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胎盤早期剝離

指数 胎盤早期剝離

胎盤早期剝離(Placental abruption)是指胎盤提早和子宮分離,也就是在分娩前就和子宮分離。胎盤早期剝離最常出現在懷孕25週時。症狀包括陰道出血、下腹痛,以及足以造成休克的低血壓。母親的併發症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是腎功能衰竭。胎兒的併發症有、出生体重過輕、早產及死產。 為何會發生胎盤早期剝離的原因迄今仍未完全明瞭。危險因子包含抽煙、妊娠毒血症、先前已有此症病史、懷孕時受外傷、施用古柯鹼及有剖腹產經驗者。此症被歸類於之一,可依相關症狀輔以超音波而確診 。 輕微的胎盤早期剝離通常建議臥床休息即可,但剝離嚴重或發生時已近分娩期者,則可能會建議催生。若母子情況均穩定時,仍可嘗試自然生產,否則即建議剖腹生產。對於剝離時孕期不足36個月的孕婦,可能會提供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以加速胎兒肺部的發育。為了治療,有可能會需要輸血或是施行產後緊急切除子宮手術。 胎盤早期剝離的發生率約1/200。因此症常伴隨前置胎盤(placenta previa)及子宮破裂,故是懷孕後期造成陰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出生後不久即死亡的新生兒中,約有15%可歸咎於此症。早在1664年即有描述此症的記錄。.

17 关系: 可卡因妊娠毒血症婦產科學子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低血壓分娩出生体重剖宫产皮質類固醇超聲波胎盤腎功能衰竭腹痛死產早產

可卡因

可卡因(INN:Cocaine),又譯為--。為一強烈的興奮劑,是一種毒品。可卡因常以粉末方式由鼻腔吸入或是靜脈注射的方式使用。可能造成的心理影響有思覺失調、欣快感,或者。生理上的症狀可能包括心跳過速、出汗與瞳孔放大。高劑量的可卡因會造成高血壓或中暑。使用後數秒到分鐘即出現效果,並持續5到90分鐘。可卡因偶爾也會用於醫療用途,例如局部麻醉與減少鼻部手術的出血。 可卡因具有成癮性,原因是由於其作用於腦中的 -->。短時間使用後,會出現依賴性的高風險。使用可卡因也會增加中風、心肌梗死、肺部問題、敗血症與猝死的風險。一般街頭犯罪上販賣的可卡因,常見的會混入局部麻醉藥、玉米澱粉、奎寧或者醣類等會增加額外毒性的物質。持續反覆使用可卡因,會減少感覺快樂的能力與身體疲累。 可卡因是5-羟色胺、去甲基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抑制剂,會使腦部這三種神經遞質的濃度上昇。可卡因可以輕易地通過血腦屏障,而且可能會造成血腦屏障的破壞。可卡因是由古柯的葉子製成,此一植物的主要產地在南美。2013年合法生產的可卡因數量有419公斤。估計美國每年非法可卡因的市場在一千億到五千億美金之間,可卡因可再經過進一步的加工,製成霹靂可卡因。 每年用藥人數約在1400萬至2100萬人之間,其中北美洲的用量最大,其次為歐洲和南美洲。其中 1-3% 的已開發國家人口在他的一生中至少使用過可卡因一次。2013年,可卡因直接導致約4300人死亡,比起1990年的2400人上升了許多。從遠古時代就有嚼食古柯葉的習俗。1860年,可卡因首次由古柯樹的古柯葉內純化出來。1961年起,國際麻醉品單一公約要求各國將所有非醫學用途的可卡因使用列入刑事罪行規範。.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可卡因 · 查看更多 »

妊娠毒血症

子癇前症(pre-eclampsia, preeclampsia,縮寫為PE),又稱前兆子癇,早前也称为妊娠毒血症(toxemia,為懷孕期間發生的疾病,其特徵為高血壓與蛋白尿。該疾病通常發生於第三孕期(即七至九月),越到後期越嚴重。病情嚴重時可能會發生溶血反應、、肝或腎功能損傷、水腫、或視力障礙。該疾病會提升母子兩者不良預後的風險。如果不及時治療,將可能導致癲癇發作,也就是子癇。.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妊娠毒血症 · 查看更多 »

婦產科學

婦產科學是醫學中的一門學科,簡稱OB/GYN,專門研究女性特有疾病、女性性器官損傷,或是妊娠與生產方面的診療。可細分為以下三門學科:.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婦產科學 · 查看更多 »

子宫

子宫,中医学常称胞宫,又称女子胞,奇恒之腑之一。位于小腹正中,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连接阴道,为女性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子宫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生殖器官中,用來讓胚胎發育的器官。人類女性的子宮位于骨盆腔中央,呈倒置的梨形。而其他哺乳動物則形狀形態各不相同。.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子宫 · 查看更多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簡稱DIC),又稱消耗性凝血病,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使凝血酶增多,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而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机体出现以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查看更多 »

休克

休克是一急性的综合症。在这种状态下,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即是身体器官需氧量与得氧量失调。休克不但在战场上,同时也是内外妇儿科常见的急性危重病症。 根据文献,休克的定义为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其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人的血管容量为20升,这比人身上的5升血液要多得多。若30%以上的毛细血管同时开放,其效果无异于失血。当人体失血超过20%,即可出现休克。倘若失血超过50%,即2.5升,即可致死。因此对休克的治疗是需要争分夺秒的。.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休克 · 查看更多 »

低血壓

低血壓在生理學及醫學上是指血壓不正常地低。比起病症,低血壓較適合稱作一種生理狀況。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沒有訂定低血壓的標準,但如果一般成人肱動脈血壓小於(90/60mmHg)時,可能會被判斷有低血壓。縱然沒有明確指明,但它一般都與休克有關聯。.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低血壓 · 查看更多 »

分娩

分娩(childbirth)也稱為生產,是指婦女懷孕之後,一個或多個胎兒離開母親子宮,開始在子宮外生活的過程,可能是經由陰道的陰道分娩,也可能是剖宫产。全世界在2015年時有1.35億人出生,其中有1500萬人是懷孕不到37週就出生,也有3%至12%是。已開發國家大部份的產婦是在醫院分娩,而開發中國家大部份的產婦是在的協助下,在家中分娩。 最常見的分娩方式是陰道分娩。陰道分娩的產程包括三個階段:宫颈管消失及、胎頭下降及嬰兒出生、以及第三產程的胎盤娩出。第一產程約十二到十九小時、第二產程約二十分鐘到二小時、第三產程約五至三十分鐘。第一產程一開始會有腹部或是背部的陣痛,約每十分鐘至三十分鐘一次,每次持續半分鐘。陣痛會越來越密集,強度也會越來越強。第二階段會有子宮的收縮,同時將胎兒娩出,在第三階段一般會建議 ,有許多方式可以減緩分娩時的疼痛,例如放鬆的技巧、及。 大部份的嬰兒分娩時是以頭部先露出產道的頭位姿勢出生,不過有4%會是腿部或是臂部先露出產道,稱為。在分娩過程產婦仍可以依喜好的方式飲食或是走動,但在第一產程或是在嬰兒頭部露出的階段,產婦不要刻意收缩肌肉,一般而言產婦也不需要灌肠。在分娩前常會進行會陰切開術,增大陰道的開口,但一般來說這個手術不是必需的。2012年有2300萬名嬰兒是以剖宫产(剖腹产)的方式出生。若是雙胞胎、或是臀位出生,會建議用剖宮產方式分娩。但剖宮產的產後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復原。 每年因為懷孕及分娩的併發症而死亡的孕产妇有五十萬人,有七百萬人有長期的嚴重後遺症,有五千萬人在分娩後健康有負面的影響,其中大部份是發生在開發中國家。分娩有關的併發症有難產、產後出血、子癇及产褥热。嬰兒的併發症有等。.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分娩 · 查看更多 »

出生体重

出生体重指婴儿在诞生之时的身体重量。具有欧洲血统婴儿的平均出生体重是,而正常的范围则为。南亚和中国血统的婴儿与欧洲婴儿的出生体重相比要轻。 众多研究显示,婴儿的出生体重与其今后的生活状态有关联,其中包括糖尿病、肥胖症、吸烟和智力方面。低出生体重与有关。.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出生体重 · 查看更多 »

剖宫产

剖宮產(Caesarean section)也稱為剖--腹產、帝王式切開術,是用手術方式切開腹部及子宮,來分娩嬰兒的生產方式。通常是陰道分娩可能對新生兒或母親的生命及健康造成損害的情況下,才會選擇剖腹產,這類的情形包括難產、雙胞胎的分娩、產婦高血壓、、胎盤或是脐带的問題。剖宮產會依照產婦骨盆的形狀或是以往剖宮產的手術史來評估進行方式。不過在上述情形下(甚至包括的情形),仍有可能會試著先進行陰道分娩。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剖腹產只有在醫療上有必要,而且會對新生兒及母親的生命健康造成損害時才能進行。不過在陰道分娩沒有額外風險的情形下,有時也會而進行剖腹產。 一次剖腹產進程通常需要45分鐘至一個小時。剖腹產可以透過在產婦清醒在進行手術,抑或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剖腹產的事前準備即會幫產婦安置導尿管以協助排空膀胱,再幫腹部皮膚消毒殺菌。執行剖腹產的過程,通常先於母親的下腹部切開約15厘米(6英寸)的,然後再下第二刀將子宮打開,並產出嬰兒;最後一步為關閉所有腔室。產婦只要甦醒並離開手術室後,即可以母乳哺育。通常歷經剖腹產的產婦需要在醫院中休養數天,才能返回家中。 在低風險懷孕中,剖婦產較可能導致不良結果。跟陰道分娩的方式相比,剖腹產通常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大約是六個星期。選擇剖腹產會增加的風險包括嬰兒的呼吸問題、羊水栓塞以及產婦產後出血。臨床常規是除了有醫療指示的建議外,在妊娠39以前不要執行剖腹產。目前所知,剖腹產不會影響產後性功能。 在2012年度中,全球約有2300萬起剖腹產案例。全球醫界之前普遍認為剖腹產的比例能維持在10%至15%間是理想的,但有些數據則顯示較高的剖腹產比例,如19%,可能會產生更好的生產結果。世界衞生組織之前曾建議剖宫产的理想比例維持在15%,但在2010年6月取消了之前的建議。世界衞生組織的官方聲明提到:「有關剖宫产的理想比例沒有實驗上的證據,最重要的是所有需要進行剖宫产的產婦都可以接受剖宫产。」。綜觀全球,超過45個國家的剖腹產率低於7.5%、而又有超過50個國家的剖腹產率超過27%;故目前現況是需視國情不同而致力改善,或提升、或減少剖腹產的比例。在美國的剖腹產比例約為33%。剖腹產的歷史淵源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715年,一些記載著母親死亡後偶爾還有嬰兒存活的案例;母親剖腹後倖存的案例則可追溯到16世紀隨著19世紀消毒滅菌和麻醉劑的發展,在剖腹產後母嬰能共存的結果變得很普遍。.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剖宫产 · 查看更多 »

皮質類固醇

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是由腎上腺皮質製造和分泌的類固醇激素,也可經由人工合成。它的藥理作用複雜,且廣泛涉及生理系統作用,如壓力反應、免疫反應,以及發炎、醣類代謝作用、蛋白質分解代謝、血液中電解質濃度等的控制。皮質類固醇主要分為二類:.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皮質類固醇 · 查看更多 »

超聲波

超音波(Ultrasound),又稱--,是指任何聲波或振動,其頻率超過人類耳朵可以聽到的最高閾值20kHz(千赫)。超音波由於其高頻特性而被廣泛應用於醫學、工業等眾多領域。 某些動物,如狗隻、海豚、以及蝙蝠等等都有著超乎人類的耳朵,也因此可以聽到超声波。亦有人利用這個特性製成能產生超音波來呼喚狗隻的犬笛。 所謂超音波,只透過具有彈性與慣性介質,如空氣,當空氣本身一旦產生膨脹或壓縮時,透過其分子的運動而有波動的傳撥產生。因此,音波無法在真空中進行傳播。人類聽覺能察覺波動,稱之為聲音。此時音波,即稱之為可聽波。.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超聲波 · 查看更多 »

胎盤

胎盤(學名:),又稱「胞衣」,是一種只有在雌性哺乳類動物懷孕時或是每一隻哺乳類動物還是胎兒時才有的暫時器官,位於子宮內側的表面。 胎盤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和胚胎在生物學與基因上都相連,另一部分是母體的一部分。 胎盤內層是羊膜囊,羊膜囊包含羊水。胎盤植入於子宮壁,並且從母體的血液獲取營養與氧氣,排出廢物。這個介面也是一個障壁,攔下某些可能會傷害胚胎的物質。但是很多物質是胎盤無法攔截的,像是酒精以及一些抽煙產生的物質。幾種病毒也可以穿過胎盤,如德國麻疹。 胎盤還有新陳代謝跟內分泌活動。胎盤會分泌黃體激素,對維持懷孕很重要。也會分泌乳促素,增加母體的血糖與血脂,使得胎兒的營養攝取增加。 胎盤由以血管與結締組織構成的臍帶與胚胎相連。 中醫學上,胎盤具有藥效,可補身養顏。製成中藥材的胎盤稱為紫河車。.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胎盤 · 查看更多 »

腎功能衰竭

腎功能衰竭(renal failure、kidney failure,或renal insufficiency),又簡稱腎衰竭,是指因腎病變,造成腎臟出現問題導致未能有效帶走血液中的雜質,繼而影響身體的代謝,嚴重者可致命。 腎衰竭的兩個主因是急性腎損傷和慢性腎臟病。急性腎損傷在一般的狀況下只要經過適當的治療就可痊癒,而慢性腎臟病則通常為不可逆損傷。 腎衰竭的定義通常是依照腎小球濾過率(GFR)決定,亦即腎臟中腎小球的濾過效率。可藉由尿量增減,血液中廢物(如肌酸酐和尿素,正常狀況下會隨尿液排出)的含量來偵測。血尿和蛋白尿也可能是腎衰竭的現象之一。 腎功能衰竭時,體內的廢液可能難以排除,會導致腫脹、酸血症、高鉀血症、低血鈣、高血磷症,和貧血,骨骼的健康也可能會被影響。長期的腎臟病也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腎功能衰竭 · 查看更多 »

腹痛

腹痛又可稱(abdominal pain、stomach pain、肚痛、肚子疼等)泛指腹部及其周圍部分的疼痛症狀,可能的成因很多,例如腸胃炎、腹瀉時會有腹痛,此外有些女性在月經期間也會因為子宮收縮而導致腹痛,稱為經痛,而孕婦在快將臨盆時,腹部也會間歇性出現強烈的痛楚,稱為陣痛。.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腹痛 · 查看更多 »

死產

死產,或稱為胎死腹中,通常定義是在懷孕20至28週或之後的胎兒死亡。描述胎兒在母體子宮內即死亡的現象。死產可能導致母親的內疚。死產和流產不同,流產是指早期妊娠失敗,胎兒出生後死亡。 導致死產的原因通常不明。可能的原因包含了如子癇前症等,以及分娩期併發症如胎盤或臍帶的問題、出生缺陷、瘧疾感染、母親健康狀況不佳。風險因子包含35歲以上產婦、吸菸、使用藥物、使用以及第一次懷孕。感覺沒有胎兒運動時可能被懷疑是死產。可通過超音波檢查而確認。 醫療系統改善可能可以預防全世界大多數死產。大約五成的死產在分娩期間發生,且在發展中國家比已發展國家更常見。依照懷孕時間長短治療方式有所不同,懷孕早期可以使用藥物讓死胎排出,之後可使用處理。經歷死產後的女性有更高風險再次發生;然而大多數之後的懷孕並沒有相似的問題。抑鬱、,和是已知的潛在影響。 2015年全球懷孕28週後約有260萬例死產(每45例出生約1例)。最常見發生於發展中的國家,特別是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以美國而言,每167個出生就有一個死胎。1950年以來,美國的死胎率下降了約2/3。 在台灣,死產之胎兒與20週之前的流產胎兒相同,並不具有人格權,適用法律為《優生保健法》,除了於媽媽手冊註記之外,通常不必開具死亡證明。 Category:產科學 Category:死亡 Category: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3.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死產 · 查看更多 »

早產

早產(preterm birth、premature birth),主要是指胎兒在早於37週之前分娩的過程,其嬰兒被稱為早產兒(preemies, premmies)。早產的症狀包含每次間隔少於10分鐘,或液體從陰道流出。早產兒會有腦麻痺、、聽力與視力障礙等巨大風險,越早出生則風險越大。 早產的原因尚不明朗,其風險因子包含糖尿病、高血壓、懷有多於1個胎兒、肥胖症或體重不足、一系列陰道炎、吸菸與等等。除非有其他醫療狀況如妊娠毒血症,孕期直到39週以前不建議採取引產等提前分娩措施,對於剖腹產而言也適用這樣的建議。 對於高風險孕婦而言,在懷孕期間採用孕酮可預防早產,而臥床休息並無法避免早產。估計至少75%早產兒可藉由適當治療而存活。於24-34週之間分娩的婦女可藉由皮質類固醇提高預後成效。一系列藥物如硝苯地平可以讓母親延遲分娩,期能後送至提供更多醫療照護的場域,且能使皮質類固醇發揮更大功效。一旦嬰兒出生,必須進行一系列護理措施,包含藉由肌膚間接觸使嬰兒保暖、母乳餵養協助、感染治療與呼吸協助。 早產是全球各地嬰兒最常見死因,每年有將近1,500萬的早產兒出生,約占所有生產的5-18%。1990到2010年代,許多國家的嬰兒早產率都有上升趨勢。早產相關併發症,相較於1990年造成157萬名嬰兒死亡,2013年降低到了74萬名。23周以前出生的嬰兒,存活率幾乎為零;懷孕23周出生的早產兒存活率為15%,24周為55%,25周存活率則接近八成。週數較大的早產兒,之後的相關併發症也較少。.

新!!: 胎盤早期剝離和早產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