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

指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

緬甸聯邦(ပြည်ထောင်စု မြန်မာနိုင်ငံတော်‌),是緬甸自英屬緬甸獨立之後建立的第一個聯邦共和政體,是指1948到1962年;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所建立的。自1962年奈温及其军队發動政變推翻吴努统治後,缅甸政府之後開始推行社會主義意识形态。.

19 关系: 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吴努吴奈温奈温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中華民國國軍世界不灭佛教北京市社会主义第二次国共内战緬甸共產黨緬甸總理缅元缅甸语缅甸总统议会共和制英屬緬甸泰北孤軍

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

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是1946年至1962年間緬甸的執政黨,由昂山將軍、吳努等人於19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立。.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 · 查看更多 »

吴努

努,尊稱吳努(ဦးနု;),緬甸苗妙縣人,歷任緬甸總理及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主席。.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吴努 · 查看更多 »

吴奈温

#重定向 奈温.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吴奈温 · 查看更多 »

奈温

奈温(, IPA: ;),小名貌秀貌。緬甸卑謬省榜地鎮客家人。《世界知識》半月刊,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一九八〇年第二十期,1980年10月16日,第11頁缅甸軍政府领导人及獨裁者,1958年至1960年,及1962年至1988年间实际控制缅甸政权。中文常称「吴奈温」。.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奈温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

196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 两国“一致认为,两国间久悬未决的边界问题,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两国政府“根据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顺利地全面地解决了两国边界问题”。“双方决定在1960年1月28日周恩来总理和奈温总理签订的关于两国边界问题协定的基础上,缔结本条约。”条约共12条,主要内容:.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武裝部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管轄,是目前臺澎金馬地區主要防衛力量。前身為孫中山與蔣中正等人於1924年6月16日所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史稱黃埔建軍;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革命軍編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領的“全國陸海空軍”,軍隊開始實行軍隊國家化並改為現名。 中華民國國軍主要是由陸軍、海軍、空軍等三大軍種所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巡、 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近年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並大規模裁軍,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海軍陸戰隊戍守之東沙島、南沙太平島交予海巡管理。雖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軍人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目前常備部隊大約18萬6千人;後備軍人大約300多萬人。 早些時候,中華民國是採用徵兵制,服役役期兩年。而軍官採志願制為主,僅招收少部分義務役男子,國家辦有預官考試,招考大學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軍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少尉軍官階級。士官國家辦有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士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下士士官階級。隨著時代演進,服役役期被縮短。直至今日,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成為全體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漸走向徵兵與募兵雙軌制。.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中華民國國軍 · 查看更多 »

世界不灭

《世界不滅》(ကမ္ဘာမကျေ)是缅甸联邦的国歌,由緬甸作曲家萨亚·丁(Saya Tin)作曲及填詞,於1947年被採用。其前身为曲调为一首缅甸传统音乐的1934年国歌重新编曲而成,在国际场合通常只演奏编曲后的短版国歌。 2008年缅甸宪法规定1934年的原国歌和1947年改写后的国歌均为缅甸国歌。缅甸国内广播电视和在缅甸国内场合时通常先播放传统风格的原国歌再播放编曲后的国歌。.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世界不灭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社会主义

會主義(Socialism)是一系列经济体系,,其特点为、民主控制的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这个词也指代与这类体系相关的政治理论。"2.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社会主义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国共内战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緬甸共產黨

缅甸共产党(ဗမာပြည်ကွန်မြူနစ်ပါတီ)是缅甸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该党成立於1939年8月15日,昂山为第一任总书记。目前,该党在缅甸属于非法组织,主要在秘密状态下运作。 1939年10月1日,昂山聯合德欽黨、緬甸共產黨、貧民黨等組成自由聯盟(亦稱緬甸出路派組織),由巴莫出任主席,昂山出任總書記。1941年,昂山带领29名青年(史称「三十志士」)到日本占领的海南岛接受軍事訓練,准备组织武装起义配合日军侵入英属缅甸。事实上,昂山此时也已经脱离了缅甸共产党。而此前由于德欽丹東、德欽索等骨干被捕,缅甸共产党无形中陷于瓦解,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暴发,1942年1月日本军队从马来西亚和泰国侵入缅甸,德钦丹东、德欽索等出狱,德欽索任緬甸共產黨第二任总书记,1946年3月,由于清算白劳德路线造成缅甸共产党内部第一次大分裂,德欽索与其它七个中央委员脱离缅共另行组织红旗共产党,德欽索任红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缅甸共产党则重新组成新的中央,选举德钦丹东出任中央总书记(后改称中央委员会主席)。1944年8月到9月,缅共、“缅甸国民军”(昂山为首)、“缅甸人民革命党”(即缅甸社会党前身)等团体领导人在吴努家中举行了会议,成立“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昂山任最高领导人,德钦丹东任总书记,德欽索任政治领导人,奈温也量重要领导人之一。“同盟”内部在对待一系列与英人合作与独立形式的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缅甸共产党对于昂山的“中间路线”进行了强烈的抨击。1946年10月10日,由于共产党批评昂山镇压罢工,“同盟”执行委员会通过决议,把缅甸共产党排除出了“同盟”。 缅甸独立后,缅甸共产党坚持反对吴努政府,1948年8月,吴努政府向缅甸共产党全面进攻,缅共被迫转入地下,并开展武装斗争,緬甸共產黨在1960年代失去位於緬甸中部的根據地之後,很快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持下,有一批缅共领导人在中国北京国际马列主义学院学习,后分别被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野战军挂职学习。在地方挂职学习地四川省、贵州凯里、云南昆明对一部分缅甸人秘密进行培训,其中有815军区司令丁莱、东北军区参谋长余剑、果敢彭家声、克钦邦丁英、佤邦赵尼来等,后来在緬甸東北部重新建立,當中包括了佤邦、克钦邦、果敢。缅共中央所在地设在勐固。 如同緬甸其他爭取自治的少數民族一樣,佤邦得到緬甸共產黨的支持,但結果他們亦與果敢一樣背叛了緬共。結果,緬共的領導人在8888起義事件中被逼出走中國。 吳奈溫領導的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政权垮台後,佤民族组织與新的軍政府簽訂停火協議及和平協議。 1989年3月12日,彭家聲的果敢部隊於果敢縣宣佈脫離緬甸共產黨,並组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是年,與緬甸軍政權逹成停戰協議。4月,林明賢之815軍區宣佈脫離緬甸共產黨,並另立門戶組織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同年,與緬甸軍政權逹成停戰協議。4月17日,鮑有祥之佤部隊於佤邦宣佈脫離緬甸共產黨,並成立緬甸国家團結黨(不久更名為佤邦联合党),武裝部隊命名為佤邦联合军。5月18日,佤邦與緬甸軍政權逹成停戰協議。9月,101军区司令员丁英宣布脱离缅甸共产党,成立克钦新民主独立军。至此,緬甸共產黨的根据地彻底瓦解。 在1989年缅共失利后,缅共中央委员赛昂温向军政府投降。赛昂温是缅共唯一一个掸族中央委员,也是唯一一个向军政府投降的中央委员。而其他领导人选择流亡中国,继续坚持地下斗争。 1990年代,缅甸政府曾宣布挫败了一次缅共组织的暴动,60多名军官被逮捕。据说,现在若开地区仍然有缅共游击队在活动。 缅共的余部败走中国后,以也波晋孟为首对党组织进行了重组。缅共余部骨干大都是原来北上的缅族学生,后来还有一些本土人士加入。.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緬甸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緬甸總理

缅甸总理曾是缅甸的政府首脑,緬甸於2011年大選後實行總統制,政府首腦職權移交總統,總理一職不再設立。自2016年4月起设立的国务资政被外界视为相当于代替总理的职务。.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緬甸總理 · 查看更多 »

缅元

缅元(ကျပ်,拉丁轉寫:kyap,國際音標:) 为缅甸所通用的貨幣。货币符号为MMK。.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缅元 · 查看更多 »

缅甸语

缅甸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以仰光音为标准。它是缅甸联邦的官方语言,在該國有大约3200万人使用,而且在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泰国、美国也有少量分布。 缅甸语共有33个辅音,並与母音拼合组成音节。它一共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高平、高降、低平和短促。 缅甸文字的特征是它呈圆形,這是因為古時候的緬甸文是書寫在棕櫚葉上的,必須設計圓弧形的筆劃才能避免劃破葉面。字符的構成是以輔音字母與元音拼合後形成音節符號。.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缅甸语 · 查看更多 »

缅甸总统

缅甸总统目前是缅甸联邦共和国的国家元首。1997年到2011年,国家元首是“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2011年缅甸实行总统制,以总统为最高领导人。2016年增設類似緬甸總理的国务资政職務,由昂山素季出任,轉型成實際運作上偏向內閣制的半总统制。.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缅甸总统 · 查看更多 »

议会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parliamentary republic),是共和制的一种,它的政府型態屬於議會制,在這種政府中,行政機構的權力來源於立法機構(也就是議會)。议会共和制指议会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总理为首的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 。.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议会共和制 · 查看更多 »

英屬緬甸

英屬緬甸,是大英帝國在中南半島上的一個殖民地,存在於1824年至1948年。原先是英屬印度的一部份,1937年成為獨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佔領,改為緬甸國;直至戰後才正式獨立。 英國為了英屬印度的東邊界,與緬甸貢榜王朝爆發第一次英緬戰爭。英國獲勝,並且在1824年成立英屬緬甸,管理攻占的土地。當時英屬緬甸是英屬印度之下的一省。1852年,英國贏得第二次英緬戰爭,攻佔勃固城,並將此地稱為下緬甸。1886年,英國贏得第三次英緬戰爭,貢榜王朝滅亡,英國完全占領緬甸,並將政府設於仰光。 英國占領緬甸後發生許多反抗,英國勢力將鄉村領袖結合入殖民政府以統治鄉村,並且對各民族採「分而治之」政策:直接統治緬族,間接統治其他族。英屬緬甸以稻米為單一作物,出口至英國以及英國殖民地。英國並且開發緬甸的木材、石油與錫礦。緬甸的交通和教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国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無數蒸氣船得以航行於伊洛瓦底江。為彌補水路的不足以及鎮壓反抗,英國人也興建與改善鐵路和道路。此時,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工廉價,印度資本家也進入緬甸,威脅緬甸經濟。因此緬甸人開始產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 英國發展英式教育,影響緬甸佛教,使僧侶開始反抗,所以緬甸佛教成緬甸民族主義與反殖民推力。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民族獨立浪潮也傳入緬甸。1920年,仰光大學爆發反對殖民教育的「國民教育運動」,導致「佛教青年會」結合其他團體成立「緬甸人民團體總會」,其開放與改革政治與教育要求被英國拒絕。1930年代,學生與農民暴動持續,英國改採懷柔政策。 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選舉中,巴莫博士當選為英国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本國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名義上獨立的緬甸執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对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將軍(又譯翁山)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1944年,昂山轉而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1945年日本投降後,同盟國宣布緬甸獨立有效。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1948年1月4日,英國議會正式承認緬甸独立,英屬緬甸結束,緬甸聯邦成立。.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英屬緬甸 · 查看更多 »

泰北孤軍

#重定向 泰緬孤軍.

新!!: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和泰北孤軍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