我氏和左大臣
乙巳之變
乙巳之變(いっしのへん/おっしのへん)是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鐮足於645 年(大化元年)在板蓋宮於皇極天皇朝前暗殺了蘇我入鹿,致使蘇我氏(蘇我本宗家)滅亡,皇極天皇退位,孝德天皇即位的日本飛鳥時代的政變。乙巳之變之後,在中大兄皇子的支持下,孝德天皇開始了一系列的政治體制改革(大化改新)。因645年為干支紀年的乙巳年,故稱為乙巳之變。.
查看 蘇我氏和乙巳之變
应神天皇
應神天皇(),是傳說中日本第15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譽田別尊(),《古事記》裡則名為品陀和氣命()。神道教尊為戰神八幡神。配合考古學發掘與書面資料研究,自應神起天皇在位時間和事跡的可信度大增。.
查看 蘇我氏和应神天皇
但馬皇女
但馬皇女(),天武天皇皇女,母親為藤原鎌足之女藤原冰上娘。與自己的異母兄高市皇子結婚,但是大約在696年之前,她就開始與另一位異母兄弟穗積皇子以詩歌來表達思念,不過兩人私通的事,終究還是被發現了。但馬皇女於708年過世,她過世後的那年冬天,穗積皇子在遙望她的墳墓時,悲從中來,作詩感慨。 Category:708年逝世 Category:萬葉歌人 Category:飛鳥時代後宮 Category:飛鳥時代內親王.
查看 蘇我氏和但馬皇女
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即齊明天皇7年-養老5年12月7日)是日本第43代天皇〔慶雲4年7月17日(707年8月18日)-和銅8年9月2日(715年10月3日)在位〕。她是一位女天皇,也是奈良时代的第一位天皇。原名阿閇皇女()。 元明天皇本是草壁皇子的妃子,姿色美豔,甚為美貌,生下一子二女,文武天皇、元正天皇、吉備皇女。草壁皇子早逝,儿子文武天皇即位後尊阿閇皇女為皇太妃,但文武天皇早亡,於是她便继承了皇位。在位7年,政绩颇多。708年(和铜元年),仿唐朝“开元通宝”,铸造“和铜开宝”铜钱,推行“蓄钱叙位法”;模仿唐都长安,建平城京(今奈良市)。710年,迁都平城京,开创奈良时代。712年,公布国郡司政绩考核三条,獎贤罚贪。禁止地方豪强、寺院多占田野。713年,宣布废除高利贷债务,限制农民逃亡,奖励和推广养蚕业、丝织手工业,命太安萬侣完成《古事记》三卷。715年,让位于其女元正天皇。.
查看 蘇我氏和元明天皇
石川氏
是日本的一個氏族、苗字。占全日本總人口姓氏排名第28位。.
查看 蘇我氏和石川氏
神功皇后
功皇后(,170年—269年6月3日)為日本古坟时代的皇族,日本历史上第14代天皇仲哀天皇的皇后、第15代天皇应神天皇的生母,原名不可考,其谥号在《日本书纪》中被称作气长足姬尊(),《古事记》裡则记为息长带姬命()。她是彦坐王的四世孙女,父亲息长宿祢王是开化天皇的玄孙,母亲葛城高额媛则是新罗王子天日槍的后裔。传说她在仲哀天皇去世後曾长期摄理朝政,为日本史上首位女性君主,在明治时代之前大多把她作为第15代天皇或準天皇。她三度出征朝鲜半岛也开日本海外拓土之先例,但事多不确。太安萬侣(《古事记》的作者)将她与邪马台国的卑弥呼女王相聯繫,有穿鑿附会之嫌疑。日本在二战后掀起疑古浪潮,神功皇后是否确有其人在史学界存在很大争议,现今多倾向于否定她的存在。她是一位介于神话传说和真实历史之间的人物。.
查看 蘇我氏和神功皇后
縣犬養三千代
縣犬養三千代(約670年-733年2月4日/天平5年1月11日)是日本奈良時代前期的一位女性人物,在一般書籍中多稱為橘三千代,但其實她最初的原姓是縣犬養,父親為縣犬養東人,之後才被賜姓為橘宿禰,改稱橘宿禰三千代,簡稱橘三千代,另也經常稱寫成縣犬養橘宿禰三千代、縣犬養橘三千代。 縣犬養三千代出生日期已不可考,推估約公元670年,她原是天武天皇後宮的女官,後嫁給敏達天皇的第四世孫子:美努王,並為其生下葛城王(長子)、佐為王(次子)、牟漏女王(三女)。.
查看 蘇我氏和縣犬養三千代
用明天皇
明天皇(;?—587年5月21日?)日本第31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橘豐日天皇,在《古事記》裡則名為橘豐日命。 用明天皇的皇后,是同父異母的妹妹穴穗部間人皇女(其母為欽明天皇妃-小姉君)。.
查看 蘇我氏和用明天皇
物部氏
物部氏是日本古墳時代統治河內國哮峰地區(現在大阪府交野市)的一支氏族,傳說是日本神祇之一饒速日命(天照大神之孫,在日本歷史中也以宇摩志麻遲命之名出現)的子孫。原本是主要負責兵器製造的氏族,和大伴氏一起逐漸擴大為具有軍事力量的大型氏族。在公元5世紀的天皇皇位繼承爭鬥中非常活躍,出現了幾位掌管日本的大臣。 物部屬日本連姓,天武天皇八色的姓改革時賜朝臣姓,同穗積氏、采女氏屬同族枝族。 在欽明天皇時期開始,物部尾輿成為大連,開始與蘇我氏對立。 587年物部氏的物部守屋敗於蘇我氏的蘇我馬子而自刎,物部氏開始走向衰落。 朱鳥元年(686年)物部麻呂由於在壬申之亂後一直追隨天武天皇,重被賜姓石上氏。.
查看 蘇我氏和物部氏
百济
濟(前18年-660年)(又称南扶餘)是古代朝鮮半岛西南部的国家。532年新羅兼併伽倻后,在朝鲜半岛上百濟与高句麗,新羅三足鼎立,这段时间被历史学家称为朝鮮三國时代。 据《三国史记》记载,百济传说是高句丽创始者朱蒙的第三个儿子温祚王于公元前18年在汉江南岸(今韩国河南市)创建。《隋书/卷81》也载“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百济的鼎盛时期疆土涵括西朝鲜(除了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绝大部分。最北曾到平壤。百济曾是海上的强国,通过海路与古代中国和日本各政权进行政治和贸易往来。据《隋书/卷81》记载百济人口混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也有中国人。 公元660年,百濟被新羅和唐朝的联军灭亡。.
查看 蘇我氏和百济
萬葉集
《萬葉集》是現存最早的日語詩歌總集,收錄由四世紀至八世紀4,500多首長歌、短歌,共計二十卷,按內容分為雜歌、相聞、挽歌等。.
查看 蘇我氏和萬葉集
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基本上是指7世紀的日本,具體而言乃是從592年到710年之間的時期,也有人認為其開始階段可更早至538年,和前一時期的古墳時代後期相重合。飛鳥時代以其根據遺址所在地奈良城南方25公里處的飛鳥(明日香村─あすかむら,あすか漢字也寫作「飛鳥」)命名。大和王權在飛鳥時代開始發生巨大的變革,大化改新後中央集權的天皇體制正式成形,取代昔日地方豪族各自半獨立的局面。從政治事件方面來說,飛鳥時代可以比較狹義的指592年推古天皇即位,593年聖德太子攝政推行改革,至694年持统天皇從飛鳥浄御原宮遷都藤原京为止的102年,或至710年元明天皇從藤原京遷都平城京(今奈良市)為止的116年。 飛鳥時代同時也是日本歷史上重要的文化、社會和政治交流發展時期,其起點為古墳時代的末期,在從中國傳入的佛教影響下有長足的發展。佛教的引入是日本社會結構改變的重要標誌,也以興建寺廟代替興建巨大古墳的風氣,因此大型古墳迅速自飛鳥時代中消失。飛鳥時代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日本國的稱呼,從倭(わ、やまと、ワ、ヰ)變為了日本(にほん)。 在藝術史上,飛鳥時代還可以分為兩個時期:6世紀的「飛鳥文化」(狹義,指到大化改新為止,早期佛教文化傳入並受到北魏和百濟的影響)和7世紀的「白鳳(はくほう)文化」(參見子條目命名之說明,指大化改新後的時期,受到更多隋朝和唐朝文化的影響)。.
查看 蘇我氏和飛鳥時代
蘇我入鹿
蘇我入鹿()為日本大和朝廷的權臣。蘇我馬子之孫、蘇我蝦夷之子。 由於蘇我蝦夷晚年身體狀況不佳,絕大部分的政治決策都出於蘇我入鹿之手;不久後便代理國政。蘇我入鹿有意擁戴親蘇我家族的古人大兄皇子為天皇,反對當時呼聲甚高的山背大兄王出任天皇,便改立寶皇女為皇極天皇並逼使山背大兄王一家自殺。按照「藤氏家傳」的記載,蘇我「董卓暴慢行於国」。 按照日本書紀的記載,蘇我入鹿「為人暴戾威權過父」,放火燒毀聖德太子建造的班鳩宮和班鳩寺,並且「舉國之民並百八十部曲」為蘇我蝦夷營造生壙,引發不滿。645年6月12日,蘇我入鹿於皇極天皇朝前為中臣鐮足與中大兄皇子等人暗殺,史稱乙巳之變,而蘇我蝦夷也在家中自殺,蘇我家族也因此滅亡。 Iruka Category:飛鳥時代人物 Category:日本人物神 Category:遇刺身亡的日本政治人物.
查看 蘇我氏和蘇我入鹿
蘇我稻目
蘇我稻目(約),他是苏我氏头人执政至钦明天皇时代。他是在536年成为大臣。(他父亲是苏我高丽,他儿子是权臣苏我马子)。 他为了巩固权力將两个女儿蘇我堅鹽媛与小姉君也嫁给钦明天皇。將来的用明天皇、崇峻天皇与推古天皇也与苏我氏有关。 在外交上重视大陆与渡来人,他曾邀请百济五经博士王辰尔来日本解读高句丽国書与管理船税。他也热衷引入佛教,根據日本書纪说法百济圣明王时传入佛教,在信仰佛教问题上与物部氏不合。 Category:苏我氏 Category:古墳時代人物 Category:蘇我氏 Category:飛鳥時代人物.
查看 蘇我氏和蘇我稻目
蘇我蝦夷
蘇我蝦夷(,日本飛鳥時代的權臣,蘇我馬子之子。 蘇我馬子死後,蘇我蝦夷擔任大臣,由於推古天皇駕崩時並沒有選定繼承人,於是聖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與敏達天皇的長孫田村皇子都被視為皇室有力的繼承人。其中蘇我蝦夷的叔叔摩理勢有意擁立山背大兄王。於是蘇我蝦夷為鞏固自己的權勢殺害摩理勢,擁立田村皇子為舒明天皇。 641年,舒明天皇駕崩,蘇我蝦夷與蘇我入鹿擁立寶皇女即位為皇極天皇;而這段期間蘇我蝦夷將一部份的國政委由蘇我入鹿代行,但是蘇我入鹿的放縱不知節制也引起皇室內部的諸多不滿。645年發生乙巳之變,中大兄皇子與中臣鐮足等人發動政變殺害蘇我入鹿,蘇我蝦夷拒守於甘橿岡,6月13日自殺身亡。 Emishi Category:飛鳥時代人物 Category:587年出生 Category:645年逝世 Category:日本自殺者 Category:自杀的日本政治人物.
查看 蘇我氏和蘇我蝦夷
蘇我馬子
蘇我馬子(),日本飛鳥時代的政治家與權臣。 蘇我馬子為蘇我稻目之子,其女兒為欽明天皇的妻子,以外戚的身份掌權。蘇我馬子官仕敏達天皇、用明天皇、崇峻天皇與推古天皇四朝共五十年,而且在接受佛教的鬥爭中於587年消滅長期的政敵物部氏的物部守屋,蘇我馬子時期可以說是蘇我氏的全盛時期。而且592年,蘇我馬子教唆東漢直駒殺害崇峻天皇,擁立外甥女推古天皇即位,並且於596年興建飛鳥寺,並且負責編纂天皇記與國記兩部史書。 蘇我馬子也是蘇我蝦夷的父親與蘇我入鹿的祖父。 Category:飛鳥時代人物 Umako.
查看 蘇我氏和蘇我馬子
蘇我高麗
蘇我高麗(そが の こま,生卒年不詳),本名蘇我馬背,苏我氏成员,父亲叫,母亲名叫高麗毘賣(こまひめ)。因她来自高句丽,所以苏我马背又称苏我高丽,他是苏我稻目父亲。雖然他地位很高,但記紀(古事記、日本書紀)中没甚么地方说他。.
查看 蘇我氏和蘇我高麗
藤原不比等
藤原不比等(),奈良時代初期的公卿。官右大臣。藤原镰足次子,母为车持国子之女。藤原鐮足是由天智天皇赐下“藤原”之姓。文武天皇二年(698年),文武天皇下詔:“先朝所賜藤原朝臣之姓,應該由藤原鐮足之子藤原不比等繼承。藤原鐮足其他的兒子等供奉神事,應該恢復舊姓“中臣”。”因此,藤原不比等也被認為是藤原氏的實質性的始祖。.
查看 蘇我氏和藤原不比等
藤原鎌足
藤原鎌足(),曾名中臣鎌足,字仲郎,古代日本中央的豪族,藤原氏的祖先。本为之子,初称中臣鎌子,曾任神袛伯,後退宫,与輕皇子、中大兄皇子等人籌劃大化改新。後推翻苏我氏。孝德天皇(輕皇子)即位,改任内大臣,与皇太子中大兄皇子同为改新政府之重镇,为律令体制奠定了基础。以天皇为首的古代中央集权国家成立。临终时,天智天皇赐予。赐姓藤原(天武天皇定八色姓制度後的“藤原朝臣”)。葬於山科(今京都市山科区)。后来,藤原氏族成为日本最有力的贵族。.
查看 蘇我氏和藤原鎌足
臣
臣可以指:.
查看 蘇我氏和臣
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諱號豐御食炊屋姬尊,或稱額田部皇女。為日本第33代天皇(592年12月8日至628年3月7日)。父親是日本第29代天皇欽明天皇,生母是妃蘇我堅鹽媛。576年成為敏达天皇皇后。592年崇峻天皇遭苏我马子杀害后,被拥立为天皇,從而成為日本第一位女性天皇。即位之初,冊立兄長用明天皇次子廄戶皇子為皇太子,即聖德太子,並由太子总摄朝政。在位36年间,以聖德太子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制改革,是谓推古朝改革。母舅苏我马子在624年曾要求賜予朝廷直辖地葛城县為其領地,遭断然拒绝。除限制貴族權力之外,她也大力推廣佛教,4次派遣使節團訪問時值隋朝的中國,開啟了日本的飛鳥時代。逝於628年,享壽74歲。.
查看 蘇我氏和推古天皇
橿原市
橿原市()是奈良縣中部的市。面積39.56平方公里,總人口123,727人,為奈良縣內人口第二大的市。市名來自于「神武天皇橿原之宮」。.
查看 蘇我氏和橿原市
武內宿禰
武內宿禰(84年?-367年?)也作建內宿禰,根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說法,是大和王權初期的一位大臣。他曆仕景行、成務、仲哀、應神、仁德五朝,為大和王權棟樑之臣。他是後來日本中央朝廷紀氏、巨勢氏、平群氏、葛城氏、蘇我氏等豪族共同的祖先,後來被尊為神。但其生平事蹟有很大部分屬於傳說類型。.
查看 蘇我氏和武內宿禰
渡來人
渡來人廣義而言是古倭國(日本的舊稱)对朝鮮、中國、越南等亞洲大陸海外移民的称号,約4至7世紀從外地遷移到倭國的人口被考古學者稱為「渡來人」,不過主要仍是代稱由東亞遷徙而來的移民史,主要來自黄河流域、山東半島、揚子江流域、滿洲、朝鮮半島,渡來人通常是因國內戰爭頻繁或隨文化交流傳播而移居日本,這些擁有高度文明的渡來人傳入諸如農耕技術、土木建築技術,以及燒製陶器、鍛鐵、紡織等農業文明。戰前叫歸化人。这些人喜欢自称是秦始皇或汉高祖后人。渡來人也有两种,一种是秦汉渡來人、一种是新來才伎。他们多数是汉人,在樂浪郡与帶方郡被高句麗攻陷后被逼移民百濟、日本。 日本彌生時代稻作文化傳入日本,雖然日本繩文時代後期就有稻作,不過真正開始普及,要到西元前3世紀以後才迅速在日本列島傳播開來,位於北九州福岡的板付遺跡(Itazuke)即彌生時代早期稻作的遺跡。 古墳時代大和政權與朝鮮半島國家交流頻繁,西元552年,百濟聖王派遣使者至大和朝廷,帶來了佛像與佛教典籍,佛教文化也隨之傳入日本,佛教傳入日本後,成為日本主要宗教之一,也成為現今日本文化的一環。大和朝廷讓這些渡來人居住在近畿地區,渡來人所帶來的文明大大改變了日本人的生活形態,後來進入飛鳥時代後許多日本王族公卿皆篤信佛教,如聖德太子和蘇我馬子等,並致力於推展佛教。百济人去日本的原因是日本向百濟索取工匠与五经博士与逃避高句丽。 白江口之戰後朝鮮半島上的百濟和高句麗被唐新聯合軍所攻滅,許多百濟遺民逃往日本,並接受大和朝廷的保護,百濟王族子孫在日本傳百濟王統。.
查看 蘇我氏和渡來人
持统天皇
持統天皇(;),日本第41代天皇,女天皇,原名鸕野讚良(),又稱菟野皇女。.
查看 蘇我氏和持统天皇
新撰姓氏錄
《新撰姓氏錄》乃平安時代初期弘仁6年(815年)日本嵯峨天皇下令模仿中國唐朝《氏族志》所編寫的古代氏族名鑑。.
查看 蘇我氏和新撰姓氏錄
文武天皇
文武天皇,7歲時父草壁皇子薨,受祖母持统天皇庇蔭,697年2月受封為皇太子,8月即位。701年頒行大宝令。707年6月25日薨,遺體在飛鳥岡舉行火葬,埋於檜隈安古山陵。.
查看 蘇我氏和文武天皇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蘇我氏和日本
日本書紀
《日本書紀》是日本留傳至今最早之正史,六國史之首,原名《日本紀》,-舍-人親王等人所撰,於西元681年至720年(養老4年)完成。記述神代乃至持統天皇時代的歷史。全三十卷,一和二卷讲神代,三到三十卷从神武天皇讲到持統天皇,採用漢文編年體寫成。系譜一卷,如今已亡佚。.
查看 蘇我氏和日本書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