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秦婦吟

指数 秦婦吟

《秦婦吟》是中國長篇敘事詩,是現存唐詩中最長的一首。作者是唐朝末年的韋莊。《秦婦吟》與漢代的《孔雀東南飛》北朝的《木蘭詩》合稱「樂府三絕」。.

27 关系: 天复 (唐朝)孫光憲孔雀東南飛中和 (唐朝)七言古詩世族廣明 (唐朝)伯希和唐僖宗唐诗公卿光绪白居易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贞明 (后梁)鸣沙山黃巢之亂黄巢长安陈寅恪李戡杜牧洛阳市清朝木蘭詩成都市敦煌市

天复 (唐朝)

天復(901年四月-904年闰四月,907年九月)是唐昭宗的年號,共计4年。 902年三月开始,楊行密被封为吴王,南吴太祖楊行密作为唐朝的藩臣,用天復年号到904年闰四月唐昭宗改元时。 蜀王王建不承认唐昭宗迁都洛阳后改元的天祐年号,继续使用天复年号。在907年九月王建即位为前蜀高祖皇帝,依然用此年号(天復七年),908年才改元。 晋王李克用认为天祐是朱温所改,不承认其为唐朝年号,继续奉天复年号。907年,朱温篡唐,改元开平。李克用奉唐正朔,复称天祐四年。 岐王李茂贞亦用天复年号,直至天复二十二年(922年)才改称天祐十九年。.

新!!: 秦婦吟和天复 (唐朝) · 查看更多 »

孫光憲

孫光憲(),字孟文,自號葆光子。陵州貴平(今屬四川仁壽縣東北)人。五代詞人。 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出生。出生農家,好讀書,喜抄書,至老不廢。五代後唐時,曾任陵州判官,後得梁震之薦,荊南高季興聘為掌書記。歷事高季興、高從誨、高保融、高保勗、高繼沖諸王,累官至檢校秘書監兼御史大夫賜金紫。後勸高繼沖獻地納降,宋太祖聞之甚悅,授黃州刺史。孫光憲立志于撰修史书,在荊南期間,作有《续通历》與《北夢瑣言》。能填詞,作有《浣溪沙》、《菩薩蠻》、《虞美人》等,陳廷焯说他“詞氣甚遒,措辭亦多警練,然不及溫韋處亦在此,坐少閒逸之致”。太祖乾德六年(968年)卒。另有《荆台集》、《橘斋集》等作品。《花間集》收其詞61首。.

新!!: 秦婦吟和孫光憲 · 查看更多 »

孔雀東南飛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创作时间大致是南北朝,所叙事在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主要记叙了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斷被加工,终成为漢代樂府民歌中最傑出長篇叙事诗。其中大量运用铺陈的写作手法,叙述了焦仲卿與劉蘭芝之间的爱情悲劇。.

新!!: 秦婦吟和孔雀東南飛 · 查看更多 »

中和 (唐朝)

中和(881年七月至885年三月)是唐僖宗的年號,共计5年。.

新!!: 秦婦吟和中和 (唐朝) · 查看更多 »

七言古詩

七言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詩體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 它起源於民謠。先秦時期除《詩經》、《楚辭》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摹仿民間歌謠寫成的以七言為主的雜言體韻文。西漢時期除《漢書》所載的《樓護歌》、《上郡歌》外,還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韻文。 東漢七言、雜言民謠為數更多,如東漢末年的《小麥謠》、《城上烏》(司馬彪《續漢書.五行志》)、《桓靈時童謠》「舉秀才」(葛洪《抱朴子·審舉》)都是很生動、通俗流暢的七言和雜言民間作品。相傳漢武帝曾會聚群臣作柏梁臺七言聯句,但據後人考證,實係偽託,並不可靠。 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現存的第一首文人創作的完整七言詩。以後湯惠林、鮑照都有七言作品。鮑照的《擬行路難》18首,不僅在詩歌內容上有很大的擴展,同時還把原來七言詩的句句用韻變為隔句用韻和可以換韻,為七言體的發展開出了新路。 從梁至隋代七言體詩歌逐漸增多,至唐代七言詩才真正發達起來。七言詩的出現,為詩歌提供了一個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豐富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表現力。.

新!!: 秦婦吟和七言古詩 · 查看更多 »

世族

#重定向 士族 (中国).

新!!: 秦婦吟和世族 · 查看更多 »

廣明 (唐朝)

廣明(880年正月至881年七月)是唐僖宗的年號,共计2年。.

新!!: 秦婦吟和廣明 (唐朝) · 查看更多 »

伯希和

伯希和(Paul Pelliot,),法国语言学家、汉学家、探险家。1908年前往中国敦煌石窟探险,购买了大批敦煌文物运往法国,今藏法国国家图书馆老馆。伯希和精通多国语言:英语、德语、俄语、汉语、波斯语、藏语、阿拉伯语、越南语、蒙古语、土耳其语、吐火罗语等。.

新!!: 秦婦吟和伯希和 · 查看更多 »

唐僖宗

唐僖宗李儇(;),唐朝第21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5年,得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唐朝皇帝中出逃时间最长的一位,在位年间有8年不在京师长安。.

新!!: 秦婦吟和唐僖宗 · 查看更多 »

唐诗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618年—907年)的詩,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風格創作的詩。唐詩上承魏晉南朝詩,下開宋詩,唐代也被視為中國歷來詩歌發展最盛的黃金時期,因此有與宋詞並舉之說。 唐代以後,唐詩的選本、選集不斷湧現,現今流傳最廣的是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清朝康熙年間的《全唐詩》整理收錄了二千二百多名詩人超過五萬多首唐詩。.

新!!: 秦婦吟和唐诗 · 查看更多 »

公卿

公卿是指公家和基於日本律令規定的太政官當中之最高幹部職位,即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大納言、中納言、参議(或從三位以上(非参議))等高官(總稱議政官)。平安時代起稱為公卿。.

新!!: 秦婦吟和公卿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新!!: 秦婦吟和光绪 · 查看更多 »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他晚年雖仍不改關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劉白」。唐宣宗稱之為詩仙,而李白是後世才由天上謫仙人轉尊稱為詩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新羅、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并序》、《秦中吟》、《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

新!!: 秦婦吟和白居易 · 查看更多 »

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

尔克·奥莱尔·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著名的英国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原籍匈牙利。曾经分别于1900年-1901年、1906年-1908年、1913年-1916年、1930年-1931年进行了四次著名的中亚考察,其考察的重点地区是中国的新疆和甘肃,期间盗取大量佛教文物。.

新!!: 秦婦吟和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 · 查看更多 »

贞明 (后梁)

贞明(915年十一月乙丑-921年四月)是后梁末帝朱友贞的年号,共计7年。吴越太祖錢鏐,闽太祖王審知,楚王马殷同时用该年号。.

新!!: 秦婦吟和贞明 (后梁) · 查看更多 »

鸣沙山

鸣沙山有如下可能:.

新!!: 秦婦吟和鸣沙山 · 查看更多 »

黃巢之亂

黃巢之亂,是唐僖宗時由私鹽商人黄巢為首的民變,近年亦有學者稱黃巢民變,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次,禍延唐朝半壁江山,時間長達十年,造成的死亡人數難以估計,導致唐末國力大衰,加速唐朝滅亡。.

新!!: 秦婦吟和黃巢之亂 · 查看更多 »

黄巢

巢(),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時人。初為鹽幫首領,售私鹽為業,後成民變軍首领,曾自立为帝,尊号为承天应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国号大齐,年號金統,史稱黄巢之亂。黃巢退敗時死於部下之手。野史有稱「黃巢殺人八百萬」惡名。.

新!!: 秦婦吟和黄巢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秦婦吟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陈寅恪

陳寅恪(),字鹤寿(不常用),是一位籍貫江西省義寧州(今修水縣)、生於湖南長沙的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曾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亦為民初時期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餘三人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通曉二十餘種语言。其史學脫胎於乾嘉考據學,著有《柳如是別傳》、《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与钱穆、陈垣、吕思勉并称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

新!!: 秦婦吟和陈寅恪 · 查看更多 »

李戡

李戡(),臺灣作家,生於台灣台北市。為李敖和其第二任夫人王小屯所生的長子。.

新!!: 秦婦吟和李戡 · 查看更多 »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別名紫微省),人稱杜紫微。 其詩英发俊爽,为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新!!: 秦婦吟和杜牧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秦婦吟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秦婦吟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木蘭詩

《木蘭詩》,又名《木蘭辭》,約作於北魏,最初錄於南朝陳朝釋智匠 《古今樂錄》,長300餘字,後經隋唐文人潤色。一說《木蘭詩》是唐人韋元甫所作,《文苑英華》卷三三三載《木蘭歌》,併題作者為唐人韋元甫。宋朝郭茂倩《樂府詩集》載:“唐人韋元甫擬作木蘭詩一篇。”嚴羽《滄浪詩話》認為“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之類,“已似太白,必非漢魏人詩”。 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讚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詳略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以人物問答及鋪陳、排比、對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態,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神氣躍然,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新!!: 秦婦吟和木蘭詩 · 查看更多 »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新!!: 秦婦吟和成都市 · 查看更多 »

敦煌市

敦煌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級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新!!: 秦婦吟和敦煌市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秦妇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