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0 关系: 婉曲,層遞,互文,引用,修辞学,呼告,借代,倒反,倒裝,示現,移覺,烘托,疊字 (修辭),略喻,隐喻,頂真,類疊,飛白,設問,誇飾,讽刺,象徵,轉化 (修辭),轉喻,轉品,錯綜,鑲嵌 (修辭),析字,析數,排比,提問,標語,歇後語,比喻,激問,明喻,映襯,摹寫,擬人論,感嘆。
婉曲
#重定向 委婉.
查看 略喻和婉曲
層遞
層遞,或稱遞進,是將意思一重又一重地展現出來的修辞手法。凡要說的事物有兩個以上時,而且這些事物有大小、遠近、高低…等比例,組成這些相關事物的句子又有一定的規則,於是表達句子時,顯現出層層遞升或遞降的修辭技巧,稱為“層遞”。這種修辭技巧,可以把論點闡述得更為精細透徹,促成文章氣勢的流動順暢,使說理或敘事有一氣呵成的效果。層遞的每一重和上一重之間的距離或比例應該是相同的。《文章精義》譽層遞技巧是“作文中大法度”。.
查看 略喻和層遞
互文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法,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在古文中,把屬於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裏,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換言之,就是指前後詞句的意思相互隱含,可以互相解釋補充,也稱為「互文見義,互言、互備、互體」等,定義為文章中某上句省略下句出現的字詞,下句省略上句出現的字詞,但上句與下句合併後即成為一個意思,相互補足。如范仲淹《岳陽樓記》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不以物喜悲,不以己喜悲。.
查看 略喻和互文
引用
引用是修辭手法的一種,援用名人的話,或名人的事、物、詩文、典故、寓言、成語、俗語、格言、諺語等,來支持作者的立場,以達到證明和加強自己所說的理論,讓文章的內容更為充實。引用是一種訴諸權威或大眾的修辭法。利用一般人對於權威的崇拜及大眾意見的尊重,以藉此加強言論的真實性、說理性、表現力及說服力,藉此收到言簡意賅的表達效果。除此之外,引用修辭還有節省文辭的功能,因為引用前人千錘百鍊的文字,或大家比較熟悉的名言,勝過自己用十倍篇幅所能表達言論的效果。引用修辭依內容來源的出處分類,可以分為明引和暗引兩種。.
查看 略喻和引用
修辞学
修辭學是研究修辭的學問,是语言学的範疇。修辭是增強言辭或文句效果的藝術手法。自語言出現,人類就有修辭的需要。修辭可以令人:.
查看 略喻和修辞学
呼告
呼告是用於中文的一種修辭法。它是把原本正在敘述的事情,忽然改變語氣,而轉用對話的方式來呼喊,以此來呈現出語句中的情緒,這種修辭方法稱之為「呼告」。.
查看 略喻和呼告
借代
借代,又稱換名、代稱、替代、提喻,修辞技巧,通常用於修飾文句。借代,顧名思義便是以一物借來代替一物出現,類似一種以偏蓋全的概念,因此多數為名詞。使用時必須考慮兩件事物是否有相關之處,與及借代之事物是否令人容易聯想到本體,盡量不要化簡為繁,並且也要令文義通順。一些經典的名詞借代可能會成為代稱。.
查看 略喻和借代
倒反
倒反,修辭學的一種,主要是以與陳述事實相反的言語來突顯事實的重要。通常是表貶義。.
查看 略喻和倒反
倒裝
倒裝(inverted sentence),又稱倒裝、倒置、倒句,是語言修辭法的一種。主要是把詞語或句子內的重要部分置前以作強調。.
查看 略喻和倒裝
示現
是指在文句中運用想像力與形象化的描述,將過去、未來、或無法親眼目睹的事物,憑藉文字的描述,呈現在讀者面前的修辭法。.
查看 略喻和示現
移覺
移覺,錢鍾書稱其為通感,是一種運用具體生動的語言,將某一種感官的感覺移到另一種感官上,通過更換感受角度來描述事物的性狀和情貌的修辭方式。.
查看 略喻和移覺
烘托
托,是一種文學手法。藉著描寫甲事物,以渲染、強調乙事物;或藉著描寫同一事物的某一方面,以渲染、強調另一方面。可分為陪襯烘托、對照烘托、反襯烘托三類。.
查看 略喻和烘托
疊字 (修辭)
字,又稱重言,為複詞的一種,是利用類疊的修辭技巧。疊字由兩個或以上,字形和字義都相同的漢字,重疊在一起使用所組成的詞語。大多數的象聲詞都是由疊字組成。在書面文或口語都可能出現。 中國早在詩經時代就有運用疊字的例子,如「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小雅.伐木)。.
查看 略喻和疊字 (修辭)
略喻
略喻是省略喻词,只有喻体、喻依的比喻。.
查看 略喻和略喻
隐喻
一个隐喻或者暗喻是用在比较两个好像无关事物,制造的一个修辞的转义。通常,第一个事物可以被描述成作为第二个物体。以这种方法,第一个对象可能很容易用第二物体来描述。不过,隐喻不是总描述一物体的特性;有时使用它完全是由于审美原因。 有些人(通常是認知語言學家)認為(隱喻)有認知上的功能,但有些人認為類知類的隱喻以類比一詞替代來較為恰當。.
查看 略喻和隐喻
頂真
#重定向 顶真.
查看 略喻和頂真
類疊
類疊是修辭法的一種,在文句中同一個詞彙或語句接二連三的重複使用便稱為類疊,可達到反覆強調,凸顯重點的效果。.
查看 略喻和類疊
飛白
飛白是故意援誤的一種修辭方法,和malapropism相近。 作者模仿、記錄或援用某些音近或別音的字詞,製造錯誤以達到喜劇效果等目的。這種作法違反了一般語用的準則,產生弦外之音或幽默特色。 malapropism中文或作麥拉普現象,指文字誤用,用語源自英國喜劇作家理查·謝雷登(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作品《情敵》(The Rivals)中,常常搞錯字的Malaprop夫人,該名字取自法語mal à propos,意思是「不恰當」。.
查看 略喻和飛白
設問
在修辭法中,設問指不直述,而以提問帶出重點的筆法。從中國古典詩辭到現代的思辯文章,設問手法一直存在,旨在引起讀者注意,一定需要答案。.
查看 略喻和設問
誇飾
誇飾,又稱夸飾,是一种修辞方法。語文中,將客觀之人、事或物的特點,透過主觀情意,故意用誇大鋪張地渲染與鋪飾描述的手法,使它與真正的事實相差很遠,以加深讀者的印象,這種修辭技巧稱為「誇飾」。使用誇飾修辭必須注意主觀方面是出自於作者的情意之自然流露,還有客觀方面不致於會被誤為是事實。誇飾修辭可以使句子或文章呈現言過其實、一鳴驚人的效果。 如果運用得當,不但可以使再也普通不過的句子,變為新奇鮮明,同時也能夠聳動讀者的情感,加強印象,彰顯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意,藉以打動讀者的心坎,領略作者的真意。.
查看 略喻和誇飾
讽刺
讽刺(satire)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對象的矛盾或缺點。常采用夸张或反讽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当然拙劣模仿、作戏、毗邻、并置、并列、对比、类似、类推等也经常用于讽刺手法种。如果说反讽就是讽刺的话,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严格来说,讽刺是一种俗称类型;而反讽则是一种比较具体的修饰手法。.
查看 略喻和讽刺
象徵
象徵,是指以具體的事物或形象來間接表現抽象或其他事物的觀念。但 中國的「紅顏」一詞並非象徵,而是“借代”為美麗的女子。 希臘動詞Symballein,意即「彙集」(To put together),其名詞則是Symbolon。 在中國,象徵是一種修辭法。.
查看 略喻和象徵
轉化 (修辭)
轉化,屬修辭的一種,主要是將抽象或無生命的事物以具體事例代替。描述一件事物時,轉變它原來的性質,化成另一種與本質截然不同的事物。 轉化可以將物擬人、將人擬物,或以此物擬彼物以及化抽象為具體──此一類別又稱移情。 通感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隐喻。指利用心理感受间的交叉联系使文学形象具有更为强烈、鲜明的情感色彩或情绪感染力的一种修辞方法。其所利用的感官联系,是一种可以被大多数人理解的高级感知能力。作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的手段,通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作品当中。.
查看 略喻和轉化 (修辭)
轉喻
借喻是修辞手法的一种,用与被修饰对象相关的其他事物来指代被修饰对象,也称“换喻”、“轉喻”。.
查看 略喻和轉喻
轉品
轉品,又稱轉類,是一種一個字詞在文句中改變了它原來的詞性的修辭。不同的詞類有不同的語言特性和用法,將某一種詞類轉化為另一種詞類,這種修辭技巧為“轉品”。轉品修辭建立在「以文法的詞類為基礎」的觀念上。「品」指的是文法上所說的詞的品類。.
查看 略喻和轉品
錯綜
錯綜是修辭法的一種,此修辭法定義為將文句中形式整齊的行句故意抽換詞面、交蹉語次(或作交錯語次)、伸縮文句、變化句式,使文句的形式參差,詞彙別異。.
查看 略喻和錯綜
鑲嵌 (修辭)
鑲嵌是一種在詞句中故意插入數目字、虛字、特定字、同義字或異義字來接長文句的修辭法。 修辭學上,分為鑲字、嵌字、增字、配字。.
查看 略喻和鑲嵌 (修辭)
析字
析字是一種修辭的方法。是根據文字的形、音、義加以分析,利用兩字之間相同的部分進行推衍或替代的一種修辭技巧。依其應用的面向不同,可以概分為「化形」、「諧音」、「衍義」三大類,在有些例子之中,三類析字技巧可以結合起來運用。 析字格在古典文學作品中就已相當多,包括古典詩詞、聯語、笑話、謎語、歇後語、讖緯中皆可看到應用的例子。在使用時,必須注意趣味性,避免過於牽強的比附,或成為無謂的文字遊戲。.
查看 略喻和析字
析數
析數,又稱析數格,是指在一定的語境中,將某一數目,有目的地拆開來加以分列,析成若干可以相加減乘除的小數量的一種修辭法。可分為加數、減數、乘數、除數四類。.
查看 略喻和析數
排比
排比也被称为对句法、平行结构或平行构造。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三句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词,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它可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並增強可读性。.
查看 略喻和排比
提問
提問是設問修辭法的一種類型。主要的特點在於它是用問語提示下文,突出語意的重點,以吸引讀者注意,換言之,就是以“”自問自答“”的方式在文章中呈現。.
查看 略喻和提問
標語
標語(Slogan)或口號,是在政治、社會、商業、軍事或是宗教等範籌上所使用的一句容易记忆的格言或者宣傳句子,主要用作反覆表達一個概念或者目標。標語的種類多不勝數,由書面至頌唱、禪理到通俗亦有。很多時候它們簡單的修辭特色為詳情留下很少的想像空間,因此它們多被用作一個統一目的的社會表達,甚於為特定對象而作的映射。 不過在近幾年的台灣電視圈中,slogan被解釋為哏(梗),並且有誤用以至是濫用的情況發生。.
查看 略喻和標語
歇後語
歇後語,換言之,就是「歇」去「後」半段之「語」,這就是說要把真正想表達的意旨藏起來,不直接明說,改以幽默的方式來呈現一段話語的前半段,然後,再讓聽者或讀者就意義的關聯性,或是語音相近似者,去揣測其真正的意思。此用法在修辭學中稱為藏詞。在台語將歇後語稱為孽仔話(台羅:gia̍t-á-uē)或孽譎仔話(台羅:gia̍t-khiat-á-uē)是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一部分是“俏皮话”,這也可以看成是汉语的一種文字遊戲。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多半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查看 略喻和歇後語
比喻
--,或称--,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將一件事物或道理指成另一件事物或道理的修辭法,該兩件事物或道理中具有一些共同點。 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體,用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依。用来连接喻體和喻依的词语(如“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彿”等词)叫喻词(或称比喻词)。 必須注意的是,譬喻修辭的相關術語,臺海兩岸之間略有不同,朱自清另有「喻體、喻依、意旨」三分之說;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蔡宗陽則將其中的「意旨」,改稱為「喻旨」。.
查看 略喻和比喻
激問
#重定向 反問.
查看 略喻和激問
明喻
明喻是用在直接比較兩個基本上不相同或有關的事物,並用「像」等作為連接詞,為一修辭手法。通常,一個第一個事物的外形、特性等會和第二個物體相似。.
查看 略喻和明喻
映襯
映襯是屬於「中文」「修辭」方法中的一種。主要以兩者相互比較來襯托出其中一方的不同,來呈現兩物的對比.
查看 略喻和映襯
摹寫
摹寫是修辭手法的一種,是將有關事物的各種感覺,如顏色、形狀、氣味、色澤、聲音等的感受透過作者的主觀加以形容描述的修辭技巧。以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五種方法用文字細膩的表現出來。.
查看 略喻和摹寫
擬人論
擬人論(Anthropomorphism)是一種擬人法(personification、prosopopoeia)(或稱「智慧體化」)的使用,將人類(或稱「智慧體」)的形態、外觀、特徵、情感、性格特質套用到非人類的生物、物品、自然或超自然現象(或稱「非智慧體」)。擬人論常出現在對動物、自然力量或是所謂「命運的主宰」之描述或理解上。 又譯擬人化、擬人法、擬人說、擬人主義、擬人作用、擬人觀、神人同形同性論、化人主義、鬼神人格化。.
查看 略喻和擬人論
感嘆
感嘆是修辭手法的一種,是用來為了抒發強烈感情目的的一種修辭法,通常後面會接驚嘆號。當一個人碰到喜怒哀樂之事物時,常常會借助某種感嘆方式,來強調內心的情感,例如:驚訝、讚嘆、傷感、喜悅、憤怒、悲傷、譏嘲、懷念...等情緒,以引起讀者或聽者的共鳴,增強語言的影響力。.
查看 略喻和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