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查看 蓬毛兔袋鼠和动物
亞種
亚种(subspecies)是指雖屬同一物種但种内彼此占据地理分布或宿主互不重叠且生殖隔离不完善,彼此具有一定形态差异的生物类群。.
查看 蓬毛兔袋鼠和亞種
北領地
北領地(英語:Northern Territory),澳大利亚的一个自治地区,位于大陆北部的中央,北为帝汶海、阿拉弗拉海以及卡奔塔利亚湾,西壤西澳大--利亞州,南接南澳大--利亞州,东臨昆士兰州,面積约为1,420,968平方公--,约占澳大利亚大陆总面积的17.5%,海岸线长约6,200千米,總人口24萬餘(2007年)。首府达尔文,舊稱帕馬斯頓(Palmerston);1911年改名為達爾文,是澳大利亚北部的優良港口之一,人口有145,916(2016)。.
查看 蓬毛兔袋鼠和北領地
兔袋鼠
兔袋鼠是袋鼠科下兔䶈屬(或兔袋鼠屬)的動物。屬下共有四種兔袋鼠,其中兩種已經滅絕:.
查看 蓬毛兔袋鼠和兔袋鼠
約克
约克(York,),位於英國英格蘭約克郡-亨伯區域北約克郡,英格蘭的城市、單一管理區,位于乌斯河畔、利兹东北偏东,起初为盖尔人的居点,后为罗马人、盎格鲁人、丹麦人和诺曼人占领。中世纪该城是繁荣的羊毛市场和教育中心,其大主教地位仅次于坎特伯雷大主教。市區人口約为137,505人(2001年)。 至於在行政區劃方面,1996年4月1日時設置的約克市(City of York)則包含了傳統上的約克市區與一些鄰近的教區,是英格蘭的郡級行政單位──單一管理區──之一,隸屬於約克郡-亨伯,並具有自治市地位。根據2006年的統計,整個約克市行政區內的人口約有186,800人。.
查看 蓬毛兔袋鼠和約克
绝灭
滅絕指一個種族完全消失。 物種滅絕在早期並不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因这一概念很易与「其所有後代都死光」混淆。在地质时代,灭绝是司空见惯的事件,那麼除了最原始的生物外,所有前現代的生物死絕,就不可能進化成現代的生物。現在「滅絕」的意思是指名和原始的外觀相似,可被識別為同一物種的後代死絕,而存活的後代是透過物种的形成的方式成爲與祖先不同的物種在現代生存。 目前,许多环境组织和政府担心由人类的干涉导致的物种的灭绝。.
查看 蓬毛兔袋鼠和绝灭
草食性
#重定向 食草动物.
查看 蓬毛兔袋鼠和草食性
袋鼠科
袋鼠科(学名:Macropodidae)为哺乳纲双门齿目的一科,是一類有袋動物,包含各种俗称为袋鼠(英語:kangaroo)、小袋鼠(wallaby)、樹袋鼠(tree-kangaroo)、短尾矮袋鼠(Quokka)與小沙袋鼠(pademelon)的物种。在歐洲人開始在澳大利亞開墾以前,共有53個袋鼠科物種,如今則有6種已經滅絕;11種大量減少;還有一些是在澳洲原住民抵達後就逐漸滅絕。.
查看 蓬毛兔袋鼠和袋鼠科
西澳州
#重定向 西澳大利亚州.
查看 蓬毛兔袋鼠和西澳州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脊索动物门可以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尾索动物幼虫期具有脊索和神经索,但在成体消失。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和神经索。在脊椎动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质脊柱代替。 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通常说的脊椎动物学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动物的一个动物学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动物门。.
查看 蓬毛兔袋鼠和脊索动物
雙門齒目
雙門齒目(学名:Diprotodontia)又稱袋鼠目,属脊索动物门哺乳纲,是一個包含約120種有袋類動物的目,其中有袋鼠、沙袋鼠、無尾熊與袋熊等。此外還有一些已滅絕的類群,如雙門齒科(Diprotodontidae)與袋獅科(Thylacoleonidae)。 雙門齒目中幾乎全部都是草食動物,少數屬於食蟲動物與雜食動物,不過這些食性可能是原來的草食者經過適應後的結果。雙門齒目生活於澳大利亞,已知最早的化石屬於漸新世。在大約5萬年前,早期人類到達澳大利亞之後,許多大型的雙門齒目逐漸滅絕。.
查看 蓬毛兔袋鼠和雙門齒目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查看 蓬毛兔袋鼠和澳洲
有袋類
有袋類动物(学名:Marsupialia)是雌性個體的腹部下长有育幼袋的哺乳類動物,如袋鼠、袋狼、树袋熊、负鼠、袋貂、袋狸等。 現存物種如袋鼠、树袋熊主要分佈於澳洲及附近島嶼,负鼠则生活在南美洲,还有少數生活於中美洲與北美洲。而其他地方則只有化石紀錄,如袋狮、双门齿兽、袋劍虎等。.
查看 蓬毛兔袋鼠和有袋類
易危物種
易危物種(英文:Vulnerable species,多寫作為VU)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其中一個保護現狀分類。其指現存一些快成為瀕危物種的生物,例如是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及在中期內可能有比較高的滅絕威脅。現時有大約8,565個物種于紅色名錄當中分類為「易危物種」。當中較為有代表性的有大熊猫、大白鲨、巽他雲豹、眼鏡熊、獵豹及美洲鱷。.
查看 蓬毛兔袋鼠和易危物種
另见
約翰·古爾德命名的生物分類
- 东方鸻
- 五色鳥
- 兔袋鼠
- 北鷹鵑
- 台湾棕噪鹛
- 台湾白喉噪鹛
- 啄羊鹦鹉
- 嘈雜藪鳥
- 地雀属
- 寬臉長鼻袋狸
- 小凤头鹦鹉
- 小杓鹬
- 尖嘴吸蜜鸟属
- 尖尾兔袋鼠
- 岩大袋鼠
- 彩火尾雀
- 彩虹八色鸫
- 戈氏姬地鸠
- 斑胸文鸟
- 新月甲尾袋鼠
- 東部小袋鼠
- 树雀属
- 树鹊属
- 淡足鸌
- 灰啸鹟
- 白頸黑鷺
- 红头咬鹃
- 红头长尾山雀
- 羚大袋鼠
- 胡錦鳥
- 臺灣紫嘯鶇
- 荒漠袋鼠
- 蓬毛兔袋鼠
- 褐头星雀
- 金肩鸚鵡
- 银喉长尾山雀
- 领鹑
- 鲸头鹳
- 黄腹角雉
- 黑头八色鸫
- 黑尾啸鹟
- 黑胸歌鸲
- 黑長腳鷸
- 黑顶麻雀
- 齿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