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薄昭

指数 薄昭

薄昭(),吴人,漢朝薄太后之弟弟,漢文帝劉恆的舅父,封轵(今河南省濟源市軹城鎮)侯、車騎將軍,犯殺人罪,被賜死。 在諸呂之亂,劉恆尚為代王時,薄昭曾與朝廷中的太尉周勃聯繫,迎立劉恆之事宜,劉恆登基後,薄昭以外戚之貴,封為轵侯。文帝時周勃被誣告、下獄,薄昭曾積極救之,最後得保周勃平安。漢文帝十年,薄昭因故殺死了朝廷使者,漢文帝大怒,將薄昭賜自盡。薄昭本來還想抵抗、求情,但漢文帝命「群臣喪服往哭之,乃自殺。.

14 关系: 史记太尉外戚周勃程颐賜自盡賜死資治通鑒車騎將軍薄姬汉朝汉文帝河南省济源市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薄昭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太尉

太尉為中国、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新!!: 薄昭和太尉 · 查看更多 »

外戚

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東亞古代社會中的君主(中國皇帝、日本天皇、越南君主、朝鮮國王、琉球國王等)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親或妻娘家的人。.

新!!: 薄昭和外戚 · 查看更多 »

周勃

周勃(),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汉初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汉太祖刘邦认为周勃“厚重少文”,可以托付大事,以軍功高,封为绛侯。汉文帝時,拜右丞相。.

新!!: 薄昭和周勃 · 查看更多 »

程颐

程頤(),字正叔,北宋洛陽伊川(今河南省伊川縣)人,世稱伊川先生,北宋理學家,教育家,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人稱「二程」,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後追封洛国公,配祀孔廟。.

新!!: 薄昭和程颐 · 查看更多 »

賜自盡

#重定向 賜死.

新!!: 薄昭和賜自盡 · 查看更多 »

賜死

賜死,即賜自盡,是古代統治者以命令逼迫被統治者自殺的行為;相較於刑戮而處決,通常是為了讓被賜死者能保有最後的尊嚴。多出現於中國、日本、朝鮮、希臘和羅馬。 在統治者有絕對威權的古代,世間萬物,包含人的生命,皆被視為統治者的財產,因此連“賜死”這種相對較有尊嚴的死亡方式都被認為是統治者施予的恩典。事實上,這種命令通常也不得不遵守:若不就範,面對的可能是更嚴厲的酷刑或抄家族滅。不過歐洲中世紀一些地方統治者執行的賜死,多為一般所說的死刑,雖然稱為統治者給予人民的恩賜(主要說法為讓人民由痛苦的工作中得到解放),實際上卻是由劊子手或士兵執行。.

新!!: 薄昭和賜死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新!!: 薄昭和資治通鑒 · 查看更多 »

車騎將軍

車騎將軍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漢制,位次於大將軍及驃騎將軍,而在衛將軍及前、左、右、後將軍之上,位次上卿。漢時,車騎將軍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戰事時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後便罷官。東漢末年開始成為常設的將軍官名,唐朝之後廢除。.

新!!: 薄昭和車騎將軍 · 查看更多 »

薄姬

薄姬(),本名不詳,中國西漢時代皇族女性,為漢高祖劉邦的侍妾,漢文帝的生母。.

新!!: 薄昭和薄姬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薄昭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汉文帝

漢文帝劉恆(),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之庶弟。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80年11月14日—前157年7月6日在位),在位23年,享年47歲,其正式諡號為「孝文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文帝」。葬於霸陵(在今陝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东北角)。其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

新!!: 薄昭和汉文帝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薄昭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济源市

济源市为中国河南省下辖的一个省直辖县级市(副地级市),也是河南省唯一的省直辖县级行政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与山西省接壤。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济源县,1988年撤县设市,1997年实行省直辖,直辖前由焦作市代管。全市辖域总面积1,96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68.37万人(2009年)。济源为焦柳铁路线上一座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2009年,济源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各县(市)的第七位,GDP总量274.55亿元(折合40.19亿美元),人均GDP为42,181元(合6,175美元)。.

新!!: 薄昭和济源市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