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

指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 S.K.H. St.

42 关系: 基督教協恩中學史超域太平洋战争小学中西區張耀升何明華律政司唐卡斯特石塘咀突破機構維多利亞教區羅曼穎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聖彼得聖保羅書院西區警署西邊街香港香港天文台香港小學會考香港童軍總會香港立法會香港聖公會院校香港日治時期鄭秀文蕭若元英國海外傳道會英格蘭教會林超英林柏希恒生管理學院李焯芬梁釗峰津貼學校明光社新城知訊台施玉麒文雋曰字樓女館曾鈺成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協恩中學

協恩中學位於香港九龍農圃道1號,於1936年創立,是香港聖公會轄下直資女子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成員學校之一。 學校截至2014-2015學年有17個運動隊伍、5個樂團、4個合唱團(其中兩個分別為跟九龍華仁書院及拔萃男書院合作之混聲合唱團)、普通話,中文和英文辯論隊、2個活躍的劇社及逾60個分別與語文、人文研究、視覺藝術、科學、社會服務和領袖訓練有關的輔助項目。這些項目旨在推動創新和創意,重點講求同儕互相支持、個人責任感和投入感,而容許學生按其不同水平的能力,分層次進行學習。 該校在2012/13學年轉為直資學校,直資學生初中學費定為每年3萬2千港元,高中每年3萬5千港元。 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50強龍虎榜,協恩中學及協恩中學其附屬小學分別排名第19位(中學)及第15位(小學)。.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協恩中學 · 查看更多 »

史超域

史超域牧師 (英文:The Reverend Arthur Dudley Stewart,),是英國在香港的傳教士,曾擔任聖保羅書院的校長。.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史超域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太平洋战争 · 查看更多 »

小学

小學(Elementary School),是人們接受最初階段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歲到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為初等教育機構,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通常是5年或6年。小學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小学 · 查看更多 »

中西區

中西區可以指:.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中西區 · 查看更多 »

張耀升

張耀升可以指:.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張耀升 · 查看更多 »

何明華

何明華會督,CMG,MC(Ronald Owen Hall,)是香港聖公會的前任主教。他於1932年十月二十五日被祝聖為主教,當年聖誕節後一週在港舉行陞座禮,於1932年至1951年任維多利亞教區主教及中華聖公會港粵教區(後稱華南教區)會督(即主教),1951年至1967年任聖公會港澳教區會督。 何明華曾於1944年按立李添嬡,後者成為了普世聖公宗史上首位女牧師。 1965年,香港大學授予他名譽神學博士學位。.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何明華 · 查看更多 »

律政司

律政司(Department of Justice,縮寫DOJ)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轄下的司法部門,由律政司司長主管,專門負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法律事務,包括提出絕大部分刑事檢控、草擬香港政府提出的所有法律草案、以及為香港政府提供法律意見。.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律政司 · 查看更多 »

唐卡斯特

唐卡斯特(Doncaster),英國英格蘭南約克郡唐卡斯特都市自治市的鎮。.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唐卡斯特 · 查看更多 »

石塘咀

石塘咀(Shek Tong Tsui),亦作卑路乍(Belcher) 或石塘嘴,是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地區,位置為堅尼地城以東,香港大學以北,西營盤以西,即由西祥街/西祥街北至水街/興漢道。.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石塘咀 · 查看更多 »

突破機構

(簡稱「突破」,Breakthrough Limited),於1973年成立,由蘇恩佩女士(已故)及蔡元雲醫生創辦,是香港基督教非牟利及非政府資助青少年服務機構,聯絡地址為香港新界沙田亞公角山路33號突破青年村。.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突破機構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教區

#重定向 聖公會維多利亞教區.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維多利亞教區 · 查看更多 »

羅曼穎

羅曼穎(LO Man Wing, Gloria,),香港電台節目主持及第一台編導。.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羅曼穎 · 查看更多 »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St.)是由英國海外傳道會於1906年在香港創辦的一所女子學校,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 學校原址在中環堅道27號,因1918年汕頭大地震而受損,1923年遷往西營盤列堤頓道2號。校舍已被政府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校舍主樓的西翼和中央部分在1923年完成,東翼則在1928年加建。1940年,校舍曾改作臨時醫院,接收瑪麗醫院及那打素醫院過多的病人,在香港日佔時期則曾被日軍佔用,作為秘密間諜訓練中心。 校舍面積約10,000平方呎,包括三棟校舍,分別為主樓、徐大統樓及金禧樓。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31位,而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則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小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27位。.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 查看更多 »

聖彼得

#重定向 彼得 (使徒).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聖彼得 · 查看更多 »

聖保羅書院

聖保羅書院(St.)是基督教香港聖公會創辦的一間著名傳統名校,屬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成員學校之一,設有小學部和中學部,俱只收男生。該校中學部校舍位於中西區半山般咸道69號,小學部則已遷離西區,於2013年落戶於港島南區薄扶林域多利道777號的全新校舍。 據正式記載,該校於1851年正式成立;但文獻顯示,早於1841年,創辦人史丹頓牧師已開始在英國籌集款項,並於1851年創立聖保羅書院。起始之時,該校只有一位導師及九位學生。聖保羅書院創校規模雖小,由於秉持辦學理念,不怕與殖民政府意見相左而堅持其治學風格,該校得以於1840至1880年間成為現代中國思想的搖籃,眾多著名中外知識分子曾任教、就讀及寓居於書院,包括王韜、、傅蘭雅、伍廷芳。現時,這間全日制學校大約有1,200名學生就讀,學生成績優異。現任校長是源迪恩先生。.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聖保羅書院 · 查看更多 »

西區警署

西區警署(官方名稱:西區分區警署)是香港警務處香港島總區西營盤分區的分區警署,位於香港西營盤德輔道西280號。.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西區警署 · 查看更多 »

西邊街

西邊街(英文:Western Street),是香港西營盤及至西半山的一條單向行車的山坡斜路街道,車輛只可以向上行,不准下行。它也是長命斜,斜度大約有1:6。因為只有車輛上行,所以也避免交通意外。 西邊街原稱新西街,以別於上環太平山街和荷李活道之間的西街。.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西邊街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學會考

香港小學六年級會考(Joint Primary 6 Examination),俗稱小學會考,是香港昔日的一個公開考試,由教育司署統籌,讓完成六年香港小學課程的小學六年級學生應考,於1949年創立,後於1962年被香港中學入學考試取代,但習慣上社會依然稱呼之為小學會考,直一到1978年入學考試完全被廢止,被學能測驗所取代為止。 香港小學會考共設有中文、英文、算術、常識四科,考試於五六月間一連四日上午舉行。考試合格者便有資格獲得官立或資助中學學位,否則便需要自行尋找私立中學學位。成績最優異的一百多名考生,可以獲得政府獎學金,免費讀全期中學。.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香港小學會考 · 查看更多 »

香港童軍總會

香港童軍總會(Scout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依據《香港法例》第1005章之《香港童軍總會條例》而設立,該法案賦予童軍總會權力經其會務委員會制定會章。該會章批准制訂各項規條以管理本會事務,即「香港童軍總會政策、組織及規條」。 經過1909年,最早出現的童軍活動後,聖若瑟書院在1914年從英國童軍總會登記成立香港首個童軍旅,香港童軍總會遂於1915年7月正式成立。從1977年起,香港分會正式從英國總會獨立,成為世界童軍運動組織的第111個成員。香港童軍總會從1978年起才正式接納女性成員。 截至2013年底,香港童軍總會有成員96,324人 分佈在1,339個旅團及其他單位之內,是全香港最大的制服青少年團體。其總部設於九龍尖沙咀香港童軍中心。會務由香港總監負責,轄下有5個地域及44個區。.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香港童軍總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聖公會院校

香港聖公會是香港及澳門的辦學團體之一,其中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主要管理香港的小學;聖公宗(香港)中學委員會管理香港的中學。現任聖公會教育幹事是陳謳明主教,現任香港聖公會大主教教育顧問是前聖保羅書院校長夏永豪。.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香港聖公會院校 · 查看更多 »

香港日治時期

#重定向 香港日佔時期.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香港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鄭秀文

鄭秀文(Sammi Cheng Sau Man,),香港實力派知名歌手及演員,為1990年代中期至2010年代香港最成功的女歌手之一,出道至今於全球的唱片總銷量逾過2500萬張,世界巡迴演唱會總場次突破170場,亦被媒體譽為華語樂壇跨世紀天后歌手。鄭秀文在樂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影壇也有一定的影響力。鄭秀文造型前衛,多次引領潮流,總是走在潮流的尖端,成為粉絲們效仿的對象,並和梅艷芳一樣擁有「百變天后」的美譽。.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鄭秀文 · 查看更多 »

蕭若元

蕭若元(Stephen Shiu Yeuk-yuen,)祖籍廣東中山,在香港出生。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前電視、電影編劇、主持人。另外,蕭經營財務公司、網上超市、日用品批發、凍肉批發、韓牛零售批發、藥房、餐廳、驗車中心等,亦曾經營過建築材料、瘦身減肥以及電影等生意。入室弟子為黃洋達(腦燒達)。 蕭若元不時發表政治經濟評論文章批評中國內地及香港時政,2000年代起創立網上電台,香港人網及謎米香港的創辦人,幫助促进香港政治發展,支持公民抗命、和平非暴力抗爭。近年因其在歐洲難民危機上支持德國收容難民的立場,與陶傑等不少鼓吹民粹的名人不和。.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蕭若元 · 查看更多 »

英國海外傳道會

英國海外傳道會,又名英国圣公会差会或安立甘會(英文:Church Mission Society,澳大利亚、新西兰: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是一个世界性的圣公会和其他新教基督徒的传教机构。 成立于1799年4月12日,在200年历史中曾吸引了9000名男女参与服务。 2007年2月1日,英国圣公会差会 (CMS)有186名传教士在非洲、亚洲、欧洲和中东服务。年预算为900万英镑。 1799年4月12日该差会成立时,名为“非洲和东方传教会”(The Society for Missions to Africa and the East)。第一批传教士来自符腾堡的路德会,在柏林神学院培训,1804年派遣出去。1812年差会更名为“非洲和东方教会传教士协会”(the Society was renamed The 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 for Africa and the East),1815年派出了第一位英国牧师。 20世纪初,该差会的神学转向自由主义神学。1922年,差会分裂,自由主义者留在差会内,而保守派另外成立“Bible Churchmen's Missionary Society”(BCMS,今Crosslinks)。 该差会对于喀拉拉邦这个印度识字率最高的邦的教育事业贡献显著。喀拉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许多学校仍以英国圣公会差会 (CMS)命名。科塔亚姆C.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英國海外傳道會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教會

英格蘭教會(Church of England),或譯為英格蘭國教會、英国国教会、英格蘭聖公會,是聖公宗的教會之一,16世纪由英格兰君主亨利八世时期开始由托馬斯·克蘭麥、理查德·胡克等改革家们改革并作为英格兰的国教。教会的辖区是今天英国(联合王国)中的英格兰地區,不包括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後者分归苏格兰圣公会、威尔士教会与爱尔兰教会管理。 英格兰教会的最高主教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副手是约克大主教。此外英國君王擁有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Supreme Governor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的頭銜。.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英格蘭教會 · 查看更多 »

林超英

林超英(Lam Chiu Ying,),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香港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香港鄉郊基金主席,香港觀鳥會榮譽會長。香港天文台前台長,香港氣象學會前會長,英皇書院同學會前會長。小行星64288號以林超英命名。.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林超英 · 查看更多 »

林柏希

林柏希(William Lam,),前新城知訊台高級執行監製、唱片騎師,2016年1月8日新城大改革後有傳將被升任「副台長」。但他於同年8月19日辭職離開新城電台。.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林柏希 · 查看更多 »

恒生管理學院

恆生管理學院(簡稱恆管;Hang Seng Management College,縮寫:HSMC),為香港一所私立專上學院,由恒生商學書院改組而成。恒管由五個學院組成(包括商學院、傳播學院、決策科學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和翻譯學院),現有約5,000名全日制學生及約200名全職教師。.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恒生管理學院 · 查看更多 »

李焯芬

李焯芬教授(Prof.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李焯芬 · 查看更多 »

梁釗峰

梁釗峰( Andy Leung ,),暱稱釗峰,香港男歌手,2010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市場營銷學系,2009年曾到北京清華大學當交換生,是香港樂壇四人男子組合C AllStar成員之一。 釗峰在C AllStar隊中亦有主唱作品部份,曾以爵士樂形式翻唱陳奕迅的《裙下之臣》。最為人熟悉是2010年10月份的派台歌《天梯》,曾登上香港電台中文歌曲龍虎榜第一位。截至2018年6月,《天梯》原裝MV在YouTube的點擊率超過1700萬次,為全港第一首破千萬廣東歌,同時亦是最高點擊率之廣東歌。.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梁釗峰 · 查看更多 »

津貼學校

津貼學校或稱資助學校,是指學校非由政府主辦,但接受納稅人資助的學校。.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津貼學校 · 查看更多 »

明光社

明光社為香港基督教非牟利機構,1997年5月成立。 明光社關注傳媒文化、流行文化、賭風、性教育、婚姻、娼妓問題、性傾向、同志運動,此外亦關注一些生命倫理議題(包括自殺、安樂死、生物医学工程、墮胎等)。本著基督教信仰的理念,藉研究、監察、教育及出版等工作去關心社會、服務人群。前主席為林海盛牧師,現任主席為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雷競業博士,總幹事為蔡志森。 明光社持守基督教福音派神學立場,傾向保守派。http://www.truth-light.org.hk/intro/enter?quicktabs_5.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明光社 · 查看更多 »

新城知訊台

是香港新城廣播旗下的一個廣播頻道,於1991年7月啟播,為目前新城廣播兩個粵語頻道之一,內容以資訊、娛樂和音樂為主。該台頻率為FM 99.7-102.1MHz,現時台長為程凱欣 (Karen),職銜名稱「高級執行總監」,創作顧問為周禮茂。.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新城知訊台 · 查看更多 »

施玉麒

施玉麒法政牧師(Rev.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施玉麒 · 查看更多 »

文雋

文雋(Manfred Wong,),原名王文俊,是香港資深電影人。電影導演、電影監製、演員、電影及電視編劇等。效力過嘉禾、德寶、邵氏、新藝城、藝能及永盛等电影公司。近年以監制、編劇及經理人工作為主。 文雋於1976-1981年在香港麗的電視任職編劇為多部電視劇編寫劇本,1979年開始為電影創作劇本。 1991年至內地拍片。1994年,監製由姜文執導之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1996年,與王晶、劉偉強合組「最佳拍擋」電影公司,该公司攝製超過三十部電影,包括《風雲》(1998)、《古惑仔》系列。2001年監製之《我的兄弟姊妹》除打破全國國產電影票房紀錄外,更奪取超過十個影展的電影獎項。2002年為全香港首位開拓網上劇集製作人,製作包括《百分百感覺》、《男女字典》及《女生宿舍之探偵學院》,近年在中國內地監製一批新導演作品。 文雋一直热衷于行政事務,現職為「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及「香港電影導演會」副會長,「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董事,曾任「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主席四年(2004-2007),現為電影發展局顧問成員之一,2007年11月並在香港創辦了《香港電影》雜誌。在擔任「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主席期間,被指蹤容無綫電視於播放《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中封殺其他電視台藝員。文雋既是電影事業家,又是少有的多棲影人,在演藝圈的經歷豐富,资历较高,得以坐上今天的位置。現代表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任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董事。.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文雋 · 查看更多 »

曰字樓女館

曰字樓女館(Diocesan Native Female Training School),香港19世紀中葉一所隸屬於聖公會的女子學校,被視為拔萃男書院的先驅及拔萃女書院的前身。 該校於1860年創立,1868年結業。校址在今般咸道官立小學。結業次年,在原址成立了曰字樓孤子院(今拔萃男書院)。由於曰字樓女館的創辦單位、教育理念、人事編制及學生背景與後來的拔萃男書院頗為不同,故拔萃男書院僅視其為先驅,仍將創校年份定於1869年,以該年之後為「第二建校期」(Second Foundation),而稱1860至1868年為「第一建校期」(First Foundation)。1899年,拔萃女書室在拔萃書室附近的玫瑰行(Rose Villas)成立,因與曰字樓女館皆以女性教育為宗旨,故以其繼承者自居,將創校年份回溯至1860年。.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曰字樓女館 · 查看更多 »

曾鈺成

曾鈺成教授(Jasper Tsang Yok-sing,),生於廣東廣州,籍貫廣東順德, 前香港立法會主席,民主建港聯盟創黨主席,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榮譽教授。此前曾經擔任香港培僑中學校長,現在為該校及培僑書院校監和培僑小學校董。其弟曾德成為前民政事務局局長。其與前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分別稱為香港政壇的「雙曾」。.

新!!: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曾鈺成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聖彼得小學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