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四不壞信

指数 四不壞信

四不壞信(catudhammapariyāyaṃ),亦作四不壞淨,四證淨,另作法鏡、四須陀洹支、入流者成就四法、四預流支,佛教術語,「不壞」就是不退失的意思。即對「佛、法、僧(四雙八輩之聖者僧)、戒」四種堅固的信心。是證入聖者之流(即初果須陀洹)的四個判斷條件。大乘佛教認為, 在歷緣對境時,能時時憶念「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戒而不犯」四種清明無晦的自性。 法鏡的四條法則:.

9 关系: 大般涅槃经 (上座部)信 (佛教)僧侣內觀四念住須陀洹自性

大般涅槃经 (上座部)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大般涅槃经》(巴利文:Mahaparinibbana Sutta),此经在上座部佛教的巴利語《巴利大藏经》中收于长部尼柯耶第十六经,相当于汉译《长阿含经》中的《遊行经》。该经主要是叙述佛陀(释迦牟尼)入涅槃前三个月的最后游行教化,以及涅槃后八国分得舍利供养的情形。 《大正藏·阿含部》中的同源異本為東晉似法顯譯三卷《大般涅槃經》(原名《方等泥洹經》,唐朝後改為此名)。不明來源異本還有:兩卷《佛般泥洹經》(隋朝費長房《歷代三寶紀》錄為西晉白法祖譯),失譯東晉錄兩卷《般泥洹經》。.

新!!: 四不壞信和大般涅槃经 (上座部) · 查看更多 »

佛(बुद्ध;IAST:Buddha;Buddho),又稱佛陀,佛教術语,意譯為「悟道者」,是福慧兩足尊,也就是福德和智慧修行圓滿者。佛有十個稱號,亦有三身。狹義而言,現在佛教的「佛陀」指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陀不是神,而是一個多元文化教育家。廣義而言,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平等是成佛之因。 佛教分裂後菩薩成佛之道理論分裂成兩大不同菩薩道,傳統上座部佛教南傳菩薩道和大乘菩薩道,其中大乘菩薩道和傳統佛教第一次結集經典不合。 上座部佛教《南傳菩薩道》說明修菩薩道必須必須先發願成佛,修行修到被佛授記未來一定成佛才能成為菩薩,菩薩必須累積十波羅蜜修行最少四大阿僧祇加上十萬大劫明昆尊者《南傳菩薩道》:在這部經的註釋中也有解釋為何佛陀的出世是非常稀有的。單只說到十波羅蜜中的佈施波羅蜜,我們是不可能只修了一次,或兩次,或十次,或二十次,或五十次,或一百次,或一千次,或十萬次,或一千萬次,或十億次,或一千億次,或十萬億次就可成佛的。同樣地,我們是不可能只修了一天,或兩天,或十天,或二十天,或五十天,或一百天,或一千天,或十萬天,或十億天,或一個月,或兩個月,或十萬億個月,或一年,或兩年,或十萬億,或一個大劫,或兩個大劫,或十萬億個大劫,或一阿僧祗大劫,或兩阿僧祗大劫,或三阿僧祗大劫就可成佛。(其他的波羅蜜,即持戒、出離、智慧、精進、忍辱、真實、決意、慈與捨也是同樣的情形。)事實上最短的期限是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只有在這麼久的時間裡,非常恭敬、熱誠、認真、透徹與毫無間斷地圓滿諸波羅蜜之後才能成佛。這就是為什麼佛陀的出世是非常稀有的原因。這部經的疏鈔也強調只有至少修習諸波羅蜜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之後才能成佛。除此之外,是沒有其他方法的。這是為何佛陀的出世是非常稀有的。才能成佛。菩薩在最後一世前修四念處最多只會證得第十一觀智行捨智不會覺悟不會證得道、果、涅槃。菩薩在最後一世無佛教時代會自修四念處《雜阿含經》(四九八):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過去、未來、今現在佛悉斷五蓋惱心,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實覺知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然後無師自悟自證四道、四果、涅槃成為佛 。佛說過辟支佛和佛的阿羅漢弟子已經「永無來生」《中阿含經》:漏盡阿羅訶比丘已知滅盡,拔其根本,永無來生。,因此辟支佛和佛的阿羅漢弟子不會繼續輪迴在來生成佛。 大乘佛教主張,一切眾生歸依佛、法、僧三寶後,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佛菩提道﹝成佛之道﹞,都可能會成佛﹝除一闡提者﹞,所以成佛是透過累生累劫不斷的精進修行菩薩五十二階位,一一親證了知三界一切法: 四念處、四聖諦、八聖道、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六度萬行,於妙覺菩薩位下生人間示現成佛,今世可以一生成就,佛或最後身菩薩示現八相成道而成佛。佛是究竟解脫於三界輪迴的、對於宇宙生命的成因徹底明白具足了知,真正圆满覺悟的聖者,所以一切諸佛如來都是十號具足。.

新!!: 四不壞信和佛 · 查看更多 »

信 (佛教)

信(saddhā,śraddhā),佛教術語,指信仰的行為,或是信心本身。在佛教中,信仰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正確的信仰,特別是對於佛教三寶的信仰,稱為正信,或淨信。阿毘達摩中,將信列為心所之一。一般而言,佛教鼓勵四種信仰,也就是對於佛、法、僧與戒的信仰,稱為四不壞淨,或四不壞信。在五根、五力中,皆將信列入其中。華嚴宗有十信的說法。 信的反義字,為不信,以及疑。.

新!!: 四不壞信和信 (佛教) · 查看更多 »

僧侣

僧侶可以指:.

新!!: 四不壞信和僧侣 · 查看更多 »

內觀

#重定向 觀 (佛教).

新!!: 四不壞信和內觀 · 查看更多 »

四念住

四念住(satipaṭṭhāna,smṛtyupasthāna),亦称四念处、四念处观、身受心法,為上座部佛教跟漢傳佛教《阿含經》根本修行方法。亦稱內觀。指從「身」體、感「受」、「心」、「法」四個面向,建立持續及穩固的覺知,明瞭其剎那生滅、無常、苦、及無我的本質,斷除所有的貪瞋痴煩惱,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不管是要成為佛、辟支佛、佛的阿羅漢弟子都必須修四念處如實覺知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才有辦法證悟四道、四果、涅槃、斷除所有煩惱脫離輪迴,不修四念處就無法證悟四道、四果、涅槃、斷除所有煩惱脫離輪迴。.

新!!: 四不壞信和四念住 · 查看更多 »

須陀洹

洹(Srotāpanna,Sotapanna),又譯為預流、入流,佛教術語,是佛陀的四雙八輩聖弟子中的最初位階,上座部和部派佛教至大乘佛教都設沙门四果中的果位。.

新!!: 四不壞信和須陀洹 · 查看更多 »

自性

自性,可以指:.

新!!: 四不壞信和自性 · 查看更多 »

戒可以指:.

新!!: 四不壞信和戒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四不壞淨四證淨淨信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