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氏族志

指数 氏族志

《氏族志》,是唐太宗時代排定門閥世家地位高低的典籍,贞观十二年高士廉等修成。.

目录

  1. 325 关系: 博陵崔氏卞姓卢姓卫姓卫州千乘郡南姓南安郡南陽郡单姓台州市史姓司马姓吴姓吴郡向姓吕姓君主士姓士族士族 (中国)夏姓夏侯姓天子太原郡外戚处州姚姓姬姓姓氏娄姓婺州孟姓孔姓孔志约孙姓宗室宋姓宋州寇姓尚姓封姓尉迟姓山东省屈姓岑姓岑文本崔姓崔民幹左姓... 扩展索引 (275 更多) »

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博陵郡为郡望的崔姓家族,博陵崔氏在东汉跻身名门,北魏时期虽然门第低于清河崔氏为代表的四姓,但博陵崔氏在北齐北周时期全面上升,成为一流士族。唐初修订《氏族志》,既属关中集团,又是山东名族的博陵崔氏第二房崔民幹被定为第一等,只是在唐太宗的直接干预下才被下调至第三等。在唐朝,博陵崔氏属于七姓十家的禁婚家范畴,有宰相十五人,其中博陵第二房尤为显赫,被视为天下士族之冠。.

查看 氏族志和博陵崔氏

卞姓

卞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6位。.

查看 氏族志和卞姓

卢姓

卢姓是漢姓之一,在《百家姓》排名第167位,在中国大陆人口排名65(2006年统计数据)。.

查看 氏族志和卢姓

卫姓

衞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2位。.

查看 氏族志和卫姓

卫州

卫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在今河南省境。 西晋永嘉四年(310年)为漢趙刘渊所攻陷汲县,于汲县设立殷州及卫州。汉昌元年(318年)石勒得此地,废卫州、殷州等州,复立汲郡,治汲县,领汲、朝歌、共、林虑、获嘉、脩武六县。 北周宣政时置卫州。隋朝大业年间,天下州改郡,改为汲郡。唐朝武德初,天下郡改州,复为卫州。武德四年(621年),义州废,汲县改属卫州。贞观元年(627年),治所由卫县迁移至汲县。贞观十七年(643年),清淇县并入卫县,同年,黎阳县改属卫州。土贡:绫、绢、绵、胡粉。户四万八千五十六,口二十八万四千六百三十。下领五县:汲县、卫县、共城县、新乡县、黎阳县。 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所辖卫县隶安利军。熙宁三年(1070年),安利军废为县,属卫州。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安利军,后为浚州。崇宁时,卫州户三万三千二百四,口四万六千三百六十五。贡绢、绵。终北宋一朝,卫州下领一监:黎阳监,四县:汲县、新乡县、获嘉县、共城县。 元朝中统元年(1260年),升为卫辉路,明朝时,为卫辉府。.

查看 氏族志和卫州

千乘郡

千乘郡(乘,音剩,漢語拼音:Shèng),中國漢代郡、國名。西漢初年屬齊郡。漢武帝時分齊郡置千乘郡,郡治在千乘縣(今山東省高青縣高城鎮北),屬青州刺史部。其地位於今山東省淄博市西北、濱州市中東部及東營市西部一帶。東漢置千乘國,後改為樂安國。.

查看 氏族志和千乘郡

南姓

南姓為漢姓之一,屬於稀少姓氏。.

查看 氏族志和南姓

南安郡

南安郡,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南安郡

南陽郡

南阳郡,中国古郡名。秦国于前272年设置,辖境在今河南省、湖北省等地。其后辖境多有变化。唐朝乾元时,全国废郡改州,改为邓州。.

查看 氏族志和南陽郡

单姓

单姓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单姓

台州市

州市(台州话发音:/Tʰɛ-tɕi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市中心处北纬28度,东经122度,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全市土地面积10,044.4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591.30平方公里,海涂面积453.16平方公里。浅海面积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745公里,占浙江省的28%。有6个县市区濒临东海。人口604.9万,99%为汉族。 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一个组团式城市,辖临海、温岭、玉环3个县级市及天台、仙居、三门3个县。1994年以前政府驻地为临海。.

查看 氏族志和台州市

史姓

史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3位。.

查看 氏族志和史姓

司马姓

司馬姓,為漢字複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10位。是中國的一個上古至中古時期的大姓,現司马姓的人口數已經大不如前。.

查看 氏族志和司马姓

吴姓

吳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行第6位,是當今中國大陸第九大姓,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對中國大陸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統計數據顯示吳姓是第十大姓。 在做自我介紹時,通常會將「吳」稱作「口天吳」;但實際上「吳」字的下方並非「天」,近代將其書寫成現今的樣子。.

查看 氏族志和吴姓

吴郡

吴郡是从东汉至唐朝的郡,治所吴县。辖区在今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境。.

查看 氏族志和吴郡

向姓

向姓是中文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29位,按人口计算排名第99位。.

查看 氏族志和向姓

吕姓

吕姓為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位。呂姓人口在中國大陸排第四十七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在台灣排第二十五位。.

查看 氏族志和吕姓

君主

君主是指從一個家庭或家族中挑選成員來任職的國家元首或政權領袖。其職位之傳承以直系血親世襲為主,也可採選舉或禪讓方式產生;其中實行世襲制度者若無直系血親之繼承人,一般多由其親屬中遴選血親較近者而繼承之。 採用君主統治方式的政體稱為君主制,在現代社會中多與共和制相對;而利用君主之權力進行統治的家族團體,則稱為王室/皇室。.

查看 氏族志和君主

士姓

士姓是一個中文姓氏,郡望為河東郡。.

查看 氏族志和士姓

士族

士族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士族

士族 (中国)

士族,是中国歷史上自东汉至唐朝、五代,世代為高官的士大夫階層,是一种贵族化的官僚家族。宋代及以後,「士族」一詞含義有所改變。士人取得官位後,就是士族,已沒有累世為高官的意思。.

查看 氏族志和士族 (中国)

夏姓

夏姓,是中文姓氏之一。.

查看 氏族志和夏姓

夏侯姓

夏侯姓是中国姓氏之一,属复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13位,当今较罕见。.

查看 氏族志和夏侯姓

天子

天子,中國共主及帝王之頭銜,意指上天之兒子,象徵統治天下之權力源自上天。 黃帝、堯、舜都被尊為天子。周朝以「天子」為君主正式名號。自秦始皇始,中國統治者都冠上皇帝頭銜,也稱天子,類似於單-于-、天皇、可汗等稱號。天子的命令又稱「聖旨」,即“德为圣人”的旨意。明清兩朝皇帝使用的「奉天承運皇帝」一辭,彰顯了帝王權力受命於天,西方稱君權神授。「天」在此意為「天神」或「上帝」、「天公」。.

查看 氏族志和天子

太原郡

太原郡,也稱太原國,是前246年,秦国始置至隋朝時期的郡,辖区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中市、吕梁市等地。 晋阳城由赵简子始建于公元前497年的春秋时期。前455年(周贞定王十四年),智伯瑶攻打赵氏,以汾水淹灌城。后来赵襄子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称为晋阳之战。战国初期为赵国都城。 秦庄襄王二年(前248年),蒙骜攻赵国,定太原。次年置太原郡。晋阳城为太原郡、晋阳县治所。秦始皇时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西汉武帝时为并州所辖郡之一。户十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下领二十一县:晋阳县、葰人县、界休县、榆次县、中都县、于離縣、兹氏县、狼孟县、邬县、盂县、平陶县、汾阳县、京陵县、阳曲县、大陵县、原平县、祁县、上艾县、虑虒县、阳邑县、广武县。 西晉泰始元年,封司馬瓌為太原王,封地太原國。曹魏末年,太原郡下轄十三縣,東晉末年,狼孟縣廢除,下轄十二縣:陽曲縣、榆次縣、于離縣、孟縣、陽邑縣、大陵縣、祁縣、平陶縣、京陵縣、中都縣、鄔縣。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太原郡废入并州。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太原郡。户十七万五千三,下领十五县:晋阳县、太原县、交城县、汾阳县、文水县、祁县、寿阳县、榆次县、太谷县、乐平县、和顺县、辽山县、平城县、石艾县、盂县。唐朝建立后,天下改郡为州,故于武德元年(618年),废太原郡。.

查看 氏族志和太原郡

外戚

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東亞古代社會中的君主(中國皇帝、日本天皇、越南君主、朝鮮國王、琉球國王等)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親或妻娘家的人。.

查看 氏族志和外戚

处州

处州,隋朝时设置的州,在今浙江省境。 开皇九年(589年)置处州,十二年改括州。后改为永嘉郡。唐朝,括州改处州。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为处州路。.

查看 氏族志和处州

姚姓

姚姓,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1, 上古八大姓之一。2007年姚姓人口在中國大陸排名第51。.

查看 氏族志和姚姓

姬姓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查看 氏族志和姬姓

姓氏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通常同一个父系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一个人的姓名。相关的学科是人名学。.

查看 氏族志和姓氏

娄姓

婁姓為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39位。.

查看 氏族志和娄姓

婺州

婺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置,治所在金华县(今浙江省金华市)。辖境约今浙江省金华、兰溪、永康、义乌、武义、衢州、开化、常山、东阳、江山、浦江和江西省玉山等市县地。大业初年,改为东阳郡。唐朝初年复为婺州,并析置衢州。辖境缩小至今金华、兰溪、永康、义乌、武义、浦江、东阳等市县地。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东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婺州。五代十国时,属吴越国。北宋时属两浙路。南宋属两浙东路。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婺州路。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吴越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浙江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金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衢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上饶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7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氏族志和婺州

孟姓

孟姓是中國常見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4位, 2006年 中國姓氏人口排行第73位。来自公安部2009年身份证数据库数据,孟姓排名第73, 人口330万。.

查看 氏族志和孟姓

孔姓

孔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5位,2007年数据按人口计算排名第98位。来自公安部2009年身份证数据库数据,孔姓人口计算排名第83,约270万。.

查看 氏族志和孔姓

孔志约

孔志约是唐代医学家,孔颖达次子,孔子三十三代孙。 生平不详。僅知歷官礼部郎中兼太子洗马、弘文馆大学士等职。显庆四年(659年),奉敕与苏敬等同纂《新修本草》,志约为之序。另撰有《本草音义》,已佚。 K Category:孔姓 Category:孔子三十三代孙.

查看 氏族志和孔志约

孙姓

孫姓是一個漢姓,在中國以至韓國都有使用,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3位,在現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第12位。由來已久,姓源眾多,據史書記載,最早寬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

查看 氏族志和孙姓

宗室

宗室,是中國、、朝鮮、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對君主父系男性血親及后代的稱呼。一般情況,是以与君主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中國歷史上就此规定不一。 中国历代均专设官府来主管宗室事务,如「宗正」、「宗正寺」、「宗人府」等。 宗室的女性后代称为宗女或宗室女。不同的朝代,按相关的制度,宗女会享有册封、俸禄。但因為東亞為父系社會,奉行长子继承制,女性无继承权,宗女后代并不能继承宗室待遇,.

查看 氏族志和宗室

宋姓

宋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119位,在中国大陆人口排名中列22位(2010年数据)。宋姓也是朝鮮族的姓氏。.

查看 氏族志和宋姓

宋州

宋州,隋朝、唐朝、宋朝设置的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设立宋州,治所在睢阳县(今河南省商丘市)。唐朝睢阳县改为宋城县。赵匡胤因为做过在宋州的归德军节度使,所以建立的朝代叫宋朝。宋朝景德三年(1006年),宋州升格为应天府。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商丘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00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氏族志和宋州

寇姓

寇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56位。.

查看 氏族志和寇姓

尚姓

尚姓,在《百家姓》中排第319位。 是琉球王姓,不过琉球尚氏为明朝赐姓,与中国尚氏无关。 中國本土尚姓,可能為隋末名將單雄信之後人,單雄信在王世充戰敗之後投降秦王李世民,李因為之前與王世充作戰時,單騎馬來戰,導致李狼狽逃走,因此懷恨在心,李在單投降之後,下令將單雄信斬殺,據傳單雄信的一些後代,為了避禍改姓「尚」,中國本土尚姓可能就始於此。.

查看 氏族志和尚姓

封姓

封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08位。.

查看 氏族志和封姓

尉迟姓

尉遲姓()為漢字複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419位。.

查看 氏族志和尉迟姓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查看 氏族志和山东省

屈姓

屈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4位。.

查看 氏族志和屈姓

岑姓

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7位。.

查看 氏族志和岑姓

岑文本

岑文本(),南阳郡棘阳县(今新野县)人,字景仁。唐初貞觀朝的宰相之一,封爵江陵子,也是隋唐時代重要的文學家。 岑文本成名甚早。於隋末蕭銑在江陵建立地方政權時,即任岑為中書侍郎,專職管理典藏文書。唐太宗當朝以後,先任秘書郎,復任中書侍郎,並受命與令狐德棻編撰《周書》,文章練達;終官拜中書令,與長孫無忌、高士廉、唐儉、楊师道、劉洎、馬周、褚遂良並列宰相團。 唐史記載著岑文本的特質說:不僅富有文采,且潔身自愛。每次被嘉獎或升遷時,不喜反憂,因為深感責任一次比一次重。岑文本因責任感使然,在貞觀後期越來越見重於唐太宗;--高句麗時,太宗委任他總務後勤,總司物資的調配,其重要性如同漢初的蕭何。原本皇帝有心栽培他為輔佐後任皇帝的骨幹,但未料此番東--意義職責重大,致操勞過度,加上前線戰事先盛後衰,壓力倍增,岑終染病不治,遽逝於幽州(今中國北京市)軍中。享年五十一歲。 唐太宗聞訊,非常悲慟,追贈岑文本為侍中、賜陪葬昭陵。谥号宪。 岑文本有子岑長倩(实为其兄岑文叔子,即岑文本侄)及孫岑羲相繼拜相。.

查看 氏族志和岑文本

崔姓

崔(通用拼音:Tsui;漢語拼音:Cui;拉丁文:Choi;諺文:최),是漢字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89位,目前在中國大陸的人口統計中排名第54(2007年統計資料)。但這個姓氏同時也常見於朝鲜半島。時至今日,按2000年韓國人口統計,約有2,169,704人姓崔,是韓國姓氏中第四最多。.

查看 氏族志和崔姓

崔民幹

崔民幹(),字道贞,为讳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又称崔幹、崔世幹,雍州咸阳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隋朝大将军、汲郡明公崔猷之孙,隋朝虞部侍郎、固安县公崔叔重之子,隋朝、唐朝官员。.

查看 氏族志和崔民幹

左姓

左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87位。.

查看 氏族志和左姓

上官姓

上官姓,為漢字複姓。.

查看 氏族志和上官姓

上党郡

上党郡,是中国古代设立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其最广大时的范围,大致包括了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全境,晋城市大部,全境及晋中市东部的榆社县、和顺县、昔阳县、左权县(遼縣)等地。上党的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

查看 氏族志和上党郡

上谷郡

上谷郡,中國古郡名。 戰國燕置,郡治在沮阳县(今河北怀来縣一帶),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北齊、北周沿之,轄區日易縮小。隋文帝時廢郡,其屬縣劃入易州。隋煬帝改稱上谷郡。户三万八千七百,下领六县:易县、涞水县、遒县、遂城县、永乐县、飞狐县。唐朝初年,改為易州,至唐玄宗開元年間又恢復上谷郡,但不久全国改郡为州,「上谷郡」之名從此走入歷史。.

查看 氏族志和上谷郡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为现名。,上海古籍出版社官方網站, 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出版并整理中國古典文學、哲學、歷史等的古籍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同時也出版普及传统文化的書刊。其中重版書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任社長為李俊民,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一度被紅衛兵列入上海第一批要打倒的對象中,並被撤職;文革結束後,李俊民獲得平反,重新主持上海古籍出版社。.

查看 氏族志和上海古籍出版社

丁姓

丁姓在《百家姓》排第177位,中國大陸第48大姓(2007年統計數據)。.

查看 氏族志和丁姓

中山郡

中山郡,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置中山國,屢改為郡。因其為戰國時中山國之地,故名中山。隋初廢。 秦時其地屬恒山郡(一名常山郡)。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分常山郡東部置中山國,封皇子劉勝為中山王。治所在盧奴縣(今河北省定州市)。漢武帝時,以推恩令分封十九個侯國入鄰郡。昭帝、宣帝時又分出三個侯國。宣帝五鳳三年(前55年),國除為中山郡。元帝永光三年(前41年),徙清河王為中山王,復置中山國。成帝建始二年(前31年),中山國除為郡。陽朔二年(前23年),徙信都王為中山王,復置國。綏和元年(前8年),以涿郡五縣益封中山國。王莽時國除。 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封劉茂為中山王,復置中山國。建武十三年(37年)國除為郡,十七年封劉輔為中山王,復置國,領中山、常山兩郡。二十六年,徙中山王輔為沛王,中山國除為郡。三十年(55年),封劉焉為中山王,復置國。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分中山、河间、安平数县置博陵郡。靈帝熹平三年(174年),中山王絕嗣,國除為郡。魏、晉皆置中山國。十六國後燕定都於中山。北魏置中山郡,為定州州治。隋開皇中廢。大業中,以其地置博陵郡。.

查看 氏族志和中山郡

中國宗族史

宗族是早期部落(tribe)的概念,亦称“家族”、“族”。中國的宗族中女姓只是男性的附庸,所谓“妇女有三从之义,无专门之道”,《尔雅·释亲》稱:“父之党为宗族。”有时「宗族」和「家族」互相混淆使用。宗族建有祠堂祭祀共同的祖先。.

查看 氏族志和中國宗族史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简称国图,旧称北京图书馆。.

查看 氏族志和中国国家图书馆

丰姓

豐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收錄在《百家姓》中。.

查看 氏族志和丰姓

临海郡

#重定向 臨海郡.

查看 氏族志和临海郡

丹阳郡

#重定向 丹楊郡.

查看 氏族志和丹阳郡

丘姓

丘是一个中文姓氏,丘(邱)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51位。.

查看 氏族志和丘姓

世家

世家可指:.

查看 氏族志和世家

万姓

--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62位。.

查看 氏族志和万姓

下邳郡

下邳郡,是中國东汉到隋朝的一个郡。 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改临淮郡设置下邳国,封第六子刘衍为下邳王。治所在下邳县(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包括今江苏省新沂市、邳州市以南,涟水县、淮安市以西,盱眙县、安徽省明光市以北。东汉末建安年间,下邳国除为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分下邳郡淮南诸县复置临淮郡,临淮郡领盱眙县、东阳县、高山县、赘其县、潘旌县、高邮县、淮陵县、司吾县、下相县、徐县。 隋朝初年,合并州郡,下邳郡撤销。隋炀帝大业年间,一度将邳州改为马邑郡。 Category:东汉的郡 Category:曹魏的郡 Category:南朝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江苏的郡 Category:安徽的郡 Category:徐州行政区划史.

查看 氏族志和下邳郡

乐姓

樂姓為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1位。 乐姓有两种发音,一读如「音樂」的「樂」,一读如「快樂」的「樂」。.

查看 氏族志和乐姓

习姓

習姓為中文姓氏之一,百家姓第332位。.

查看 氏族志和习姓

平原郡

平原郡,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置。原屬濟北國。其地大致在今山東省德州市中部、南部以及惠民縣、陽信縣一帶。唐初廢。.

查看 氏族志和平原郡

平阳郡

平阳郡,史上記載有兩個平陽郡,一個是最早在三国时代由魏国设立的是山西平陽郡,郡级行政区划。 山西平阳郡的治所在秦置的平阳县(故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以此为中心,平阳郡包括了今天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以东汾河流域的十二个县,大致与临汾市辖区相仿。平阳之名此后被长期使用,除隋朝时曾短暂称临汾外,基本被各代沿用。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臨汾郡改名平阳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以平阳郡改置晋州,治所在临汾县(今临汾市西南)。天宝元年(742年)再改为平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晋州。 第二個是古越國,長沙地區之平陽郡,於東晉建武元年(317年)陶侃析桂陽及郴縣地,置平陽縣、治平陽郡、縣屬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陽郡、平陽縣俱廢,並人郴縣,治郴州。 明清时期的平阳府,范围超过魏晋的平阳郡,大致包括今天临汾市与运城市两个地级区划。 Category:曹魏的郡 Category:西晋的郡 Category:北朝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山西的郡 Category:湖南的郡 Category:临汾行政区划史.

查看 氏族志和平阳郡

平昌郡

平昌郡()是大韩民国江原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域,位于朝鲜半岛中东部的太白山区。 平昌是韩国的滑雪胜地,也是、2013年世界冬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2018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地。.

查看 氏族志和平昌郡

并州

--州(),為古代地名。 《史記》五帝本紀中講:“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相传禹治洪水,劃分域內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和河北省保定市一带地区。汉武帝时,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刺史部之一,约当今山西省大部,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地。.

查看 氏族志和并州

幽州

#重定向 幽州 (九州).

查看 氏族志和幽州

广平郡

廣平郡,或为廣平國、平--國,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分鉅鹿郡而置。郡治在廣平縣。屬冀州刺史部。東漢時併入鉅鹿郡。三國魏復置。隋初年廢。.

查看 氏族志和广平郡

乔姓

喬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2位。.

查看 氏族志和乔姓

庞姓

姓為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0位。.

查看 氏族志和庞姓

京兆韦氏

京兆韦氏,是中国中古时期一个以京兆郡为郡望的韦姓士族,汉朝时期就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自南北朝以后,京兆韦氏已发展为关中郡姓首族,在唐朝,京兆韦氏又成为李武韦杨集团的一部分,家族共宰相十七人。.

查看 氏族志和京兆韦氏

亳州市

亳(讀「博」,漢語拼音bó)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毗邻河南省商丘市、周口市,处黄淮平原腹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亳州盛产药材、白酒、烟草以及小麦等粮食作物,属温带季风气候,是中国大陆最大的中草药集散地,古井贡酒的产地,素有“中华药都”的美称,而且一年一度的“药交会”更是享誉全国。.

查看 氏族志和亳州市

庾姓

庾姓為漢字姓氏之一,據《百家姓考略》一書引證:「庾姓當以官為氏。」 庾姓是一個相當古老、歷史悠久的姓氏,隨時代變遷而散居在中國各省市,但在中國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姓氏前100位,《百家姓》也沒有列入。.

查看 氏族志和庾姓

应姓

應姓為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75位。.

查看 氏族志和应姓

井姓

井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17位。源出有二:一是源於炎帝的姜姓後代,二是出自周朝。《尚友錄》說,虞國(今中国山西省平陸縣東北)有一個大夫,是姜子牙的後代,受封于井邑,稱為井伯,他的後代子孫以井為姓,亦稱井氏。 J井 Category:井姓.

查看 氏族志和井姓

代州

代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置肆州。隋朝开皇五年(585年),改为代州。大业初年改为雁门郡。唐朝天宝初年改雁门郡,乾元初年,复为代州。土贡:蜜、青碌彩、麝香、豹尾、白雕羽。户二万一千二百八十,口十万三百五十。下辖五县:雁门县、五台县、繁畤县、崞县、唐林县。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代州直隶州,属山西布政使司。民国元年(1912年),为代县。.

查看 氏族志和代州

令狐姓

令狐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2位。為中國於春秋時代晉國的地名,水经注曰:“令狐即猗氏地”,約位於今日的山西省臨猗縣。當時晉國大夫畢萬後代魏顆因打敗秦國立下大功,被封至令狐,後代便以其先祖受封之地為複姓。.

查看 氏族志和令狐姓

令狐德棻

令狐德棻(),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朝史学家。.

查看 氏族志和令狐德棻

任姓

任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58位。此姓氏(임)在韓國亦有分佈。.

查看 氏族志和任姓

仵姓

仵姓是一個中國姓氏。.

查看 氏族志和仵姓

廖姓

廖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42位。廖姓人口在中國大陸排名第61位(2006年數據),廖姓為臺灣第十八大姓,就是俗稱的清廖。.

查看 氏族志和廖姓

仇姓

仇姓是漢族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242,屬于比較冷僻的姓。“仇”字做為姓氏時與“球”同音(漢語拼音:、注音符號:ㄑㄧㄡˊ)。惟於香港及澳門拼音及實際對話中,一般名從主人,但大部分讀若愁(),少部分讀若球。.

查看 氏族志和仇姓

张行成

張行成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氏族志和张行成

弘农郡

弘农郡,是中国汉朝至唐朝的一个郡置,其范围历代有一定变化,以西汉为最大,包括今天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市、南阳市西部,以及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市。由于其地处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南岸,一直是历代军事政治要地。.

查看 氏族志和弘农郡

張姓

張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張姓是中國大陸第三大姓,有8750.2萬人,占全國总人口的6.83%,張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為世界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之一。 张姓起源于河东“解邑张城”(今山西运城临猗县西)。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 由於在標準漢語及多種漢語方言中,張的發音近似其它姓,為了區別清楚,張姓多以「弓長張」作為強調。.

查看 氏族志和張姓

彭城郡

彭城郡,或為楚國、楚郡、彭城國,中國古代郡、國名。.

查看 氏族志和彭城郡

何姓

何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出自姬姓(黃帝之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1位,是秦才出现的,距今约2200多年。.

查看 氏族志和何姓

徐姓

徐姓是中文的姓氏之一,据2006年的统计,徐姓是中国大陆人口第十一大姓氏。.

查看 氏族志和徐姓

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查看 氏族志和徐州市

侯姓

侯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2007年中国大陆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82位。在《百家姓》中排第230位。常被誤寫為「候」。.

查看 氏族志和侯姓

德州

德州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德州

包姓

包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85位。他是一個較晚出的姓氏。.

查看 氏族志和包姓

刁姓

刁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8位。.

查看 氏族志和刁姓

刘姓

劉姓是中文姓氏之一,2013年有人口近7000萬,佔中國全國人口的5.34%,在王、李、張之後排第四位。根據中國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NCIIS),劉是第四大姓。歷史上,劉姓建立了汉朝、後漢、劉宋、南漢等政權。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堯的後裔劉累,故劉累為劉姓得姓始祖。刘姓的郡望有二十多个,以彭城刘氏最为知名。劉(류、유)姓在韓國亦有分佈,在當地排名第32位,有約22萬人。.

查看 氏族志和刘姓

刀姓

刀姓為中文姓氏之一,未列入《百家姓》中。.

查看 氏族志和刀姓

嵇姓

嵇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94位。.

查看 氏族志和嵇姓

周姓

周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根據户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周姓在是第七大姓。由元朝至今,周姓是中國十大姓氏之一。.

查看 氏族志和周姓

和姓

和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7位。.

查看 氏族志和和姓

傅姓

傅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4位,在中国大陆以人口多寡為序則排第53位(2006年数据)。因二简字残余,傅姓在中国大陆常被写作付姓。.

查看 氏族志和傅姓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查看 氏族志和唐太宗

唐姓

唐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在韓語、日語和越南語均有被使用:韓語中的相應姓氏為「당」,日語中的相應姓氏為「とう」或「から」,越南語的相應姓氏寫作「Đường」Karlgren, Grammata serica recensa, 1996.

查看 氏族志和唐姓

唐中宗

唐中宗李顯(),后改名李哲,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病逝,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查看 氏族志和唐中宗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聖祖趙玄朗讳,清代避諱康熙帝「玄燁」,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儀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韦皇后,擁立睿宗李旦,並掌握朝政與京師實際兵權。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為玄宗,隨即發動先天之變,赐死可能爭奪大位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間,前30年開元之治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由於怠政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導致了後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出奔四川,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自立為帝,即肅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查看 氏族志和唐玄宗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字为善,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母文德皇后。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领土面積逾1200万平方公里,东起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西临鹹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崩于洛阳紫微宫贞观殿,終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查看 氏族志和唐高宗

冉姓

冉,中文姓氏。百家姓第301位。.

查看 氏族志和冉姓

冀州

#重定向 冀州 (九州).

查看 氏族志和冀州

商姓

商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487位,在中國姓氏中數量排名第244位。.

查看 氏族志和商姓

兰陵郡

兰陵郡,中国古代的郡。 西晋元康元年(291年)分东海郡置,治所在氶县(今山东省枣庄市东南、兰陵县西南)。領蘭陵、承、戚、合鄉、昌慮5縣。。辖境约今山东省枣庄市大部及兰陵县西南。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

查看 氏族志和兰陵郡

关姓

关姓是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94位。.

查看 氏族志和关姓

元姓

元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1位。.

查看 氏族志和元姓

元和姓纂

《元和姓纂》,唐代姓氏譜牒專書。唐朝憲宗元和七年(812年),太常博士林寶奉詔撰成,以姓、望、房三級結構條貫,記錄各個姓氏來源的書籍,原本十卷。清代修《四庫全書》自《永樂大典》輯出,並進行一校工作,輯成十八卷,清孫星衍、洪瑩進行二校工作,後羅振玉進行第三次校勘,岑仲勉又重行校勘,寫成《元和姓纂四校記》,特重於“芟誤”、“拾遺”、“正本”、“伐偽”,功力最深,收穫最多;王仲犖又作《关於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對岑仲勉未及者又有所補益。.

查看 氏族志和元和姓纂

兖州

#重定向 兖州区.

查看 氏族志和兖州

四海

四海是古中國的世界觀裡環繞中國四方之海,四個方位各有一個海。西海是青海湖,東海是東中國海,北海是貝加爾湖,南海是南中國海。其中西、北兩個海最初只是象徵,直到漢朝的對付匈奴的戰爭,才連繫到真實的位置。中國文學和詩詞歌賦中有提到「四海之內」這個文學的中國稱號。.

查看 氏族志和四海

倪姓

倪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71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分布较广,尤以江苏、湖北、上海等省市为多。.

查看 氏族志和倪姓

王姓

王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8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显示:王姓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姓,有大约9468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7.10%。根據2010年7月1日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戶籍資料統計,王姓在台灣排名第六大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王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另外,王姓亦是日本单姓之一,但极为罕见。 由于在多種汉语方言中,“王”与“黄”的发音相近甚至相同。为区别两姓起見,中文多以“三畫(横)王”或“三横一竖王”,黃姓則叫「草頭黃」、“大肚黃”等作为强调。.

查看 氏族志和王姓

琅邪郡

琅邪郡,又作琅琊郡,琅玡郡,中国古代的郡。在今山东省东南和江苏省东北部地区。.

查看 氏族志和琅邪郡

礼部侍郎

部侍郎,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副長官,雅稱禮侍、小宗伯、儀曹貳卿、貳宗伯、貳春官。.

查看 氏族志和礼部侍郎

祝姓

祝姓是中国人的一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6位。.

查看 氏族志和祝姓

祖姓

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49位。.

查看 氏族志和祖姓

秦姓

姓在百家姓中排第78。.

查看 氏族志和秦姓

穆姓

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8位。.

查看 氏族志和穆姓

章姓

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0位。.

查看 氏族志和章姓

竺姓

姓(竺 拼音:zhú 古音:druk 张六切)本作竹姓,是中文姓氏之一,西汉《急就章》列为汉朝常见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402位。在现代他是极罕见的姓氏。.

查看 氏族志和竺姓

管姓

管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9%。在《百家姓》中排第166位,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

查看 氏族志和管姓

纪姓

纪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2位。作为姓氏的“纪”读音应为“几(Jǐ)”,但现在一般都读作“季(Jì)”。.

查看 氏族志和纪姓

羊姓

羊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02位。.

查看 氏族志和羊姓

羅姓

罗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5位。在中國大陸人口排名第276位。.

查看 氏族志和羅姓

翟姓

翟姓是一個漢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92位。依人口數排行,台灣排名為197名,中國大陸排名為108名。總人數約一百七十八萬人。.

查看 氏族志和翟姓

璩姓

璩姓(璩、琚、蘧,读音作qú(ㄑㄩˊ),不可读作jù(ㄐㄩˋ))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06位。.

查看 氏族志和璩姓

甘姓

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45位。.

查看 氏族志和甘姓

甄姓

姓是中國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05位。.

查看 氏族志和甄姓

焦姓

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2位。.

查看 氏族志和焦姓

熊姓

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21位。中国的熊姓人口约有400万,占中国人口的0.32%。熊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第68位。 熊姓主要分布在華南地區,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如南昌市就是熊姓人口众多的地方。熊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查看 氏族志和熊姓

燕州

燕州,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燕州

畢姓

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76位;而在全国汉族人口中约占0.11%,居第125位。.

查看 氏族志和畢姓

相州

州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相州

盖姓

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405位。.

查看 氏族志和盖姓

盛姓

盛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6位,现在的实际排名大约在156名左右。主要集中在浙江、山东、湖南一带。.

查看 氏族志和盛姓

瀛州

瀛州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瀛州

白姓

白姓为中文姓氏之一,《百家姓》收入。分布很广,名人甚多,战国时候秦国有白起,唐朝时候有白居易,元朝时候有白朴。.

查看 氏族志和白姓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漢姓的书,成书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查看 氏族志和百家姓

花姓

花姓(陰平音或去聲韻,與華作為姓氏時的念法相同)是一個漢字姓氏,迄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宗族人數在當代大中華地區排名第285位,約18餘萬人,其中多居住於遼寧省。 花姓在宋人所編纂的《百家姓》序列中位列於第55位,反映出在唐宋時期花姓已成為華夏地區的著名姓氏之一。 花字的起源甚晚,在魏晉以前,中國文字裡沒有花字,只用--字,後因同音而通用華字,華原來專指華夏,因同花使用,而出現了華美、華麗等意。.

查看 氏族志和花姓

韩姓

韓姓是漢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5。韓姓主要分佈於中國北方的河南、陝西、山西、甘肅、河北、遼寧等省,中國南方則以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為主。此外在朝鮮半島也有廣泛分布。.

查看 氏族志和韩姓

韋挺

韋挺(),雍州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自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唐朝初年官员。.

查看 氏族志和韋挺

鞏姓

鞏姓為中文姓氏之一。.

查看 氏族志和鞏姓

莫姓

莫姓是一個漢字姓氏。在《百家姓》排名第168位。.

查看 氏族志和莫姓

荣姓

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99位。《吕氏春秋》记载:“黄帝命荣将铸十二口钟。”荣将就是荣姓的始祖。《风俗通义》记载:“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以邑(荣邑,今河南巩县一带)为氏。望出乐安、上谷。”荣伯子孙以邑为姓,形成荣氏的另一支。.

查看 氏族志和荣姓

鍾離姓

鍾離姓為漢字複姓,源出有二:.

查看 氏族志和鍾離姓

荆姓

荊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收錄在《百家姓》中。.

查看 氏族志和荆姓

荀姓

荀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01位。.

查看 氏族志和荀姓

萧姓

#重定向 蕭姓.

查看 氏族志和萧姓

靳姓

靳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廣佈西河一帶。入《百家姓》第212位。.

查看 氏族志和靳姓

青州市

青州市是中国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原益都县,1987年3月30日撤县设市。 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其范围远远超出今天的青州市。不过晋朝后,青州范围大大缩小,治所也迁移到今天的青州市境内,故而逐渐成为该地区的名称。 2008年,青州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正式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县级市所拥有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3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将青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市境西南还有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为云门山风景名胜区。.

查看 氏族志和青州市

顾姓

顾姓为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3位,在中國大陆姓氏人口排行第88位(2006年数据)。 顾姓人口较少,约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0.025%。.

查看 氏族志和顾姓

袁姓

袁姓是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上排59名。袁姓人在四川、华北和江南地区最具影响。总人口大约650万,占了当代中国人口的0.54%。.

查看 氏族志和袁姓

颍川郡

川郡 穎川郡,常訛誤成“潁川郡”,是中国秦朝至唐朝设置的一个郡,地处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因颍水流过境内而得名。 『說文解字注』 顈水。出潁川陽城乾山。東入淮。各本作乾山。韻會引作耿山。晉書音義引作陽城少室陽乾山。則兼用水經、漢志改說文也。爾雅音義引字林作陽城乾山。與今說文合。潁川以水名郡。字當從水。而漢碑郡名多從禾。葢漢時相習如此寫。 依據《說文解字》裡面的解釋,可見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有書寫穎川的現象存在了。支持「穎川」的人認為,雖然穎川得名於潁水,但是潁水與穎川是不同的概念,潁水指的是潁水河流,穎川指的是河流兩岸廣闊的地帶。還舉例說明如舞陽縣、女陽縣等,都因㵲水、汝水而得名,卻不稱作㵲陽、汝陽(與現在的汝陽沒有關係)。並且漢代時候的石碑就有「穎」川的寫法了,所以郡望堂號為「穎川」不會錯。.

查看 氏族志和颍川郡

颜姓

顏姓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43位。 来自公安部2009年身份证数据库数据,颜姓人口数量大陆排名第112,约170万,.

查看 氏族志和颜姓

褚姓

褚姓在百家姓中本排行第十一位,但現時排名已降至第二百二十二。.

查看 氏族志和褚姓

解姓

解姓是一個漢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74位。.

查看 氏族志和解姓

許敬宗

許敬宗(),字延族。祖籍高阳郡新城县。唐朝官员,官至中书令(宰相)。.

查看 氏族志和許敬宗

諸葛姓

諸葛姓為漢字複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14位。.

查看 氏族志和諸葛姓

高士廉

士廉名儉,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唐代開國功臣,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劢之子。.

查看 氏族志和高士廉

高姓

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排行第18位;《百家姓》中排名第153位。.

查看 氏族志和高姓

高平郡

平郡,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高平郡

魏姓

魏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0位。.

查看 氏族志和魏姓

许姓

许姓,中華姓氏,在百家姓第二十位,在現今中國姓氏排行第26位,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

查看 氏族志和许姓

鮑姓

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2位。.

查看 氏族志和鮑姓

谢姓

谢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姓谢人口约占中國大陆總人口的0.79%,在中國姓氏人数中排第23位。谢姓人士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江蘇、浙江、江西、河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各省。以及台湾、马来西亚、香港、和東南亞等國家與地區。 唐朝詩人劉禹錫有詩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诗中“谢”系指东晋望族陈郡谢氏。明朝朱元璋曾對遠封的諸王說:「朕為天子自有弓馬,豈賴謝家!」就是以晉朝仰賴謝家子弟為例,訓勉諸王自己努力防禦外敵。.

查看 氏族志和谢姓

谭姓

谭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93位。.

查看 氏族志和谭姓

谯郡

譙郡,魏晉南北朝及隋朝時期的郡,作为封國时称为譙國。.

查看 氏族志和谯郡

谷姓

谷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8位。.

查看 氏族志和谷姓

谌姓

谌姓,可念作「陳」或「甚」,是一個華人的姓氏,郡望為洛陽、豫章。今日江西的南昌市、豐城市;重慶市、四川成都市、南充市、巴中市;湖北武漢市、麻城市、黄岡市;湖南永州市、岳阳市、益阳市;廣東省惠州市;福建省永定縣、長汀縣;還有臺灣的新北市金山區、基隆市、高雄市美濃區等地,有較多的谌姓人士居住。.

查看 氏族志和谌姓

谈姓

谈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18位。其起源之說眾多。.

查看 氏族志和谈姓

豫州

豫州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豫州

豫章郡

豫章郡, 中国古代的郡。 楚漢之際置。治所在南昌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區)。西漢後期隸屬於揚州刺史部。漢末,孫權釐豫章郡置廬陵郡、彭澤郡、鄱陽郡。西晉後轄境逐漸縮小。隋唐時改豫章郡為洪州,明清时又改为南昌府。.

查看 氏族志和豫章郡

鱼姓

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却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35位。.

查看 氏族志和鱼姓

貞觀

貞觀是以下統治者的年號:.

查看 氏族志和貞觀

費姓

費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5位。根據不同的起源有不同的讀音。.

查看 氏族志和費姓

鲜于姓

鮮--(,「--」不是簡體字,不應轉寫成「鮮--」)为漢字複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437位,鮮于姓源自箕子的後裔子仲,在韩国也有分布。.

查看 氏族志和鲜于姓

賀姓

賀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70位。.

查看 氏族志和賀姓

越州

越州,中国古代的州,中心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隋朝大业元年(605年)改吴州置越州,治所在会稽县(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辖区约今浙江省浦阳江(义乌除外)、曹娥江流域及余姚市地。大业二年(606年)为会稽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越州,天宝元年(742年)又为会稽郡,乾元元年(768年)复为越州。为浙东观察使治。以越窑产秘色窑瓷器著名,为宫廷玩物,青瓷中的绝品。有盛产绫罗等丝织物。户九万二百七十九,口五十二万九千五百八十九。下领七县:会稽县、山阴县、诸暨县、余姚县、剡县、萧山县、上虞县。 五代十国时,为吴越国所辖,称为东府,根据出土墓志吴越后期称越州为会稽府。北宋统一吴越后,仍称越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升为绍兴府。 日本福井縣與新潟縣在古代也稱為越州。.

查看 氏族志和越州

趙姓

趙姓,是一個漢姓,嬴姓十四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1位,亦是江西第42大的姓氏。宋朝時間,江西的趙姓人口在宋朝其他地區中排行第6位,佔宋朝趙姓人口的6.8%;明朝時,江西的趙姓人口在明朝其他地區中亦是排行第6位,佔明朝趙姓人口的6.1%。一些姓趙的名人包括成立南越國的趙佗、成立宋朝的趙匡胤和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國務院總理的趙紫陽。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中国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赵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29%约2750万人,排名第七。.

查看 氏族志和趙姓

路姓

路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为第138位。.

查看 氏族志和路姓

麻姓

麻姓為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35位。.

查看 氏族志和麻姓

黎阳郡

黎阳郡,中国古代的郡。 北魏孝昌中析汲郡置,治所在黎阳县(今河南省浚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浚县一带,属司州。隋朝开皇初年废。 Category:北魏的郡 Category:东魏的郡 Category:北齐的郡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河南的郡 Category:鹤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浚县.

查看 氏族志和黎阳郡

黃姓

黃姓是漢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中國大陸第七大姓。黃姓人口在廣東省最多,佔全國黃姓總人口的約19%。黃姓在廣東、香港和澳门為第二大姓;在广西為第一大姓;在福建、台灣為第三大姓。在韓國、朝鲜亦有黃姓,羅馬轉寫為Hwang。.

查看 氏族志和黃姓

黃門侍郎

黃門侍郎,又稱黃門郎,秦代初置,即給事於宮門之內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傳達詔書,漢代以降沿用此官職。唐代改稱門下侍郎,屬於宰相之一。金朝、元朝时废除。.

查看 氏族志和黃門侍郎

齐姓

齊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7位。.

查看 氏族志和齐姓

车姓

車姓是漢姓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229位。截至2008年,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第191名常見姓氏,境內車姓人口共有54萬人。車姓也是一個韓國姓氏。.

查看 氏族志和车姓

连姓

连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30位。根據台灣在2007年的統計,連姓排名為第73位。.

查看 氏族志和连姓

霍姓

霍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60位。.

查看 氏族志和霍姓

茹姓

茹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31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

查看 氏族志和茹姓

范阳郡

范阳郡,三国到隋朝初以及唐朝天宝的郡。今日北京、天津、保定一帶。.

查看 氏族志和范阳郡

郝姓

郝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77位。.

查看 氏族志和郝姓

胡姓

胡姓是一個漢姓,是当今中国大陆第十三大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

查看 氏族志和胡姓

郤姓

郤姓(今音:--通「隙」,古音:chiek 绮戟切)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05位。在现代他是极罕见的姓氏。郤是古字 郄的形變,容易被錯寫成卻(ㄑㄩㄝˋ)字。在《百家姓》中排第305位。.

查看 氏族志和郤姓

郭姓

郭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4位。.

查看 氏族志和郭姓

都姓

都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49位。.

查看 氏族志和都姓

郗姓

郗姓是一個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排名234名。.

查看 氏族志和郗姓

郑姓

鄭姓为一個漢姓,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7位。按照人数来算,现今在中国大陆排名第23位,在台湾排名第12位。.

查看 氏族志和郑姓

郑州市

郑州市是中国河南省的省会,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现辖6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1个县,全市总面积7,567.1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78.07平方公里,2012年市区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956.9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470.08万。居民以汉族为主,母语为中原官话的郑州方言。 郑州曾是包括出生于新郑的中华人文始祖轩辕氏所领的有熊国以及夏朝、商朝、管国、郑国和韩国在内的这些部落联盟或国家部分时期建政或建都所在地,因此被列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商代亳都算起,郑州已经有3600多年的城建史。考古人员于1995年在郑州北郊邙岭余脉发现的西山古城遗址又把郑州地区城市出现时间提前到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被视为中国城市文明的源头。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怀奉旨勘察芦汉铁路时来到郑州,将郑州站辟为甲等火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代发展进程。 郑州古代为“豫州”和“中州”的一部分,自古至今均为交通要塞,有“九州之中,十省通衢”之称,如今郑州北站仍是中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因商朝早期的都城在如今的郑州境内,郑州有“商都”的雅号。同时,郑州被认为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中国国务院确立的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因此“商都”也具有了“商业之都”的含义。郑州以打造都市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远景規劃到2020年,市区总人口达到15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

查看 氏族志和郑州市

阎姓

阎姓,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27位。2006年阎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75。.

查看 氏族志和阎姓

阮姓

阮姓,是中國大陆、香港、台灣和越南的姓氏之一,是越南全國最大的姓氏,約佔總人口的38.4%。在越南語裡,阮的國語字拼寫為「Nguyễn」。.

查看 氏族志和阮姓

阳姓

陽姓是中文姓氏之一。.

查看 氏族志和阳姓

赫連姓

赫連姓是漢字複姓,源自匈奴攣鞮氏。十六國時期,匈奴鐵弗部劉勃勃建立大夏,稱大夏天王、大單于,以「帝王者,系為天子,是為徽赫,實在天連」之義,改姓赫連,即赫連勃勃,是謂赫連氏之始祖。.

查看 氏族志和赫連姓

赵州

赵州,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赵州

赖姓

赖姓是一个中文姓氏,在《百家姓》排名第276位。2010年中国大陆赖姓人口排名第98。2007年台灣賴姓人口排名第19。.

查看 氏族志和赖姓

薄姓

薄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64位。.

查看 氏族志和薄姓

薛姓

薛姓是一個東亞文化圈的姓氏,在古籍《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值得注意的是「薛」與「薜」的寫法相當接近。.

查看 氏族志和薛姓

闻姓

闻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9位。.

查看 氏族志和闻姓

關隴集團

集團,又稱關隴世族、關隴貴族、關隴門閥、武川集團。關隴集團一詞由陳寅恪所創,是指北朝的西魏、北周至隋、唐期間,籍貫位於關中(今陝西省)、隴西(今甘肅省東南)的門閥世族。胡漢混血、文武合一是其特色,他們佔據了當時的統治階層,皇室亦出於此。而關隴集團又以武川(今內蒙古武川县)為濫觴,清代考據學史家趙翼所著的《廿二史箚記‧卷十五》提到:「北周隋唐皆出自武川。」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曾如此形容關隴集團:“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他並多次引用《庾子山集》,证明关陇士人与鲜卑胡姓的关系。.

查看 氏族志和關隴集團

董姓

董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27位,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查看 氏族志和董姓

钟姓

化字中的--可以指兩個原本不同的中文姓氏:.

查看 氏族志和钟姓

钮姓

鈕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91位。.

查看 氏族志和钮姓

钱姓

錢姓是一個漢姓,宋時的《百家姓》中排列第2位,因此而為人熟識。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錢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五代十國時,錢姓是吳越國王的姓氏,編於宋初的《百家姓》將錢姓列于宋帝趙姓後的第二位,因此有考證者認爲《百家姓》為吳越國國民所編(吳越在宋朝建立后的978年降宋,但末代君主的王爵一直延續到988年)。.

查看 氏族志和钱姓

邢姓

邢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95位。.

查看 氏族志和邢姓

邢州

邢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原为襄国郡。治所在今河北省邢台市。 唐朝时,邢州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巨鹿县、广宗县以西,泜河以南及沙河以北地。武德元年(618年),改为邢州总管府,管六州(邢州、温州、和州、封州、蓬州、东龙州)。邢州领龙冈县、尧山县和内丘县。武德四年(621年),平窦建德,罢总管府。割内丘县属赵州,废除和州、温州和封州,以其所领南和县、沙河县和平乡县三县,归属邢州,又设任县。武德五年(622年),割赵州的内丘县、柏仁县归属邢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钜鹿郡,柏仁县改名为尧山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邢州。户二万一千九百八十五,口九万九百六十。天宝年间,户七万一百八十九,口三十八万二千七百九十八。领龙冈县、沙河县、南和县、钜鹿县、平乡县、任县、尧山县和内丘县。旧领九县,武德元年,曾拆分龙冈县、内丘县置青山县,开成五年(840年)并入龙冈县。 北宋时,属河北西路,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信德府,领八县:邢台县、沙河县、任县、尧山县、平乡县、内丘县、南和县和钜鹿县。金国占领后,复为邢州。元朝中统三年(1262年),为顺德府。 唐、宋时烧造瓷器著名,号称“邢窑”,白瓷更称上品。陆羽《茶经》比之银、雪,与“越瓷”齐名。.

查看 氏族志和邢州

邹姓

鄒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5位。.

查看 氏族志和邹姓

邵姓

邵姓,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2。 周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于召,被称為召公或召伯。《氏族博考》载:“召与邵,春秋本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 2006年邵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84。.

查看 氏族志和邵姓

邓姓

邓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排第180位,中国大陆第34大姓(2006年数据),主要分布於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廣府、港澳及海外地區等地。在台灣鄧姓排第54位,主要分佈於台灣北部。源于古代鄧國(今河南省邓州市)。原為曼姓,為商朝武丁所封。春秋時代鄧國為楚國所滅之後,其国后人以国名为姓。郡望为南阳(今邓州,古代曾为南阳郡)。此姓氏在越南亦有分佈,約佔當地人口2.1%。.

查看 氏族志和邓姓

蔡姓

蔡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北宋百家姓中,蔡姓被列于第155位。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蔡姓目前是中国大陆第44大姓。蔡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6%。尤以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多此姓,四省蔡姓约占大陆地区汉族蔡姓人口的44%。当代蔡姓总人口约552万。在台湾,蔡姓人口超过60万,是第八大姓。.

查看 氏族志和蔡姓

蔣姓

蔣姓为中文姓氏及韓國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3位。.

查看 氏族志和蔣姓

鄔姓

鄔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78位。.

查看 氏族志和鄔姓

臧姓

臧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12位。.

查看 氏族志和臧姓

金姓

金姓是一个常见姓氏,汉族、朝鲜族中都有大量的金姓人口,满族、回族等其他民族也有金姓存在。 金姓源流比较复杂:汉族金姓相传最早源于少昊金天氏,后世金姓多为改姓、赐姓及其他民族金姓汉化而来;朝鲜族金姓相传源于新罗国王金阏智及金官伽倻君主金首露;满族金姓为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式姓氏之一,满族中满族姓氏爱新觉罗氏、金佳氏、精吉氏等及蒙古姓氏阿穆尼布塔斯氏多同时使用汉姓金姓,近代上述姓氏中多有改专用金姓的,满族金姓中还包括旗化的汉族和朝鲜族;回族金姓主要源于祖上经名、赐姓及其他民族融入。 金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9位,是朝鲜半岛使用人口最多的姓氏,在中國使用人口数在各个姓氏中排第69位。.

查看 氏族志和金姓

长沙郡

长沙郡,中國秦朝至唐朝時設置的的一個郡。.

查看 氏族志和长沙郡

苟姓

苟姓,又稱芶姓,一個公元两千多年前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中第二百二十位,所占人口较少,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0.026%。.

查看 氏族志和苟姓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查看 氏族志和苏州市

苻姓

苻姓是一個中國氐族的姓氏,最早的起源來自於氐族首領苻洪。.

查看 氏族志和苻姓

苗姓

苗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53位。.

查看 氏族志和苗姓

雁门郡

#重定向 雁門郡.

查看 氏族志和雁门郡

雍姓

雍姓(漢語拼音:Yōng,壅,雝),一個中國姓氏。.

查看 氏族志和雍姓

雷姓

雷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9位。雷姓是畲族的主要漢化取姓之一。其餘畲族漢化的大姓氏包括鍾姓、藍姓以及盤姓。雷姓主要分佈在廣東東部山區,及後在漢化後遷居珠三角、台灣以及香港。雷姓人口絕大多數本來為畲族。.

查看 氏族志和雷姓

耿姓

耿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50位。「耿」姓源出有三: 1、以封地、国、邑为姓 《元和姓纂》载,商时侯国有耿,位于今天的山西省龙门县南,后为晋所灭,以国为氏。 《姓氏考略》、及《辞源》等载,商时祖乙把国都从相迁到邢,邢的读音,古代读做耿。耿位于今天的河南温县东),盘庚自耿迁亳,迁都后,一部分没有跟随他南迁留居耿的人以邑为氏。 《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载,春秋耿国(一名耿乡城,故城位于天的山西河津东南),后亡于晋国,耿国子孙奔楚为大夫,以国为氏。后晋献公将耿地封给赵夙,赵氏后人也姓耿。 2、出自姬姓, 周室封同姓人——「姬」姓于耿国。居耿国的人以国为氏。 3、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清高丽人姓,世居博川郡;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裕固族各尔格兹氏汉姓为耿;羌族耿家志,后改姓耿;今满、蒙古、土家、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G耿.

查看 氏族志和耿姓

虞姓

虞姓是漢姓之一,在《百家姓》排名第161位。.

查看 氏族志和虞姓

虢州

虢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三年(583年)改东义州置,治所在卢氏县(今河南省卢氏县)。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贞观中移治弘农县(宋改名虢略县,今河南省灵宝市)。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弘农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虢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部灵宝、栾川以西、伏牛山以北地。宋朝后略缩。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废入陕州。产澄泥砚,唐代列为第一。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三门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7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氏族志和虢州

陳留郡

陳留郡,中国古郡名,在今河南省開封市一帶。西漢始置,隋初廢。 陳留郡原為濟川郡。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濟川郡移治陳留縣(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東南陳留城),故改名為陳留郡。屬兗州刺史部。漢元帝永光三年(前41年),以陳留郡為濟陽國,封皇子康為濟陽王。建昭五年(前34年),徙濟陽王為山陽王,國除為陳留郡。又得河南郡酸棗縣。漢成帝元延、綏和之際,陳留郡領17縣:陳留、小黃、成安、寧陵、雍丘、酸棗、東昏、襄邑、外黃、封丘、長羅、尉氏、傿、長垣、平丘、濟陽、浚儀。轄境相當於今河南省民權縣、寧陵縣以西,開封市、尉氏縣以東,延津縣、長垣縣以南,杞縣、睢縣以北之地。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296284戶,1509050人。東漢前期,省成安、長羅二縣。章帝時,以梁郡甾縣來屬,更名為考城縣。建初四年(79年),以傿縣、寧陵縣屬梁國,以長垣縣屬濟陰國。後又以長垣縣還屬陳留。漢和帝永元十一年(99年),置己吾縣。其後,以陳國之圉、扶溝二縣屬陳留。 西晉受曹魏禅让后,封曹魏末代皇帝曹奂为陈留王,置陳留國,移治小黃縣(今祥符區東北),陳留縣併入小黃。南朝宋時復為郡。北魏移治浚儀縣(今祥符區西北),轄境為今開封、封丘縣一帶。隋開皇中廢。唐置汴州。.

查看 氏族志和陳留郡

陶姓

陶姓在《百家姓》中排第31。 陶姓用拉丁文表示,常用的有 Tao、 To、Tou、Dao等。.

查看 氏族志和陶姓

陈姓

陳姓是中国人、韓國人、越南人中相當常見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行第10位。在香港、澳門、臺灣都是第一大姓;但在中國大陸是屬第五大姓,其中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海南等省為第一大姓。 根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陳姓按人口計算是现代中国大陆第五大的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陳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中国陈姓人口约7000萬,位居第五,全球约8000萬。 由於在標準漢語及多種漢語方言中,陳的發音近似其它姓,為了區別清楚,陳姓多以「耳東陳」作為強調,其中“耳”指阜字旁“阝”。.

查看 氏族志和陈姓

陈寅恪

陳寅恪(),字鹤寿(不常用),是一位籍貫江西省義寧州(今修水縣)、生於湖南長沙的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曾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亦為民初時期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餘三人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通曉二十餘種语言。其史學脫胎於乾嘉考據學,著有《柳如是別傳》、《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与钱穆、陈垣、吕思勉并称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

查看 氏族志和陈寅恪

陆姓

陆姓是百家大姓之一,2013年陆姓人口排名第60。.

查看 氏族志和陆姓

柳冲

柳沖(),蒲州虞鄉(今山西永濟東虞鄉)人,唐朝官员。 隋代饒州刺史柳莊的曾孫。博學,通世族家谱。貞觀年間,官至光祿少卿,並持節出使突厥。突厥贈馬百匹與當地特產,拒絕不受。歷任交、桂二州都督,杭州刺史等職。武则天時擔任司府寺主簿,受诏巡抚淮南,還被封为河东县男。 中宗景龙年间,任左散骑常侍,重修《氏族志》。唐玄宗時,再與徐坚、吴兢、魏知古、陆象先、刘子玄继修《氏族志》,成书後定名《姓氏系录》。晚年擔任太子詹事、太子宾客、来王傅,昭文馆学士等职。开元二年(7l4年),又受诏偕同著作郎薛南金重修《姓氏系录》,書成,特赐绢百匹。不久致仕。卒于开元五年(717年)。.

查看 氏族志和柳冲

果州

果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割隆州南充、相如二縣置。治所在南充縣(今四川省南充市東北),因境內有果山得名。天寶元年(742年)改為南充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果州。領縣六:南充縣、相如縣、流溪縣、西充縣、朗池縣、岳池縣。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升果州為順慶府。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南充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2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氏族志和果州

林姓

林姓是漢字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7位,中國大陸第十七大姓氏,臺灣第二大姓氏。林姓主要集中在福建、廣東省四邑(今天,通常稱為江門五邑, 就是江門市管轄的新會,開平,鶴山, 恩平和台山)和台灣,是兩地的第二大姓氏,在海外华人中林姓也为大姓。韓國、日本及越南亦有林姓,分別讀作「임」(Im)、「はやし」(Hayashi)和「Lâm」。在韓國,林姓佔總人口的1.66%。 在介紹姓氏時,林姓多以「雙木林」作說明。.

查看 氏族志和林姓

恒州

恒州,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恒州

李姓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於中國大陆李姓是第一大姓(根据中国大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氏;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氏。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論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氏为第二大姓氏。 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 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约9530万排名第一。河南省是中国李氏的第一大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唐代是李氏的鼎盛時期,有「天下李」之稱。 在臺灣,李姓為第五大姓氏,分佈較多之縣市為宜蘭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南市、雲林縣、高雄市和嘉義市。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ii,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ay三個,而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Lii為國語羅馬字,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另外,英语姓氏“Leigh”也翻译作“李”。.

查看 氏族志和李姓

李义府

李義府(),字不詳,瀛州饒陽(今河北饒陽縣)人。父李德盛,隋西城郡守,唐魏州刺史。 生於隋煬帝大業十年(614年),自小聰慧,劉洎、馬周等極力荐舉他,唐太宗予以召見,以“烏”題詩,李義府吟道:“日里颺朝彩,琴中聞夜啼。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棲。”唐太宗說:“我當全林借汝,豈獨一枝耶?”預撰《晉書》。 高宗李治時兩度拜相,“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但表面溫和、笑裡藏刀,人號“李貓”。“有洛州婦人淳--氏,坐奸繫於大理,義府聞其姿色,囑大理丞畢正義求為別宅婦,特為雪其罪。”後來事機敗露,畢正義自殺,御史王義方上書彈劾,“原義府罪不問”反而把王義方貶逐出京。升任中書令,進封河間郡公。 晚年信陰陽師杜元紀,有人告發他“窺覘災眚,陰懷異圖”,司刑太常伯(即刑部尚书)劉祥道等人負責審理,長流巂州(今四川西昌),有人寫《河間道行軍元帥劉祥道破銅山大賊李義府露布》張貼。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大赦天下,李義府寫《在巂州遙敘封禪》獻上,但限於赦令規定:長流人不許還,未果。義府憂憤而死。 子女:.

查看 氏族志和李义府

李氏

#重定向 李姓.

查看 氏族志和李氏

杨姓

楊姓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6。根據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楊姓也是第六大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涉「姓」的論文上指出,楊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此姓氏全球都有广泛分布,此外,杨姓也是隋朝君主的姓氏(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杨姓起源于古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周宣王将儿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此说之杨姓起源矩今也约2600多年历史。 在做自我介紹時,通常會將「楊」稱作「木易楊」;但實際上「楊」字的右邊並非「易」,而是「昜」(音同陽)。.

查看 氏族志和杨姓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浙江省交通枢纽、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下辖10区、1个县级市和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其中市区824.1万。 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积达到34,585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经达到2,152.1万人。根据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杭州圈在中国大陆是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一说“禹航”只是后人附会,“余”字与“无锡”之“无”、“勾吴”之“勾”一样,实为古吴越语中的发语词,江浙地名中常见。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杭州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于此;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辖史。古时曾称“临安”(南宋)、“钱塘”、“武林”等。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主办了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亚洲运动会也将在杭州举办。.

查看 氏族志和杭州市

栗姓

栗姓為中文姓氏之一,未被收入《百家姓》。.

查看 氏族志和栗姓

桑姓

桑姓,在《百家姓》中排第307位。.

查看 氏族志和桑姓

桓姓

桓姓,为中文姓氏之一,百家姓排行第407。.

查看 氏族志和桓姓

梁郡

梁郡,中国漢朝時設置的郡,曾多次改稱梁國。.

查看 氏族志和梁郡

梅姓

梅姓是一个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45位,按不同统计结果。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七位或一百五十七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九。根据不同统计方式,人口约80-105万。梅姓在湖北为相当常见的姓氏,并以华中、华东为中心,向南北递减。在华北和华南,梅姓为较不常见的姓氏,约占比例百分之零点零三左右。参见袁义达,邱家儒 .中国姓氏·三百大姓: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上中下册)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袁义达,邱家儒 .中国四百大姓(上中下册)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3。.

查看 氏族志和梅姓

樊姓

樊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7位。.

查看 氏族志和樊姓

欧阳姓

歐陽姓,為漢族複姓之首,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12位。据2014年统计,欧阳姓为90.1万。在中国排169位。.

查看 氏族志和欧阳姓

武姓

武姓是一個中國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50位。此姓氏在越南亦有分佈,約佔人口3.9%。.

查看 氏族志和武姓

武都郡

武都郡,中國古郡名。.

查看 氏族志和武都郡

武陵郡

武陵郡,中国西汉时设置的郡,在今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境。.

查看 氏族志和武陵郡

殷姓

殷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74位。.

查看 氏族志和殷姓

毛姓

毛姓,漢姓之一,出自於周朝姬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6。2007年毛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87。.

查看 氏族志和毛姓

氏族

氏族之成员一般有一共同祖先或有一想象的共同祖先,其成员一般不會是另一个氏族的成员,成员之间有特别密切的关系、权利和义务,氏族有自己独特的称号,一般来说氏族内部成员之间不通婚。氏族一般作为部落的成员而存在。 氏族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依照计算其世系划分氏族的方式可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子女成为母亲所在氏族成员的是母系氏族,子女成为父亲所在氏族成员的是父系氏族;氏族为母系氏族的社会状态为母系社会,氏族为父系氏族的社会状态为父系社会;一般认为母系社会早于父系社会,父系氏族是由母系氏族演化产生的。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公共事務由選舉的氏族長管理,重大事情由氏族成員會議決定。 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和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制和阶级关系逐渐确立,氏族制度开始解体,形成一夫一妻制家庭为单位、按地域原则结成的农村公社。.

查看 氏族志和氏族

江姓

江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1位。根据2007年中国公安部的统计,江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74位。在台灣,江姓是第二十五大姓。.

查看 氏族志和江姓

江州

江州,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江州

汝南郡

汝南郡,中國古代郡名,在今河南省、安徽省境。发源于汝南郡的知名郡姓有:汝南袁氏、汝南周氏等。.

查看 氏族志和汝南郡

汴州

汴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东魏置梁州、陈留郡,北齐废开封郡(辖开封县)入。北周宣帝(578年—579年)时,改梁州为汴州,因汴水而得名。治所在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隋朝开皇初年郡废,大业初年汴州废,浚仪县、开封县属荥阳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郑州的浚仪县、开封县,滑州的封丘县置。土贡:绢。户十万九千八百七十六,口五十七万七千五百七。下辖六县:浚仪县、开封县、尉氏县、封丘县、雍丘县、陈留县。天宝初年,改为陈留郡。后复为汴州。延和元年(712年),州城由启封城迁到汴州城。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开封市、封丘县、尉氏县、杞县、兰考县等地。通济渠开通后,汴州作为东南物资北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原重要的经济都会。五代十国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改为开封府,后来开封府俗称汴京。.

查看 氏族志和汴州

河南郡

河南郡,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郡級行政區,舊稱三川郡(古土文物作「叁川郡」),又曾改稱河南尹,唐朝以後由洛州、河南府所取代,「河南郡」名稱走入歷史。.

查看 氏族志和河南郡

河內郡 (中國)

河内郡,是漢代畿郡、名郡,位於今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東西部。 中國古以黃河以北為河內。戰國時河內為魏國領土。秦末民变时司馬卬被項羽封為殷王,都城在河內。漢高祖即位時設置殷國,次年改名為河内郡,位於太行山東南與黃河以北。與河東郡、河南郡合稱三河,领县十六:汲县、共县、林虑县、获嘉县、修武县、野王县、州县、怀县(郡治)、平皋县、河阳县、沁水县、轵县、山阳县、温县、朝歌县、武德县。漢武帝時,河內郡守王溫舒“令郡具私馬五十疋為驛,自河內至長安”,可知河內當時有大量養殖牲畜。 西漢官員在河內推動了許多防洪工程。西漢末期,中國的經濟重心和基本經濟區,已從關中轉移到河內一帶。光武帝劉秀起兵,把河內委托給最信賴的部下寇恂,令他準備和轉運軍糧。.

查看 氏族志和河內郡 (中國)

沈姓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4。其讀音因不同的來源而有別,分別為「審」音和「真」音。讀「審」音的沈姓,是黃帝的後代。《姓纂》上說:「周文王第十子晡季食采於沈,因氏焉。今汝南、平輿、沈亭,即沈子國也。」讀「真」音的沈,是顓頊帝的後代。宋人在《新唐書》編纂時誤將葉姓的前身沈尹氏與姬姓沈氏混為一談,造成民間有沈葉同宗之訛傳。.

查看 氏族志和沈姓

沂州

沂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 北周改北徐州为沂州,因沂河而得名。治所在即丘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东南)。唐朝将州治迁到临沂县。曾改名为琅邪郡。土贡:紫石、钟乳。户三万三千五百一十。口十九万五千七百三十七。下领五县:临沂县、费县、丞县、沂水县、新泰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沂河流域、枣庄市、新泰市等地。 北宋王伦在沂州起义。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沂州直隶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为沂州府,1913年废除沂州府。.

查看 氏族志和沂州

沛郡

沛郡,或沛国,是从西汉开始设立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辖区范围之后有变化。.

查看 氏族志和沛郡

泰山郡

泰山郡,一作太山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始置,其轄地在今山東省泰安市、萊蕪市及淄博市南部、臨沂市西北部、濟寧市東北部一帶。郡治在博縣(縣治在今泰安市泰山區東),後徙治奉高縣(今泰安市岱岳区范鎮南)。東漢、魏晉仍之。北魏時徙治鉅平縣(縣治在今泰安市岱岳区南)。北齊改泰山郡為東平郡,治博平縣(博縣)。隋初廢。.

查看 氏族志和泰山郡

泗州

泗州是一个存在于北周到清朝之间的州,辖地大概在今天的泗县、天长、盱眙、明光、泗洪一带,最后州府在现在的泗县城。.

查看 氏族志和泗州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查看 氏族志和泉州市

洪州

洪州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洪州

洛州

洛州,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洛州

润州区

润州区,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市辖区,地处镇江西部,因镇江古称“润州”而得名。润州区東隔大运河與镇江市京口区相鄰,东南部分地段与镇江新区相接,北濱长江,有潤揚長江大橋可与扬州相連。面积132.68平方千米。2014年底,总人口33万人,从2009年,伴随“镇江南拓”战略实施,建成了南徐新城,在建官塘新城,其中南徐新城成为镇江新的政治、经济、商业、文化中心。.

查看 氏族志和润州区

淳于姓

淳--姓為漢字複姓(「--」不是簡體字,不應轉寫為「淳--」),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5位。.

查看 氏族志和淳于姓

渤海郡

渤海郡,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渤海郡

温姓

溫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21位。溫氏的遠祖出自姬姓,是周武王之子唐叔虞的後裔。.

查看 氏族志和温姓

游姓

游姓是華人姓氏之一,於《百家姓》中排401。.

查看 氏族志和游姓

清河郡

清河郡,中国古代的郡。 西汉時置,后屡改为清河国,汉元帝永光后改为郡,治所在清阳县(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清河縣、故城县及棗強縣、景县、南宫市部分地方、山东省临清市、夏津縣、武城縣及德州市、高唐縣、平原縣部分地方。东汉時改置为国,移治甘陵县(今山东省临清市东北)。梁冀忌恨清河王刘蒜,于147年改清河国为甘陵国,以为刘开之孙刘理为甘陵王。建安十一年(206年),甘陵国除。 西晋以后辖境减缩。北魏改为郡,仍治甘陵县。北齐移治武城县(今河北省清河县西北。隋代改名清河县,移今清河县西),後在开皇初期改為省。大业七年(611年)张金称、高士达起义就在此地。隋代大业及唐代天宝、至德年間又曾改贝州为清河郡。.

查看 氏族志和清河郡

湖州市

湖州市(拼音: Hú zhōu,吳語湖州音:Ghẽw Ci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轄的地級市。地處浙江北部,處在江蘇省蘇州市、無錫市、浙江省杭州市、嘉興市、安徽省宣城市中間,太湖南岸,是中國環太湖城市之中,唯一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總面積5,820平方公里,人口295萬。 湖州是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14個重點城市之一。2006年被央視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城之一。湖州是全國著名的蠶鄉,也是世界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綢都之一,素有湖絲衣天下之說。湖州也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2014年该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氏族志和湖州市

滑州

滑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杞州置,治所在白马县(今河南省滑县东旧滑县)。即古滑台城,故“取滑台为名”(《元和郡县志》)。大业三年(607年)改名东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滑州。天宝元年(742年) 改为灵昌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滑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滑县、延津、长垣等县地。五代后辖境渐缩。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元丰四年(1081年)复置。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治白马县入州。七年(1374年)降州为滑县。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安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新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氏族志和滑州

滕姓

滕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73位。.

查看 氏族志和滕姓

潞州

潞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治所在襄垣县(今山西省襄垣县北)。隋朝开皇时时移治壶关县(今山西省壶关县东南),唐朝时移治上党县(今山西省长治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长治、武乡、襄垣、沁县、黎城、屯留、平顺、长子、壶关及河北省涉县等市县。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升为隆德府。金朝时又为潞州。元朝初年,又改为隆德府,太宗三年(1231年)再改为潞州。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升为潞安府。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山西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57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52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氏族志和潞州

潭州

潭州,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潭州

潘姓

潘姓是一個漢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位。朝鮮半島及越南亦有潘姓氏族居住。.

查看 氏族志和潘姓

濮州

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境。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鄄城县(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下领五县:鄄城县、濮阳县、范县、雷泽县、临濮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鄄城及河南省范县及濮阳市南部地。天宝初年,全国州改郡,改为濮阳郡。乾元初年,全国郡改州,复为濮州。 北宋时,属京东西路。崇宁时,户三万一千七百四十七,口五万二千六百八十一。贡绢。下领四县:鄄城县、雷泽县、临濮县、范县。元朝时,初隶东平路,后割大名路的馆陶县、朝城县,恩州的临清县,开州的观城县来属。至元五年,析隶省部。户一万七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四千二百九十三。下领六县:鄄城县、朝城县、馆陶县、临清县、观城县、范县。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以州治鄄城县省入,属东昌府。故城在东,景泰二年(1451年)移治王村(今河南范县西南濮城镇)下领三县:范县、观城县、朝城县。其间辖境屡有伸缩。清朝时,不辖县。雍正七年(1730年),濮州升为濮州直隶州,领范县、观城县、朝城县,属济东泰武临道。十三年(1735年),濮州直隶州降为散州,属曹州府,考语:繁,疲,难。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1913年改为濮县。.

查看 氏族志和濮州

濮阳郡

濮阳郡,中国古代的郡。 晋朝初年,改东郡为濮阳国,以司马允、司马臧为濮阳王。西晋末年,改濮阳国为濮阳郡。治所在濮阳县(今河南省濮阳市西)。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滑县、濮阳、范县,山东省郓城、邺城等市县。北魏时,移治鄄城(今山东鄄城县北)。隋朝初年,废。唐朝天宝初年,曾一改濮州为濮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天下郡改州,濮阳郡废。 Category:晋朝的郡 Category:北朝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河南的郡 Category:山东的郡 Category:濮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菏泽行政区划史 Category:75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氏族志和濮阳郡

朱姓

朱姓是人口超过千万的中文姓氏之一,在現今中國排行第14位,在《百家姓》中排第17位。朱姓曾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两个王朝,分别是五代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和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查看 氏族志和朱姓

會稽郡

會稽郡,中國古郡名。秦置,郡治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城區),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越國故地。漢初曾為韓信楚國、劉賈荊國、劉濞吳國領地。七國之亂後復置會稽郡。西漢末年,會稽郡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江蘇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地區,是當時轄境最為廣闊的一郡。隸屬于揚州刺史部。東漢中期,分會稽郡浙江以北諸縣置吳郡。會稽郡治所移至山陰縣(在今浙江紹興城區),領十五縣。三國吳時分會稽郡置臨海郡(今浙江東南部)、建安郡(今福建)、東陽郡(今浙江衢州、金華一帶)。西晉至南朝末年,會稽郡僅轄今紹興、寧波一帶。隋文帝滅陳,廢會稽郡,置吳州。隋煬帝改吳州為越州,後又改為會稽郡。唐初置越州,玄宗改越州為會稽郡,肅宗時復為越州。.

查看 氏族志和會稽郡

朗州

朗州,隋朝至北宋年间设置的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区。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嵩州置朗州,治所在武陵县(今湖南省常德市)。唐朝时,朗州曾改名为武陵郡。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桃源、汉寿、沅江等市县地。濒洞庭湖,唐兴修水利工程,溉田甚多。五代末周行逢割据湖南,曾以此为根据地。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朗州为鼎州。.

查看 氏族志和朗州

惠姓

惠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04位。.

查看 氏族志和惠姓

戚姓

戚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位。.

查看 氏族志和戚姓

成姓

成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16位。.

查看 氏族志和成姓

成公姓

成公姓,是一個罕見的漢字複姓,相傳源於春秋時代衛成公。.

查看 氏族志和成公姓

戴姓

戴姓是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116位,按人口計算排名第96位(2007年數據)。.

查看 氏族志和戴姓

房姓

房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70位。.

查看 氏族志和房姓

戈姓

戈姓(古音guo 古禾切)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41位。戈氏在明清之前甚为罕见,在明清之时则为较常见姓氏。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

查看 氏族志和戈姓

明姓

明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11位。實際人數排名在中國姓氏300名之外,在日本則是排名5491位,约1800人用姓明。.

查看 氏族志和明姓

昌姓

昌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51位。.

查看 氏族志和昌姓

济州

#重定向 濟州.

查看 氏族志和济州

济北郡

济北郡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济北郡

济阳郡

济阳郡,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济阳郡

海州

海州可以指:.

查看 氏族志和海州

浔阳郡

浔阳郡,中国唐朝时设置的郡。 天宝元年(742年)改江州置,治所在浔阳县(今江西省九江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德安、都昌二县以北地区,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州。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江西的郡 Category:九江行政区划史.

查看 氏族志和浔阳郡

施姓

施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3位。施字的歷史起源有組織生產工作的意思,進而形成了「施姓」。.

查看 氏族志和施姓

时姓

时姓是漢字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3位,人数比较少。.

查看 氏族志和时姓

敦煌市

敦煌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級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查看 氏族志和敦煌市

敦煌令狐氏

敦煌令狐氏,又称燉煌令狐氏,两汉至隋唐时期的士族之一,郡望为敦煌郡效谷县(今甘肃省瓜州县西),历史名人有令狐整、令狐熙、令狐德棻祖孙三代,令狐楚、令狐綯父子宰相,滑亳节度使令狐彰。.

查看 氏族志和敦煌令狐氏

扬州市

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徵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整体上来说扬州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全市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306平方公里,人口448.36万,其中市辖区人口242.34万人。2014年,扬州GDP达3697.9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8万元,达82660元,在苏中苏北8市中率先超过省平均标准。同时,扬州也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及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查看 氏族志和扬州市

扶姓

扶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99位。.

查看 氏族志和扶姓

扈姓

扈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14位。在现代他是极罕见的姓氏。.

查看 氏族志和扈姓

曲姓

曲姓(曲,注音:ㄑㄩ, Wade-Gilos:Chu,汉语拼音:Qū, 通用拼音:Chiu)是一个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206位。在中文姓氏排行大約第一百六十四位,約佔全中國漢族人口0.06%。.

查看 氏族志和曲姓

曹姓

曹姓为中國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6。此姓氏在韓國亦有分佈。但「曹」字在韓語漢字作「--」,但在異體字。.

查看 氏族志和曹姓

曹州

曹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查看 氏族志和曹州

曾姓

曾姓是中文姓氏之一,被收入《百家姓》。当今中國大陸姓氏中排名第32,在台湾排名第16。曾姓的主要历史聚居地有鲁国,庐陵,武城,长沙,扶风,冀州,青州,吉阳,南丰,韶州,虔州,交州,会稽,蜀郡,豫章,吴郡,河内,南阳,内乡,江夏,襄阳,宁化,长乐,梅县,平远,镇平,五华,龙川,惠州,河源,和平,广州,兴宁等。 来自中国公安部2009年身份证数据库数据,现曾姓约占中国大陸汉族人口0.5%,人口大约有680多万(排第32), 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湖北、福建等省为多。 中國大陆之外多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臺灣等国家。.

查看 氏族志和曾姓

景姓

景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53位。.

查看 氏族志和景姓

上官姓上党郡上谷郡上海古籍出版社丁姓中山郡中國宗族史中国国家图书馆丰姓临海郡丹阳郡丘姓世家万姓下邳郡乐姓习姓平原郡平阳郡平昌郡并州幽州广平郡乔姓庞姓京兆韦氏亳州市庾姓应姓井姓代州令狐姓令狐德棻任姓仵姓廖姓仇姓张行成弘农郡張姓彭城郡何姓徐姓徐州市侯姓德州包姓刁姓刘姓刀姓嵇姓周姓和姓傅姓唐太宗唐姓唐中宗唐玄宗唐高宗冉姓冀州商姓兰陵郡关姓元姓元和姓纂兖州四海倪姓王姓琅邪郡礼部侍郎祝姓祖姓秦姓穆姓章姓竺姓管姓纪姓羊姓羅姓翟姓璩姓甘姓甄姓焦姓熊姓燕州畢姓相州盖姓盛姓瀛州白姓百家姓花姓韩姓韋挺鞏姓莫姓荣姓鍾離姓荆姓荀姓萧姓靳姓青州市顾姓袁姓颍川郡颜姓褚姓解姓許敬宗諸葛姓高士廉高姓高平郡魏姓许姓鮑姓谢姓谭姓谯郡谷姓谌姓谈姓豫州豫章郡鱼姓貞觀費姓鲜于姓賀姓越州趙姓路姓麻姓黎阳郡黃姓黃門侍郎齐姓车姓连姓霍姓茹姓范阳郡郝姓胡姓郤姓郭姓都姓郗姓郑姓郑州市阎姓阮姓阳姓赫連姓赵州赖姓薄姓薛姓闻姓關隴集團董姓钟姓钮姓钱姓邢姓邢州邹姓邵姓邓姓蔡姓蔣姓鄔姓臧姓金姓长沙郡苟姓苏州市苻姓苗姓雁门郡雍姓雷姓耿姓虞姓虢州陳留郡陶姓陈姓陈寅恪陆姓柳冲果州林姓恒州李姓李义府李氏杨姓杭州市栗姓桑姓桓姓梁郡梅姓樊姓欧阳姓武姓武都郡武陵郡殷姓毛姓氏族江姓江州汝南郡汴州河南郡河內郡 (中國)沈姓沂州沛郡泰山郡泗州泉州市洪州洛州润州区淳于姓渤海郡温姓游姓清河郡湖州市滑州滕姓潞州潭州潘姓濮州濮阳郡朱姓會稽郡朗州惠姓戚姓成姓成公姓戴姓房姓戈姓明姓昌姓济州济北郡济阳郡海州浔阳郡施姓时姓敦煌市敦煌令狐氏扬州市扶姓扈姓曲姓曹姓曹州曾姓景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