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衛星

指数 衛星

衛星,是環繞一顆行星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如地球的衛星是月球。不過,如果兩個天體的質量相當,它們所形成的系統一般稱為雙行星系統,而不是一顆行星和一顆天然衛星。通常,兩個天体的质量中心都處於行星之內。因此,有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與冥衛一應該歸類為雙行星,但2005年發現兩顆新的冥衛,使問題複雜起來了。.

188 关系: 卫星的命名天卫十天卫十七天卫十三天卫十一天卫十九天卫十二天卫十五天卫十八天卫十六天卫十四天卫七天卫三天卫一天卫九天卫二天卫二十天卫二十七天卫二十三天卫二十一天卫二十二天卫二十五天卫二十六天卫二十四天卫八天卫六天卫四天体天王星天王星的卫星天文学家太阳系天体发现时间列表婚神星小行星小行星20000小行星28978小行星90377亡神星伽利略衛星土卫十土卫十七土卫十三土卫十一土卫十九土卫十二土卫十五土卫十八土卫十六土卫十四土卫七...土卫三土卫三十土卫三十三土卫三十一土卫三十二土卫三十五土卫三十四土卫一土卫九土卫二土卫二十土卫二十七土卫二十三土卫二十一土卫二十九土卫二十二土卫二十五土卫二十八土卫二十六土卫二十四土卫五土卫八土卫六土卫四土星土星的卫星地球创神星冥卫一冥王星公里火卫一火卫二火星灶神星穀神星行星質心軌道阋神星雙行星S/2003 J 10S/2003 J 12S/2003 J 15S/2003 J 16S/2003 J 18S/2003 J 19S/2003 J 2S/2003 J 3S/2003 J 4S/2003 J 5S/2003 J 9S/2004 N 1S/2004 S 12S/2004 S 13S/2004 S 17S/2004 S 7S/2006 S 1S/2006 S 3S/2007 S 2S/2007 S 3S/2009 S 1S/2011 J 1S/2011 J 2柯伊伯带水星準衛星木卫十木卫十七木卫十三木卫十一木卫十九木卫十二木卫十五木卫十八木卫十六木卫十四木卫七木卫三木卫三十木卫三十七木卫三十三木卫三十一木卫三十九木卫三十二木卫三十五木卫三十八木卫三十六木卫三十四木卫一木卫九木卫二木卫二十木卫二十七木卫二十三木卫二十一木卫二十九木卫二十二木卫二十五木卫二十八木卫二十六木卫二十四木卫五木卫八木卫六木卫四木卫四十木卫四十七木卫四十三木卫四十一木卫四十九木卫四十二木卫四十五木卫四十八木卫四十六木卫四十四木衛五十三木衛五十一木衛五十二木星木星的卫星月球海卫十海卫十三海卫十一海卫十二海卫七海卫三海卫一海卫九海卫二海卫五海卫八海卫六海卫四海王星海王星的卫星智神星 扩展索引 (138 更多) »

卫星的命名

历史上,衛星不总是一发现就命名的。.

新!!: 衛星和卫星的命名 · 查看更多 »

天卫十

天卫十(S/1986 U 6,Desdemona)是天王星的一颗小的天然卫星。.

新!!: 衛星和天卫十 · 查看更多 »

天卫十七

天卫十七(S/1997 U 2, Sycorax)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天衞十七可能是被天王星捕獲的小行星或彗星。 天卫17.

新!!: 衛星和天卫十七 · 查看更多 »

天卫十三

天卫十三(S/1986 U 4),又名羅斯蘭(Rosalind),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傳統上所有天王星的英語名字都是以威廉·莎士比亞或亞歷山大·蒲柏的作品中的人物的名稱來命名的,這個傳統是從約翰·赫歇爾開始的一直延用至今。天衛十三的英語名羅斯蘭出自莎士比亞喜劇《皆大歡喜》中,大公爵之女羅斯蘭的名字。.

新!!: 衛星和天卫十三 · 查看更多 »

天卫十一

天卫十一(S/1986 U 2),又名茱麗葉(Juliet)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天卫十一 · 查看更多 »

天卫十九

天卫十九(S/1999 U 1, Setebos)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S/1999 U 1.

新!!: 衛星和天卫十九 · 查看更多 »

天卫十二

天卫十二(S/1986 U 1, Portia)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天卫十二 · 查看更多 »

天卫十五

天衛十五 (波克,Puck) 是於1985年12月被航海家2號太空船發現的天王星內衛星,名稱來自凱爾泰神話和英語的民間傳說。天衛十五位於天王星環和大衛星米蘭達之間,是一顆直徑大約162公里,形狀接近球形的天體。他的表面有一個大且黑暗的坑穴,其中的光譜呈現水冰的跡象。.

新!!: 衛星和天卫十五 · 查看更多 »

天卫十八

天卫十八(S/1999 U 3, Prospero)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自然卫星,于1999年7月18日被霍尔曼發現,半徑约為15公里。 轨道参数表明它可能属于与天卫十七(Sycorax)和天卫十九(Setebos)相同的动态集群,这表明共同的起源。然而,观察到的这几个卫星的颜色并不支持这一推测。天卫十八在可见光中呈现中性(灰色)(色指數B-V.

新!!: 衛星和天卫十八 · 查看更多 »

天卫十六

天卫十六(S/1997 U 1,Caliban)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離天王星第五遠逆行衛星。.

新!!: 衛星和天卫十六 · 查看更多 »

天卫十四

天卫十四(,發音:,)(S/1986 U 5, Belinda)是天王星的一顆內衛星。 天衛十四是從1986年1月13日由旅行者2号 觀測圖像發現的,臨時編號是 S/1986 U 5.

新!!: 衛星和天卫十四 · 查看更多 »

天卫七

没有描述。

新!!: 衛星和天卫七 · 查看更多 »

天卫三

天卫三(泰坦妮亞、 )是天王星最大的衛星,也是太陽系內第八大的衛星。表面也覆满了火山灰。这表明曾发生过火山活动。那儿有长达数千公里的大峡谷,可能是由于内部的水冻结、膨胀,撑裂了薄弱的外壳而形成的。它的表面也被一种黑色物质重新覆盖过,可能是甲烷或水冰。.

新!!: 衛星和天卫三 · 查看更多 »

天卫一

天衛一(Ariel、)是天王星的衛星,它是威廉·拉塞爾(William Lassell)在1851年10月24日和天衛二一起發現的。.

新!!: 衛星和天卫一 · 查看更多 »

天卫九

天卫九,又名克萊西達(Cressida、Χρησίδα),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于1986年由旅行者2号發現。 傳統上所有天王星的英語名字都是以威廉·莎士比亞或亞歷山大·蒲柏的作品中的人物的名稱來命名的,這個傳統從約翰·赫歇爾開始的一直延用至今。天衛九的英語名克萊西達是莎士比亞悲劇《脫愛勒斯與克萊西達》中,女主角特洛伊著名悲劇女英雄克萊西達的名字。.

新!!: 衛星和天卫九 · 查看更多 »

天卫二

天卫二(烏姆柏里厄爾,Umbriel,国际音标:)是天王星的衛星,以亞歷山大·蒲柏的作品秀髮劫裡的角色烏姆柏里厄爾命名。它與天衛一同時由威廉·拉塞尔在1851年10月24號發現。 天卫二的直徑比天衛一大10公里,但密度相同。 天卫二主要由冰和岩石組成,其中冰占天衛二表面的多數,而它的地幔和核心可能分別由冰和岩石組成。天卫二的構造與天衛四類似,但天衛四的體積比天衛二大35%。 天卫二是天王星所有衛星中最暗的,反射率只有18%。因為天卫二上有多處峽谷,內部可能有變動,因此天衛二可能有過一些地殼變動的事件。 天衛二在早期常常被隕石撞擊,因此表面上有大大小小的隕石坑,在天王星所有衛星裡隕石撞擊坑数量僅次於天衛四。最大的隕石坑直徑至少有210公里。天衛二其中一個表面特徵是在旺達隕石坑(Wunda crater)最低點的一圈明亮圓環。天衛二與天王星其它衛星一樣,可能是由天王星的吸積盤所組成。航海家二號經過天王星时深入研究过天卫二,这也是人類第一及唯一一次對其深入研究。航海家二號在經過天衛二时拍下的照片可以讓天文測繪家繪畫天衛二40%的表面。.

新!!: 衛星和天卫二 · 查看更多 »

天卫二十

天卫二十(S/1999 U 2,Stephano)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天卫二十 · 查看更多 »

天卫二十七

天卫二十七(Cupid, S/2003 U 2)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于2003年由馬克·肖華特(Mark Showalter)及傑克·喬納森·利斯奧爾透过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 。.

新!!: 衛星和天卫二十七 · 查看更多 »

天卫二十三

天衛二十三(瑪格麗特,Margaret )是天王星唯一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是斯科特·謝帕德和大衞·朱維特在2003年發現的,臨時名稱是S/2003 U 3.

新!!: 衛星和天卫二十三 · 查看更多 »

天卫二十一

天卫二十一(S/2001 U 1, Trinculo)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由2001年被天文學家發現。.

新!!: 衛星和天卫二十一 · 查看更多 »

天卫二十二

天卫二十二(Francisco, S/2001 U 3)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于2001年8月13日发现, 2003年正式确认,其平均直径约为22公里。.

新!!: 衛星和天卫二十二 · 查看更多 »

天卫二十五

天卫二十五,又名珀迪塔(Perdita, S/1986 U 10),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天卫二十五 · 查看更多 »

天卫二十六

天卫二十六(Mab, S/2003 U 1)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于2003年由Mark Showalter及Jack J. Lissauer透过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

新!!: 衛星和天卫二十六 · 查看更多 »

天卫二十四

Category:天王星的卫星|天卫24.

新!!: 衛星和天卫二十四 · 查看更多 »

天卫八

天卫八(Uranus VIII),又名「碧安卡」(Bianca, ,與小行星歌女星重名),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內衛星。於1986年1月23日由旅行者2号發現,並曾暫時定名為S/1986 U 9。質量約9.2×1016公斤,平均半徑約為25.7 ± 2 公里。該衛星以威廉·莎士比亚作品《馴悍記》中的角色命名。.

新!!: 衛星和天卫八 · 查看更多 »

天卫六

天卫六(Cordelia,,)是天王星的一颗内层卫星。它是在1986年1月20日从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所拍摄的照片中发现的,当时的临时编号为S/1986 U 7。 这以后直到1997年才由哈勃太空望远镜再次观测到它。 天卫六的英文名Cordelia来自威廉·莎士比亚的名著《李尔王》中李尔王最小的女儿。 除了它的轨道, 大约为20千米的半径 以及几何反照率为0.08, 事实上人们对它几乎一无所知。在旅行者2号的照片中,天卫六是一个细长的天体,长轴指向天王星。椭球形的天卫六轴比(长轴与短轴之比)为0.7 ± 0.2。 天卫六是天王星ε环内层牧羊犬卫星。 天卫六的轨道与天王星轨道同步,因此由于潮汐减速而缓慢衰减。 天卫六与天卫十三非常接近5:3轨道共振。.

新!!: 衛星和天卫六 · 查看更多 »

天卫四

天卫四又稱為奥伯龙(Oberon)是距离天王星最远的大卫星,其体积和质量在天王星所有卫星中均位列次席,同时也是太阳系质量第九大的卫星。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尔在1787年首次观测到该卫星。天卫四的名稱奥伯龙来自于莎士比亚戏剧《仲夏夜之梦》當中的一個角色。天卫四的公轉轨道有一部分位于天王星磁圈之外。 天卫四由近乎等量的冰体水和岩石构成,其内部可能分化出岩石内核及冰质地幔。此外,在内核和地幔之间可能还存在着一层液态水。天卫四的表面呈暗红色,其主要地形是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后所形成的,並有許多直径达到210公里的撞击坑存在。天卫四表現存在峡谷(地堑)地形,该地形是天体演化初期因内部膨胀而形成的。 旅行者2号于1986年1月近距離飞掠該衛星,也是人类目前对天王星系统进行过唯一一次的近距离观测。旅行者2号拍摄了数张天卫四照片,涵蓋該天体40%的表面。.

新!!: 衛星和天卫四 · 查看更多 »

天体

#重定向 天體.

新!!: 衛星和天体 · 查看更多 »

天王星

天王星是從太陽系由内向外的第七顆行星,其體積在太陽系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質量排名第四(比海王星輕)。其英文名稱Uranus來自古希臘神話的天空之神烏拉諾斯(),是克洛諾斯的父親,宙斯的祖父。与在古代就为人们所知的五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相比,天王星的亮度也是肉眼可見的,但由於較為黯淡以及緩慢的繞行速度而未被古代的觀測者认定为一颗行星。直到1781年3月13日,威廉·赫歇耳爵士宣布發現天王星,从而在太陽系的現代史上首度擴展了已知的界限。這也是第一顆使用望遠鏡發現的行星。天文學符號為、♅(♅,Unicode編碼U+2645)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內部和大氣構成不同於更巨大的氣體巨星,木星和土星。同樣的,天文學家設立了不同的「冰巨行星」分類來安置她們。天王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還包含較高比例的由水、氨、甲烷等結成的「冰」,與可以探测到的碳氫化合物。天王星是太陽系內大气层最冷的行星,最低溫度只有49K(−224℃)。其外部的大气层具有複杂的雲層結構,水在最低的雲層內,而甲烷組成最高處的雲層。相比较而言,天王星的内部则是由冰和岩石所构成。 如同其他的巨行星,天王星也有環系統、磁層和許多衛星。天王星的環系統在行星中非常獨特,因為它的自轉軸斜向一邊,幾乎就躺在公轉太陽的軌道平面上,因而南極和北極也躺在其他行星的赤道位置上。從地球看,天王星的環像是環繞著標靶的圓環,它的衛星則像環繞著鐘的指針(雖然在2007年與2008年該環看來近乎水平)。在1986年,來自太空探测器航海家2號的影像资料顯示天王星實際上是一顆平平無奇的行星,在其可見光的影像中沒有出现像在其他巨行星所擁有的雲彩或風暴。然而,近年內,隨著天王星接近晝夜平分點,地球上的觀測者发现天王星有季節變化的迹象和漸增的天氣活動。天王星上的風速可以達到每秒250公尺。 在西方文化中,天王星是太陽系中唯一以希臘神祇命名的行星,其他行星都依照羅馬神祇命名。.

新!!: 衛星和天王星 · 查看更多 »

天王星的卫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的第7颗行星,截至2014年7月,人类一共发现27颗天王星的卫星,所有卫星均以威廉·莎士比亚或亚历山大·蒲柏著作中的角色命名。威廉·赫歇尔于1787年发现了天卫三和天卫四两颗卫星,另外3颗近球体卫星中的天卫一和天卫二是于1851年由威廉·拉塞尔发现,天卫五则是在1948年由杰拉德·柯伊伯发现。这5颗卫星都拥有行星质量,一旦脱离天王星轨道,直接围绕太阳运行,就可以归类成矮行星。其它22颗卫星都是在1985年以后发现的,部分来自旅行者2号的发现,还有部分是先进地面望远镜的功劳。 天王星的卫星可以分成三类:13个内卫星,5颗主群卫星和9颗不规则卫星。内卫星是暗黑色的小天体,与天王星环的性质和源起相同。5颗主群卫星的质量都大到足以实现流体静力平衡,其中4颗卫星的地表有迹象显示内部有驱动形成峡谷和火山喷发等的地质活动。5颗主群卫星中最大的是天卫三,其直径有1578公里,是太阳系的第8大卫星,质量相当于月球的5%。天王星的不规则卫星大部分都以逆行轨道运行,轨道的离心率和倾角都很高,距离天王星很远。.

新!!: 衛星和天王星的卫星 · 查看更多 »

天文学家

天文学家是研究天文学、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因为有些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天文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下面的列表中也包括这些人。.

新!!: 衛星和天文学家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天体发现时间列表

这是數百年来太阳系内所发现的卫星的时间列表。 為了比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时间都包括在内。最初的六个小行星也都被包括在内,之后,每年都有新的小行星发现,而开始的四个至少在1851年之前都被看作是行星。 历史上,卫星的名字总是在发现之後才有的。.

新!!: 衛星和太阳系天体发现时间列表 · 查看更多 »

婚神星

婚神星(英语:3 Juno)是人类發現的第三顆小行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小行星之一,是由較重的石質組成的S-型小行星。它在1804年9月1日被德國天文學家卡尔·路德维希·哈丁以一架普通的2英吋口徑望遠鏡發現的,以羅馬神話中位階最高的婚姻之神朱諾來命名。.

新!!: 衛星和婚神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新!!: 衛星和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0000

伐罗那是一顆巨大的古柏帶天體,正式名称是:20000 Varuna,读作VAIR uh nuh,由美国天文学家麥克米倫于2000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现,發現時的臨時名稱為2000 WR106,並且已經在1953年的乾板上追溯到其蹤跡,是矮行星的候選者之一。 伐罗那是印度神话中天空,雨水及天海之神,他亦是掌管法規與陰間的神。 关于伐罗那的详细消息现在知道得很少,只能从天文望远镜中推测其直径约为1060公里。 科学家们正在对伐罗那进行进一步观测,以得到进一步详细的消息。.

新!!: 衛星和小行星2000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8978

小行星28978(2001 KX76)是一柯伊伯带天体,於2001年5月22日被發現。其直徑小於822公里,半長軸約為39.5天文單位。它與海王星的軌道共振為3:2,因此被分類為冥族小天體。 目前對於該天體的認識只有很少,根據光譜觀測顯示,它的表面含有碳及其化合物。 該天體以希臘神話中狂妄的拉庇泰人国王伊克西翁來命名。 Category:冥族小天體 Category:2001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衛星和小行星2897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90377

賽德娜(英文:Sedna)為一顆外海王星天體,小行星編號為90377。它於2003年11月14日由天文學家布朗(加州理工學院)、特魯希略(雙子星天文臺)及拉比諾維茨(耶魯大學)共同發現,它被發現時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遠的天然天體。賽德娜目前距離太陽88天文單位 ,為海王星與太陽之間距離的3倍。在賽德娜大部分的公轉週期中,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比任何已知的矮行星候選都要遙遠。賽德娜是太陽系中颜色最紅的天體之一。它大部分由水、甲烷、氮冰及托林(Tholin)所構成。國際天文聯會目前並未將賽德娜視為矮行星,但是有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它應該是一顆矮行星 。 賽德娜的公轉軌道是一個離心率較大的橢圓,遠日點估計為937天文單位,所以它是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之一,比大部份的長週期彗星都還要遠。賽德娜的公轉週期約為11,400年,近日點約為76天文單位,天文學家可以藉此推斷它的起源。小行星中心目前將賽德娜視為黃道離散天體,這類天體是因為海王星向外遷徙造成的引力擾動,从柯伊柏帶散射入高傾斜和高離心率的軌道內。但是這種分類已經引起爭議,因為賽德娜不曾接近海王星,所以海王星的引力擾動無法造成它的軌道如此橢圓。一些天文學家認為賽德娜是人類首度發現的首顆歐特雲天體,其他天文學家則認為賽德娜的橢圓軌道是一顆通過太陽系附近的恆星所造成的,它可能位在與诞生太陽的星團(一个疏散星團)之內,甚至有天文學家認為賽德娜是太陽從其他恆星系所捕捉到的天體。認為賽德娜的軌道是海王星外天體存在的證據。共同發現賽德娜和矮行星鬩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的天文學家米高·E·布朗認為它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外海王星天體中最重要的一顆,因為瞭解它的特殊公轉軌道可能可以得知太陽系的起源及早期的演化資訊 。.

新!!: 衛星和小行星90377 · 查看更多 »

亡神星

亡神星(小行星90482,奧迦斯)是柯伊伯带的天體,被發現時的臨時編號為2004 DW,發現者是加州理工學院的米高·布朗、雙子星天文台的乍德·特魯希略和耶魯大學的大衛·拉比諾維茨。據以認定發現的影像是在2004年2月17日取得的,但往回則追溯到了1951年11月8日的影像。.

新!!: 衛星和亡神星 · 查看更多 »

伽利略衛星

伽利略衛星是木星的四個大型衛星,由伽利略於1610年1月7日首次發現。這四個衛星可以用低倍率望遠鏡來觀測到,如果沒有光害,且環境極好,甚至可用肉眼勉強看到木衛三和木衛四,利用數位單眼相機搭配合適的望遠鏡頭也可以輕易的在較無光害的地方拍下這幾顆伽利略衛星。.

新!!: 衛星和伽利略衛星 · 查看更多 »

土卫十

土卫十又稱為「傑努斯」(S/1980 S 1, Janus),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绕土星一周约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自转一周需要9小时。 曾經被錯認為另一個衛星「泰美斯」,不過最後確認「泰美斯」和土衛十是同一個衛星。.

新!!: 衛星和土卫十 · 查看更多 »

土卫十七

土卫十七又稱為「潘多拉」(S/1980 S 26,英文:Pandora),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土卫十七 · 查看更多 »

土卫十三

土卫十三又稱為「泰勒斯托」(S/1980 S 13, Telesto),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土卫十三 · 查看更多 »

土卫十一

土衛十一又稱為「厄庇墨透斯」(Epimetheus),是土星的一顆內側衛星,它的專屬名稱厄庇墨透斯源自神話,是普羅米修斯的兄弟。.

新!!: 衛星和土卫十一 · 查看更多 »

土卫十九

土卫十九又稱為「伊米爾」(S/2000 S 1, Ymir),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土卫十九 · 查看更多 »

土卫十二

土卫十二又稱為「海倫」(S/1980 S 6,Helene),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於1980年在Pic du Midi de Bigorre天文台被發現。1988年,土衛十二被命名為海倫。這個名字是來源於希臘神話中的海倫。.

新!!: 衛星和土卫十二 · 查看更多 »

土卫十五

土卫十五又稱為「亞特剌斯」(S/1980 S 28, Atlas),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內衛星。.

新!!: 衛星和土卫十五 · 查看更多 »

土卫十八

土衛十八又稱做「潘 」(, Πάν),是土星最內側的衛星。它是核桃形的小衛星,大約長35公里,高23公里,軌道完全在土星A環的恩克環縫中。潘的行為像是環的牧羊犬,維繫著恩克環縫的形狀,並且清除侵入環中的粒子。 它是Mark R. Showalter在1990年分析早期的航海家2號的影像資料時發現的,由於資料的時間追溯至1981年,所以它被賦予的臨時名稱是 July 16, 1990 (discovery)。.

新!!: 衛星和土卫十八 · 查看更多 »

土卫十六

土卫十六又稱為「普羅米修斯」(S/1980 S 27, Prometheus),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土卫十六 · 查看更多 »

土卫十四

土衛十四 又稱為「卡呂普索」(Calypso,; Καλυψώ) ,是土星的一顆天然衛星。它於1980年被發現,是Dan Pascu、P. Kenneth Seidelmann、William A. Baum、和Douglas G. Currie以地基的天文台觀測發現的,臨時名稱是 (1980年發現的第25顆土星衛星)。 在下列的月份中也記錄到一些其它的影像:、 、 、和。 在1983年,它獲得官方以希臘神話的卡呂普索 (Calypso),它也被標示為或Tethys C。 土衛十四(卡呂普索)與土衛三(忒堤斯)共軌,並且駐留在土衛三的拉格朗日點 (L5),跟隨在土衛三後方 60度。這個關係在1981年首度被 Seidelmann ''et al.''確認。 忒堤斯還有另一顆駐留在前方60度另一個拉格朗日點L4上的衛星 (土衛十三,泰勒斯托)。 土衛十三和土衛十四都被稱為土衛三 (忒堤斯) 的特洛伊,類似於特洛伊小行星,是目前所知4顆特洛伊衛星中的半數。 像許多小行星和土星的其它小衛星一樣土衛十三的形狀是不規則的,有巨大和重疊的坑穴,並且也有鬆動的表面物質,坑穴呈現出平滑的外觀。它是太陽系中表面反射率 (在可見光的波長上) 最高的天體之一,在視覺上的幾何反照率是1.34。這非常高的反射率是來自E環,一個由土衛二的南極的間歇泉噴出的、細小、水冰顆粒構成的暗淡的環,的噴砂顆粒。.

新!!: 衛星和土卫十四 · 查看更多 »

土卫七

2 |- ! align.

新!!: 衛星和土卫七 · 查看更多 »

土卫三

土衛三又稱為「忒堤斯」(Tethys),是一顆土星的衛星,由義大利科學家喬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在1684年3月21日所發現的。.

新!!: 衛星和土卫三 · 查看更多 »

土卫三十

土卫三十(S/2000 S 7, Thrymr)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土卫三十 · 查看更多 »

土卫三十三

土卫三十三(帕勒涅,Pallene,希腊文:Παλλήνη)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运行轨道位于土卫一与土卫二之间。在卡西尼-惠更斯号任务期间,于2004年6月由卡西尼图像组(Cassini Imaging Team)首先发现,先前临时编号为S/2004 S 2。它以希腊神话中巨人阿尔库俄纽斯的女儿、阿尔库俄尼得斯(Alkyonides)七姐妹之一的帕勒涅命名。实际上,早在1981年8月23日旅行者2号就曾拍到一张包含土卫三十三的照片,并将其临时编号为S/1981 S 14。但由于只此一张照片,当时还无法计算出它的轨道。 土卫三十三受到比它大得多的土卫二产生的轨道共振影响,但不像土卫一对土卫三十二的影响那么明显。.

新!!: 衛星和土卫三十三 · 查看更多 »

土卫三十一

土卫三十一(Narvi, 先前编号S/2003 S 1)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土卫三十一 · 查看更多 »

土卫三十二

土卫三十二(墨托涅,Methone,希腊文:Μεθωνη)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运行轨道位于土卫一与土卫二之间。.

新!!: 衛星和土卫三十二 · 查看更多 »

土卫三十五

土卫三十五(Daphnis, 編號S/2005 S 1)是土星的一颗天然卫星。它是2005年5月1日由Carolyn Porco与卡西尼号科学图像团队发现的,并于5月2日在两张3.54km/pixel的低相位照片上被确认。发现之前,人们根据观测Keeler缝外侧边缘的重力扰动,推测存在这颗卫星。 S/2005 S 1大约直径7千米,其轨道位于土星A环外侧的Keeler缝内,距离土星大约136.505 Mm,轨道周期0.594日(如果半长轴准确的话为0.59537)。现在的数据还不能估计其轨道交角和离心率,但看起来它们都为0。 估计其反照率为50%。.

新!!: 衛星和土卫三十五 · 查看更多 »

土卫三十四

土卫三十四 (Polydeuces, Greek Πολυδεύκης) 是土星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土卫三十四 · 查看更多 »

土卫一

土卫一又稱為「彌瑪斯」(Mimas,Μίμᾱς,极少情况下拼为Μίμανς),是土星的一颗卫星,1789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 它以希腊神话中的盖亚之子Mimas命名。 土卫一是已知的太阳系中最小的在自吸引作用下呈球状的天体。.

新!!: 衛星和土卫一 · 查看更多 »

土卫九

土卫九又稱為「菲比」(Phoebe),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土卫九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

土卫二又稱為「恩賽勒達斯」(Enceladus),是土星的第六大卫星,于1789年为威廉·赫歇尔所发现。在旅行者號於1980年代探測土星之前,人們只知道土衛二是一個被冰覆蓋的衛星。旅行者號顯示土衛二直徑約为500公里(相当于土星最大的衛星土卫六直径的十分之一),而且其表面幾乎能反射百分之百的陽光。旅行者1号发现土卫二的轨道位于土星E环最稠密的部分,表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而旅行者2号则发现:尽管该卫星体积不大,但是在其表面既存在古老的撞击坑构造,又存在较为年轻的、地质活动所造成的扭曲地形构造——其中一些地区的地质年代甚至只有1亿年。 二十世纪末发射,并于二十一世紀初抵達土星附近的卡西尼号太空船则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解开了旅行者探访之后留下的诸多疑团。在2005年,卡西尼飞船数次近距离掠过土卫二,获得了该卫星表面及其环境的大量数据,特别是发现了从该卫星南极地区喷射出的富含水分的羽状物。该发现,以及可探测到的逃逸内能的存在、南极地区极少存在撞击坑的情况,共同证明了土卫二至今仍然存在地质活动。在巨行星的卫星系统中,许多卫星都会成为轨道共振的牺牲品,这会导致星体震动和轨道的扰动,而对于更加靠近行星的卫星,潮汐效应则会加热行星的内部,这或许可以解释土卫二的地质活动。 2014年,美國太空總署宣佈,卡西尼號發現了土衛二南極地底存在液態水海洋的證據,海洋厚度約為10公里。南極附近的冰火山向太空噴出大量水氣和其他揮發物,夾雜類似氯化鈉晶體、水冰等固態粒子,噴射量約為每秒200公斤。噴出的水有一部份以「雪」的形態落回土衛二表面,一部份融入土星環中,另一部份甚至可到達土星。這些羽狀噴射物也為土星E環物質來源於土衛二的觀點提供了重要的證據。2015年9月16日,美國太空總署确认,根据卡西尼號的探测数据,其表面冰层下面拥有全球性海洋,而且海洋的底部有水热活动,即存在海底热泉。 由於接近地表處有水的存在,所以土衛二是尋找地外生物的最佳地點之一。分析指出,土衛二的噴射現象源自地表下的液態水海洋。噴射物的化學成份以及引力場模型表明地下液態水源體是在與岩石接觸的,所以可能是天體生物學中極為重要的研究對象。.

新!!: 衛星和土卫二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

土卫二十又稱為「帕利亞克」(S/2000 S 2, Paaliaq),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土卫二十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七

土衛二十七又稱為「斯卡特西」(Skathi,),是土星的一顆衛星。它是 Brett Gladman、Kavelaars, 等人在2000年發現的,臨時的標示為S/2000 S 8。 土衛二十七的直徑大約是6.4公里,以155億7600萬公里的平均距離,725.784天的周期, 149°的黃道傾角 (對土星赤道傾斜150°),在逆行方向上以0.246的離心率繞著土星公轉。 Skadi的名稱有許多的來源,這是2003年最初宣布的名稱;但是IAU的行星系統命名工作小組 (WGPSN)在2005年早期果斷的使用挪威拼法的音譯來替代。傳統的拼法是Skaði,字母Ð (eth)和原來的形式Skadi在圖形上是非常相似的。 土衛二十七可能是菲比在太陽系歷史中一次巨大撞擊產生的碎片。 它的名稱源自北歐神話,Skaði是巨女,她是華納神族的神尼奧爾德之妻。.

新!!: 衛星和土卫二十七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三

土卫二十三又稱為「薩特坦德」(S/2000 S 12,Suttungr),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离土星比较远的一颗小卫星。.

新!!: 衛星和土卫二十三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一

土卫二十一又直接音譯為「特弗斯」或「塔沃斯」(S/2000 S 4, Tarvos),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土卫二十一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九

土卫二十九(S/2000 S 3,Siarnaq)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土卫二十九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二

土卫二十二(S/2000 S 6, Ijiraq)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正轉不規則卫星,在2000年被 約翰·卡維拉斯和布萊特·格萊德曼發現,隨後並給它一個暫時性的編號S/2000 S 6。直到2003年才替它取了一個正式的英文名伊耶拉克(Ijiraq),而伊耶拉克在因努伊特神話中的一個怪物。.

新!!: 衛星和土卫二十二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五

土卫二十五又稱為「曼蒂爾法里」(S/2000 S 9, Mundilfari),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土卫二十五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八

土卫二十八又稱為「」(S/2000 S 10, Erriapus),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土卫二十八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六

土卫二十六又稱為「阿爾比歐利克」(S/2000 S 11, Albiorix),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土卫二十六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十四

土卫二十四(基维尤克,Kiviuq)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顺行卫星。由布莱特·格莱德曼于2000年发现,当时临时编号为S/2000 S 5。2000年,以因纽特神话中的巨人基维尤克(Kiviuq,也拼作Keeveeok、Qiviuq或Kivioq)来命名。基维尤克在因纽特神话中的地位类似于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

新!!: 衛星和土卫二十四 · 查看更多 »

土卫五

土卫五又稱為「瑞亞」(Rhea),是环绕土星运行的第二大卫星,並為太陽系中第九大的衛星。它是由法國天文學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於1672年所發現的。.

新!!: 衛星和土卫五 · 查看更多 »

土卫八

土卫八又稱為「伊阿珀托斯」(Iapetus或Japetus,希腊语:Ιαπετός),是土星的第3大卫星,同时也是太阳系中的第11大卫星,由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于1671年发现。土卫八以其两半球面巨大的颜色差异而著称,而卡西尼号最近的发现则揭示了该卫星其他多处不寻常的特征,如其拥有一个环绕球体半圈的赤道脊。.

新!!: 衛星和土卫八 · 查看更多 »

土卫六

土卫六又稱為「泰坦」(Titan),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是土星卫星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衛星。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1655年3月25日发现它,也是在太阳系内继木星伽利略卫星後发现的第一颗卫星。由於它是太陽系第一颗被发现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衞星,因此被高度懷疑有生命體的存在,科學家也推測大氣中的甲烷可能是生命體的基礎。土衛六可以被視為一個時光機器,有助我們了解地球最初期的情況,揭開地球生物如何誕生之謎。.

新!!: 衛星和土卫六 · 查看更多 »

土卫四

没有描述。

新!!: 衛星和土卫四 · 查看更多 »

土星

土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於第六、体积則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氣體(類木)巨星。古代中国亦称之填星或鎮星。 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按照五行学说即木青、金白、火赤、水黑、土黄)。而其他语言中土星的名称基本上来自希臘/羅馬神話传说,例如在欧美各主要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等)中土星的名称来自于羅馬神話中的农业之神萨图尔努斯(拉丁文:Saturnus),其他的还有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泰坦族,宙斯的父親,一说其在罗马神话中即萨图尔努斯)、巴比倫神话中的尼努尔塔和印度神话中的沙尼。土星的天文学符號是代表农神萨图尔努斯的鐮刀(Unicode: )。 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痕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覆著。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观上通常情况下都是平淡的,雖然有时会有長时间存在的特徵出現。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里/時,明顯的比木星上的風快速。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更強的木星之間。 土星有一個顯著的環系統,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岩石殘骸以及塵土。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有62顆。其中,土卫六是土星系統中最大和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半徑2575KM,太陽系最大的衞星是木星的木衛三,半徑2634KM),比行星中的水星還要大;並且土卫六是唯一擁有明顯大氣層的衛星。.

新!!: 衛星和土星 · 查看更多 »

土星的卫星

土星擁有62顆已確定軌道的天然衛星,其中52顆已命名,大部分體積都很小。另外還有幾百顆已知的“小衛星”,位於土星環內。有7顆衛星的質量足夠大,其重力使其坍縮成近球體形狀(因此若它們是直接環繞太陽公轉,則會歸為矮行星)。土星不但擁有複雜的環系統,其衛星系統也是太陽系中最多種多樣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有土衛六,它是太陽系第二大衛星,而且有著類似於地球的大氣層、液態碳氫化合物的湖泊、河流和降雨;另有土衛二,其南極地區底下很可能有液態水。 土星衛星之中有23顆為“規則衛星”,其順行的軌道和土星赤道平面的傾斜度並不高。當中有7顆大衛星、4顆與較大衛星共有軌道的特洛依衛星和一對共軌衛星。最後,兩顆衛星的軌道是在土星環縫中。這些規則衛星都以泰坦巨人族或其他與農神薩圖爾努斯相關的神祇之名來命名。 其餘的38顆較小衛星均為“不規則衛星”,其軌道距離土星更遠,軌道傾角更高,包括順行及逆行衛星。它們很可能是引力捕捉來的微型行星,或是微型行星分裂後的殘餘物,形成各個撞擊衛星群。這些不規則衛星根據軌道特性分爲:因紐特衛星群、諾爾斯衛星群、高盧衛星群,其名稱選自相關神話。 土星環由冰體組成,體積從顯微鏡程度到幾百米不等,各自有著自己圍繞土星的軌道。土星並沒有一個確切的衛星數目,因爲在組成環系統的小物體和被標誌為衛星的大物體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標準。根據量度對鄰近物質的干擾,至少有150顆位於環以內的“小衛星”被發現,但人們相信這只是總數的一小部分。 確認的衛星會由國際天文聯會賦予永久命名,包括名稱和羅馬數字。1900年之前發現的9顆衛星(土衛九是唯一一顆不規則衛星)以其距離土星的距離編號,而其餘的以其得到永久命名的順序編號。.

新!!: 衛星和土星的卫星 · 查看更多 »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新!!: 衛星和地球 · 查看更多 »

创神星

創神星,正式名称为50000 Quaoar,中文音譯為--欧尔,是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两位天文学家布朗和特鲁希略于2002年10月7日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欧尔”(Quaoar)一词,源自美国原住民通格瓦部族(Tongva)神话的创世之神,所以中文的正式译名為創神星。国际天文联会之前给予这颗天体临时编号为,也叫小行星50000。 天文學家对創神星的了解甚少,根据天文學家估計,創神星直径介於800至1300公里之間,約相等于地球的十分之一。根據天文學家初步计算,創神星距离地球约41至45天文单位,公轉一周需时286年。.

新!!: 衛星和创神星 · 查看更多 »

冥卫一

没有描述。

新!!: 衛星和冥卫一 · 查看更多 »

冥王星

冥王星(小行星序号:134340 Pluto。天文代號:♇,Unicode編碼U+2647)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九,质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海王星外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冥王星相对较小,仅有月球质量的六分之一、月球体积的三分之一。冥王星的轨道离心率及倾角皆较高,近日点为30天文单位(44亿公里),远日点为49天文单位(74亿公里)。冥王星因此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海王星与冥王星因相互的轨道共振而不会碰撞。在冥王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上阳光需要5.5小时到达冥王星。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体挑战冥王星的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翌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新定义将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围,将其划为矮行星(類冥矮行星)。 冥王星目前已知的卫星总共有五颗:冥卫一、冥卫二、冥卫三、冥卫四、冥卫五。冥王星与冥卫一的共同质心不在任何一天体内部,因此有时被视为一联星系统。IAU并没有正式定义矮行星联星,因此冥卫一仍被定义为于冥王星的卫星。 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探测器成为首架飞掠冥王星的宇宙飞船。在飞掠的过程中,新视野号对冥王星及其卫星进行细致的观测。.

新!!: 衛星和冥王星 · 查看更多 »

公里

--亦稱--( → kilometre、),是一种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千米,是國際單位制之一,符號为km。.

新!!: 衛星和公里 · 查看更多 »

火卫一

火卫一又稱為「福波斯」(英語:Phobos;Φόβος;系統名稱:),是火星的两颗自然卫星中,距离火星较近且较大的一颗,平均半径为11.1km,是另一颗卫星火卫二的7.24倍。火卫一的名字是福波斯(意思是害怕),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在罗马神话中名叫玛尔斯)之子。 火卫一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天体。围绕火星运动,轨道距火星中心约9400km,也就是距离火星表面6000km。火卫一到其母星的距离,比其他已知行星的卫星都要近。火卫一是太阳系中反射率最低的天体之一。火卫一上有一个巨大的撞击坑,叫斯蒂克尼撞击坑。由于轨道离火星很近,火卫一的转动快于火星的自转。因此,从火星表面看,火卫一从西边升起,在4小时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划过天空,在东边落山。由于轨道周期短以及潮汐力的作用,火卫一的轨道半径會逐渐变小,最终它将撞到火星表面,或者破碎形成火星环。.

新!!: 衛星和火卫一 · 查看更多 »

火卫二

火衛二又稱為「得摩斯」(英文名稱:Deimos,1.;2.; Δείμος;或是o DAY-moce or DEE-moce),是火星最小的一顆衛星,平均半徑為,逃逸速度為5.6 m/s (20 km/h)。它是火星較小和較外側的已知衛星,另一顆是火衛一 (福波斯),火衛二與火星的距離是,以30.3小時的週期環繞火星,軌道速度為每秒1.35公里。它的系統名稱是。.

新!!: 衛星和火卫二 · 查看更多 »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新!!: 衛星和火星 · 查看更多 »

灶神星

星, 小行星序號為4 Vesta,是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平均直徑。它是海因里希·歐伯斯在1807年3月29日發現的,以羅馬神話中家和壁爐的女神Vesta命名,中文翻譯為灶神星。 灶神星是繼矮行星穀神星之後,質量第二大的主帶小行星 ,佔有主小行星帶總質量的9%。 質量雖然比智神星多一點點,但體積卻比較小,是體積第三大的小行星。灶神星形成岩質行星剩餘的原行星(內部分異)。一、二億年前,灶神星曾經被撞擊,產生了許多碎片,並留下兩個巨大的撞擊坑,而且南半球有著很高的密度。這次事件的一些碎片已經墬落到地球,成為HED隕石,提供了有關灶神星的豐富資訊來源。 灶神星是從地球可以看見的最亮的小行星,它距離太陽最遠時的距離只比穀神星最近的距離遠了一點,不過灶神星的軌道完全都在穀神星的軌道之內。 NASA的''黎明號''太空船在2011年7月16日至2012年9月5日進入環繞灶神星的軌道,進行了將近一年的探測,然後前往穀神星。研究人員繼續分析黎明號收集到的資訊,期望能更了解灶神星的形成和歷史。.

新!!: 衛星和灶神星 · 查看更多 »

穀神星

星(Ceres,; 小行星序號:1 Ceres)是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主小行星帶中最亮的天體。它的直徑大約是,使它成為海王星軌道以內最大的小行星。在太陽系天體大小列表排名第35,是在海王星軌道內唯一被標示為矮行星的天體。穀神星由岩石和冰組成,估計它的質量佔整個主小行星帶的三分之一。穀神星也是主小行星帶唯一已知自身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天體。從地球看穀神星,它的視星等範圍在+6.7至+9.3之間,因此即使在最亮時,除非天空是非常的黑暗,否則依然是太暗淡而難以用肉眼直接看見。1801年1月1日意大利人朱塞普·皮亞齊在巴勒莫首先發現了穀神星。最初被當成一顆行星,随着越來越多的小天體在相似的軌道上被發現,因此在1850年代被重分類為小行星。 穀神星顯示已經有區分成岩石、核和冰的地函,並且在冰層之下可能留有液態水的內部海洋。表面可能是水冰和不同的水合物礦物,像是黏土和碳酸鹽,的混合。在2014年1月,在穀神星的幾個地區都檢測到排放出的水蒸氣。這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在主小行星帶的大天體床不會發出水蒸氣,因為這是彗星的特徵。 美國NASA的機器人曙光號在2015年3月6日進入繞行穀神星的軌道。從2015年1月,曙光號就以前所未見的高解析度傳回影像,顯示表面有著坑坑窪窪。兩個獨特的亮點(或高反照率特徵)出現在撞擊坑內(不同於早些時候哈伯太空望遠鏡在一個撞擊坑中觀測到的影像。);出現於2015年2月19日的影像,導致考慮可能有冰火山 或釋氣的發想。在2015年3月3日,NASA的一位發言人說,這些點符合含冰或鹽的反光物質,但不太可能是冰。在2015年5月11日,NASA釋放出高解析的影像,顯示不是一個或兩個點,實際上在高解析的影像上有好幾個。在2015年12月9日,NASA的科學家報導,穀神星的亮斑可能是一種類型的鹽類,特別是“滷水”,包括硫酸鎂等硫酸水合物(MgSO4·6H2O);也發現這些斑點與富含氨的黏土相關聯。2015年10月,NASA釋出了由曙光號拍攝的真實色彩穀神星影像。.

新!!: 衛星和穀神星 · 查看更多 »

行星

行星(planet;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由西向東)。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相對於月球)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空间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已知最熱的行星(2040攝氏度)。 隨著一些具有冥王星大小的天體被發現,「行星」一詞的科學定義似乎更形迫切。歷史上行星名字來自於它們的位置(与恒星的相对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們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陽系内肉眼可見的5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16世紀後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類瞭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顆行星。望遠鏡被發明和萬有引力被發現後,人類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后被排除出行星行列,2008年被重分類為类冥天体,属于矮行星的一种)還有為數不少的小行星。20世紀末人類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也發現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類已發現2000多顆太陽系外的行星。.

新!!: 衛星和行星 · 查看更多 »

質心

質心為多質點系統的質量中心。若對該點施力,系統會沿著力的方向運動、不會旋轉。質點位置對質量加權取平均值,可得質心位置。以質心的概念計算力學通常比較簡單。質心對應的英文有 center of mass 與 barycenter(或 barycentre,源自古希臘的 βαρύς heavy + κέντρον centre)。後者指兩個或多個物體互繞物體的質量中心。 Barycenter 在天文學和天文物理上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從一個物體的質心轉移一個距離至彼此的質心,可以簡化成二體問題來進行計算。在兩個天體當中,有一個比另一個大許多的情況下(在相對封閉的環境),質心通常會位於質量較大的天體之內。因而較小的天體會在軌道上繞著共同的質心運動,而較大的僅僅只會略微"抖動"。地月系統就是這樣的狀況,倆者的質心距離地球的中心4,671公里,而地球的半徑是6,378公里。當兩個天體的質量差異不大時,質心通常會介於兩者之間,而這兩個天體會呈現互繞的現象。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夏戎,還有許多雙小行星和聯星,都是這種情況的例子。木星和太陽的質量相差雖然超過1,000倍,但因為它們之間的距離較大,也是這一類型的例子。 在天文學,質心座標是非轉動座標,其原點是兩個或多個天體的質心所在。國際天球參考系統是質心座標之一,它的原點是太陽系的質心所在之處。 在幾何學,質心不等同於重心,是二維形狀的幾何中心。.

新!!: 衛星和質心 · 查看更多 »

軌道

軌道可以指:.

新!!: 衛星和軌道 · 查看更多 »

阋神星

鬩神星(小行星序號:136199 Eris)是現已知太陽系中第二大的矮行星,在所有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質量排名第九。它估測直徑約為公里 ,比冥王星重約27%(但冥王星的體積更大一些),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0.27%。它由米高·布朗、乍德·特魯希略和大衛·拉比諾維茨在2005年1月5日,從一堆於2003年10月21日拍攝的相片中發現,並在2005年7月29日與2003 EL61一起公佈,當時它的暫時編號為2003 UB313,名字暫稱為齊娜(Xena,美国电视剧《战士公主西娜》的女主角)。 鬩神星於2005年7月位於距離太陽97個天文單位遠的位置,而它的軌道極為傾斜,公轉周期為557年。它被分類為黃道離散天體(偏離地球軌道平面的星體)。在2006年8月之「第26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把2003 UB313劃入矮行星之列,賦與小行星編號136199號,並以希臘神話中的鬩神厄里斯(Ἒρις)命名。 因为阋神星看起来比冥王星要大,所以一开始它的发现者和NASA 把其称之为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但隨著其他类似大小天体的陸續發現,符合行星定義的太陽系天體數量驟增,促使国际天文联合会第一次重新进行行星定义。根据2006年8月24日的IAU的行星定义 ,阋神星是一个同冥王星、谷神星、妊神星、鸟神星一样的矮行星。 2010年11月6日,对阋神星掩星的初步结果显示,其直径约2326公里,誤差±12公里,只和冥王星相当 。从标准差来估计,现在还很难确定阋神星和冥王星哪个更大。估计两者固体直径大约在2330公里。.

新!!: 衛星和阋神星 · 查看更多 »

雙行星

雙行星和聯行星是非正式的天文學術語,用來描述一顆有著夠大衛星的行星,因而必須考慮那顆衛星是否也算是行星。一個非官方的定義需要考慮軌道的重力中心(質心)是否落在兩者的表面之外。正式的名稱是聯星系,相似的,也稱為雙小行星(或雙迷你行星)系統,像是安地欧普,和雙開普帶天體(KBO)系統,例如79360 1997CS29和1998 WW31。迄2009年,在太陽系中還沒有被官方認可的雙行星。歐洲太空總署曾經提議將地月系統視為雙行星。在2006年8月召開的國際天文聯合會會員大會也曾經選出冥王星和冥卫一(卡倫)系統是雙行星的一種類型。.

新!!: 衛星和雙行星 · 查看更多 »

S/2003 J 10

S/2003 J 10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S/2003 J 10 · 查看更多 »

S/2003 J 12

S/2003 J 12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是已知最小的一顆衛星。它在2003年被由斯科特·谢泼德領導的夏威夷大學一個天文小組發現。.

新!!: 衛星和S/2003 J 12 · 查看更多 »

S/2003 J 15

#重定向 木卫五十八.

新!!: 衛星和S/2003 J 15 · 查看更多 »

S/2003 J 16

S/2003 J 16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在2003年被由Brett J. Gladman領導的一個天文小組發現。.

新!!: 衛星和S/2003 J 16 · 查看更多 »

S/2003 J 18

#重定向 木卫五十五.

新!!: 衛星和S/2003 J 18 · 查看更多 »

S/2003 J 19

S/2003 J 19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S/2003 J 19 · 查看更多 »

S/2003 J 2

S/2003 J 2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在2003年3月4日被由斯科特·谢泼德、大衛·朱維特領導的夏威夷大學一個天文小組發現。至2006年,它是已發現的木星最外圍的衛星。.

新!!: 衛星和S/2003 J 2 · 查看更多 »

S/2003 J 3

#重定向 木卫六十.

新!!: 衛星和S/2003 J 3 · 查看更多 »

S/2003 J 4

S/2003 J 4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在2003年被由Scott S. Sheppard領導的夏威夷大學一個天文小組發現。.

新!!: 衛星和S/2003 J 4 · 查看更多 »

S/2003 J 5

#重定向 木卫五十七.

新!!: 衛星和S/2003 J 5 · 查看更多 »

S/2003 J 9

S/2003 J 9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在2003年被由Scott S. Sheppard領導的夏威夷大學一個天文小組發現。.

新!!: 衛星和S/2003 J 9 · 查看更多 »

S/2004 N 1

S/2004 N 1是一顆海王星的小衛星,發現於2013年。該衛星因為體積過小,1989年航海家2號飛越海王星時並未發現。在SETI協會任職的天文學家(Mark R. Showalter)分析哈伯太空望遠鏡於2004到2009年拍攝的海王星影像後,於2013年7月宣布發現該衛星。S/2004 N 1環繞海王星的軌道週期是22小時28.1分。.

新!!: 衛星和S/2004 N 1 · 查看更多 »

S/2004 S 12

S/2004 S 12是土星的一颗天然卫星,发现时间是在2004年12月12日。发现者是可能是斯科特·谢帕德,戴卫·杰维特等人。 S/2004 S 12直径大约5千米,运行轨道距离土星大约199.06亿米,轨道周期1048.541日。轨道与黄道角度为164°(相对土星赤道170°)。以离心率0.396绕土星逆行轨道运行。.

新!!: 衛星和S/2004 S 12 · 查看更多 »

S/2004 S 13

S/2004 S 13 是土星的一颗天然卫星。发现时间是在2004年12月12日。发现者是斯科特·谢泼德、大衛·朱維特等人.S/2004 S 13直径大约6千米,运行轨道距离土星大约 18,056 Mm,轨道周期905.848 日。轨道与黄道角度为 167°(相对土星赤道166°)以离心率0.261绕土星逆行轨道运行。.

新!!: 衛星和S/2004 S 13 · 查看更多 »

S/2004 S 17

S/2004 S 17 是土星的一颗天然卫星。发现时间是在2004年12月12日。发现者是可斯科特·谢泼德、大衛·朱維特等人。S/2004 S 17直径大约4千米,运行轨道距离土星大约19,099Mm,轨道周期985.453日。轨道与黄道角度为167°(相对土星赤道168°)以离心率0.226绕土星逆行轨道运行。.

新!!: 衛星和S/2004 S 17 · 查看更多 »

S/2004 S 7

S/2004 S 7是土星的一颗天然卫星。发现时间是在2004年12月12日。发现者是斯科特·谢泼德、大衛·朱維特等人。S/2004 S 7 直径大约6千米,运行轨道距离土星大约 20,577 Mm,周期1101.989日,轨道与黄道角度为 166°(相对土星赤道170°),以离心率0.554绕土星逆行轨道运行。.

新!!: 衛星和S/2004 S 7 · 查看更多 »

S/2006 S 1

S/2006 S 1是土星的衛星之一,由學者斯科特·谢泼德、大衛·朱維特、简·克莱纳和布莱恩·马斯登四人共同發現。他們從2006年1月至4月間進行觀測,至6月26日公佈發現。 這顆衛星直徑約為6公里,與土星平均距離為1,800多萬公里,繞土星公轉週期972.407天,與黃道及土星赤道的軌道傾角分別為154.2°及175.4°,軌道離心率0.1303。與土衛九一樣,這顆衛星逆向公轉。 Category:土星的卫星 Category:2006年发现的卫星.

新!!: 衛星和S/2006 S 1 · 查看更多 »

S/2006 S 3

S/2006 S 3是土星的衛星之一,由學者斯科特·谢泼德、大衛·朱維特、简·克莱纳和布莱恩·马斯登四人共同發現。他們從2006年1月至4月間進行觀測,至6月26日公佈發現。 這顆衛星直徑約為6公里,與土星平均距離為2,100多萬公里,繞土星公轉週期1142.366天,與黃道及土星赤道的軌道傾角分別為150.8°及128.8°,軌道離心率0.4710。與土衛九一樣,這顆衛星逆向公轉。 Category:土星的卫星 Category:2006年发现的卫星.

新!!: 衛星和S/2006 S 3 · 查看更多 »

S/2007 S 2

S/2007 S 2是土星的衛星之一,由學者斯科特·谢泼德、大衛·朱維特、简·克莱纳和布莱恩·马斯登四人共同發現。他們從2007年1月至4月間進行觀測,至5月1日公佈發現。 這顆衛星直徑約為6公里,與土星平均距離為1,656萬公里,以逆向繞土星公轉,週期792.96天,與黃道的軌道傾角為176.68,軌道離心率0.218。 Category:土星的卫星.

新!!: 衛星和S/2007 S 2 · 查看更多 »

S/2007 S 3

S/2007 S 3是土星的衛星之一,由學者斯科特·谢泼德、大衛·朱維特、简·克莱纳和布莱恩·马斯登四人共同發現。他們從2007年1月至4月間進行觀測,至5月1日公佈發現。 這顆衛星直徑約為5公里,與土星平均距離為2,051.85萬公里,以逆向繞土星公轉,週期約1100天,與黃道的軌道傾角為177.22,軌道離心率0.130。 Category:土星的卫星.

新!!: 衛星和S/2007 S 3 · 查看更多 »

S/2009 S 1

S/2009 S 1,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目前尚未正式命名。由行星科学家卡罗琳·波尔科(Carolyn Porco)以及卡西尼成像小组(Cassini Imaging Team)于2009年7月26日发现。它绕土星运行轨道的半长轴约为117,000千米,衛星直径约400米,位于土星B环外侧。它被注意到是由于其在土星环上投影出大约长36千米的阴影(如图),计算后发现它在土星环的上方約150米。这张照片是在离土星296,000千米远处拍摄的。.

新!!: 衛星和S/2009 S 1 · 查看更多 »

S/2011 J 1

S/2011 J 1是木星的一颗自然卫星,由斯科特·谢泼德等天文学家于2011年9月27日通过智利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的麦哲伦-巴德望远镜发现。 S/2011 J 1的直径约为1千米,以约582天的公转周期绕木星逆行,半长轴为20,101Mm,轨道倾角为162.83°,轨道离心率为0.296。.

新!!: 衛星和S/2011 J 1 · 查看更多 »

S/2011 J 2

#重定向 木卫五十六.

新!!: 衛星和S/2011 J 2 · 查看更多 »

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Kuiper belt),又稱作倫納德-柯伊伯带,另譯庫柏帶、--,是位於太陽系中海王星軌道(距離太陽約30天文单位)外側的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圓盤狀區域。柯伊伯带的假說最先由美国天文學家弗雷德里克·倫納德提出,十几年後杰拉德·柯伊伯證實了该观点。柯伊伯帶类似于小行星带,但大得多,它比小行星帶宽20倍且重20至200倍。如同主小行星帶,它主要包含小天体或太阳系形成的遗迹。虽然大多数小行星主要是岩石和金属构成的,但大部分柯伊伯带天体在很大程度上由冷冻的挥发成分(称为“冰”),如甲烷,氨和水组成。柯伊伯带至少有三顆矮行星:冥王星,妊神星和鸟神星。一些太阳系中的衛星,如海王星的海卫一和土星的土卫九,也被认为起源于该区域。 柯伊伯带的位置處於距離太陽40至50天文单位低傾角的軌道上。該處過去一直被認為空無一物,是太陽系的盡頭所在。但事實上這裡滿佈着直徑從數公里到上千公里的冰封微行星。柯伊伯带的起源和確實結構尚未明確,目前的理論推測是其來源於太陽原行星盤上的碎片,這些碎片相互吸引碰撞,但最後只組成了微行星帶而非行星,太陽風和物質會在在此處減速。 柯伊伯带有时被误认为是太陽系的邊界,但太阳系还包括向外延伸两光年之远的奥尔特星云。柯伊伯带是短周期彗星的來源地,如哈雷彗星。自冥王星被發現以來,就有天文學家認為其應該被排除在太陽系的行星之外。由於冥王星的大小和柯伊伯带內大的小行星大小相近,20世紀末更有主張該其應被歸入柯伊伯带小行星的行列当中;而冥王星的卫星则應被當作是其伴星。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將冥王星剔出行星類別,并和谷神星与新发现的阋神星一起归入新分类的矮行星。 柯伊伯带不应该与假设的奥尔特云相混淆,后者比前者遥远一千倍以上。柯伊伯带内的天体,连同离散盘的成员和任何潜在的奥尔特云天体被统称为海王星外天体(TNOs)。冥王星是在柯伊伯带中最大的天體,而第二大知名的海王星外天体,則是在离散盘的阋神星。.

新!!: 衛星和柯伊伯带 · 查看更多 »

水星

水星(Mercurius),中國古稱辰星;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辰星呈灰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以黑色配水星,因此正式把它命名為水星。 水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和最靠近太陽的行星,但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離心率 ,軌道週期是87.969 地球日。從地球上看,它大约116天左右與地球會合一次,公转速度遠遠超過太阳系的其它星球。水星的快速運動使它在羅馬神話中被稱為墨丘利,是快速飛行的信使神。由于大氣層极为稀薄,无法有效保存热量,水星表面昼夜温差极大,为太阳系行星之最。白天时赤道地區温度可达430°C,夜间可降至-170°C。極區气温則終年維持在-170°C以下。水星的軸傾斜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最小的(大約度),但它有最大的軌道偏心率。水星在遠日點的距離大約是在近日點的1.5倍。水星表面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坑穴(環形山),外觀看起來與月球相似,顯示它的地質在數十億年來都處於非活動狀態。 水星无四季变化。它也是唯一被太陽潮汐鎖定的行星。相對於恆星,它每自轉三圈的時間與它在軌道上繞行太陽兩圈的時間几乎完全相等。從太陽看水星,參照它的自轉與軌道上的公轉運動,是每兩個水星年才一個太陽日。因此,对一位在水星上的觀測者来说,一天相当于兩年。 因為水星的軌道位於地球的內側(金星也一樣),所以它只能在晨昏之際與白天出現在天空中,而不會在子夜前後出現。同時,也像金星和月球一樣,在它繞著軌道相對於地球,會呈現一系列完整的相位。雖然从地球上觀察,水星會是一顆很明亮的天體,但它比金星更接近太陽,因此比金星還難看見。 從地球看水星的亮度有很大的變化,視星等從-2.3至5.7等,但是它與太陽的分離角度最大只有28.3°。當它最亮時,从技術角度上讲應該很容易就能從地球上看見它,但由于其距离太阳过近,實際上並不容易找到。除非有日全食,否則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在北半球,只能在凌晨或黃昏的曙暮光中看見水星。當大距出現在赤道以南的緯度時,在南半球的中緯度可以在完全黑暗的天空中看見水星。 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角秒的進動,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

新!!: 衛星和水星 · 查看更多 »

準衛星

準衛星是與行星有著1:1軌道共振,在公轉許多次後便會接近行星並留駐的天體。 準衛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週期與行星相同,但是有著不同的離心率(通常更大),如右圖所示。當從行星上观察這顆行星的準衛星時,會出现繞著行星的橢圓行逆行軌跡。 對比於真衛星,準衛星的軌道位於行星的希爾球之外,並且是不穩定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傾向於成為其他類型的共振運動,使它們不再逗留在行星的附近,然後可能又會回到準衛星的軌道,等等不一而足。 其他型式的1:1共振軌道包括馬蹄形軌道和環繞著拉格朗日點的蝌蚪形軌道,但是這種軌道的天體在繞行太陽公轉多次之後,不會停留在接近行星的經度上。已知馬蹄形軌道的天體有時會轉移到一個相對較短的準衛星軌道,因此有時會混為一談。這種例子像是。.

新!!: 衛星和準衛星 · 查看更多 »

木卫十

木卫十又稱為「萊西薩」(Lysithea),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1938年被威尔森天文台的塞思·巴恩斯·尼科尔森发现的。1975年,国际天文协会正式将它授名为Lysithea(莱西萨)。莱西萨是希腊神话中海神欧申纳斯的一个女儿,宙斯的众多爱人之一。 木卫十与木星的其它五颗卫星一起属于希瑪利亚群,它们的轨道类似。.

新!!: 衛星和木卫十 · 查看更多 »

木卫十七

木卫十七又稱為「卡利羅厄」(S/1999 J 1, Callirrhoe),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是所有有名稱的木星的衛星最遠的,它在1999年10月6日被太空監視發現,剛開始以為是一個小行星,因此把它命名為(1999UX18)。直到2000年7月8日被斯帕爾(Tim Spahr)發現它其實是木星的衛星之一,所以後來賦予一個臨時編號S/1999 J 1。 木卫十七直到2002年10月才以希臘神話中的卡利羅厄(河神阿科洛厄斯的女兒)命名。。木卫十七屬於帕西法爾群,離木星平均距離24,356,000公里,公轉一圈要776.543天,軌道傾斜141°,離心率0.264。.

新!!: 衛星和木卫十七 · 查看更多 »

木卫十三

木卫十三又稱為「勒達」(Leda),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木卫十三 · 查看更多 »

木卫十一

木卫十一又稱為「加爾尼」(Carme),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木卫十一 · 查看更多 »

木卫十九

木卫十九又稱為「瑪卡柔斯」(S/2000 J 8, Megaclite),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天然卫星。臨時編號是S/2000 J8,它是在2000年由斯科特·謝帕德發現於夏威夷大學。木卫十九是在2002年10月以希臘神話中的瑪卡柔斯命名,它的直徑5.4公里,與木星距離平均23806000公里,離心率0.4210,公轉一週需752.82天,反照率0.04,軌道傾角152.849°光度21.7。木衛十九是屬於帕西法爾群,是逆行和不規則衛星,與木星平均距離介於22.8百萬公里至24.1百萬公里之間。.

新!!: 衛星和木卫十九 · 查看更多 »

木卫十二

木卫十二又稱為「阿南刻」(Ananke),是木星的其中一顆衛星,它是一颗逆行的不規則卫星,在1951年被賽斯·尼克爾森於威爾遜山天文台發現,並命運女神阿南刻命名。 直到1975年前,木卫十二也沒有一個正式的名稱,他一直只有一個簡單的編號——「木星XII」。在1955年至1975年之間,人們叫它做阿德剌斯忒亚,而阿德剌斯忒亞現在是木星另一顆衛星木衛十五的名字。.

新!!: 衛星和木卫十二 · 查看更多 »

木卫十五

木衛十五又稱為「阿德剌斯忒亞」(Adrastea),是木星的內圈衛星群當中離木星第二近及最小的衛星。木衛十五從探測器旅行者2号於1979年所拍攝的照片中被發現,成為首顆透過星際探測器而不是透過望遠鏡觀察所發現的衛星。木衛十五的官方名稱以希臘神話人物宙斯(相當於罗马神话的朱庇特)的養母阿德剌斯忒亚命名。 木衛十五是目前所知太阳系少數在軌道上運行的時間比母星自轉的時間還要來得短的衛星。木衛十五在木星環主環的邊緣上運行,且被認為是導致木星環組成最主要的根源。儘管在1990年代已派出伽利略号探测器來探測木衛十五,但科學家除了知道木衛十五的大小以及它與木星同步自轉,對其他方面的瞭解卻少之又少。.

新!!: 衛星和木卫十五 · 查看更多 »

木卫十八

木卫十八又稱為「德彌斯托」(S/1975 J 1, S/2000 J 1, Themisto),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發現於1975年,之後就失蹤了,直到2000年才再度被發現。.

新!!: 衛星和木卫十八 · 查看更多 »

木卫十六

木卫十六(Metis),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之一,它是在1979年被航海家一號發現。一開始,它只有一個叫做S/1979 J 3的臨時編號,是直到1983年它才以希臘神話中的女神墨提斯命名。.

新!!: 衛星和木卫十六 · 查看更多 »

木卫十四

木卫十四又稱為「忒拜」(S/1979 J 2,Thebe),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木卫十四 · 查看更多 »

木卫七

木卫七又稱為「伊拉拉」(Elara),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1905年,它在利克天文台被查尔斯·狄龙·珀赖因发现。1975年,国际天文协会将它授名为Elara(伊拉拉)。在希腊神话中,伊拉拉是巨人泰提亚斯的母亲。她与盖娅生了这个孩子。 木卫七是木卫六卫星群的成员之一。这个卫星群包括五个绕着木星公转的卫星。它们离木星的距离在11到13百万千米的范围之内。它们的自转轴倾斜度都在27.5度左右。.

新!!: 衛星和木卫七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

* 注意:在希臘神話方面,名稱叫做伽倪墨得斯。關於天文學方面,名稱叫蓋尼米德,也可以叫做甘尼米德。 木卫三又稱為「蓋尼米德」(Ganymede,),是围绕木星运转的一颗卫星,公转周期约为7天。按距离木星从近到远排序,木卫三在木星的所有卫星中排第七,在伽利略卫星中排第三。它与木卫二及木卫一保持着1:2:4的轨道共振关系。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其直径大于水星,质量约为水星的一半。 木卫三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冰体构成,星体分层明显,拥有一个富铁的、流动性的内核。人们推测在木卫三表面之下200公里处存在一个被夹在两层冰体之间的咸水海洋。木卫三表面存在两种主要地形。其中较暗的地区约占星体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间密布着撞击坑,地质年龄估计有40亿年之久;其余地区较为明亮,纵横交错着大量的槽沟和山脊,其地质年龄较前者稍小。明亮地区的破碎地质构造的产生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有可能是潮汐热所导致的构造活动造成的。 木卫三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颗拥有磁圈的卫星,其磁圈可能是由富铁的流动内核的对流运动所产生的。 其中的少量磁圈与木星的更为庞大的磁场相交迭,从而产生了向外扩散的场线。木卫三拥有一层稀薄的含氧大气层,其中含有原子氧,氧气和臭氧,同时原子氢也是大气的构成成分之一。而木卫三上是否拥有电离层还尚未确定。 一般认为木卫三是由伽利略·伽利莱在1610年首次观测到的。后来天文学家西门·马里乌斯建议以希腊神话中神的斟酒者、宙斯的爱人蓋尼米德为之命名。 从先驱者10号开始,多艘太空船曾近距离掠过木卫三。旅行者号太空船曾经精确地测量了该卫星的大小,伽利略号探测器则发现了它的地下海洋和磁场。此外,一个被称为“木衛二-木星系統任務”的全新的探测木星的冰卫星的计划,预计将会于2020年实施。.

新!!: 衛星和木卫三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

木卫三十又稱為「赫密佩」(S/2001 J 3,Hermippe),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逆行不規則卫星。 木卫三十在2002年由斯科特·谢泼德領導的天文學家小組於夏威夷大學發現。以木衛三十的軌道特性來分類的話,有可能會被歸類到阿南刻衛星群。木衛三十的直径4公里,质量0.0090公斤,半长轴21,182,086公里,公转週期629.81個地球日,轨道倾角151.242°,轨道离心率0.2290。.

新!!: 衛星和木卫三十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七

木卫三十七(,Kale,,;希腊语:Καλή),又名,是木星的一颗逆行的不規則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D.

新!!: 衛星和木卫三十七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三

木卫三十三(,Euanthe ,;希腊语:Ευάνθη), 也叫,是木星的一个逆行的不规则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1年發現。 其直徑約為3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0,465 Mm,軌道周期為598.093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43°(与木星赤道142°),軌道離心率為0.2001。 它于2003年8月以Euranthe命名,她是希腊神话中美惠三女神卡里忒斯的母亲。 它是中的成员,而阿南刻衛星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19.3與22.7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150°左右。.

新!!: 衛星和木卫三十三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一

木卫三十一(,Aitne,,,,;希腊语:Αίτνη), 又名,是木星的一颗逆行的不規則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1年發現。木卫三十一是加爾尼群的成员,而加爾尼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23與24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约165°。 其直徑約為3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2,285 Mm,軌道周期為679.641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66°(与木星赤道164°),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393。 它在2003年8月被命名为Aitna或Aitne,是埃特纳火山的化身。.

新!!: 衛星和木卫三十一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九

木卫三十九(,Hegemone,,;希腊语:Ηγεμόνη), 又名,是木星的一个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3年發現。 其直徑約為3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3,703 Mm,軌道周期為745.500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53°(与木星赤道151°),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4077。 它在2005年3月被命名为Hegemone(赫革摩涅,是卡里忒斯(美惠三女神)之一,宙斯(Jupiter)的女儿。 它是中的成员,而帕西法尔衛星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22.8與24.1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144.5°和158.3°之间。.

新!!: 衛星和木卫三十九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二

木卫三十二(,Eurydome,;希腊语:Ευριδόμη),又名,是木星的一个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1年發現。 其直徑約為3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3,231 Mm,軌道周期為723.359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49°(与木星赤道147°),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3770。 它在2003年8月被命名为,是希腊神话中宙斯(Jupiter)认为的卡里忒斯的母亲。 它是中的成员,而帕西法尔衛星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22.8與24.1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144.5°和158.3°之间。.

新!!: 衛星和木卫三十二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五

木卫三十五(,Orthosie,,或,;希腊语:Ορθωσία)也叫,是木星的一个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1年發現。 其直徑約為2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0,568 Mm,軌道周期為602.619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42°(与木星赤道143°),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2433。 它在2003年8月被命名为Orthosie,是荷赖(希腊神话中掌管季节氣候變遷、植物生长和社會法律秩序的女神們的总称)之一。是宙斯(Jupiter)和忒弥斯的女儿。 它是中的成员。.

新!!: 衛星和木卫三十五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八

木卫三十八又稱為「帕西克」(S/2001 J 6,Pasithee),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逆行不規則卫星。是在2002年由斯科特·謝帕德帶領的天文小組於夏威夷大學發現。以木衛三十八的軌道特性來分類的話,會被歸類為加爾尼群(加爾尼群是一群木星的衛星離木星23000000公里到24000000公里之間)。軌道傾斜165°左右,而木衛三十八符合這些特性。木衛三十八的直徑2公里,半長軸23,307,318公里,公轉繞木星一圈需要726.93個地球日,軌道傾角165.759°,軌道離心率0.3288。.

新!!: 衛星和木卫三十八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六

木卫三十六(,Sponde,,;希腊语:Σπονδή),又名,是木星的一个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1年發現。 其直徑約為2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4,253 Mm,軌道周期為771.604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54°(与木星赤道156°),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443。 它在2003年8月被命名为Sponde,是荷赖(希腊神话中掌管季节氣候變遷、植物生长和社會法律秩序的女神們的总称)之一。是宙斯(Jupiter)和忒弥斯的女儿。 它是中的成员,而帕西法尔衛星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22.8與24.1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144.5°和158.3°之间。.

新!!: 衛星和木卫三十六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十四

木衛三十四(S/2001 J 10,Euporie)是木星的一顆自然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1年發現,並以臨時編號S/2001 J 10命名。 其直徑約為兩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19,088 Mm,軌道周期為538.780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45°,運轉方向為逆行,離心率為0.0960。 它於2003年正式以希臘女神(Euporie)命名,她是豐饒女神,同時是希臘神話中荷賴的一員(因此是宙斯的女兒)。 它是中的成员。.

新!!: 衛星和木卫三十四 · 查看更多 »

木卫一

木衛一也稱為「埃歐」或「伊俄」(, 或是希臘 Ἰώ),是木星的四顆伽利略衛星中最靠近木星的一顆衛星,直徑為3,642公里,是太陽系第四大衛星。名字來自眾神之王宙斯的戀人之一:埃歐,祂是希拉的女祭司。 埃歐有400座的活火山,是太陽系中地質活動最活躍的天體。極端的地質活動是因為埃歐內部受到木星的牽引,造成潮汐摩擦產生的潮汐熱化所導致的結果。有些火山造成的硫磺和二氧化硫可以攀升到500公里(310英里)的高度。埃歐表面也有超過100座的山峰,是在矽酸鹽的地基上廣泛的壓縮和抬升,產生許多斑點,其中有些山峰比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還要高。不同於大多數外太陽系的衛星(它們都有厚實的冰層包覆著),埃歐有著鐵或硫化鐵的熔融核心和以矽酸鹽為主的岩石層。埃歐表面大部分的平原都被硫磺和二氧化硫的霜覆蓋著。 埃歐的火山活動建構了其許多表面的特徵。其火山和熔岩流使廣大的表面產生各種變化並且造成各種不同的顏色採繪,有紅、黃、白、黑、和綠色,主要肇因於硫化物。為數眾多的廣闊熔岩流,有些長度達到500公里,也是表面的特徵。這些火山活動的過程提升了視覺對比,讓埃歐的表面好像是一個披薩。這些火山作用為埃歐稀薄的大氣提供了補湊的材料,也為木星巨大的磁層供應了材料。 埃歐在17和18世紀的天文學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它在1610年與其他的伽利略衛星一起被伽利略發現。這個發現促成了太陽系的哥白尼模型被接受,約翰·克卜勒發展出了行星運動定律,和奧勒·羅默首先測定光速。從地球來看,在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初,埃歐只是一個光點,直到我們有能力解釋它表面大規模的特徵,例如暗紅色的極區和明亮的赤道地區。在1979年,兩艘航海家太空船揭露埃歐是一個地質活躍的世界,有許多火山活動的特徵,大山和年輕的表面,沒有明顯的撞擊坑。伽利略號在1990年和2000年的早期多次執行接近和飛掠過埃歐的任務,得到了埃歐內部結構和表面組成的數據資料。這些太空船也揭露了衛星和木星的磁層之間的關係,和在埃歐圍繞的軌道上存在著輻射傳送帶,即伊俄环。在2007年的前幾個月,新視野號在前往冥王星的旅程中,於飛掠過埃歐時繼續進行探測。.

新!!: 衛星和木卫一 · 查看更多 »

木卫九

木卫九又稱為「希諾佩」(Sinope),直徑38公里,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木卫九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

木衛二又稱為「歐羅巴」(Europa,IPA: ;Ευρώπη),木星的天然衛星之一,由伽利略於1610年發現(不久之後又由西門·馬里烏斯(Simon Marius)獨立發現),是四顆伽利略衛星中最小的一顆。在已知的67顆木星衛星中,木衛二是直徑和質量第四大,公轉軌道距離木星第六近的一顆。 木卫二稍微比月亮小,主要由硅酸盐岩石构成,并具有水-冰地壳,和可能是一个铁-镍核心;有稀薄的大气层,主要由氧气组成;表面有大量裂缝和条纹,而陨石坑比较罕见,有在太阳系任何已知的固体物体的最光滑表面。.

新!!: 衛星和木卫二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十

木卫二十又稱為「塔吉忒」(S/2000 J 9, Taygete),是木星的衛星之一,它是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在2000年被斯科特·謝帕德發現於夏威夷大學,之後把它的臨時編號定為S/2000 J 9。木卫二十的離心率0.2516,密度2.6g/cm3 ,離木星23.36百萬公里,公轉日期732.24天,直徑5公里,光度21.9,反照率0.04,則它的軌道與黃道交角165°(與木星赤道交角163°)。木衛二十的正式名稱叫塔吉忒(Taygete),是在2002年10月由希臘神話中的女神塔吉忒命名。塔吉忒是掮天巨神阿特拉斯之女,是宙斯的情人,也是天神阿特拉斯的七個女兒之一,為他生下斯巴达王拉刻代蒙。.

新!!: 衛星和木卫二十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十七

木卫二十七(,Praxidike,,;希腊语:Πραξιδίκη),又名是木星的一颗逆行的不規則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0年發現。 木卫二十七軌道平均半徑為20,824 Mm,軌道周期為613.904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44°(与木星赤道143°),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1840。 它在2003年8月被命名为,是希腊神话中的惩罚女神。 它是中的成员,据信是被俘虏的日心形小行星分裂的残余物。Sheppard, S. S., Jewitt, D. C.;, Nature, Vol.

新!!: 衛星和木卫二十七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十三

木卫二十三又稱為「卡呂刻」(S/2000 J 2, Kalyke),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逆行不規則卫星。是在2000年由斯科特·謝帕德帶領的天文小組於夏威夷大學發現,並給它一個臨時編號S/2000 J 2。 之後木卫二十三在2002年10月才以希臘神話中的王后卡吕刻(Kalyke)命名,而祂是埃特利俄斯(Aithlios)之妻。 以木卫二十三的軌道特性來分類的話,會被歸類為加爾尼群(加爾尼群是一群木星的衛星離木星23000000公里到24000000公里之間)。軌道傾斜165°左右,而木卫二十三符合這些特性。 木卫二十三是一個半徑約2.6公里的衛星,距離木星23,583,000公里,平均密度2.6g/cm3,公轉木星一圈需要742.98個地球日,離心率0.2453,軌道傾角165.198°,反射率0.04,光度21.8。.

新!!: 衛星和木卫二十三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十一

木卫二十一又稱為「喀爾得涅」(S/2000 J 10, Chaldene,希腊语:),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逆行不規則卫星。是在2000年由斯科特·謝帕德於夏威夷大學發現,最先的臨時編號為S/2000 J 10。。它屬於加爾尼群(加爾尼群是一群離木星23000000公里到24000000公里而且軌道傾斜165°的衛星。)。木卫二十一的正式名稱是在2002年10月由希臘神話中的喀爾得涅(Chaldene)命名,祂是索呂摩斯(Solymos)的母親。木卫二十一的半徑為1.9公里,平均密度2.6g/cm3,公轉木星一圈需要723.78地球日,離心率0.2512,反照率4%,光度22.5。.

新!!: 衛星和木卫二十一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十九

木卫二十九(,Thyone,,;希腊语:Θυώνη),又名,是木星的一颗逆行的不規則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0年發現。 其直徑約為4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1.406 Mm,軌道周期為639.803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47°(与木星赤道147°),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2526。它的平均轨道速度是2.43 km/s。 它在2003年8月被命名为Thyone,指希腊神话中狄俄倪索斯的母亲塞墨勒。 它是中的成员,而阿南刻衛星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19.3與22.7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150°左右。.

新!!: 衛星和木卫二十九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十二

木卫二十二又稱為「哈爾帕呂刻」(S/2000 J 5, Harpalyke,希腊语:),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逆行不規則卫星。在2000年斯科特·謝帕德領導的天文小組於夏威夷大學發現,並暫時給他一個叫做S/2000 J 5的臨時編號, 直到2003年才以希臘神話中的女神哈爾帕呂刻(Harpalyke)命名,而祂是克呂墨諾斯(Klymenos)的女兒。 木卫二十二屬於阿南刻群,是一種傾斜角介於145.7°到154.8°,而且距離木星1930000公里到2270000公里的木星衛星群。木卫二十二距離木星21,105,000公里,半徑2.2公里,平均密度約2.6g/cm3,公轉木星一圈需要623.34地球日,離心率為0.2259,軌道傾角148.644°,反照率4%,光度約22.2。.

新!!: 衛星和木卫二十二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十五

木卫二十五又稱為「伊莉諾姆」(S/2000 J 4,Erinome,希腊语:),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木卫二十五在2001年斯科特·謝帕德領導的天文小組於夏威夷大學發現,並暫時給他一個叫做S/2000 J 4的臨時編號。以木卫二十五的軌道特性來分類的話,會被歸類為加爾尼群(加爾尼群是一群木星的衛星離木星23000000公里到24000000公里之間)。軌道傾斜165°左右,而木卫二十五符合這些特性。木衛二十五的直径约为3.2公里,半長軸22,986,266公里,公轉木星繞一圈需要711.96個地球日,軌道傾角163.737°,軌道離心率0.2552。.

新!!: 衛星和木卫二十五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十八

木卫二十八又稱為「奧托諾爾」(Autonoe,Αυτονόη),是環繞木星運行的一顆衛星,属于帕西法尔卫星群。在2001年由斯科特·谢泼德(Scott S. Sheppard)领导的一组天文學家於夏威夷大学發現。最初被命名为S/2001 J1。 木卫二十八的直径约4公里,以24,264 Mm的平均半径绕木星运行,公转周期为772.168個地球日。它对黄道的轨道倾角为151°(对木星赤道为150°),绕木星逆行,轨道离心率为0.369。.

新!!: 衛星和木卫二十八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十六

木卫二十六(,Isonoe,,;希腊语:Ισονόη),又名,是木星的一颗逆行的不規則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0年發現。 其直徑約為3.8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3,833 Mm,軌道周期為751.647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66°(与木星赤道169°),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166。 它在2002年10月被命名为,是希腊神话中的达那伊得斯(达那俄斯的女儿们)之一,也是宙斯(Jupiter)的情人。 木卫二十六是加爾尼群的成员,而加爾尼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23與24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约165°。.

新!!: 衛星和木卫二十六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十四

木卫二十四(,Iocaste,,;希腊语:Ιοκάστη),又名,是木星的一颗逆行的不規則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0年發現。 其軌道平均半徑為20,723 Mm,軌道周期為609.427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47°(与木星赤道146°),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2874。 它在2002年10月被命名为Iocaste(伊俄卡斯忒),是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的母亲兼妻子。 它是中的成员,据信是被俘虏的日心形小行星分裂的残余物。Sheppard, S. S.; Jewitt, D. C.;, Nature, Vol.

新!!: 衛星和木卫二十四 · 查看更多 »

木卫五

木卫五又稱為「阿馬爾塞」(Amalthea),是木星的衛星之一,按离木星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

新!!: 衛星和木卫五 · 查看更多 »

木卫八

木卫八又稱為「帕西法爾」(Pasiphae),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衛星和木卫八 · 查看更多 »

木卫六

木卫六又稱為「希瑪利亞」(Himalia),是木星的一颗自然卫星。屬於不規則衛星,也是其中最大的一顆不規則衛星,1904年12月3日,它在利克天文台被查尔斯·狄龙·珀赖因发现。 1975年,国际天文协会将它授名为Himalia(希玛利亚)。在希腊神话中,希玛利亚是一个女神。她与宙斯有三个儿子。.

新!!: 衛星和木卫六 · 查看更多 »

木卫四

木卫四又稱為「卡利斯托」(Callisto、、希腊文:),是围绕木星运转的一颗卫星,由伽利略·伽利莱在1610年首次发现。木卫四是太阳系第三大卫星,也是木星第二大卫星,僅次於木卫三。木卫四的直径为水星直径的99%,但是质量只有它的三分之一。該衛星的轨道在四颗伽利略卫星中距离木星最远,约为188万公里。木卫四并不像内层的三颗伽利略卫星(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那般处于轨道共振状态,所以并不存在明显的潮汐热效应。木卫四属於同步自转卫星,永远以同一個面朝向木星。木卫四由于公轉轨道较远,表面受到木星磁场的影响小於内层的卫星。 木卫四由近乎等量的岩石和水所构成,平均密度约为1.83公克/公分3。天文學家通过光谱测定得知木卫四表面物质包括冰、二氧化碳、硅酸盐和各种有机物。伽利略号的探测结果顯示木卫四内部可能存在一个较小的硅酸盐内核,同时在其表面下100公里处可能有一个液态水構成的地下海洋存在。 木卫四表面曾经遭受过猛烈撞击,其地质年龄十分古老。由于木卫四上没有任何板块运动、地震或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存在的证据,故天文學家認為其地质特征主要是陨石撞击所造成的。木卫四主要的地质特征包括多环结构、各种形态的撞击坑、撞击坑链、悬崖、山脊與沉积地形。在天文學家仔细考察後,發現该卫星表面地形多变,包括位于抬升地形顶部、面积较小且明亮的冰体沉积物及环绕其四周、边缘较平缓的地区(由较黑暗的物质來构成)。天文學家認為這種地形是小型地質構造昇華所導致的,小型撞擊坑普遍消失,許多疙瘩地形是遺留下來的痕跡,该地形的确切年龄还未确定。 木卫四上存在一层非常稀薄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构成,成分可能还包括氧气,此外木卫四还有一个活动剧烈的电离层。科学家们认为木卫四是因木星四周气体和尘埃圆盘的吸积作用而缓慢形成的。由于木卫四形成过程缓慢且缺乏潮汐热效应,所以内部结构并未经历快速的分化。木卫四内部的热对流在形成后不久就已经開始,这种对流导致内部结构的部分分化,位于地表100至150公里深处的地下海洋與一个個比较小的岩质内核可能因此形成。 由于木卫四上可能有海洋存在,所以该卫星上也可能有生物生存,不过概率要小于邻近的另一顆卫星木卫二。多艘空间探测器都曾对该卫星进行过探测,包括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伽利略号和卡西尼号。长久以来,人們都认为木卫四是设置进一步探索木星系统基地的最佳地点。.

新!!: 衛星和木卫四 · 查看更多 »

木卫四十

木卫四十(勒迷)是环绕木星运行的卫星之一,其英文名称为"Mneme"。它于2003年由夏威夷大学一支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並获编为"S/2003 J 21"。该项发现在IAU的第8138号通告中公佈。 木卫四十的直徑约为两公里,与木星平均距离为2142.7万公里,并每640.769天绕木星一圈。.

新!!: 衛星和木卫四十 · 查看更多 »

木卫四十七

木衛四十七(伊克剌德)(Eukelade, ,或是希臘文的Ευκελάδη),是木星的逆行不規則衛星。它是被夏威夷大學由斯科特·谢泼德領導的團隊在2003年發現的,標準的臨時名稱是。 木衛四十七的直徑大約4公哩,以平均234億8400萬公里的距離,對黃道傾斜164° (對木星赤道傾斜165°),在逆行的方向,0.2829的離心率繞著木星公轉。 它在2005年3月被命名為Eukelade,有些希臘作家描述它是繆斯之一,因此是宙斯 (木星) 的女兒。 木衛四十七屬於加爾尼群,是不規則的逆行衛星,以大約165°的傾角和範圍在2300萬至2400萬公里的距離環繞著木星。.

新!!: 衛星和木卫四十七 · 查看更多 »

木卫四十三

木卫四十三(,Arche,,;希腊语: Αρχή),又名,是木星的一个衛星。由斯科特·谢泼德所領導的夏威夷大學研究小組於2002年發現。 其直徑約為3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3,717 Mm,軌道周期為746.185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65°(与木星赤道162°),運轉方向為逆行,軌道離心率为0.149。 它在2005年被命名为,,这个名字取自希腊神话中四个原始缪斯之一,另外三个是,和。 木卫四十三是加爾尼群的成员,而加爾尼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23與24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约165°。.

新!!: 衛星和木卫四十三 · 查看更多 »

木卫四十一

木衛四十一(歐伊蒂)是環繞木星運行的衛星之一,其英文名稱為“Aoede”。它是被夏威夷大學由斯科特·謝潑德領導的團隊在2003年發現的,標準的臨時名稱是S/2003 J 7。.

新!!: 衛星和木卫四十一 · 查看更多 »

木卫四十九

木衛四十九(科雷)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其英文名稱為「Kore」。它是被夏威夷大學由斯科特·謝潑德領導的團隊在2003年發現的,標準的臨時名稱是S/2003 J 14。.

新!!: 衛星和木卫四十九 · 查看更多 »

木卫四十二

木卫四十二(,Thelxinoe,,;希腊语: Θελξινόη),也叫,是木星的一个衛星。它由一群由斯科特·谢泼德领导的夏威夷大学天文学家于2003年从拍摄的照片中发现。 木卫四十二直径约2公里,軌道平均半徑為20,454 Mm,軌道周期為597.607地球日,與黃道間的軌道傾角為151°(与木星赤道153°),運轉方向為逆行,離心率為0.2685。 它在2005年3月被命名为,这个名字取自希腊神话中四个原始缪斯之一,是宙斯(Jupiter)和谟涅摩叙涅的一个女儿。 它是中的成员,而阿南刻衛星群是一群環繞木星逆行的不規則衛星,它們的軌道半長軸在19.3與22.7 Gm之間,且軌道傾角都在150°左右。.

新!!: 衛星和木卫四十二 · 查看更多 »

木卫四十五

木卫四十五(西歐萊克)(S/2003 J 6)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其英文名稱為“Helike”。.

新!!: 衛星和木卫四十五 · 查看更多 »

木卫四十八

木衛四十八(希玲)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其英文名稱為「Cyllene」。它是在2003年被夏威夷大學由斯科特·謝潑德領導的團隊發現的,標準的臨時名稱是S/2003 J 13。.

新!!: 衛星和木卫四十八 · 查看更多 »

木卫四十六

木衛四十六(卡爾波,希腊语:)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其英文名稱為「Carpo」。它是在2003年被夏威夷大學由斯科特·謝潑德領導的團隊發現的,標準的臨時名稱是S/2003 J 20。.

新!!: 衛星和木卫四十六 · 查看更多 »

木卫四十四

木衛四十四(喀莉克爾)(Kallichore, ,或是希臘文的Καλλιχόρη),是木星的一顆天然衛星。它是在2003年被夏威夷大學由斯科特·谢泼德領導的團隊發現的,標準的臨時名稱是。 木衛四十四的直徑大約2公里,以平均231億1200萬公里的距離,717.806天的週期,對黃道傾斜164°(對木星赤道傾斜165°),在逆行的方向,0.2042的離心率,繞著木星公轉。.

新!!: 衛星和木卫四十四 · 查看更多 »

木衛五十三

木衛五十三(Dia)即S/2000 J 11,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在2000年被由斯科特·谢泼德領導的夏威夷大學一個天文小組發現。.

新!!: 衛星和木衛五十三 · 查看更多 »

木衛五十一

木衛五十一是一颗木星的天然卫星。它由罗伯特·雅各布森、蒙特雷·布罗兹维奇、布雷特·高德曼和亚历克斯·安德森(英文名见右侧)在2010年发现。.

新!!: 衛星和木衛五十一 · 查看更多 »

木衛五十二

木衛五十二是一颗木星的天然卫星。它由克里斯蒂安·韦耶于2010年发现。.

新!!: 衛星和木衛五十二 · 查看更多 »

木星

|G1.

新!!: 衛星和木星 · 查看更多 »

木星的卫星

木星擁有69顆已確認的天然衛星,是太陽系內擁有最大衛星系統的行星。當中最大的4顆,統稱伽利略衛星,由伽利略于1610年發現,這是首次(除了月球)發現不是圍繞太陽的天體。19世紀末起,越來越多更小型的木星衛星被發現,並命名為羅馬神話中的諸神之王朱庇特(或同等的宙斯)的各位情人、傾慕者和女兒。 木星的衛星之中有8顆屬於規則衛星,它們沿幾乎呈正圓的順行軌道公轉,軌道相對木星的赤道面傾斜度近乎零。4顆伽利略衛星的質量最大,足以形成近球體形狀。其餘4顆規則衛星的體積則小得多,軌道更接近木星,是木星環塵埃的主要來源。剩餘的衛星都屬於不規則衛星,它們分別有順行和逆行軌道,距離木星較遠,軌道傾角和離心率都非常高。這類衛星都很可能曾經圍繞太陽公轉,之後被木星所捕獲的天體。自2003年以來,共有17顆已發現但未命名的不規則衛星。.

新!!: 衛星和木星的卫星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衛星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海卫十

海卫十是海王星的一颗不规则天然卫星,国际天文学协会授予它的正式名称为“Psamathe”(普萨玛忒)。它曾经是海王星附近的小行星,被海王星俘获,在2003年被发现,被编为S/2003 N 1。它是一个离海王星比较远的卫星之一。.

新!!: 衛星和海卫十 · 查看更多 »

海卫十三

海卫十三(Neso,S/2002 N 4)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于2002年8月14日由马修·霍尔曼及等学者发现,以希腊神话中涅柔斯和多里斯的五十个女儿之一的“妮索”命名。 根据反照率计算推断海卫十三直径约为60 km,平均密度约为1.5 g/cm3。.

新!!: 衛星和海卫十三 · 查看更多 »

海卫十一

海卫十一(Sao, S/2002 N 2)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属于离海王星比较远的卫星之一。.

新!!: 衛星和海卫十一 · 查看更多 »

海卫十二

海卫十二(Laomedeia, S/2002 N 3)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一颗不規則衛星,于2002年8月13日由馬修·霍爾曼等学者发现,以希臘神話涅柔斯和多里斯的五十個女兒之一的「拉俄墨得亞」而命名。 海衛十二直徑大約,於距離海王星的軌道上運行。.

新!!: 衛星和海卫十二 · 查看更多 »

海卫七

拉里薩 (; 希臘:Λάρισα),也稱為海衛七,是第五靠近海王星的內衛星。它是以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的情人的名字命名,和古色薩利城的女神同名。.

新!!: 衛星和海卫七 · 查看更多 »

海卫三

海卫三(S/1989 N 6, Naiad)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海卫三的英文名称 Naiad 取名自希腊神话中居住于溪水、泉水中并统辖这些水泽的仙女“Naiads”。 海卫三是旅行者2号于1989年发现的最后的一颗海王星卫星。就如海王星的其它卫星海卫四、海卫五和海卫六一樣,它們的外形都是不规则,而且並沒有任何地表活動的跡象。由於海卫三位於海王星的同步軌跡半徑以內,它正受到海王星的潮汐力量影響,並開始崩壞。將來海卫三可能會完全崩潰,成為海王星的光環之一,又或墜落於海王星的表面永遠消失。.

新!!: 衛星和海卫三 · 查看更多 »

海卫一

海卫一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衛星中最大的一颗,它也是太阳系中最冷的天体之一,具有复杂的地质历史和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年轻的表面。1846年10月10日威廉·拉塞尔(William Lassell)发现了海卫一(这是海王星被发现后第17天)。拉塞尔以为他还发现了海王星的一个环。虽然后来发现海王星的确有一个环,但是拉塞尔的发现还是值得怀疑,因为实际上海王星的环太暗了,不可能被拉塞尔用他的仪器发现。.

新!!: 衛星和海卫一 · 查看更多 »

海卫九

海卫九(Halimede, S/2002 N 1)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一颗不規則衛星,于2002年8月14日由馬修·霍爾曼等学者发现。它是海王星軌道離心率第二大的衛星,亦是軌道傾角第三大的的衛星。.

新!!: 衛星和海卫九 · 查看更多 »

海卫二

海卫二,又名内勒德(Nereid),是海王星第3大卫星,由荷裔美籍天文學家傑拉德·柯伊伯發現。该名称的意思为海精,或者海的女神。 它的离心率目前己发现卫星中是最大的,达0.7512。海卫二最接近海王星的距离是1,300,000公里,最远则是9,700,000公里,因此相信它是被海王星引力吸引的库伯带天体。.

新!!: 衛星和海卫二 · 查看更多 »

海卫五

海卫五(S/1989 N 3, Despina)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以希臘神話中波塞冬與得墨忒耳之女命名。 由航海家2號於1989年7月底所觀測到,並於同年的8月2日公開成果;並給予S/1989 N 3的暫時編號,但公告只提及在5天內所拍攝到的10張照片,代表其發現時間約在7月28日前。正式名稱則在1991年的9月16日的IAU通報內公告。.

新!!: 衛星和海卫五 · 查看更多 »

海卫八

海卫八(S/1989 N 1,Proteus)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第二大的卫星。 它的大小已经接近不规则星体的极限,也是海王星的最大內衛星。其英文名字「Proteus」(普罗透斯)源于希腊神话中会变形的海神。.

新!!: 衛星和海卫八 · 查看更多 »

海卫六

海卫六(S/1989 N 4, Galatea)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以希臘神話中涅瑞伊得斯之一的伽拉忒亞命名。.

新!!: 衛星和海卫六 · 查看更多 »

海卫四

海卫四(S/1989 N 5, Thalassa)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海卫四的英文名称 Thalassa 取自希腊神话中埃忒耳及赫墨拉的女兒塔拉萨。“Thalassa”在希腊语的意思也是解作“海洋”。 海卫四是旅行者2号于1989年发现的最后的一颗海王星卫星。就如海王星的其它卫星海卫三、海卫五和海卫六一樣,它們的外形都是不规则,而且並沒有任何地表活動的跡象。由於海卫四位於海王星的同步軌跡半徑以內,它正受到海王星的潮汐力量影響,並開始崩壞。將來海卫四可能會完全崩潰,成為海王星的光環之一,进入海卫五的轨道,又或墜落於海王星的表面永遠消失。.

新!!: 衛星和海卫四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體積是太陽系第四大,但質量排名是第三。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類似雙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以羅馬神話中的尼普顿(Neptunus)命名,因為尼普顿是海神,所以中文譯為海王星。天文學的符號(♆,Unicode編碼U+2646),是希臘神話的海神波塞頓使用的三叉戟。 作爲一個冰巨行星,海王星的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在大氣層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一部分原因。因為海王星的藍色比有同樣份量的天王星更為鮮豔,因此應該還有其他成分對海王星明顯的顏色有所貢獻。 海王星有太陽系最強烈的風,測量到的風速高達每小時2,100公里。 1989年航海家2號飛掠過海王星,對南半球的大黑斑和木星的大紅斑做了比較。海王星雲頂的溫度是-218 °C(55K),因為距離太陽最遠,是太陽系最冷的地區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溫度約為7,000 °C,可以和太陽的表面比較,也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 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畫的觀測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航海家2號曾經在1989年8月25日拜訪過海王星。2003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提出有如卡西尼-惠更斯號科學水準的海王星軌道探測計畫,但不使用熱滋生反應提供電力的推進裝置;這項計劃由噴射推進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一起完成。.

新!!: 衛星和海王星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的卫星

截至2014年6月,海王星已知拥有14颗天然卫星,这些卫星都是以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水神命名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命名原則,此后發現的海王星卫星都将按这一规则命名,不过S/2004 N 1還没有获得永久性的名称。。其中最大的一颗仍然是威廉·拉塞尔在發現海王星之後僅17天,于1846年10月10日发现的海卫一;第二颗卫星海卫二(勒德)则在超过一世纪后才发现。 海衛一是唯一擁有行星質量的不規則衛星,也就是說它的軌道與海王星的自轉方向相反,軌道相對於赤道也是傾斜的。這顯示它不是與海王星同時形成,而是被海王星的引力捕獲的。太陽系第二大的不規則衛星是土衛九(費比),但它的質量僅有海衛一的萬分之三。海衛一的捕獲,可能發生在海王星與它的衛星系統形成一段時間之後,對海王星原始的衛星系統而言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擾亂了它們原有的軌道,所以它們相互撞擊形成碎石礫的盤面。海衛一的質量夠大,可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狀態,並能夠保留稀薄的大氣層,可以形成雲層和霧靄。 海卫一的轨道内側还有7颗规则卫星,其运行轨道与海王星相同,並且靠近海王星的赤道面;在海王星环内也有一些衛星,这些卫星中最大的是海卫八(普羅秋斯),它們都是在海王星捕获海卫一,并且在海卫一的轨道变圆后从之前的碎石礫盤面中重生的。在海卫一的外层,海王星还拥有6颗不规则卫星,海卫二也是其中之一,其运行轨道距离海王星要远得多,并且倾角也很大:其中有3颗卫星拥有顺行轨道,其餘几颗则是逆行轨道。从不规则卫星的角度来说,海卫二的轨道很不尋常,它的离心率异常之大,距海王星最近的点也异常之近,表明它很可能曾是规则卫星,但其运行轨道在海王星捕获海卫一之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海卫十 (普薩瑪忒)和海卫十三 (Neso)是海王星最外层的两颗不规则卫星,其运行轨道也是迄今在太阳系中所有卫星里最大的。.

新!!: 衛星和海王星的卫星 · 查看更多 »

智神星

智神星(英語、拉丁語:Pallas),小行星序號是2 智神星(2 Pallas),是人類繼谷神星(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後所發現的第二顆小行星。估計它的質量是小行星帶的7%。智神星直徑為,比灶神星稍大一些,但是其質量卻比灶神星輕10–30% ,所以智神星是小行星帶中第三重的小行星。智神星可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不規則天體(也就是本身的重力不能使外貌呈現圓滑),也可能是殘餘的原行星。 天文學家海因里希·歐伯斯在1802年3月28日發現智神星,那時被歸類為行星。事實上,19世紀初期發現的小行星都曾經被歸類為行星,直到1845年有更多的小行星被發現之後,才重新分類。 智神星的表面似乎由矽酸鹽組成;表面光譜和密度類似於碳質球粒隕石。智神星有異常高的軌道傾角(高達34.8°)、高離心率,類似冥王星,所以太空船很難前往智神星拜訪。.

新!!: 衛星和智神星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卫星卫星 (天体)天然卫星天然的卫星天然衛星衛星 (天體)自然卫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