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733年出生
- 1804年逝世
- 19世紀英格蘭作家
- 中哈克尼人
- 启蒙运动科学家
- 啟蒙運動哲學家
- 新教哲学家
- 爱丁堡大学相关人物
- 美国一位论派
- 美國廢奴主義者
- 英格兰一位论派
- 英格兰小册子作家
- 英格兰政治哲学家
- 英格蘭哲學家
- 英格蘭基督教神學家
宾夕法尼亚州
宾夕法尼亚州(Commonwealth of Pennsylvania)是美國的州份之一,正式名称为“宾夕法尼亚联邦”,俗称“里程碑”州。中文簡稱賓州。 這個州的名稱起源于英国移民威廉·賓,英國國王查理二世為償還其父親的債務而授予大片林地,拉丁文中的意思是“賓的林地”。 州内最大的两个城市也是美国的大城市,是费城和匹兹堡,费城是美国独立战争时起草独立宣言和联邦宪法的地方,所以宾夕法尼亚州也被称为“美国的摇篮”,匹兹堡曾经是著名的钢铁城。 本州的行政區劃,共管轄了67個郡。.
化学家
化学家一般是指从事于近现代化学研究的科学家,有专职和兼职之分,在英國亦可指藥劑師。化學家們會對化學元素、原子、分子及它們如何互相作用作出研究。化學家們研究並測試藥物、炸藥及之類其他的東西。化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科學,因為現在大多數的新藥物都是根据化学研製出的。 广义上,化學家有时也包括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士和西方古代的炼金术士。一個化學家與其他人做事的不同之處是他們通常都會很小心地檢查身邊每一種物體的變化。他們的工作,大部分是研究怎樣可以大量生產各種昂貴的藥用或者工業用化學品,務求造福大眾或者牟利維生。 每個化學家會有不同的專科,但是他們有些共同的做事方法。首先,他們看一種東西通常都會研究它是酸還是鹼,並且用原子的角度去分析那物體。其次,他們很小心地測量那些物體混合的時候不同物質的比例、化學作用正在進行的時候反應的速度及不同物體之間化學特性的分別。還有,他們會用自己有限的知識去嘗試瞭解那些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從而令自己學更多知識。 材料科學家是冶金學家的一類,但是他們讀書時通常都是主修化學。 小部份化學家都是在讀到大學畢業就出外當基層工作,大部份公司都雇用有博士學位的人。很多有關化學的工作或大學化學的課程對數學、物理、生物和化學同樣重視,因為化學又稱為中心科學。 讀到碩士的時候,化學科學生就得專攻一個分支。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生物化學,有機化學或無機化學等等。 讀完書之後,化學畢業生成為化學家,就會出來工作。他們多數會加入化學工業或做藥劑師。在很多國家大學其實有一科藥劑學專科,不過亦會有人讀畢化學後做藥劑師。又有些化學家會選擇為政府工作,當政府的化驗所技術員。.
利兹
利兹(Leeds ),--,英國英格兰西约克郡的大城市。依傍艾尔河(River Aire)旁的利茲,利茲市(City of Leeds)是行政中樞所在地。2011年預計有757,700人,使其成為英國第三大城市。 利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的艾爾麥特王國(Elmet),這個古王國的領土上有一片名為“Loidis”的森林,這即是“Leeds”一名的起源。隨後的數個世紀中統治者不斷更迭,13世紀形成現在的格局。17和18世紀的利茲是英國的羊毛生產交易中心。工業革命時發展成為工業城,亞麻織造、鑄鐵、印刷等漸漸取代了羊毛織造業的地位。 現在的利茲是Gamma級全球城市,是西約克郡都會區的文化、金融和商業中心。利茲有四所大學,全市的學生人口超過了二十五萬。.
查看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和利兹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查看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和美国
燃素说
燃素说(Phlogiston theory),一個已被取代的化學理論,起源於17世紀。這個理論假設,任何物質在燃燒時,都會釋放出一種名叫燃素(Phlogiston)的成分。 這個學說被安托万-洛朗·德·拉瓦節推翻。.
诺森伯兰县
诺森伯兰县(英语:Northumberland County)可以指:.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查看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和英国
橡皮擦
橡皮擦(英語:eraser(美)、rubber(英、澳)),又稱擦膠、擦紙/擦字膠、橡皮、膠擦、膠擦布、擦布、擦子,為拭去鉛筆於紙上墨跡的文具。它們多呈白色、棕色或粉紅色,但隨著新的原料出現,現在的橡皮擦可以是任何顏色。橡皮擦的主要構成物料是橡膠。一些售價較高的橡皮擦則含有塑膠成份。 擦拭粉筆或白板筆跡的用具一般稱為粉刷或(黑)板擦。.
氧
氧(IUPAC名:Oxygen)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O,原子序為8,在元素週期表中屬於氧族。氧屬於非金屬,是具有高反應性的氧化劑,能夠與大部分元素以及其他化合物形成氧化物。氧在宇宙中的總質量在所有元素中位列第三,僅居氫和氦之下。Emsley 2001, p.297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兩個氧原子会自然鍵合,形成無色無味的氧氣,即雙原子氧()。氧氣是地球大氣層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體積上佔20.8%。地球地殼中近一半的質量都是由氧和氧化物所組成。 氧是細胞呼吸作用中重要的元素。在生物體中,主要有機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還有組成動物外殼、牙齒和骨骼的無機化合物,都含有氧原子。生物體絕大部分的質量都由含氧原子的水組成。光合作用利用陽光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氧氣的化學反應性強,容易與其他元素結合,所以大氣層中的氧氣成分只能通過生物的光合作用持續補充。臭氧()是氧元素的另一種同素異構體,能夠較好地吸收中紫外線輻射。位於高海拔的臭氧層有助阻擋紫外線,從而保護生物圈。不過,在地表上的臭氧屬於污染物,為霧霾的副產品之一。在低地球軌道高度的單原子氧足以對航天器造成腐蝕。 卡爾·威廉·舍勒於1773年或之前在烏普薩拉最早發現氧元素。約瑟夫·普利斯特里亦於1774年在威爾特郡獨立發現氧,因為其成果的發表日期較舍勒早,所以一般被譽為氧的發現者。1777年,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進行了一系列有關氧的實驗,推翻了當時用於解釋燃燒和腐蝕的燃素說。他也提出了氧的現用IUPAC名稱「oxygen」,源自希臘語中的「ὀξύς」(oxys,尖銳,指酸)和「-γενής」(-genes,產生者)。這是因為命名之時,人們曾以為所有酸都必須含有氧。許多化學詞彙都在清末傳入中國,其中原法文元素名「oxygène」被譯為「養」,後譯為「氱」,最終演變為今天的中文名「氧」。 氧的應用包括暖氣、內燃機、鋼鐵、塑料和布料的生產、金屬氣焊和氣割、火箭推進劑、及航空器、潛艇、載人航天器和潛水所用的生命保障系統。.
查看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和氧
气体
气体是四种基本物质状态之一(其他三种分别为固体、液体、等离子体)。气体可以由单个原子(如稀有气体)、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子(如氧气)、多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分子(如二氧化碳)等组成。气体混合物可以包括多种气体物质,比如空气。气体与液体和固体的显著区别就是气体粒子之间间隔很大。这种间隔使得人眼很难察觉到无色气体。气体与液体一样是流体:它可以流动,可变形。与液体不同的是气体可以被压缩。假如没有限制(容器或力场)的话,气体可以扩散,其体积不受限制,沒有固定。气态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之间可以自由运动。 氣體的特性介於液體和等离子体之間,氣體的溫度不會超過等离子体,氣體的溫度下限為簡併態夸克氣體,現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高密度的原子氣體冷卻到非常低的低溫,可以依其統計特性分為玻色氣體和費米氣體,其他相態可以參照相態列表。.
查看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和气体
另见
1733年出生
- Marie-Josephte Corriveau
- 丹尼尔·索兰德
- 何塞·巴斯高·伊·瓦爾加斯
- 卡斯帕尔·沃尔弗
- 和协翁主
- 圆山应举
- 巴利·聖烈治
- 弘曕
- 彭措南嘉二世
- 德川宗睦
- 本傑明·林肯
- 本因坊察元
- 杉田玄白
- 第十三世噶瑪巴·堆督多傑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 羅聘
- 翁方綱
- 菲力·斯凱勒
- 西拉杰·乌德·达乌拉
- 阮福㫻
1804年逝世
- 乔治·卡杜达尔
-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 伊曼努尔·康德
- 劉墉 (清朝)
- 华妃 (嘉庆帝)
- 安托萬·波美
- 安東尼奧·何塞·卡瓦尼列
- 沃爾夫岡·馮·肯佩倫
- 皮埃尔·梅尚
- 第八世达赖喇嘛
- 綿慶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 约翰·亚当·席勒
- 菲力·斯凱勒
- 达摩达尔·潘德
- 钱大昕
- 雅克·内克尔
- 马丁·瓦尔
19世紀英格蘭作家
- 丁尼生
- 乔治·爱德华·摩尔
- 伊夫林·比阿特丽斯·霍尔
- 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
- 但丁·加百列·羅塞蒂
- 修頓爵士夫人
- 喬治·羅伯特·格雷
- 埃德沃德·迈布里奇
- 夏洛特·艾略特
- 夏綠蒂·勃朗特
- 大卫·李嘉图
- 奧古斯塔斯·德摩根
- 奧斯丁·亨利·萊亞德
- 威廉·华兹华斯
- 弗吉尼亚·吴尔夫
- 愛德華·利爾
- 愛達·勒芙蕾絲
- 托马斯·杨
- 托马斯·潘恩
- 托马斯·马尔萨斯
- 杰里米·边沁
- 查尔斯·巴顿 (法律作家)
- 查尔斯·达尔文
- 汉弗里·戴维
- 温斯顿·丘吉尔
- 碧雅翠絲·波特
- 简·奥斯汀
- 約翰·亨利·普拉特
- 約翰·奧斯丁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 约翰·斯诺 (医学家)
- 约翰·济慈
- 羅勃特·白朗寧
- 翟理斯
- 艾米莉·勃朗特
- 莱斯利·斯蒂芬
- 詹姆斯·爱德华·史密斯
- 阿尔弗雷德·爱德华·豪斯曼
- 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黑德
中哈克尼人
启蒙运动科学家
- 亞歷山德羅·伏打
- 威廉·布克蘭
- 格奥尔格·福斯特
- 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
- 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
- 約瑟夫·布拉克
- 約翰·羅比遜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 约翰·H·D·安德森
- 约翰·古德利克
- 约翰·坎通
- 罗伯特·贝克韦尔 (农学家)
- 艾萨克·牛顿
- 詹姆斯·赫顿
啟蒙運動哲學家
- 乔治·贝克莱
-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季舍夫
- 亚当·斯密
- 亚当·福格森
- 伊曼努尔·康德
- 伏爾泰
- 保爾·霍爾巴赫
- 克洛德·阿德里安·愛爾維修
- 切薩雷·貝卡里亞
- 勒内·笛卡尔
- 大卫·休谟
- 威廉·戈德温
- 威廉·馮·洪堡
- 孟德斯鸠
- 安齐奥赫·康捷米尔
- 尼古拉·马勒伯朗士
- 巴魯赫·斯賓諾莎
- 弗里德里希·席勒
- 弗里德里希·施萊爾馬赫
- 德尼·狄德罗
-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 戈特霍尔德·埃弗拉伊姆·莱辛
- 托马斯·杰斐逊
- 托马斯·潘恩
- 托马斯·里德
- 摩西·门德尔松
- 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
- 朱利安·奥弗雷·拉·美特利
- 格奥尔格·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贝格
-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 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 约翰·弥尔顿
- 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
- 约翰·托兰德
-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 约翰·洛克
- 菲爾曼·阿鮑齊特
- 詹巴蒂斯塔·维柯
- 让·勒朗·达朗贝尔
- 让-雅克·卢梭
- 赛缪尔·冯·普芬多夫
- 路維·郝爾拜
新教哲学家
爱丁堡大学相关人物
- 爱丁堡大学校友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美国一位论派
- E·E·卡明斯
-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 休厄尔·赖特
- 吉妮佛·古德溫
- 塞西莉亞·佩恩-加波施金
- 威廉·库欣
-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 小亞瑟·史列辛格
- 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 巴克敏斯特·富勒
- 希薇亞·普拉斯
-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 朱莉亞·沃德·豪
- 汉尼巴尔·哈姆林
- 爱德华·埃弗里特
- 瑪麗亞·米切爾
- 米勒德·菲尔莫尔
- 約瑟夫·斯多利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 约瑟夫·胡克
- 约翰·亚当斯
- 约翰·卡德威尔·卡尔霍恩
- 约翰·昆西·亚当斯
- 艾碧該·亞當斯
- 苏珊·安东尼
- 蒂莫西·皮克林
- 贺拉斯·曼
- 赫尔曼·梅尔维尔
- 霍瑞修·愛爾傑
美國廢奴主義者
- 乔治·S·鲍特韦尔
- 乔纳森·詹宁斯
- 亚伯拉罕·林肯
- 亨利·威尔逊
- 亨利·戴维·梭罗
- 以斯拉·海伍德
- 史蒂芬·皮爾·安德魯斯
- 威廉·加斯顿
- 安布罗斯·比尔斯
- 安德鲁·迪克森·怀特
- 弗朗西斯·巴克
- 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
- 查尔斯·贺智
- 查爾斯·芬尼
- 瑪麗·沃克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 约翰·D·洛克菲勒
- 约翰斯·霍普金斯
- 罗伯特·崔特·潘恩
- 莫里森·韦特
- 萨蒙·波特兰·蔡斯
- 詹姆斯·B·韦弗
- 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
- 費尼爾司·泰勒·巴納姆
- 贺拉斯·曼
- 霍勒斯·格里利
- 马丁·范布伦
- 马克·吐温
英格兰一位论派
- 乔治·布尔
-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 内维尔·张伯伦
- 大卫·李嘉图
- 奥斯汀·张伯伦
- 奧利弗·黑維塞
-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 寶寧
-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 碧雅翠絲·波特
- 約書亞·威治伍德
- 约瑟夫·张伯伦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 艾瑪·達爾文
英格兰小册子作家
英格兰政治哲学家
- H·G·威尔斯
- 乔治·奥威尔
- 乔治·艾略特
- 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
- 伦纳德·特里劳尼·霍布豪斯
- 伯特兰·罗素
- 伯納德·鮑桑葵
- 伯纳德·曼德维尔
- 哈罗德·拉斯基
-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 威廉·惠威爾
- 威廉·戈德温
- 戴維·麥克萊倫 (政治學家)
- 托马斯·希尔·格林
- 托马斯·霍布斯
- 杰里米·边沁
- 泰瑞·伊格頓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 约翰·弥尔顿
-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 约翰·洛克
- 華樂夫人
- 赫伯特·斯宾塞
- 阿萊斯特·克勞利
英格蘭哲學家
- H·G·威尔斯
- 以撒·華茲
- 奥卡姆的威廉
- 奧古斯塔斯·德摩根
- 威廉·惠威爾
-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 托马斯·埃利奥特
- 托马斯·贝叶斯
- 拉什道爾
- 杰里米·边沁
-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 约翰·拉斯金
- 罗伯特·格罗斯泰斯特
- 罗吉尔·培根
- 贝尔福特·巴克斯
- 路易斯·卡羅
英格蘭基督教神學家
亦称为 普利斯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