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8 关系: 同性戀,大同盟戰爭,奥尔良公爵,密西西比公司,巴黎皇家宮殿,弗朗茨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圣克卢,神聖羅馬皇帝,科学家,約翰·羅 (經濟學者),纪尧姆·杜布瓦,瓦卢瓦领主列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路易十三,路易十五,路易十四,路易四世 (奥尔良公爵),路易四世·亨利·德·波旁 (孔代亲王),路易斯一世 (西班牙),都靈圍城戰,腓力一世 (奧爾良公爵),腓力五世 (西班牙),艺术家,歷史學家,法式城堡,法国,法国总理,普法尔茨。
- 1674年出生
- 1723年逝世
- 17世紀法國人
- 18世紀法國人
- 18世紀法國爵位擁有者
- 内穆尔公爵
- 奥尔良公爵
- 法国储君
- 法国艺术品收藏家
- 法國波旁王朝王爵
- 瓦卢瓦公爵
- 蒙龐西耶公爵
同性戀
同性戀,亦稱為同性向、同性愛,是以同性為對象建立起親密關係,或以此性傾向做為主要自我認同的行為或現象。同性戀連同雙性戀和異性戀構成了性傾向連續光譜不同程度之別的三區帶。對同性戀者常用的稱呼為同志,男性為男同志(Gay),女性為女同志(Lesbian)。 性傾向是個體對特定性別之人,感受到的持久性情感、愛慕或性吸引力。目前尚無研究能夠明確證實性傾向是由特定、或多種因素所引致。但數篇生物學理論研究論文指出性傾向的形成可能涉及基因或子宮環境等生物性因素,而由生物因子(基因、激素)和非社會性的環境因子共同作用促成,科學證據不支持能由社會性手段教導或學習性傾向的說法。 科學研究已證實同性戀是人類性慾的自然展現型式之一,同性戀此性傾向與異性戀、雙性戀相同,其本身不造成任何心理傷害。性傾向可能會在一生中發生某種程度的變化,或未必有固定的身份認同;儘管如此,大多數人對於他們的性傾向,幾乎沒有或沒有經驗到能選擇的感覺,並且沒有充足可靠的科學證據支持能用心理學手段干預性傾向。 不少同志處於互相承諾或同居的親密關係,有些也共同育養子女,但直到最近一些國家才展開針對同性親密同居的戶口調查,同志家戶的生活境況也開始獲得矚目。在人類歷史上,同性間的親密關係與性行為受過推崇和迫害,而從十九世紀末開始,爭取同志社群能見度、同性親密關係社會承認和相關法律權利的全球性社會運動興起,要求保障同志在婚姻或民事結合、生育撫養、工作就業、從軍入伍、醫療照護上獲得平等對待的權利,並且推動立法或行政措施,制止對性別氣質或性傾向的仇恨言論和霸凌行為。.
大同盟戰爭
大同盟戰爭(又称九年战争)是一场发生于1688年至1697年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時的第三場重要戰爭(前兩場分別為權力轉移戰爭與法荷戰爭),這場戰爭是因為路易十四欲在歐洲作出大規模的擴張,因此遭到荷蘭、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和英國、西班牙等組成大同盟聯合對抗。戰爭的結果是各國被逼言和,但法國仍是歐洲最強的霸權,路易十四對西班牙帝國的野心,促成了數年後更大規模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法國為討好西班牙而歸還土地,促成最後對西班牙王位的佔領,只保留了西班牙國土的名義但實質已被法國佔有。.
奥尔良公爵
奥尔良公爵(Duc d'Orléans)是从1344年开始使用的一个法国贵族爵位,以其最初的封地奥尔良命名。这一称号主要被授予王室的亲王。.
密西西比公司
密西西比公司(Compagnie du Mississippi)是一間18世紀時的法國公司,它當時主要目的是在隸屬於法國的北美地區密西西比河流域,從事貿易和開發等等的商業活動,該公司的經營狀況極差但是股價卻暴漲到發行價格的40倍以上,是近代三大泡沫經濟事件之一。 1717年八月,由一名叫做約翰·羅的商人所買下,當時法國政府承諾給他25年的壟斷經營權。密西西比公司先後以其雄厚的財力,發展出了法蘭西東印度公司和法蘭西銀行。在這段時間之內,該公司的股票由500里弗尔漲到15000里弗尔。但是在1720年夏天時,投資人對這間公司的信心大減,結果一年之內股票價格跌回500里弗尔。.
巴黎皇家宮殿
皇家宮殿(Palais-Royal)是位於法國首都巴黎第一區的宮殿建築,與羅浮宮的北翼遙遙相對。它的著名前院與巴黎皇家宮殿廣場之間由丹尼爾・布倫設計的石柱所相隔。自拿破崙時期建設的里沃利路,這個廣場被喬治‧巴隆‧歐斯曼擴建為今天的模樣。 此處最早為17世紀的法國首相黎塞留的官邸,現今則為最高行政法院、憲法委員會、文化及通訊部等法國政府機關的所在地。.
弗朗茨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弗朗茨一世(Franz I;),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45年-1765年在位)。称帝前是洛林公爵(弗朗索瓦三世,1729年-1736年)。他也是1737年-1765年的托斯卡纳大公(称弗朗切斯科二世)。.
查看 腓力二世 (奥尔良公爵)和弗朗茨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圣克卢
圣克卢(Saint-Cloud )是法国巴黎的郊區之一,屬於法兰西岛大区上塞纳省的布洛涅-比扬古区圣克卢县。该市镇年时的人口为人。.
神聖羅馬皇帝
聖羅馬皇帝(Römisch-deutscher Kaiser,Imperatores Romani Sacri)是歷史學家稱呼中世紀時獲教宗賜予「羅馬皇帝」頭銜的东法兰克国王和罗马人民的國王,和1356年後統治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 最早「神聖羅馬皇帝」只是歐洲中世紀時的一個富宗教色彩的頭銜,首個獲教宗加冕為「羅馬皇帝」的君主是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直至十世紀中後期,奧托大帝在加洛林王朝的東法蘭克,即德意志地區,建立神聖羅馬帝國,该名稱才作为該帝国的君主頭銜使用,後來的纳粹德国称其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帝國內的公爵會先互相選舉出「东法兰克國王」,然後由教宗加冕為皇帝。但事实上,在查理五世後的皇帝都沒有得到教宗的加冕,法律上只是「皇帝當選人」。最後一個神聖羅馬皇帝當選人是弗朗茨二世,他在1806年拿破崙戰爭期間退位,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神聖羅馬皇帝」該詞是歷史學家對該時期受天主教教宗加冕的羅馬皇帝的稱呼,而當中「神聖」一詞事實上從未在正式文件的皇帝頭銜中出現。「神聖羅馬皇帝」頭銜的正式名稱應為「蒙上帝恩典的羅馬皇帝,永恒的奧古斯都」(Dei Gratia Romanorum Imperator Semper Augustus)。查理曼在八百年加冕時,他的頭銜是「蒙上帝加冕的最尊貴的奧古斯都,平和而偉大的皇帝,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卡尔」(Karolus serenissimus Augustus a Deo coronatus magnus pacificus imperator Romanum gubernans imperium),當中包含了「神聖」和「羅馬」兩個元素。沿用「羅馬」一詞是為了象徵「皇權的過渡」(translatio imperii),即承認神聖羅馬皇帝為西羅馬帝國皇帝的繼承人,而這頭銜在480年尼波斯死後一直懸空。.
科学家
科学家是一个泛称,广义上指使用系统化的活动来发现新知识的人。狭义的定义指使用科学方法做研究,并且在一定的领域取得重要影响或者贡献的科研工作者。 科学家一般是某个,或者多个科学领域里的专家。.
約翰·羅 (經濟學者)
約翰·羅(John Law,法國人通常讀作Jean Lass,)是一位蘇格蘭經濟學家,他認爲貨幣純屬交換媒介而不能構成財富本身,國家的財富取決於貿易。因爲他認爲紙幣是貨幣種類中能夠提供極大的便利,而且有助國家改善貿易逆差的狀況。路易十四去世後,羅被任命為法國的財政大臣。 1716年,約翰·羅在法國成立了通用銀行,儘管這是一間私人銀行,但其發行資本之中約四分之三由法國政府發行的票據組成,所以這間銀行實際上充當當時法國的首間中央銀行。約翰·羅任職財政大臣時期推行的一系列經濟金融政策導致後來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使法國經濟全面崩潰。 約翰·羅是有名的賭徒和優秀的攻于心計者,他日後的伯樂奧爾良公爵便是在賭桌上認識的賭客朋友。他最知名是透過心算或然率勝出撲克。他也是一些經濟思想的創建者,例如“價值的稀少理論”和“真實票據學説”。.
纪尧姆·杜布瓦
纪尧姆·杜布瓦(Guillaume Dubois,),法国枢机,政治家。奥尔良公爵菲利普二世摄政时代的首席大臣,英法同盟的缔造者。 杜布瓦生于利穆赞的布里夫拉盖亚尔德,曾任夏特爾公爵菲力(後來的奧爾良公爵兼法國攝政王)的家庭教師,他慫恿學生做一些喪德敗行之事,以便能更輕易地操縱他,還教他對一切都不要相信,也不要信任任何人,這些說教敗壞了奧爾良公爵的品德。 雖然杜布瓦本人頗有(靈活的)頭腦,兼具才智與毅力,但其奸詐和腐化在法國無與倫比,奧爾良公爵的母親曾說他是「一個騙子、從未有過的超級無賴」。 1715年菲力攝政一骰,杜布瓦就當上了國務顧問。他與英國進行秘密談判,建構了一個反對西班牙的四國同盟,在四國同盟戰爭中挫敗了西班牙大使賽拉馬爾的陰謀。外交上取得成功的同時,他又成為康布雷大主教(1720年)、樞機主教(1721年)和首相(1722年)。當他被提名為法國教士大會主席時,他的醜行也終於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杜布瓦死於1723年8月,他曾從英王喬治一世那裡秘密領取10萬金埃居的津貼,愛國者批評說:「與其說他是法國攝政王的大臣,不如說他是英王的大臣。.
瓦卢瓦领主列表
这是一份瓦卢瓦领主的列表。瓦卢瓦位于今法国皮卡第,在中世纪时这里是一块封建领地。.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年 - 1714年)是因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絕嗣,法兰西王國的波旁王室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為爭奪西班牙帝國王位,從而引發的一場歐洲大部份君主制國家參與的大戰。.
路易十三
路易十三(Louis XIII,)是法国波旁王朝国王(1610年-1643年在位)。是亨利四世的长子,生于枫丹白露。幼年由其母玛丽·德·美第奇攝政。1615年与同是孩子的西班牙公主奥地利的安妮结婚。路易十三親自執政後與主要依赖红衣主教黎須留的帮助,開始了法國的專制統治(1627年拉羅歇爾之圍的勝利是轉捩點)。在其统治期间,欧洲爆发了一场决定性的争霸战争——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即欧洲最强大的两个王朝——法国波旁王朝与伊比利和德意志的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最后较量。最终法国取得胜利,结束了长达三个世纪的哈布斯堡王朝霸权,成为新的欧洲霸主。1643年5月14日因骑马落水引起的肺炎而去世。.
路易十五
路易十五(),被称作被喜爱者(法语:le Bien-Aimé),作为法国国王在1715年至1774年期间执政。他神奇地延续着整个濒死的家庭,他执政的早期受到法国人民的拥戴。但是,他无力改革法国君主制和他在欧洲的绥靖政策,使他大失民心。导致他死后成为了法国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 路易十五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曾孙,他的父亲是路易十四的长孙勃艮地公爵路易。1712年,猩红热夺去了他父母和哥哥的性命,路易十五也遭感染,幸好女家庭教师文塔杜瓦公爵夫人(Madame de Ventadour)挽救了他的生命。路易十五很敬仰他的曾祖父路易十四,称他为“我亲爱的国王爸爸”。太阳王去世前召见了他且给予其最后的忠告,即少战事,要做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温和国王,这令他非常感动。 和他的曾祖父一样,路易十五5岁便登基,当时的摄政王是堂叔公奥尔良公爵菲利浦二世。1725年9月5日,15岁的他与21岁的前波兰公主玛丽·蕾捷斯卡结婚,他们共育有2男8女。从1726年到1743年,是他执政期间最繁荣太平的时期。1734年,他有了第一个情妇德·玛奕郡主,之后还有庞巴度夫人、杜巴莉夫人等。 路易十五执政后期,宫廷生活糜烂,路易十四时期遗留的经济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幼年时期大难不死逃过一劫,但他最终还是没能逃过疾病的折磨,于1774年死于天花。 路易十五是法国历史上最具矛盾性格的国王。尽管受到史学家很多的诬蔑,现代研究表示,他实际上对统治欧洲最大王国的任务是非常聪明和具有热忱的。可惜他的优柔寡断,加上他了解他所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和他的内心的胆怯,都掩藏在一张专横国王的面具之后,导致在他统治期间造成了不良的结果。用许多方面来看,路易十五预见到19世纪中产阶级和浪漫主义的统治:虽然他以曾祖父路易十四为榜样,尽职地充当国王的角色,实际上对于路易十五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远离盛典和仪式的私人生活。当他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所以他总渴望母性的存在。他设法获取妇女的亲密陪伴。这让他备受诋毁,即使在过世后也没有停歇。.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法語:Louis XIV,),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Louis-Dieudonne),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1680年更接受巴黎市政會獻上的「大帝」(le Grand,路易大帝)尊號。他是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和納瓦拉國王,從1643年至1715年在位,長達72年110天,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确切记录在世界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独立主权君主。 路易十四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长子,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王弟奥尔良公爵菲利普則於1640年出生。登基之初,由他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娜攝政,直到1661年法國宰相红衣主教马萨林死后他才真正开始亲政。 在红衣主教阿尔芒·让·德·普莱西·李希留和马萨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了一个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王国。他把大貴族集中在凡爾賽宮居住,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以此強化法国国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的決策權。他建立起的這一絕對君主制一直持續到法國大革命時期。 在他親政期間(1661-1715年),法國發動了三次重大的戰爭:法荷戰爭、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兩次小規模的衝突——遗产战争和重盟战争。法荷戰爭和兩次小衝突讓他建立霸權,使他在1680年開始成為至高無上的歐洲霸主;後兩場大戰對上荷-英-奧的三強聯盟,大同盟戰爭因雙方厭戰而和解,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最後由法國王孫繼承王位,但戰爭負擔也使國庫日漸空虛,使法國國力在他死後日漸下滑。.
路易四世 (奥尔良公爵)
路易·德·奥尔良(法语:Louis d'Orléans,1703年8月4日~1752年2月4日)法国亲王,奥尔良公爵和瓦卢瓦公爵。 路易·德·奥尔良是奥尔良公爵腓力二世(路易十五的摄政王)的独子,生于凡尔赛。他的母亲是路易十四与情妇蒙提斯斑女侯爵(Françoise-Athénaïs,marquis de Montespan)所生的女儿弗朗索瓦丝-玛丽·德·波旁;无论从父方或母方,他都是显赫的皇亲亲戚。年轻时的路易·德·奥尔良很少卷入政事,但他曾任多菲內總督(1719年)和步兵團指揮官(1721年)。1723年,他继承奥尔良公爵爵位。 1730年红衣主教弗勒里拿掉了路易·德·奥尔良的步兵指挥官职位;这很可能是由于政治斗争的缘故。路易于是退休,把余生用来研究神学。他曾致力于翻译保罗书信。 路易·德·奥尔良于1752年去世于巴黎圣热纳维耶芙修道院。他的妻子是巴登-巴登藩侯路德维希·威廉的女儿奥古斯塔-玛丽·让娜。.
路易四世·亨利·德·波旁 (孔代亲王)
路易四世·亨利·德·波旁,(Louis IV Henri de Bourbon-Condé,,),昂基安公爵,波旁公爵(Duc de Bourbon et d'Enghien),孔代亲王(Prince de Condé),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世時代的首相(1723~1726),孔代亲王路易三世之子。路易十四死後成為波旁公爵。 Category:孔代亲王 Category:波旁公爵.
查看 腓力二世 (奥尔良公爵)和路易四世·亨利·德·波旁 (孔代亲王)
路易斯一世 (西班牙)
路易斯一世(Luis I,全名:路易斯·费利佩·德波旁-萨伏伊,Luis Felipe de Borbón y Savoy,),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的长子,母亲为腓力的首位王后萨伏伊公主玛丽亚·路易莎。1724年1月继位为西班牙国王,在位仅7个月即驾崩,是在位最短的君主之一。.
都靈圍城戰
都靈圍城戰發生於1706年5月14日-9月7日,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法國軍隊圍攻薩伏依公國城市都靈的戰役。法軍在奧爾良公爵腓力二世和拉弗亞德公爵路易·奧布松領軍下包圍了都靈,但因為守軍的頑強抵抗使得法軍屢攻不下。9月7日歐根親王率軍救援,大敗圍城的法軍,都靈解除圍城。法軍損失慘重並開始往北撤出義大利,再加上先前拉米伊戰役的慘敗,1706年對路易十四和法國而言是「可怕的一年」(拉丁語:Annus horribilis)。.
腓力一世 (奧爾良公爵)
奧爾良公爵腓力一世(Philippe I, Duke of Orléans) (1640年9月21日–1701年6月9日),法國奧爾良公爵,他的玄孫路易-菲利普一世其後於1830年成為法國國王,1848年失去王位後,他的後裔一直拒絕承認所有法國國家元首,以成為法蘭西王位覬覦者。根據1871年協議,巴黎伯爵路易·菲利普·阿爾伯特在正統派波旁黨尚博爾伯爵亨利五世去世後宣佈自己為「法國國王菲利普七世」,三傳至今,為「亨利七世」。 腓力一世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三與皇后奧地利的安妮的次子,路易十四的弟弟。常被人們稱呼為「殿下」。出生時被封為安茹公爵。1660年,叔父奧爾良公爵加斯東逝世後,繼承了他遺下的奧爾良公爵爵位。1661年,腓力一世更收到瓦盧瓦公國及沙特爾公國。在遺產戰爭(1667-1668)和法荷戰爭(1672-1678)中,他在西屬尼德蘭作戰有功,他在卡塞爾擊敗荷蘭執政威廉三世Pevitt, p 17,獲得重大勝利,這使的路易十四再沒有給他帶兵的機會。 路易十四雖然在宮廷中表面對腓力一世表示尊重,但是卻限制他在政治上的發展。腓力一世的首任妻子是英國國王查理二世的妹妹英格蘭的亨莉雅妲,亨莉雅妲以美貌聞名,和路易十四的關係也很親密,但是於1670年不明不白的突然暴死,她的兩個女兒瑪麗·路易絲(丈夫為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及安妮·瑪麗 (丈夫為西西里國王及撒丁尼亞-皮埃蒙特國王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二世)後來都成了王后,公爵後娶了萊茵-普法爾茨郡主伊麗莎白·夏洛特,生了兒子腓力二世,後來成為法國攝政王及女兒洛林公爵夫人伊麗莎白·夏洛特,後來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法蘭茲一世的母親。 腓力一世有着不加掩飾的柔弱和同性戀傾向,但他還是結了兩次婚,並不斷生產四個孩子以達成自己王朝的責任。在他的同性情人之中,最著名的一位是洛林骑士。事實上,他是波旁王室的分支奧爾良旁系的創始人,通過他的兩次婚姻的數個孩子,腓力一世成為了現代的羅馬天主教大多數皇室成員的先祖,被封“歐洲的爺爺”的綽號。 腓力一世熱衷於艷光四射地自我展示,他經常步態搖曳地穿梭在凡爾賽宮的各廳裏,向所有俊美的小伙子們飛吻留情。宮廷觀察員聖·西蒙曾記載道:「殿下身材矮小,肚子圓鼓鼓的,而且他的高跟鞋好似高蹺一般;他永遠穿着女裝,身上戴滿了戒指、手鐲等珠寶首飾;他額前垂下的假髮撲上了黑粉,上面扎滿了各色絲帶,並噴了各種香水。」用一句話概括,他就像個穿着天鵝絨舞鞋的輕佻妞。 儘管「殿下」的外表華麗耀眼,行為舉止處處顯露出女性的特徵,但他同樣是一名英勇的戰士。他在帶兵打仗的時候面敷脂粉,穿金戴銀,頭上頂着製作精良的假髮,無所畏懼地投入到戰鬥中。他妻子曾說:「他倒不怕火槍的子彈,相比之下他似乎更怕陽光和火藥冒出的黑煙。」 1701年6月9日上午,腓力一世與兄長路易十四爭執,中午,腓力一世因中風倒在兒子腓力二世的身上,以60歲之齡去世。腓力二世繼承為奧爾良公爵。.
腓力五世 (西班牙)
#重定向 费利佩五世.
艺术家
艺术家是指进行艺术作品的创造活动的人物,包括写作、绘画、摄影、表演、雕塑、音乐、书法及舞蹈、等艺术领域,通常是有比较高的成就或擁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从而具备了一定的美學素養程度的人。.
歷史學家
#重定向 史家.
法式城堡
法式城堡(Château )是法國莊園領主的宅邸,或是绅士、貴族的住所,不一定擁有防禦設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城堡。許多法式城堡都位在卢瓦尔河流域,例如昂布瓦斯城堡、香波尔城堡和舍农索城堡等等,形成了盧瓦爾河谷城堡群。.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法国总理
法国总理(Premier ministre français),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政府首脑。在法兰西第三、第四共和国时期,政府首脑称作“部长会议主席”(Président du Conseil des Ministres,简称会议主席,Président du Conseil)。 总理向法国总统提交内阁名单。总理的法令及决定,与几乎所有的行政决策都受到行政法院监督。只有几种法令需听从国务委员会的建议。 总理为政府辩护,与作出预算选择。辩护力度取决于总统与他是否同一政党。.
普法尔茨
普法尔茨(Pfalz;Palatinate)是德国历史上一种特殊领地的名字。这种领地的领主称为普法尔茨伯爵(德语:Pfalzgraf;英语:Count palatine),这个头衔的意思是“王权伯爵”(或译为“行宫伯爵”),来自于罗马的帕拉蒂尼山。在普法尔茨领地内,普法尔茨伯爵拥有行使王权的能力。 普法尔茨伯爵作为一种职位的出现最早是为了作为君主(罗马人民的国王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该地的直接代表。但是后来这种职位变成世袭的了。 德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普法尔茨领地主要有洛林-普法尔茨伯國、莱茵-普法尔茨伯國和最为著名的普法尔茨选侯国(Kurpfalz)。同时也存在着其它普法尔茨领地。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上的普法尔茨选侯国比位于莱茵河左岸的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大得多,领土范围涵盖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和法国北部的阿尔萨斯部分区域。普法尔茨选侯国原来的领土还包括位于莱茵河东岸的海德堡和曼海姆。.
另见
1674年出生
1723年逝世
17世紀法國人
18世紀法國人
18世紀法國爵位擁有者
内穆尔公爵
奥尔良公爵
法国储君
- 亨利三世 (法兰西)
- 亨利四世 (法兰西)
- 奥尔良公爵加斯东
- 弗朗索瓦一世 (法兰西)
- 查理一世 (奥尔良公爵)
- 查理九世 (法兰西)
- 查理十世 (法兰西)
- 查理四世 (法兰西)
- 热罗姆·波拿巴
- 约瑟夫·波拿巴
- 腓力五世 (法兰西)
- 腓力六世 (法兰西)
- 路易十二
- 路易十八
法国艺术品收藏家
法國波旁王朝王爵
瓦卢瓦公爵
蒙龐西耶公爵
亦称为 奥尔良公爵腓力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