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18 关系: 加拉太書,基督教,埃及,友弟德传,叙利亚,启示录,士師記,大衛,安提阿,尼希米,尼希米記,巴比伦,希伯來聖經,希伯來書,希腊语,帖撒罗尼迦前书,帖撒羅尼迦後書,亞撒利雅禱詞和三童歌,以弗所,以弗所書,以西結,以西結書,以賽亞書,以斯帖記,以斯拉,以斯拉記,彼得後書,彼得前書,使徒彼得,使徒保羅,使徒行传,彌迦書,但以理,但以理書,何西亞,何西阿書,俄巴底亞書,利未記,列王紀上,列王紀下,傳道書,哥林多後書,哥林多前書,哈巴谷書,哈該,哈該書,出埃及記,公義者雅各,創世記,四福音书,... 扩展索引 (68 更多) »
加拉太書
加拉太书 (迦拉達書)(ΠΡΟΣ ΓΑΛΑΤΑΣ)是新約聖經全书中的第9卷書。為使徒保罗写给加拉太早期基督徒社群的一封信。學者們認為此地點可能是安那托利亞南部的加拉太行省,或是(凱爾特人的一支)所認為的安那托利亞中部。保罗在这封信裡主要關注的議題是這些公元一世紀的外邦基督徒(非猶太人的信徒),是否要遵守摩西律法。保羅認為這些初代加拉太信徒不需要遵守摩西律法的規條,尤其是割禮,在基督啟示的光照下將這些規條處境化。加拉太書對基督教歷史、基督教神學的發展,以及對使徒保羅的研究都有相當巨大的影響。 《加拉太书》主題:基督頂替律法,與宗教、傳統相對。.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加拉太書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基督教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埃及
友弟德传
友弟德传(英文:Book of Judith),或译猶迪傳,是天主教和东正教《旧约圣经》的一部分。但是《友弟德传》由于是用希腊文写出的,没有希伯来文的原本,马丁·路德在修订《圣经》时,将这篇文章删掉。所以目前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圣经》中有保留这篇文章,在基督教新教和犹太教《圣经》中則没有这篇文章,算作次經。友弟德传,與部分其他聖經次典一樣,是一本歷史學上不承認為可靠的文獻。 文章中讲亚述大军侵入巴勒斯坦时,所向无敌,捣毁各地的神庙。直抵犹太的伯夙利亚城,这时城中一位年轻貌美的寡妇友第德主动带领女奴出城,用美色诱惑亚述军主帅,夜里将其主帅何乐弗尼(Holofernes,或译荷罗孚尼、霍洛芬斯、赫罗弗尼斯)的头割下逃回城中。犹太军队乘势进攻,敌方因主帅死亡,无人指挥,大败而逃。.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友弟德传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叙利亚
启示录
《啟示錄》(ΑΠΟΚΑΛΥΨΙΣ ΙΩΑΝΝΟΥ;天主教《思高聖經》汉译作《若望默示錄》;唐朝景教譯作《啟真經》),是《新約聖經》收錄的最後一個作品。作者拔摩島的約翰,基督教會傳統上相信即是耶穌的門徒約翰。主要是對未來的預警,包括對世界末日的預言: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 “啟示”一词在希臘文為“阿波卡利普西斯”(Αποκάλυψις,a‧po‧ka′ly‧psis),意思是揭示、揭開之意。 《啟示錄》主題:照神永遠的經綸作神行政中心的基督。.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启示录
士師記
《士师记》是《舊約聖經》其中一--,天主教譯名是《民長紀》。 士師記內容記述鬼魔的宗教如何纏繞“為害”以色列民,以及耶和華怎樣借助他所任命的士師“憐憫悔改”的百姓,拯救他們。俄陀聶、以笏、珊迦及其後各士師的行爲能够“强化信心”。正如希伯來書的執筆者使徒保罗説:“若要一一細説,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時候就不够了。他們因着信,制伏了敵國,行了公義,……軟弱變為剛强,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這個時期共有12位的士師,他們也包括陀拉、睚珥、以比讚、以倫和押頓。耶和華為士師爭戰,以他的靈幫助他們作戰。經上認爲,他們把功勞和榮耀全歸與上帝。 主題:以色列離棄神,遭仇敵擊敗,漸漸腐敗。.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士師記
大衛
#重定向 大衛 (消歧義).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大衛
安提阿
安提阿(Ἀντιόχεια),又翻译为安条克或安塔基雅,天主教典籍稱為安提約基雅,是黎凡特西北部奧龍特斯河的東側的一個古老城市。其遺址位於現在土耳其的城市安塔基亞。 於前4世紀末由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之一的塞琉古一世所建立。由於安提阿的地理、軍事和經濟的位置的重要性,它的香料貿易、絲綢之路、波斯御道對於當地居民有很大的收益。公元一世纪,耶稣的門徒被稱為基督徒,便是從這裡開始的。.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安提阿
尼希米
尼希米(基督新教漢譯)、乃赫米雅(天主教漢譯)(Nehemiah,נְחֶמְיָה,意为耶和华的安慰)是尼希米記(即《厄斯德拉下》,亦稱《乃赫米雅》)的中心人物,该书记载他重建耶路撒冷和净化犹太社区的工作。他是哈迦利亚(哈加里雅)之子(尼希米记1:1),可能属于犹大支派,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下半叶。 波斯王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在位第20年(445/444 BC),尼希米担任国王的酒政。当他听说耶路撒冷的城墙被毁,便向国王请求返回重建城墙,阿尔塔薛西斯一世任命他为犹大总督,使命是重建城墙。.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尼希米
尼希米記
主題: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繼續神選民中間祂見證的恢復,以完成祂的經綸。.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尼希米記
巴比伦
巴比伦(阿拉伯语: بابل, Bābil; 阿卡德语: Bābili(m); 苏美尔语语标符号: KÁ.DINGIR.RAKI; 希伯来语: בָּבֶל, Bāḇel; 古希腊语: Βαβυλών Babylṓn)原本是一个闪语族阿卡德人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四千三百年前的阿卡德帝国。 它起初是一个低级行政中心。公元前1894年在由移民者建立的阿摩利人王朝的手里巴比伦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城邦。巴比伦人在他们的历史上相对更多地被其它移民王朝统治,例如加喜特人、阿拉米人、埃兰人与迦勒底人。两河流域的同胞亚述人也统治过巴比伦。 巴比伦城市遗址在今天伊拉克巴比伦省的希拉被发现,位于巴格达以南约八十五公里处。这个举世闻名城市的遗址地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现在仅留存着由破损的土砖建筑物构成的大型土墩和碎片。城市沿着幼发拉底河建造,被左、右河岸平分成两部分,配有陡峭的河堤来抵御季节性的洪水。 现存的历史资料显示,巴比伦最初是一个小城镇,在公元前二千年初变得兴盛。在阿摩利人巴比伦第一王朝于公元前1894年兴起时它作为一个小城邦获得独立。巴比伦宣称自己是苏美尔-阿卡德城邦——埃利都的继承者。尽管在那时候它还是一个小城市,但是它让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圣城”尼普尔黯然失色。大约也是这个时候,也就是公元前十八世纪左右,一个名叫汉谟拉比的亚摩利人国王第一次建立了一个短命的巴比伦帝国。从这时候开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南部被人称作巴比倫尼亞,巴比伦城市的规模日益膨胀,变得越来越雄伟。 巴比伦帝国随着灭亡而快速瓦解。之后,巴比伦在亚述人、加喜特人和埃兰人的统治下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被亚述人毁灭并重建后,巴比伦于公元前608年到公元前539年之间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所在地。这个帝国由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角的迦勒底人建立。新巴比伦帝国最后一个国王是一个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的亚述人。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巴比伦在衰落后又被阿契美尼德帝国、塞琉古王朝、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和萨珊王朝统治。.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巴比伦
希伯來聖經
希伯来圣经,或称希伯来经卷(Biblia Hebraica),是聖經研究学者使用的一个指r代塔納赫(תנ"ך; Thanach)的专业术语,既是犹太人的正典文献,也是旧约圣经的。希伯来圣经大部分用希伯来语写成,部分章节用亚兰语写成(包括但以理書、以斯拉記和其他一少部分)。 天主教會的部分和正教會(东正教)的次經并未在新教旧约圣经中几近一致的内容中找到来源出处。而后来的对那些名字,序号或者顺序未详细注释的地方也存在差别。 "希伯来圣经"一词的提出目的是保证内容的专一性,同时避免任何其他具有特别释义的传统或者神学思想,希伯来圣经通常在使得在学术写作和多信仰之间的讨论中尽量保持相对中立,这样旨在涵盖的交流而不是只限于各个宗教信仰的内部讨论。.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希伯來聖經
希伯來書
希伯来书(ΠΡΟΣ ΕΒΡΑΙΟΥΣ)是《新約聖經》中,写给犹太人基督徒的一封书信,《新約圣经》全书的第19本书。這卷書中沒有提及作者姓名,內容大略陳述耶穌基督在舊約與新約時代的獨特地位,並解釋部分舊約聖經的真正含義。 《希伯来书》主題:基督超越猶太教及其一切,祂所完成的新約也比舊約更美。.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希伯來書
希腊语
希臘語(Ελληνικά)是一种印歐語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臘、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帶的某些地区。 希臘语言元音发达,希臘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古希臘語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現代希臘語中。后世希腊语使用的字母最早发源于爱奥尼亚地区(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及希腊东部岛屿)。雅典于前405年正式采用之。.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希腊语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撒罗尼迦前书》(ΠΡΟΣ ΘΕΣΣΑΛΟΝΙΚΕΙΣ Α΄)是使徒保罗写给帖撒罗尼迦教會的一封書信,為新約聖經的書卷之一,位于新約全书第13本的位置上。成書時間大約在公元52年年尾Raymond E.
帖撒羅尼迦後書
帖撒罗尼迦后书(ΠΡΟΣ ΘΕΣΣΑΛΟΝΙΚΕΙΣ Β΄)是新約全书第53本书,基督教傳統稱那是使徒保罗在大约公元51年写给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的第二封信。之前保罗给这里的人写了帖撒罗尼迦前书。在分类上,它是保罗书信中的一封。 《帖撒罗尼迦后书》主題:為著召會生活之聖別生活的鼓勵與改正。.
亞撒利雅禱詞和三童歌
亞撒利雅禱詞和三童歌(The Prayer of Azariah and Song of the Three Holy Children;我祖頌、我主頌及萬物頌的頌詞),天主教叫作「三青年讚美上主歌」,出自次經,成書在公元前一及二世紀之間。所述之事,卻是但以理的時代(公元前六百年之前)。三個猶太青年不肯拜尼布甲尼撒王鑄立的金像,被丟入火窰,卻不被燒死,而且他們在烈火中歌頌上帝。 希臘文的舊約聖經《七十士譯本》及天主教聖經把《三童歌》置於《但以理書》3:23後面,為24-90節。 Category:次經 Category:前1世紀書籍.
以弗所
以弗所又译愛菲索斯或艾菲索斯(Ἔφεσος;Ephesus;Efes)是古希腊人在小亚细亚建立的一个大城市,位于加斯他河注入爱琴海的河口(今天属于土耳其)。最初由雅典殖民者建立。傳說圣母玛利亚终老于此。以弗所废墟是土耳其一个著名的旅游点,特别为到土耳其旅游的人开辟从库萨达斯港的游船航线。.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以弗所
以弗所書
《以弗所书》(ΠΡΟΣ ΕΦΕΣΙΟΥΣ)是《新约圣经》的第10本书,是由使徒保罗在约公元60年至61年在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的监狱中写给以弗所的基督徒的一封书信。该书信由推基古带給以弗所人。.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以弗所書
以西結
以西结(יְחֶזְקֵאל,Yehezkel,,意思是“上帝必堅固”,ذو الكفل,Ezekiel)是聖經記載的一位祭司,以西結是布西的兒子,出身在祭司家庭(結1:3),是撒督的後裔,承襲亞倫之子以利亞撒的脈絡,屬祭司中的貴族,他在前6世紀,在被擄到巴比倫期間,看見異象,說預言22年,正如以西結書所記載。 基督教將以西結當作聖徒和先知。猶太教認為以西結書是經典的一部分,認為以西結是第三位大先知。.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以西結
以西結書
《以西结书》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一部先知书,天主教翻译为《厄则克耳先知书》,作者普遍认为是犹太先知以西结(厄则克耳)。在《圣经》全书中,这本书列第26卷。《以西结书》中有很多异象和使徒约翰所写的《启示录》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主題:以西结在被掳中看到的异象及其对以色列的预言。.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以西結書
以賽亞書
《以賽亞書》或天主教译作《依撒意亞先知書》(ספר ישעיה / Sefer Y'sha'yah)是《聖經》的第23本書(天主教聖經第29本),由先知以賽亞執筆,大約在公元前723年之後完成。記載關於猶大國和耶路撒冷的背景資料,以及當時猶大國的人民在耶和華前所犯的罪,並透露耶和華將要採取判決與拯救的行動。在第53章整章描述大約在700年之後將臨的彌賽亞耶穌的遭遇與人格特質。 主題:耶和華藉著成為肉體、釘死十架、復活、升天、並再來的基督所施的救恩。.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以賽亞書
以斯帖記
-- 《以斯帖記》(基督新教翻譯)/《艾斯德爾傳》(天主教翻譯)(the Book of Esther),是《希伯来圣经》(基督教《旧约圣经》)中的一本书卷。主題:揀選以色列人作選民的這位神,在他們被擄到外邦列國中的期間,對他們成了隱藏的神,祕密的照顧他們,並在隱密中公開的拯救他們。.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以斯帖記
以斯拉
以斯拉,天主教譯厄斯德拉(עזרא, 、Ἔσδρας、Esdras、Ezra,意为耶和华帮助),又稱文士以斯拉 / 厄斯德拉經師(עזרא הסופר, 、Ezra the Scribe),祭司(司祭)后裔,是希伯来圣经的一个重要人物。 以斯拉记(厄斯德拉上)描述他如何领导大约1500名犹太流亡者住在巴比伦回到家乡耶路撒冷(公元前458年), 在那里他执行对摩西五经(梅瑟五書)的遵守,并且净化异族通婚的社会Liwak, Rüdiger; Schwemer, Anna Maria "Ezra." Brill's New Pauly.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以斯拉
以斯拉記
以斯拉記(天主教譯名是厄斯德拉上)是圣经全书中第15本书,由以斯拉在公元前460年左右完成。以斯拉在波斯帝国摧毁巴比伦帝国后,重建耶路撒冷的工作陆续完成,以斯拉带领一批犹太人返回应许之地,以斯拉记就是记述这名犹太人在这段时期的经历。 主題:以色列人從被擄中歸回,重建神的殿,開始神選民中間照著神的經綸,為著神在地上見證的恢復。.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以斯拉記
彼得後書
《彼得後書》(ΠΕΤΡΟΥ B΄)是《新約聖經》中的第22卷書,屬於“大公書信”中最前寫成的第三卷。根據基督教傳統,基督教相信成书时间是大约公元64年,即教會傳統認為彼得殉道(遭羅馬皇帝尼祿處決)的那一年。教會認為这本书是耶稣十二使徒之首彼得(原名西门)所写。現代聖經研究則認為作者不可能是彼得。 《彼得後書》主題:神聖的供備與神聖的行政。.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彼得後書
彼得前書
《彼得前書》(ΠΕΤΡΟΥ Α΄)是《新約聖經》中的第21卷書,是耶稣十二使徒中的彼得(原名西门)寫給當時在小亞細亞幾個教會的信。時間大約是公元60年。 《彼得前書》主題:神行政下的基督徒生活。.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彼得前書
使徒彼得
#重定向 彼得 (使徒).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使徒彼得
使徒保羅
#重定向 保罗 (使徒).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使徒保羅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מעשי השליחים ;Πράξεις των Αποστόλων;ACTUS APOSTOLORUM;天主教汉译书名为《宗徒大事錄》;唐朝景教譯名《傳化經》)是介绍耶稣基督复活、向门徒显现、升天後,他的使徒们(天主教作「宗徒」)传道、殉道的事迹,其中包括保罗的同工路加写的关于保罗的事迹。是新约圣经的第五卷書。又被通稱為《聖靈行傳》。.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使徒行传
彌迦書
弥迦书是圣经全书的第33本书,也是小先知书之一。弥迦书中很多预言在时隔几百年后获得惊人应验。本书的作者是弥迦,彌迦雖是南國的先知,但他的信息是對南北國的。他的信息強而有力,適時的扭轉了猶大國希西家王的心,改變了猶大的政策,也因而拯救國家於危急存亡之秋。(耶26:17~19) 主題:耶和華對以色列的責備,以及祂賜給以色列的復興。.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彌迦書
但以理
但以理(希伯來文:דָּנִיּאֵל)(?-前530年),天主教聖經譯作達尼爾,巴比倫名字是伯提沙撒,聖經中說是猶大國的希伯來人。前607年被新巴比倫王國所擄,並在巴比倫宮廷接受教育。 舊約聖經但以理書中,他與另外三個希伯來年青人被選中服侍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倫國中任職。因為解釋尼布甲尼撒二世不能理解的夢,在巴比倫受王重用。及至巴比倫伯沙撒亡國,直到被波斯米底亞雙元帝國取代,但以理都一直被重用。在其後的波斯帝國,更受任官職。前530年死後被葬於首都蘇薩(Susa,在今日伊朗西部的胡澤斯坦省),並建有一個巨型華麗的墓園。後來帖木兒帝国入侵波斯,把他的骸骨擄到今日烏茲別克的撒馬兒罕安葬,原因不明。.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但以理
但以理書
《但以理書》(天主教也译作《達尼爾先知书》)是《舊約聖經》中的大先知書之一。歷來猶太教與基督教會都同意但以理(達尼爾;דניאל)是本書的作者,是公元前6世纪的作品,但理性主義學者認為该书部分或全部是公元前2世纪的作品。 本書是以第一人稱的語氣記述的,顯示作者可能是但以理本人。耶穌引用《但以理书》第9章第27节所记载的预言時,也稱其是“先知但以理所說的”。 主題:神決定給以色列的命定,就是七十個七的內容。.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但以理書
何西亞
何西阿(Hosea)是《聖經‧舊約全書》裡何西阿書一卷的作者,他是公元前8世紀的一位先知,父親備利(Belee)亦是當時的一位先知。他依照上帝的說話,娶了歌蔑為妻,並育有數名子女。後來歌蔑果然正如上帝所言,拋夫棄子私奔去,但何西亞依然期待著她回來。果然後來歌蔑的確重新回來。上帝希望藉著這一件事來預言,雖然以色列人會離棄上帝,但上帝依然期待他們的回心轉意。.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何西亞
何西阿書
何西阿書,天主教譯作歐瑟亞書,是圣经全书第28本书,旧约圣经小先知书的第一本书。作者是北方以色列国的先知何西阿。 主題:耶和華是邪淫背道之以色列的救恩,接納她回來並復興她。.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何西阿書
俄巴底亞書
《俄巴底亞書》是《希伯来圣经》中篇幅最短的一本,也是《圣经》全书第31本书,它也属于《旧约圣经》的《小先知书》。在它僅有的21節經文裏,它一方面宣布上帝的審判信息,預告他行將把一個國家毁滅,另一方面則預言上帝王國必贏得最後的勝利。經文開宗明義地説:“俄巴底亞所見的異象。”他生於何時何地,屬於哪個支派,他的生平事迹——這一切都不詳。顯然,重要的是信息本身而非預言者本人。這是很合理的,因為正如俄巴底亞本人説,這乃是‘來自耶和華的信息’。 主題:耶和華對以掃的對付以及雅各為著耶和華國度的勝利。.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俄巴底亞書
利未記
《利未記》是摩西五经中的第三本。這本書的英文名字(Leviticus)採自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所用的希臘字利未提綱(Leu·i·ti·kon′)和《通俗拉丁文本聖經》的“利未提格斯”(Leviticus)。整本書的內容主要是記述有關選自利未族的祭司團所需謹守的一切律例。在希伯來文聖經裏,此書的名字取自書中開首的一句,韋依格拉(Wai·yiq·ra’′),實際的意思是“他呼叫”。後來猶太人也把此書稱為祭司的手冊。 利未人是雅各与利亚的第三子利未的后人,负责以色列人的祭祀工作,不参与分配土地,不算入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利未人對神忠心,被耶和華揀選作為事奉祂的支派。所有的祭司都屬於利未支派,他們的工作是協助料理會幕,並向百姓講解律法。.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利未記
列王紀上
列王紀上是《圣经》全书第11本书,记载以色列从大卫去世之后的一段的历史,与列王紀下一起构成列王紀。在这一部分,以色列王国分裂为北方10个支派的以色列王国 (后期)和南方2个支派的犹大王国。.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列王紀上
列王紀下
《列王紀下》是《圣经》全书的第12本书,记录了以色列人的一段历史。本书原本和《列王纪上》是一本《列王纪》,后来根据希腊语译本拆分为2册。.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列王紀下
傳道書
《傳道書》(希腊语:Ἐκκλησιαστής、Ekklēsiastēs,קֹהֶלֶת,qōheleṯ)是舊約聖經诗歌智慧书的第四卷,为大多数基督教派系承认。标题“传道书”(Ecclesiastes)是拉丁文转写希腊译文,希腊文则译自希伯来文 Kohelet(即“召集人”,但常常译为“教师”或“传道人”),文中作者使用了化名。 经文成书于公元前1000年。中东神秘自传传统中主角将自己成为国王,回顾经历并吸取教训以自省。作者自称为:“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即所罗门),讨论生命的意义及最佳生活方式。他宣称人类所有活动都是内在的 hevel,即“虚空”、“无用”、“捕风”,无论智慧愚拙,人固有一死。传道人明确表示智慧是有助于过好尘世人生。在不知不觉中,人应该享受每日简单的快乐,如吃喝劳作,这都是上帝的恩典。经文以劝诫总结全文:“敬畏上帝,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12:13)。 《传道书》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学。一些名言与英美文化共鸣,亚伯拉罕·林肯在1862年国会致词时参考。美国小说家托马斯·伍尔夫也对其大加赞赏。.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傳道書
哥林多後書
《哥林多後書》(ΠΡΟΣ ΚΟΡΙΝΘΙΟΥΣ B΄),又譯《格林多後書》,是新約聖經全书的第8本书,也是保罗书信之一,由使徒保羅所著,是《哥林多前書》的後續。 《哥林多後書》主題:新約的職事與執事。.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哥林多後書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前書》(ΠΡΟΣ ΚΟΡΙΝΘΙΟΥΣ Α΄),又譯《格林多前書》,全名是《保羅達哥林多人前書》,是新約圣经全书第7本书,也是使徒保羅為哥林多人所寫的第二封書信,收录在新约圣经的保罗书信集当中,第一封先前的信已散佚。 教會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新的不分種族(猶太人與非猶太人的羅馬帝國公民),以饒恕代替仇恨,崇尚聖潔的道德規範,與講究階級,放縱肉體的舊行為模式有了衝突,而犹太人泥守律法的傳統和基督徒所享的新自由,其間也多爭執。希臘尚智的文化和一種尚靈的“說方言”的熱情,同時在教會中激蕩。保羅離開哥林多不久,便聽到教會出問題的消息,這些問題不少至今仍在教會中出現。保羅對這個富有恩賜但尚在“吃奶”階段的年輕教會,寫了他所有書信中最長的一篇。 《哥林多前書》主題:基督與十字架,是教會一切難處的解答。.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哥林多前書
哈巴谷書
哈巴谷书是圣经全书的第35本书,是先知哈巴谷所写的预言书。本书也是十二先知书之一。 主題:神先藉著迦勒底人對以色列施行公義的審判,然後又藉著列國對迦勒底人施行公義的審判。.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哈巴谷書
哈該
哈該 是《聖經‧小先知書》裡第十篇《哈該書》的作者。他是一位先知(哈1:1),是耶和華的使者 (哈1:13),但他的身世和職業等個人資料皆無從稽考。.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哈該
哈該書
哈該書是圣经 全书的第37本书,旧约中十二小先知書中的第十卷。这本书的作者是哈该,生活在巴比伦灭亡后的时代,在他做先知其间,犹太人返回故乡重建耶路撒冷和耶和华上帝的圣殿。它们在巴比伦攻陷耶路撒冷的时候被毁。 主題:耶和華對付被擄歸回的人,以建造祂的殿。.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哈該書
出埃及記
《出埃及記》(天主教思高譯本稱《出谷紀》)是聖經舊約的第二書,主要是講述以色列人如何在埃及受到逼害,然後由摩西帶領他們離開埃及的故事。出埃及记传统上认为是摩西在旷野完成的第二本书,因此在一些圣经译本如德文圣经中,它也简称作摩西二书(2.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出埃及記
公義者雅各
公義者雅各(Saint James the Just,יעקב,Iάκωβος,),又被稱為正直的雅各(James the Righteous)、來自耶路撒冷的雅各(James of Jerusalem)、主的兄弟雅各 (Iάκωβος ο Αδελφόθεος,James Adelphotheos,James, the Brother of the Lord),是早期基督教會歷史中很重要的人物,在耶穌死後,繼承耶穌,繼續領導他的門徒,被認為是耶路撒冷教會建立的重要推手,耶路撒冷教會第一任主教。現今歷史學家對他的認識不多,只有少數文獻記載他的事蹟。 據說他是耶穌基督的長弟。但是不同教會傳統對此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他即是《馬可福音》中的小雅各,十二使徒中的使徒雅各,或是《約翰福音》中那位耶穌所愛的門徒。《新約聖經》中的《雅各書》,有許多人認為是他的作品。.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公義者雅各
創世記
《创世记》(בראשית,意為“在开始之时”;唐朝景教譯《渾元經》)是《希伯来圣经》的第一卷书。传统上远古的近东地區通常以书的首几个字为该书的名字。.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創世記
四福音书
四福音书(Τὸ ἅγιο Εὐαγγέλιο,《古兰经》汉译本中称之为“引支勒”)是分别由耶稣的门徒馬太(瑪竇)、約翰(若望)以及彼得(伯鐸)的门徒馬可(馬爾谷)和保羅(保祿)的门徒路加写的四部介绍耶稣生平事迹的书。是新约圣经的頭四卷書。.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四福音书
犹太教
犹太教(יהדות ),中文曾俗稱挑筋教或一赐乐业教,是在公元前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产生的,是猶太人的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犹太教是一神論的宗教,其主要經典是包括妥拉(摩西五經)在內的塔納赫(即希伯來聖經,基督教稱為舊約聖經),以及包括口傳律法(密西拿)、口傳律法註釋(革馬拉)以及聖經註釋(米德拉什)在內的塔木德,對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而言,犹太教是和以色列人立約的關係。 犹太人是一種See, for example, Deborah Dash Moore, American Jewish Identity Politic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8, p.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犹太教
福音書作者約翰
#重定向 約翰 (福音書作者).
科林斯
科林斯(Κόρινθος,),在新約聖經中又譯哥林多或格林多,是希腊的歷史名城之一,位于连接歐洲大陸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林斯地峡上,西面是、东面是萨罗尼科斯湾,距離首都雅典約78公里。現今為科林西亞州的首府,人口约2.4萬人。 環繞該城的其他小鎮,依順時針方向次序,是位於海岸的Lechaio、Isthmia、Kechries及位於内陆的Examilia及科林斯古城。地理上环绕该城的是沿海狭窄的沃恰(Vocha)平原、科林斯湾、科林斯运河、萨罗尼科斯湾、奥涅亚山(Oneia),和建有中世纪卫城的独石“科林斯卫城”(Acrocorinth)。.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科林斯
箴言
言:智慧的話,教導人如何行事為人.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箴言
約伯記
《約伯記》(希伯来文:אִיוֹב Iyov)是《希伯来圣经》的第18本书、基督教《舊約聖經·诗歌智慧书》的第一卷,第一部诗篇性著作,也是《聖經》全书中最古老的书籍,大约写于公元前2000-1800年之间。約伯這個名字的含義是“仇視的對象”。約伯在受苦和堅忍方面所立的紀錄对他名字含义的诠释提供很好的參考。正如約伯所請求,這一切事都記錄在書上。 《约伯记》探讨了神义论,简而言之:“为什么敬畏神的人會受苦?”。本书神学丰富,视角颇多。由于文学质量优异,被大量诵读赞扬,丁尼生称它为:“古今最佳诗篇”。.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約伯記
約珥
约珥(יואל)是一位古代以色列的先知,其预言记录在圣经中简短的约珥书中。他的名字只在旧约中出现一次。在新约使徒行传2章,使徒彼得引用了他关于“神的灵浇灌在一切属肉体的人身上”的预言。他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某个时候。 约珥是12位小先知中的第2位,也是约珥书的作者。他是毗土珥的儿子。除此以外关于他的生平不得而知。约珥的意思是“耶和华是神”。在东正教瞻礼单中,他的祭日是10月19日。而在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中,他和其他小先知的纪念日是在7月31日。 在现代许多西方国家,约珥(Joel)是常见的名字。.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約珥
約珥書
約珥書是旧约圣经中的一卷。是圣经全书第29本,也是小先知书的一部。本書著者約珥。 約珥的寫作生動傳神,寓意深長。他擅於反覆强調和運用明確有力的比喻。他將蝗蟲比喻為國家、衆民及大隊戰士。牠們的牙齒如獅子的牙齒,形狀如馬,牠們的響聲如同大隊兵士駕着戰車,擺陣預備打仗。《詮釋者聖經》引述一位防治蝗蟲專家的評論説:“約珥對蝗蟲侵襲的描述極為傳神、詳盡和真實。” 主題:人類政權對以色列四個階段的殘害以及基督對殘害者的毀壞,並祂在復興時在以色列中間的掌權。.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約珥書
約翰三書
《約翰三書》(ΙΩΑΝΝΟΥ C΄)是《新約聖經》中的第25卷書,屬於“大公書信”中最前寫成的第6卷。 主題:鼓勵在真理上的同工。.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約翰三書
約翰一書
《約翰一書》(ΙΩΑΝΝΟΥ Α΄)是《新約聖經》中的第23卷書,屬於“大公書信”中最前寫成的第四卷。 《約翰一書》主題:神聖生命的交通。.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約翰一書
約翰二書
《約翰二書》(ΙΩΑΝΝΟΥ B΄)是《新約聖經》中的第24卷書,屬於“大公書信”中最前寫成的第五卷。是篇幅较简短的数目之一,可以写在使徒时代的一页纸莎草纸上面。 《約翰二書》主題:禁止有分於異端。.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約翰二書
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Κατά Ιωάννην;天主教汉譯作《若望福音》),是《新約聖經》正典的第四部福音,共21章,是四福音書中最遲寫成。本書中記載的耶穌言行有許多未記錄在其他三卷福音書,文體淺顯但深邃,特別強調耶穌的神性和基督徒屬靈生命的建造。 基督教傳統上,相信它的作者福音書作者約翰,即是使徒約翰。 《約翰福音》主題:生命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神救主,來作生命,使神得擴增。.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約翰福音
約拿
约拿(יוֹנָה;يونس或يونان)是一名亚伯拉罕诸教的先知,他的名字意为“鸽子”。 他出生于古西布伦(雅各第五子之地)(今加利利)边境上的迦特希弗城,(距耶稣生长地拿撒勒很近,居北约3公里之远),其父亲亚米太(1:1)。约拿正是耶罗波安(以色列王)二世在位的时候(约公元前790-749年)(王下14:25)的先知。与他同时代的先知,有:何西阿、阿摩司、弥迦和以赛亚。他们都是奉神差遣向以色列人或异国的人民传讲悔改的信息。 根据《圣经》,他被上帝派遣往尼尼微,劝说当地人行在正当的道路。.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約拿
約拿書
约拿书是圣经全书第32本,也是小先知书的一部分。这一本书的作者亞米太的兒子,迦特希弗人约拿(意思为“鸽子”)在大约公元前約760年完成此书,他可以说是圣经中众多先知裏的特殊人物。在得到任务后,只有他逃跑不去执行上帝给他的任务。本书體現了耶和华公正的对待地上所有人,只要坏人改邪归正,他就乐意给他们机会悔改。 主題:耶和華的救恩甚至臨到外邦人的城尼尼微。.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約拿書
約書亞
約書亞,是《舊約聖經》記載的一個希伯來人領袖,是嫩的兒子;屬以法蓮支派,原名何希阿。.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約書亞
約書亞記
《約書亞記》是《舊約聖經》其中一--,天主教譯為《若蘇厄書》。約書亞記是聖經全書的第六本,記錄了以色列人由約書亞帶領進入應許之地的過程。 主題:以色列人佔有並得著美地為業,以完成神的經綸。.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約書亞記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罗马
羅馬書
《羅馬書》(ΠΡΟΣ ΡΩΜΑΙΟΥΣ;,簡稱羅,又譯《羅馬人書》,全稱《保羅達羅馬人書》,意思是《保羅致羅馬城基督徒的書信》),是由使徒保羅寫給當時在羅馬城的基督教會的一卷書信,这本书在基督教传统排序中为《新约圣经》第6本书,但一般認為這並非聖保羅的第一卷書信。內容集合他對基督教信仰,尤其在罪及救恩等問題的獨特見解及價值觀,對後世的基督教神学研究有一定的影響。 《羅馬書》主題:神的福音─將罪人作成神的兒子,構成基督的身體,顯為在地方上的召會。.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羅馬書
猶大書
《猶大書》(ΙΟΥΔΑ)是《新約聖經》中的第26卷書,是“大公書信”中最前寫成的第7卷。 《猶大書》主題:為信仰爭辯。.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猶大書
瑪拉基書
玛拉基书是圣经全书第39本,作者是玛拉基先知。这本书属于十二先知书,也是圣经的希伯来语部分最后一本书。在本书裡有很多预言跟耶稣基督有关联。这些预言在400多年后得到应验。 主題:耶和華對利未子孫(在以色列中間的祭司)和雅各子孫(以色列人)的對付。.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瑪拉基書
申命記
《申命記》是《圣经》全书也是《希伯来圣经》的第5本书。這本書含有對耶和華的百姓發出的有力信息。在曠野流浪了40年之後,以色列的子孫正站在應許之地的門檻上。在这个时候,摩西写下此书来阐述他們的前景;他們在約旦河的對岸會遭遇的困難和摩西向百姓提出最後訓示。 主題:基督是神子民的指導者和領導者,使他們能進入屬天的領域,並有分於祂的豐富。.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申命記
聖經
《聖經》(ביבליה;Βίβλος;Biblia; Bible,原意「書」)是猶太教與基督宗教(包括新教、天主教、東正教)的經典。猶太教的圣经是《塔納赫》(被基督宗教称为旧约)。基督宗教的圣经是舊約與新約。.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聖經
聖經作者
聖經作者列出聖經各卷書的作者和編修者。一般學者認為,聖經中只有極少數是個人創作,大部分的卷書在創作後都經過長期編修才形成現今所知的聖經。此條目概述了多數當代學者們的結論,包括猶太教或是基督教的傳統觀點。 基督教會則声称「聖經是神所默示的」,聖經因此是神代表的話語,只是透過許多不同背景的人傳達,并认为大部分的卷書都只有一或二位作者,且整部聖經的作者總數約40多人。.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聖經作者
聖馬爾谷
#重定向 馬可 (福音書作者).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聖馬爾谷
西番雅
西番雅 (希伯來語 צְפַנְיָה,英语:Zephaniah,意为:神藏匿、主所保護及蔭庇的)人名,舊約聖經中所記載的人物。.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西番雅
西番雅書
《西番雅书》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一卷先知书,在基督教传统中被列为《旧约圣经》第36卷,记载犹大王国末期的贵族子弟西番雅的预言和相关情况。这本书警告犹太人不要离弃他们祖先的上帝耶和华,否则他们将会失去上帝子民的地位。这本书的信息影响了犹大国的国王约西亚,在全国开展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废除偶像崇拜运动。圣经记载,由于他推行正确崇拜,来自亚述帝国的军队遭到上帝天使的攻击,损失十分惨重,大败而归。 主題:耶和華對以色列和列國的審判,以及祂對外邦和以色列的拯救。.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西番雅書
馬加比一書
加比一書(1 Maccabees, ΜΑΚΚΑΒΑΙΩΝ Α),天主教思高版聖經譯為瑪加伯上,(而由香港聖公會在2008年出版並由香港聖經公會印刷的附次經新標點和合本中,此書卷則譯作瑪咯比傳上卷),是一部描述猶太人在前2世紀努力復國故事的書籍,此書雖然本來是以希伯來語寫成的,但是最原始的希伯來語版本已經逸失,現存最重要的版本為希臘語著就的七十士譯本。羅馬天主教、東正教和科普特教會認為此書是聖經正典,但是新教持反對意見,認為馬加比一書只是經外書。在現代的猶太教中,此書雖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但不被认为是神应用神迹直接干预,而是通过军事天才达成目的,因此並不被當做宗教經典。 马加比מכבי在希伯来语中意为“锤子”,作为名字用在起义首领瑪他提亞家的三子猶大·馬加比身上颇为合适。另说取自出埃及记15:11“耶和华啊,众神之中,谁能象你?”( מי כמוכה באלים י'ה)一句的前四个字母。 此書所描述的年代在猶太山地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後一個世紀,當時亞歷山大的帝國已經分崩離析,埃及則由塞琉古帝國統治。塞琉古帝國時任皇帝安條克四世試圖廢止哈拉卡,因而遭到猶太人的反抗。馬加比一書描述的是著整個事件的經過,時間段為前175至前134年。其中強調了瑪他提亞家族,尤其是猶大·馬加比、約拿單·亞腓斯、西門·太西和西門的兒子约翰·许尔堪的貢獻。此書中還給出了當時猶太人在地中海的一系列殖民地的列表。.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馬加比一書
馬加比二書
加比二書(2 Maccabees, ΜΑΚΚΑΒΑΙΩΝ Β),是一部關於猶太人反抗安條克四世的次經。天主教思高版聖經譯為瑪加伯下,而由香港聖公會在2008年出版並由香港聖經公會印刷的附次經新標點和合本中此書卷則譯作瑪咯比傳下卷。書中記述了猶太人英雄猶大·馬加比擊敗塞琉古帝國將軍尼卡諾爾的經過。 與馬加比一書不同,馬加比二書採用通用希臘語寫作,地點可能是前124年左右的埃及亞歷山德里亞Harris, Stephen L., Understanding the Bible.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馬加比二書
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τὸ κατὰ Μᾶρκον εὐαγγέλιον,天主教汉譯作《馬爾谷福音》)是《新约圣经》中记录耶稣传道活动的四福音书之一。是一本面向的福音书。在新约全书中它是第2本书,為對觀福音書之一。 《馬可福音》主題:神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奴僕救主。它記錄了從受施洗者約翰的洗以來,耶穌的傳道故事,一直到耶穌被處死以及耶穌空墓被人發現為結尾。馬可福音中,並沒有耶穌的族譜紀載,也沒有耶穌出生的場景紀載。此外,在馬可福音原始的斷結尾中,也沒有復活後耶穌顯像的紀載。馬可福音將耶穌描繪成一個行動派的英雄人物,一個驅魔者,醫治者,以及一個神蹟實行者。根據馬可福音,耶穌是神之子,但是他對這身分一直保密,這是學者對馬可福音所謂的"",將神國訊息隱藏在寓言故事的教導內,故事中的門徒們不斷的無法理解。他也符合先知預言中彌賽亞是一個受磨難的僕人。在原始馬可福音結尾,耶穌的墳墓被人發現是空的,耶穌請人捎訊息說他會在加利利與門徒碰面,接著婦女因為驚嚇而逃跑,甚麼都不敢說,經文停止於第16章第8節。於廣泛流傳於現代聖經中的馬可福音長結尾中,則增加了向天下傳福音的大使命,經文停止於第16章第20節。.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馬可福音
馬太
太(מַתִּתְיָהוּ,Mattityahu,或מתי,Mattay,意为“主的禮物”,Ματθαῖος,Matthaios,Matthew,天主教汉譯為瑪竇,東方正教會譯為瑪爾泰,唐朝景教譯為明泰法王),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四个传福音者之一。傳統相信他是《新约》中《馬太福音》的作者。在跟從耶穌之前,原任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稅吏長。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呼召他的時候他大擺宴席招待耶穌和門徒。 最後提到他是《使徒行傳》。他是《多馬福音》提到的少數門徒之一,顯示他在早期教會地位。傳說他在耶穌升天後四處傳道一直到埃塞俄比亞最後殉道。有關細節並不清晰。有些說他在埃塞俄比亞殉道,但另一些說在帕提亞的希拉波利斯。.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馬太
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Κατά Ματθαίον),天主教稱之為《瑪竇福音》,而東正教則譯為《聖福音依瑪特泰所傳者》,是《新約聖經》第一部份《四福音書》的第一卷書,全書共有28章,1168節。教會傳統一般認為,马太福音的作者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的馬太。 这卷福音书主要记载了耶稣的生平,其中包括耶稣的家谱、耶稣神奇的出生、童年、受浸与受试探、讲道、被釘十字架、复活以复活的耶稣最後向使徒颁布大使命。因為《馬太福音》与《馬可福音》及《路加福音》內容相近,而与《約翰福音》有显著区别,所以这前三本福音書被歸納作「对观福音」(可以互相對照閱讀的福音書)。 在《四福音》中,《马太福音》是最接近猶太基督教传统的,作者显然是一位犹太人。根据思高圣经,《马太福音》是以亚兰文写成,但原文现已失传。多数学者认为这卷福音,如同《新约圣经》其他各卷一样,都是以通用希腊语写成,也有专家认为它最初是以亚兰文写成。 《马太福音》主題:國度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救主。.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馬太福音
馬其頓
其顿(Macedonia )是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地理和历史地区。长期以来,它的界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现在认为该地区涉及六个巴尔干半岛国家:希腊(北部的馬其頓地區)、北马其顿共和国、保加利亚(布拉格耶夫格勒州)、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它占地约,人口约476万。 馬其頓共和國自立國以來,一般簡稱為“馬其頓”;但馬其頓共和國和馬其頓地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存在名称争议。希臘方面認為“馬其頓”是希臘歷史的一個概念,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名稱,所以暫名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现在普遍认为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为史高比耶。 马其顿地区其已知的最古老定居点可追溯到约9000年前。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王国统治了巴尔干半岛;从那之后,马其顿的历史便开始多元化。.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馬其頓
詩篇
《詩篇》(唐朝景教譯《多惠聖王經》)是古代以色列人對上帝真正敬拜者所記錄的一輯受感示的詩歌集,包括150首可用音樂伴唱的神聖詩歌,供人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對主作公開崇拜時唱詠之用。它是《希伯来圣经》中第19本书。這些詩歌除了對主的頌讚之外更含有許多禱告,也透露對主充滿信賴的心聲。天主教會、正教会稱為聖詠,是舊約聖經诗歌智慧书的第二卷。伊斯蘭教稱之為“宰逋尔”。 在《希伯來聖經》中,這本書的名字是西佛·透希爾林(Se′pherTehil·lim′),意即“讚美之書”,或簡稱透希爾林(Tehil·lim′),即“讚美詩”。它是透爾拉(Tehil·lah′)一字的複數詞,意思是“讚美”或“讚美歌”。這個詞見於詩篇第145篇的題署。“詩篇”一詞採自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所用的桑末(Psal-moi′),所指的是用樂器伴奏的歌。這個名字也曾屢次在基督教希臘文聖經中出現,例如在及。詩篇乃是用來讚頌、敬拜上帝的神聖詩歌。 主題:敬虔之人藉著讚美、禱告、並歡騰的歌唱,尋求並接觸神,所表達的情緒、感覺、感想和經歷。.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詩篇
該撒利亞
該撒利亞或稱凱撒里亞可以指數個古羅馬時代的市鎮,包括.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該撒利亞
路加
路加(Λουκας;唐朝景教譯盧伽法王)是保羅傳道時的同工,他是《新約聖經》中《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雖然路加这个名字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圣经》只提到他三次,因此有關他的背景的介紹并不详细。根据保罗书信中透露的信息可以得知,路加的职业是醫生,使徒保罗称他为“親愛的醫生”和“我的同工”。.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路加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Τὸ κατὰ Λουκᾶν εὐαγγέλιον)是《新約聖經》正典中,四福音書之一,並與《馬太福音》、《馬可福音》構成对观福音。 這本福音书记述了耶穌一生的生活,详细记载了他的降生、工作、受難与復活等相關事蹟,並以耶稣升天结束。路加福音是四部福音中對耶稣出生前及童年生活描述最詳細的一部。 《路加福音》主題:赦罪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人救主。.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路加福音
路得記
路得記是圣经旧约中的篇章。这一篇是圣经中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内容之一。这本书讲述大卫的曾祖父和曾祖母的故事,围绕路得这一人物展开。 主題:一幅完整的表號,說到外邦的罪人,藉著基督的救贖而與基督聯結,與神的選民以色列同被帶進神聖的產業。.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路得記
迦南
迦南(天主教譯為客納罕)(Canaan,כְּנַעַן,腓尼基语:,Χαναάν,کنعان)原意为“低”,指地中海東岸的沿海低地,是一个古代地区名称,大致相当于今日以色列、西岸和加沙,加上临近的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临海部分。.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迦南
迦得
迦得是雅各的第七个儿子,利亚的使女悉帕为雅各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名字的意思是"万幸"(创世记30:9)。也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迦得支派的祖先。 他父亲雅各在临终前给他的祝福是:"迦得必被追击者追击,他却要追击他们的脚跟。"(创世记49:19) 而摩西给他的祝福是:"论迦得说,使迦得扩张的当受颂赞。迦得住如母狮;他撕裂膀臂,连头顶也撕裂了。"(申命记33:20) Category:雅各的儿子 th:เผ่ากาด.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迦得
阿摩司
阿摩司(עָמוֹס"Burden"),天主教譯作亞毛斯,是以色列人的先知,《聖經·舊約全書·阿摩司書》的作者,十二小先知之一。「阿摩司」在希伯來語的意思为“負荷”或“挑重擔者”。 有關阿摩司的生平只在《阿摩司書》內記載:他本身是猶大王國在伯利恆南方的鄉村提哥亞的牧人,又是修理桑樹的農夫(1章:1節,7:14),却奉命到北方以色列王國傳警告。當時,猶大的王是烏西雅,以色列王是耶羅波安二世。 在東正教,阿摩司的瞻禮日在6月15日;在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他的瞻禮日在7月31日。 A.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阿摩司
阿摩司書
阿摩司书是十二小先知书之一,在基督教《圣经》全书中是第30本。这本书的作者自称是一位牧人(1:1),原文意思為飼養羊、販賣羊、經營畜牧業的人。此“牧人”原文在聖經中一共出現兩次,另一處是在列王紀下3:4 ,用以形容摩押王米沙 ,所以阿摩司極可能有一定社會地位、且經濟富裕的商人。这本书里有很多针对不同国家的预言,但其主要對象是當時的以色列國。主題:耶和華對以色列並四圍列國的審判以及所產生的復興。.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阿摩司書
那鴻書
那鴻書是希伯来圣经中小先知书的第七本,一般被承认为聖經全书的第34本書。本书开头称作者为那鸿,主要内容为关于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的预言。那鸿大约在公元前632年之前在犹大完成本书。 主題:耶和華對邪惡亞述之京城尼尼微的審判。.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那鴻書
腓利門書
腓利門書(ΠΡΟΣ ΦΙΛΗΜΟΝΑ)不僅是“外邦人的使徒”所寫的最短的一封信, 而且在整本新約聖經中,只有約翰二、三書比腓利門書的篇幅更短。此外,這是使徒保羅惟一的“私人”信件,意即不是正式寫給一群會衆或一位監督,而是寫給一位私人朋友,目的是要與這位基督徒弟兄討論一個特别的難題。這位弟兄顯然就是富有的腓利門。他住在小亞細亞中部弗呂家的歌羅西城。 《腓利門書》主題:在新人裡信徒身分平等的例證。.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腓利門書
腓立比書
腓立比书(ΠΡΟΣ ΦΙΛΙΠΠΗΣΙΟΥΣ)是《新約圣经》全书中第11本书,是使徒保罗写给腓立比的基督徒的一封书信。这封书信是保罗书信的其中一封。 腓立比书的主題:經歷基督─以基督為生活、為榜樣、為目標、為能力及祕訣。.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腓立比書
雅各 (亞勒腓的兒子)
亞勒腓的兒子雅各(James, son of Alphaeus),天主教譯為阿尔斐的兒子雅各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傳統上認為他即是小雅各(次雅各伯,James the Lesser)。他在新约中只被提及四次,每一次都出现在宗徒名单里。注意不要与另一位宗徒,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大雅各伯,James the Greater)弄混淆。 哲罗姆認為他即是公義者雅各,這個看法被後世天主教會所接受。但是東方基督教認為兩人是不同的。.
雅各書
《雅各書》(ΑΚΩΒΟΥ)是《新約聖經》中的第20卷書,屬於“大公書信”中最前寫成的第一卷。這一書卷最為人所知的地方,是說明了信心跟行為是同等重要,因為「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2:26) 《雅各書》主題:基督徒服侍鄰舍,定要信行並重。.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雅各書
雅歌
雅歌是舊約聖經诗歌智慧书的第五卷。雅歌這個名字取自書中的首句:“所羅門的歌,是歌中的雅歌。”根據希伯來文的逐字譯法,這個名字是“歌中之歌”,意即卓越絶倫的歌。這樣的説法跟“天上的天”——意即天的最高處——有異曲同工之妙。() 雅歌與希伯來聖經不同之處,它並沒有著墨於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和其與子民所訂的約; 或是如傳道書或箴言般教導智慧;相比之下,它以歌頌兩性的愛為主:「兩人互道稱讚,與對對方的渴求,並奉獻自身的欣賞。」兩人和諧,互相渴慕對方,和親近的喜悅;耶路撒冷眾女子為愛侶組成了合唱團,作為在愛侶愛慾中的觀眾。 在現代猶太教中,雅歌會在逾越節期間在安息日讀出,標誌著豐收之始和作為離開埃及的記念。 猶太傳統認為它把二人愛侶的關係寓意著神和以色列的關係。 克拉克圣经评论说:它不是一輯歌集,而是一首歌,“一首舉世無雙,絶妙非凡的歌”。“這首美妙絶倫的詩歌在以色列國中寫成時,它的確堪稱是曠世的偉大作品。”以上是生活在公元第一世紀的猶太“師尊”阿吉巴(Akiba)對雅歌的評價。 主題:一個絕佳婚姻裏愛的歷史,啟示出個別信徒與基督愛的交通中進展的經歷。.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雅歌
耶利米
耶利米(希伯來文: יִרְמְיָהוּ)是《聖經》中猶大國滅國前,最黑暗時的一位先知,《舊約聖經》中《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列王紀上》及《列王紀下》的作者。他被稱作「流淚的先知」,因為他明知猶太人離棄上帝後,所注定的悲哀命運,但不能改變他們頑梗的心。.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耶利米
耶利米哀歌
《耶利米哀歌》(希伯来语:,ʾēḫā(h),Eikha),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一个书卷。 主題:耶利米對神的聖城和聖民之憂傷與愛的發表。.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耶利米哀歌
耶利米書
《耶利米書》 (天主教:耶肋米亞先知書;יִרְמְיָהוּ Yirməyāhū;the Book of Jeremiah) 相信是由數個單元的文集編輯而成。内容主要是先知耶利米的講辭,也包括以第三人稱提及先知的完傳記材料。這些單元的內容都應該出自先知耶利米的口,但記錄者未必是他本人。這些部份可能出自先知的秘書巴錄的報道(参36章:4節),52章的歷史附錄則採用列王纪的資料。 主題:基督在神對付以色列與列國時,成為耶和華對神選民的義,作他們的中心和圓周。.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耶利米書
耶稣·便·西拉
耶稣·便·西拉(希伯來語:בן סירא,古希腊语:Ιησους,英语:Jesus ben Sira),是一位犹太人,是犹太经文《便西拉智训》的作者。 便·西拉逝世于西元前约170年。曾经居住在耶路撒冷,所以又被称为耶路撒冷的耶稣,以区别于其他同名的人如拿撒勒的耶稣。.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耶路撒冷
提多書
提多書(ΠΡΟΣ ΤΙΤΟΝ)是新約聖經中保羅書信的其中一卷,也是新約全书的第17本书,亦是使徒保羅「教牧書信」最短的一封。 《提多書》主題:召會秩序的維持。.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提多書
提摩太後書
提摩太後書(ΠΡΟΣ ΤΙΜΟΘΕΟΝ Β΄)是新约圣经中的一卷,通常列於第16卷。由于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和提多书这三卷圣经的对象是教会牧者,因此亦称为教牧书信(Pastoral Letters)。 《提摩太後書》主題:對召會敗落的豫防劑。.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提摩太後書
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前书(ΠΡΟΣ ΤΙΜΟΘΕΟΝ Α΄)是新约圣经中的一卷,通常列于第15卷,在圣经全书中是第54本书。这本书是使徒保罗写给提摩太的第一封信,这也是本书名字的由来。由于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和提多书这三卷圣经的对象是教会牧者,因此亦称为教牧书信(Pastoral Letters)。 《提摩太前书》主題:神對召會的經綸。.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提摩太前書
歷代志
《歷代志》是《希伯来圣经》,即犹太教《塔纳赫》和基督教《旧约圣经》中的一部分。天主教聖經,將此書分爲>以及> 原文在《希伯來聖經》中是一本書,後來《舊約聖經》被翻譯成希臘文的時候才分為兩部分。關於本書的作者是誰,到今天還没有肯定的結論。猶太法典認為歷代志是出自以斯拉的手筆,這大概是因為歷代志的最後一段()跟以斯拉記的開頭幾乎完全一樣之故。 不過有些學者對這現象有不同的解釋:歷代志的最後一段是後人加插上去的,為的是要把它和以斯拉記連接起來。無論如何,書中雖有提到波斯王古列下詔批准猶太人返故土後的短暫重建聖殿一事,全書卻没有記載波斯帝國和希臘時代的歷史,顯然是寫在猶太人被擄歸回故土後的短暫時期之内,而編寫人很可能是以斯拉。 另外有學者根據書中記錄了約雅敬王第六代後人的族譜(),認為本書是寫於2世紀初,然而更可能的解釋是歸國後初期的作品。 主題:神在人歷史中行動的全部紀事,從亞當經過撒母耳到以色列被擄歸回,連同神對付猶大諸王一些重要細節的陳述。 《歷代志下》繼《歷代志上》,記述猶大國列王的歷史,從所羅門登基作王起,建造聖殿,直到西底家王被擄至巴比倫,以及波斯王古列下詔重建聖殿止。本書雖記神的信實、慈愛和恩典,但也記述神的公義、威嚴和懲罰,叫人認識神是怎樣的神,看祂如何對待祂的子民,好叫我們愛祂敬畏祂、求祂賜福也要聽從祂的話、行祂所喜悅的事。 歷代志下的重點和中心都在於倚靠神、尋求神、順服神,一切不能離開神;有時遇見各樣的苦難、危險,也是為要叫人轉向神。本書記載了幾個禱告蒙垂聽,靠神得勝的記述:代下十三14~18猶大人呼求耶和華;十四9~13亞撒王呼求耶和華;廿1~30約沙法王定意尋求耶和華;廿六5烏西雅王定意尋求神;卅一21希西家王凡所行的都尋求神。 歷代志下記載五次國家的復興和神四次的拯救,都有示範的作用。也有四次記述王因成功而驕傲,遭到不幸,這都可引為鑑戒。.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歷代志
歌羅西書
歌罗西书(ΠΡΟΣ ΚΟΛΟΣΣΑΕΙΣ)是使徒保罗写给公元1世纪位于罗马帝国亚细亚行省的歌罗西的基督徒的一封书信。这封书信是新約圣经全书中第12本书。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60年-61年,当时使徒保罗正在罗马的监狱中。不过对此有学者不认同,认为是使徒保罗在以弗所坐监时所写的,如著名的新约学者N.T.Wright。 《歌罗西书》主題:基督─包羅萬有、在萬有中居首位、作神的奧祕與化身,作教會的頭與成分,作聖徒的業分、生命、成分、盼望,並作一切正面事物的實體。.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歌羅西書
民數記
《民數記》(在沙漠中;天主教譯《戶籍紀》),是希伯来圣经及其摩西五经的第四卷。《民數記》是以色列人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文献,其普查時間在以色列人離開西乃山前,40年後又舉行了一次,同時也記錄了以色列遷居的過程。 主題:基督是神子民的生活意義、見證、中心,以及他們行程和爭戰的領導、道路與目標。.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民數記
末底改
末底改(Mordecai或Mordechai;Mordŏḵáy, 波斯語: مردخای, IPA value: ),天主教思高聖經的譯名為摩爾德開,是便雅憫族的猶太人。按《希伯來聖經》《以斯帖記》記載,他是掃羅王室的後裔,曾被擄去巴比倫。他在波斯王宮內當官員,曾揭發兩名太監陰謀殺害亚哈随鲁王,得王的褒獎,功績也記載在史上。他為了民族的信仰和尊嚴,得罪了宰相哈曼。他鼓勵和幫助以斯帖去對付哈曼﹐拯救了整個民族,免遭滅絕。哈曼被處死後,末底改被封為宰相。 M M M.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末底改
新約聖經
《新約聖經》(Ἡ Καινὴ Διαθήκη;New Testament)是基督教所认为的“《聖經》全書”裡继《旧约圣经》之后的其余部分的常用稱呼。.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新約聖經
旧约圣经
《舊約聖經》是基督教對《聖經》全書的前一部分的常用稱呼。舊約聖經原是猶太教主要經籍《塔納赫》。《圣经》本身显示《旧约》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开始撰写,直到耶稣降生前大约500年完成,前后经历大约1000年左右。有学者认为是由巴比伦之囚时期开始直到公元前一世纪,在此段约240年的时间写成,后来被基督宗教全盘收納為《聖經全書》的前部分。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很多内容也相同。不同的基督宗教所承認的《舊約聖經》略有不同,天主教版本承認46--;東正教版本承認50--;基督新教版本則為39--。 《舊約聖經》通常被分类为摩西五經(又稱律法书)、历史书、诗歌智慧書和先知书四部分。舊約聖經全在耶稣诞生之前已寫成及被輯錄成書,在基督教的教義看来與耶稣诞生后成書的《新约圣经》相承。.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旧约圣经
早期基督教
在基督教歷史中,早期基督教(Early Christianity),又稱原始基督教,指耶穌死後,使徒開始傳播其教義,形成初代基督教會後,一直到325年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之間這段時期,是基督教形成的最初期階段。一般又被區分為使徒時代與前尼西亞時期。.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早期基督教
摩西
摩西(מֹשֶׁה),天主教依拉丁文汉译為梅瑟,唐朝景教譯為牟世法王,伊斯蘭教稱為穆撒,,是在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等书中所记载的公元前13世纪时犹太人的民族领袖。犹太教徒認為他是猶太教的創始者。他在亚伯拉罕诸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裡都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先知。按照以色列人的传承,摩西五经便是由其所著。 按照出埃及记的记载,摩西受天主雅威(Yehoweh,或作上帝耶和華)之命,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离開古埃及前往一块富饶的应许之地。11天的路程因為以色列民的頑梗、悖逆不相信上帝會幫助他們,故经历40多年的艰难跋涉,才進入應許之地。但摩西因在加底斯巴尼亞以色列民因沒水喝向摩西爭鬧,摩西因情急沒有遵從上帝的命令,說了急燥的話,因此上帝不讓摩西跟著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在摩西的带领下,希伯来人摆脱了奴役的悲惨生活,学会遵守犹太十诫,并成为历史上首支尊奉单一神宗教的民族。 当代学术界共识视摩西为一个传说人物,而非历史人物William G.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摩西
撒迦利亞書
《撒迦利亞書》(唐朝景教譯作《刪河律經》)是《希伯来圣经》的第38本书卷,基督教《旧约圣经·小先知书》的第十一卷。这一卷包含了很多关于耶稣的预言,在后来的记录中全部得到应验。撒迦利亚是本书的作者。 主題:耶和華藉著基督的救贖,對祂受管教的選民熱切的安慰和應許;基督親受屈辱,在他們被擄中作他們受苦的同伴。.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撒迦利亞書
撒母耳記上
撒母耳记上是圣经全书的第9冊,原来和撒母耳记下是同一冊,後來分為兩冊。 关于本书的作者,历史背景等请参看主条目:撒母耳记。一般認為作者並不是圣经上所记载的先知撒母耳、迦得、拿單。.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撒母耳記上
撒母耳記下
撒母耳记下是圣经全书的第10本书,主要记录以色列王国第二位国王大卫执政其间的历史。撒母耳记下原和撒母耳记上合并为一册。 本书的作者信息以及写作背景等信息请参看主条目撒母耳记。.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撒母耳記下
所羅門
所罗门(שְׁלֹמֹה),天主教汉译为撒罗满,阿拉伯语称为苏莱曼(سليمان)。根据《希伯来圣经》记载,曾是以色列耶路撒冷的一代帝王,後來在《古兰经》,則視之为先知。据《希伯來聖經》记载,所罗门王是大卫与拔示巴的儿子,以色列王國第三任君主,是北方以色列王国和南方犹大王国分裂前的最后一位君主。 据圣经记载,所罗门王是耶路撒冷第一圣殿的建造者,并有超人的智慧,大量的财富和无上的权力。但最后由于所罗门王的罪过(包括偶像崇拜和背弃神的旨意)导致在他的儿子罗波安执政时期王国发生了分裂。所罗门王还是后世许多文献和传说的主角。.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所羅門
所羅門智訓
《所羅門智訓》或稱《智慧篇》,是約在公元前1世紀完成的著作,經書被收錄在《聖經》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當中。,梁望惠,教牧與教育小站 基督宗教對其聖經正典地位存爭議,現天主教會和多數東方教會、正教會以七十賢士譯本為基礎,把此書奉之為正典。 在1546年的特倫托會議,天主教重申聖經正典全部書卷,當中包括此書。 基督新教普遍對此書的完全真確性存疑,視之為次經,但聖公宗與信義宗則仍把這書收錄在經課表中。.
查看 聖經成書時序和所羅門智訓
拔摩島的約翰
拔摩島的約翰(John of Patmos),新約聖經中《啟示錄》的作者,根據《啟示錄》記載,他居住在希臘的拔摩島上。傳統上,主要的基督教會都相信他就是十二使徒中的約翰,也就是寫作《約翰福音》的福音書作者約翰。但是根據古代文獻,現代學者提出他跟約翰有可能是不同的人。 基督教會又稱他為聖者約翰(John the Divine)、啟示者約翰(John the Revelator)、神學家約翰(John the Theologian)、拔摩島之鷹(Eagle of Patmos)或先知約翰(John the S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