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南安市
南安市(Lâm-oaⁿ-chhī),雅称武荣,为中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 面积2,0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万多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人口以汉族为主,此外有畲、满、回等少数民族。南安为极具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3位,2011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2位。2010年,南安市GDP总量480.21亿元,较上年增长13.6%,人均GDP3.2万元。 南安是明清風雲人物鄭成功、洪承疇的故鄉。南安也属清代泉州三邑之一。由于近代有大量南安人遷居海外,南安也被成为中国著名僑鄉。.
查看 蔡堅 (琉球)和南安市
尚寧王
尚寧(;)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七代國王,1589年至1620年在位。神號日賀末按司添()。他是第三代國王尚真王的曾孫尚懿的长子,同时也是第六代国王尚永王的女婿。 前國王尚永王没有儿子,于是尚宁以女婿身份袭位,尚寧任命弟弟尚宏為攝政。此時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欲征朝鮮,令薩摩琉球共出兵一萬五千相助,尚寧婉拒,改為提供軍費和七千人的後勤支援。1598年,琉球赴明朝的進貢船因遇颱風漂至日本境內。初執政權的德川家康將船隻送還琉球,並要求尚寧派遣謝恩使前來致謝。琉球大臣就是否遣使一事發生很大分歧,最終尚寧接受鄭迵的建議,拒絕了這一要求。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明神宗以夏子陽、王士楨為正副冊封使至琉球國,冊封尚寧為王。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日本一支為數3000多人的薩摩藩軍隊在桦山久高的率领下,自九州岛山川港出发,入侵並攻佔琉球,而尚寧王等君臣百餘人也被擄到鹿兒島城。尚宁王被薩摩藩帶到江戶城,於1611年8月28日與征夷大將軍德川秀忠(德川家康次子)會面後被帶回鹿兒島。尚寧王被迫與薩摩簽訂《掟十五條》(掟十五ヶ条),承認琉球是薩摩的藩屬國,君臣發誓永遠忠於島津氏。隨後,尚寧王等人被釋返回琉球,任命天王寺長老菊隱為攝政。從此,琉球處於「中日(薩摩藩)兩屬」狀態。1613年,尚寧王被迫將奄美諸島割讓給薩摩藩。 尚寧王死後沒有按照慣例葬於第二尚氏的歷代王陵玉陵,而是葬於浦添極樂陵。其原因,一說是尚寧王因戰敗被俘自感愧見列代先王的緣故;另一說是希望歸宗於其出生的小祿御殿的緣故。.
查看 蔡堅 (琉球)和尚寧王
尚豐王
尚豐(;)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八代國王。1621年至1640年在位。神號天喜也末按司添()。他是大金武王子尚久的第四子(尚久是第五代國王尚元王的第三子),是尚賢王和尚質王的父親。 1616年,尚豐作為人質前往薩摩藩,同年冬被釋歸國,任尚寧王朝廷的攝政;同時因尚寧王無子,且尚寧王原先指定的王位繼承人尚熙(島添大里王子朝長)在薩摩入侵琉球之後失勢,尚豐的長子尚恭(浦添王子朝良)遂被過繼給尚寧王,並立為世子。1619年領中城間切封地,稱中城王子朝昌。1621年尚寧王逝世,因尚恭年幼,群臣遂在三司官毛鳳朝(讀谷山親方盛韶)的提議下擁立尚豐繼位。 1632年(崇禎五年),琉球在被薩摩藩佔領的島嶼建立館舍,從此以後琉球淪為薩摩藩的傀儡政權。 1636年(崇禎九年),琉球王的稱號被薩摩藩剝奪,改稱琉球國司。.
查看 蔡堅 (琉球)和尚豐王
久米村
久米村是琉球國時期由漢人建立的村落,其原址位於今日本沖繩縣那霸市久米。.
查看 蔡堅 (琉球)和久米村
琉球
琉球(rm|kukuzi.
查看 蔡堅 (琉球)和琉球
琉球国
琉球国(),又稱琉球王國,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臺灣和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日本薩摩藩入侵後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諸島外部勢力的入侵,特別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後,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內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國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1872年,琉球國被改設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併琉球,廢除琉球藩,編入鹿兒島縣;同年,以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
查看 蔡堅 (琉球)和琉球国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查看 蔡堅 (琉球)和福建
閩人三十六姓
閩人三十六姓又稱福建三十六姓、久米三十六姓,是對明朝遷居琉球的福建人三十六姓的總稱,多来自福州和漳州两地。 據《明史·琉球傳》記載,1372年,琉球中山王察度向明朝朝貢。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察度在朝贡时提出要求赐予一些中国人丁,以便更好地学习中国文化及来往通商,明太祖接受察度王的邀请,賜閩中舟工三十六姓。其三十六姓,到底指的是三十六戶還是三十六人,或者「三十六」只是一種虛數,至今仍有爭議。不過據統計,目前久米士族的後裔實際上只有二十五姓,其中洪武、永樂年間到達琉球的後裔只有六姓;其他的十九姓中,九姓為後來陸續從中國遷入,十姓為奉琉球國王旨意入籍久米村之人(九姓琉球人、一姓日本人)。 這些來自明朝的移民到達琉球後,在那霸港附近的浮島上建立了久米村,並定居於此。閩人三十六姓多為航海家、學者或其他擁有一技之長的人,他們的後裔世代負責航海、造船、外交文書的編寫、翻譯、對華貿易等事務,因此在琉球社會中地位較高。從閩人三十六姓遷居琉球,到琉球被日本兼併的五百年期間,閩人三十六姓的後裔多出任琉球王府的外交官,琉球進貢使團的正議大夫、中議大夫多為閩人三十六姓後裔擔任。 由於閩人三十六姓的後裔居住在久米村,故而被稱作「久米士族」。他們穿漢服並有傾明的政治傾向。清兵入關之後,他們拒絕剃髮易服。但在向象賢改革中,琉球王府為了維持對清朝朝貢的需要,下令閩人三十六姓後裔於1650年集體改穿琉裝、結欹髻。 久米士族也一直按照儒家的喪葬節舉行葬禮。在向象賢改革中,久米士族廢除傳統的土葬和儒家葬禮,改用琉球式的風葬和佛教葬禮。此後琉球王府的政策一直在土葬和風葬中搖擺,直到1726年最終確定了久米士族遵循土葬和儒家葬禮規定。 久米士族與首里士族、那霸士族、泊士族共同為琉球的四大士族集團勢力。但琉球王府的權力核心多被首里士族壟斷,久米士族出身的三司官只有鄭迵、蔡溫二人。而久米士族則長期壟斷四個官生的名額,直到1802年為止。 由於閩人三十六姓後裔精通漢語,故而他們將中國的許多先進科技帶入琉球。沖繩學學者伊波普猷、真境名安興於1916年出版的《琉球五偉人》一書中,列舉出了為琉球歷史做出巨大貢獻的五位歷史人物麻平衡、向象賢、蔡溫、程順則、向有恆,其中,蔡溫、程順則兩人是閩人三十六姓的後裔。.
鄭迵
鄭迵(;)和名謝名親方利山(),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政治、軍事人物。 鄭迵是福建長樂移民鄭肇祚的後裔。1540年出生於琉球國久米村的鄭氏湖城殿內家族裡,其父鄭祿任通事一職。16歲作為官生前往明朝,入學國子監達六年之久,歸國後任職於琉球國朝廷,負責管理向明朝朝貢的事務,領浦添間切謝名村地頭。1579年隨馬良弼赴明朝朝貢。親明派官生出身的鄭迵,在思想上與精通日本文化的三司官翁寄松(城間親方盛久)互相對立。1605年,翁寄松因為鄭迵的讒言被貶為地頭職。翌年,57歲的鄭迵被任命為新的三司官,成為琉球歷史上第一位擁有中國血統的三司官。 鄭迵在《喜安日記》里以「若那」的名字登場。根據喜安的描述,鄭迵是一位「身高六尺、膚色黝黑」的健壯男子。他是琉球王府中親明派的代表人物。 1591年,薩摩藩島津義弘致書尚寧王,指出豐臣秀吉欲出兵朝鮮,命令琉球在明年二月前,將7500人十個月的糧食運至薩摩藩的坊津,然後設法運往朝鮮。鄭迵認為這是十分無理的要求,主張強硬的拒絕這一要求;並且遣使向明朝報告,稱日本欲從朝鮮入侵中國。1598年,琉球的進貢船遇風漂至日本仙台,德川家康遣返了船隻,要求琉球遣使向日本謝恩,又遭鄭迵拒絕並厲聲斥責。 1609年,薩摩藩遣樺山久高入侵琉球。薩軍進犯那霸港時,鄭迵與毛繼祖(豐見城親方盛續)奉命防禦,分別據守那霸港附近的三重城和屋良座森城二城都是那霸港的衛城,建於公元1554年奮力抵抗,但最終那霸港被攻陷,鄭迵被俘。首里城被攻破後,鄭迵同尚寧王等貴族被虜至鹿兒島。此後鄭迵被囚禁。島津忠恆遣人勸降鄭迵,但他拒不投降。 1611年,島津忠恆企圖強迫尚寧王等人簽署《掟十五條》(掟十五ヶ条),臣服於江戶幕府並接受薩摩藩的支配,遭鄭迵的嚴詞拒絕和厲聲斥罵。憤怒的島津忠恆下令殺死鄭迵。其死因,共有兩種說法:一說被斬首,柯喬治《沖繩:一個島國的人民及歷史》(Okinawa, the history of an island people),Tuttle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165頁一說被烹刑處死。http://nccui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4595/10/59503210.pdf 鄭迵在臨刑前,尚寧王擔心無人可以委託朝貢之事。鄭迵向尚寧王推薦蔡堅(喜友名親雲上)有外交官的才能,因此在鄭迵死後,尚寧王任命蔡堅為總理唐榮司。 此外,相傳鄭迵精通唐手拳。薩摩藩欲將他殺死,因武藝高強,未能成功。後來數名武士合力上前,方才將他殺死。 鄭迵死後,其府第遭薩摩武士焚燬。其弟鄭週也遭薩摩通緝。謝名一族從此以後開始衰落。鄭週秘密出奔北中城隱居,今日的鄭氏島袋家即為鄭週的後代。.
查看 蔡堅 (琉球)和鄭迵
毛繼祖
毛繼祖(),和名豐見城親方盛續,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政治、軍事人物。他在《喜安日記》中以「豐美城親方」、「豐美城盛續」的名字登場。 毛繼祖出生在毛氏豐見城殿內家族,為豐見城殿內五世當主。原授東風平間切比嘉地頭。1592年,首里西側謝名一族發動叛亂,尚寧王派毛繼祖與毛鳳儀(池城親方安賴)、金應煦(摩文仁親雲上安恒)圍攻其宅。平叛後,因功升紫冠。1602年,毛繼祖奉命為王舅,與長史蔡朝信一起赴中國朝貢,同時慶祝明朝冊立東宮、並送還漂流到琉球的人口。《中山世譜·卷七》翌年繼領其父盛章的豐見城總地頭職。 1606年,夏子陽、王士楨率冊封船隊到達琉球,冊封尚寧王。當時倭寇猖獗,騷擾琉球沿岸。為保障冊封大典的正常進行,尚寧王遣毛繼祖率一千餘人前往北山,防禦倭寇。 1609年,薩摩藩侵略琉球之際,三司官馬良弼奉命前往北山,被薩摩軍隊逮捕。毛繼祖被任命為代理三司官,同鄭迵(謝名親方利山)一起鎮守那霸港;他也參與了於親見世舉行的和談。在薩摩軍隊圍攻首里城期間,毛繼祖的府邸遭薩摩足輕眾的焚毀。尚寧王被擄往鹿兒島時,毛繼祖同馬良弼、金應煦一起被留下鎮守首里城。《喜安日記》 1614年,馬良弼致仕,毛繼祖繼任三司官之職。同年,為國質之事,遣毛繼祖出使薩摩藩。1616年歸國。1617年,再為王舅,與正議大夫蔡堅(喜友名親雲上)一起出使明朝,要求繼續朝貢,但被明朝以「琉球新經殘破,財匱人乏」為由拒絕,要求十年之後再進貢。 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二日,賜紫地五色浮織冠;同年四月十九病卒。 其長子毛泰運(豐見城親方盛良),後亦擔任三司官之職。其子毛泰時,作為慶賀崇禎皇帝登極的使節出使明朝。.
查看 蔡堅 (琉球)和毛繼祖
毛鳳儀 (琉球)
毛鳳儀(),和名池城親方安賴,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政治家、三司官。毛氏池城殿內三世。 毛鳳儀為三司官毛廉(池城親方安棟)之子。1592年,首里西側謝名一族發動叛亂,尚寧王派他與毛繼祖(豐見城親方盛續)、金應煦(摩文仁親雲上安恒)圍攻其宅。平叛後,因功升紫冠。 1606年(萬曆三十四年),毛鳳儀以王舅的身份,與正議大夫鄭道、使者芝巴那等前往明朝,奉表進獻方物,並謝襲封恩。 1609年,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毛鳳儀跟隨攝政尚宏(具志头王子朝盛)、菊隐、馬良弼(名護親方良豐)等人,在那霸的親見世與侵略的薩軍和談,但失敗。後隨尚寧王一同被俘虜到鹿兒島城。同年,奉尚寧王的命令,跟隨攝政尚宏歸國處理對明貿易事務,並於同年冬季與金應魁(具志親雲上)前往明朝朝貢,在福州向福建巡撫陳子貞報告兵警,請求延緩貢期,並要求明朝就琉球問題向日本交涉。 1611年,尚寧王被釋放歸國,三司官向里端(浦添親方朝師)致仕,由毛鳳儀接替其位。1622年(天啟二年),賜紫地五色浮織冠,以王舅身份,與正議大夫蔡堅一起前往明朝,請求冊封尚豐為琉球王。返程途經江南之時,染病身亡。次年,尚豐王追贈其赤地五色浮織冠。.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查看 蔡堅 (琉球)和泉州市
泉州府
泉州府是明清时期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府,範圍大概是今日的泉州、廈門與金門。.
查看 蔡堅 (琉球)和泉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