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營地大街

指数 營地大街

營地大街(葡萄牙文:Rua dos Mercadores;古稱澳門大街、澳門街,又稱大街),是澳門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其北端在關前後街口由草堆街起,南端越過新馬路以後至天通街與紅窗門街之間,共長310米。.

24 关系: 十月初五日街三街會館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廣州城珠江三角洲種族紅窗門街百年战争街道香港贸易葡屬澳門葡萄牙語鄭妙珊英国法国清朝政府澳門澳門半島澳門填海造地本港台明朝新中央酒店文化

十月初五日街

十月初五日街(原稱泗街,葡萄牙文:Rua de Cinco de Outubro),位於澳門半島西部,橫跨聖安多尼堂區、大堂區和風順堂區,是澳門其中一條著名街道。北端接沙梨頭海邊街、魚鰓巷、巴素打爾古街與叢慶北街交界,沿途接有沙欄仔街、草堆街與康公廟前地、新馬路、白眼塘橫街等街道,南接十月初五日巷,長約625米,闊約8米。街道名稱是為了紀念葡萄牙在1910年10月5日發生的革命(見下文),而舊稱則源自已拆卸的左「口」右「孟」碼頭。而在1940年代澳門四家鼎立的傳統粵式茶樓(分別是遠來、得來、六國、冠男,皆已結業或轉型),其中兩家就位於這條街道。.

新!!: 營地大街和十月初五日街 · 查看更多 »

三街會館

三街會館(Pagode Sam Cai Vu Cun)(又名關帝廟),是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議事亭前地旁邊的廟宇,為早期澳門華人商家的議事場所。2005年以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會館在明代末年已經出現,至清代粵海開關以後始定名為“三街會館”。“三街”指澳門最早的三條街道:營地大街、關前街和草堆街;“會館”則由三條街道的商行組成。三街會館初設時為商人議事的場所,澳門的商賈們在此聯絡感情、溝通商情,也是清政府發佈公告的重要場所。日子一久,三街會館成為澳門華人的議事場所;而後來的澳葡政府也以會館作為聯繫華人的唯一機關。 三街會館的建築已無從考證,經數次大修而成為現今的面貌。會館開設之初,即設關帝像供奉。由於起初時議事場與廟宇合一,而後來三街會館功能消失,廟宇成為了會館的主要功能,故被人直呼其為“關帝廟”。.

新!!: 營地大街和三街會館 · 查看更多 »

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Avenida de Almeida Ribeiro),又稱新馬路,是澳門中區的重要道路之一,為澳門重要的商業中樞及旅遊景點。東接殷皇子大馬路,從南灣大馬路起,西至火船頭街與巴素打爾古街之間,全長620米。 由於新馬路的車流龐大,澳門交通事務局自2010年5月16日起試行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將龍嵩正街至營地大街之間的路段列為公交專道,僅准巴士、的士及特許車輛通行。.

新!!: 營地大街和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 查看更多 »

廣州城

#重定向 广州城门.

新!!: 營地大街和廣州城 · 查看更多 »

珠江三角洲

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5.6万平方公里。2012年户籍人口3024.57万,常住人口超过5600万。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中华文化最早开发的地区。两宋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到了明代,是当时岭南著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顺德、南海、中山、番禺等地基塘农业驰名于世。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架构,又有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为依托,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广阔,产销活跃。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因而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19世纪末叶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共9个城市。“大珠三角”指在原有基础上加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构成的区域,也称粤港澳、省港澳。2014年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新!!: 營地大街和珠江三角洲 · 查看更多 »

種族

#重定向 人種.

新!!: 營地大街和種族 · 查看更多 »

紅窗門街

紅窗門街(葡萄牙文:Rua da Alfândega)位於澳門半島西部、風順堂區北部,地屬南區,西南端由三巴仔橫街起,沿途交有群興新街、夜呣街與崗頂斜路、福隆新街等,東北端接營地大街與天通街交界,長約180米,闊約5米;街道的中文名稱源自已拆卸的髹有紅窗的城門,而葡文名稱則意謂「關卡」,源自舊城牆近海處的稅關。此街也是澳門電影業的發源地之一;而1937年創刊的華僑報,現址亦位於這條街道。.

新!!: 營地大街和紅窗門街 · 查看更多 »

百年战争

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Guerre de Cent Ans) 1337年至1453年,交戰雙方是英格蘭王國和法蘭西王國;後來勃艮第公國等國亦加入戰爭。它是世界最長的戰爭之一,長達116年,最後由法方勝出,不少新的戰術和武器因而發明。.

新!!: 營地大街和百年战争 · 查看更多 »

街道

街道为“街”与“道”的合称,指城镇中的道路,而且此类道路两边有连续不断的房屋建筑。汉语意境中,人口稠密区中有建筑连片区的道路,尽管多被冠以“街”、“道”、“路”、“马路”、“大道”,不论其主要功能是什么,都可以被认为是街道。对于具有良好基础设施与娱乐休闲功能的道路,即使两边没有连片建筑设施,也被认为是街道。但对以车辆通行为主的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等,很少人會當作街道。 在规划学领域,街道也被看做建筑围合中的一个负空间。 Category:城镇.

新!!: 營地大街和街道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營地大街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贸易

贸易是自願的貨品或服務交換。貿易也被稱為商業。貿易是在一個市場裏面進行的。最原始的貿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換貨品或服務。現代的貿易則普遍以一種媒介作討價還價,如金錢。金錢的出現(以及後來的信用證、鈔票以及非實體金錢)大大簡化和促進了貿易。兩個貿易者之間的貿易稱為雙邊貿易,多於兩個貿易者的則稱為多邊貿易。 貿易出現的原因眾多。由於勞動力的專門化,個體只會從事一個小範疇的工作,所以他們必須以貿易來獲取生活的日用品。兩個地區之間的貿易往往是因為一地在生產某產品上有相對優勢,如有較佳的技術、較易獲取原材料等。.

新!!: 營地大街和贸易 · 查看更多 »

葡屬澳門

葡屬澳門(1557年—1999年12月19日),又稱為澳葡時期或者澳葡時代,澳門在葡萄牙帝國時期的政府機構,不是官方用語。殖民地時期稱為澳門政府,因與澳門回歸後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簡稱一樣,傳媒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澳葡政府」,以區別兩者。自1999年12月20日起,澳門的殖民地時代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澳葡政府時期,澳門曾被分為澳門市(Concelho de Macau,又稱天主之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範圍為澳門半島)和海島市(Concelho das Ilhas,包括氹仔(Taipa)和路環(Coloane))。澳門當時亦是葡萄牙的海外省。 1974年康乃馨革命後,葡萄牙承認澳門是葡萄牙管治下的中國領土,直到1999年12月20日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 營地大街和葡屬澳門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語

葡萄牙語(葡语:Português,簡稱:葡語),是羅曼語族的一種語言。葡語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七的語言,使用地區包括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幾內亞比索、東帝汶和澳门,共計九個國家或地區。超過兩億人口以葡萄牙语为母語。 由於葡萄牙從15世紀和16世紀開始向外進行殖民擴張,建立了包括美洲的巴西、亞洲的澳門的殖民統治,葡萄牙語也成為某些地區最常用的第二外語,如西印度的達曼-第烏聯邦區,以及馬來西亞的马六甲州。 最古早的葡萄牙語,源於中世紀的加里西亞王國所使用的一支通俗拉丁語變體。今日的母語人口約為2.1億左右,若包含第二語言使用者則約為2.4億人,通常被列為母語人口世界第6或第7多的語言。葡萄牙語使用區域佔地相當廣泛,同時主要因為巴西眾多的人口,葡萄牙語也是南半球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和拉丁美洲僅次於西班牙語的第二大語言。 西班牙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曾把葡萄牙语称作“甜蜜的语言”,巴西诗人奥拉沃·比拉克则把葡萄牙语比作“última flor do Lácio, inculta e bela”,意即“拉齐奥最后一朵绚烂的野花”。 葡語界目前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曾說:「世上沒有葡萄牙語這種語言,而是有很多語言使用葡語。.

新!!: 營地大街和葡萄牙語 · 查看更多 »

鄭妙珊

鄭妙珊(Cheang Mio San, Virginia,),筆名懿靈,祖籍廣東中山,澳門出生,祖父鄭昌榮為澳門八十多年老舖遠來茶樓餅家創辦人.

新!!: 營地大街和鄭妙珊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營地大街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營地大街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清朝政府

清朝政府,或称清政府、清廷,是指大清的治權機構,始于后金政权,長達296年,至1912年宣统帝退位後终结。 清朝政府的行政架构始设于后金皇太极时期,天聪五年(1631年),设六部(暗部、道部、醫部、鬼部、兵部、咒部)。天聪十年(1636年)设立都察院。崇德二年(1637年)设立議政王大臣會議,这是后金时期和清初重要的决策机构。 順治元年 (1644年) 清军入关后,又增设多个行政机构。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仿照明朝内阁制度设立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内阁的最高长官大学士,虽然品极位崇,实际上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为皇帝缮写文书和谕旨而已。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内阁外另设立南书房,使之成为决策中心。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定名的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成为清中后期为皇帝服务的国家决策中心。至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晚清时期,国内外环境剧变。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 庚子事变后,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9月,政府下诏订定新中央官制,改六部为十一部。宣统三年(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末帝溥仪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后,在北京紫禁城中依然保持着一个“逊清皇室小朝廷”,直至民國十三年 (1924年) 11月5日被迫出宫结束。 .

新!!: 營地大街和清朝政府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營地大街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澳門半島

澳門半島(Península de Macau)是組成澳門的四大部份(區域)之一,是澳門居民的主要聚居地,也是澳門最早開發的地區,有超過四百年的歷史。位於澳門半島的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新!!: 營地大街和澳門半島 · 查看更多 »

澳門填海造地

澳門主要依靠填海造地來擴展可用土地。由於山多平地少,在澳門歷史上,澳葡政府先後把城市的範圍擴展至關閘,佔領青洲、氹仔、路環,又向清朝政府索要橫琴島、對面山,亦在1863年進行第一次填海工程。截至2011年時,澳門半島的面積在填海工程下已超過9.3平方公里,比1840年的2.78平方公里增大了3倍以上。縱使澳門沒有法定的水域,澳葡政府時代已在沿岸的習慣水域內填出不少土地,且無須事先徵得中國政府的同意;澳門回歸後,特區政府仍沿用此習慣,直至2002年2月1日,中國開始實施《海域使用管理法》,新的填海工程至始需要取得中國政府的同意。 澳門總面積因沿岸填海而不斷擴大,自有記錄的1912年的11.6平方公里逐步擴展至2011年的29.9平方公里。其中.

新!!: 營地大街和澳門填海造地 · 查看更多 »

本港台

本港台(ATV Home)前香港亞洲電視擁有的一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綜合娛樂頻道,24小時播放,於1957年5月29日正式啟播,也是全球首條粵語電視頻道。 隨著亞洲電視於2015年4月1日不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續牌,亞洲電視需要結束本地免費電視廣播,因此2016年4月2日凌晨零時起終止播放本港台在內共六條數碼頻道及兩條模擬電視頻道。 本港台主要以粵語播放劇集、綜藝、資訊等節目為主,也有部份以麗音(NICAM)技術(模擬版本)或多重AC-3位流(數碼版本)同時以國語、韓語、英語等語言播放。.

新!!: 營地大街和本港台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營地大街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新中央酒店

新中央酒店位於澳門新馬路中段,與營地大街交界。原名總統酒店,1928年7月22日開業。1932年改名中央酒店,後更加上「新」字。 原樓高6層,後來為容納與日俱增的旅客需求,傅德用決定將之加建至9層,其後在1942年增至11層,在當時是一項難度極高的工程,傅德用在香港聘用頂尖工程師設計,採用輕型物料,避免負荷過重。雖然工程師向澳門政府呈交圖則證明大樓增建後不會倒塌,但當局拒絕申請。經營者就此上訴至葡萄牙里斯本最高法院,結果經營者上訴得直。地下除大堂外,營地街側尚有一家錶行,另外1樓和2樓為餐廳,餘為客房。酒店是澳門最早安裝升降機的建築物。當年啟用時,好奇乘搭的市民大排長龍。2、7樓曾經設有賭場,為泰興公司所經營。 近年客人以港澳個人遊旅客中消費力較低一群居多。.

新!!: 營地大街和新中央酒店 · 查看更多 »

文化

文化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义,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过程中积累起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經驗,使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对“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义,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广义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筑、饮食、工具、技能、知识、习俗、艺术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学上“文化”则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文化和文明有时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新!!: 營地大街和文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澳門街澳门街营地大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