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江德藻

指数 江德藻

江德藻(),字德藻,濟陽考城人《陳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八》:江德藻字德藻,濟陽考城人也。祖柔之,齊尚書倉部郎中。父革,梁度支尚書、光祿大夫。德藻好學,善屬文。美風儀,身長七尺四寸。性至孝,事親盡禮。與異產昆弟居,恩惠甚篤。起家梁南中郎武陵王行參軍。大司馬南平王蕭偉聞其才,召為東閤祭酒。遷安西湘東王府外兵參軍,尋除尚書比部郎,以父憂去職。服闋之後,容貌毀瘠,如居喪時。除安西武陵王記室,不就。久之,授廬陵王記室參軍。除廷尉正,尋出為南兗州治中。及高祖為司空、征北將軍,引德藻為府諮議。轉中書侍郎,遷雲麾臨海王長史。陳臺建,拜尚書吏部侍郎。《南史·卷六十·列傳第五十》:江革字休映,濟陽考城人也。祖齊之,宋都水使者,尚書金部郎。父柔之,齊尚書倉部郎,有孝行,以母憂毀卒。……長子行敏早卒,次子德藻。德藻字德藻,好學,美風儀,身長七尺四寸。性至孝,事親盡禮。與異產昆弟居,恩惠甚篤。涉獵經籍,善屬文。仕梁為尚書比部郎,以父憂去職。服闋後,容貌毀瘠,如居喪時。,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和文學家。 江德藻的曾祖父江齊之是劉宋的都水使者、尚書金部郎;祖父江柔之南齊的尚書倉部郎,有孝行,因為母親逝世過度傷心而亡;父親江革則是南梁的度支尚書、光祿大夫。江德藻好學,善於寫文章;儀容英俊,身高七尺四寸;個性至孝,對親人盡禮;;與異母弟弟同居,情誼很深。他自南中郎將、武陵王蕭紀的行參軍起家;大司馬南平王蕭偉聽聞他的才華,就徵召為東閤祭酒;遷任安西將軍、湘東王蕭繹的王府外兵參軍,很快改授尚書比部郎,父親逝世時辭官。服喪完畢後,他容貌消瘦,好像還在服喪;任職安西將軍、武陵王蕭紀的記室,未就任。其後朝廷授與廬陵王蕭續記室參軍的職務,任職廷尉正,不久外任南兗州治中。陳霸先為司空、征北將軍,招引江德藻為府諮議、轉官中書侍郎、雲麾臨海王長史。梁朝陳國建立,拜任尚書吏部侍郎。 陳霸先受禪建立南陳,江德藻出任秘書監,兼尚書左丞,很快以本官兼中書舍人。天嘉二年(561年),兼散騎常侍,和中書郎劉師知出使北齊,寫下《北征道理記》三卷。還朝後,拜官太子中庶子,領任步兵校尉,隨即遷轉為御史中丞,因公事免任。及後朝廷拜江德藻為振遠將軍、通直散騎常侍。他自己要求管理一縣,於是獲補缺新喻縣令,行政仁愛有政績。天嘉六年(565年)在任內去世,虛歲五十七,陳文帝十分惋惜,贈散騎常侍,有文筆十五卷。他的兒子江椿也擅長文章,歷任太子庶子、尚書左丞。.

目录

  1. 27 关系: 劉師知南史南北朝南兗州南梁吏部侍郎天嘉中書舍人庶子 (官制)廷尉御史中丞北齐刘宋表字蕭紀蕭續考城縣陳 (南朝)陈书陈霸先陈文帝梁元帝比部江革 (南北朝)治中新余市散騎常侍

劉師知

劉師知(),本名劉師智,為避諱梁敬帝的名字而改名,沛國相縣人《陳書·卷十六·列傳第十》:劉師知,沛國相人也。家世素族。祖奚之,齊晉安王諮議參軍,淮南太守,有能政,齊武帝手詔頻褒賞。父景彥,梁尚書左丞、司農卿。師知好學,有當世才。博涉書史,工文筆,善儀體,臺閣故事,多所詳悉。梁世歷王府參軍。紹泰初,高祖入輔,以師知為中書舍人,掌詔誥。是時兵亂之後,禮儀多闕,高祖為丞相及加九錫并受禪,其儀注並師知所定焉。高祖受命,仍為舍人。性疏簡,與物多忤,雖位宦不遷,而委任甚重,其所獻替,皆有弘益。《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八》:劉師知,沛國相人也。家本素族。祖奚之,齊淮南太守,以善政聞。父景彥,梁司農卿。……好學,有當務才,博涉書傳,工文筆,善儀體,台閣故事,多所詳悉。紹泰初,陳武帝入輔,以師知為中書舍人,掌詔誥。時兵亂後,朝儀多闕,武帝為丞相及加九錫並受禪,其儀注多師知所定。梁敬帝在內殿,師知常侍左右。及將加害,師知詐帝令出,帝覺,遶床走曰:「師知賣我,陳霸先反。我本不須作天子,何意見殺。」師知執帝衣,行事者加刃焉。既而報陳武帝曰:「事已了。」武帝曰:「卿乃忠於我,後莫復爾。」師知不對。武帝受命,仍兼舍人。性疏簡,與物多忤,雖位宦不遷,而任遇甚重,其所獻替,皆有弘益。,南梁、南陳官员。 劉師知的祖父劉奚之是南齊晉安王蕭子懋的諮議參軍、淮南太守,有善政得齊武帝手詔經常獲褒賞;父親劉景彥則是南梁的尚書左丞、司農卿。他好學有當政才能,廣泛涉獵書史,練習文筆,熟悉禮儀,尚書的事都十分了解悉。南梁時曾擔任王府參軍。紹泰初年陳霸先輔政,任命劉師知為中書舍人,掌管詔令。當時戰亂剛剛平息,缺少禮儀,陳霸先擔任丞相、加九錫及受禪稱帝的儀式皆梁敬帝由他定制。梁敬帝在宮殿內經常由劉師知侍奉,到梁敬帝即將被害時,劉師知欺騙他出來,梁敬帝發現了就繞過床邊說:「劉師知你出賣我,陳霸先謀反;我根本不用當皇帝,為何要殺我?」劉師知拉著梁敬帝衣服,由行兇者殺死。事成後他向陳霸先說:「事情完了。」陳霸先回應:「你忠於我,之後不要背叛。」他不說話。南陳建立後,他仍為舍人;他個性散漫,不順從他人,雖然沒有轉官,但仍獲重用,他的建議都有增益。 陳霸先逝世,喪禮六天後需要穿著成服,朝廷大臣商議大行皇帝靈座守靈人之衣服制度。博士沈文阿認為應穿著吉服,劉師知回應:「既然穿著成服,應該具備喪禮的禮儀,靈筵和衣服器物都應該簡樸。現在雖然沒有大行皇帝的守靈人,但以前梁朝昭明太子過世,守靈人都穿縗斬,只有盔甲依舊,可以作參考。我認為六天成服的守靈人要穿縗斬。」中書舍人蔡景歷也說:「雖然不完全準確,唯按照山陵的禮儀,成服只有凶禮並無吉禮,守靈人不可以佩戴玉飾和貂尾,考慮禮儀,應穿著縗斬。」中書舍人江德藻和謝岐等人也認同劉師知的議論。 沈文阿特援引晉朝和劉宋的山陵禮儀認為守靈人可穿吉服,不認同劉師知的看法;由於二人意見不同,於是找尚書左丞徐陵決斷。徐陵說:「梓宮祭祀於山陵,靈筵祭祀於宗廟,有此分別才會知道吉凶。根據《山陵鹵簿》吉部伍中,公卿級別以下指路人,與武賁、鼓吹、執蓋、奉車都穿上吉服,守靈人怎會獨自穿上縗絰呢?如果說公卿、小官也穿喪服,那麼和梓宮隊列有何差別?若說禮樂用吉禮,官吏卻用凶禮,怎可能容許坐華蓋穿喪服;戴麻布卻坐在玉輅呢?我認同博士的意見。」。劉師知就採用王俭《喪服明記》反駁,謝岐和蔡景歷一同附和,而江德藻就提出諮詢八座袁樞、張種、周弘正、周弘讓、沈炯、孔奐,他們亦認同劉師知。最後二人上奏陳文帝,陳文帝採納劉師知的見解。 其後他遷轉為鴻臚卿,仍然擔任舍人,在天嘉元年(560年)被免官。陳文帝曾下令劉師知撰寫起居注,自永定二年(558年)秋天至天嘉元年冬天,編訂為十卷。之後朝廷再起用他為中書舍人,掌管詔令。天康元年(566年)陳文帝病重,他與尚書僕射到仲舉等人入宮侍奉醫藥。文帝去世,預先接受顧命。陳頊擔任尚書令時,劉師知入朝輔政,光大元年(567年),他和仲舉等遣舍人殷不佞矯詔讓陳頊回到東府,事發後在北獄被賜死。.

查看 江德藻和劉師知

南史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劉宋永初元年(420),下迄南陳祯明三年(589)。记刘宋、南齊、南梁、陈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记载南朝历史。《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家李延壽的作品。他撰寫這兩部書是為了「追終先志」,繼承父親李大師(570-628)未完成的事業。 李大師鑑於南北朝各朝歷史,記事重複,詳于本國而略於他國,「常以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南北分隔,南書謂北為『索虜』,北書指南為『島夷』。又各以其本國周悉,書別國並不能備,亦往往失實。常欲改正」。於是發奮成就《南史》與《北史》。《南史》以《宋書》、《南齊書》、《梁書》及《陳書》為藍本,共566卷,又參考「雜史」千餘卷,刪繁就簡,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刪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南史》有〈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但無〈表〉、〈志〉。 李大師卒於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當時《南史》、《北史》皆未能成書,最後由在史局工作的李延壽繼續撰述,「因於編輯之暇,晝夜抄錄之」,後因事離開史局,「以所得者編次之,然尚多闕,未得及終」,貞觀十五年(641年),繼續編撰,「因茲復得勘究宋、齊、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顯慶四年(659年)《南史》成書,「始末修撰,凡十六載」。司马光给劉恕信中感叹道:“乃知李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自有南北二史之後,《宋書》、《南齊書》、《魏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被稱為八書,史稱「二史八書」。《南史》與《北史》均广为流传,致“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 《南史》與《北史》皆用「家傳」形式突出門閥士族的地位,以王、謝等大家為主,〈列传〉多附传,附传的人物多屬家族成員,例如《南史·袁湛传》附传人物達12人,《北史·陆俟传》附传多至20人,前后相去百餘年,乃至於有大量的神怪迷信,王鸣盛批此甚谬妄。朱熹說:“南北史除了通鑑所取者,其餘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說。”同時《南史》、《北史》內容亦有重复现象。《南史》中更刪除了部分判決文字(包含《後漢書》的作者范曄等人之罪名文字),使成不白之冤。.

查看 江德藻和南史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查看 江德藻和南北朝

南兗州

#重定向 南兗州 (南朝).

查看 江德藻和南兗州

南梁

#重定向 梁 (南朝).

查看 江德藻和南梁

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別名吏侍、二銓、小天官、小宰、天官之貳、天官貳卿、倅天官、藻鏡,掌管文官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等事務。「吏部」乃六部之一,東漢始置吏曹,改自尚書常侍曹,魏晉以後稱吏部。隋唐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侍郎」,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次長。尚書是部長。今日,这一职位相当于中华民国銓敘部、考選部次長、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

查看 江德藻和吏部侍郎

天嘉

天嘉(560年正月—566年二月)是南朝陳政權,世祖文皇帝陈蒨的年号,共计6年餘。 天嘉元年春正月癸丑,陈蒨下诏:“朕以寡昧,嗣纂洪业,哀茕在疚,治道弗昭,仰惟前德,幽显遐畅,恭己不言,庶几无改。虽宏图懋轨,日月方弘,而清庙廓然,圣灵浸远,感寻永往,瞻言罔极。今四象运周,三元告献,华夷胥洎,玉帛骏奔,思覃遗泽,播之亿兆。其大赦天下。改永定四年为天嘉元年。”.

查看 江德藻和天嘉

中書舍人

中書舍人是中國古代官职。.

查看 江德藻和中書舍人

庶子 (官制)

庶子為一種官名,為中國官職之一,古代有「天子庶子之官」,掌诸候、卿大夫的庶子的教养、训戒等事。 秦朝設有庶子、少庶子、中庶子等,漢朝以後,多為服事太子、皇子或藩王幕府的內部事務,與皇帝的侍中相似。 明、清時的庶子,位正五品,配置於朝廷之輔助部門。品等為正五品,主要為文學侍從。該官職通常設置於詹事府左右春坊,有左庶子與右庶子建制。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查看 江德藻和庶子 (官制)

廷尉

廷尉(又稱大理、作士),係中國古官名。於秦朝初置。係掌刑獄。,學典.

查看 江德藻和廷尉

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中国古代官名,為一種御史。秦始置。類似於近代:督察處、政風廉潔處、最高人民检察院、廉政公署。防範朝廷主官侵害人民權益、貪官污吏、貪贓枉法。.

查看 江德藻和御史中丞

北齐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國號齊,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幼主高恆時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内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成为北周臣民。 三年後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並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查看 江德藻和北齐

刘宋

宋(420年-479年)史稱劉宋或稱南宋(跟其他南朝政權,南齊、南梁及南陳看齊)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當時所謂「七分天下,而有其四」。439年,北魏統一中国北方後,與劉宋形成南北對峙。劉宋强盛时,其统治地区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相邻,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查看 江德藻和刘宋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查看 江德藻和表字

蕭紀

蕭紀(),字世詢,為梁武帝蕭衍第八子,母葛修容,梁簡文帝蕭綱、梁孝元帝蕭繹之弟。.

查看 江德藻和蕭紀

蕭續

廬陵威王蕭續(),字世訢,梁武帝蕭衍第五子,母为贵嫔丁令光。 天监八年十一月壬寅(509年12月25日),封廬陵郡王,食邑二千户。天监十年(511年),出任轻车将军、南彭城太守、琅邪太守。天监十三年(514年),改任会稽太守。天监十六年六月戊申(517年7月22日),改任都督江州诸军事、云麾将军、江州刺史。普通元年(520年),征为宣毅将军,领石头戍军事。蕭續膂力過人,有很高的驰射之術,曾讓梁武帝大悅。 普通三年正月己未(522年3月9日),改任使持节、都督雍、秦、梁、沙四州诸军事、西中郎将、雍州刺史。普通七年(526年),加號宣毅将军。中大通二年正月戊寅(530年2月14日),改任使持节、都督雍、秦、梁、沙四州诸军事、宁蛮校尉、平北将军、雍州刺史。中大通四年九月乙巳(532年10月28日),改任安北将军。大同元年四月壬戌(535年5月3日),改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安南将军、江州刺史。大同三年二月庚寅(537年3月21日),改任中卫将军、护军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大同五年正月乙卯(539年2月4日),改任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七月己卯(8月27日),改任使持节、都督荆、郢、司、雍、南秦、北秦、梁、巴、华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蕭續貪財好色,极意收敛,仓库盈滿,臨死時產生悔意,派遣中录事参军谢宣融向皇帝送交金银器千馀件,梁武帝才知道他的富有。太清元年正月壬寅(547年2月9日),蕭續去世,追贈司空、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給鼓吹一部,谥曰威王。.

查看 江德藻和蕭續

考城縣

考城縣,東漢改菑縣置,治所在今河南民權縣東北。莽曰嘉穀縣。西晉初廢,尋復.北魏考昌中改置考陽縣。北齊天保中改名成安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復名考城縣。五代梁改名戴邑縣。唐復改考城縣。明正統二年(1437年)移治今蘭考縣東北。1954年與蘭封縣合併。.

查看 江德藻和考城縣

陳 (南朝)

(557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一个朝代,由陈霸先代梁所建立,以建康(今南京)为首都,国号陈。.

查看 江德藻和陳 (南朝)

陈书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記載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後主陳叔寶亡國前後三十三年間的史實,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查看 江德藻和陈书

陈霸先

陳武帝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南北朝時代陳朝開國皇帝。原是南梁的著名軍事將領。557年接受梁敬帝的禪位建立陳朝,557年至559年在位。死後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

查看 江德藻和陈霸先

陈文帝

陳文帝陈蒨(),一作茜,又名昙蒨、荃菺,字子華。中国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560年—566年在位),在位7年,年号天嘉。.

查看 江德藻和陈文帝

梁元帝

梁元帝萧绎(),字世誠,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正式谥號為「孝元皇帝」,後世比照西漢的漢元帝和東晉的晋元帝,省「孝」字稱「梁元帝」。.

查看 江德藻和梁元帝

比部

比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八十一個(四劃的則為第二十一個)。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比部歸於四劃部首。比部通常是從上、下、右方均可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比部。.

查看 江德藻和比部

江革 (南北朝)

江革(),字休映,濟陽郡考城县(今河南省民權縣东),為南朝宋齊間士族的名流,。好文辭,歷官八府長史,不屈服於權貴。.

查看 江德藻和江革 (南北朝)

治中

治中,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在清朝,此官職配置於地方,如順天府之輔助部門。治中品等為正五品,為處理各項庶務的中級官員,上受各府尚書指使任事。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查看 江德藻和治中

新余市

新余市(拼音:Xīn Yú,古称新喻、新渝,现简称渝,拥有钢铁之都、新能源之城、赣西明珠等美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的11个省辖市之一,位于该省中西部,地处南昌、长沙两座省会城市之间,拥有超过1700年的建城史。 1960年撤县设市,1963年撤市,1983年复市,现辖一县一区:分宜县、渝水区。新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较短的特征。在新余市,有一大批新能源企业,同时形成高技术人才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并朝着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目标不断迈进,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小巨人”。江西省确定的三个千亿产业工程,其中2个在新余。新余市市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绝大多数指标位列全省第二,人均GDP等指标已经远超过江西省会南昌市。2011年,新余人均GDP率全省首超1万美元。新余是江西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因为发展迅速,其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新余现象”。.

查看 江德藻和新余市

散騎常侍

散騎常侍,中國、朝鮮古代官名。.

查看 江德藻和散騎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