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荃灣屠房

指数 荃灣屠房

荃灣屠房(Tsuen Wan Slaughterhouse)是香港一所由私營公司營辦的私營屠房,位於新界葵青區永順街,於1983年開始啟用。雖名為荃灣屠房,但因所在位置在德士古道以南,所以屬於葵青區範圍。荃灣屠房佔地1公頃,其持有的牌照准許每日屠宰量為3,000頭生豬。.

30 关系: 加德士城市規劃委員會堅尼地城屠場審計署屠房上水屠房市政總署内地公顷立法會環境保護署避風塘荃灣區議會荃灣華人永遠墳場荃灣路華潤五豐青荃橋行政局食物環境衞生署香港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藍巴勒海峽葵青區葵涌公眾殮房長沙灣屠場海濱花園 (住宅)新世界發展新界

加德士

加德士公司(Caltex)為雪佛龍於亞太區及中東六十多個國家及地區,提供各類燃油產品。.

新!!: 荃灣屠房和加德士 · 查看更多 »

城市規劃委員會

#重定向 香港城市規劃委員會.

新!!: 荃灣屠房和城市規劃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堅尼地城屠場

堅尼地城屠場是香港昔日的一個屠房,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由於接近民居,屠房早於1999年已停止運作,由新界上水的上水屠房取代。 根據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公布,堅尼地城屠場和鄰近的堅尼地城焚化爐會被清拆,以騰出空間作為西港島綫的臨時工地。第一期的堅尼地城焚化爐及屠房拆卸工程已於2007年9月28日展開,為期約20個月。於2008年底,屠場的拆卸已大致完成。 在港鐵工程完成後,政府將會進行餘下的第二期工程,即拆卸混凝土地台及處理地下受污染的泥土,其原址將闢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之堅尼地城公園以應付長遠需求。 File:Kennedy Town Abattoir 2.jpg|拆卸中的堅尼地城屠場(2008年6月) File:Kennedy Town Abattoir 3.jpg|已拆卸的堅尼地城屠場(2008年11月).

新!!: 荃灣屠房和堅尼地城屠場 · 查看更多 »

審計署

審計署是政府審核帳目的部門,可以指:.

新!!: 荃灣屠房和審計署 · 查看更多 »

屠房

屠房是屠宰動物的設施。據統計,平均每隻動物的40-45%可供食用,10-15%會被棄置,剩餘的40-45%會被製成副產品,例如:皮革、肥皂、蠟燭、明膠等。20世紀後期,美國屠房的設計很大程度受到動物科學學者天寶·葛蘭汀的影響,她倡導減輕動物在屠宰過程所受的壓力,可以改善屠房的效率和盈利。.

新!!: 荃灣屠房和屠房 · 查看更多 »

上水屠房

上水屠房位於香港新界東上水,耗資港幣18億5800萬港元興建,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屠房之一,佔地5.80公頃,總建築樓面面積達66940平方米,於1997年2月動工,2000年1月竣工,由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設計,中國海外房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本屠房無論衛生及環保均符合國際最高標準,工程更獲得「優質建築物大獎」優異獎。上水屠房由一家與政府訂立了管理合約的私營公司五豐行(華潤子公司)管理和營辦。 上水屠房的牲口欄可容納12000頭豬和2200頭牛,配備先進的屠宰機器,全機械操作,每日可屠宰5000頭豬、400隻牛及300條羊,確保鮮肉潔淨衛生。.

新!!: 荃灣屠房和上水屠房 · 查看更多 »

市政總署

市政總署(前稱市政事務署;英文:Urban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USD),是香港市政局的執行部門,於1960年至1985年3月31日由市政事務署新界市政署為新界提供服務,市政總署署長同時擔當市政局行政總裁。市政總署服務的範圍十分廣泛,由文藝、康樂、體育,以至環境衛生、社會福利等。市政總署的職責,現在由多個不同的部門承繼,如民政事務局接管了文化、康樂及體育等,環境食物局負責了公眾衛生、潔淨服務等事宜。.

新!!: 荃灣屠房和市政總署 · 查看更多 »

内地

內地可能有多種含意:.

新!!: 荃灣屠房和内地 · 查看更多 »

公顷

公顷(hectare)为面积的公制单位(国际单位),為國際單位制並用單位之一。國際上,縮寫為ha;在中国大陆的法定缩写为h㎡。一塊面積一公頃的土地,大約與標準足球場近似,此外,公頃也稱為(HA)。.

新!!: 荃灣屠房和公顷 · 查看更多 »

立法會

立法會可以指:.

新!!: 荃灣屠房和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稻.

新!!: 荃灣屠房和米 · 查看更多 »

環境保護署

境保護署可以指:.

新!!: 荃灣屠房和環境保護署 · 查看更多 »

避風塘

避風塘,是颱風侵襲時中小型船隻用以抵禦烈風和大浪的庇護所,也是平日船隻的停泊處及卸貨處。其形式通常是拱形凹進的海灣,塘中連接大海的通道多被人造防波堤堵住,船隻只靠狹小的通道進出。.

新!!: 荃灣屠房和避風塘 · 查看更多 »

荃灣區議會

荃灣區議會是香港18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新界荃灣區的事務。地址是新界青山公路荃灣段174-208號荃灣多層停車場大廈二樓。 荃灣是全港第一個地區諮詢委員會,是早期區議會的雛形。荃灣區議員的前身為荃灣康樂市容諮詢委員會,成立於1976年3月,該會於1977年改為荃灣諮詢委員會。為配合地方行政的發展,荃灣區議會於1981年4月1日正式成立,是新界歷史最悠久的區議會,當時的選區範圍包括荃灣、葵涌及青衣。至1985年4月,政府當局把荃灣區一分為二,葵青區議會隨之成立,為葵涌及青衣區的居民服務。荃灣區議會共有20名議員。其中直選議員18名,當然議員2名(區內各鄉事委員會主席)。.

新!!: 荃灣屠房和荃灣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荃灣華人永遠墳場

荃灣華人永遠墳場(英語:Tsuen Wan Chinese Permanent Cemetery)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依藍巴勒海峽與荃灣青荃路之間的馬角山而建,鄰近葵涌公眾殮房。早年由於墳場用地供應緊張,1935年8月9日獲香港政府批出位於荃灣,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的土地作興建墳場之用。荃灣華人永遠墳場於1941年6月19日落成啟用,是香港四個華人永遠墳場之一。墳場的兩座靈灰閣分別於1974年及1987年建成,並於2015年完成第一靈灰閣擴建工程,以應付隨著火化普及帶來對靈灰龕位的殷切需求。.

新!!: 荃灣屠房和荃灣華人永遠墳場 · 查看更多 »

荃灣路

荃灣路(英文:Tsuen Wan Road),舊稱荃灣支路(英文:Tsuen Wan Bypass),是香港一條快速公路,位於新界葵涌醉酒灣及荃灣海濱的填海地上,為香港5號幹線的末段,把葵涌道及屯門公路連接起來。道路設計方面,由南向北漸漸收窄,近葵涌道一段有八條雙向分隔行車線,而近屯門公路一段則只有四條雙向分隔行車線,即使如此,整條荃灣路均屬於快速公路,時速限速每小時70公里。 荃灣路近荃灣公園一段過往是像東區走廊般的海旁高架道路(橋墩於海上),後來1990年代荃灣沿岸進行填海工程,該段道路才變成內陸高架道路。.

新!!: 荃灣屠房和荃灣路 · 查看更多 »

華潤五豐

華潤五豐,五豐行成立於1951年,取其五穀豐收之意。五豐行現時為獨家代理大陸供港新鮮豬肉牛肉,以及大部分家禽製品的壟斷企業。已故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當年為穩定供港鮮肉價格及數量,下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授權五豐行作為內地鮮活冷凍食品在港的獨家代理,至1983年成為有國企背景的華潤集團附屬公司。1995年十月成功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2000年被華潤創業私有化。 五豐行成立時主要從事農產品貿易業務,現已發展為一家完全配套經營的大型國際化食品綜合企業,其核心業務可分為五大類:.

新!!: 荃灣屠房和華潤五豐 · 查看更多 »

青荃橋

青荃橋(Tsing Tsuen Bridge,俗稱青衣北橋)是第二條連接青衣島及新界的行車橋,道路名稱為青荃路(Tsing Tsuen Road),連接青衣島及'''荃'''灣,跨越藍巴勒海峽,為雙線雙程分隔道路,離海面18米,現時的時速限制為每小時70公里。 青荃橋在青衣的一面連接担杆山交匯處,通往青衣北岸公路,而荃灣一面則連接到荃青交匯處,通往荃灣路及德士古道等道路。此橋亦是新界的士可途經往返青衣站及青嶼幹線的指定道路,(另一條是新汀九橋)。.

新!!: 荃灣屠房和青荃橋 · 查看更多 »

行政局

行政局或行政会议(Executive Council)為国家或地區的最高行政機構,負責為最高統治者提供意見。與內閣相似,但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同时有內閣和行政会议的建制,前者是非正式但实际的决策机构,后者仅为象征性或仪式上的决策机构,确认内阁的决策并赋予其法律效应。英聯邦國家和地區特別普遍,在這些地方行政会议的地位類似英國樞密院。 作为实质最高决策机构的有:.

新!!: 荃灣屠房和行政局 · 查看更多 »

食物環境衞生署

食物環境衞生署(簡稱食環署,英文:Food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Department,縮寫:FEH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轄下的部門,專責確保香港的食物安全,為香港市民提供清潔及衛生的環境。現任食物環境衛生署署長為劉利群。.

新!!: 荃灣屠房和食物環境衞生署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荃灣屠房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

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英文:Hong Kong International BMX Park)位於香港新界葵涌第37區醉酒灣葵喜街91號,佔地39,200平方米,是香港首座及唯一一座達符國際標準的小輪車訓練及比賽場館,由香港單車聯會營運,為香港小輪車代表隊的訓練基地。.

新!!: 荃灣屠房和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猪科.

新!!: 荃灣屠房和豬 · 查看更多 »

藍巴勒海峽

藍巴勒海峽(英文:Rambler Channel)又名青衣海峽、青衣門。是香港海峽之一,位於青衣及新界(包括荃灣及葵涌)之間,最寬位置達900公尺。海峽呈「L」字形,西北端為汀九,是龍鼓水道與馬灣海峽交接之處。南端則連接維多利亞港西北角。值得一提,鑑於香港市區下荃灣海岸線以新汀九橋以東為界線的維港範圍內不准游泳條款中,〔目前香港法例第313章附屬法例《船舶及港口管理規例》下,未經海事處處長批准,任何人均不得在維港游泳〕,當中包括藍巴勒海峽。 藍巴勒海峽隨著多次填海而收窄,其中包括了荃灣新市鎮填海、葵涌貨櫃碼頭興建工程填海、醉酒灣垃圾堆填區(葵涌公園)填海及青衣灣填海等,這亦使原本位於海峽之中的牙鷹洲、青洲及芒洲與青衣或新界連接。 2013年,藍巴勒海峽被旅遊網站選為十五個觀賞日落最佳地點之一。.

新!!: 荃灣屠房和藍巴勒海峽 · 查看更多 »

葵青區

葵青區(Kwai Tsi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位於新界南部,是新界面積最小的一區,原本屬於荃灣區,於1985年4月1日從荃灣區中獨立,即現在的葵涌和青衣範圍。其區議會最初稱為葵涌及青衣區議會,於1985年4月1日改稱為葵青區議會,面積約21.82平方公里。據2016年中的統計,葵青區的人口有520,572人。香港經濟命脈之一的葵青貨櫃碼頭亦位於此區,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也必須經過此區及荃灣區,眾多工商大廈座落此區。.

新!!: 荃灣屠房和葵青區 · 查看更多 »

葵涌公眾殮房

葵涌公眾殮房(Kwai Chung Public Mortuary)位處於香港新界葵青區葵喜街100號,樓高兩層,可擺放屍體共220具,為香港最大的公眾殮房,由衞生署管理,於2005年9月5日正式啟用;旁邊為葵涌火葬場。 葵涌公眾殮房亦是香港第一間實行電腦化的公眾殮房。.

新!!: 荃灣屠房和葵涌公眾殮房 · 查看更多 »

長沙灣屠場

長沙灣屠場(英語:Cheung Sha Wan Abattoir)是香港昔日的一個屠房,位於九龍西長沙灣荔枝角道,於1999年10月關閉,由新界東上水的上水屠房取代。.

新!!: 荃灣屠房和長沙灣屠場 · 查看更多 »

海濱花園 (住宅)

海濱花園(Riviera Gardens)是一個位於香港荃灣區南部的私人屋苑,環顧藍巴勒海峽。屋苑的附屬大型商場則名為海濱廣場。項目由德士古及新世界發展聯營的荃灣地產有限公司(1982年成立)發展,王董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協興建築及金門建築承建。 海濱花園前身是德士古(現稱加德士)石油公司的油庫。油庫於1983年遷往青衣後,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油庫所在地皮重新劃作住宅發展之用(亦即海濱花園),首批單位於1988年入伙,第二期亦於1990年之前陸續入伙。海濱花園建有20幢住宅,提供合共5600多個單位;屋苑管理則交由富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截至2016年為止,單以住宅單位數目而言,海濱花園乃僅次於麗城花園的荃灣區第二大私人住宅屋苑。.

新!!: 荃灣屠房和海濱花園 (住宅) · 查看更多 »

新世界發展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俗稱新世界集團,香港股份代號:00017)於1970年由鄭裕彤博士、何善衡、楊志雲等創立,並於1972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其後逐步發展成為植根香港的大型發展商,現為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之一。集團的業務包括物業、酒店營運、基建服務及百貨等。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在中國內地積極參與多種業務,成為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者之一。截至2017年6月30日,集團資產總值合共4,371億港元。集團於中國內地的現時投資逾165億美元,遍佈4個直轄市及19個省份。.

新!!: 荃灣屠房和新世界發展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荃灣屠房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