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磯永吉

指数 磯永吉

磯永吉(),本籍日本廣島縣福山市。台北帝國大學與國立臺灣大學教授,農業家。 1925年,他和末永仁將臺灣的在來米成功改良成蓬萊米,讓臺灣農民大幅增加收益,今臺灣食用的稻米仍為該品種,使他被尊稱為「蓬萊米之父」。.

53 关系: 台北帝國大學台北廳台灣總督府堰塞湖大屯山大渡忠太郎奇美集團山口县山口大學山本由松岡山縣川上瀧彌工藤祐舜中國時報中日战争廣島縣北海道北海道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臺灣大學獎學金磯永吉小屋福山市竹子湖籼稻產經新聞田代安定牧野富太郎盆地芝浦西方世界許文龍農會防府市蓬萊米臺中州臺灣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臺灣省諮議會臺灣省政府臺灣省政府農林廳金平亮三雲林縣縣長雜交退休林金生民航空運公司深安郡札幌市新臺幣...日本日本学士院奖早田文藏 扩展索引 (3 更多) »

台北帝國大學

#重定向 臺北帝國大學.

新!!: 磯永吉和台北帝國大學 · 查看更多 »

台北廳

#重定向 臺北廳.

新!!: 磯永吉和台北廳 · 查看更多 »

台灣總督府

#重定向 臺灣總督府.

新!!: 磯永吉和台灣總督府 · 查看更多 »

堰塞湖

堰塞湖是指山崩、土石流或熔岩堵塞河谷或河床,儲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的湖泊,通常為地震、風災、火山爆發等自然原因所造成,也有人為因素所造就出的堰塞湖,例如:炸藥擊發、工程挖掘等。堰塞湖的形成,通常是不穩定的地質狀況所構成,當堰塞湖構體受到沖刷、侵蝕、溶解、崩塌等作用,堰塞湖便會出現「溢壩」,最終會因為堰塞湖構體處於極差地質狀況,演變「潰堤」而瞬間發生山洪爆發的洪災,對下游地區有著毀滅性破壞。(大多數的堰塞湖會於形成後的數天內,不斷的由原本的河川注入儲水,累積到足以潰堤的水量。).

新!!: 磯永吉和堰塞湖 · 查看更多 »

大屯山

大屯山位於台北市北投區,現在的標高是1092公尺,位於台灣西北部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為一錐狀活火山,地理上屬於大屯火山群的大屯山亞群。.

新!!: 磯永吉和大屯山 · 查看更多 »

大渡忠太郎

大渡忠太郎(),日本植物學家,東京帝大植物學科畢業,曾於日本岡山市第六高等學校任教。他在1896年10月與牧野富太郎等人一同搭「小倉丸」從神戶到基隆,年底12月5日返回東京,而隔年12月7日又單獨來臺,於1898年4月中旬離臺,此行經過被寫成〈臺灣植物探險紀行〉,於《植物學雜誌》上發表。.

新!!: 磯永吉和大渡忠太郎 · 查看更多 »

奇美集團

#重定向 奇美實業.

新!!: 磯永吉和奇美集團 · 查看更多 »

山口县

山口縣()是位於日本本州最西部的縣,為中國地方五縣之一,縣治為山口市,最大城市為下關市。現今縣境為德川幕府時代的長州藩(當時的周防國和長門國),藩主是受幕府排斥的外樣大名毛利氏,藩廳設在萩城(現山口縣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山口縣為中國地方最西的一縣,也是本州最西端的都道府縣,隔關門海峽與九州地方相望。.

新!!: 磯永吉和山口县 · 查看更多 »

山口大學

山口大學(日語:やまぐちだいがく,英語:Yamaguchi University),本部位于日本山口縣山口市的國立大學。1949年建校,簡稱山大(日語: やまだい) Nigel Ward 日本大學排名:第28名(研究經費·論文引用率·入學難易度·聲望).

新!!: 磯永吉和山口大學 · 查看更多 »

山本由松

山本由松(),日本福井縣人,植物學家,專長是防己科的植物研究,著有《續臺灣植物圖譜》五卷、《蘭印植物紀行》、《海南島植物資料》、《臺灣植物概論》。.

新!!: 磯永吉和山本由松 · 查看更多 »

岡山縣

冈山县()位於日本中国地方,首府冈山市。面向瀨戶內海。瀨戶內海有大小共計約90個島。與廣島縣東部位置備後地方和香川縣島嶼部合成古代的「吉備國」。 冈山县濑户内海岛屿总面积44.42km²,总人口1,920,654人。 1989年時由於降雨量不足1mm的日數為日本第1位而得到『晴れの国』(晴天之國)之名。.

新!!: 磯永吉和岡山縣 · 查看更多 »

川上瀧彌

川上瀧彌()是日本植物學家。奠定台灣植物學的研究基礎,並致力於有用植物調查事業。.

新!!: 磯永吉和川上瀧彌 · 查看更多 »

工藤祐舜

工藤祐舜 (1887年-1932年),日籍台灣植物學者,於1928年抵台任臺北帝國大學理農部植物分類學講座教授,同時兼任附屬植物園園長。1929年成立腊葉標本館,為今日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TAI)的創立者,並為第一任館長,此為「臺灣大學植物標本與歷史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之已電子化的資料。。 在台期間,為「展開地區精密植物調查的開始 ,吳永華,1997。被遺忘的日籍台灣植物學者。401-434頁。台中:晨星出版社。」。.

新!!: 磯永吉和工藤祐舜 · 查看更多 »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是中華民國一份綜合性中文報紙,常被簡稱為《中時》,由中國時報社編輯與發行,《中國時報》由知名報人余紀忠創辦於1950年,現任董事長為蔡衍明,發行人為黃清龍,總經理為蔡紹中,總編輯為王綽中。.

新!!: 磯永吉和中國時報 · 查看更多 »

中日战争

中日戰爭主要指近代中國和日本之間發生的兩場大規模戰爭:.

新!!: 磯永吉和中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廣島縣

廣島縣()位於日本本州西端中國地方,並面向瀨戶內海的一個縣。是日本的一級行政區劃之一。東接岡山縣、北接鳥取縣與島根縣、西鄰山口縣、南濱瀨戶內海。首府位于廣島市。.

新!!: 磯永吉和廣島縣 · 查看更多 »

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端的一級行政區,亦是日本现时唯一以「道」取名的行政区划,道廳所在地(首府)是札幌市。全境面積78,420.79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最大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的人口約有544萬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亦可以指北海道行政區所在的島嶼。北海道本島和本州、四国、九州並為日本四大島嶼之一,面積77,983.92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第二大島嶼,亦是世--面積第21大島嶼。 北海道的原住民愛努人在過去曾將北海道和庫頁島、千島群島等愛努人居住的地區統稱為阿依努茅希利(阿伊努語假名:アィヌモシㇼ,转写:Aynu-mosir),意為人類居住之處。而和人古代則稱愛努人為蝦夷,稱北海道為蝦夷地。此外和人還曾使用過渡島、越渡島等名稱代指北海道。在明治政府設立開拓使之後,政府考慮修改蝦夷地這一名稱。曾多次在北海道探險的松浦武四郎向政府提出了北加伊(ほっかい)道、海北道、海東道、日高見道、東北道、千島道六個方案。最後政府決定採用「北加伊道」這一名稱,並且效仿律令制時代五畿七道中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將「加伊」改為「海」字,此為北海道名稱由來。北海道的人口密度遠較日本其他地區為低,這使得北海道擁有日本四分之一的農地,成為日本重要的食糧提供基地;亦讓北海道保留有未經人工干預的自然環境,吸引眾多遊客到訪。.

新!!: 磯永吉和北海道 · 查看更多 »

北海道大學

北海道大學(;英語譯名:Hokkaido University),简称北大(ほくだい;Hokudai)或海大,是一所位於日本北海道的国立研究型綜合大學。北大前身是舊制帝国大学-北海道帝國大學(1918年),起源於1876年的「札幌农学校」。 北大的知名校友中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伯·柯霍獎得主、3名芥川獎得主以及逾百名大學校長。.

新!!: 磯永吉和北海道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興大學

國立中興大學(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縮寫NCHU),簡稱興大,是台中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有理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農資學院、生命科學院、獸醫學院、法政學院、文學院、創新產業暨國際學院、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及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學校。以農業科學、農業經濟學、獸醫、生命科學、轉譯醫學、生醫工程、生物科技、綠色科技等領域見長 。 近年興大與臺中榮民總醫院、彰化師範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等機構合作,聚焦於癌症醫學、免疫醫學及醫學工程三項領域,將實驗室成果逐步應用到臨床上,未來積極與教育部爭取中部地區第一家公立醫學院設立;並積極與臺中市政府合作,簽訂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動數位文化、智慧城市。此外,興大亦是EUTW、TCUS的成員之一。.

新!!: 磯永吉和國立中興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磯永吉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獎學金

學金,是提供給特定學生的金錢獎勵,頒發對象包括學業成績優異、操行良好或體育、藝術等方面表現傑出者。 獎學金的額度不等,有些額度甚小,僅是象徵性意義;有些則額度甚大,足以支付學雜費、書籍費,甚至是生活費,讓學生得以在無經濟壓力下專心向學。.

新!!: 磯永吉和獎學金 · 查看更多 »

磯永吉小屋

磯小屋 磯永吉小屋,全稱為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簡稱磯小屋,位於國立臺灣大學公館校區農場裡。1925年落成,佔地面積為383.04平方公尺的單層排屋。目前為台大農藝系使用此建築物,其正式用途是農藝系的「育種準備室」,更早之前則稱為「種子研究室」。目前磯小屋已被文化局登錄古蹟名稱為「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並免除被拆遷的下場。.

新!!: 磯永吉和磯永吉小屋 · 查看更多 »

福山市

福山市()是日本廣島縣的中核市,位于廣島縣東南部(備後地方),是福山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人口規模居于廣島縣內第二位,中國地方第四位(次于廣島市、岡山市和倉敷市)。 市內南部的觀光景點「鞆の浦」非常有名,特產品有鋼鐵、福山琴、慈姑和木屐。.

新!!: 磯永吉和福山市 · 查看更多 »

竹子湖

竹子湖,是臺灣北部大屯山與七星山之間的一個山谷,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轄區內,行政區則屬於臺北市北投區湖田--。當地海拔約670公尺,氣候涼爽多雨。由於土壤肥沃,又擁有豐沛潔淨的山泉水源,為陽明山區少有的休閒農業區,也是大臺北地區知名的旅遊景點。竹子湖曾經係火山爆發後所形成的天然堰塞湖,如今湖水已然退去。過去曾栽植大片箭竹及孟宗竹,風起時竹子隨風起舞有如湖面波浪,因而得名-->。.

新!!: 磯永吉和竹子湖 · 查看更多 »

籼稻

稻()(学名:Oryza sativa subsp.)或秈米,亦有稱絲苗米(港澳)或在來米(台灣),是稻米的一個亞種。秈稻,又稱旱稻,生長適合長日照,比粳稻耐熱耐旱,米粒長但粘性差,与粳稻相比,米粒中蛋白質和直链澱粉含量均较高。生長期短,可以輪作,產量高。傳統上,華中、華南、台灣、印度及中南半島出產的米為秈米,而中國淮河以北、西南高海拔地區及日本、朝鮮等地所種植的稻米品種為粳米。在長江流域可進行稻麥輪作,在華南地區可實行一年兩熟甚至三熟。著名的有泰國茉莉香米和增城絲苗。 早期台灣原住民栽種的稻米是以小米為主,直到明鄭鄭成功來到台灣、發現台灣很適合栽種水稻,才開始由中國大陸引進台灣大量栽種,因此開啟台灣稻米王國的開始。但是台灣稻米的基礎工程奠定在日治時代,當時日本政府以「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殖民策略投入經營台灣的蔗糖與稻米產業,大力建設嘉南平原的水利工程,並將所生產的蔗糖及稻米運回日本,但是當時台灣所種植的稻米品種為米粒較長的秈米,日本人稱之為「在來米」意指台灣在地本來就有的米,口感比日本人習慣的粳米差,因此日本人育種出了適合台灣耕種的粳米品種蓬萊米。 近來台灣育種出台中10號,其為秈稻品種,口感卻接近粳米。.

新!!: 磯永吉和籼稻 · 查看更多 »

產經新聞

《產經新聞》是日本的全國性報紙之一,由富士產經集團旗下的產業經濟新聞社(產經新聞社)所發行。其報社宣稱2011年每日發行量为日刊160万,晚报53万,日报的发行量位居全日本第七位(前六位分別為《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中日新聞》和《日本經濟新聞》、《东京体育》)。其前身是1933年(昭和8年)6月20日在大阪創刊的《日本工業新聞》。1969年5月至1988年間,報頭題字曾一度改為《サンケイ新聞》。该报近年经营不振,业绩不佳,需要富士产经集团对其进行资金支持。 該報的宣傳口號是「不避諱,不一窩蜂,講重點的报纸」,立場偏右,较为亲近自民党,有媒体称其為“自民党推销员”。.

新!!: 磯永吉和產經新聞 · 查看更多 »

田代安定

代安定(たしろ あんてい/ やすさだ,),幼名直一郎,生於日本薩摩國鹿兒島城下加治屋町(今鹿兒島市加治屋町)齊藤郁子 (2006)「田代安定の学問と資料」沖縄文化研究 32, 275-322,植物學者。於台灣日治時期初到臺灣從事植物調查,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技師,研究植物學,留下許多植物學研究之資料與調查報告,為臺灣植物研究先驅。.

新!!: 磯永吉和田代安定 · 查看更多 »

牧野富太郎

牧野富太郎()为日本植物学家,他专业于分类学研究。其是日本第一位使用林奈分类系统分类日本植物的植物学家,因此其也被称为“日本植物学之父”。.

新!!: 磯永吉和牧野富太郎 · 查看更多 »

盆地

地(英语:Basin),地貌学的盆地的特徵为盘地四周地形的水平高度要比盆地自身高,在中间形成一个低地,常為一地形(平原、高原)被山所圍繞也是盆地,因此是盆地是地形分支的一种。在云贵川等地的山间盆地也叫坝子。 依形成原因可區分為以下幾種:.

新!!: 磯永吉和盆地 · 查看更多 »

芝浦

芝浦()是東京都港區的地名,下分一丁目至四丁目。人口20,334人(2013年7月1日)。.

新!!: 磯永吉和芝浦 · 查看更多 »

西方世界

西方世界(Western World),也称西洋、西方国家、西方文化区,旧称泰西,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时间有不同定义。这些国家文化與文字皆是一脉相承。 西方的概念根源於希臘文明、羅馬帝國及後來的基督教,經由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時代及通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擴張形成當今西方世界。冷战時期,西方的觀點確立於深受基督教文化及自由主義思想影響,反對共產主義的资本主義國家,形成反共陣營,有別於政治經濟方面不同的共產主義國家。 這個詞原本字面意思是一個地理概念,15世紀以來西歐人相對於將看到的西亚、南亚與东亚當作東方。在當代文化含義裡,這句西方世界除包括歐洲也包括歐洲殖民時期源自大量歐洲的祖先人口移民至美洲及大洋洲的國家。 西方世界也是古代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现代用法则与“西方世界”同义,明朝初期以婆罗洲島中间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新!!: 磯永吉和西方世界 · 查看更多 »

許文龍

許文龍(,台羅:Khó͘ bûn-liông),台灣奇美集團創辦人,原本從事化工塑膠業,於1998年成立奇美電子,轉投資液晶螢幕製造業。 2009年11月14日,奇美電子與群創光電合併,群創光電為存續公司,並改名為奇美電子。2010年3月18日,正式併入群創光電,群創光電為存續公司,奇美電子為消滅公司。.

新!!: 磯永吉和許文龍 · 查看更多 »

農會

農會,是台灣特有的農民組織。雖其業務與各國常有的農業合作社(英語對應詞:Agricultural cooperative、Farmers' co-op)類似,但本質屬性實有岐異之處,不宜通用,也與德國的農民協會(德語原名:Bauernverband)、美國的農民聯盟(英語原名:Farmers' Union)或日本與韓國的農業協同組合(英語譯名:Agricultural cooperative),有所不同。 各國常見的農業合作社或農民合作社,是農民在某些領域中為了集中資源而成立的合作型組織。其組成方式依據各國國情而有所不同,多數以合作社形式成立,以及由政府協助籌組與經營。 台灣與各國一樣,也有各類農業合作社。這些農業合作社係基於《合作社法》設立的,與基於《農會法》設立的農會性質不同。但農業合作社依《農會法》規定也可以申請加入基層農會為贊助會員。 台灣的基層農會與日本或韓國的農業協同組合(簡稱農協)雖於日治時期同源,但時代變遷與各國立法精神早有差異,雖乍看功能約略相似,但組織體系本質既已殊途發展,且台灣的農會會員入會資格依法並不以合作經濟為前提必要條件,因之,台灣的農會與日本及韓國的農協,其團體屬性並非雷同,也不相當。.

新!!: 磯永吉和農會 · 查看更多 »

防府市

防府市()是日本山口縣中南部的市,位於中国地方西部。轄區主要位於佐波川河口周邊的平原上。 過去曾經是製鹽的產地,現在則是以馬自達和普利司通等汽車相關產業為主。.

新!!: 磯永吉和防府市 · 查看更多 »

蓬萊米

蓬萊米,是一種在台灣廣為食用的稻米品種的概稱,依時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現今概稱的蓬萊米,為粳米和籼米的混種,初始的蓬萊米品種,係由日本稻作專家磯永吉與末永仁改良成功。 1921年,於台北草山(今陽明山)上的竹子湖栽種成功,後逐步推廣。1926年(大正15年)4月24日,由伊澤多喜男總督在臺灣鐵道飯店召開的日本米榖大會中正式公布命名為「蓬萊米」,以有別於台灣本土品種的「在來米」(另外幾個候選名稱包括「新台米」、「新高米」),蓬萊米遂逐漸成為這種新品種稻米的概稱,包括日後廣為種植的「臺中六十五號」等品種。.

新!!: 磯永吉和蓬萊米 · 查看更多 »

臺中州

臺中州是台灣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的行政區劃之一,1920年合併原臺中廳與南投廳而成,轄域為今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1945年,改制為臺中縣,原下轄之臺中、彰化兩市獨立為省轄市。.

新!!: 磯永吉和臺中州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磯永吉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

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略稱中央研究所,是台灣日本時代台灣總督府轄下負責對產業及衛生進行研究調查的機關,本部位在台北市幸町。.

新!!: 磯永吉和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諮議會

臺灣省諮議會(簡稱省諮議會)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省政諮詢機關,位於臺中市霧峰區,其前身為「臺灣省議會」,乃臺灣實施精省前的最高民意機關。在立法院於1992年全面改選前,1954年起實行地方自治,臺灣省議會議員直選是臺灣民眾可以參與到的民意機關常態選舉中位階最高者。 1998年精省後,其主要工作為管理臺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省議會時期之檔案、公報、議事錄以及地方自治事務研究發展。 目前,臺灣省議會原址已命名為「臺灣省議會紀念園區」,除了臺灣省諮議會之外,立法院中部辦公室與議政博物館亦位於園區內。.

新!!: 磯永吉和臺灣省諮議會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

臺灣省政府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行政院直接管轄,成立於1947年4月22日,前身為1945年9月1日成立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原具有完整的地方政府功能,在1998年實施精省後,改制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僅專責中央政府交辦之指定業務,不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新!!: 磯永吉和臺灣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

#重定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B.

新!!: 磯永吉和臺灣省政府農林廳 · 查看更多 »

金平亮三

金平亮三,出生於日本岡山縣,森林學家,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部長,九州帝國大學農學部教授,對台灣林業產業與研究奠下基礎。.

新!!: 磯永吉和金平亮三 · 查看更多 »

雲林縣縣長

歷任雲林縣長列表列出自台灣實施地方自治後,雲林縣所產生的每一任縣長。現任雲林縣長為李進勇,2014年12月25日宣誓就職。.

新!!: 磯永吉和雲林縣縣長 · 查看更多 »

雜交

#重定向 杂交.

新!!: 磯永吉和雜交 · 查看更多 »

退休

退休,指结束职业劳动,主要是因為年齡或其他因素,社会人群的普遍化退休是工业化的产物。中文中,相同意义的词语是离休。类似的词语是退伍、退役、引退。.

新!!: 磯永吉和退休 · 查看更多 »

林金生

林金生(),臺灣嘉義縣新港鄉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嘉義縣縣長、雲林縣縣長、交通部部長、內政部部長、考試院副院長。此外,林金生是臺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父親。.

新!!: 磯永吉和林金生 · 查看更多 »

民航空運公司

民航空運公司(英語譯名:Civil Air Transport Inc.),簡稱民航公司、CAT,是中華民國一家已結束營業的航空公司之一,也是第一家以台灣為基地的民用航空業者。.

新!!: 磯永吉和民航空運公司 · 查看更多 »

深安郡

深安郡()是過去位於廣島縣東南部的郡。於1898年由深津郡和安那郡合併而成,已於2006年3月1日因轄下町村全數被併入福山市而廢除。.

新!!: 磯永吉和深安郡 · 查看更多 »

札幌市

札幌市()是一個位於日本北海道道央地區的城市,擁有超過190萬人口,是日本人口第五大的城市,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札幌市是北海道政府(道廳)以及石狩振興局辦公室所在地,也是北海道最大都市,集中了北海道約35%的人口,而更集中了北海道約半數的人口。札幌市雖然地理位置位於北海道西部,但卻是北海道鐵路、高速公路、航空路線的中心,因此在交通上也是北海道的中心。 札幌市的歷史開始於1869年日本設立開拓使時在此設置札幌本府。札幌的建設計劃由時任開拓判官島義勇提出,他參考京都規劃了棋盤狀城市,以東側為基點,將作為南北軸,渡島通(現南1條通)作為東西軸。而大通公園則是現在札幌市的東西主幹線。1972年,札幌市舉辦了亞洲首屆冬季奧運會。此後札幌市舉辦了多種國際體育賽事。札幌市還是日本著名的觀光都市,並且在日本的魅力城市排行榜中亦排名前列。2013年,札幌市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中的媒體藝術城市,是世界第二個和亞洲首個加盟城市。 如同大部分北海道地區的地名由來,「札幌」這一地名也是起源於北海道當地的原住民阿伊努族的語言阿伊努語。關於札幌的名稱起源有二種說法,一說認為札幌(さっぽろ)起源於阿伊努語中的「sat-poro-pet/サッ・ポロ・ペッ」,意指「乾渴的大河」;另一說則認為起源於阿伊努語中的「sar-poro-pet/サリ・ポロ・ペッ」,意思是完全與前者顛倒的「有大片濕地的河流」。 札幌市的市徽外觀是一個六角形,代表冰晶(雪花)的形狀,是北海道的象徵。在六角型內側的圓形其實是漢字「札」字的變體,而整個圓形又可視為是日文片假名「ロ」字的變形,是札幌的日語片假名寫法「サッポロ」中的一部分。市徽中央的五芒星代表北斗星,是北方的象徵。並且五芒星的形狀又與日文片假名字母「ホ」近似,是日語中「北方」或「北海道」的拼音字首。.

新!!: 磯永吉和札幌市 · 查看更多 »

新臺幣

新臺幣,簡稱臺幣,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目前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灣地區)均可流通使用。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收回負責。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民國70年(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圓(五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紙鈔單位有:10圓、50圓、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塑膠鈔單位則為50圓。換算基準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汽油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例如3.5圓郵票的售價四捨五入為4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新!!: 磯永吉和新臺幣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磯永吉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学士院奖

日本学士院奖(にっぽんがくしいんしょう)是日本学士院颁发的奖章。毎年限颁发9名以内的日本学者。 根据日本学士院法8条1款,日本学士院奖授予发表贡献巨大的論文、著作或者其他研究业绩巨大的日本学者。学士院奖和同为日本学术院颁发的日本学士院恩赐奖是日本最权威最重要的奖章之一。1911年设立。.

新!!: 磯永吉和日本学士院奖 · 查看更多 »

早田文藏

早田文藏(),日本植物學家,為「台灣植物界的奠基之父」,Ohashi, 2009.原文為「Bunzo Hayata was the founding father of the study of the flora of Taiwan」;flora指的是台灣植物相。。 早田文藏出生於新潟縣加茂市,1903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後任職於台灣總督府,負責台灣植物研究工作,「從1900至1921年,台灣植物相是他的研究焦點。」,其間曾赴中南半島從事調查。1911年出版《臺灣植物圖譜》第1卷,其後陸續出版至第10卷,此間,「他為大約1600種的台灣新發現的植物(分類群)命名」。因研究臺灣植物成果卓著,獲選為帝國學士院會員。1922年擔任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教授,並兼任東大附屬植物園園長。他提倡植物的「動的分類系」說,注重以植物內部形態和構造之不同,尤其是以莖的中心柱構造作為分類的基準。.

新!!: 磯永吉和早田文藏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矶永吉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