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埃及第二王朝
埃及第二王朝是公元前2890年到公元前2686年时期统治埃及的王朝,其首都位于提尼斯。这一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皿,标志着古埃及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盛行于前王朝時期和埃及第一王朝时期的人殉制度也在第二王朝之初得到了废除,取而代之的是陶俑。.
查看 胡吉伐和埃及第二王朝
卡塞凯姆威
卡塞凯姆威(Khasehemwy,有时候也拼作Khasehemui)是古埃及第二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法老。现今只知道卡塞凯姆威指挥过数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并树立了多座留存至今的纪念碑,其中提到了抗击北方人的战争;此外,对这位法老所知甚少。卡塞凯姆威名字之意为“两个强者出现”。 考古界一般把卡塞凯姆威看作伯里布森的继承人,在年表上排于其后;不过一些埃及学学者认为在这两位法老之间,还存在着另一位法老——哈塞开姆。但是大部分的学者认为事实上哈塞开姆和卡塞凯姆威是同一个人。 在其统治期间,他凭借着一场内战——这场内战发生在荷鲁斯和赛特的追随者之间——统一了上下埃及,其后他可能将名字由哈塞开姆改为卡塞凯姆威。也有学者认为他是在镇压了努比亚的叛乱返回埃及之后,击败了在位的法老伯里布森从而登上王位的。不管是上述的哪种情况,他都结束了第二王朝的内乱,重新统一了埃及。 由于尼玛厄萨普拥有“王子之母”的头衔,所以有理由认为她是卡塞凯姆威的妻子。他们两个可能是左塞尔的父母;或者左塞尔的妻子赫特芬内布提是卡塞凯姆威的女儿,因为在多个纪念碑上都称她为“国王的女儿”。 在埃及历史上,卡塞凯姆威是唯一一位在其“王宫门面”上拥有荷鲁斯名和赛特名的法老。一些埃及学学者相信这是企图统一两派的努力;但是在其死后,赛特名被永远排除于之后诸王的“王宫门面”之外。同时,卡塞凯姆威也是现今所知第一位为自己修建了雕像的法老。 在同一埃及之后,卡塞凯姆威进行了大量建筑的修建。他在埃尔-卡伯、耶拉孔波利斯和阿拜多斯大兴土木,建筑多用石料。同时,他还在阿拜多斯营建了一座独特、庞大的陵墓(V号陵墓)——这是最后一座坐落于阿拜多斯公墓区的皇家陵墓。这座梯形陵墓长约70米,北端宽约17米,南端宽约10米。它被分割为58个隔间。在第一王朝的某些陵墓被发现之前,人们曾认为位于这座陵墓中央的陵寝是世界上最早的圬工结构。在陵墓中,挖掘者发现了该法老的权杖——使用黄金和红玉髓制成,以及数个制作精美、覆盖有金箔的小型石盆;显然,这些文物都是早期的盗墓贼所遗漏的。皮特里曾列出了阿梅力诺从卡塞凯姆威陵墓中挖掘出的文物的详细清单,其中包括了多件燧石工具、多种多样的铜质工具和容器、装有水果和谷物的石质容器和陶器、上釉的的小型容器、玛瑙珠、模具、纺织物和大量的印章。 卡塞凯姆威曾经在尼肯和阿拜多斯修建了“要塞”,他死后埋葬于乌姆·卡伯地区的皇家公墓。依据托比·威尔金森发表于《皇家古埃及年鉴》中的关于巴勒莫石碑的相关研究的说法,卡塞凯姆威的统治期约为17年半或者18年。.
查看 胡吉伐和卡塞凯姆威
古埃及
古埃及(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耕作,即尼羅河河谷一帶,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江晓原,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45-64 ISBN 7-5382-7184-8。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埃及跟很多文明一樣,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查看 胡吉伐和古埃及
君主
君主是指從一個家庭或家族中挑選成員來任職的國家元首或政權領袖。其職位之傳承以直系血親世襲為主,也可採選舉或禪讓方式產生;其中實行世襲制度者若無直系血親之繼承人,一般多由其親屬中遴選血親較近者而繼承之。 採用君主統治方式的政體稱為君主制,在現代社會中多與共和制相對;而利用君主之權力進行統治的家族團體,則稱為王室/皇室。.
查看 胡吉伐和君主
内弗卡瑟卡
内弗卡瑟卡(英語:Neferkasokar),古埃及早王朝时期第二王朝国王。在位约八年,事迹存疑。.
查看 胡吉伐和内弗卡瑟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