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瑪克蘇爾札布

指数 瑪克蘇爾札布

克蘇爾札布,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人,绰罗斯氏。清朝蒙古王公,第三代杜尔伯特汗。车臣台吉的玄孙,固哩达什的曾孙,第一代杜尔伯特汗车凌的孙子,第二代杜尔伯特汗索諾木袞布长子。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索諾木袞布去世,瑪克蘇爾札布袭封杜尔伯特部札萨克特古斯库鲁克达赖汗。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下诏命他世袭罔替杜尔伯特汗。嘉庆十七年(1812年)瑪克蘇爾札布去世,其子旺拉布袭封杜尔伯特汗。.

14 关系: 卫拉特蒙古世袭罔替乾隆乾隆帝嘉庆索諾木袞布绰罗斯车凌车臣台吉杜尔伯特部 (绰罗斯氏)清史稿清朝旺拉布扎薩克

卫拉特蒙古

#重定向 瓦剌.

新!!: 瑪克蘇爾札布和卫拉特蒙古 · 查看更多 »

世袭罔替

世袭罔替即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从魏晋时代开始,中国的世袭制度被进一步区分为世袭罔替和普通世袭,后者是世袭次数有限、而且每承袭一次,承袭者只能承袭较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级的爵位。到了宋代,世袭罔替基本被取消,更出现了不能被继承的终身爵。明代,皇族封爵为世袭罔替。清代,世袭罔替的爵位主要为铁帽子王。.

新!!: 瑪克蘇爾札布和世袭罔替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瑪克蘇爾札布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新!!: 瑪克蘇爾札布和乾隆帝 · 查看更多 »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新!!: 瑪克蘇爾札布和嘉庆 · 查看更多 »

索諾木袞布

索诺木衮布(),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第二任汗,绰罗斯氏。杜尔伯特台吉固哩达什之孙,特固斯库鲁克达赖汗车凌长子。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车凌病逝,清高宗令索诺木衮布袭汗爵,兼盟长。同年夏,他因为得病往库伦拜谒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请诵经庇佑。次年,迁徙游牧於乌兰古木(今蒙古国境内乌兰固木),把额尔齐斯河之地给乌梁海。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卒,其子瑪克蘇爾札布袭爵。.

新!!: 瑪克蘇爾札布和索諾木袞布 · 查看更多 »

绰罗斯

绰罗斯()是蒙古族準噶爾部和杜尔伯特部的一個姓氏或氏族,乃準噶爾部的王族,並一度統治整個卫拉特四部。 15世纪上半叶的瓦剌首领马哈木、脱懽、也先都属于绰罗斯部。也先死后,绰罗斯逐渐式微。 17世纪,绰罗斯首领哈剌忽剌、噶尔丹在第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的支持下再次称霸西蒙古,建立准噶尔汗国。 Category:卫拉特史.

新!!: 瑪克蘇爾札布和绰罗斯 · 查看更多 »

车凌

车凌(;),杜尔伯特部首领,杜尔伯特台吉固哩达什之子,与车凌乌巴什、车凌蒙克合称为“三车凌”。 乾隆十八年(1753年)冬,三车凌率领杜尔伯特部三千余户一同归顺清廷。乾隆十九年(1754年)觐见乾隆皇帝后,车凌被授予和硕亲王并获赏银五千两。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达瓦齐叛乱后,授杜尔伯特汗、左翼盟盟长,并赐特古斯库鲁克达赖号。同年又兴师前往平定阿睦尔撒纳等人的叛乱。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车凌病逝,清廷因其贡献,令其子索罗木衮布袭爵。.

新!!: 瑪克蘇爾札布和车凌 · 查看更多 »

车臣台吉

#重定向 鄂木布岱青和硕齐#子孙.

新!!: 瑪克蘇爾札布和车臣台吉 · 查看更多 »

杜尔伯特部 (绰罗斯氏)

杜尔伯特部(ᠳᠥᠷᠪᠡᠳ ;俄罗斯卫拉特语:),是瓦剌(厄魯特)四部之一,姓绰罗斯氏,原居於準噶爾盆地北部額爾齊斯河一帶。始祖为也先长子博罗纳哈勒,一说即忽儿忽答孙楚王。也先死后,其哈屯者密失与长子忽儿忽答孙楚王驻牧于扎布汗河,与次子阿失帖木儿太师分开,以后形成杜尔伯特部。一说也先次子阿失帖木儿有子四人,博罗纳哈勒居幼。博罗纳哈勒自绰罗斯分出后,为纪念四兄弟之情,称其部为杜尔伯特。杜尔伯特是杜尔伯(四)的复数形式。 清乾隆十年(1745年)準噶爾部爭汗位導致該部牽入戰爭。乾隆十八年(1753年),達瓦齊爭得汗位後,又攻打杜爾伯特部,首領车凌、车凌孟克、车凌乌巴什率屬下三千餘戶內附清朝。隔年5月13日,乾隆皇帝於熱河接見三車淩等數位首領,封車陵为亲王、車陵烏巴什为郡王、車陵孟克为贝勒。.

新!!: 瑪克蘇爾札布和杜尔伯特部 (绰罗斯氏)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新!!: 瑪克蘇爾札布和清史稿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瑪克蘇爾札布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旺拉布

旺拉布,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人,绰罗斯氏。清朝蒙古王公,第四代杜尔伯特汗。固哩达什的玄孙,第一代杜尔伯特汗车凌的曾孙,第二代杜尔伯特汗索諾木袞布的孙子,第三代杜尔伯特汗瑪克蘇爾札布长子。 嘉庆十七年(1812年)第三代杜尔伯特汗瑪克蘇爾札布去世,旺拉布袭封杜尔伯特部札萨克特古斯库鲁克达赖汗。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旺拉布去世,其子拉木札布袭封杜尔伯特汗。拉木札布在位一年即故,由旺拉布的弟弟齊旺巴勒楚克袭封。.

新!!: 瑪克蘇爾札布和旺拉布 · 查看更多 »

扎薩克

扎薩克,又作札薩克(;系蒙古语词汇,“执政官”的意思,有酋長及政府之意),是中國清朝政府授予蒙古貴族和少數藏人、回人(維吾爾族)的官职。札薩克由朝廷授予,受当地將軍、都統、駐紮大臣的节制。設札薩克的蒙古部落,稱為外藩蒙古,札薩克為一旗之行政、軍事長官,相當於內屬蒙古的總管(旗長)。外藩蒙古的札萨克一般有爵位,大多可以世袭。在新疆的哈密廳、吐魯番廳,朝廷也冊封維吾爾貴族首領為札薩克,視同蒙古之一旗。 旗仿滿洲八旗制而編成,各旗有旗長,亦即世襲之扎薩克,掌理領內之行政,並以協理台吉為之副,佐理旗務。分世管及公中二種。世管者,各旗王公的首長世世承襲其職者之謂;公中者,不拘爵秩之高下,選出其人,特授敕命之謂。 在札萨克的封地内,山川、河流、山林、牧地、田产均归其所有,且不向政府担负任何徭役、税赋。人民统归其管辖并交纳赋税,承担徭役,而且札萨克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权。雍正之后,在汉族移民定居的内扎萨克蒙古地区,清政府为避免税赋流入扎萨克之手,实行蒙汉分治。.

新!!: 瑪克蘇爾札布和扎薩克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