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4 关系: 堂号,姬姓,姒姓,宣化,少数民族,上谷郡,人民币,仓颉,侯友宜,侯君集,侯嬴,侯孝賢,侯宝林,侯峒曾,侯弘實,侯佩岑,侯佑宗,侯德健,侯德榜,侯志強,侯嘉明,侯光炯,侯勇,侯祥麟,侯炳瑩,侯霸,侯雨利,侯耀华,侯耀文,侯湘婷,侯方域,侯文詠,侯怡君,侯景,保定市,信陵君,北魏,刘邦,兵符,秦国,秦朝,羯,鲜卑,赵国,汉姓,河南郡,河北省,洛阳市,漢化,朱亥,... 扩展索引 (4 更多) »
堂号
堂号即祠堂的名称或称号,主要用于区别姓氏、宗族或家族。來源主要有:地名(一般表示宗族的发源地)、典故(与本族祖先相关的故事或传说)、训词和祖先名等。堂号除在祠堂使用外,还会在宅院、族谱、礼簿、灯笼、牌位、墓碑等处使用。.
查看 侯姓和堂号
姬姓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查看 侯姓和姬姓
姒姓
姒姓是中國漢族上古八大姓之一。祖先是夏朝开国君主大禹,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目前分布各地的姒姓后裔不足2000人。.
查看 侯姓和姒姓
宣化
宣化,可以指:.
查看 侯姓和宣化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是实行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区别对待政策的国家的差别用语,是民族主义国家中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群体,人口比例占少数。少数民族可以是原住民族,也可以是外来民族,来源真实可靠且较为全面完整的各类考古学资料可用于对此二者加以鉴别区分。由于少数民族在所居住国家的比例以及他们与多数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语言、服饰等特质,国际法中有一些保护少数民族的专门规定。.
查看 侯姓和少数民族
上谷郡
上谷郡,中國古郡名。 戰國燕置,郡治在沮阳县(今河北怀来縣一帶),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北齊、北周沿之,轄區日易縮小。隋文帝時廢郡,其屬縣劃入易州。隋煬帝改稱上谷郡。户三万八千七百,下领六县:易县、涞水县、遒县、遂城县、永乐县、飞狐县。唐朝初年,改為易州,至唐玄宗開元年間又恢復上谷郡,但不久全国改郡为州,「上谷郡」之名從此走入歷史。.
查看 侯姓和上谷郡
人民币
人民币(ISO 4217代码:CNY,汉语拼音:Ren Min Bi, RMB),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于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的货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至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为止共发行五套,形成包括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在历次美术设计中,第一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解放区的王益久和沈乃庸等人。第二套至第四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著名艺术家、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罗工柳,以及周令钊、陈若菊夫妇、侯一民和邓澍夫妇5人。第五套人民币的彩稿设计工作则全部是由印钞造币企业的专业设计人员承担完成。 人民币在海外清算时称为离岸人民币(代码:CNH),離岸人民幣匯價由离岸人民幣參加行自行對盤,不需經由清算行,从而使其汇率较在岸人民币有所不同。.
查看 侯姓和人民币
仓颉
仓颉是中国神話人物,相传为黄帝史官、以及漢字的創造者,俗稱倉頡先師 、倉頡聖人、制字先師、制字先聖、右史倉聖人或倉頡至聖。传说生有“双瞳四目”。.
查看 侯姓和仓颉
侯友宜
侯友宜,中華民國警察、政治人物。生於嘉義縣朴子市,曾任內政部警政署署長、中央警察大學校長、新北市副市長。中央警官學校45期刑事系畢業,早年曾負責策劃一清專案掃黑行動,亦曾偵破多起重大刑案,是臺灣警界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查看 侯姓和侯友宜
侯君集
侯君集(),中国唐朝初期将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北周驃騎大將軍肥城節公侯植之孙,侯定第五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母窦娘子((553年)—贞观六年六月二十二日(632年7月12日)),外祖父为京兆郡丞隋州长史窦璨。 侯君集自少年时代就勇武为人称颂,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战有功,累迁左虞侯、车骑将军。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间,他曾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唐太宗即位后,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年),改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实际有宰相之职。 贞观九年(635年),任积石道行军总管,跟随李靖平吐谷浑,有很大功劳。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陈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迁吏部尚书。侯君集武士出身,学术上没有造就,迁吏部尚书后方始读书。同年,吐蕃围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授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成功击退吐蕃军。 贞观十三年(639年)冬,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击高昌王麴文泰。十四年(640年)八月,进围高昌时,麴文泰已卒,其子麴智盛投降,得22城,8046户,17700口。太宗以高昌故地置西州。侯君集入高昌时,因为自身私占钱财,不敢禁制将士竞相盗窃,班師后被人揭发而下狱。虽被免罪,却由于欽羨長官李靖武功卓越而晉尚書右僕射。此次不得拜相,對仕途心怀不满。贞观十七年(643年),洛州都督张亮密告侯君集煽动自己谋反,但太宗以缺乏旁证,未予追究。 后太子zh-hans:承乾; zh-hant:承乾-同魏王李泰爭嫡日烈,各有黨羽。侯親善太子,策劃兵變,事發被捕。定罪後,太宗於刑前,親往質問,對以『朕因汝從此不登凌煙閣』。侯聞言動容,拜倒大嚎,最後求皇帝念舊,允留侯門香火(當時論罪當族之)。太宗許赦免其妻及一子(後遷嶺南),侯亦甘心受刑。太宗没有撤掉侯君集在淩煙閣的圖形。 侯君集被抄家时,被发现家里有二美人,容色绝代。太宗问其缘故,答:“我们吃人乳,不吃饭。” 爾後太子與魏王俱被黜、仍保皇子身份,警示大位不可智取。某次太宗回憶前塵,召承--問『何以謀反』,承--坦承『欲保太子位耳』;再同群臣評論,多以『事由上而起』,指若非太宗三心兩意,子臣何以結黨窺覬。太宗默然。.
查看 侯姓和侯君集
侯嬴
侯嬴(),战国时期魏国的隐士,七十多岁为魏国国都大梁(今开封市)的守门小吏。为信陵君魏无忌所尊重,待以上礼。 前257年,秦国白起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信陵君欲援赵。侯嬴为之谋划,因魏安禧王的宠妃如姬曾受信陵君之恩,侯嬴定计让如姬盗出宮中虎符,并让力士朱亥陪同信陵君,威奪晋鄙兵權以救赵,史称“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出发后,侯嬴自刎而死,大约與朱亥殺死晋鄙同時。 H H H.
查看 侯姓和侯嬴
侯孝賢
侯孝賢,知名電影導演,老家在鳳山並在鳳山就讀成長。侯孝賢喜愛使用長鏡頭、空鏡頭與固定鏡位,讓人物直接在鏡頭中說故事,是他電影的一大特色。目前是臺灣電影文化協會榮譽理事長。1989年的《悲情城市》获得金狮奖。2015年以《刺客聶隱娘》獲得坎城影展及第52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與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
查看 侯姓和侯孝賢
侯宝林
侯寶林(),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北京人,先學演京劇,後改說相聲。1940年起,與郭啟儒搭檔,合演對口相聲。侯寶林是極負盛名的表演藝術家,注重相聲的理論研究,著有《相聲溯源》、《相聲藝術論集》等,被譽為相聲界的一代宗師。中国民主同盟成员。.
查看 侯姓和侯宝林
侯峒曾
侯峒曾(),字豫瞻,號廣成,直隸嘉定縣諸翟鎮紫堤村(今屬上海市閔行區)人。明末政治人物。清軍破南京後,與黃淳耀等守衛嘉定,城破殉國。.
查看 侯姓和侯峒曾
侯弘實
侯弘實(清朝史書避乾隆帝弘曆諱改寫成侯宏實;),千乘人《十国春秋·後蜀·卷51》:侯宏實,千乘人 侯弘實年幼家中貧窮,十三歲时曾在屋簷下打瞌睡,夢到自己在暑月大雨變成彩虹在黃河喝水,良久才散去。他的母親看到後感奇怪,問他有否感覺不適;侯弘實回答他夢到留在河中,取水填飽肚子就回家。幾個月後,有蜀僧臨門拜訪,對侯弘實母親說:「女弟子有後福,契合兒子氣力。」她叫侯弘實出來讓僧人看看,僧人看後道:「是蜺龍啊,但不是真龍。做官一定聲名顯赫,唯需要離開故鄉至江海地方做官,而信佛才會善終。」《太平廣記》引用《鑑戒錄》亦有類似記載。 其後侯弘實在後唐擔任河中都指揮使,同光三年(925年)隨魏王李繼岌遠征前蜀,他屬保义军节度使康延孝部下。之後康延孝叛變,並在漢州敗亡,蜀高祖孟知祥俘虜他和李肇,任命侯弘實為牙內馬步指揮副使。不久统兵对抗东川节度使董璋,侯弘實先行攻下閬州,一馬當先;到彌牟鎮之戰他也參與其中,董璋的敗亡他亦有功。 孟知祥即帝位,改封侯弘實為奉鑾肅衛指揮副使,同年受遺詔和趙季良等人共同輔政,進封侍中。他後來任職眉州刺史、寧江武泰節度使,晚年信佛,興建禪院和藏經閣,獲得善終;而他的母親年八十一,累封太夫人,就如當年僧人所說一樣。.
查看 侯姓和侯弘實
侯佩岑
侯佩岑(英文:Patty Hou,),台灣女藝人,景文高中、美國南加州大學畢業。侯佩岑的母親是台灣知名女演員林月雲,父親是電視節目製作人侯世宏,2001年侯佩岑擔任記者開始在電視圈嶄露頭角,2004年起跨行往綜藝節目主持人發展,曾主持過金鐘獎和金曲獎等大型頒獎典禮。侯佩岑在2011年結婚,目前育有二子,仍經常在公開場合或電視節目上露臉。.
查看 侯姓和侯佩岑
侯佑宗
侯佑宗,京劇鼓師,以在京劇音樂藝術上的成就在1989年成為台灣中華民國教育部民族藝術藝師,曾任台北中國文化大學、關渡國立藝術學院(現在的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板橋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在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教師,教授京劇司鼓藝術。 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2年出版《侯佑宗的平劇鑼鼓》專書和音樂光盤,保存記錄他的藝術生活和音樂成就。 他的京劇司鼓學生有邱火榮、劉大鵬、高健國等。 顧正秋從民辦上海戲曲學校畢業後自組劇團(挑班)唱戲,在王燮元介紹下請他打鼓,就此擔任顧正秋劇團的鼓師,經過第1任琴師查長生時期和查離職後的王大寶(王克圖)時期,1940年代末,顧正秋劇團到台灣台北表演,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全團就留在台北了。 顧正秋劇團解散後,他和王克圖參加中華民國陸軍京劇團隊陸光劇隊的音樂工作,1980年代後期,他致力在大專院校音樂科系傳承京劇司鼓藝術,演奏工作多交棒給培養很多年的弟子劉大鵬等。 Category:台灣京劇鼓師.
查看 侯姓和侯佑宗
侯德健
侯德健(),台湾音樂家,六四事件天安門廣場四君子之一。現為《易經》研究者,出版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
查看 侯姓和侯德健
侯德榜
侯德榜(),又名侯启荣,字致本,化工专家,福建省侯官縣風尾坡村人。“侯氏联合制碱法”的发明者,著有《制碱》。与永利碱业创始人范旭东同为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先驱。.
查看 侯姓和侯德榜
侯志強
侯志強(Gary Hau Chi-keung,),香港新界原居民,現任上水區鄉事委員會主席、北區區議會當然議員、新界鄉議局當然執行委員及惠州政協委員。.
查看 侯姓和侯志強
侯嘉明
侯嘉明(英文名:Alyson Hau,)是香港資深電台唱片騎師,自2000年(17歲)已在香港新城電台的精選104主持節目,同年轉職香港商業電台的HMV864主持英文節目,再於2003年轉職香港電台第三台主持英文節目,並於2007年6月起同時主持香港電台第二台的節目好心情,於2008年3月起主持香港電台第二台晨光第一線節目。2014年5月28日,在節目中宣佈結束主持晨光第一線。2018年4月16日,聯同朱凱婷,再度成為.
查看 侯姓和侯嘉明
侯光炯
侯光炯(),中国土壤学家。上海金山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化系。西南农业大学教授、自然免耕研究所所长。从事土壤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达60年。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称学部委员)。Category:金山人 Category:侯姓.
查看 侯姓和侯光炯
侯勇
侯勇(),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人,中國大陸演員。.
查看 侯姓和侯勇
侯祥麟
侯祥麟(),广东揭阳人,生于广东汕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著名化学工程学家、石油化工科学家。.
查看 侯姓和侯祥麟
侯炳瑩
侯炳瑩(April,),出生於香港,香港女藝人。出身於演藝世家。父親金滔(本名侯柱國,已故)為台灣竹聯幫創始人之一,為台灣1970年代中國電視公司當家小生。 十四歲被母送入電影圈,以幼齡考進邵氏電影公司第五期訓練班,結業後亦拍過電影。1996年赴台發展,拍攝《施公奇案》(華視)聲名大噪而爆紅台灣 ,成為台灣近年電視史拍攝劇集最長也是最美的古裝打女。就因日以繼夜疲勞拍戲,而導致因篩餓受傷的脊椎舊疾復發及子宮頸癌,當時也由於侯炳瑩怕影響拍戲進度,她仍敬業忍痛拍完。後來又因接演了台視的《絕代雙驕》延緩原先的開刀計畫,直到她的戲份結束才有空與醫生排定時間。侯炳瑩曾居留於馬來西亞 HVD 華人電視工作一年,作品有《薔薇之淚》等多部電視劇。 侯炳瑩在演藝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因子宮頸癌,而息影退出,息影從商。後轉行當作家,2009年出版首部半自傳體心靈療癒小說 ─ 《火柴盒》。.
查看 侯姓和侯炳瑩
侯霸
侯霸(),东汉初年大臣。字君房,河南郡密县(今河南省新密市东南)人。西汉时,在汉成帝手下为太子舍人。侯霸严肃有威仪,一心好学,曾以九江太守房鳳为师,研究《榖梁春秋》。新朝初年,侯霸升任为淮平大尹。汉光武帝建武四年(28年),刘秀授予侯霸尚书令。他通晓西汉旧制,收录西汉的遗文档案,条奏前朝法令制度,多被刘秀采行。建武五年十一月壬寅,继伏湛为大司徒,封为关内侯。建武十三年,薨,追封谥则乡哀侯,食邑二千六百户。子侯昱嗣爵位。.
查看 侯姓和侯霸
侯雨利
侯雨利(),生於日治台灣台南州北門郡二重港(今台南市北門區),企業家,為台灣台南幫商人的領導者之一,與王永慶齊名,有南侯北王之稱。.
查看 侯姓和侯雨利
侯耀华
侯耀华(),满族人,生于北平,喜剧演员、主持人,相声大师侯宝林次子,相声演员侯耀文的胞兄。.
查看 侯姓和侯耀华
侯耀文
侯耀文(),中国著名相声演员。满族,祖籍北京。时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铁路文工团党委委员、副总团长(副局级)兼说唱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相声大师侯宝林之子。 登记姓名时正赶上大跃进,工作人员自作主张以侯跃文名字登记,后改回。其兄弟为著名的喜剧演员侯耀华。.
查看 侯姓和侯耀文
侯湘婷
侯湘婷(),台灣女歌手及演員。嘉義市人。.
查看 侯姓和侯湘婷
侯方域
侯方域(),字朝宗,號雪苑、杂庸子,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與汪琬、魏禧合稱「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明末四公子」。與陳貞慧交情尤深。孔尚任《桃花扇》戲劇,即方域愛情故事。.
查看 侯姓和侯方域
侯文詠
侯文詠(),臺灣作家、醫師,曾榮獲省新聞處短篇小說首獎,中華文學獎、小說獎、散文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第五、六、七屆散文佳作及小說第三名和佳作,共計獲獎三次。寫作領域橫跨小說、散文、社會文學、評論, 並經常在廣播電台節目擔任特別來賓。出生於台南市新營區,父親是台南市新營區人,母親是嘉義縣東石鄉人。擁有內科、麻醉科專科醫師資格,曾任臺大醫院和萬芳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及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目前專職寫作。.
查看 侯姓和侯文詠
侯怡君
侯怡君(Rene Hou,),台灣女演員,出生於南投縣水里鄉,國立藝專舞蹈科畢業,暱稱:侯莎蕾(音: "猴塞雷" - 粵語「好犀利」,很厲害之意)。第一位完成超級鐵人三項226公里的台灣藝人。.
查看 侯姓和侯怡君
侯景
侯景(),字萬景,朔方人(或說是雁門人),鲜卑化羯人,父親侯標,祖父乙羽周,南北朝侯景之亂的主角。.
查看 侯姓和侯景
保定市
保定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市境北临北京市、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沧州市,南邻石家庄市、衡水市,西界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拒马河、唐河、大沙河等由西向东流入白洋淀及大清河。全市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55.24万,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保定曾先后为清代直隶省及近代河北省的省会,素称首都“南大门”,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查看 侯姓和保定市
信陵君
信陵君(),名无忌,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後世亦稱魏公子。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安--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或稱“養士四公子”)。.
查看 侯姓和信陵君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查看 侯姓和北魏
刘邦
汉高帝劉邦(),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蘇徐州丰县)人。秦末汉初的政治家、軍事家。刘邦从沛县起兵反秦,被萧何、曹參、樊哙等人拥立,自稱沛公,后投奔楚項梁,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约,破武关,秦王子婴降。秦国灭亡后,项羽分封入关诸侯有功者,封刘邦為汉王。楚汉战争中,劉邦擊敗項羽獲勝,統一自秦亡後的天下,於西元前202年稱帝,史称西漢,為漢朝开国皇帝,駕崩於西元前195年,在位7年,死后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史稱汉高帝。太祖為其正式廟號,而史書多稱呼 「漢高祖」。.
查看 侯姓和刘邦
兵符
兵符是中国古代調兵或传达命令所用的憑證,用銅、玉、木或石制成。形状似虎,也称作虎符。兵符制成两半,一半留给君主,另一半交给下属,须两半符合后命令才能生效。现存最早的虎符原物为1973年在当时西安南郊(今雁塔区)北沈家桥村出土的杜虎符。.
查看 侯姓和兵符
秦国
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嬴姓,趙氏。认为秦先祖蜚廉是商朝末年纣王的宠臣。据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周初三监之乱平定后,蜚廉“东逃于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杀蜚廉,西迁商奄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鉴于秦人和奄国同姓,同主少皞,李学勤先生认为秦人始祖可能起源东方,在西周初年被谪戍西方。据,西周周孝王因秦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其封於秦,作为周朝分封国。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獲封为诸侯,為伯爵地位,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国。周朝给其封地在今甘肃河东地区到陕西一带。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甘肃天水到陇南一带)建都近300年。雍城遗址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國與西戎、義渠之間有通婚、結盟的關係,秦國崛起後,這些勢力皆被併入秦國。战国时期,秦孝公实施商鞅变法,为秦滅六國奠定基础。嬴政在前221年,統一諸夏,秦始皇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制帝國,秦帝国较西方的罗马帝国还要早兩百年。.
查看 侯姓和秦国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查看 侯姓和秦朝
羯
羯()又称羯胡,4世紀初時居住在中國北方山西一帶的少數民族,後趙石勒出身於此部族,原隸屬於南匈奴部落联盟的高加索人種或伊朗人種部落,他们可能和粟特人一样属于东伊朗系民族,中國史書將他們歸類於雜胡。冉魏政權時代,號召漢人對羯胡進行種族滅絕,山西羯人被屠杀殆尽後,仍有部分殘部,但此後歷史不詳。學者對他們的起源有數種猜測,有源自中亞大月氏、康居部落联盟、呼揭等等假說,但因文獻資料太少,這些假說都無法獲得證實。.
查看 侯姓和羯
鲜卑
卑(漢語拼音:Xiānbēi;上古汉语擬音:*Sr-pe),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东胡(一說山戎)或稱通古斯部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遊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鲜卑主要活动于赤峰市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 2世紀時鮮卑國占据匈奴國領地,稱雄塞北。4世紀西晉滅亡後,鲜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衝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篡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在青海建立的鮮卑別支吐谷渾汗國則維持到663年為吐蕃所滅。.
查看 侯姓和鲜卑
赵国
赵国,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也作勺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查看 侯姓和赵国
汉姓
汉姓,指的是汉民族以及采用汉族姓氏或汉族风格的姓氏(漢化的姓氏)的其他周边民族(如朝鮮族、京族等)的姓。汉姓一般由一个汉字组成(單姓),也有少部分以两个或以上汉字组成(複姓)。汉民族的传统姓名系统(汉名)中包括氏、姓、名、字、号等,但現在一般人只有姓與名,部分人或會使用化名、筆名、網名等。.
查看 侯姓和汉姓
河南郡
河南郡,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郡級行政區,舊稱三川郡(古土文物作「叁川郡」),又曾改稱河南尹,唐朝以後由洛州、河南府所取代,「河南郡」名稱走入歷史。.
查看 侯姓和河南郡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查看 侯姓和河北省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查看 侯姓和洛阳市
漢化
漢化(Sinicization,sinicisation,sinofication,或sinification),也称中國化、華化,是指將其他非漢族的語言或文化,同化成為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文化,或是使用漢族的語言,中文,的過程。漢化被許多人認爲是文化同化的一種形式。有部份人认为汉化是強勢漢文化對其他弱勢文化的破壞與侵吞。漢化、中國化與儒化等,都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缺少嚴謹的定義,也因此常會造成爭議。.
查看 侯姓和漢化
朱亥
朱亥,战国时魏国的遊俠,有勇力,隱身市井之中當屠夫,居於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安嫠王十九年(前258年),因侯赢的推薦,成了信陵君的上宾,並幫助信陵君以四十斤铁锤擊殺將軍晉鄙,奪取兵權,解救趙國,事成之後,隐居不出。 李白作《俠客行》歌咏朱亥。 朱亥死後被當地人立廟祭祀,尊為「朱仙」,其故里亦改稱朱仙镇。.
查看 侯姓和朱亥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查看 侯姓和戰國
易州
易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元年(581年),置易州。唐朝时属河北道,曾改为上谷郡。户四万四千二百三十,口二十五万八千七百七十九。下辖六县。明朝时属保定府。清朝初年,仍属保定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因境内有清泰陵的缘故升易州为易州直隶州。涞水县及广昌县(现涞源县)归属易州直隶州。.
查看 侯姓和易州
曲沃武公
#重定向 晉武公.
查看 侯姓和曲沃武公
晉侯緡
晉侯緡,姬姓,名緡,是春秋時期諸侯國晉國的國君,晉鄂侯之子、晉哀侯之弟,晉國第十七任君主,在位26年。 前704年(據《左傳》則為前704年),周桓王出兵擊敗曲沃武公,立公子緡為晉侯。前679年,曲沃武公出兵滅晉,並向周僖王賄賂,僖王命曲沃武公為晉君,列為諸侯,是為曲沃克晉。.
查看 侯姓和晉侯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