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蕭乂理

指数 蕭乂理

蕭乂理(),字季英,南梁南康简王蕭绩第六子,梁武帝蕭衍之孫。 中大通元年(529年),蕭乂理出生才百日時,父親蕭绩去世。蕭乂理三歲的時候,看見内人分散,涕泣相送,便問原因,有人回答:“此简王宫人,丧毕去尔。”蕭乂理便開始哭泣,悲不自胜,宫人见之,莫不伤感。喪服除後,蕭乂理會見祖父梁武帝,再次悲泣不能自胜,梁武帝为之流涕,對左右說:“此儿大必为奇士。”大同八年(542年),封安樂縣侯,食邑五百戶。蕭乂理性慷慨,博览多识,有文才,曾經祭奠孔融墓,为之立碑,制文甚美。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圍攻京城建康,蕭乂理聚集宾客数百,轻装趕赴南兗州,隨兄南康王蕭會理領軍入援京城。太清三年(549年),尚未到達建康時,建康已被侯景攻陷,又隨蕭會理返回廣陵。蕭乂理準備去北齊为质請求援兵,剛行兩日,即被占据广陵的侯景部將董绍先追回。董绍先提防蕭乂理甚嚴,使之不得与兄弟相见,又請其前往建康。 蕭乂理來到建康後,遇見元魏降人元贞,認為他立节忠正,可以托孤,遂把玉柄扇赠送給他。元贞不知原因,不受。蕭乂理對他說:“后当见忆,幸勿推辞。”大宝元年(550年),前江都令祖皓斩殺南兗州刺史董绍先,据广陵起兵反抗侯景,蕭乂理奔赴长芦,得軍千余人。蕭乂理因身邊有侯景的內應,起兵失敗,為侯景所殺。蕭乂理死後,元贞才領悟到其言,遂前去收葬了他。.

16 关系: 南史南京市南兗州南梁大同 (南梁)大宝 (南梁)太清孔融中大通侯景北魏北齐元贞 (南北朝)蕭會理梁书梁武帝

南史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劉宋永初元年(420),下迄南陳祯明三年(589)。记刘宋、南齊、南梁、陈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记载南朝历史。《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家李延壽的作品。他撰寫這兩部書是為了「追終先志」,繼承父親李大師(570-628)未完成的事業。 李大師鑑於南北朝各朝歷史,記事重複,詳于本國而略於他國,「常以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南北分隔,南書謂北為『索虜』,北書指南為『島夷』。又各以其本國周悉,書別國並不能備,亦往往失實。常欲改正」。於是發奮成就《南史》與《北史》。《南史》以《宋書》、《南齊書》、《梁書》及《陳書》為藍本,共566卷,又參考「雜史」千餘卷,刪繁就簡,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刪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南史》有〈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但無〈表〉、〈志〉。 李大師卒於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當時《南史》、《北史》皆未能成書,最後由在史局工作的李延壽繼續撰述,「因於編輯之暇,晝夜抄錄之」,後因事離開史局,「以所得者編次之,然尚多闕,未得及終」,貞觀十五年(641年),繼續編撰,「因茲復得勘究宋、齊、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顯慶四年(659年)《南史》成書,「始末修撰,凡十六載」。司马光给劉恕信中感叹道:“乃知李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自有南北二史之後,《宋書》、《南齊書》、《魏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被稱為八書,史稱「二史八書」。《南史》與《北史》均广为流传,致“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 《南史》與《北史》皆用「家傳」形式突出門閥士族的地位,以王、謝等大家為主,〈列传〉多附传,附传的人物多屬家族成員,例如《南史·袁湛传》附传人物達12人,《北史·陆俟传》附传多至20人,前后相去百餘年,乃至於有大量的神怪迷信,王鸣盛批此甚谬妄。朱熹說:“南北史除了通鑑所取者,其餘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說。”同時《南史》、《北史》內容亦有重复现象。《南史》中更刪除了部分判決文字(包含《後漢書》的作者范曄等人之罪名文字),使成不白之冤。.

新!!: 蕭乂理和南史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蕭乂理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兗州

#重定向 南兗州 (南朝).

新!!: 蕭乂理和南兗州 · 查看更多 »

南梁

#重定向 梁 (南朝).

新!!: 蕭乂理和南梁 · 查看更多 »

大同 (南梁)

大同(535年正月—546年四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五个年号,共计11年餘。.

新!!: 蕭乂理和大同 (南梁) · 查看更多 »

大宝 (南梁)

大宝(550年正月—551年十二月)是梁簡文帝蕭綱的年号,共计近2年。 侯景建汉代梁后,各地拥梁大臣拒绝承认侯景的合法性,继续沿用大宝年号至大宝三年(552年)。.

新!!: 蕭乂理和大宝 (南梁) · 查看更多 »

太清

太清(547年四月—549年十二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年号,共计2年餘。 太清三年五月简文帝蕭綱即位沿用。 梁元帝萧绎延用至太清六年十一月。.

新!!: 蕭乂理和太清 · 查看更多 »

孔融

孔融(),字文举,东汉末武術家,鲁国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代孙,高祖父孔尚,鉅鹿太守。父孔宙,太山都尉。 由于曾任北海相,亦称孔北海,後因毆打相國曹操,遭處死並株連一家。.

新!!: 蕭乂理和孔融 · 查看更多 »

中大通

中大通(529年十月-534年十二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四个年号,共计5年餘。.

新!!: 蕭乂理和中大通 · 查看更多 »

侯景

侯景(),字萬景,朔方人(或說是雁門人),鲜卑化羯人,父親侯標,祖父乙羽周,南北朝侯景之亂的主角。.

新!!: 蕭乂理和侯景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新!!: 蕭乂理和北魏 · 查看更多 »

北齐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國號齊,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幼主高恆時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内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成为北周臣民。 三年後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並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新!!: 蕭乂理和北齐 · 查看更多 »

元贞 (南北朝)

元贞(),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曾孙,北魏宗室。.

新!!: 蕭乂理和元贞 (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蕭會理

蕭會理(),字長才,南梁南康简王蕭绩長子,梁武帝蕭衍之孫。 中大通元年(529年),蕭绩去世,蕭會理當時才十一岁。後襲封南康王。蕭會理很受祖父的寵愛,衣服礼秩与始封王相同。中大通五年(533年),出任轻车将军、湘州刺史,又领石头戍军事。後改任侍中。大同七年五月癸己(541年7月1日),兼任领军将军。不久,改任宣惠将军、丹阳尹,置佐史。後出任使持节、都督南兗、北兗、北徐、青、冀、谯、东徐七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兗州刺史。太清元年(547年),督众军北伐,到達彭城後,被魏軍擊败,退归本镇。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圍攻京城建康,蕭會理領軍入援,在路上擊敗了準備前去響應蕭正德的封山侯蕭正表。太清三年(549年),蕭會理尚未到達建康時,建康已被侯景攻陷。侯景派遣前任临江太守董绍先拿梁武帝的手敕召見蕭会理,蕭会理的僚佐都劝他距絕董绍先。蕭会理沒有聽勸,前往建康。 太清三年六月丙戌(549年7月12日),出任司空。七月庚午(8月25日),兼任尚书令。蕭會理雖身在侯景的手中,卻與西乡侯蕭劝等暗中布置腹心,结交壮士,伺機匡复。大宝元年(550年),范阳人前江都令祖皓斩殺南兗州刺史董绍先,据广陵起兵反抗侯景,以蕭会理为内应。祖皓兵敗後,蕭會理被免官,但仍以白衣领尚书令。這年冬天,侯景前往晋熙,蕭會理与柳敬礼謀劃起兵,結果失敗。十月壬寅(11月20日),蕭會理被侯景所殺。蕭會理之弟祁阳侯蕭通理也同時被殺。.

新!!: 蕭乂理和蕭會理 · 查看更多 »

梁书

《--書》,唐朝人姚思廉著,纪传体记载南朝梁朝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 最早蕭子顯寫有《普通北伐記》五卷,蕭韶寫有《梁太清记》十卷,沈约寫有《武帝本纪》十四卷,周興嗣寫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許亨寫成《梁史》五十八卷。梁代謝昊又有《梁書》四十九卷,陳代何之元和隋代劉璠各成《梁典》三十卷。 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續書,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齡和魏徵為總監修,並采謝昊、顧野王諸家舊作,贞观十年(636年)書成。《梁書》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論讚稱“陳吏部尚書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於557年陈霸先灭梁。 該書特點之一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當時流行的駢體文,而以散文書寫。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梁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梁諸王世表》、《梁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洪齮孫《補梁疆域志》4卷。.

新!!: 蕭乂理和梁书 · 查看更多 »

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南北朝時代南梁開国皇帝,廟號高祖。 萧衍是南齐宗室,亦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父亲蕭順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母张尚柔。萧衍受過良好的儒家教育,本人私德也很好,也不太注重個人生活享受。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長达48年,在南北朝皇帝中名列第一。.

新!!: 蕭乂理和梁武帝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