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2 关系: 台灣百岳,太极拳,奉系,宋高宗,山东省,丁同三,中華民國,临济宗,临济义玄,張瑞圖,北魏,周公旦,礼部,紅拳,百家姓,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趙堡太極拳,董其昌,蒋发,邢士廉,邢天正,邢契莘,邢娙娥,邢宥,邢宽,邢居實,邢峦,邢世忠,邢侗,邢国,邢玠,邢祚昌,邢福增,邢秉懿,邢端,邢荣杰,邢菲,邢顒,邢質斌,邢邵,邢恕,邢杲,邢永宁,邢澍,邢昭林,邢昺,邢昉,邢敦行,蔡景璋,金石学,... 扩展索引 (12 更多) »
台灣百岳
台灣百岳,是由台灣登山界聞人所選定標高三千公尺以上,擁有奇、險、峻、秀,且山容起伏明顯的一百座台灣山峰。在地圖上註有山名,且有三角點者為優先選錄標準,希望藉此帶動台灣高山的登山風氣。最後選定的台灣百岳名單中,台灣五大山脈之首的中央山脈就獨佔了69座,雪山山脈有20座,玉山山脈有11座,而阿里山山脈和海岸山脈因高度皆不足三千公尺而未有任何山峰入選。.
查看 邢姓和台灣百岳
太极拳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一種,與形意拳和八卦掌並稱中國三大内家拳。太極拳開始的时候也叫綿拳,由楊露禪傳出。楊露禪成名後成為「楊無敵」。太極拳講究中定、放鬆、心静、慢練及九曲珠,和外家拳明顯不一樣。 2007年3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命名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2007年8月,国家武术部门在对社会上多种说法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考察、论证后,命名温县陈家沟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
查看 邢姓和太极拳
奉系
奉系是民国军阀派系,属于北洋系,先后以张作霖和其子张学良為首,并一度成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军政府。 20世紀初,奉系張作霖接受招安。唐德剛:〈從北京政變到皇姑屯期間的奉張父子〉,刊唐德剛著、張學良口述:《張學良口述歷史》,台北:遠流出版,2009年3月1日初版奉系受到日本支持。1918年,张作霖統一滿洲。后联合皖系与孙中山的广东政权组成反直三角同盟。.
查看 邢姓和奉系
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中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 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恐懼將领权力过大,為了強化中央集權,採取求和政策,終於1141年(紹興十一年)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雖然宋高宗之稱臣決策導致南宋偏安之局面,卻成功鞏固了南宋在中國南方的統治,並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面。.
查看 邢姓和宋高宗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查看 邢姓和山东省
丁同三
丁同三(),台灣登山家,江蘇宜興人,天主教教徒,臺灣岳界四大天王之一,綽號老山羊,從青少年時代就喜歡登山,十七歲時已經登過黃山,是台灣第三位完成攀爬百岳壯舉的人,也是第一位三度完成百岳攀爬的登山家,曾百多次登上玉山,1953年至高雄高工擔任體育教師直至退休,病逝於高雄榮民總醫院,是岳界四大天王中最後一位退隱的耆宿,也象徵台灣登山史上一個令人崇敬的時代的結束。.
查看 邢姓和丁同三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查看 邢姓和中華民國
临济宗
临济宗,禅宗南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自洪州宗門下分出,始於臨濟义玄(?-867年)大師。义玄从黄蘗希运禅师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 广为弘扬希运禅师所倡启“般若为本、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禅宗新法。这种禅宗新法因义玄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而黄蘗禅寺(位于江西宜丰黄檗山)也因之成为临济宗祖庭。因其禅风比较刚劲,故而后世与理论较为细密的曹洞宗相比,称“临济将军,曹洞士民”。.
查看 邢姓和临济宗
临济义玄
臨濟義玄(),唐代禪宗高僧,名義玄,因居臨濟院,世稱臨濟義玄,為臨濟宗的開宗祖師。俗姓邢,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人。唐懿宗咸通七年四月十日(866年5月27日)(根据任乃宏著《晚唐魏博节度使何弘敬生卒年小考》,以及许无云著《临济义玄》9章1节),在河北魏州贵乡县观音寺江西禅院迁化(根据《魏州故禪大德獎公塔碑》,其弟子存奖后来才移居兴化寺),唐懿宗敕諡慧照禪師,后雍正又追谥真常惠幽禅师。.
查看 邢姓和临济义玄
張瑞圖
張瑞圖(),字長公,一字果亭,號二水、白毫庵主、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等。明朝政治人物,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二十七都霞行乡(今青阳街道莲屿)人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探花,天啟間趨附魏忠賢閹党,仕至少保、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魏忠賢敗死之後,張瑞圖被視為閹黨,除籍為民。.
查看 邢姓和張瑞圖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查看 邢姓和北魏
周公旦
周公旦,'''姬'''姓,'''周'''氏,名旦,諡文,又稱周文公、周公。周文王第四子。西周初年政治家,封於周邑。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追封為“褒德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為“文憲王”,後世多稱其“元聖”。.
查看 邢姓和周公旦
礼部
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時開始設立,在《周礼》中相当于春官,其長官禮部尚書,有时以“大宗伯”为代称。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禮部,其首長為禮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禮部改稱禮曹,首長改稱禮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禮部的機構。.
查看 邢姓和礼部
紅拳
红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因发源于陕西盛行于关中,又被称为“陕西拳”、“关中拳”。红拳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秦朝,成型于元明,至清朝广为流传,在陕西之外又被称为“(潼)关西拳”。 红拳体系完整,有“一系七拳”之说。“七拳”指的是:本体红拳(例:小红拳、大红拳、二路红拳、粉红拳、老红拳、中红拳)、炮捶、子拳(猴拳)、花拳、醉拳、地躺拳、九拳。 红拳的基本功分“软十盘”和“硬十盘”,教学内容分“盘、法、势、理”四部分,双人对练称为“跑拳搭手”。红拳的器械以棍、刀、枪为主。 红拳的指导思想是“撑补为母,勾挂为能、化身为奇、刁打为法”。 红拳于2008年12月12日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由“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负责日常的传承和推广指导工作,研究会下设有数十个传习所从事具体的教学活动。.
查看 邢姓和紅拳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漢姓的书,成书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查看 邢姓和百家姓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Divinity School of Chung Chi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崇基學院神學院,或崇基神學院,舊稱崇基神學組。為現時各地華人及香港公立大學中唯一的神學院,不屬於任何一個基督教宗派,乃由香港聖公會、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基督教香港崇真會、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及五旬節聖潔會支持。.
趙堡太極拳
明末萬曆二十三年(1596年),蔣發向山西王林楨(王宗岳)學藝,功成之後在河南温县趙堡鎮擇人而授,是為趙堡太極拳第一代宗師。自此之後,太極拳便在趙堡鎮世代流傳。。.
查看 邢姓和趙堡太極拳
董其昌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居士,直隶華亭县(今上海松江區)人。明朝政治人物,書畫藝術家。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合稱晚明四家。.
查看 邢姓和董其昌
蒋发
蔣發,明代萬曆年間武術家,河南温县人,太極拳界重要人物。楊、吳、武、孫、及趙堡五派太極門分別視他為將太極傳與陳家溝第十四世祖陳長興之祖師,和創立趙堡太極門的開宗掌門 (註1)。但其生平不詳,考證有爭議。 註1:古時的武林人士或現今的武術界大多十分重視武德,並首重「尊師重道」,絕不可「欺師滅祖」,故於傳承武藝時,必先向弟子說明其師承之源流,代代相傳 (古時一般都是口耳相傳,不一定有文字或文獻留傳,不竟武人並非文豪),即使日後另立門戶/門派,亦不可忘本 (祖師源流)。.
查看 邢姓和蒋发
邢士廉
邢士廉()字隅三,锡尔德特氏,满洲正蓝旗人,盛京将軍管轄区奉天府承德县人,中华民国及满洲国军事将领,曾任满洲国治安大臣,军事大臣。.
查看 邢姓和邢士廉
邢天正
邢天正(),臺灣登山家,河北武清人,在糧食局任職。臺灣岳界四大天王之一,是台灣第一位完成百岳攀登之人,著有《台灣山脈稜脈圖》、《台灣高山明細表》、《邢天正登山講座》等。去世於天津。1959年與蔡井璋成為第一組有紀錄攀登大霸尖山的台灣人。 曾在1971年台灣登山界盛事中央山脈大縱走擔任藍隊隊長時,寫下:「在沈醉中,我從高山想到太空,想到海洋,想到隔海的遠方,不禁淒然。.
查看 邢姓和邢天正
邢契莘
邢契莘(1887 - 1957)字学耕,号寿农,浙江绍兴嵊县太平乡人,是第一次庚子赔款的留美学生,中华民国船舶及航空工程师。 邢契莘早年在上海南洋中学就读,1909年考入保定直隶高等学校,次年成为清华第一期官费生,留学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造船造舰系入学。1914年毕业后,继续选修造舰系,兼习航空机械。1916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大沽造船所工程师、福州船政局制船主任、北平航空署机械厅厅长、东北航空处技师和处长等职,曾在天津工业专门学校、马尾海军学校、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及中国大学执教。1927年至1932年,任东北航务局及东北联合航务局总经理,东北造船所所长。1934年1月,任青岛市工务局局长。1937年4月,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机械处处长。次年,转任中央雷允飞机制造厂监理,修建南山机场,后来成为盟军对日作战的基地机场。后因眼疾,返重庆休养。1943年3月,任农林部总务司司长。抗战胜利后,先后任大连港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未就任)、交通部塘沽新港工程局局长、水利部珠江水利工程总局局长、广州港工程局局长。1949年至1950年,寓居香港。后去台湾,先后任交通部设计委员会委员、台湾省渔业增产委员会委员。著有《葫蘆島築港記》和《青島工程之研究》。.
查看 邢姓和邢契莘
邢娙娥
邢娙娥,中國西漢時期皇族女性,為漢武帝妃嬪。 邢娙娥與另一位妃嬪尹夫人於同一時期受寵,武帝下詔她們不得相見。 尹夫人向武帝請求看看邢夫人。武帝叫另外一個夫人裝扮成邢夫人,让尹夫人见一见。 尹夫人看了看,說這不是邢夫人。武帝問她怎么看出来的,尹夫人说看她的形体身貌,不想能作為人主的人。武帝令邢夫人穿平常的衣服,亲自前來探望尹夫人。尹夫人望見邢夫人,痛自己不如也。.
查看 邢姓和邢娙娥
邢宥
邢宥(),字克寬,廣東瓊州府文昌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統十三年,中進士,授監察御史,出巡福建。天順年間,出任台州府知府,有政績。后因事情連坐,降為晉江縣丞。明憲宗繼位后,恢復其職,改任蘇州府知府。任期內他重新整理吏治徭役、疏通河道、賑災民飢。隨後被舉薦,加浙江左參政。后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江南,并兼理兩浙鹽政。數年后因病請辭歸鄉。 曾祖父邢廷瑜。祖父邢世賢。父亲邢文廣。.
查看 邢姓和邢宥
邢宽
邢宽(),字用夫,直隶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人。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状元,原以孫曰恭為第一,但因「曰恭」合字為「暴」,不為明成祖喜,遂改取邢寬。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署南京国子监事。有足疾,晚年辭歸。卒于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年)。 有子邢日,成化十六年举人。.
查看 邢姓和邢宽
邢居實
邢居實,字惇夫,一作敦夫。鄭州陽武人(今河南鄭州)。北宋诗人。 邢恕之子。幼年被稱神童,八岁作《明妃引》,末句有“安得壯士霍嫖姚,縛取呼韓作編戶?”之語,傳誦一時。十六、七歲即以文章驰名,與蘇軾、黄庭堅、張耒、秦觀、晁補之等人爲忘年交。哲宗元祐二年卒,年僅二十歲。著有《呻吟集》,已佚。.
查看 邢姓和邢居實
邢峦
邢峦(),字山宾,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北魏官员。.
查看 邢姓和邢峦
邢世忠
邢世忠(),山东济南人,1953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3月毕业于工程兵学校。195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将军衔。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委員。.
查看 邢姓和邢世忠
邢侗
邢侗(),字子愿,晚号来禽济源山主,山东临邑人。晚明政治人物、書畫家。.
查看 邢姓和邢侗
邢国
邢國,即銘文記載的「井國」、「丼國」、「𨙷国」、「𨚢国」,中國歷史上商周時代的一個諸侯國,侯爵,國君為姬姓。《左傳》記載「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可知為周公旦後裔。據《元和姓纂·十五青》、《通志·二六·二·以國為氏》、《古今姓氏書辨証·十五青》記載,為周公第四子,受封為邢侯。.
查看 邢姓和邢国
邢玠
邢玠(),字式如,號崑田,山东益都縣(今青州)人。明朝大臣,官至薊遼總督,曾在万历年间援朝抗倭战争中统帅明军取得重大胜利。.
查看 邢姓和邢玠
邢祚昌
邢祚昌,字鼎如,号天泽,海南省文昌縣何恭都(今新桥大昌仕头村)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举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进士。曾任太湖知县、南京大理寺部事、刑部主事、广西副使分守苍梧道、布政司右参政、布政使等职。.
查看 邢姓和邢祚昌
邢福增
邢福增博士(Dr.),是宗教歷史的學者,從事中國基督教及當代中國政教關係研究多年,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
查看 邢姓和邢福增
邢秉懿
#重定向 憲節皇后.
查看 邢姓和邢秉懿
邢端
邢端(),字冕之,号蛰人,贵州贵筑(今属贵阳市)人。清末进士,中国近现代实业家、官员。.
查看 邢姓和邢端
邢荣杰
邢榮傑(),河北省無極縣人,中國軍事人物。 他於1933年擔任國民黨政府無極縣保安隊大隊長。1937年,他與內丘縣保安隊參加太行軍區冀西游擊隊,後來加入八路軍,並於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他先後擔任冀西游擊隊第五大隊大隊長、司令部參謀長兼第三支隊支隊長、冀豫抗日義勇軍參謀長、太行軍區第五軍分區第三十四團參謀長及第八軍分區參謀長等職位。 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他先後擔任太行軍區第五分區參謀長、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第十六旅參謀長、第十八旅副旅長兼參謀長、中原軍區軍政大學總隊長、第二野戰軍第十二軍第三十六師師長等職位。他在內戰時先後參與了白晉鐵路破襲戰、邯鄲戰役、襄樊戰役、渡江戰役與西南戰役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邢榮傑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兵團師長兼川東軍區涪陵軍分區司令官(1950年)、南京軍事學院訓練部戰術教授會教員與副主任(1952年)、駐越南大使館武官,重慶步兵學校校長、陝西省軍區副司令官等職。 邢榮傑於1955年被授予大校,並於1964年晉升為少將。他曾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與二級解放勳章。 1997年11月20日,他逝世於西安,終年86歲。.
查看 邢姓和邢荣杰
邢菲
邢菲(),中国大陆影视女演员。2015年因参加湖南卫视校园真人秀节目《一年级·大学季》而受到关注,经3个月的上戏学习之旅而荣获上海戏剧学院毕业证书后进入演艺圈发展。 因演出网络剧《恶魔少爷别吻我》安初夏的角色而大受关注。.
查看 邢姓和邢菲
邢顒
邢顒(),字子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東漢末及三國時人,曾投效曹操和在曹魏任官,於曹魏官至太常。.
查看 邢姓和邢顒
邢質斌
邢質斌(),出生於河北省固安县,祖籍山西昔陽;中國資深電視新聞播報員;其播音,以庄重沉稳、字正腔圆为特点。曾担任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节目主播28年,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代播音员。2006年,获中国播音主持最高荣誉——“金话筒奖”。.
查看 邢姓和邢質斌
邢邵
邢子才(),名邵,或作邢卲、邢劭,字子才,小字吉少。北魏、北齐辞赋家、散文家。河间郡鄚县(治今河北任丘)人。.
查看 邢姓和邢邵
邢恕
邢恕,字和叔,鄭州陽武(今河南原陽)人。 自小精通典籍,口若懸河,頗有縱橫家氣度。熙寧年間(1069年~1077年),中進士,補為永安主簿。從程顥學習,與司馬光、呂公著交遊,呂公著薦為崇文院校書,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延陵县,外放七年。十年,再为校书。吴充又任其为馆阁校勘,不久迁为历史馆检校、著作佐郎。邢恕追隨蔡确,累迁职方员外郎。元丰八年三月,哲宗继位,因“定策有功”迁左司员外郎、起居舍人。司馬光死後,邢恕彈劾司馬光,要查禁《資治通鑑》,程颐說他“义理不能胜利欲之心”。 元祐四年(1089年),蔡确倒台,贬永州监仓。元符中出知汝州。徽宗時,蔡京专权,起用邢恕为鏖延经略安抚使,不久改为泾原经略安抚使,擢至龙图阁学士。再为西北边帅,以抗西夏。因不懂軍事,谋略乖方,徙知太原、永兴、疑昌、真定等州府,不久夺职。.
查看 邢姓和邢恕
邢杲
邢杲(),北朝时河北起事领袖,北魏河间人。本是当地望族,任幽州平北府主簿,杜洛周、鲜于修礼在河北起义。邢杲率流民屯守莫城(今河北任丘),之后南下青州北海(今山东昌乐)。建义元年(528年)六月,邢杲率众起事,称汉王,年号天统,攻克光州(今山东莱州)。次年四月,尔朱兆败邢杲于济南,俘至洛阳被杀。.
查看 邢姓和邢杲
邢永宁
邢永宁(),山西定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将。 1988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将,1980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后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政治委员。.
查看 邢姓和邢永宁
邢澍
邢澍(),字雨民、自軒,號佺山,甘肅省階州直隸州(今甘肅省武都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登進士。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任浙江永康縣知縣。後改浙江長興縣知縣,署江西饒州府知府,后任江西南安府知府。為清代史學家及金石學家。.
查看 邢姓和邢澍
邢昭林
邢昭林(),生於河南省郑州市,中國大陸男演員。2014年因参加综艺节目《百万粉丝》而受到关注。因演出《楚乔传》“月七”一角而被观众熟知,后也因《双世宠妃》“墨连城”一角吸粉无数。 现为童乐影视旗下艺人,并且已成立工作室(邢昭林工作室)。.
查看 邢姓和邢昭林
邢昺
邢昺()字叔明。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邢寨村)人。 太平兴国初年,通九经,進士及第,授予大理评事,知泰州鹽城監,賜錢二十萬。真宗咸平元年(998年),改為國子祭酒,咸平二年(999年),始設立翰林侍講學士,首任侍講官,為宋真宗講論《左傳》。咸平二年(999),與杜鎬、孫奭等校定《三禮》、《春秋三傳》、《孝經》、《爾雅》等義疏,咸平四年(1001)九月书成。 景德三年(1006),任刑部侍郎时,真宗与他谈话,“一日從容與上語及宮邸舊僚,歎其淪喪殆盡,唯昺獨存。”。次日赐白金千两,并把他的妻子召到宫庭,赐帽子、披肩等物。官至礼部尚书。大中祥符三年(1010),邢昺患病,帝令太医诊视。卒於真宗大中祥符三年。葬於任丘县东北黄垒村。.
查看 邢姓和邢昺
邢昉
邢昉(1590年—1653年),字孟贞,一字石湖。江苏高淳人。 曾祖邢符,祖邢尚宾,父邢一淳,科场俱不得意。明末诸生,屢試不中,第六次參加鄉試,主考官稱其文筆太狂﹐憤而作《太狂篇》,從此絕意仕途。與方文友好,两人有诗往来。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应杨文骢之请赴华亭幕府。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年),邢昉、方文等人於金陵结社。崇祯十四年辛巳(1641年),方文赴庐州投靠蔡如蘅,邢昉有诗相送。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邢昉旅居宣城。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八月,母赵孺人逝。 邢昉是明代著名詩人,终身布衣,为诗清真古澹,以《故宫燕》最著名,王士禛在《渔洋诗话》独推邢昉「韋、柳門庭人」及「布衣詩人第一」。吴敬梓曾拜访其石臼湖畔故居,謁邢昉墓。著有《宛游草》、《石臼集》。.
查看 邢姓和邢昉
邢敦行
邢敦行(),字立德,號恕堂,直隸安州人。清朝軍事將領。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一甲一名武進士。自頭等侍衛累遷兩廣督標後營參將、廣西梧州協副將、廣東三江口協副將。阮惠攻黎城,戰死。敦行事母孝,將出戰,解衣付其僕,使歸告母。予卹贈總兵銜、騎都尉。.
查看 邢姓和邢敦行
蔡景璋
蔡景璋(),臺灣登山家,彰化縣鹿港鎮人,臺灣岳界四大天王之一,曾任中華山岳協會副理事長、百岳俱樂部部長、1950~60年代的拓山活動皆在他資助之下完成,經商為生,晚年來隨子隱居於蘇澳。與妻子蔡黃梅育有五子四女,於台北市重慶北路一段經營製冰廠。.
查看 邢姓和蔡景璋
金石学
金石学或稱銘刻學 (Epigraphy) ,是文字學中主要研究青銅器及石器,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及明器等一般文物。 金石学研究涉及文字学、历史、书法、文学、图书学等方面。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但在宋朝和清朝最为发达。宋朝石鼓文的出土和清末甲骨文的发现是金石学的重要里程碑。 金石学不等于现代的考古学。在当代,金石学经常和其他学科融合,而不是一门独立学问。.
查看 邢姓和金石学
陳圓圓
陳圓圓(),字畹芬,名沅。中國江苏常州(今江苏境內)人。曾是姑蘇名妓,後為明末山海關名將吳三桂妾,李自成进北京后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劉宗敏擄走,后来下落成谜。.
查看 邢姓和陳圓圓
林文安
林文安(),臺灣登山家,臺北市人,臺灣岳界四大天王之一,台灣百岳之父。.
查看 邢姓和林文安
武举
武举是中国、朝鮮、越南科举考試制度中的武科,目的是選拔軍事人才。源自中國,由武则天於公元702年開始推行,考试内容包括箭、弓、刀、石等。以后宋、明等朝都有武举,至清朝時改稱武科。中國歷史上武舉一共進行過約五百次。相對於文科舉,武科舉較為不受重視。歷朝的武舉時而被廢,時而恢復。 相對于文科考試,中武举者称为武举人,武举第一則稱為武狀元。同文科舉一樣,武舉亦有作弊案件,雖然比較不嚴重。.
查看 邢姓和武举
歷史學
歷史學,簡稱史學,是以歷史為研究對象的學科。雖然在廣義上歷史可以包含人類以外的事物,但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和人文學,歷史學主要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
查看 邢姓和歷史學
汉武帝
漢武帝劉徹(),西汉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於7岁时被冊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達54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武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顯赫建树,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历代史学界和政治家们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极具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会帶了新思維,亲政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對內政策上,漢武帝用人唯才,不問出身,開創了察舉制并兴太学,以致該時期培養及出現了大量名臣良將;他又頒布《推恩令》,和平地削減了诸侯的權力及勢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另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学从此成為中國社會主流思想,另有首开丝绸之路、使用年号、设立刺史、加强内廷权力等开创性举措。 對外政策上,漢武帝一改漢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後世代朝廷奉行的和親傳統,以強勢態度積極地對付匈奴,發動第二階段漢匈戰爭,先後收復了西漢初年的多處領土,不过终其一世未能解除秦朝以來匈奴於中國西北部的威脅刘运动,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年第6期。《汉书·卷六》: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汉书·卷六》: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汉书·卷七》: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汉书·卷九十四》:(前71年)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其后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匈奴终不敢取当,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 漢武帝又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先後在秦朝故土吞灭了东瓯国、南越國、閩越國,并远征异域,消灭衛滿朝鮮及夜郎國等等,继秦朝后再次拓展了中国疆域;同時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丝绸之路,远征大宛,使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达中亚,將帝國在民生、經濟、文化和軍事上,都推上了空前的高峰,其在位期間被稱為漢武盛世,為漢朝的極盛時期。 而漢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對人民造成了相當大的負擔。其晚年性情也變得反覆無常,而且迷信多疑,致使了巫蛊之祸的發生,為其普遍整體正面評價留下負面部份。駕崩前兩年,漢武帝在輪台下道《罪己詔》,重拾文景之治時期的與民生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查看 邢姓和汉武帝
湯斌
湯斌(),字孔伯,號荊峴,晚號潛庵,河南睢州(今睢縣)人,清朝政治人物、理學家暨書法家,官至工部尚書,卒諡文正。.
查看 邢姓和湯斌
满洲国
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大日本帝國在發動滿洲事變(中國稱‘九一八事變’)佔領滿洲後,結合部分清朝宗室以及漢人將領和權貴建立的国家,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所扶持的傀儡政權。其首都设于新京(今長春),1945年8月後遷至通化(今吉林省白山市境内)。領土包括現今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東州),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原熱河省)。 滿洲國初期為共和體制,以清朝遜帝溥儀為元首,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1934年3月改政體為帝國,國號滿洲帝國(又稱大滿洲帝國),「執政」改稱「皇帝」,年號“康德”。雖然名義上為獨立國家,但日本透過簽訂《日滿議定書》、關東軍持續駐紮滿洲等方式,使滿洲國變相成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國原子彈的攻擊,蘇聯紅軍進攻關東軍和滿洲國軍,日本戰敗;同年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儀在通化臨江縣(今臨江市)舉行退位儀式,宣讀《退位詔書》。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獲。隨着中國抗日戰爭的結束,滿洲國正式滅亡。 中华民国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满洲国均不予承认,以「偽滿洲國」稱之。.
查看 邢姓和满洲国
明
#重定向 明朝.
查看 邢姓和明
海南省
海南省,简称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海南省位於中國的最南端,包括海南島、中沙、西沙、南沙群島及其周圍的海域,全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里,面積與台灣島相近35,882.6258 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也是中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以及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常住人口867.15万人,省会为海口市。.
查看 邢姓和海南省
海瑞
海瑞(),字汝贤,又字国开,号刚峰,广东琼山(今海南海口)人,祖籍廣東番禺,明朝政治人物、思想家,舉人出身。.
查看 邢姓和海瑞
文昌
文昌可指:.
查看 邢姓和文昌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查看 邢姓和晋国
亦称为 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