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藤林秀麿

指数 藤林秀麿

藤林秀麿()是一位日本的游戏设计师和游戏制作人。目前在日本著名游戏公司任天堂担任游戏总监。他因担任《塞尔达传说 天空之剑》、《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等作品的总监而闻名。在任职任天堂之前,他曾在另一家著名的日本游戏公司卡普空担任游戏总监和策划。.

23 关系: 卡普空塞尔达传说 幻影沙漏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世嘉土星京都府任天堂任天堂64任天堂企划制作本部任天堂DS任天堂Switch動作角色扮演遊戲魔法米老鼠俄罗斯方块薩爾達傳說 天空之劍薩爾達傳說 不可思議的帽子薩爾達傳說 神祕果實薩爾達傳說 眾神的三角神力與四人之劍Game Boy AdvanceGame Boy ColorWiiWii U游戏制作人游戏设计师日本

卡普空

卡普空株式会社(Capcom,株式会社カプコン,臺灣登記名為「卡普空」,香港登記為「嘉富康」,中国大陆登記為「喀普康」),是一家日本电视游戏软件公司和发行公司,成立于1979年5月30日。成立時原名“I.R.M.”,是一家电器零售商。在1983年6月11日時更名为“卡普空”,同時将其业务方向转为软件销售。其公司名稱“Capcom”是由英文Capsule(胶囊)和Computers(電腦)由膠囊前三個字母 和 電腦 前三個字母 六個字母所結合而成。 卡普空是一家非常擅長開發動作遊戲的製作公司,成立至今製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動作遊戲。.

新!!: 藤林秀麿和卡普空 · 查看更多 »

塞尔达传说 幻影沙漏

#重定向 薩爾達傳說 夢幻沙漏.

新!!: 藤林秀麿和塞尔达传说 幻影沙漏 · 查看更多 »

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

是一款动作冒险游戏。本作由任天堂企划制作本部与任天堂旗下子公司 Monolith Soft 协力开发。 游戏最早计划为Wii U独占,之后宣布也会于任天堂Switch(时称开发代号“NX”)发行,并将成为该主机首发游戏之一。同时任天堂确认本作会是本社在Wii U上开发的最后一款游戏。 本作最初公布于2013年,并计划于2015年发行,之后宣布延期,最终在2017年3月3日与任天堂Switch同步发行。游戏于2018年2月1日在港台发行实体中文版,在韩国发行实体韩文版,已购入其他版本的玩家也可通过补丁更新获得对繁简中文和韩文的支持。 《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在发售后获得了业界的极高评价,多家媒体给予本作满分,并获得多个年度游戏奖项,更获得了2017年游戏大奖的年度游戏奖。.

新!!: 藤林秀麿和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 · 查看更多 »

世嘉土星

世嘉土星(Sega Saturn,簡称「SS」)是日本世嘉公司开发的32位元家用游戏机。因為這部主機是世嘉的第六部主機,故取名為對應的太陽系第六顆行星土星。而在此之前的五部主機分別是SG-1000、MARK II、MARK III、Master System、Mega Drive。1994年11月22日世嘉土星開始在日本發售,定價為44800日圓。首日售賣了十七萬部。全球總銷量為926萬部,其中580萬部在日本。1997年7月3日,世嘉通过合作代理商四通在中国大陸发售世嘉土星,成为海外游戏厂商在中国大陸正规发行的第一台电子游戏机。.

新!!: 藤林秀麿和世嘉土星 · 查看更多 »

京都府

京都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縣之一。自794年遷都至此(平安京),京都就成為天皇的御所所在地。以令制國來說,京都府約當山城國的全域、丹波國的大半與丹後國的全域。.

新!!: 藤林秀麿和京都府 · 查看更多 »

任天堂

任天堂()是一家主要从事电子游戏和玩具的开发、制造与发行的日本公司。于1889年在日本京都创立,至今公司总部仍设于京都。任天堂最初以生產花札起家,1970年代後期投入電子遊戲產業,在1983年推出家用遊戲機Family Computer(俗稱紅白機)、以及1985年推出遊戲軟體《超級瑪利歐兄弟》後,逐渐成为世界知名電子遊戲開發商。隨著電子遊戲事業的成功,任天堂亦向日本以外地區发展,现已有如任天堂(美国)、任天堂(香港)等多家海外子公司。 任天堂已開發的家用游戏机有Color TV-Game、Family Computer、SFC、任天堂64、GameCube、Wii、Wii U等,掌上遊戲機則有Game & Watch、Game Boy、Game Boy Advance、任天堂DS系列、任天堂3DS系列等,此外还有最新的便携式家用游戏机任天堂Switch。自1983年红白机发售起至2018年初,任天堂已在全球售出超过45亿份游戏软件,超过7.2亿台游戏主机(包括家用游戏机和掌上游戏机)。.

新!!: 藤林秀麿和任天堂 · 查看更多 »

任天堂64

任天堂64(Nintendo 64,简称N64),是日本任天堂公司开发的家用電視游戏机。於1996年6月23日在日本面世,而北美洲於1996年9月29日、歐洲和澳洲於1997年3月1日、法國於1997年公開發售。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在手柄上加入了类比摇杆和震动功能。任天堂64上诞生了塞尔达传说 时之笛和超级马里奥64等大作。任天堂64銷量為3293萬台。下一代产品为任天堂GameCube。.

新!!: 藤林秀麿和任天堂64 · 查看更多 »

任天堂企划制作本部

是位于日本京都任天堂开发中心的研究、企划与开发的业务部,负责任天堂的游戏软件开发工作。由原先的任天堂情報開發本部、任天堂企划开发本部合并而来。部门由原企划开发本部部长高桥伸也担当部长。.

新!!: 藤林秀麿和任天堂企划制作本部 · 查看更多 »

任天堂DS

是日本電玩遊戲商任天堂公司開發的第三代掌上遊樂器。DS是Dual Screen(雙螢幕)的縮寫。主要的特徵包括雙螢幕顯示,其中下方的螢幕為觸控式螢幕;並配備有麥克風聲音輸入裝置和Wi-Fi無線網路功能。 任天堂DS在北美地區于2004年11月21日發售,12月2日日本上市。台灣於12月13日正式發售。而歐洲在2005年3月11日發售。中国大陆由神遊科技使用「iQue DS(iDS)」的名稱推出,於2005年7月23日發售。 任天堂DS推出过三款改良机型,依时间顺序分别為任天堂DS Lite、任天堂DSi、任天堂DSi LL。 在2006年7月底,任天堂正式宣佈DS主機的日本銷量突破1000萬大關,為日本電玩史上銷售最快的主機。截至2009年3月6日NDS主机在全球的累计销量突破1亿台。2004年11月21日问世的NDS主机用时4年3个月零2周的时间达到了1亿台的销售成绩,创造了家用游戏机史上的最快纪录。 截止2011年11月5日世界累计销量1.5亿台,即一星期平均銷售約40萬部。打破同公司生產的GameBoy(約1.18億部)的銷量紀錄,成為全世界最高銷量的掌上型遊戲機。 任天堂DS的下一代掌机为任天堂3DS。.

新!!: 藤林秀麿和任天堂DS · 查看更多 »

任天堂Switch

是任天堂出品的電子遊戲機,於2017年3月3日在日本、北美、歐洲和香港發售,同年12月1日在韩国与台湾发售。擁有可拆卸控制器和可分離式主機,遊戲載體使用了專用卡匣。主机處理器使用了NVIDIA定制的Tegra X1系统芯片,這是任天堂首次採用NVIDIA的系统芯片。.NVIDIA.2016-10-20.

新!!: 藤林秀麿和任天堂Switch · 查看更多 »

動作角色扮演遊戲

是電子遊戲類型的其中一種。意指將動作遊戲、角色扮演遊戲(RPG)和冒險遊戲的要素合併的作品。。 具體上來說,基本型是具備使角色成長繼續冒險的RPG要素、對於戰鬥場景的動作性處理(非選項式戰術,考慮到操作時差等的處理)、解決隱藏謎題或機關的冒險遊戲要素等。尤其是多半會稱能夠平順地連接這些場景的遊戲為「動作角色扮演遊戲」。戰鬥場景以即時方式(real time)進行,但移動畫面等需要作切換處裡的遊戲容易只被稱作「角色扮演遊戲」。 另外,特魯內克大冒險之類的探索遊戲(:en:Roguelike)在畫面構成與操作方式上容易被會誤解成ARPG,但是因為不具有動作遊戲的要素在,分類於此並不適當。.

新!!: 藤林秀麿和動作角色扮演遊戲 · 查看更多 »

魔法米老鼠俄罗斯方块

是一款由卡普空制作和发行的益智游戏。本游戏于1998年11月20日在日本地区任天堂64发行,于1999年1月14日在北美地区发行。游戏后在Game Boy Color和PlayStation上发行。本游戏是包含迪斯尼角色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并且为仅有几个任天堂64中整个画面都是2D的游戏。 游戏分为三个模式:魔法模式、上下模式和经典模式。.

新!!: 藤林秀麿和魔法米老鼠俄罗斯方块 · 查看更多 »

薩爾達傳說 天空之劍

《薩爾達傳說 天空之劍》(ゼルダの伝説 スカイウォードソード,The Legend of Zelda: Skyward Sword)是一款在Wii平台上推出的动作冒险游戏,在《薩爾達傳說系列》中,故事時間軸在《不可思議的帽子》前,並也是該系列的第16款作品。由任天堂情報開發本部研發製作,遊戲在2011年11月陸續在歐洲(8日)、北美(20日)、日本(23日)和澳洲(24日)發行。操作上,遊戲利用了外接的Wii動感強化器讓玩者模擬劍的揮動,以及修改過的Wii遙控器指向系統來進行瞄準。遊戲在發行時也推出了附加金色Wii遙控器Plus的限定版本,而首批的遊戲包裝內也包含為了慶祝系列作25週年而推出的原聲帶CD。.

新!!: 藤林秀麿和薩爾達傳說 天空之劍 · 查看更多 »

薩爾達傳說 不可思議的帽子

《塞尔达传说 缩小帽》(ゼルダの伝説 ふしぎのぼうし,The Legend of Zelda: The Minish Cap,--)在《薩爾達傳說系列》中,故事時間軸介於《天空之劍》後,《4人之劍》前,是一部Game Boy Advance游戏,是薩爾達傳說系列游戏的第12部作品;是在任天堂的监督之下,由Flagship制作。于2004年在日本和欧洲发行,2005年在北美洲发售。缩小帽是塞尔达传说系列自2001年的不可思议的果实之后首个在掌上游戏机平台上运行的单人游戏。 《缩小帽》是《薩爾達傳說 四人之劍》和《薩爾達傳說 四人之劍+》之后第三部涉及四人之剑的作品。林克遇到了一个会说话,而且有魔力的“帽子”艾塞罗。它可以将林克缩小到皮克尔一族的大小——大约一个手指那么大。游戏中也有一些过去塞尔达传说系列游戏中常见的种族,例如与幸福碎片相关的哥隆一族。 《缩小帽》受到了评论者的好评。它在IGN的最佳Game Boy Advance游戏排行中排名第20,并被Gamespot评为2005年最佳Game Boy Advance游戏。.

新!!: 藤林秀麿和薩爾達傳說 不可思議的帽子 · 查看更多 »

薩爾達傳說 神祕果實

《塞尔达传说 不可思議的果實》(ゼルダの伝説 ふしぎの木の実,The Legend of Zelda: Oracle of Seasons and Oracle of Ages),包含《塞尔达传说:时空之章》和《塞尔达传说:大地之章》两款塞尔达传说系列中的动作冒险游戏,由Flagship(Capcom的子公司)开发。这两款游戏于2001年2月27日在日本发行,于2001年5月14日在北美发行,在2001年10月5日在欧洲发行,對應Game Boy Color掌机。游戏在GBA上运行时颜色会变得更加明亮,以弥补较暗的屏幕,并且可得到附加的物品。 经过了对移植原版《塞尔达传说》到Game Boy Color的试验,Flagship团队在冈本吉起的监督之下开始开发三个独立但有联系的塞尔达传说游戏。由于太过复杂,制作团队去掉了其中的一个游戏。在《大地之章》中,三角力把林克传送到了赫罗多拉姆,在那里他看到哥尔冈劫持了大地巫女迪茵。在《时空之章》中,三角力把林克传送到了拉布伦鲁,在那里他看到贝兰劫持了时空巫女娜鲁。要完成主线剧情,玩家必须要先后玩两个游戏。玩家要使用通關後看見的密碼輸入在另外一章中。玩家以俯瞰视角控制林克,操作方式与《塞尔达传说 梦见岛》相同。 薩爾達只有在二周目(連結後的遊戲)才有從對話中出現。.

新!!: 藤林秀麿和薩爾達傳說 神祕果實 · 查看更多 »

薩爾達傳說 眾神的三角神力與四人之劍

,是任天堂在薩爾達傳說系列中的第9部作品,游戏类型依然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2002年在北美发行,次年在日本和欧洲发行,对应Game Boy Advance平台。游戏分为两部分,除了重制超级任天堂游戏《薩爾達傳說 眾神的三角神力》外,还收录了多人联机的新游戏“四人之剑”。遊戲續作為《塞尔达传说 時之笛》。.

新!!: 藤林秀麿和薩爾達傳說 眾神的三角神力與四人之劍 · 查看更多 »

Game Boy Advance

是任天堂公司於2001年3月21日發售的攜帶型遊戲機,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彩色的TFT液晶屏幕。售价9800日圓,可向下兼容上一代的的Game Boy和Game Boy Color的遊戲。Game Boy Advance是任天堂經歷了上一代擁有彩色液晶顯示屏的Game Boy Color後推出的。 Game Boy Advance有两个改版机型,分别是2003年上市的Game Boy Advance SP,和2005年上市的Game Boy Micro。截止到2010年,Game Boy Advance家族總全球累计售出了8151万部。.

新!!: 藤林秀麿和Game Boy Advance · 查看更多 »

Game Boy Color

Game Boy Color(简称GBC)是日本任天堂公司开发的一种电池驱动彩色屏幕携带式电子游戏机(简称手掌机或掌上型游戏机),是原Game Boy的加强版。日本於1998年10月21日發行。其最大特点在于相对原版Game Boy使用了彩色屏幕。 Game Boy Color在日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16位灰色掌机Neo Geo Pocket和WonderSwan。不过在销售方面,Game Boy Color仍然远远超过竞争者。SNK和万代紧接着继续推出Neo Geo Pocket Color和Wonderswan Color,但是这个对于任天堂的主导地位几乎没有变化。当世嘉于1997年结束支持Game Gear,Game Boy Color在北美市场的主要竞争者就是Game Boy。直到短暂生命周期的Neo Geo Pocket Color于1999年8月出现。.

新!!: 藤林秀麿和Game Boy Color · 查看更多 »

Wii

Wii是任天堂公司所推出的家用遊戲主機,Wii開發時的代號為 「Revolution」(革命),表示「電視遊戲的革命」。Wii 本體和周邊製品型號的開頭均為「RVL」。任天堂於2006年4月28日在其官方網站宣佈了正式名稱,2006年11月19日正式發售。Wii的創新體感玩法、可購買下載遊戲軟體、生活資訊內容、網路的功能等均為 Wii 的主要特色。 『Wii』發音聽起來像是『we』(我們),強調該主機『老少咸宜』、能讓全家大小都樂在其中的概念。名稱中的「ii」不僅象徵着其獨特設計的控制器,也代表人們聚在一起同樂的形象。 Wii 在全球累计销量為1億163萬台,軟體銷售數字則為9億1907萬套。 下一代的主机Wii U在2012年11月18日於美國發售。.

新!!: 藤林秀麿和Wii · 查看更多 »

Wii U

Wii U是任天堂繼Wii之後所推出的家用遊戲主機,是Wii的後繼機種。於2011年6月7日首次公佈,开发代號為「Project Café」。2012年12月8日上市。Wii U可以兼容Wii的所有游戏软件,支援最高1080P的高畫質輸出,拥有全新的触摸屏控制器,此控制器上裝有一個6.2英寸的16:9觸控螢幕。 Wii U於2012年11月18日在北美最先发售,提供兩款套裝選擇,分別為標準版套裝,售價為299.99美元(內置8GB快閃記憶體)及豪華版套裝,售價為349.99美元(內置32GB快閃記憶體);2012年12月8日在日本發售,同样提供兩款套裝選擇,分別為標準版套裝,售價為26,250日圓(內置8GB快閃記憶體)及豪華版套裝,售價為31,500日圓(內置32GB快閃記憶體)。Wii U是任天堂历史上第一部支持解析度1080p的家用遊戲主機,它配有2GB的RAM并将一半用于Wii U的操作系统。 任天堂於2016年11月對外宣布將在日本停產Wii U主機,並將開發資源轉移至其繼任主機任天堂Switch。2017年1月31日,任天堂宣布正式在全球停產Wii U,而Wii U也成為了任天堂歷史上生命週期最短的家用遊戲機,銷量1,356万台也是任天堂銷量最少的家用遊戲機。.GameSpot.2017-01-31.

新!!: 藤林秀麿和Wii U · 查看更多 »

游戏制作人

#重定向 電子遊戲製作人.

新!!: 藤林秀麿和游戏制作人 · 查看更多 »

游戏设计师

#重定向 电子游戏设计.

新!!: 藤林秀麿和游戏设计师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藤林秀麿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