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王彦超

指数 王彦超

王彦超(914年 - 986年),字德升,大名府臨清縣(今河北臨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將領。歷任許多藩鎮節度使,封邠國公。贈尚書令。.

57 关系: 劉崇即位南唐后梁同平章事大名府太师契丹人安徽省宋太祖宋朝寿县富貴尚书令山西省岳州东宫三师义乌市五代十国仙桃市侍中北汉出家党項剃髮皇甫暉石州石敬瑭王重霸禁軍符彥卿节度使風水許州魏博軍许昌市郭威郭从谦興教門之變藩镇還俗鄴都之變臨清縣陕西省柴宗訓柴榮李存勗李嗣源李穀李繼岌...杯酒释兵权檢校江南汾州河南省河北省湖北省 扩展索引 (7 更多) »

劉崇

劉崇可以指:.

新!!: 王彦超和劉崇 · 查看更多 »

即位

即位,亦稱登基、践祚、登极、坐朝、坐朝廷、坐龍椅、坐龍床等,是新统治者特定的就任职位仪式。御座在某些场合可视为权力的象征:无论是世俗权力还是宗教权力。同样的,即位仪式也可以发生在教堂或国家中。.

新!!: 王彦超和即位 · 查看更多 »

南唐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帝王。.

新!!: 王彦超和南唐 · 查看更多 »

后梁

後梁(907年-923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皇朝。自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唐称帝建國至923年11月19日梁末帝亡国于后唐,历时17年。因为皇帝为朱姓,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区别,故又称朱梁。.

新!!: 王彦超和后梁 · 查看更多 »

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職。.

新!!: 王彦超和同平章事 · 查看更多 »

大名府

大名府又称北京大名府,中国古代的重要府衙之一,在今天的邯郸市大名县,辖境大约相当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东部大名县等地、河南省濮阳市市区、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安阳市内黄县东部、滑县东部、新乡市长垣县东北、山东省东明县等地。.

新!!: 王彦超和大名府 · 查看更多 »

太师

太师,中国古代职官。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新!!: 王彦超和太师 · 查看更多 »

契丹人

契丹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而目前居住中國東北的達斡爾族可認定為契丹人直系後裔。 古契丹有八部: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部。涅里是遼的始祖。契丹人有三年選一次夷里堇的習慣,早期夷里堇都在大贺氏家族中产生,中期在遥辇氏中产生,最后由契丹迭剌部耶律氏族的夷里堇耶律阿保机破坏了传统的贵族民主选举制度,仿效汉人,建立起世袭的中央集权专制的契丹。 据遼朝大臣耶律儼《皇朝實錄》所稱契丹為黃帝之後。《遼史·太祖紀贊》和《世表序》主張契丹為炎帝之後。近年在雲南發現的契丹遺裔,保存有一部修於明代的《施甸長官司族譜》,卷首附一首七言詩,詩曰:“遼之先祖始炎帝……”。這些契丹人認可契丹為炎帝苗裔的說法。回紇人亡國時,大批回紇人逃入契丹,因此有契丹半回紇的說法,有些回紇人溶入契丹人的蕭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就是回紇人,耶律德光后將述律氏賜姓蕭氏,蕭氏後來融入女真,改為舒穆祿氏,遼朝滅亡后,多融入汉族、蒙古族與滿族。 《辽史·后妃传》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辽史·国语解》记载:“耶律和萧两个姓,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石抹”。《金史·国语解》记载:“移喇曰刘,石抹曰萧”。.

新!!: 王彦超和契丹人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王彦超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宋太祖

#重定向 赵匡胤.

新!!: 王彦超和宋太祖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王彦超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寿县

寿县是安徽省淮南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淮河南岸,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新!!: 王彦超和寿县 · 查看更多 »

富貴

富貴是指富有和擁有高社會地位的狀況,與貧賤相反。皇室、官員等都是富貴的例子。東亞古代士大夫地位高,商人地位低,士人即使不富有,在社會上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商人即使富有,也常受到政府限制入仕,例如某些朝代規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參加科舉,不容易達到「貴」的層次。又有些地區人們的社會地位由出身決定,例如南亞地區的種姓制度,出身低賤者即使擁有財富,社會地位仍然低賤。 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由於商人地位提升,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於是人們就常把「富貴」等同「富有」。 Category:社會經濟學 Category:社會階層 Category:社會學.

新!!: 王彦超和富貴 · 查看更多 »

尚书令

尚书令是中国古代官职名。 尚书原为秦官,为少府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档案和文书,汉沿置,职权不大。 但到汉武帝以内廷分外廷权,以少府宦者典事尚書,謂之中書謁者,實乃傳達帝命於丞相,自元帝、成帝以後,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漢光武帝為防止臣下專權,避王莽之禍,乃親總吏職,將政務中樞由三公府移入宮中,而由尚書協助處理,此種制度,人稱「事歸臺閣,政由上出」。從此三公雖有其職,而無其權,遂使尚書成為樞機之任。 之後,尚書且侵奪九卿之職掌,自漢明帝以後,行錄尚書事之制度,雖位為三公,亦必帶錄尚書事,然後方得知國政,后逐渐尚书权力日益庞大,分曹治事,以尚书令为首,权力很大,但由于是内廷职务,尚未完全脱离少府序列,品级不高。朝廷重臣秉其它职权者,可以“录尚书事”为名掌实权。 隋唐时代,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传统说法认为由于唐太宗在武德年间曾任尚书令,因此唐朝此后不设尚书令。郭子仪曾以设置尚书令违背了开元令式两次上表辞尚书令。然而唐长孺却指出不设置尚书令早在隋朝就已成为惯例,仅有杨素曾任一年的尚书令。五代后,尚书令为虚职,成为名义上的最高尚的官职。元代,尚书令时置时废,为相职。.

新!!: 王彦超和尚书令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王彦超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岳州

岳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巴州置州。治所在巴陵县(今岳阳市)。唐朝时,辖今湖南洞庭湖东、南、北沿岸各县地,后略小。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因名同岳飞姓,改为纯州,旋恢复旧称。元朝改为岳州路,明朝改为岳州府。1913年废。.

新!!: 王彦超和岳州 · 查看更多 »

东宫三师

东宫三师,或稱太子三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合称。从一品官。辅导皇太子的官员,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亦有专任者。 为了培养皇太子尊师重道的品格,在礼仪上对东宫三师十分推崇。《百官志四上》:“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从一品。掌辅导皇太子。每见,迎拜殿门,三师答拜,每门必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太子出,则乘路备卤簿以从。” 东宫三师的辅官为「东宫三少」,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东宫三师与三少后世渐为榮譽職,單純成為高級虛銜,並不負責教導太子。 朝鮮半島高麗王朝亦設有東宮三師,負責教導王世子。.

新!!: 王彦超和东宫三师 · 查看更多 »

义乌市

义乌市位于中国浙江省金华市中部。义乌为浙江省综合实力第三大县市,也是中国经济发达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2010年位居浙江省第三位,全国百强县(市)第八位。2005年,联合国与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公司等多家世界权威机构联合发布《震惊世界的中国数字》报告中,义乌市场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已成为广交会、华交会之后国内第三大贸易类展会。2010年,义乌被设为国际贸易方面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新!!: 王彦超和义乌市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王彦超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仙桃市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的一个省直辖县级市(副地级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汉水南岸与东荆河北岸之间,长江与汉水交汇的冲积三角洲上,旧称沔阳。东邻武汉,西联潜江,北倚汉水,南抵洪湖。境内地势低平,湖泊河流星罗密布,有“水乡泽国”之称。现为中国著名的粮、棉、麻、鱼商品基地,农业总产值居全省各县市之首。城区有“小汉口”之称,水陆交通便利,官码头曾被列作全国港口普查试点码头,仙桃港载入了《中华大辞典》。是江汉平原东部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工业以轻工、纺织著称。矿产资源有石榴石、白钛石、煤、天然气、石油。近年来,民营经济发达,已成为仙桃经济的主体。武汉城市圈“1+8”的重要成员。仙桃还是著名的“体操之乡”,现有李小双体操学校,为全国性的儿童体操教育基地。通用语言沔阳话,属于官话语系。.

新!!: 王彦超和仙桃市 · 查看更多 »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新!!: 王彦超和侍中 · 查看更多 »

北汉

北漢(951年-979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時在今山西省北部、陕西省、河北省局部的政權,為十国之一。 951年,后汉被郭威所篡,改国号周,史称后周。随后,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鎮守晉陽的河东节度使刘崇在太原继位,但国家疆域和地位已发生巨大变化,史学家将其定位为新政权或残余政权,为别于后汉和南方的南汉,史称北汉。又以所统治的山西古称河东,而被称为“东汉”(如欧阳修《新五代史》)。 统治范围包括今山西北部、陕西、河北部分地区。 为与后周抗衡,曾向辽朝请封,援后晋故事,自称侄皇帝。 北漢国兵役繁重,与后周、北宋进行多次的战争,人口锐减到只有盛唐时的八分之一。 北漢最後在979年宋太宗年間被包围,杨业归宋后,太原城内军心动摇,最终投降,宋太宗在战事中损兵折将,气愤之下将太原城平毁再引汾,晋二水灌城,给屡遭战火的北方百姓又带来严重的损失。.

新!!: 王彦超和北汉 · 查看更多 »

出家

因為宗教信仰而離開家庭,修行,獨居或者群居,守持戒律,通常是神職人員而稱出家人。 一般指佛教的僧侶、比丘、比丘尼、和尚、道姑,或道教全真派的道士,道姑;天主教的修士、修女;中國伊斯蘭教的戛迪林耶和庫布林耶。.

新!!: 王彦超和出家 · 查看更多 »

党項

--項(西夏文:𘚜𗧻)是中國古代西北的一個民族,其語言西夏語屬於藏緬語族。在唐、宋時代,被漢人認為是古羌族的一支,又稱作党項羌,是西夏王朝的建立者。吐蕃人稱其為彌藥(),在蒙古帝國時代,稱其為唐兀(),唐兀惕或唐忽惕,被歸屬於色目人。.

新!!: 王彦超和党項 · 查看更多 »

剃髮

剃髮可以指:.

新!!: 王彦超和剃髮 · 查看更多 »

皇甫暉

皇甫暉(),五代時期軍事人物,魏州興唐府(今河北省大名縣)人,曾以一介小卒之姿發動鄴都之變,引發了後唐莊宗之死,與後唐明宗的即位,後晉時繼續擔任將領,因契丹的攻擊,投奔南唐,官拜奉化節度使,後與後周作戰,被後周將領趙匡胤擊傷,傷重而死。.

新!!: 王彦超和皇甫暉 · 查看更多 »

石州

石州,可以指:中国古代的同名州.

新!!: 王彦超和石州 · 查看更多 »

石敬瑭

|图像.

新!!: 王彦超和石敬瑭 · 查看更多 »

王重霸

王重霸,字定大,唐末軍事人物。 唐末黃巢之亂時,為黃巢部將,任草軍別部帥。高駢遣張璘擊敗重霸,歸附於唐,授通奉大夫。朱溫篡位,在汴州(今開封)稱帝,史稱後梁,重霸官居太子少傅,加尚書,以光祿卿致仕。 宋朝大將王彥超即其子。 W.

新!!: 王彦超和王重霸 · 查看更多 »

禁軍

禁軍,直轄屬於帝王或元首(如監國、太后等),擔任護衛元首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

新!!: 王彦超和禁軍 · 查看更多 »

符彥卿

彥卿(),字冠侯,陳州宛丘人(今河南淮陽縣),是中國五代時期的將領及北宋初年朝中大臣,曾經多次與北方遼朝交戰,並且於嘉山及陽城等戰役中大破契丹,令遼人畏懼。他自幼習武,善騎射,與父符存審及兄弟數人皆為各據一方的軍事勢力,憑軍功先後擔任鳳翔節度使、太尉及太師等職,加封魏王,三位女兒也相繼成為後周世宗柴榮及宋太宗趙匡義的皇后,於北宋立國初年成為朝中巨擘。.

新!!: 王彦超和符彥卿 · 查看更多 »

节度使

节度使,中國、越南、朝鮮古代軍事將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後來在中國和越南成為地方军政长官,簡稱節度、節使、節帥。唐代驻守於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節的称為节度使。一般情況下也時常稱持節的各鎮守軍官,如觀察使、招討使和安撫使等為節度使。.

新!!: 王彦超和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風水

水,為五術之一的相術中的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古代稱勘舆術,目的是用來選擇宮殿、村落選址、墓地建設等方法及原則。原意是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也称青烏、青囊,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

新!!: 王彦超和風水 · 查看更多 »

許州

许州,北周直到清朝设置的州。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北周改郑州,设立许州,治所在长社县(颍川县、今河南省许昌市)。唐朝时,曾更名为颍川郡。土贡:绢、席、柿。户七万三千三百四十七,口四十八万七千八百六十四。下辖九县:长社县、长葛县、阳翟县、许昌县、鄢陵县、扶沟县、临颍县、舞阳县、郾城县。 宋朝元丰(1078年—1085年)年间,许州升格为颍昌府。金朝改回许州,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许州直隶州。1913年,中华民国废除许州,改为许昌县。.

新!!: 王彦超和許州 · 查看更多 »

魏博軍

#重定向 天雄军节度使.

新!!: 王彦超和魏博軍 · 查看更多 »

许昌市

许昌市,別称“莲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历史上的许昌是群雄逐鹿之地,東漢末年,曹操挾汉献帝刘协到许县,此地因此成为东汉的實際首都。曹丕建立魏朝时,定都洛阳,取“汉因许而亡,魏因许而昌”之意,将许县、许都改称许昌,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全市总面积4,979平方公里,人口434.15万。 今天的许昌是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地级市之一,先后被评被“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

新!!: 王彦超和许昌市 · 查看更多 »

郭威

周太祖郭威(),邢州堯山(今天河北省隆堯),汉族人,字文仲,小名“郭雀兒”。五代時期後周開國皇帝(951年—954年)。(清)趙翼,"〈周祖四娶皆再醮婦〉卷22/五代史",二十二史劄記,清乾隆60年3月(1795年)。原為五代後漢的樞密使,卻因隐帝疑忌之下,全家被殺。怒而起兵,殺死隐帝,不久發動黃旗加身的兵變,建立後周。 《舊五代史》說,有記載其本名為常威,隨母改嫁入郭家,改用郭姓。《新五代史》的紀錄卻剛好相反,曰其母本來是郭姓之妻,後來改嫁常氏。.

新!!: 王彦超和郭威 · 查看更多 »

郭从谦

郭從謙(),五代後唐人,伶人出身,藝名郭門高。為了報仇,926年發動興教門之變,殺害後唐莊宗李存勗。.

新!!: 王彦超和郭从谦 · 查看更多 »

興教門之變

興教門之變,是发生在五代十国后唐莊宗时期鄴都之變的後續兵變事件,鄴都之變時後唐莊宗李存勗正欲親征應對,指揮使郭從謙乘機在洛陽興教門發動政變,李存勗於此政變中被殺身亡。.

新!!: 王彦超和興教門之變 · 查看更多 »

藩镇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衛”之意,鎮是指軍鎮;唐代朝廷設置軍鎮,本為保衛自身安全,唐玄宗為防止邊地胡人的進犯,大量擴充防戍軍鎮,設立節度使,共設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時稱天寶十節度。 天寶十節度中,安祿山就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後發動叛亂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唐國勢中衰,“王室日卑,號令不出國門”,在今陝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藩鎮大多依舊服從中央政府,向中央繳納賦稅。而在河北、山東、河南、湖北、山西一帶的藩鎮,即時稱「河朔三鎮」的成德、魏博和盧龍三鎮,則割據一方,表面上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都自搞一套,“郡將自擅,常賦殆絕,藩鎮廢置,不自朝廷”,亦不賦稅,形同獨立政權,“父子相襲,親黨膠固。其兇戾者,強買豪奪,逾法犯令,長吏不能禁。變易主帥,有同兒戲,如史憲誠、何進滔、韓君雄、樂彥禎,皆為其所立,優獎小不如意,則舉族被害”。後代史家把這種局面統稱為“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後,藩镇成為唐政府對抗邊犯的重要屏障,“大者連州十馀,小者猶兼三四”,藩鎮和皇室、宦官之間構成錯綜復雜的關係,藩鎮“喜則連衡而叛上,怒則以力而相并”。唐朝后期財賦重心轉移到江淮地區,東南豐沛的資源,使朝廷得以延續其統治。宋人尹源評說:“弱唐者,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諸侯維之也。唐之弱,以河北之強也;唐之亡,以河北之弱也。”.

新!!: 王彦超和藩镇 · 查看更多 »

還俗

還俗,佛教用語。原本是指僧尼因為破戒,依律被遂出僧團而返回俗家,恢復世俗人士的身份,故稱還俗。若因個人諸多因素,自願捨戒離開僧團而返回俗家,恢復世俗人士的身份,則稱為歸俗,也稱反俗 。但到了後來,還俗也包含有歸俗的意思在內了,不一定是指負面的意思。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歷代的禁佛、廢佛活動等政治因素,下令全國的僧尼還俗,例如三武灭佛。反之,也有因非自願的情況下出家,直到獲得准允後才得以還俗,例如後宮的嬪妃、隨侍的奴婢,以及年幼的子女(送去佛寺當小沙彌)等。 至於佛教允許比丘還俗的次數,可以有三次機會,一說是七次;但比丘尼則僅能還俗一次。 除了佛教,在道教中的道士、女冠也常有還俗的情況發生。另外,西方宗教的修道者如修士、修女等不再繼續修道時,中文亦稱為還俗。中外歷史上,許多宗教皆有因受到政治力的介入,而遭到主政者下令拆毀宗教建築物、禁止傳教、強迫還俗的事況發生,造成宗教災難(簡稱教難,佛教徒則多稱為法難),是屬於宗教迫害的其中一種形式。.

新!!: 王彦超和還俗 · 查看更多 »

鄴都之變

#重定向 邺都之乱.

新!!: 王彦超和鄴都之變 · 查看更多 »

臨清縣

臨清縣是山東省的一個縣,現已撤銷,改為臨清市。部分辖区今属河北省邢台市。.

新!!: 王彦超和臨清縣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王彦超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柴宗訓

#重定向 周恭帝.

新!!: 王彦超和柴宗訓 · 查看更多 »

柴榮

#重定向 周世宗.

新!!: 王彦超和柴榮 · 查看更多 »

李存勗

#重定向 唐庄宗.

新!!: 王彦超和李存勗 · 查看更多 »

李嗣源

#重定向 唐明宗.

新!!: 王彦超和李嗣源 · 查看更多 »

李穀

李穀(),字惟珍,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身長八尺,進士出身,任華、泰二州從事。后晋天福年间,擔任监察御史,历任开封府太常丞、虞部员外郎、吏部郎中等。开运元年(944年),随晋帝征契丹,任枢密直学士,加给事中。开运二年(945年),出任磁州刺史、北面水陆转运使。后汉初,任左散骑常侍。后周广顺初年,加户部侍郎。不久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广顺二年为东京留守,掌开封府事。显德元年,加封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后从周世宗征太原,师还,晋升司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显德二年,以李穀为淮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建隆元年卒,赠侍中。.

新!!: 王彦超和李穀 · 查看更多 »

李繼岌

李繼岌(),中国五代十国後唐初代皇帝莊宗李存勗的長子,劉玉娘所生。小名和哥。 同光二年(924年),任北都留守,統括六軍諸衛事。後转任检校太尉。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廿三,封魏王,兼任西南行营都統。奉父命遠征前蜀。灭蜀后,宦官李从袭诬陷灭蜀立功最大的東北面行营都招討使郭崇韜想要谋乱,報告莊宗,劉皇后相信,派遣宦官馬彦珪到军前。次年正月,李繼岌下属宦官李環在李繼岌召见郭崇韜时,打碎郭崇韜的头,其子郭廷诲被斬首。 不久,李继岌率军班师回朝,以灭蜀时为前锋的蕃汉马步军都排陈斩斫使兼马步军都指挥使李绍琛统领后军。不久,河中节度使、尚书令李继麟也因伶官景进和宦官们陷害遭灭族。二月,后唐邺都发生兵变;李绍琛及其所部因郭崇韬、李继麟之死而自危,于是反叛,虽然三月即被平定,却耽误了李继岌的归程。 四月,大军到兴平,听闻了李嗣源與鄴都之變的魏博叛軍合作造反,直逼京師,使得莊宗的禁軍發生兵變,殺了莊宗。李繼岌想要退守鳳翔。李从袭劝马上回洛阳继位,平定叛乱。李繼岌軍至渭水,西都留守張籛断浮桥,李繼岌只好沿河向东,至渭南,下属溃散。 四月十四,李从袭说:“大事已去,福不可再,王宜自图。”李继岌徘徊而哭,对李环说:“吾道尽途穷,你当杀我。”李环迟疑很久,对李继岌乳母说:“吾不忍见王,王若无路求生,当踣面以俟。”李继岌脸朝下趴在榻上,李环将他缢杀(《旧五代史》作自杀)。灭蜀参军的工部尚书任圜从后赶来,把李继岌葬在华州西南。李继岌年轻时病阉,无子。李嗣源即位(是為明宗),任圜率征蜀之师二万回京,明宗抚慰,问任圜李继岌何在,任圜把李继岌死亡的情况告诉了明宗。 部分史書稱李繼岌為興聖太子,可能是其諡號。.

新!!: 王彦超和李繼岌 · 查看更多 »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军军将也黃袍加身,使类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历史剧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威脅利誘双管齐下,暗示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

新!!: 王彦超和杯酒释兵权 · 查看更多 »

檢校

檢校,本意是勾稽查核,加在官名之上有代理之意。.

新!!: 王彦超和檢校 · 查看更多 »

江南

江南,意为長江以南地區。现在狭义上指代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浙北,苏南及上海地区。也就是无锡、苏州、南京、松江、上海、常州、镇江、嘉兴、湖州、杭州等。其中南京只包含现在长江以南的南京,杭州包含现在钱塘江以北的杭州。长江以北的六合、浦口不算狭义上的江南,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也不算狭义上的江南。现代广义上有时会把长江以北的“扬州”,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 安徽的“古徽州地区”以及江西东北部算在内。 江南屬漢族地区,在先秦時代被中原諸國称为南蛮、百越,江南古代的南京由於做過十朝的古都,以及杭州做過南宋的首都,許多北方世家大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文教发达、美丽富庶的地区。 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 《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属于扬州之地 在先秦时期也有其他关于江南的说法。《史记·秦本纪》中亦載:“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这里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区。钱大昕以為《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那时的“江东”是现在江南的一部分。。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新!!: 王彦超和江南 · 查看更多 »

汾州

汾州,中国北魏时设置的州。 北魏置汾州,北齐置南朔州,北周改曰介州。隋朝时为西河郡。义旗初,依旧领四县:隰城县、介休县、孝义县、平遥县。其年,割介休县、平遥县属介休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以介休郡为介州,西河郡为浩州。三年(620年),改浩州为汾州,仍割并州之文水县来属。贞观元年(627年),省介州,以介休县、平遥县属汾州。文水县还属并州。贞观十七年(643年),以废吕州之灵石县 来属。天宝元年(642年),改为西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汾州。旧领四县,户三万四千九,口十万六千三百八十四。天宝年间,领五县:西河县(隰城县)、孝义县、介休县、平遥县、灵石县。户五万九千四百五十,口三十二万二百三十三。。1263年,元政府将隰州温泉县省入隰州,汾州孝义县,霍州灵石县,大部在孝义县。明洪武元年(1368),省西河县置汾州(直隶州),兼领平遥、介休、孝义三县。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升汾州为汾州府,依廓设汾阳县,府属冀南道,府、道治所皆驻县城内。即今山西省汾阳市。.

新!!: 王彦超和汾州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王彦超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王彦超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新!!: 王彦超和湖北省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