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指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又稱台灣南路理番同知或台灣理番同知或台防同知,前身為台灣府海防捕盜同知。該官職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重要地方官員,始設置於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官職品等則為正五品。台防同知主管船政治安業務及與南台灣台灣原住民政權交涉之外交事務。1874年台灣籌建建省,南路理番同知移駐卑南,並加「撫民」二字,業務縮減為與台灣東部地區談判,稱台灣府南路撫民理番同知。.

84 关系: 劉亨基台灣原住民台灣府南路撫民理番同知台灣府海防捕盜同知台防同知史密吳元琪吳秉綸同治吕志恒 (台湾知府)姚瑩孫壽銘乾隆仝卜年延青雲張夢元張學溥張家幹徐廷掄徐汝瀾徐憲文圖塔本嘉庆周璽咸丰傅以禮王廷幹王衍慶王文棨理番同知秦煦管遹儀韓琮道光遇昌袁秉義袁聞拆許鳳翔言尚焜魏堯年魯楷鮑俊趙逢源黃維瑄黃開基錢𩆩胡振遠郭兆榮閻炘薛志亮...董啟埏葉宗元葉寶書邵葆醇蓋方泌蔣鏞鄧元資鄔維肅臺灣府臺灣府中路撫民理番同知臺灣府北路理番同知臺灣道臺灣清治時期臺東市陳蒸柯緯章李維錚杜紹祁梁鳴謙楊廷理楊紹裘正五品沈颺沈欽霖沈汝瀚洪煌洪毓琛清華潘映辰朱爾申朱景英成城方應恆文燦 扩展索引 (34 更多) »

劉亨基

劉亨基,字少圃,湖南湘潭人,中國清朝官員。 劉亨基為乾隆十五年(1750年)庚午科舉人,曾任台灣府鳳山縣知縣。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攝台灣縣知縣,次年正月署台灣府知府,年底再署。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九月兼理彰化縣知縣,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1787年元月)再攝彰化縣事。.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劉亨基 · 查看更多 »

台灣原住民

#重定向 臺灣原住民族.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台灣原住民 · 查看更多 »

台灣府南路撫民理番同知

#重定向 臺灣府南路撫民理番同知.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台灣府南路撫民理番同知 · 查看更多 »

台灣府海防捕盜同知

台灣府海防捕盜同知又稱台灣海防捕盜同知、台防同知,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重要地方官員,始設置於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官職品等則為正五品。海防同知主管船政治安業務,相當於副知府。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隨著漢人開發番地頻繁,台灣海防捕盜同知增加原住民事務管理,改名為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台灣府海防捕盜同知 · 查看更多 »

台防同知

台防同知可以指:.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台防同知 · 查看更多 »

史密

史密,字梅叔,為中國清朝官員,本籍山東。拔貢出身的史密於1847年(道光27年)奉旨以淡水同知升任,接替仝卜年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府知府。而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方父母官。翌年因不適任,被撤旨降回淡水同知。隨後,又被參奏革職休致。.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史密 · 查看更多 »

吳元琪

吳元琪,中國清朝官員,廣西平樂縣人。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恩科進士。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七月任臺灣府北路理番同知,同年九月十五日(1787年10月25日)調署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吳元琪 · 查看更多 »

吳秉綸

吳秉綸,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湖北。1820年,吳秉綸接替姚瑩,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吳秉綸 · 查看更多 »

同治

同治(a;;公元1862年至1874年)为滿清入關後第八位皇帝清穆宗载淳的年号,前后共13年。 清史學家一般認為兩宮太后廢用祺祥而起用同治一詞,是要代表兩位太后與天子共同而治。也有人認為,「同治」是呼應清兵入關,入主中原的順治,等「同」順「治」。表達了中興帝國的意願。.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同治 · 查看更多 »

吕志恒 (台湾知府)

#重定向 呂志恆 (清朝).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吕志恒 (台湾知府) · 查看更多 »

姚瑩

姚瑩(),字石甫,一字明叔,號展和,晚號幸翁,安徽桐城人(今属枞阳县域),清朝政治人物,官至廣西按察使。.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姚瑩 · 查看更多 »

孫壽銘

孫壽銘,號少坪,為中國清朝官員,本籍江蘇。 舉人出身的孫壽銘於1876年(光緒2年)以台防同知奉旨接替張夢元,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府知府。而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方父母官。光绪四年,接替方熊祥任兴化府知府一职,光绪七年由沈定钧接任。.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孫壽銘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仝卜年

仝卜年(),字子占,號礀南,又號古虞,山西平陸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嘉庆十六年(1811年)登辛未科進士,累遷至惠安縣知縣。道光十二年(1832年)調噶瑪蘭廳通判。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以台灣府知府身分奉旨擔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任內對台頗有治績,並嚴管官吏,共有多位知縣等官員遭彈劾革職。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卒於任。.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仝卜年 · 查看更多 »

延青雲

延青雲,山西阳城人,中國清朝官員。 1800年,延青雲接替魏堯年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嘉庆三年接替承炷任龙岩知州一职,嘉庆四年由嵩秀接任。.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延青雲 · 查看更多 »

張夢元

張夢元(),字子善,號蓉軒,直隸天津人,清朝政治人物。举人出身。.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張夢元 · 查看更多 »

張學溥

張學溥,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江蘇。張學溥於1816年(嘉慶21年)接替錢燕喜,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又稱淡水同知,為台灣清治時期的重要地方官員,官職品等為正五品,專司負責北台灣內政,為駐守於淡水廳的地方父母官。因為當時淡水廳管轄區域約今台灣基隆至新竹,因此實為北台灣的統治者。.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張學溥 · 查看更多 »

張家幹

張家幹,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湖南。1821年,張家幹接替吳秉綸,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張家幹 · 查看更多 »

徐廷掄

徐廷掄,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江苏宜兴。1845年,舉人出身的徐廷掄以通判官職接替王廷幹,於台灣署理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徐廷掄 · 查看更多 »

徐汝瀾

徐汝瀾(),字鼎三,號文波,直隸宛平(今北京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恩科進士。嘉慶十三年(1808年)奉旨接替鄒翰,擔任台灣府知府。嘉庆二十年(1815年)七月,任泉州府知府。.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徐汝瀾 · 查看更多 »

徐憲文

徐憲文,山东滕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恩科進士。嘉庆十二年署福建龍巖直隸州知州一职,嘉庆十二年由郭正谊接任。嘉慶十八年(1813年),任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徐憲文 · 查看更多 »

圖塔本

圖塔本,中國清朝官員。1860年,圖塔本,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圖塔本 · 查看更多 »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嘉庆 · 查看更多 »

周璽

周璽可以指:.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周璽 · 查看更多 »

咸丰

咸丰可以指:.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咸丰 · 查看更多 »

傅以禮

傅以禮,字節之,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直隸。 1874年,傅以禮接替孫壽銘,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同治年间接替李吉言任建宁府知府一职。.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傅以禮 · 查看更多 »

王廷幹

王廷幹(),字子禎,號仲甫,山東安丘人,清朝官員。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庚子科進士。曾補清流知縣。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時,時任彰化縣知縣的王廷幹曾參與戰局,並於數場小型戰役中獲得勝利。後任嘉義縣知縣。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接替鄧元資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咸豐三年(1853年)王廷幹回任鳳山縣知縣一職,後因林恭動亂殉職。.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王廷幹 · 查看更多 »

王衍慶

王衍慶,為中國清朝官員,山東聊城人。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壬子科舉人。曾任福建漳浦知縣。道光三年(1823年)任嘉義縣知縣。道光九年(1829年)以台防同知身分接替鄧傳安,之後並兩度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府知府。道光十七年(1837年),接替童宗颜任漳州府知府一职,道光十八年(1838年)由胡兴仁接任。.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王衍慶 · 查看更多 »

王文棨

王文棨,字柳莊,中國清朝官員,山東海豐縣(今无棣县)人。 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三甲進士,即補福建惠安知縣。三年,奉檄赴臺灣,歷署嘉義、彰化知縣。同治七年(1868年),署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同年回任嘉義縣知縣。九年(1870年),署噶瑪蘭通判,通判期間著重吏治,平反許多冤案,獲入文昌廟生祠。.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王文棨 · 查看更多 »

理番同知

同知為中國清朝的理番官員,原為治理台灣北部平埔族(熟番)所設立的特殊官署或官銜,後亦治理高山族,該官署首設於1766年。.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理番同知 · 查看更多 »

秦煦

,中國清朝官員。1862年,秦煦接替圖塔本,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秦煦 · 查看更多 »

管遹儀

管遹儀(,乾隆三十五年九月十七日午時-道光四年閏七月二十八日),字次汾,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管遹儀 · 查看更多 »

韓琮

韓琮(),中國清朝官員,直隸通州人。 韓琮為舉人出身,初任建寧縣知縣。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四(1764年11月26日),調任彰化縣知縣。乾隆三十三年五月(1768年)接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次年暫署鳳山縣事。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署任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韓琮 · 查看更多 »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道光 · 查看更多 »

遇昌

遇昌,為中國清朝官員,本籍滿洲。他於1794年擔任台灣知府,又於1798年(嘉慶3年)奉旨擔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並多次擔任該兩項官職,為台灣清治時期這階段的地方統治者。.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遇昌 · 查看更多 »

袁秉義

袁秉義,字介夫,中國清朝官員,直隸宣化人。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進士。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任臺灣府知府,兼署淡水同知。之後卸任。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再署。.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袁秉義 · 查看更多 »

袁聞拆

#重定向 袁聞柝.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袁聞拆 · 查看更多 »

許鳳翔

許鳳翔,字尊荣,号恂堂,安徽廬江縣人,中國清朝官員。 許鳳翔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進士。於咸豐四年(1854年)接替姚鴻擔任台灣府台灣縣知縣。八年(1858年)任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許鳳翔 · 查看更多 »

言尚焜

言尚焜,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江蘇。言尚焜於1795年間左右接替沈颺,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言尚焜 · 查看更多 »

魏堯年

魏堯年為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直隸。監生出身的魏堯年於1803年(嘉慶8年)接替程文炘,於台灣台北地區擔任台灣府淡水廳新莊縣丞一職,是大台北地區的地方父母官。.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魏堯年 · 查看更多 »

魯楷

魯楷,號柏齋。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浙江。 1765年(乾隆三十年)10月,任泉州府知府。1766年(乾隆31年)接替徐德峻,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補盜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船政治安業務,相當於副知府。 同年,台灣府海防補盜同知改制更名為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所轄事務增加了南台灣之台灣原住民行政。.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魯楷 · 查看更多 »

鮑俊

鮑俊,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廣東。清道光二年中舉,次年中進士。1850年,鮑俊接替梁鳴謙,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不過,他因丁憂未赴任。.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鮑俊 · 查看更多 »

趙逢源

趙逢源,中國清朝官員,江蘇青浦縣人。嘉慶六年(1801年)辛酉恩科進士。嘉慶十八年(1813年)接替徐憲文,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趙逢源 · 查看更多 »

黃維瑄

黃維瑄,中國清朝官員。黃維瑄於1873年接替張夢元,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黃維瑄 · 查看更多 »

黃開基

黃開基(),字丕受,號自堂,四川永川(今重慶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舉人出身。 黃開基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任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次年署彰化縣知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回任彰化縣知縣。又於咸豐元年(1851年)奉旨接替張維屏,於台灣擔任台灣府知府。而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方父母官。旋即因病,調離台灣。.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黃開基 · 查看更多 »

錢𩆩

錢𩆩(),字春湖,號蓮墅,浙江仁和(今屬杭州)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錢𩆩 · 查看更多 »

胡振遠

胡振遠,中國清朝官員,浙江山陰(今紹興)人。 胡振遠本為議敘府經歷,加捐嘉義縣知縣。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接替溫溶,擔任台灣府台灣縣知縣。.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胡振遠 · 查看更多 »

郭兆榮

郭兆榮,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陝西。1847年,郭兆榮接替徐廷掄,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郭兆榮 · 查看更多 »

閻炘

閻炘,清朝官員,河南新鄭縣人。 嘉慶十八年(1813年)癸酉科河南鄉試第一名舉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三甲進士。道光十八年(1838年)正月,由羅源知縣署噶瑪蘭通判。道光二十年(1840年)接替裕祿,於台灣擔任台灣府台灣縣知縣。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因所轄縣民譁變,遭革職查辦。.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閻炘 · 查看更多 »

薛志亮

薛志亮(),字寅贊,號耘廬,一號雲廬,江南江陰(今江蘇)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科三甲第三十四名進士。於嘉慶八年(1803年)接替程文炘,擔任台灣府台灣縣知縣,任內主持《續修臺灣縣志》的編纂。嘉慶十八年(1813年)擔任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履職不久,卒於任上。後與袁秉義、李慎彝、婁雲、曹謹同祀淡水德政祠。.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薛志亮 · 查看更多 »

董啟埏

董啟埏(),中國清朝官員,浙江烏程人。 董啟埏爲貢生出身,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接替劉亨基,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署理台灣諸羅縣。董啟埏為官貪婪,聲名狼藉。同年,林爽文民變爆發,十二月攻佔諸羅城。董啟埏在與林軍對抗中殉職。但因福康安上奏其“辦理公務,玩縱廢弛”,未獲得撫恤。.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董啟埏 · 查看更多 »

葉宗元

葉宗元(),字希柳,號峭巖,江西宜黃人,清朝政治人物,舉人出身。 葉宗元於同治二年(1863年)以台灣府海防補盜同知的職位奉旨接替陳懋烈,於台灣地區代理擔任台灣府知府。並於同治七年(1868年)回任。而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方父母官。.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葉宗元 · 查看更多 »

葉寶書

葉寶書,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浙江。1802年,葉寶書接替延青雲,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葉寶書 · 查看更多 »

邵葆醇

邵葆醇,字睦民,号菘畴,順天府宛平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邵葆醇 · 查看更多 »

蓋方泌

蓋方泌(),字季源,又字碧軒,号春舫,山東蒲臺(滨州市博興縣)盖家村人,清朝政治人物,貢生出身。.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蓋方泌 · 查看更多 »

蔣鏞

蔣鏞,中國清朝官員,字聲永,湖北黃梅縣人。 嘉庆七年(1802年)壬戌科進士。道光三年(1823年)任澎湖通判、道光九年(1829年)接替王衍慶,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蔣鏞 · 查看更多 »

鄧元資

鄧元資(),中國清朝官員,江西新城縣人。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進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以即用知縣代理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次年八月代理澎湖通判。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因丁憂去職。.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鄧元資 · 查看更多 »

鄔維肅

鄔維肅,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貴州。鄔維肅於1775年接替成城,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鄔維肅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

臺灣府於臺灣清治時期始設的府。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設承天府,永曆三十七年(西元1683年)鄭克塽獻國歸順大清,翌年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改承天府為臺灣府。1885年臺灣建省之前,臺灣府實為清治時期之臺灣地方行政的內政最高統治官署衙門,位於今天的臺南市,所以,台灣亦即是台南的舊名,時至今日,台南人還是以府城自居。 1875年設臺北府後,臺灣府縮小管轄範圍至中臺灣與南臺灣;1885年臺灣建省,1887年設臺南府後,臺灣府縮小管轄範圍至臺灣中部,並將其事務轉移至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 臺灣府的主官為臺灣知府,建省前後分別受臺灣道、福建臺灣布政使及福建臺灣巡撫等官職制約。1895年,臺灣被清朝政府依照《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後,臺灣府不再設置。.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臺灣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中路撫民理番同知

台灣府中路撫民番同知又稱台灣中路理番同知。該官職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官職品等則為正五品。台灣理番同知官職專司負責中台灣清領區治安與區內原住民事務。.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臺灣府中路撫民理番同知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北路理番同知

台灣府北路理番同知又稱北路理番同知。該官職隸屬於台灣道之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重要地方官員,始設置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官職品等則為正五品。北路番理同知官職專司負責北台灣原住民與漢人開墾番地之業務。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該官職改名為北路理番鹿仔港海防捕盜同知。.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臺灣府北路理番同知 · 查看更多 »

臺灣道

臺灣道為1727年-1885年清代臺灣212年間的最高官衙之一,另外還有臺灣府,而後者才是正式的清代行政區劃。「道」,本是清代的「省」(福建省)之派出機構,不算是正式地方行政區劃,所以清代臺灣前期,福建省管轄的臺灣府,才算是清代臺灣的正式行政區劃。但清中後期,「道」的權力漸增,全清朝內地各省轄區的各「道」皆然,「道」逐漸成為介於清代的「省」與「府州」之間的新一層「準行政區劃」,這不獨臺灣道為特例,然而臺灣道也因此逐漸凌駕於臺灣府之上,但同樣都還是受福建省節制管轄。 臺灣道前身為1684年—1727年的臺廈道。1885年臺灣建省,但因為福建與臺灣仍有相當密切的行政體系關係,因此臺灣省的正式名稱仍為「福建臺灣省」。然而臺灣建省後,臺灣道的編制仍在,所以也曾造成淮軍系的臺灣巡撫劉銘傳與湘軍系的臺灣道道員劉璈彼此不合,相互爭權。.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臺灣道 · 查看更多 »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臺灣清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東市

臺東市(阿美語:Pusung,卑南語:Pusung,布農語:Pusung)位於臺灣東南隅,是臺東縣的縣治,東經121.10度,北緯22.45度,西起中央山脈山麓等高線與卑南鄉為鄰,西南鄰知本溪與太麻里鄉相望,北鄰海岸山脈以黑髮溪與卑南鄉為界,東邊為太平洋,是一座背山面海地形狹長的城市。 面積109.7691平方公里,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轄市,南北長19.8公里,主要溪流由北到南有-卑南溪、太平溪、利嘉溪、知本溪,依次流入太平洋,而形成沖積扇平原的臺東市地形。全縣近一半的人口設籍於本市。 臺東市區最高點為標高75公尺的鯉魚山,可以俯瞰全臺東市景。.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臺東市 · 查看更多 »

陳蒸

陳蒸,中國清朝官員,雲南彌勒人,祖籍浙江。 嘉慶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進士。曾任武平縣知縣。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三月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同年調署鳳山縣知縣。同年七月升臺灣府撫民理番海防糧補通判。.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陳蒸 · 查看更多 »

柯緯章

柯緯章,中國清朝官員。1810年,柯緯章接替錢澍,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柯緯章 · 查看更多 »

李維錚

李維錚,字鐵崖,浙江鄞縣(寧波)人,清朝官員。 嘉慶二十一(1816年)李維錚接替洪煌,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李維錚 · 查看更多 »

杜紹祁

杜紹祁(),字少京,江蘇無錫縣人。中國清朝官員。 杜紹祁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進士。道光初年署任凤山县知县。道光四年(1824年)升台防同知。道光七年(1827年)任淡水撫民同知。道光九年(1829年)卒於任。.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杜紹祁 · 查看更多 »

梁鳴謙

梁鳴謙(),字禮堂,福建閩縣人。中國清朝官員。 咸丰九年(1859年)中进士,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因母年老乞歸。後任船政大臣沈葆桢幕僚,并隨其一同前往臺灣。 梁鳴謙曾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具體年代不詳。 其故居在福州三坊七巷之中,至今尚存。.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梁鳴謙 · 查看更多 »

楊廷理

楊廷理(),字清和,號雙梧,籍貫廣西柳州,1747年生於廣西左江鎮署,曾多次擔任臺灣清治時期的臺灣知府、臺灣道道臺。.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楊廷理 · 查看更多 »

楊紹裘

楊紹裘,字學良,號治堂,浙江余姚人,清朝政治人物,增貢出身。.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楊紹裘 · 查看更多 »

正五品

正五品是中国、朝鮮、越南、琉球古代官位的一个级别,属于中级官员,一般是州级官员(例如清朝的直隶州知州就属于正五品)。正五品其上是从四品,其下是从五品,但唐朝、高麗王朝、及朝鮮王朝的正五品分上下,朝鮮王朝的正五品屬參上官。.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正五品 · 查看更多 »

沈颺

沈颺,字廷揚,為中國清朝官員,本籍浙江。沈颺於1795年(乾隆60年)奉旨接替遇昌,於台灣擔任台灣府知府。而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方父母官。該年爆發天地會陳周全起事 。翌年,他因蔡牽案,被台灣鎮總兵哈當阿參奏,並因此革職查辦。.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沈颺 · 查看更多 »

沈欽霖

沈欽霖,榜名欽臨,字仲亭,一字芝堂,江蘇吳江縣人,清朝官員。.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沈欽霖 · 查看更多 »

沈汝瀚

沈汝瀚,字海如,江西南昌人,清朝官員。 他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奉旨擔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為台灣清治時期這階段的地方統治者。.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沈汝瀚 · 查看更多 »

洪煌

洪煌,中國清朝官員,浙江錢塘縣人。 監生出身。嘉慶十六年(1811年),任福建龍巖直隸州知州。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洪煌接替趙逢源,擔任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洪煌 · 查看更多 »

洪毓琛

洪毓琛(),字琢崖,號潤堂,中國清朝官員,山東臨清州人。.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洪毓琛 · 查看更多 »

清華

清华,可指:.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清華 · 查看更多 »

潘映辰

潘映辰,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江蘇。潘映辰於1787年接替吳元琪,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潘映辰 · 查看更多 »

朱爾申

朱爾申(),字號不詳,江蘇省江寧府上元縣(今屬南京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朱爾申 · 查看更多 »

朱景英

朱景英,字幼芝,號研北,湖南武陵县人。清朝官员,书法家。 朱景英為乾隆十五年(1750年)庚午科鄉試解元。任福建侯官知縣。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升任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八月任臺灣府北路理番同知。後陞署汀州知府。 著有《海東札記》四卷。工书法。.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朱景英 · 查看更多 »

成城

成城(),字衛宗,號成山,浙江仁和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科進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擔任臺灣知府,後再擔任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身兼三職。.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成城 · 查看更多 »

方應恆

方應恆,中國湖南巴陵人,中國清朝官員。 方應恆於1797年接替遇昌,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嘉庆六年(1801年),接替景文任漳州府知府一职,嘉庆九年(1804年)由景敏接任。.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方應恆 · 查看更多 »

文燦

文燦,中國清朝官員,本籍中國漢軍正黃旗。1831年,文燦接替蔣鏞,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和文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