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海王星環

指数 海王星環

海王星环總共包含5個主要的行星環,且它們最早是由天文學家帕特里斯·布歇、萊因霍爾德·哈夫納和讓·曼弗雷德於1984年在智利拉西拉天文台發現的。而這些環的第一張照片則是於1989年由旅行者2号飞船拍攝的。十分微弱,由尘土构成,很像木星环或天王星环,但要比木星环纖細得多。這5個環後來分別以對發現海王星作出重大貢獻的5個人命名。他們分別是约翰·格弗里恩·伽勒、奥本·勒维耶、威廉·拉塞尔、弗朗索瓦·阿拉戈和约翰·柯西·亚当斯。 海王星环的组成物质非常黑暗,類似於天王星環。环裡的灰塵比例較高,且其光学深度較低,小于0.1。亚当斯环分为五个環弧,又逆時針方向分別被命名为博爱,平等1和平等2,自由,和勇气。弧占据范围狭窄,轨道经度非常稳定。环弧如何保持稳定仍在进行辩论。.

23 关系: 天王星天王星環奥本·勒维耶威廉·拉塞尔弗朗索瓦·阿拉戈土星環哈勃空间望远镜约翰·柯西·亚当斯约翰·格弗里恩·伽勒维拉诺瓦大学行星环衛星麗亞環轨道共振掩星法国大革命木星環海卫五海卫六海王星旅行者2号拉西拉天文台智利

天王星

天王星是從太陽系由内向外的第七顆行星,其體積在太陽系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質量排名第四(比海王星輕)。其英文名稱Uranus來自古希臘神話的天空之神烏拉諾斯(),是克洛諾斯的父親,宙斯的祖父。与在古代就为人们所知的五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相比,天王星的亮度也是肉眼可見的,但由於較為黯淡以及緩慢的繞行速度而未被古代的觀測者认定为一颗行星。直到1781年3月13日,威廉·赫歇耳爵士宣布發現天王星,从而在太陽系的現代史上首度擴展了已知的界限。這也是第一顆使用望遠鏡發現的行星。天文學符號為、♅(♅,Unicode編碼U+2645)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內部和大氣構成不同於更巨大的氣體巨星,木星和土星。同樣的,天文學家設立了不同的「冰巨行星」分類來安置她們。天王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還包含較高比例的由水、氨、甲烷等結成的「冰」,與可以探测到的碳氫化合物。天王星是太陽系內大气层最冷的行星,最低溫度只有49K(−224℃)。其外部的大气层具有複杂的雲層結構,水在最低的雲層內,而甲烷組成最高處的雲層。相比较而言,天王星的内部则是由冰和岩石所构成。 如同其他的巨行星,天王星也有環系統、磁層和許多衛星。天王星的環系統在行星中非常獨特,因為它的自轉軸斜向一邊,幾乎就躺在公轉太陽的軌道平面上,因而南極和北極也躺在其他行星的赤道位置上。從地球看,天王星的環像是環繞著標靶的圓環,它的衛星則像環繞著鐘的指針(雖然在2007年與2008年該環看來近乎水平)。在1986年,來自太空探测器航海家2號的影像资料顯示天王星實際上是一顆平平無奇的行星,在其可見光的影像中沒有出现像在其他巨行星所擁有的雲彩或風暴。然而,近年內,隨著天王星接近晝夜平分點,地球上的觀測者发现天王星有季節變化的迹象和漸增的天氣活動。天王星上的風速可以達到每秒250公尺。 在西方文化中,天王星是太陽系中唯一以希臘神祇命名的行星,其他行星都依照羅馬神祇命名。.

新!!: 海王星環和天王星 · 查看更多 »

天王星環

天王星環是由直徑小於10米的黑暗顆粒物質組成的暗淡環系統,是繼土星環之後,在太陽系內第二個被人類發現的行星環系統。 已知的13個清晰的環中,最亮的是ε環。(re study by Stuart Eves).

新!!: 海王星環和天王星環 · 查看更多 »

奥本·勒维耶

奥本·尚·约瑟夫·勒维耶(法語:Urbain Jean Joseph Le Verrier,),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主要贡献是计算出海王星的轨道,根据其计算,柏林天文台的德国天文学家伽勒观测到了海王星。.

新!!: 海王星環和奥本·勒维耶 · 查看更多 »

威廉·拉塞尔

威廉·拉塞尔(,),英国天文学家,出生于博尔顿。拉塞尔早年曾从事啤酒酿造行业,积聚了不少财富,从而可以毫无顾虑的发展其对天文学的爱好。他在利物浦附近建立了一座天文台,配备有一架24英寸(610毫米)反射望远镜——就是在这架望远镜上,拉塞尔开创性的使用了利用赤道仪追踪天体的简易方法。同时他还使用自己设计的仪器亲自磨制、抛光望远镜镜片。.

新!!: 海王星環和威廉·拉塞尔 · 查看更多 »

弗朗索瓦·阿拉戈

弗朗索瓦·让·多米尼克·阿拉戈(François Jean Dominique Arago,),出生于佩皮尼昂,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政治家,曾任法国第25任总理。其学术上的成就主要在磁学和光学方面。他支持光的波动说并在实验中观察到了泊松光斑(而泊松光斑在理论上是泊松反驳菲涅耳时通过计算得到的)。 Category:法国数学家 Category: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Category: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校友 Category:安葬于拉雪兹神父公墓者 Category:科普利奖章获得者 Category:拉姆福德奖章获得者.

新!!: 海王星環和弗朗索瓦·阿拉戈 · 查看更多 »

土星環

土星環是太陽系行星的行星環中最突出與明顯的一個,環中有不計其數的小顆粒,其大小從微米到米都有,軌道成叢集的繞著土星運轉。環中的顆粒主要成分都是水冰,還有一些塵埃和其它的化學物質。 雖然環的反射能夠增加土星的視星等(亮度),但從地球僅憑肉眼還是看不見環。在1610年,當望遠鏡第一次指向天空之際,伽利略雖然未能清楚的看出環的本質,但他還是成為觀察土星環的第一個人。在1655年,惠更斯成為第一個描述環是環繞土星的盤狀物的人。 雖然許多人都認為土星環是由許多微細的小環累積而成的(這個觀念可以回溯至拉普拉斯),並有少數真實的空隙。更正確的想法是這些環是有著同心但是在密度和亮度上有著極值的圓環盤。在叢集的尺度上,圓環之間有許多空洞的空間。 在環的中間有一些空隙:有兩條已經知道是與被埋藏在環中的衛星產生軌道共振引起的波動造成的,其它的空隙還不知道成因。穩定的共振,另一方面,也維繫了一些環長期的存在,像是泰坦環。.

新!!: 海王星環和土星環 · 查看更多 »

哈勃空间望远镜

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是以天文學家愛德溫·哈伯為名,在地球軌道的望遠鏡。哈勃望远镜接收地面控制中心(美国马里兰州的霍普金斯大学内)的指令并将各种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回地球。由于它位于地球大氣層之上,因此獲得了地基望遠鏡所沒有的好處:影像不受大氣湍流的擾動、視相度絕佳,且无大氣散射造成的背景光,還能觀測會被臭氧層吸收的紫外線。於1990年發射之後,已經成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儀器。它成功弥补了地面觀測的不足,幫助天文學家解決了許多天文学上的基本問題,使得人类对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認識。此外,哈勃的超深空視場则是天文學家目前能獲得的最深入、也是最敏銳的太空光學影像。 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康普頓γ射線天文台、錢德拉X光天文台、史匹哲太空望遠鏡都是美國太空總署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一部分。哈勃空间望远镜由NASA和ESA合作共同管理。.

新!!: 海王星環和哈勃空间望远镜 · 查看更多 »

约翰·柯西·亚当斯

约翰·柯西·亚当斯(John Couch Adams,),英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海王星的发现者之一。.

新!!: 海王星環和约翰·柯西·亚当斯 · 查看更多 »

约翰·格弗里恩·伽勒

约翰·格弗里恩·伽勒(德語:Johann Gottfried Galle;),德国天文学家,海王星的发现者,他是根据法国天文学家勒维耶的计算结果进行观测的。.

新!!: 海王星環和约翰·格弗里恩·伽勒 · 查看更多 »

维拉诺瓦大学

维拉诺瓦大学(Villanova University),是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西北郊維拉諾瓦的一所私立大学。它成立于1842年,学校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1796年,罗马天主教奥斯定會在此建立的古圣奥古斯丁教堂(old Saint Augustine's Church)。 维拉诺瓦大学是宾夕法尼亚州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大学。2015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將其列在“北部地區大學”排名中的第1位。.

新!!: 海王星環和维拉诺瓦大学 · 查看更多 »

行星环

行星環是指圍繞著行星運轉的宇宙塵和小顆粒形成扁平盤狀的區域。最廣為人知的行星環就是圍繞著土星的土星環,但是太陽系的其他三顆氣體巨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也都有自己的行星環。 最近的報告 認為土星的衛星麗亞可能也有自己的環系統,它可能成為唯一擁有自己的環系統的衛星。.

新!!: 海王星環和行星环 · 查看更多 »

衛星

衛星,是環繞一顆行星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如地球的衛星是月球。不過,如果兩個天體的質量相當,它們所形成的系統一般稱為雙行星系統,而不是一顆行星和一顆天然衛星。通常,兩個天体的质量中心都處於行星之內。因此,有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與冥衛一應該歸類為雙行星,但2005年發現兩顆新的冥衛,使問題複雜起來了。.

新!!: 海王星環和衛星 · 查看更多 »

麗亞環

土星的衛星麗亞(土衛五)可能有一個稀疏的環系統,包含有三條狹窄、相對來說是密集微粒組成的盤面。此一發現公布在2008年3月6日的《科學雜誌》,這可能是被發現的第一個環繞著衛星的環系統。 在2005年的11月,卡西尼軌道船發現土星的磁氣層在麗亞附近有高能量的電子。根據發現的團隊說明,最好的解釋模式是假設電子被固體的物體吸附在它赤道的盤面上,這些可以包含密集的圓環或弧,而微粒的直徑可以從幾公分至接近1米。.

新!!: 海王星環和麗亞環 · 查看更多 »

轨道共振

軌道共振是天體力學中的一種效應與現象,是當在軌道上的天體於週期上有簡單(小數值)的整數比時,定期施加的引力影響到對方所產生的。軌道共振的物理原理在概念上類似於推動兒童盪的鞦韆,軌道和擺動的鞦韆之間有著一個自然頻率,其它機制和“推”所做的動作週期性的重複施加,產生累積性的影響。軌道共振大大的增加了相互之間引力影響的機構,即它們能夠改變或限制對方的軌道。在多數的情況下,這導致“不穩定”的互動,在其中的兩者互相交換動能和轉移軌道,直到共振不再存在。在某些情況下,一個諧振系統可以穩定和自我糾正,所以這些天體仍維持著共振。例如,木星衛星佳利美德、歐羅巴、和埃歐軌道的1:2:4共振,以及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間的2:3共振。土星內側衛星的不穩定共振造成土星環中間的空隙。1:1的共振(有著相似軌道半徑的天體)在特殊的情況下,造成太陽系大天體將共享軌道的小天體彈射出去;這是清除鄰居最廣泛應用的機制,而此一效果也應用在目前的行星定義中。 除了拉普拉斯共振圖(見下文)中指出,在這篇文章中的共振比率應被解釋為在相同的時間間隔內完成軌道數的比例,而不是作為公轉週期比(其中將會呈反比關係)。上面2:3的比例意味著在冥王星完成兩次完整公轉的時間,海王星要完成三次完整的公轉。.

新!!: 海王星環和轨道共振 · 查看更多 »

掩星

掩星是一種天文現象,指一個天體在另一個天體與觀測者之間通過而產生的遮蔽現象。一般而言,掩蔽者較被掩者的視面積要大。(若相反者則稱為“凌”,如金星凌日,“凌”有以小欺大的意思。)有天文愛好者認為日食也是月掩星的一種。.

新!!: 海王星環和掩星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國的一段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深刻廣泛影響。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多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鄉村農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制,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革命導致各界對立,特別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在往後長達二百年的政治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越來越多的法國平民被國王路易十六強加稅賦,以及教士貴族之輩的壓榨激怒。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激進的情緒,終於使得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等级的民眾在6月发表网球場宣言,7月14日發生攻佔巴士底監狱事件,於8月進行的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及跟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鬥爭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在法国革命中成為主导,法国大革命战争从1792年开始,这次战役為過去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首次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覆亡以後,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至1799年拿破仑執政後結束。 法国革命中拉开现代社会的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大规模战争都成為革命的标志。作为近代伟大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革命随后导致拿破崙戰爭、两次君主制复辟以及两次法国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直至1870年,法国在先后兩次共和国政府、君主立宪制及帝国政權下交替管治。 历史学家《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其作用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權,更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需要同时改變所有既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和等西方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

新!!: 海王星環和法国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木星環

木星環,是指圍繞在木星周圍的行星環系統。它是太陽系第三個被發現的行星環系統,第一個和第二個分別是土星環及天王星環。木星環首次被觀測到是在1979年,由航海家一號發現及在1990年代受到伽利略號進行詳細調查。木星環在25年來亦可以由哈勃太空望遠鏡及地球觀察。在地上需要現存最大的望遠鏡才能夠進行木星環的觀察。 隱約的木星環系統主要由塵埃組成。木星環分成四個部分:厚厚的粒子環面內晕層稱為“光環”;一個相對光亮的而且特別薄的“主環”;以及兩個外部既厚又隱約的“薄紗環”(或称“蛛网环”),其名稱由形成她們的物質的衛星而來:木衛五(阿馬爾塞)和木衛十四(底比斯)。 木星環的主環及光環由衛星木衛十六(墨提斯)、木衛十五(阿德剌斯忒亞)及其他不能觀測的主體因為高速撞擊而噴出的塵埃組成。在2007年二月至三月由新視野號取得的高解像度圖像顯示主環有豐富的精細結構。 在可見光及近紅外線光線下,除了光環呈現灰色或藍色外,木星環會呈現紅色。在環內的塵埃大小不定,但是所有環除了光環以外的塵埃橫切面面積最大為半徑約15微米的非球體粒子。光環主要由亞微米級塵埃組成。環狀系統的主要質量(包括不可見的主體)約為1016 公斤,和木衛十五質量相當。環狀系統的年齡不詳,但是可能在木星形成時已經存在。.

新!!: 海王星環和木星環 · 查看更多 »

海卫五

海卫五(S/1989 N 3, Despina)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以希臘神話中波塞冬與得墨忒耳之女命名。 由航海家2號於1989年7月底所觀測到,並於同年的8月2日公開成果;並給予S/1989 N 3的暫時編號,但公告只提及在5天內所拍攝到的10張照片,代表其發現時間約在7月28日前。正式名稱則在1991年的9月16日的IAU通報內公告。.

新!!: 海王星環和海卫五 · 查看更多 »

海卫六

海卫六(S/1989 N 4, Galatea)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以希臘神話中涅瑞伊得斯之一的伽拉忒亞命名。.

新!!: 海王星環和海卫六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體積是太陽系第四大,但質量排名是第三。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類似雙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以羅馬神話中的尼普顿(Neptunus)命名,因為尼普顿是海神,所以中文譯為海王星。天文學的符號(♆,Unicode編碼U+2646),是希臘神話的海神波塞頓使用的三叉戟。 作爲一個冰巨行星,海王星的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在大氣層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一部分原因。因為海王星的藍色比有同樣份量的天王星更為鮮豔,因此應該還有其他成分對海王星明顯的顏色有所貢獻。 海王星有太陽系最強烈的風,測量到的風速高達每小時2,100公里。 1989年航海家2號飛掠過海王星,對南半球的大黑斑和木星的大紅斑做了比較。海王星雲頂的溫度是-218 °C(55K),因為距離太陽最遠,是太陽系最冷的地區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溫度約為7,000 °C,可以和太陽的表面比較,也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 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畫的觀測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航海家2號曾經在1989年8月25日拜訪過海王星。2003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提出有如卡西尼-惠更斯號科學水準的海王星軌道探測計畫,但不使用熱滋生反應提供電力的推進裝置;這項計劃由噴射推進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一起完成。.

新!!: 海王星環和海王星 · 查看更多 »

旅行者2号

旅行者2号(Voyager 2)是一艘於1977年8月20日發射的美國太空總署無人星際太空船。它與其姊妹船旅行者1號基本上設計相同。不同的是旅行者2號循一個較慢的飛行軌跡,使它能夠保持在黃道(即太陽系眾行星的軌道水平面)之中,藉此在1981年的時候透過土星的引力加速飛往天王星和海王星。正因如此,它並沒有像它的姊妹旅行者1號一樣能夠如此靠近土衛六。但它因此而成為了第一艘造訪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太空船,完成了藉這個176年一遇的行星幾何排陣而造訪四顆氣體巨行星的機會。 旅行者2號被認為是從地球發射的太空船中最多產的一艘太空船,皆因在美國太空總署對其後的伽利略號和卡西尼-惠更斯號等的計劃上收緊花費之下,它仍能以強大的攝影機及大量的科學儀器造訪四顆氣體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及其衛星。.

新!!: 海王星環和旅行者2号 · 查看更多 »

拉西拉天文台

拉西拉天文台是位於智利的天文台,有3架由歐洲南天天文台(ESO)製造和操作的望遠鏡,還有一些由ESO維護的其它部分。這個天文台是ESO在智利使用的第一個,也是南半球最大的一個天文台。 拉西拉的望遠鏡和儀器位於智利郊區的亞他加瑪沙漠,是世界上最乾燥和孤獨的地區之一。像其它天文台所在的地理區域,拉西拉遠離光汙染的來源,如同帕瑞納天文台,甚大望遠鏡的家,它也是地球上夜空最黑暗的地點之一。.

新!!: 海王星環和拉西拉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智利

智利共和国(República de Chile)是位於南美洲的一个国家,西和南濒太平洋,北靠秘鲁,东邻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在南美洲與阿根廷及巴西並列為ABC強國。 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智利總共約有1,800萬人,種族以歐洲白人、混血族群居多,與另一國家阿根廷同樣,幾乎沒有非洲裔人口,其他則以本土原住民少數族群相對為多,整體公民組成素質極高,因而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在发达国家普遍承认。智利在新闻自由、人类发展指数、民主发展等方面也获得了很高的排名,與南歐國家相媲美。社會相當於經濟已開發的北美洲和歐洲國家,而近來還有許多亞裔移民跨越太平洋移居。 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境内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旱极。此外,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硝石的国家。.

新!!: 海王星環和智利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海王星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