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藤原賴長

指数 藤原賴長

藤原賴長()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公卿。出身藤原北家,是藤原忠實的次子。綽號惡左府或宇治惡左府。 幼名菖蒲若,其父藤原忠實擔任攝政、關白、太政大臣的職務。1130年元服後敘正五位下的官位,任侍從、近衛少將和伊予權守。此後憑藉父親的關係,賴長的官位昇進很快,1149年(久安5年)敘從一位左大臣的官位。 藤原賴長博學多識,精通儒學,而且擅長於和歌和漢詩的創作。其性格苛烈、待人嚴厲而且拒絕妥協,因此得到了「惡左府」的綽號。賴長有一女名多子,嫁給近衛天皇為皇后。 1155年,近衛天皇逝世。鳥羽法皇本希望讓崇德上皇的兒子重仁親王繼位,但遭關白藤原忠通(賴長的兄長)反對,認為雅仁親王的長子守仁親王有作為國君的才能,因此改立雅仁親王即位,是為後白河天皇。崇德天皇十分怨恨,暗中拉攏藤原賴長同後白河天皇一派對抗。 次年,鳥羽法皇駕崩,兩派的衝突白熱化。京都風傳賴長勾結崇德上皇謀反,因此,後白河天皇下令沒收藤原賴長擁有的莊園。當時,沒收莊園意味著被定為謀反之罪,賴長以此為理由舉兵,擁立崇德上皇討伐後白河天皇。7月8日,賴長糾集屬下武士平家弘、源為義、平忠正等人據白河北殿(崇德上皇的住所)開軍事會議,源為朝建議夜襲高松殿,但被賴長拒絕,決定等待興福寺僧兵的支援。後白河天皇則在11日黎明襲擊白河北殿,崇德上皇方面宣告失敗。賴長由家司藤原成隆抱持著騎馬逃出御所,途中為源重貞放箭射傷了頭部。賴長受了重傷,抱著最後的希望逃亡奈良,向已退隱的父親藤原忠實求救,遭到拒絕,失意而死。 賴長死後,其長子兼長、次子師長、三子隆長、四子範長皆遭流放。除了師長之外皆死於配流之所。 保元之亂之後,藤原賴長被封為朝敵。1164年,其次子藤原師長受到特赦,回到京都(平清盛執政後,師長成為太政大臣)。然而1177年(安元3年)先後發生延曆寺強訴事件、安元大火和鹿谷陰謀事件,朝廷認為是讚岐院(崇德上皇)和藤原賴長的怨靈作祟,因此在8月3日諡讚岐院為崇德天皇,同時追贈藤原賴長正一位太政大臣的官位。 |- |- |- |- |- |- |- Category:平安時代後期貴族 Category:御堂流 Category:日本雙性戀者‎ Category:日本战争身亡者 Category:日本人物神.

目录

  1. 43 关系: 太政大臣奈良家司安元崇德天皇左大臣平安时代平忠正平清盛久安京都二條天皇延曆寺伊予從一位侍從後白河天皇保安保元保元之亂僧兵和歌儒家內大臣元服鳥羽天皇鹿谷陰謀近衛天皇興福寺藤原多子藤原忠實藤原忠通藤原北家藤氏長者關白重仁親王正一位正五位下源為義源為朝朝敵日本攝政

  2. 1120年出生
  3. 1156年逝世
  4. 日本男雙性戀者

太政大臣

太政大臣,日本律令官制名,是律令制度下最高官位,宰相级职务。定员一人,位階相當於正一位或從一位。由亲王一品或诸王、诸臣中正从一位者充任,位居三公之首,辅佐天皇,总理国政。为非常设官职。令制规定“如无其人则阙”,故别称“则阙”。历史上实任者甚少。天智天皇时,大友皇子首任。758年(天平宝字二年)由藤原仲麻吕改称太师,764年复旧称。 理論上為律令制度下的的最高長官,但自從關白出現後,太政大臣的政治力遭到架空、成為一個「榮銜」。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曾出任此職。而織田信長在逝世後也被追贈此職。江戶時代德川秀忠和德川家齊兩位征夷大將軍生前出任此職;其他將軍除了德川慶喜以外死後都追贈此職。 日本最後一任太政大臣是三條實美,任職於明治天皇明治四年(1871年)至明治十八年(1885年)。君主立憲制實施後被總理大臣(首相)取代。 倭訓作「おおまつりごとのおおまえつぎみ」。其中「まつりごと」雖然可以解釋為「祭事」,但因為日本上古時代政教合一,所以又通「政」。「まえつぎみ」則是繼承自古墳時期「大夫」一詞而來。.

查看 藤原賴長和太政大臣

奈良

奈良可能是:.

查看 藤原賴長和奈良

家司

家司()是日本親王、内親王家及從三位以上的公卿、将軍家設置的掌管家政的職員。 本来是律令制下規定的職員,平安時代中期以後公卿、官人、地下人中開始私用家司,結果形成的國家職員和權門私員兼任的混合形式。.

查看 藤原賴長和家司

安元

安元(1175年七月二十八日至1177年八月四日)是日本的年號。這個時代的天皇是高倉天皇。.

查看 藤原賴長和安元

崇德天皇

崇德天皇(;),日本第75代天皇(1123年至1142年在位)。諱顯仁()。退位後稱新院、讚岐院。他是鳥羽天皇第一皇子、母為藤原公實女中宮璋子(待賢門院)。.

查看 藤原賴長和崇德天皇

左大臣

左大臣為日本律令制最高的常設官職,是太政官的長官,相當於正、從二位。依據養老令的記載,左大臣「統理眾務,舉持綱目,惣判庶事,彈正糾不當者,兼得彈之。」別稱「一上」、「左府」、「左丞相」、「左相國」、「左僕射」、「太傅」。.

查看 藤原賴長和左大臣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查看 藤原賴長和平安时代

平忠正

平忠正(),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武將。出身伊勢平氏,為平正盛之子,也是平忠盛的弟弟、平清盛的叔父。 平忠正最初與父親正盛同出仕於白河法皇,後來在元永二年(1119年),顯仁親王出生,擔任顯仁親王的御監。顯仁親王即為後來的崇德天皇。此後,擔任馬寮的次官右馬助。長承二年(1133年),擔任鳥羽上皇的勘當。 保延二年(1136年),成為警衛藤原賴長車駕郎黨的領頭人,以攝關家的家人身份活躍。仁平二年(1152年),任賴長的家司職事。忠正與深受鳥羽上皇信任的兄長忠盛以及侄兒清盛早早就有不和的傳聞。 保元之亂發生之時,支持崇德上皇一方,與藤原賴長共同自宇治上洛,以白河北殿為據點,被後白河天皇一側擊敗,逃亡伊勢。在潛伏一段時間之後,由於信賴侄兒平清盛,與兒子平長盛、平忠綱、平正綱、平通正一起投降。27日,朝廷下達罪名的宣旨。翌日,在六波羅被處死,處刑者為侄兒平清盛。 服部氏、戶澤氏、中根氏皆自稱是平忠正的子孫。 category:平安時代武士 Category:平家 Category:伊勢平氏 Category:伊勢國出身人物.

查看 藤原賴長和平忠正

平清盛

平清盛(、元永元年-治承5年閏2月4日),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武將、公卿、政治家。伊势平氏的栋梁平忠盛的嫡长子。1156年的保元之乱後贏得後白河天皇的信賴,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打败了源义朝巩固其地位。1167年升任太政大臣(相國),隔年出家,女儿平德子嫁給高仓天皇成為皇后,開創了誇稱「除了平氏一族之外,其他人都不配當人」(平氏にあらずんば人にあらず)的平氏政權輝煌時代,但逐渐平氏的独裁引起了贵族、僧人、武士的反对。后来他对後白河法皇十分不满,治承三年(1179年)發動政變,幽禁後白河法皇於鳥羽殿。治承4年(1180年)2月,他迫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自己的外孙安德天皇即位。平清盛于1181年死于热病,三年后平氏被河内源氏打败,兵权也被夺取。.

查看 藤原賴長和平清盛

久安

久安(1145年7月22日至1151年1月26日)是日本的年号之一,指的是天養之後、仁平之前,1145年到1150年這段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近衛天皇。.

查看 藤原賴長和久安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查看 藤原賴長和京都

二條天皇

二條天皇(;,康治二年六月十八日-永萬元年七月二十八日),日本第78代天皇(1158年9月5日-1165年8月3日,保元三年八月十一日-永萬元年六月二十五日在位)。名守仁()。後白河天皇第一皇子,母為藤原經實之女源懿子。.

查看 藤原賴長和二條天皇

延曆寺

延曆寺是位于滋賀縣大津市坂本本町的一個寺院。位于比叡山內。不少名僧出身該寺,有「日本佛教之母山」的美稱,由於在戰國時代曾因庇護淺井長政跟朝倉義景的軍隊而遭織田信長焚燬,所以也常在宗教、歷史文學作品中出現。該寺登錄在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之中。 2010年5月21日,延暦寺初代座主義真的彩色肖像畫在京都仁和寺被確認尋獲,由於比叡山在遭大名織田信長焚毀,損失許多史料與文物,這回發現義真肖像畫很具歷史意義。.

查看 藤原賴長和延曆寺

伊予

#重定向 伊予國.

查看 藤原賴長和伊予

從一位

從一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一位之下正二位之上。.

查看 藤原賴長和從一位

侍從

侍從可指:.

查看 藤原賴長和侍從

後白河天皇

後白河天皇(;,大治二年九月十一日-建久三年三月十三日),日本第77代天皇(1155年8月23日-1158年9月5日,永壽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保元三年八月十一日在位)。名雅仁()。鳥羽天皇第四皇子。母為藤原公實之女藤原璋子。.

查看 藤原賴長和後白河天皇

保安

保安(英文:Security),或稱保全,是指保護事物遠離危險或招受損失的一種概念。一般來說,保安的概念跟安全相似,不過保安的著眼點是保護事物免受外來的傷害。保安亦指預防危險或突發情況的一種手段或措施,或進行保安工作的工作人員或職員。.

查看 藤原賴長和保安

保元

保元(1156年四月二十七日至1159年四月二十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久壽之後、--之前,1156年到1158年這段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白河天皇與二條天皇。.

查看 藤原賴長和保元

保元之亂

保元之乱(),是一场1156年7月发生于日本的内战,对阵双方为后白河天皇和其支持者平清盛、源义朝等,以及崇德上皇和其支持者平忠正、源为义等。战斗的结果,后白河天皇一方胜利。 保元之乱的双方均借助武士的力量作战,标志着武士阶层走上日本政治舞台,成为日本武家政治的开端。.

查看 藤原賴長和保元之亂

僧兵

僧兵(そうへい)是日本平安時代中期到安土桃山時代存在的武裝的寺院僧徒。.

查看 藤原賴長和僧兵

和歌

和歌是日本的一种诗歌形式,古稱倭歌或倭詩,又稱大和歌和大和言叶。作为在日本历史上的本土的诗歌形式,受汉诗影响而发展起来。創作和歌的作家稱為歌人。和每句音数相同的汉诗不同,和歌每句是5音和7音相交错。 和歌源于奈良时代(710年——794年)起的形式原有长歌、短歌、旋头歌、片歌、连歌等多种形式。平安时代(9世纪——12世纪)后,仅有短歌渐成优势。明治维新之后,和歌就是短歌了。 一首长歌有若干“联”,奇数联较常见。每联两句,分别是5音和7音。一首短歌有五句,每句音节数分别为5、7、5、7、7,共31音。其中前三句称为“上句”,后两句为“下句”。上下句分别由不同的歌人创作,称为连歌。多首连歌由多个歌人创作,称为长连歌。连歌可以加格式(如前句末字与后句首字用同音)和内容(如某句关于季节、某句关于花)上的限制。旋头歌有六句:5、7、7、5、7、7音。片歌有三句:5、7、7音。.

查看 藤原賴長和和歌

儒家

儒家,又稱儒學、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朝鮮李退溪、日本山崎闇齋等等大儒加以發揚,歷久而猶新,對東亞政治文化與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貢獻。20世紀中國內憂外患,國力衰弱,儒家普遍受到知識份子及一般民眾的批評和唾棄,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和破壞(如「打倒孔家店」、迂腐且「吃人的禮教」)。儒家失去可供託身的制度或組織,脫離於平民百姓的生活,僅獲新儒家等少數學者仍獻身和發揚。這也導致現代中國人在生活經驗中實際甚少接觸儒家價值,也很難有參與儒學的機會,使得相關教育沒有寄身之所,其價值觀也和日常生活越來越疏遠。海外華人接觸儒家,來自書本亦遠多於來自生活經驗。現代儒家趨向學術轉型,學者多著重探討儒家究竟屬於什麼形態的宗教或哲學,以及現代人怎樣才能在儒學中安身立命。學者一般推斷儒家在現代世界中勢必難以重拾昔日光輝,但其倫理思想對東亞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經濟發展仍將有所貢獻。 主要負責推動執行教育 《漢書藝文志》記載:「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儒家初出現時聲勢微弱,起初僅是諸子百家中不甚起眼的學派,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自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學術思想主流和官方意識形態,逐漸滲透到專制政治的各個層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此段說明正可代表其發展歷程。 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漢代起卻得到朝廷獨尊,成為官學與國教,掌握文化教育與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兩晉南北朝和唐代,儒家與佛、道二家並稱三教,儒學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領域的領導地位,繼後經宋儒重新闡釋,形成理學,發展心性之學,儒家得以重振聲勢,倫理思想滲透到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並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在朝鮮尤其深入民心,其流佈較在中國本土更為普及。.

查看 藤原賴長和儒家

內大臣

內大臣可以指:.

查看 藤原賴長和內大臣

元服

#重定向 冠禮.

查看 藤原賴長和元服

鳥羽天皇

鳥羽天皇(;),日本第74代天皇(嘉承2年7月19日(1107年8月9日) - 保安4年正月28日(1123年2月25日))。諱宗仁()。 出生後不久母親藤原苡子就逝世了,由祖父白河法皇養育。出生7個月後就被立為太子。父堀河天皇死後,5歲的鳥羽天皇即位,政務全部由白河法皇管理。永久5年(1117年)娶白河法皇的養女藤原璋子(待賢門院)并立為中宮,以後與中宮生下五男二女。保安4年(1123年)1月23日,在白河法皇的主持下,鳥羽天皇禪位給了與待賢門院所生的長子崇德天皇,實權仍由白河法皇掌握。 白河法皇死後,大治4年(1129年)開設院政。鳥羽上皇一反白河法皇的政策,將被白河法皇疏遠的藤原忠實的女兒泰子(高陽院)迎入宮中,以鞏固自己的院政。另一方面,失去白河法皇這一保護傘的待賢門院失寵,鳥羽上皇寵愛藤原得子(美福門院),迫使崇德天皇將皇位讓給了得子的兒子近衛天皇。他掌握著崇德、近衛、後白河三代天皇的實權共計28年。康治元年(1142年)在東大寺受戒,成為法皇。鳥羽法皇死後,崇德上皇和後白河天皇的衝突全面爆發,最後導致了保元之亂。.

查看 藤原賴長和鳥羽天皇

鹿谷陰謀

鹿谷陰謀是平安時代治承元年(1177年)6月,發生在日本京都的打倒平家的陰謀事件。在京都東山鹿谷(鹿ヶ谷,今京都市左京區)的靜賢法印(信西之子)的山莊謀議。近年,有此陰謀是平清盛捏造的說法,也稱「鹿谷事件」(鹿ヶ谷事件)、「鹿谷之議」(鹿ヶ谷の議)。.

查看 藤原賴長和鹿谷陰謀

近衛天皇

近衛天皇(;保延5年5月18日(1139年6月16日) - 久寿2年7月23日(1155年8月22日)),日本第76代天皇(永治元年12月7日(1142年1月5日) - 久寿2年7月23日(1155年8月22日))。諱体仁()。 近衛天皇是鳥羽天皇的第七皇子,其生母是美福門院藤原得子。近衛天皇於1139年出生,當時鳥羽天皇已經退位。 鳥羽天皇在位期間,由白河法皇執掌朝政。鳥羽天皇的中宮待賢門院是白河法皇的養女,在1123年鳥羽天皇被迫遜位給了待賢門院所生的兒子崇德天皇。但鳥羽法皇寵愛的是美福門院,因此1129年白河法皇死後待賢門院就失勢了,1142年,鳥羽法皇脅迫崇德天皇退位,讓當時年僅2歲多的近衛天皇即位。 近衛天皇即位之後,由於年幼不懂事,所有政務都由鳥羽法皇管理。近衛天皇體弱多病,15歲的時候又一度失明,曾一度向藤原忠通提出退位的企圖。17歲的時候近衛天皇病逝,沒有子嗣。 近衛天皇死後,崇德上皇提出讓自己復位,或由自己的兒子重仁親王即位。但遭到了鳥羽法皇和藤原通憲的反對,最後崇德上皇的弟弟雅仁親王被擁上皇位,是為後白河天皇。這為後來的保元之亂埋下了伏筆。 近衛天皇的皇后藤原多子,在近衛天皇逝世後隱居。後來二條天皇不顧後白河上皇的反對,將藤原多子立為了自己的皇后,時人稱之為「二代之--」。.

查看 藤原賴長和近衛天皇

興福寺

兴福寺可以指:.

查看 藤原賴長和興福寺

藤原多子

藤原多子(ふじわら の まさるこ、保延6年(1140年) - 建仁元年十二月廿四(1202年1月19日)),平安時代末期后妃。近衛天皇與二条天皇兩代天皇的皇后,因而又稱「二代之--」。同時也是日本目前最後一位太皇太后、唯一一位被兩代天皇冊立為皇后者(類似的例子只有彌生時代的伊香色謎命,原本是孝元天皇的妃子,又被繼位的開化天皇冊立為皇后)。父德大寺公能,母藤原豪子。養父为姑夫左大臣藤原頼長。 藤原多子聰慧貌美,善書畫,通音律。久安四年(1148年),敘從三位,二年後(1150年)的正月,近衛天皇冊封為女御。同年三月,冊立為皇后。久壽二年(1155年),近衛天皇駕崩。隔年(1156年),因为藤原賴長之故,多子被幽居近衛河原。後白河天皇即位後,尊多子為皇太后。保元三年(1158年)後白河天皇退位,繼位的二條天皇又晉多子為太皇太后。 二條天皇听说他的美貌,下旨令太皇太后多子入宮。群臣皆以為不可,後白河法皇也不同意,多次勸言。但二條天皇不聽從,說:「天子無父母,何不任朕意。」。多子遂在永曆元年入宮,並再度被冊立為皇后,時人称之为「二代之--」。治承末年,避都福原。多子留居近衛河原。多子的兄長藤原實定从福原回来,月夜拜訪。多子以琵琶彈秋風樂。兄長藤原實定吹笛,侍女、小侍從彈箏。哀音悽切,左右皆泣。建仁元年(1202年)十二月,藤原多子崩。年六十二岁。 Category:平安時代皇后 Category:1140年出生 Category:1202年逝世 Category:平安時代皇太后 Category:平安時代太皇太后 Category:御堂流 Category:德大寺家.

查看 藤原賴長和藤原多子

藤原忠實

藤原忠實(,),日本平安時代公卿。藤原北家出身,藤原師通長子。官至從一位攝政關白太政大臣,准三宮。號知足院關白,又號富家殿。出家後法名圓理。大日本史.

查看 藤原賴長和藤原忠實

藤原忠通

藤原忠通(ふじわら の ただみち,),日本平安時代公卿。藤原北家出身,藤原忠實長子。官至從一位攝政關白太政大臣,世稱法性寺殿、高陽院,法名圓觀。 大日本史.

查看 藤原賴長和藤原忠通

藤原北家

藤原北家是日本藤原氏的一支,以藤原不比等次子藤原房前為始祖的家族,以房前宅邸在兄長武智麻呂之北而得名。.

查看 藤原賴長和藤原北家

藤氏長者

藤氏長者(假名:とうしのちょうじゃ)是指日本高級贵族藤原氏下头所有氏族的领导人,這个称号是一个荣誉性称呼,一般在藤原氏中五摄家当中的家族成員择优授予。.

查看 藤原賴長和藤氏長者

關白

白為日本的古代職官。關白本為「陳述、稟告」之意,關白一詞由中國傳入日本,典故出自《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也就是說任何大事皆先陳述或稟報給霍光知道,然後上奏於皇帝。因霍光受封博陆侯,故又名博陸。中國亦有許多官位,原本只是個動作,即動詞變成名詞的事例,如總督、巡撫、提督、巡按。 關白作為實際職務的名稱始於日本的獨創,為攝政一职在天皇成年後的称呼。在古代日本,攝政並不常見,後至平安時代,藤原氏始開關白一例。而攝政與關白,合稱攝關。當時藤原氏掌控朝廷並且架空天皇,所以攝關一變為常設職位,幾乎每一代天皇皆有攝關執政。藤原氏的嫡派後裔繼承攝關之職,即稱為攝關家。 後來太上天皇的院政與武士興起,攝關家的權力衰落。藤原氏再分為五支,他們是近衛、九條、二條、一條和鷹司。自此五家輪替此職,稱五攝家。到室町時代後,攝關與朝廷一樣變成有名無實。關白退位後稱太閤,若太閤出家为僧,则称为“禪閤”,自豐臣秀吉後,有鷹司政通適合此稱。關白除豐臣秀吉(1585年-1591年)(因他買通近衛前久收他為猶子)及豐臣秀次(1591年-1595年)兩任外,概由藤原氏或五攝家所任。日本最後一任關白是二條齊敬,任職於孝明天皇文久三年(1863年)至慶應二年(1866年)。.

查看 藤原賴長和關白

重仁親王

重仁親王(),是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皇族,生父母是崇德天皇及源行宗的養女(法印信緣(藤原北家小野宮流季實子)女)兵衛佐局,乳母是池禪尼,法名空性。 重仁親王出生前一年,實行院政的鳥羽上皇不理會崇德天皇自身意願,強行立其異母弟體仁親王(近衛天皇)為皇太弟。而當他出生以後,就交給體仁親王生母藤原得子(美福門院)為其養子。近衛天皇即位時的永治元年十二月(1142年)接受親王宣下;天養元年(1144年)着袴。到久安六年十二月(1150年)元服及敘三品。美福門院十分喜歡重仁親王,被認為很接近皇太子地位。 然而,久壽二年(1155年)近衛天皇駕崩,朝廷召開會議討論繼位的人選。本來確定由重仁親王為新君,但由於藤原忠通的極力反對,決定改立美福門院的另一個養子守仁親王繼位。但是守仁親王年幼,最終由守仁親王的生父雅仁親王登上皇位,是為後白河天皇。這決定令崇德上皇發動了保元之亂。 保元之亂後,崇德上皇遭流放讃岐國,而重仁親王則到仁和寺出家。在寬曉大僧正下學習佛教,應保二年(1162年)因腳有疾病而逝世,享年23歲(虛歲)。.

查看 藤原賴長和重仁親王

正一位

正一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為日本品秩制度中最高者,次一階稱為從一位。.

查看 藤原賴長和正一位

正五位下

#重定向 正五位.

查看 藤原賴長和正五位下

源為義

源为义()為平安时代末期的武将,父亲是源义亲,祖父是源义家,源为义在叔父源义忠遭到暗杀后成为河内源氏的栋梁。通称六条判官、陆奥四郎。 因为失去了白河法皇和鸟羽上皇的信任,而辞去了检非违使的职位。后来因为接近摄家藤原忠实和藤原赖长而恢复了原来的势力。获得了从五位下左卫门大尉检非违使的官职,之後他的第八个儿子源为朝因乱行被罢官。在保元之乱中他是崇德上皇一方的主力,因为战败被后白河天皇一方的自己的长子源义朝处以死刑。.

查看 藤原賴長和源為義

源為朝

源為朝(1139年-1170年,一说死于1177年),平安时代後期的武将。源為義的第八子,源義朝的弟弟、源賴朝的叔父。母亲是摄津国江口的遊女。通称「鎮西八郎」。源為朝身材魁梧,左手比右手还要长四寸,因此适合弯弓射箭。好用强弓、射速也快、是著名的弓箭高手。.

查看 藤原賴長和源為朝

朝敵

朝敵,是指在日本,與天皇和朝廷敵對的勢力的稱呼。.

查看 藤原賴長和朝敵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藤原賴長和日本

攝政

攝政是指在君主制下,一個國家的即位君主不能管理國家時,由他人代替君主處理國政。攝政最常见的情况即是君主仍然幼小而不能親自定奪裁批朝政。在君主患病或不在國內等情況下也会偶尔出现。攝政者多由在位君主的直系亲属担任职务,如儲君(多稱為監國)或母親(多稱為垂簾聽政),或是通常由称为摄政王的皇族所担任。除此之外,摄政者也有由君主的外祖父等外戚,或是德高望重、深具資歷經驗的大臣(多称为辅政大臣)所擔任的。 有些攝政者攝政時,國家並沒有君主在位,這種情況下的攝政者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只是沒有君主身份。 在摄政期间,摄政者給予建議、並讓皇帝從各項建議與執行中進行學習,直至年歲更長,而能親自執政為止。然而,於很多情況,攝政者都會獨攬大權不放,甚至把皇帝當作傀儡。故皇帝長大後,亦往往與這些攝政者產生權力矛盾,而引發權力鬥爭。單以清朝為例,就有清初康熙帝除去鰲拜,清末光緒帝嘗試與慈禧太后爭權(但失敗)等例子。.

查看 藤原賴長和攝政

另见

1120年出生

1156年逝世

日本男雙性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