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埃及第二王朝
埃及第二王朝是公元前2890年到公元前2686年时期统治埃及的王朝,其首都位于提尼斯。这一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皿,标志着古埃及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盛行于前王朝時期和埃及第一王朝时期的人殉制度也在第二王朝之初得到了废除,取而代之的是陶俑。.
查看 拉内布和埃及第二王朝
埃及法老列表
这是一份古埃及统治者的列表。该表中列出的君主始自约前31世纪的第一王朝,结束于希腊人建立的托勒密王朝。这段时期中埃及的最高君主的称号是人们熟知的法老。.
查看 拉内布和埃及法老列表
古埃及
古埃及(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耕作,即尼羅河河谷一帶,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江晓原,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45-64 ISBN 7-5382-7184-8。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埃及跟很多文明一樣,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查看 拉内布和古埃及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昵称The Met)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中央公園旁,是世界上最大的、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之一。主建築物面積約有8公頃,展出面積有20多公頃。館藏超過二百萬件藝術品,整個博物館被劃分為十七個館部。主除了主館外,還有位於曼哈頓上城區修道院博物館的第二分館。那裡主要展出中世紀的藝術品。 在眾多永久藝術收藏品中,包括许多出众的古典藝術品、古埃及藝術品、几乎所有歐洲大師的油畫及大量美國視覺藝術和現代藝術作品。博物館還收藏有大量的非洲、亞洲、大洋洲、拜占庭和伊斯蘭藝術品。博物馆同时也是世界樂器、服裝、飾物、武器、盔甲的大總匯。 博物館的室內設計模仿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从1世紀的羅馬風格延续至現代美國。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由一群美國公民於1870年發起构建。當時的發起人包括了商人、理財家、卓越的藝術家與思想家。他們期望博物館能夠给予美國公民有关藝術與藝術教育的熏陶。 最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於1872年2月20日開幕,當時的博物館位於第五大道681號。 在2007年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已經有接近四分之一英里長及佔地二百萬平方英尺,是博物館最初大小的二十倍。.
查看 拉内布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尼内特吉
尼内特吉(Nynetjer)是古埃及第二王朝的第三位法老。其名字的意思为“神所青睐的”。巴勒莫石碑以及一个从位于萨卡拉、可能是其陵墓的地下通道中发现的泥质封印的铭文中均提及了他的名字。现在已经发现了众多其统治时期留存下来的文物,因此人们认为他可能有一个相当长的统治期。 托比·威尔金森通过分析巴勒莫石碑和开罗一号残片,认为尼内特吉的统治期长达“40整年,或者略少于40年”。他进一步发现尼内特吉统治的第6到第20年被清楚的记载在了巴勒莫石碑上,而开罗一号残片则记载了这位法老统治期的最后一年。 巴勒莫石碑上所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有:.
查看 拉内布和尼内特吉
左塞尔
左塞尔(Zoser)是埃及第三王朝最为著名的法老。他曾令其手下的官员——伊姆荷太普修建了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金字塔——位于萨卡拉地区的左塞尔金字塔,他的陵墓。他的名字的其他拼法还包括:乔塞尔(Djoser)、Dzoser、Zozer、Dsr、Djeser、Djésèr, Horus-Netjerikhet和Horus-Netjerichet。 尽管关于古王国的时期界定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但是一般认为第三王朝处于公元前27世纪时期,而左塞尔的统治时期大概为公元前2686年-2667年之间。 现藏于开罗国家博物馆的左塞尔石灰石雕像,是已知最早的真人大小的埃及雕像,发现于萨卡拉地区,在发现地,还放置着一尊石膏雕像复制品。这尊雕像是在1924年-1925年期间的文物发掘活动中被发现的。 在当时的文献中,左塞尔被称为尼特杰里赫特(Netjerikhet),意为“诸神的躯体”。学者则通过后期的文献,包括了新王国时期提及他的文献,确认了尼特杰里赫特即为左塞尔。 在曼涅托王表中,第三王朝的首位法老被称为奈克罗弗(Necherophes);而在都灵王表中,这位法老则被称为尼布卡。现今的许多埃及学学者相信左塞尔即是第三王朝的第一位法老,他们指出韦斯特卡纸莎草中所记载的胡夫之前的几位法老的王位顺序表明尼布卡一世应该位列左塞尔之后、胡尼之前。更重要的是,英国埃及学学者托比·威尔金森已经证明在卡塞凯姆威位于阿拜多斯的陵墓入口发现的陵墓密鉴是属于左塞尔,而非尼布卡的。这说明是左塞尔(而非尼布卡)主持的卡塞凯姆威的入葬仪式,并直接继承了卡塞凯姆威的王位。.
查看 拉内布和左塞尔
烏姆·卡伯
烏姆·卡伯(Umm el-Qa'āb,亦作Umm el Ga'ab,阿拉伯語:أم القعاب)位於埃及阿拜多斯北部,劉文鵬(2008年):《埃及考古學》,42頁,北京:三聯書店。是古埃及早王朝時期統治者的大型墓地(necropolis)。「烏姆·卡伯」的意思解作「陶罐之鄉」(Mother of Pots),此乃由於在早王朝時期之後,用作祭祀的陶罐成了碎片,散落在四處,因而得名。 該處是古埃及人進行宗教崇拜的地方,到了中王國時期,最少一個王陵因為敬拜歐西里斯的緣故而被發掘,並加以重建。Shaw, Ian (2000): The Oxford History of Ancient Egypt, p.
查看 拉内布和烏姆·卡伯
霍特普塞海姆威
霍特普塞海姆威(希腊语中被称为“Boethos”,包泰斯)是古埃及第二王朝的首位法老。他的名字的意思为“权力引发的欣喜”。霍特普塞海姆威统治期间的情况少为人知。 霍特普塞海姆可能是通过与一位公主的婚姻而登上法老宝座的。至今还不知道他是否与古老的提尼特统治者家族有关。一般认为他并非法老卡的儿子,但可能是其女婿。无论如何,他参与了对卡的悼念活动,并且可能负责了卡的葬礼。在卡位于阿拜多斯的陵墓中发现了刻有“霍特普塞海姆”字样的印签。 现已确定霍特普塞海姆的陵墓位于萨卡拉。此陵墓的下层结构保存至今,但是其上层结构已经荡然无存。 据曼涅托的记载,在霍特普塞海姆38年的统治期内,曾在布巴斯蒂斯地区出现了一个地缝,这个地缝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员死亡。但是,曼涅托的记载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比霍特普塞海姆的统治期晚了2000多年,所以其记载真实性值得怀疑。.
查看 拉内布和霍特普塞海姆威
门德斯
#重定向 门德斯 (里约热内卢州).
查看 拉内布和门德斯
法老
法老(希伯來语:פרעה,希腊语:Φαραώ,埃及文转写:pr ʿ3)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称。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从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作为颂词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习惯上将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是国家政权的最高代表,掌握军、政、神权。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
查看 拉内布和法老
拉 (埃及神祇)
拉,或譯瑞(Ra,也拼作Rah、Ré)是古埃及太阳神。从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年至公元前2345年)开始,成为古埃及神話中最重要的神,被看作是白天的太阳。一千多年以来,拉一直是埃及的最高神,直到阿肯那顿(Akhenaten,即阿蒙霍特普四世)的一神教宗教改革,阿顿(即朝日之太阳神,他的形象是一枚日轮)以外的崇拜都受到禁止。后来,对他的崇拜与(Hydersall)结合在一起。 拉的主要崇拜中心在赫利奥波利斯(在埃及称为卢努“Iunu”-“柱石之地”),在那里他被当作地方太阳神“阿图姆”。通过他或与他结合成“阿图姆-拉”(Atum-Ra),成为九元神之首和鼻祖,其它八位是舒(Shu)和忒弗努特(Tefnut)、盖勃(Geb)和努特(Nut)、奥西里斯(Osiris)、塞特(Set)、伊西斯(Isis)和涅弗提斯(Nephthys)。 在后来的埃及王朝时期,拉与荷鲁斯神合并,成为“拉·哈拉胡提”(Ra-Horakhty,意指「拉是二个地平线上的荷鲁斯」)。据信他统治着天空、大地和冥界,与鹰或隼有关。新王国时期阿蒙神地位明显提升,拉又与阿蒙神融合为“阿蒙·拉”(Amun-Ra)。在阿玛尔纳时代,阿肯那顿抑制对拉的崇拜,大力推崇另一位太阳神“阿顿”(Aten)-神化的日轮,但在阿肯那顿死后,对拉的崇拜又得以恢复。 尼维斯(Mnevis)公牛是拉神的一个化身,在赫利奥波利斯有它的崇拜中心,并在城北有一个祭祀用公牛的墓地。 据说所有的生命都是由拉神创造的,他通过念出它们每个的真名而唤出了它们。此外,人类产生于拉神的眼泪和汗水。因此,埃及人自称为“拉神之牛”。在天牛的神话中,曾讲述了人类想暗算拉神,而他派出了作为他眼睛的塞赫麦特女神去惩罚人类。当她变得过于嗜血时,他利用掺了石榴汁的啤酒灌醉了她。.
查看 拉内布和拉 (埃及神祇)
拉内布
拉内布(Raneb)是古埃及第二王朝的一位法老。埃及祭司曼涅托在其所编纂的王表中称其为卡伊靠斯(Kaiechos),并认为其统治了埃及39年。但是,从已经出土的拉内布时期的文物中,并未找到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一数据。其他王表中则称之为卡靠(Kakau)。一些学者也主张反读“王宫门面”中的象形文字,故而其名读成“那布里”(Nebre)。曼涅托还认为,正是拉内布在埃及引进了对圣羊门德斯的崇拜。 拉内布之名事实上来源于拉神之名(Ra,有时候也写成Re),因此其名字即有“太阳之子”之意;不过直译过来,其意为“拉为吾主”。.
查看 拉内布和拉内布
曼涅托
曼涅托(Μανέθων,或Μανέθως;拉丁化:Manetho,或Manethon,活动时期公元前四世纪末—公元前三世纪初),亦稱曼內托。古埃及祭司和历史学家,用希腊文写成《埃及史》一书,该书有片段为教会历史学家保存下来,成为今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史料。曼涅托把埃及历史划分为30个王朝和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这种分期法有一定的准确性,至今仍为学术界所沿用。 Category:埃及历史学家.
查看 拉内布和曼涅托
亦称为 卡伊靠斯,努布涅菲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