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沙淘宮

指数 沙淘宮

沙淘宮,又名沙陶宮,俗稱頂太子廟、上太子宮,是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的太子廟。.

37 关系: 台南小吃大觀音亭興濟宮中西區 (臺灣)储君哪吒石萬壽福建通志素食主義總趕宮監國花生荷治時期裨海紀遊西市場西來庵事件高拱乾郁永河開基玉皇宮蔣毓英鄭克𡒉臺南市臺灣臺灣府城臺灣府志臺灣縣志臺灣鎮金吒長興里 (堡里)陳妃 (台灣)陳燁陳耀昌東寧之變楊文魁沙淘太子潘麗水明鄭時期昆沙宮

台南小吃

台南小吃,指臺灣臺南市所具有的街頭飲食文化。臺南市是漢人最早在臺灣拓殖的城市之一,自明代中葉即陸續有仰賴海洋維生的漁民、船員甚至海盜倭寇在此定居,經歷過荷治、明鄭、清領及日治時期,1945年後回歸漢人統治。 過去台南曾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美譽,日治時代政經中心轉往台北,安平港也被高雄港取代導致城市發展步調趨緩,惟亦因禍得福,完整的保存了這近4百年來,不論是來自漢人移民帶來的小吃或異文化統治傳入的異國料理,成了飲食文化的大熔爐。.

新!!: 沙淘宮和台南小吃 · 查看更多 »

大觀音亭興濟宮

大觀音亭興濟宮是位在臺灣臺南市北區的著名廟宇,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該寺廟是由主奉觀音菩薩的「大觀音亭」與主奉保生大帝的「興濟宮」所組成,雖分屬佛教、道教,但自創建以來即兩廟相連,關係密切,同屬一組織管理。現稱「財團法人大觀音亭興濟宮」。.

新!!: 沙淘宮和大觀音亭興濟宮 · 查看更多 »

中西區 (臺灣)

#重定向 中西區 (台灣).

新!!: 沙淘宮和中西區 (臺灣) · 查看更多 »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新!!: 沙淘宮和储君 · 查看更多 »

哪吒

哪吒(漢語拼音: nézhā ,注音:ㄋㄜˊ ㄓㄚˋ,又音ㄋㄨㄛˊ ㄓㄚˋ),亦作那吒,為中國神話、印度神話人物,考據係源於佛教護法神,融入中國文化,而後也興盛於道教與臺灣民間信仰。在佛教傳說中,哪吒是一名青少年天神(原型可能是古波斯的神靈),法力高強,擁護佛法,是毘沙門天王的後裔,也是釋迦佛的弟子,稱哪吒太子、那拏天等。 在道教中,哪吒姓李,父親是托塔李天王,上有二兄金吒、木吒,排行第三。哪吒係太乙天尊的高徒,也是玉皇大帝手下的主要將領之一,統帥五營神兵。道教的頭銜為太子元帥、中壇元帥、火轮天王、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民間一般尊稱太子爺、三太子,哪吒是華人崇敬的神靈,於很多民間故事中出現,也出現在《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多部文學作品中。 相傳哪吒割肉還母、削骨還父,後來被其恩師以蓮花化身復活,終於修成正果,香港科幻小說家衛斯理(倪匡)曾經這樣評價過哪吒:「常常羨慕哪吒三太子能夠削骨還父,割肉還母,了卻了血肉之軀,從此自由自在,再也不必受父母所生肉體的束縛。蓮花化身之後,便進入了生命的高級形態,以靈魂為主的生命形式,摒棄了百無一是的臭皮囊。.

新!!: 沙淘宮和哪吒 · 查看更多 »

石萬壽

石萬壽(),號樂君,臺灣臺南市人。台灣歷史學者,曾任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退休後轉兼任教授。 石萬壽出身於台南,為商號石鼎美開基祖石時榮後裔。石萬壽曾祖父石朝安,為石時榮六子石耀祖子,因石時榮八子石耀辰無子而入嗣。1962年入台灣大學社會系,受中國通史教授傅樂成影響,大二時轉學至歷史系,師事傅樂成教授,從事隋唐史研究,1966年畢業。服役後於1968年入台大歷史研究所,1971年畢業於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8月入成功大學歷史系擔任講師,從事台灣史研究。 石萬壽專長為台灣史,多涉及明鄭時期軍防及台南古蹟研究,著有多篇論文發表於《臺灣文獻》、《臺灣風物》、《臺南文化》等刊物。並參與眾多台南古蹟碑記撰寫。曾任鳳凰城文史協會理事長,協助推廣台南文史。此外亦從事原住民平埔族西拉雅族研究及台灣話研究,著有《台灣拜壺民族》、《臺語常用語》等書。曾參與編纂完成《永康鄉志》與《國立成功大學六十年史》。 台南著名文史工作者石暘睢為石萬壽伯父,同為石時榮後裔。.

新!!: 沙淘宮和石萬壽 · 查看更多 »

福建通志

《福建通志》指清代以来,福建省(含今台湾地区)修撰的多部同一名称的地方志,記錄著省內的事蹟、氣候、風俗、水利、人物、藝術文化等等。 福建省第一部通史,是明朝黄仲昭所著的《八闽通志》。万历九年(1581年),王应山修《闽大志》。何乔远修撰,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成书的《闽书》。清代历时268年,共编有四部《福建通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郑开极编纂六十四卷的《福建通志》,此书承袭于《闽书》。雍正年间,雍正帝下旨各地督抚编修地方志。乾隆二年(1737年),修成七十八卷的《福建通志》,录入《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继修九十卷的《福建通志》。道光九年(1829年),以建筑福州贡院的余款设立福建通志局,重修《福建通志》,陳壽祺任总纂。陈寿祺在1834年逝世后,分纂高澍然继任总纂。因梁章钜联合士绅反对,高澍然辞职,通志局解体,书稿散失,作罢。形成福建文史上的一桩公案。道光十五年(1835年),又请魏敬中继修,道光十九年(1839年)成稿,但因梁章钜抵制及此后政局混乱,未成。同治六年(1867年),再度设局刊印。同治十年(1871年),付印。此部命名为《重纂福建通志》。而民国陈衍所纂《福建通志》則為近代方志著作。.

新!!: 沙淘宮和福建通志 · 查看更多 »

素食主義

素食主義(vegetarianism)是一種有關飲食的文化,實踐這種飲食文化的人被稱為素食主義者(vegetarian),宗教中立的說法為蔬食。 這些人不食用飛禽、走獸、魚蝦等動物的身體,只以穀糧、蔬菜和水果等植物及其製品來維持生命。世界各國或不同文化中的素食主義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義者食用蜂蜜、奶類和蛋類等动物产品,純素主義者不食用包括蛋類、奶製品在内的任何与动物有关的食品。目前擁有最高素食人口比例的地方是印度。.

新!!: 沙淘宮和素食主義 · 查看更多 »

總趕宮

總趕宮位於臺南市中西區,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該廟主祀之神為軍艦守護神倪總管(又稱倪聖公),倪總管名不詳,有人說名叫倪聖分,是開漳聖王陳元光麾下的四大將軍之一,全臺只有本廟主祀此神。該廟原名「聖公廟」或「聖公宮」,於乾隆年間改稱「總管宮」,後來到了道光年間訛傳成「總趕宮」,在立了「重興總趕宮碑記」後此名延用至今。該廟2000年代時的整修為臺南市第一個由政府補助輔導私有古蹟自辦修復的案例。.

新!!: 沙淘宮和總趕宮 · 查看更多 »

監國

監國,是君主制國家的制度,相當於君主的代理人。通常是指君主出外巡狩時,由儲君留守宮廷處理政務。或者指君主因故未能親政,由皇族宗室代理朝政;也有可能是君主已死,但新任君主尚未即位,由大臣或宗室暫時代理朝政。 亦有君主把一些政務交由儲君處理,稱之監國,為將來繼位作準備。有些政權的太子在登基之前,先稱監國才即位。 一個藩鎮或諸侯國的代理人,往往稱為留後。 Category:君主制 Category:储君 Category:摄政.

新!!: 沙淘宮和監國 · 查看更多 »

花生

花生(学名:)是双子叶植物纲豆科的一种植物。又称--、落生、落、地豆、豆仁、落地松、長生果、长果、果子。客家话以及粤西地区称为番豆。福建閩南話及台灣稱為塗豆,常俗寫作「--」(中国大陆也有「--」一词,但是多数情况指的是馬--鈴薯),--种仁称--,简称土仁。中国早年以及日本称其长生果,俗稱唐人豆或南京豆,欧洲一些国家称它为中国坚果。.

新!!: 沙淘宮和花生 · 查看更多 »

荷治時期

#重定向 荷蘭帝國.

新!!: 沙淘宮和荷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裨海紀遊

《裨海記遊》,又名《採硫日記》,為清朝官員--所著,書中描繪17世紀的台灣風土民情。.

新!!: 沙淘宮和裨海紀遊 · 查看更多 »

西市場

西市場位在臺南市中西區,建於日治時期大正九年(西元1912年),是當時南臺灣規模最大的市場,今為直轄市定古蹟,在臺南市的都市發展史上具有歷史意義。西市場現今已不如以往繁榮,不過目前內部仍有店家在營業,市場旁亦有新建的「淺草青春新天地」。.

新!!: 沙淘宮和西市場 · 查看更多 »

西來庵事件

西來庵事件,又稱「余清芳事件」、「玉井事件」、「噍吧哖事件」,是發生於臺灣日治時期大正四年(1915年)的武力抗日事件,領導人為余清芳、羅俊、江定等人。西來庵事件造成玉井、楠西、南化、左鎮及周邊地區村莊遭遇日軍毀滅性屠村人口銳減部分村莊甚至滅村,受創極深,是臺灣日治時期諸多起事之中規模最大、犧牲人數最多的一次,同時也是臺灣人(主要為閩南人與原住民族大武壠族)第一次以宗教力量抗日的重要事件。.

新!!: 沙淘宮和西來庵事件 · 查看更多 »

高拱乾

拱乾(),字九臨,中國陝西人,清朝官員。 身為蔭生的高拱乾,於1682年(康熙21年)任戶部郎中,1690年任泉州府知府。翌年,再升任台廈道,掌管台灣全境。1695年任滿後,任浙江按察使。高拱乾所修編的《臺灣府志》(後世通稱「高志」)為台灣史重要文獻之一。.

新!!: 沙淘宮和高拱乾 · 查看更多 »

郁永河

郁永河(),又記作郁永和,字滄浪,浙江仁和(杭州)諸生(附學生員)。.

新!!: 沙淘宮和郁永河 · 查看更多 »

開基玉皇宮

臺南開基玉皇宮,民間俗稱舊天公廟,位於臺南市北區,昔日府城鎮北坊,建於明鄭時代,主祀玉皇上帝,乃萬天之主宰,為天界至尊之神,主宰三界,尊稱玉皇玄穹高上帝,俗稱天公、天公祖、玉帝,為臺灣最早奉祀玉皇上帝、玉皇四殿下、玉皇三公主娘之首廟。.

新!!: 沙淘宮和開基玉皇宮 · 查看更多 »

蔣毓英

蔣毓英,字集公,奉天錦州人,清朝官員,以蔭生知泉州府。康熙二十二年,清人得台灣,督撫會疏交薦,遂調任台灣府第一任知府。經理三縣疆域,集流亡,勤撫字,相土定賦,以興稼穡。台灣固有學宮,制度未宏。康熙二十四年,與巡道周昌拓而大之。又設義學,教育子弟,勗以孝悌力田之道,一時稱為良吏。 康熙二十八年,升調任湖南鹽驛道。士民希望他能留下,不得,所以建祠以祀。 蔣毓英著有《臺灣府志》(又稱蔣志)。.

新!!: 沙淘宮和蔣毓英 · 查看更多 »

鄭克𡒉

鄭克(;),是臺灣明鄭時期延平王鄭經之長子,幼名欽,人稱欽舍,其母陳昭娘為鄭經妾,原為鄭經幼弟之乳母,與鄭經私通,後懷孕並成為其妾室。由於唐王妃死前並沒有為鄭經產下後嗣,鄭克𡒉因而成為元子。永历三十三年(1679年),被冊立為世子,並兼任監國(Camcock《臺灣鄭氏與英國的通商關係史》,賴永祥,臺灣文獻;閩南語:Kàm-kok)。永曆三十五年正月廿八(1681年3月17日),鄭經病逝後不及三日,馮錫範借口监国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子,拥立自己的女婿郑克塽为延平王,聯合刘国轩發動東寧之變,殺害克𡒉《彰化縣志稿》:「十月,得施,克𡒉孤立無援,慘遭殺害,東寧變出非常,錫范擁克塽嗣襲,權爲所攬,封軒武平候。」。.

新!!: 沙淘宮和鄭克𡒉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沙淘宮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沙淘宮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是臺灣歷史上清朝臺灣府的府城,1887年後因行政區改制而改稱臺南府城,又因為臺灣縣衙與後來的安平縣衙位於此城內,亦可視為1887年前的臺灣縣城與之後的安平縣城。該城始建於雍正年間1723年,初建木柵城,後改以三合土為材,共有城門十四座。臺灣割日後,城池逐漸傾毀,臺灣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期間有部分城牆拆毀後於原址闢建新式道路,到1917年左右已大致遭到拆除,歷時約194年,但仍有部分殘存至今。 臺灣府城的範疇主要為現今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以東的範圍以及附近的東、南、北區的小部分,而西門路以西至安平區舊聚落(一鯤鯓)之間則是昔日的臺江內海。.

新!!: 沙淘宮和臺灣府城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志

《臺灣府志》為自1685年起、1764年迄所記載台灣歷史之官方地方志。總計7個版本,實際刊行6個版本。分別為:蔣志、高志、周志、劉志、范志、余志等六志。.

新!!: 沙淘宮和臺灣府志 · 查看更多 »

臺灣縣志

《臺灣縣志》是清朝臺灣縣的方-志-,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完成,主修者是時任臺灣府海防補盜同知兼攝臺灣縣事的王禮,為清朝臺灣最初三縣中最晚完成的「縣志」。全書共有十卷。.

新!!: 沙淘宮和臺灣縣志 · 查看更多 »

臺灣鎮

臺灣鎮,又稱福建臺灣鎮,初設於1684年,為臺灣清朝時期的臺灣清朝統治區最高軍事單位,其主官是臺灣鎮總兵。臺灣鎮總兵受臺灣道(建省前)及福建臺灣巡撫(建省後)節制,初期統轄鎮標中營,兼轄臺灣北路協、臺灣水師協、臺灣城守營與臺灣南路營等營。依照1728年《臺灣府疆域圖》所示,澎湖水師營2,017名、臺灣水師營2,532名、臺灣鎮本部連同標中營2,633名、北路營898名和南路營898名,駐臺官兵合計8,978名。1733年,澎湖水師營改制為澎湖水師協,其後又略有增減。而一般而言,掌管兵力約於10,000名至15,000名之間。兵力分配方式,約如乾隆年間奏章所奏:「臺灣澎湖水陸兵丁12,176名。除水師兵4,163名外,南北兩路共兵8,003名。.

新!!: 沙淘宮和臺灣鎮 · 查看更多 »

金吒

金吒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曾出现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多部文学作品中。传说金吒是陈塘关总兵托塔天王李靖的長子,有兩個弟弟,分別是木吒和哪吒。在《封神演义》中为文殊廣法天尊弟子,曾下山助武王伐纣。《西遊記》裡,金吒侍奉如来佛祖,做其前部護法。.

新!!: 沙淘宮和金吒 · 查看更多 »

長興里 (堡里)

長興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永康區南部偏東及仁德區北部。 長興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西邊及西北邊為永康里,東北邊為廣儲里,東邊為保大里,南邊為仁德里。 長興里後來分拆為長興上里、長興下里。.

新!!: 沙淘宮和長興里 (堡里) · 查看更多 »

陳妃 (台灣)

世子妃陳氏,祖籍福建同安,是延平王世子、东宁监国鄭克𡒉的正室。.

新!!: 沙淘宮和陳妃 (台灣) · 查看更多 »

陳燁

*陳燁 (嘉靖進士),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明朝政治人物。.

新!!: 沙淘宮和陳燁 · 查看更多 »

陳耀昌

陳耀昌,台灣著名的血液疾病專家,於1983年完成台灣第一例的骨髓移植。同時也是一位小說家。.

新!!: 沙淘宮和陳耀昌 · 查看更多 »

東寧之變

東寧之變,又稱東寧政變,是明永曆三十五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台灣明鄭東寧國延平郡王鄭經逝世後,承天府(今台南地區)所發生的政變。 繼位不及三日的監國同時也是世子的鄭克𡒉遭到罷黜並且被殺害,改由鄭經之弟鄭聰與外戚馮錫範所支持的鄭克塽繼承王位。(然,夏琳所纂之海紀輯要云:永曆十二年(1658年),…延平王(鄭成功)大舉北圖江南(征南京)…,六月…賜姓引兵至浙...(舟)次羊山,次子(鄭聰)從軍,溺焉…。)(已逝之鄭聰如何參與政變?)此次政變被廣泛認為是台灣鄭氏失去中興大明的機會,並走向衰亡的重要轉捩點。.

新!!: 沙淘宮和東寧之變 · 查看更多 »

楊文魁

楊文魁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屬正黃旗,本籍則為盛京。1684年(康熙23年)他被大學士巴泰保舉前往台灣,擔任台灣鎮總兵。是台灣清治時期此階段的台灣地區最高軍事首長,並受台灣道制約。 擔任首任台灣總兵的楊文魁處事公開,最大功績為弭平蔡機功起事,另外,他也力阻清朝奪民田施行屯兵制的政策。1687年,三年任期屆滿的楊文魁秩滿後陞本旗副都統,不久,旋即擢昇都統。.

新!!: 沙淘宮和楊文魁 · 查看更多 »

沙淘太子

#重定向 鄭克𡒉.

新!!: 沙淘宮和沙淘太子 · 查看更多 »

潘麗水

潘麗水,大正三年(1914年)生,台灣台南市人,知名廟宇畫師,人稱「麗水師」。曾入選第五屆台灣日治時代「台灣美展」、與中華民國教育部民族藝師薪傳獎。.

新!!: 沙淘宮和潘麗水 · 查看更多 »

明鄭時期

明鄭時期是指1662年-1683年間,由奉大明正朔的延平王鄭成功于南臺灣所建立之政權統治時期。明郑時期前後歷經鄭成功、鄭經及鄭克塽三世統治21年。 明末,战乱频起,内有流寇犯上作乱,外有满清虎视眈眈窥视中原。1644年,北京被李自成农民军占领,江南地区的明朝宗室建立南明政权。1645年,弘光政权瓦解,不久之后鄭芝龙家族在福建拥立隆武帝与清兵抗争。郑芝龙降清后,其子鄭成功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继续斗争,后因北伐失利,退守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清军的不断“围剿”,鄭成功的势力范围也逐步缩小,为了寻找反清复明的基地,1661年郑成功东征,佔领荷属台湾。 明鄭為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閩南民系)政權,鄭成功登陸臺灣後將該地改名為「東都」,仿照大陆的郡县制,将赤崁地方更名“东都明京”設置承天府為地方府治行政中心,作为臺灣最高的行政机构,效仿明朝中央官制,设六官;府城分为东安、西安、宋南、镇北四坊,各设首领,管理事务;府之下设二县,承天府以北叫天兴县、以南叫万年县,同时各种民生工作也逐步展开,例如:查户口、报田产、征劳力、纳税银等。鄭成功抵臺一年後即病逝,世子鄭經與其弟鄭世襲發生政爭戰役,其間鄭經於沒有皇帝的冊立之下,接受眾臣擁立為「世藩」。 鄭經嗣位之爭後,鄭經以「世藩」身分主政,改东都为「東寧」,建都安平鎮於熱蘭遮城,經過加以翻修稱之後稱為「王城」。对内奉南明永历帝正朔,对外与占据大陆的清朝互不统属,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明鄭政權的有效統治地區僅限於臺灣西南部地區,其他地方則有大肚王國、大龜文王國、瑪家王國等原住民政權管轄。 郑经去世后,明郑内部爆发权力之争,馮錫範借口监国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子,拥立自己的女婿郑克塽为延平王,聯合刘国轩發動東寧之變,殺害了郑克臧,最终大权旁落,民心涣散,明郑从此一蹶不振。1682年,施琅师法郑成功收台之法,攻克澎湖岛,於1683年占领台湾,明郑结束。為防止台灣的東寧遺民以東寧王室的名義反叛,康熙帝下令将鄭成功、鄭經等郑氏在台王室陵墓悉数崛起迁葬中国内陆。 鄭成功受封明朝爵位「延平王」,在正式文告中皆謹守藩王的身份,多自稱「本藩」(Pun Poin;Pumpuan;Pún-phoan),曆法上,始終奉南明永历帝的永曆年號為其正朔,因此,永曆帝死後亦持續使用;於現存對其他政權的諸多外交文書中皆以「大明招討大將軍」的官職與「延平王」的爵位(鄭經則稱世子)作為其官方身分号召恢复明朝,有人指出明郑应为南明的延续;亦禮遇眾多流寓明朝宗室,如寧靖王朱術桂、魯王世子朱弘桓等人,並於重要冊封儀式中邀請明朝宗室於旁觀禮以維持宗藩體統。 但實際上,明郑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為皇帝或监国,國家元首即是延平王,是一個獨立行政、以延平王為實際領導者的政治實體,即使對內、外遵行明朝體制禮法的鄭經也曾經自認東寧從來不內屬中土,而是另新闢的海外領土。明太祖祖訓曾提到不征之國,要求後世不可征服內容中的藩屬國,其中台灣列屬藩屬國中的小琉球。而清世宗雍正提到乃是其父將台灣拓入中國版圖等語。.

新!!: 沙淘宮和明鄭時期 · 查看更多 »

昆沙宮

昆沙宮,俗稱下太子廟,是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的哪吒廟。.

新!!: 沙淘宮和昆沙宮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沙陶宮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