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王弼 (明朝將領)

指数 王弼 (明朝將領)

王弼(),号雙刀王,祖籍定远,出生于臨淮(今江蘇省盱眙縣),明朝军事将领,定遠侯。 王弼擅长用双刀,人称“双刀王”。初與乡里入三台山自保,后追随朱元璋。当时朱元璋知道其才能,命其为備宿衛。后在湖州攻破张士诚,攻下池州、婺源州(今江西婺源),斩杀守将鐵木兒不花,招降三千人。至正二十年(1360年)提升为元帅,并接连攻下蘭溪、金華、諸暨、龍興、吉安。以后大战鄱阳湖,并在涇江口击败陳友諒。此后跟随大军平定武昌、庐州、安豐、襄陽、安陸、舊館等地。降张士诚将朱暹,取湖州,夺取淮东的战斗中有功,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升任驍騎右衛親軍指揮使。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与常遇春一同大破张士诚,克平江府。 后跟随大军征战中原、攻下山东、河北、河南、元大都、山西等地,赶走擴廓。后渡过黄河,攻破陕西,进攻察罕腦兒。洪武三年(1370年),授大都督府僉事。洪武十一年跟随沐英征战西部,招降朵甘等部落。后封定遠侯。洪武十四年跟随傅友德征战云南,擒大理土酋段世,破石门关,下金齿。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副将军身份跟从冯胜北伐,招降納哈出。次年跟随藍玉出征,为前锋,并攻至捕魚兒海,赶走脫古思帖木兒。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奉旨回乡。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跟随馮勝、傅友德練軍山西、河南,次年(1393年)三人被一起召还南京,坐“蓝党”并被赐死。诸子皆不得嗣爵,家属被迁徙至四川盐亭县。.

47 关系: 吉安市大理婺源州定远安徽省安豐安陆市山东省山西省常遇春平江府云南省应天府張士誠張岱傅友德兰溪市元大都四川省石匱書王保保盐亭县盱眙县襄阳市馮勝诸暨市黄河龙兴舊館藍玉脫古思帖木兒金華縣陈友谅陕西省武昌江苏省池州市沐英河南省河北省洪武湖州市朱元璋朱桢朵甘思明史明朝

吉安市

吉安市,古称庐陵、吉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西省西南部,下辖2区、10县、1县级市,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84.29万。.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吉安市 · 查看更多 »

大理

大理可能指.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大理 · 查看更多 »

婺源州

婺源州,元朝时设置的州。 元贞元年(1295年)升婺源县置,治所在今江西省婺源县。属徽州路。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上饶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婺源县 Category:129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9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婺源州 · 查看更多 »

定远

定远可以指:.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定远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安豐

安豐:.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安豐 · 查看更多 »

安陆市

安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一個县級市,由孝感市代管。安陆户籍总人口62.04万人,总户数20.26万户(2016年)。安陆是中国著名的银杏之乡。政府驻府城街道。安陆城内府河流过,每年5月长江两岸大雨倾泄,府河大坝河水奔腾,好不壮观。.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安陆市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祖籍南直隶怀远(今属安徽),和阳(和州,今安徽和县)人,汉族,明朝开国军事大将。本封鄂国公,追封开平王,諡忠武。.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常遇春 · 查看更多 »

平江府

平江府,北宋时设置的府,在今江苏省、上海市境。元朝时,改为平江路。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平江军节度。政和三年(1113年),苏州升为平江府。南宋绍兴初年,节制许浦军。北宋崇宁时,户一十五万二千八百二十一,口四十四万八千三百一十二。 下辖六县:吴县、长洲县、昆山县、常熟县、吴江县、嘉定县。.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平江府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云南省 · 查看更多 »

应天府

应天府,可以指:.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应天府 · 查看更多 »

張士誠

張士誠(),原名張九四,泰州白駒場(今江蘇大豐)人,元朝末年的起義軍領袖與地方割據勢力之一。在元朝末年抗元起義領袖中,有「友諒最桀(殘暴),士誠最富」明代史,傅樂成教授著,長橋出版社,1980年之說。.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張士誠 · 查看更多 »

張岱

張岱可以指:.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張岱 · 查看更多 »

傅友德

傅友德(),元末宿州人,生于砀山,明朝開國功臣,封颍国公。 傅友德早年参加刘福通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徐达北伐。明太祖第二次北伐期间,七战七胜平定甘肃。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遭朱元璋猜忌,在杀死其儿子后,当着朱元璋的面自杀身亡。.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傅友德 · 查看更多 »

兰溪市

兰溪市是中國浙江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现由金华市代管。总面积为1310平方千米,占省域面积的1.3%。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56.05万人,户籍人口为66.34万人,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10.29万人。 兰溪市是浙江中西部重要的工业和旅游城市,曾是浙江省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县级市,形成了以棉纺织造、化工医药、水泥建材以及冶炼、机械等传统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人称“小上海”。 兰溪市有“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县市”、“中国兰花之乡”等称号;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卫生城市和浙江省文明城市;1999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小康县市;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兰溪市 · 查看更多 »

元大都

元大都,或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意即“可汗之城”),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正月三十日(1267年2月25日)至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初二(1368年9月14日),为元朝京師。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南至长安街一线,东西至北京二环路一线。.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元大都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石匱書

《石匱書》,是一部紀傳體明史,明清張岱撰,起自洪武,迄於天啟,凡二百二十卷。有〈本紀〉、〈志〉、〈世家〉、〈列傳〉。 《石匱書》始撰於明崇禎元年(1628年),自序道:“經十七年,明亡後,攜副本屏跡深山,又十年而成書,五易其稿,九正其訛。”,脫稿後猶時加刪改,“事必求真、語必務確,五易其稿,九正其訛,稍有未核,寧缺勿書”,前後歷五十年。〈志〉和〈列傳〉有總論和附論,有“石匱書曰”為評論。《石匱書》因崇禎朝無〈實錄〉和〈起居注〉,材料不全,止於天啟。內容分:〈本紀〉、〈志〉、〈世家〉、〈列傳〉;〈志〉有天文、地理、禮樂、科目、百官、河渠、刑名、兵革、馬政、鹽法、漕運、藝文諸目。〈列傳〉下有循吏、獨行、行人、儒林、文苑、妙藝、方技、隱逸、名宦、宦者、勝國遺臣、盜賊、兀良哈、朵顏三衛、朝貢各國。 順治年間浙江谷應泰提督浙江學政,編《明史紀事本末》,以五百金購買《石匱書》,宗子因家貧慨然予之。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多取材自此書。康熙初年,谷應泰編修《明史紀事本末》時,張岱參與其中,得以望見崇禎朝的大量史料,如崇禎朝《邸報》,於是開始強化《石匱書》細節的鋪陳,並著手撰寫關於崇禎朝和南明史事的《石匱書後集》,分本紀、世家、列傳,體例一如《石匱書》,共六十三卷,附錄一卷。康熙三年(1664年)《石匱書》竣工,張岱仍繼續潛心撰寫《石匱書後集》。 邵廷-采-將《石匱書》與談遷《國榷》並稱:“明季稗史雖多,而心思漏脫,體裁未備,不過偶記聞見,罕有全書。惟談遷編年,張岱列傳,兩家俱有本末。”邵廷采又說:“沉淫於有明一代紀傳,名曰《石匱書》。以擬鄭思肖之鐵函心史也。至於興廢存亡之際,孤臣貞士之操,未嘗不感慨流連隕涕,三致意也。”溫睿臨《南疆逸史》亦稱“兩家體裁較他稗史獨完具,而岱、遷于君臣朋友之間,天性篤至,其著書也征實覆核,不矜奇門,文以作者自居,故儒林尚之。”.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石匱書 · 查看更多 »

王保保

王保保(),沈丘(今安徽省临泉县古城子)人,小字保保,元惠宗赐名扩廓帖木儿(,又譯庫庫特穆爾),元朝大將察罕帖木儿养子。元末重要将领,亦是北元政府的支柱。封齐王,拜太尉知樞密院事、中書省平章政事、銀青榮祿大夫。.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王保保 · 查看更多 »

盐亭县

亭县在中国四川省中部、涪江支流梓潼河流域,是绵阳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164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万。.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盐亭县 · 查看更多 »

盱眙县

--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西部,淮安市最南端,北临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西邻接安徽省。别名都梁、临淮、泗州、东阳等。秦朝建县,县名初为“盱台”,后为“盱眙”。建县时间在秦王政二十四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3—前221年)之间。盱眙境内历史遗迹众多,有明代第一陵---明祖陵,被称为东方庞贝的唐宋时期的水陆都会---古泗州城,汉代经学家孔安国创办儒学讲堂的旧址---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汉时期江都国国主江都王刘非的陵墓---'''大云山汉墓''',新四军四大军部之一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等。盱眙境内曾出土世界最早的彗星运行图和战国时期的陈璋圆壶。.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盱眙县 · 查看更多 »

襄阳市

襄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於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襄阳自古分為汉水(沔水)南北两岸的襄城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後才將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2区。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改名为襄州区。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今天,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军分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政协襄阳市委员会均驻襄城。 襄阳市的发展肇始于西周分封邓国于今襄阳市区,从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樊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等。其间人文荟萃、灿若繁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英才,为襄阳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轶闻传说,历来就有“文化古城”的雅称。 今日的襄阳,既有闻名于世的历史积淀出的深厚人文底蕴,又有汽车制造、航天装备等高新科技产业及都会发展,“新旧和谐共生”成为了本市最突出特色。.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襄阳市 · 查看更多 »

馮勝

馮勝(約1330年-1395年),初名國勝,又名宗異,馮文質次子,馮國用之弟,定遠(安徽定遠)人,汉族。明朝開國功臣,封宋国公。 馮勝早年结寨自保,后随兄长投奔朱元璋,追随平定陈友谅、张士诚。后随徐达北伐,平定甘肃,又率军进攻辽东,降服纳哈出。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在开国功臣中排行第三。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惧罪自尽。.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馮勝 · 查看更多 »

诸暨市

诸暨市,为中国浙江省下辖县级市,由绍兴地级市代管。诸暨市经济发达,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2010年位居浙江省第五位,全国百强县(市)第十三位,诸暨因盛产珍珠而号称“珍珠之乡”。诸暨市旧称“暨阳县”,为越国古都,是西施故乡。诸暨市区有西施殿、古城门等文化古迹。政府驻地:诸暨市东一路19号。与此同时,诸暨现在进行大城市建设,为积极融入杭绍大都市圈做最后的冲刺。未来5年,诸暨将成为新新区域。.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诸暨市 · 查看更多 »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黄河 · 查看更多 »

龙兴

龙兴可以指多个不同时期的年号:.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龙兴 · 查看更多 »

舊館

舊館可以指:;中国:.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舊館 · 查看更多 »

藍玉

藍玉(),南直隶定遠(今属安徽)人,与胡惟庸同乡,常遇春妻弟,明初名将,洪武十二年秋封永昌侯,二十年拜征虜大將軍。二十一年拜大將軍、涼國公。後遭疑謀反,被明太祖處決,株連一萬五千人,是為明初之「藍玉案」。.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藍玉 · 查看更多 »

脫古思帖木兒

#重定向 脱古思帖木儿.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脫古思帖木兒 · 查看更多 »

金華縣

金華縣是現浙江省金華市境內曾經存在的一個縣。.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金華縣 · 查看更多 »

陈友谅

陳友諒(),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五月出生於河南江北行省沔阳府玉沙县(今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石垸村洪湖口);元末时期群雄和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中国元末陈汉政权建立者。 1359年,陳友諒挟持徐壽輝,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1360年)闰五月十六日,其在采石五通庙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年号为大义,建立陳漢政權。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隨即陳友諒與張士誠合攻朱元璋,并趁机出兵围住朱元璋的金陵應天府,朱元璋遣部下胡大海進攻信州,迫陳友諒回師救援。朱元璋一面離間張士誠,張按兵不動。陳、朱雙方在金陵城(今南京)西北的龍灣(今南京市大胜关)展開惡戰,不巧江水退潮,百艘巨艦擱淺,陳友諒大敗,敗走江州(今九江)。 陳友諒广义上在位时间仅为4年,狭义上为3年。1363年10月3日鄱陽湖之戰的时候,陳友諒身中流矢,四十四岁卒于鄱陽湖之戰。.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陈友谅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武昌

#重定向 武昌区.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武昌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池州市

池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南岸,南与江西省接壤,面积8,399平方公里,总人口143.6万。.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池州市 · 查看更多 »

沐英

沐英(),字文英,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汉族,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养子,封西平侯。 沐英十八岁时授帐前都尉,守镇江,后随大军入福建,以功迁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十年(1377年),充征西副将军,讨吐蕃。封西平侯。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右副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率兵30万攻讨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大兴屯田,劝课农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云南逝世。.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沐英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湖州市

湖州市(拼音: Hú zhōu,吳語湖州音:Ghẽw Ci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轄的地級市。地處浙江北部,處在江蘇省蘇州市、無錫市、浙江省杭州市、嘉興市、安徽省宣城市中間,太湖南岸,是中國環太湖城市之中,唯一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總面積5,820平方公里,人口295萬。 湖州是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14個重點城市之一。2006年被央視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城之一。湖州是全國著名的蠶鄉,也是世界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綢都之一,素有湖絲衣天下之說。湖州也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2014年该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湖州市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朱元璋 · 查看更多 »

朱桢

朱桢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朱桢 · 查看更多 »

朵甘思

朵甘思(),又名朵甘、朵康、多康等,为中国古代一地区名。范围大致相当于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东部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朵甘思的意思是汇合的区域。近代一般简称康()。.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朵甘思 · 查看更多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王弼 (明朝將領)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