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萧大钧

指数 萧大钧

蕭大钧(),字仁博,梁簡文帝蕭綱第十四子。.

14 关系: 南史南京市大宝 (南梁)太清侯景王羲之萧大威萧大心萧大球萧大昕梁书梁簡文帝梁武帝扬州市

南史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劉宋永初元年(420),下迄南陳祯明三年(589)。记刘宋、南齊、南梁、陈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记载南朝历史。《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家李延壽的作品。他撰寫這兩部書是為了「追終先志」,繼承父親李大師(570-628)未完成的事業。 李大師鑑於南北朝各朝歷史,記事重複,詳于本國而略於他國,「常以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南北分隔,南書謂北為『索虜』,北書指南為『島夷』。又各以其本國周悉,書別國並不能備,亦往往失實。常欲改正」。於是發奮成就《南史》與《北史》。《南史》以《宋書》、《南齊書》、《梁書》及《陳書》為藍本,共566卷,又參考「雜史」千餘卷,刪繁就簡,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刪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南史》有〈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但無〈表〉、〈志〉。 李大師卒於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當時《南史》、《北史》皆未能成書,最後由在史局工作的李延壽繼續撰述,「因於編輯之暇,晝夜抄錄之」,後因事離開史局,「以所得者編次之,然尚多闕,未得及終」,貞觀十五年(641年),繼續編撰,「因茲復得勘究宋、齊、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顯慶四年(659年)《南史》成書,「始末修撰,凡十六載」。司马光给劉恕信中感叹道:“乃知李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自有南北二史之後,《宋書》、《南齊書》、《魏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被稱為八書,史稱「二史八書」。《南史》與《北史》均广为流传,致“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 《南史》與《北史》皆用「家傳」形式突出門閥士族的地位,以王、謝等大家為主,〈列传〉多附传,附传的人物多屬家族成員,例如《南史·袁湛传》附传人物達12人,《北史·陆俟传》附传多至20人,前后相去百餘年,乃至於有大量的神怪迷信,王鸣盛批此甚谬妄。朱熹說:“南北史除了通鑑所取者,其餘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說。”同時《南史》、《北史》內容亦有重复现象。《南史》中更刪除了部分判決文字(包含《後漢書》的作者范曄等人之罪名文字),使成不白之冤。.

新!!: 萧大钧和南史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萧大钧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大宝 (南梁)

大宝(550年正月—551年十二月)是梁簡文帝蕭綱的年号,共计近2年。 侯景建汉代梁后,各地拥梁大臣拒绝承认侯景的合法性,继续沿用大宝年号至大宝三年(552年)。.

新!!: 萧大钧和大宝 (南梁) · 查看更多 »

太清

太清(547年四月—549年十二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年号,共计2年餘。 太清三年五月简文帝蕭綱即位沿用。 梁元帝萧绎延用至太清六年十一月。.

新!!: 萧大钧和太清 · 查看更多 »

侯景

侯景(),字萬景,朔方人(或說是雁門人),鲜卑化羯人,父親侯標,祖父乙羽周,南北朝侯景之亂的主角。.

新!!: 萧大钧和侯景 · 查看更多 »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会稽,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稱,後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其書法師承衛夫人、鍾繇。 王羲之在書法藝術史上取得的成就影響巨大,被後人譽為古今之冠,盡善盡美。但其真跡皆已失傳,著名的《蘭亭集序》等帖,皆為後人臨摹。.

新!!: 萧大钧和王羲之 · 查看更多 »

萧大威

蕭大威(),字仁容,梁簡文帝蕭綱第十五子。.

新!!: 萧大钧和萧大威 · 查看更多 »

萧大心

蕭大心(),字仁恕,梁簡文帝蕭綱第二子,母为陈淑容。 中大通四年(532年),封当阳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大同元年(535年),出任使持节、都督郢、南司、北司、定、新五州诸军事、轻车将军、郢州刺史。大同七年(541年),改任侍中、兼石头戍军事。太清元年(547年),出任云麾将军、江州刺史。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进攻建康,大心招集士卒数万,准备赴援建康。太清三年(549年),京城陷落,梁武帝被困餓死,侯景立太子蕭綱为帝。上甲侯萧韶南奔,宣密诏,加蕭大心为散骑常侍,进号平南将军。六月壬辰(7月18日),封寻阳郡王,食邑二千户。 大宝元年七月戊辰(550年8月18日),任约进攻江州,蕭大心举州出降。大宝二年八月戊午(551年10月2日),侯景废蕭綱为晋安王,杀害蕭大心,得年二十九岁。皇太子萧大器、西阳王萧大钧、武宁王萧大威、建平王萧大球、义安王萧大昕也同时被杀。.

新!!: 萧大钧和萧大心 · 查看更多 »

萧大球

蕭大球(),字仁玉,梁簡文帝蕭綱第十七子,母为褚修华。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围攻建康。梁武帝归心佛教,每发誓愿,常说:“若有众生应受诸苦,悉衍身代当。”蕭大球听说后对其母说:“官家尚尔,儿安敢辞?”于是也开始礼佛,说道:“凡有众生应获苦报,悉大球代受。”太清三年(549年),京城陷落,梁武帝被困餓死,侯景立太子蕭綱为帝。大宝元年十月乙未(550年11月13日),封建平郡王,食邑二千户。大宝二年,出任轻车将军、兼石头戍军事。 大宝二年八月戊午(551年10月2日),侯景废蕭綱为晋安王,杀害蕭大球,时年十一岁。皇太子萧大器、寻阳王萧大心、西阳王萧大钧、武宁王萧大威、义安王萧大昕也同时被杀。.

新!!: 萧大钧和萧大球 · 查看更多 »

萧大昕

蕭大昕(),字仁朗,梁簡文帝蕭綱第十八子,母为陈夫人。 蕭大昕四岁时,母亲陈夫人去世,大昕便哀慕毁悴,如若成人,早晚哭泣,造成眼伤。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围攻建康。太清三年(549年),京城陷落,梁武帝被困餓死,侯景立太子蕭綱为帝。大昕奉慰父亲,呜咽不止,左右莫不掩泣。大宝元年十月乙未(550年11月13日),封义安郡王,食邑二千户。大宝二年,出任宁远将军、琅邪、彭城二郡太守。 大宝二年八月戊午(551年10月2日),侯景废蕭綱为晋安王,杀害蕭大昕,时年十一岁。皇太子萧大器、寻阳王萧大心、西阳王萧大钧、武宁王萧大威、建平王萧大球也同时被杀。.

新!!: 萧大钧和萧大昕 · 查看更多 »

梁书

《--書》,唐朝人姚思廉著,纪传体记载南朝梁朝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 最早蕭子顯寫有《普通北伐記》五卷,蕭韶寫有《梁太清记》十卷,沈约寫有《武帝本纪》十四卷,周興嗣寫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許亨寫成《梁史》五十八卷。梁代謝昊又有《梁書》四十九卷,陳代何之元和隋代劉璠各成《梁典》三十卷。 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續書,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齡和魏徵為總監修,並采謝昊、顧野王諸家舊作,贞观十年(636年)書成。《梁書》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論讚稱“陳吏部尚書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於557年陈霸先灭梁。 該書特點之一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當時流行的駢體文,而以散文書寫。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梁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梁諸王世表》、《梁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洪齮孫《補梁疆域志》4卷。.

新!!: 萧大钧和梁书 · 查看更多 »

梁簡文帝

#重定向 梁简文帝.

新!!: 萧大钧和梁簡文帝 · 查看更多 »

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南北朝時代南梁開国皇帝,廟號高祖。 萧衍是南齐宗室,亦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父亲蕭順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母张尚柔。萧衍受過良好的儒家教育,本人私德也很好,也不太注重個人生活享受。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長达48年,在南北朝皇帝中名列第一。.

新!!: 萧大钧和梁武帝 · 查看更多 »

扬州市

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徵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整体上来说扬州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全市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306平方公里,人口448.36万,其中市辖区人口242.34万人。2014年,扬州GDP达3697.9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8万元,达82660元,在苏中苏北8市中率先超过省平均标准。同时,扬州也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及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新!!: 萧大钧和扬州市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