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正黏液病毒科

指数 正黏液病毒科

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希臘文Orthos有「正確,直」之意;myxo有「粘液」之意)屬於負鏈RNA病毒,共有六個屬,此科的病毒可感染脊椎動物。造成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正是正黏液病毒科的一員,屬於負鏈RNA病毒。正黏液病毒科可分為四屬病毒,三屬為流行性感冒病毒,分為A型、B型及C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以及传染性鲑鱼贫血病毒屬和托高土病毒屬。流行性感冒病毒可以感染人、馬、豬及禽類(參見禽流感),其中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可以感染人、豬、馬及鳥類,而B型流行性感冒,僅可感染人類。C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僅感染人、豬,造成之病害較少。 A型及B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之感染力非常強,傳播速度非常快,可以稱之為最重要的疾病之一,感染範圍遍及世界各大洲。水禽類,尤其是候鳥,為各不同血清型病毒之帶原者及病毒重組之動物。传染性鲑鱼贫血病毒則鮭魚,托高土病毒則可以感染脊椎動物及非脊椎動物,如蚊子和海蝨。 本科中有三屬為流感病毒,其分類方法依照其表面NP及M抗原相異性:.

60 关系: AntibodyAtlantic salmon台灣奥司他韦宿主屬 (生物)上皮組織亚洲流感哺乳动物凝集素神经氨酸酶禽流感系統分類學红血球瘟疫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10N7亞型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甲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电子显微镜物种Endocytosis血球凝集素血清型香港流感鮭魚路透社鸟类迁徙脊椎动物GenomeGlycoproteinGolgi apparatusH7N4HemagglutininInfluenza A virusIsavirusMatrix proteinMRNANeuraminidaseNucleoproteinPig...ProteinSerotypeThe New Zealand Herald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病毒核糖核蛋白模式種明尼苏达大学海蝨海豹 扩展索引 (10 更多) »

Antibody

#重定向 抗体.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Antibody · 查看更多 »

Atlantic salmon

#重定向 大西洋鮭.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Atlantic salmon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INN:Oseltamivir)是一種作用于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其抑制神经氨酸酶的作用,可以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以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奥司他韦是基于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的成功案例,在这种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大量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手段,根据靶酶的三维结构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高效低毒专一性强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奧司他韋以品牌名稱特敏福(Tamiflu)出售,治療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的抗病毒藥物。許多醫療機構在感染症狀48小時內用於有併發症或併發症高危的人群。他們建議它用於那些高危人群感染,而不是一般人群。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建議臨床醫生酌情處理那些存在風險較低者。口服服用有藥丸或液體製劑。 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是奥司他韦的专利持有人,目前他们生产的奥司他韦磷酸盐胶囊剂(商品名Tamiflu,中國大陸稱达--菲,港譯特敏--福,臺灣譯為克流--感)是市场上唯一的奥司他韦制剂。2005年10月间,由于禽流感在世界范围的扩散,全球掀起一股抢购的风潮,罗氏也因为不肯开放奥司他韦的专利权、限制销售等行为而。2009年的H1N1新流感及2013年H7N9流感亦使用奥司他韦作治療。.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奥司他韦 · 查看更多 »

宿主

宿主(Host),也稱為寄主,是指為寄生物包括寄生蟲、病毒等提供生存環境的生物。.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宿主 · 查看更多 »

屬 (生物)

#重定向 属.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屬 (生物) · 查看更多 »

上皮組織

上皮组织,简称上皮(英語:Epithelium),包括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三类。被覆上皮是被覆于各结构界面处的上皮组织,由规则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被覆上皮可衍化成腺上皮和感觉上皮。一般所说的上皮指的是被覆上皮。 上皮是一種多樣化的組織;除了極少數例外以外,大部分上皮組織會覆蓋所有身體的表面、體腔及管道。因此,上皮的功能是作爲兩個不同生物隔間之間的介質。所以上皮具有廣泛的功能,例如選擇性擴散、吸收或分泌、物理性保護及阻隔身體。所有這些主要的功能在單一的上皮表面皆可執行。表面上皮所形成的連續性片狀構造是由一或多層細胞組成。細胞間被少量細胞間物質所分開,這些物質可能代表相鄰細胞間癒合的糖盞。上皮細胞彼此之間藉由名爲細胞接合的一些細胞膜特化物而緊密相連,提供了物理性的強度,並作爲訊息和代謝物交換的媒介。所有上皮被不同厚度的基底膜所支撐,基底膜將上皮與下方的支持組織分開,而且不會有血管穿梭其中,因此上皮必須依靠鄰近的支持組織將氧氣和代謝物擴散而來。.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上皮組織 · 查看更多 »

亚洲流感

亚洲流感是一种最初1957年在中国爆发的流行性感冒,该病随后在同年传遍全世界(包括美国)。病毒一直持续到1958年。 亚洲流感是A型流感的H2N2病毒(H2N2的H与N是代表病毒中的血凝素与神经氨酸酶蛋白质),流感疫苗在1957年被研发出以对抗病毒爆发。據信全球共有至少100萬人死于该病毒;美国相对死亡较少,只有大约72000人死亡。 亚洲流感病毒稍后进行抗原转变,进化为H3N2,即所谓的香港流感,其在1968年至1969年导致死亡较少的流感爆发。 从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共3700个1957年病毒测试包被从美国病理学院(CAP)错误的发往世界各地。大多数含有这个流感病毒的测试包未被收件人重視,因此从加拿大的一个实验室中病毒樣品遭到外洩。美国病理学院的任务在于帮助其它试验室鉴别未被鉴别的病毒样品,但是当时它的合作私人试验室错误地将1957年的病毒当作新的流感A系病毒送出。美国政府将1957年的病毒看作是致命性的,因此要求收件人销毁这些病毒。.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亚洲流感 · 查看更多 »

代人在生物学上属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种,由人猿/古猿演化而来。長者智人化石表明,現代人類在約20萬年前的東非大裂谷演化成形。 人类有比其他動物更發達的大腦,能進行複雜的計算和抽象思維。加上人類的直立身驅使人類的前肢可以自由活動,因此人類對工具的使用遠超出其他任何物種。人类还试图用哲学、艺术、科学、神话以及宗教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这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了高级工具和科學技术的发展。 与其他高等灵长目动物一样,人类是社会性的。人类个体之间的社会交际创立了广泛的传统、习俗、宗教制度、价值观、法律,这些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人尤其擅长用口語、手势、肢體語言与书面语言来溝通、協作、表达自我、交際、交换意见、组织事物。 截至公元2012年,世界人口已超过70億,大约是所有曾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6%。.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人 · 查看更多 »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綱(学名:Mammalia)的一类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05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08版的IUCN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 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 它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它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的一员。.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哺乳动物 · 查看更多 »

凝集素

凝集素(Lectins)是一種對醣蛋白上的醣類具有高度特異性的结合蛋白。在實驗室中,經常被用來分離、純化醣蛋白。 Lectin的名字的由來是來自於拉丁文中的legere,代表選擇的意思。儘管它們最初是在一百多年前於植物中發現,但是如今認為它們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一般普遍認為最早關於血球凝集素的敘述,來自於1888年彼得·赫曼·斯蒂尔马克在塔尔图大学(專制時期的俄國最老的大學之一)发表的博士論文。血球凝集素,也具有高度毒性,由斯蒂尔马克自蓖麻的種子純化出來(Ricinus communis)而命名為蓖麻毒素(Ricin)。然而大部分的凝集素基本上在作用時不具有酵素活性以及不造成免疫反應。凝集素在自然中到處存在,它們可以結合游離溶液中的醣類,或者特定蛋白質結構的某一部分上。它們凝集細胞并(或者)參與糖结合(glycoconjugate)作用。 雖然人們認為在植物中凝集素的功能是結合細胞表面上的醣蛋白,然而在動物中它的功能也包括結合可溶性的細胞外或細胞內醣蛋白。舉例來說,有一種凝集素被發現在哺乳類动物肝細胞的表面上,能夠專一性的識別乳糖殘基。人們相信這些細胞表面上的接受器是負責將循環系統中的特定醣蛋白移除。另一個例子是甘露糖-6-磷酸接受器能夠識別含有此種殘基的水解酵素,隨後標定這些蛋白將其送至溶小體。它們提供許多不同的生物功能——從細胞附著的調控,到醣蛋白合成,以及血液中蛋白質的濃度。凝集素也能夠藉由識別僅在病原中發現或是無法進入宿主細胞的的醣類而在免疫系統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純化的凝集素對於臨床应用非常重要,因為它能夠用來鑑定血型。有些存在人類紅血球上的醣脂質以及醣蛋白能夠經通过凝集素來鑑定。一種來自於雙花扁豆(Dolichos biflorus)的凝集素,經鑑定後发现可识别A1血型。來自於植物Ulex europaeus的凝集素,經鑑定後发现可识别H血型抗原,而來自於植物Vicia graminea的凝集素则可识别N血型抗原。 凝集素在植物中的真正功能還有待研究,而是否僅具細胞附著功能依然還有疑問。凝集素在種子中大量表現(通常自種子中純化),并且隨著植物生長而減少,这顯示其在植物發芽或種子自我生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凝集素被視為免疫系統中的直接演化前身,而且它們至今依然在此扮演重要角色 - lectin complement activation pathway, Mannose binding lectin, S,P,E lectins, etc.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凝集素 · 查看更多 »

神经氨酸酶

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又称唾液酸酶,神經氨酸(5-氨基-3,5-二脫氧-D-甘油-D-半乳壬酮糖酸),是分布于流感病毒被膜上的一种醣蛋白,它具有抗原性,可以催化唾液酸水解,协助成熟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感染新的细胞,在流感病毒的生活周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甲型流感病毒中,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会发生变异,这成为划分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在目前已知的甲型流感病毒中共有9种不同的神经氨酸酶抗原型。.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神经氨酸酶 · 查看更多 »

禽流感

禽流感(Bird Flu),全名鳥禽類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Avian influenza strains are those well adapted to birds".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禽流感 · 查看更多 »

系統分類學

系統分類學(systematics)是研究物種的演化歷史,以及他與其它物種間的關係的學科。關係被可視化为進化樹(別名:進化樹,系統發生樹,系統發育)。系統發育有兩個組成部分,分支顺序(顯示組的關係)和分支長度(顯示進化的量)。利用生物物種在不同的環境,地區進行不同的演化,以基因或是基因產物,也就是蛋白質的資訊,將物種演化的歷史進行解析。比方說形態上的演化傾向等等。.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系統分類學 · 查看更多 »

红血球

红血--球(Red blood cells (RBCs)),又称为红--细胞或血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球,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将氧气从肺或鰓运送到身体各个組织的最主要的媒介。破裂中的红血球或其碎片则称为裂红--细胞(schistocyte)。.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红血球 · 查看更多 »

瘟疫

瘟疫,指大型且具有傳染力又會造成死亡的流行病,在廣大區域或全球多處傳染人或其他物種。現代醫學衛生發達,許多會造成大量死亡的瘟疫都有效控制為流行病等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大流行病的出現應符合下列條件:.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病毒

病毒(virus,中文舊稱“濾過性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靠寄生生活的介於生命体及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它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目前不把它歸於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動物)之中。它是由一个保护性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藉由感染的機制,这些简单的有機体可以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进行自我复制,但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病毒可以感染几乎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第一个已知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马丁乌斯·贝杰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已有超过5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研究病毒的科学称为病毒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病毒由两到三个成份组成:病毒都含有遺傳物質(RNA或DNA,只由蛋白质组成的朊毒體并不属于病毒);所有的病毒也都有由蛋白质形成的衣壳,用来包裹和保护其中的遗传物质;此外,部分病毒在到达细胞表面时能够形成脂质包膜环绕在外。病毒的形态各异,从简单的螺旋形和正二十面體形到複合型结构。病毒颗粒大约是细菌大小的百分之一。Collier pp.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病毒 · 查看更多 »

甲型流感病毒

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常简称甲流)是一种流感病毒,包含多种亚型,可感染野生鸟类、驯养家禽、猪、马和人等多种哺乳類動物并导致流行性感冒。该病毒是正黏液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下的唯一一个物种。人们从野生鸟类身上提取出了甲流病毒的所有亚种的菌株,但鸟类本身却很少发病。一些甲流病毒的可导致家禽和少部分人类发病。病毒有时可通过野生水鸟感染到家禽身上,而这可导致人类流感瘟疫爆发。 人们已研制出甲流病毒的疫苗,许多国家为了能在禽流感爆发之际能够快速应对而囤积了不少疫苗。2011年,研究人员报告称发现了对甲流全部亚型都有效的抗体。 历史上著名的流感大爆发均为甲型流感病毒所致,包括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亚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1977年俄罗斯流感、2003年H5N1禽流感、2009年猪流感、2013年H7N9流感等。.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甲型流感病毒 · 查看更多 »

甲型流感病毒H10N7亞型

H10N7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有时称为禽流感)的亞种。在2004年,埃及首次爆發有人类感染的H10N7疫症。此次爆發感染了一些伊斯梅利亞的居民,包括两个一岁的婴儿和有一个孩子的家禽商人。 全球首三度爆发H10N7(但未感染人类)的個案在美国明尼蘇達州出現。首兩宗是在1979年,於一个火雞农场爆發;而該農场在1980年第三度爆发同一病毒。据亚临床研究:雖然H10N7的临床病徵不严重,但火雞的死亡率卻高达31%。未感染病毒的火雞之後已和感染了其時无法辨認的病毒(即H10N7)的火雞隔离,並被安置在一个邻近該土耳其农场的池塘。 H10N7病毒也在欧洲造成了嚴重的影响:在2014年,港海豹因感染H10N7而導致死亡率大幅增加。第一个個案是在2014年春季於瑞典爆發。随后,H10N7的疫情扩散到丹麦。几个月后,H10N7扩散到德国和荷兰附近的北海,並造成当地港口区內10%海豹死亡。.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甲型流感病毒H10N7亞型 · 查看更多 »

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

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1N1),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也是人類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 所謂「H1N1」是病毒名稱的縮寫,其「H」指的是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而「N」指的是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兩種都是病毒上的抗原名稱。其意思是:具有「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第1型、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第1型」的病毒,因此,根據其結構類推,則也有「H2N2」、「H5N1」等的流感病毒。血球凝集素共有1~16型,神經氨酸酶共有1~9型。 一些H1N1的種類可以在人類間傳播,包括1918年的流感大爆發,另一些可在雀鳥和豬之間傳播。 这种病毒的遗传组成存在争议。根据它的血凝素蛋白和神经氨酸酶的类型,科学家同意这是一种H1N1病毒。它是由人、猪和禽流感的遗传物质组成,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它主要是由猪流感的基因组成的。 H1N1新型流感原是一種於豬隻中感染的疾病,屬於甲型流感病毒。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資料顯示,美國以前即曾有人類感染豬流感之病例。日前墨西哥與美國爆發的豬流感疫情,即為H1N1病毒所引起,但目前對此種結合豬流感、人類流感的新病毒的流行病学了解很少。 2009年3至4月,墨西哥爆發H1N1疫潮,導致過百人感染。疫情其後傳播到全世界。2009年4月30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把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提高到第5級。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至最高等级第6级。.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 · 查看更多 »

甲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

型流感病毒H5N1亞型(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5N1,記作A(H5N1)或H5N1),也稱H5N1病毒、H5N1禽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個高致病性亞型,具有血凝素(hemagglutinin)第5型,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第1型。H5N1病毒可以導致人和一些其他的動物死亡。 有一個在鳥類及禽類間傳播的H5N1毒株稱為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病毒H5N1亞型(HPAI A(H5N1),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 of type A of subtype H5N1),這一毒株是H5N1流感的致病源。該病毒在鳥群中的傳染性很強,發病突然、病症嚴重、死亡快速,因而屬於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這是一種動物流行病(不在人類間傳播)和動物共患病,可在很多物種間傳播 This was reprinted in 2005: 。 H5N1病毒是1996年首次在中國廣東的家鵝中明確發現。H5N1病毒主要感染鳥類並導致禽流感。1997年在香港傳播時,很多農場的雞受感染後都即時死亡,並引發首次報告了H5N1病毒感染人類的病例,使一名幼稚園學生死亡。2003年至2015年,全世界已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630例人類確診個案,其中375例死亡,死亡率約60%;這些確診的報告病例全部發生在東南亞地區(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柬埔寨、中國大陸)。2006年3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一個中國”原則將“H5N1禽流感全球及國家圖”將臺灣劃為感染區。2006年3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公開說明,臺灣沒有任何人類或家禽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不是傳染區。 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家在美国《科学》杂誌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破译”了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机制,这一发现对防止禽流感病毒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甲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 · 查看更多 »

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

H7N9(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7N9,記作A(H7N9)或H7N9)是一種甲型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的一個亞型,因病毒在禽鳥類的死亡率低,經基因交換後轉移到人類上感染後成為病發期短、重症率與死亡率均相對於SARS略高而引發社會注意。 H7N9原本屬於低致病性感冒病毒,仅在禽间发现。2006年美国卫生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开了1988年发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火鸡身上第一个病毒记录。2013年3月下旬,人类感染甲型流感H7N9病毒與病例在上海開始陸續在中国长江三角洲一帶的城市被发现,這是該病毒全球首次感染人類,中国農業部獸醫師于康震表示:家禽、鴿子中分離到的H7N9與患者分離出之病毒高度同源,該病毒經基因交換後仍能感染雞、鴿子等禽鳥,對家禽呈低致病力,感染後沒有顯著症狀或大規模患病與死亡,尚未發現豬感染該病毒(該病毒在活禽市場檢出率最高,在養禽場尚未檢出),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流感病毒研究中心主任田代正人表示,H7N9病毒相對於其他禽流感病毒(如H5N1)较难追查,病毒在禽鸟间传播而不能被飼養者以至衛生部門及時發覺」 中国国家衛計委與世衛组织駐華代表藍睿明均認為確診病例間未發現流行病學聯繫,目前疫情處於散發狀態,尚未發現人傳人,但至今病毒來源不明、傳播途徑不清,不排除通過候鳥遷徙帶入國內的可能;5月22日中新社報導,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青年教師熊成龍、張志傑在最新一期的國際傳染病領域著名期刊「臨床傳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研究成果顯示,H7N9病毒起源於華東地區,而非學界之前所認為的「來自於中韓禽類混血」。國家衛計委在4月17日之媒體溝通會上,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中心主任馮子健表示,不排除該病毒存在有限「人传人」的能力。.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 · 查看更多 »

电子显微镜

電子顯微鏡(electron microscope,簡稱電鏡或電顯)是使用電子來展示物件的內部或表面的顯微鏡。 高速的電子的波長比可見光的波長短(波粒二象性),而顯微鏡的分辨率受其使用的波長的限制,因此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約0.2奈米)遠高於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約200奈米)。.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电子显微镜 · 查看更多 »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物种 · 查看更多 »

Endocytosis

#重定向 內吞作用.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Endocytosis · 查看更多 »

蚊科(学名:Culicidae)是昆蟲綱雙翅目之下的一個科。該科生物通常被稱為蚊或蚊子,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绝大多数蚊子中,雄蚊以植物汁液为食,雌蚊则外寄生于人体表面,使用刺吸式口器刺穿宿主的皮肤以吸取血液。其宿主成千上万,主要为脊椎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等。有些种类的蚊子还会寄生于节肢动物。吸食血液对宿主一般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在吸食过程中,蚊子的唾液会使宿主出现皮疹等症状。蚊子是许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蚊子会以吸食血液的方式,将疾病从一个宿主体内传播到另一个宿主体内,登革熱、瘧疾、黃熱病、寨卡病毒、、日本腦炎、西尼罗河病毒、基孔肯雅热等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快速传播,因此,蚊子被蚊蟲控制協會(英文: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評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之一。目前除南極洲外,各大洲皆有蚊子的廣泛分布。.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蚊 · 查看更多 »

血球凝集素

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C53H67N9O17) (TYR-PRO-TYR-ASP-VAL-PRO-ASP-TYR-ALA),是指可使紅血球凝集的抗體或其他物質。 在流感病毒、痲疹病毒(以及許多其他細菌和病毒)表面等均能找到,可附著於不同動物的紅血球,而使紅血球凝集。嚴重時可致死。水解血球凝集素可得轻、重两链,轻链可与受体细胞膜融合,重链则和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 至少有16個不同的HA抗原,貼上了H1到H16的標籤。前三種H1、H2型、H3,遍佈於人類流感病毒。.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血球凝集素 · 查看更多 »

血清型

血清型是指病毒和細菌中特定不同的亞種。這些微生物一般都由細胞表層的抗原來分類命名的。但是在同一種類的微生物裡也會有分支和不同。血清型的決定是由很多種類的因素而形成的,其中不乏包括病毒性、革蘭氏陰性菌表層的脂多糖、外毒素、細菌的質粒和噬菌體等。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也可以利用基因特性來分別不同的血清型。.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血清型 · 查看更多 »

香港流感

香港流感是一种最初1968年在香港爆发的流行性感冒,该病随后在同年传到美国。疫症一直持续到1969年。.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香港流感 · 查看更多 »

(学名:Equus ferus caballus),是一种草食性家畜,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原产于中亚草原,6000多年前就被人类驯養,最早的馬匹馴養遺址於烏克蘭草原發現,15世纪后,才被歐洲殖民者带到美洲和澳洲地區。.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马 · 查看更多 »

鮭魚

鮭魚(salmon),又名三文魚,是數種鮭科魚的通稱。牠們大部分為洄游性輻鰭魚,是常見的可食用魚類之一。共有300多個屬種的鮭科魚類生活在大西洋及太平洋,在非原生地如巴塔哥尼亞及五大湖亦可找到。鮭魚在世界各地皆有養殖。 鮭魚在淡水環境下出生,之後移到海水生長,又會洄游到淡水繁殖。鮭魚會利用太陽和地球磁場的引導,游回牠自己的出生地裡進行繁殖。太平洋品種的鮭魚,一般在繁殖後數周便會死亡。.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鮭魚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猪科.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豬 · 查看更多 »

路透社

路透通讯社(Reuters),简称路透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體新聞通訊社,提供各類新聞和金融數據,在128個國家運行。路透提供新聞報導給報刊、電視台等各式媒體,並向來以迅速、準確享譽國際。另一方面,路透提供工具和平台,例如股價和外幣匯率,讓交易員可以分析金融數據和管理交易風險;同時路透的系統讓客戶可以經由網際網路完成買賣,取代電話或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買賣大廳等人工交易方式,它的電子交易服務串連了金融社群。 路透的服務分為四個部份:買賣與交易、研究與資產管理、企業和媒體,其中超過90%的收入來自金融服務業務:對股票、外幣匯率、以及債券等資訊的分析、處理、發送,以及相關產品的開發。 路透社总部位于英国,是加拿大汤姆森集团控股的新闻服务和金融市场数据供应商,该集团业务包括全球各地的报纸、广播。而新闻报道的收入占不到10%。它的主要业务是提供金融市场信息和交易的产品。这些措施包括市场数据,如股票价格和货币汇率,研究和分析,以及交易系统,使经销商购买和出售这些资产作为货币和股票在电脑屏幕上而不是通过电话或在交易大厅一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在其他方面的服务,最值得注意的是分析的40000家公司债务债权,竞争者包括彭博新聞社和道琼斯通讯社。.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路透社 · 查看更多 »

鸟(通俗名:Bird)是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具有坚硬的喙、擁有色彩鮮艷的羽毛或者流線型的身軀,根據品種的不同可陸生、飛行或者潛水的一種有脊椎動物。鳥類的學名曾經作為獨立的鸟纲(Aves)、和哺乳綱等並列,但現在比較常用鳥翼類(學名:Avialae)代替ギル 『鳥類学』 (2009)、30頁。目前鳥類共有8600種,如果算入未被分類和不確定的有9000多種。用科學上最嚴謹的說法,鳥類被定義為鳥形恐龍(學名:Avian Dinosauria),是已經滅絕的恐龍總目在地球上一個僅存的分支ギル 『鳥類学』 (2009)、626頁山階鳥研 (2006)、16頁。鳥類從年前的侏羅紀、到年前白堊紀這一段時間內,所有的鳥類都由獸腳亞目虛骨龍類近鳥型恐龍進化而來。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鴕鳥體高可達2.5公尺,而最小的吸蜜蜂鳥體長最小僅5公分。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現存鸟类一共有一萬多种,有鸚鵡,蜂鳥,相思,等雀鳥。僅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特有种至少有70幾種。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其他的鸟甚至包括垃圾。大多数的鸟是在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例如夜鷹、猫头鹰等)。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鸵鸟、奇異鳥、以及被人類捕食而绝种的渡渡鸟等。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也有一些鳥類隨著恐龍滅絕而一同滅亡例如始祖鳥、孔子鳥和黃昏鳥。.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鸟 · 查看更多 »

鸟类迁徙

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在动物界中,类似的活动非常常见,对昆虫则称为“迁飞”,对鱼类则称为“洄游”,对哺乳动物则称为“迁移”。迁徙是鸟类生命周期中风险最高的行为,受到体能、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人类的活动常常有意或无意的破坏鸟类迁徙的补给站点,而给他们的迁徙制造更大的困难,有时甚至对某些物种的存续产生严重影响。.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鸟类迁徙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真蜱科.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蜱 · 查看更多 »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下的一个亚门。拉丁文学名是Vertebrata,词根是“vertebra”,意为脊椎骨。目前所知最早的脊椎動物是中國雲南省昆明發現的豐嬌昆明魚,距今約五億三千萬年前。 和節肢動物殼長在體外或軟體動物無骨骼不同,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的脊椎都包在骨头里面,是脊索动物门中最大和最先进的亚门。这个亚门的成员拥有的肌肉大多数是一对一对的肌肉。神经系统有一部分在脊梁骨中间。循环系统较完善,有心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脂肪組織是絕大多數脊椎動物特有的構造,可以使之一段時間不進食,而不會能量耗竭而死。 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的脊椎是体内骨,有软骨也有硬骨。在动物成长时,这个骨架支持体型。因此脊椎动物可以比无脊动物长得大,而且平均体量也比较大。.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脊椎动物 · 查看更多 »

酶(Enzyme( ))是一类大分子生物催化劑。酶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度(即具有催化作用)。由酶催化的反應中,反應物稱爲底物,生成的物質稱爲產物。幾乎所有細胞內的代謝過程都離不開酶。酶能大大加快這些過程中各化學反應進行的速率,使代謝產生的物質和能量能滿足生物體的需求。細胞中酶的類型對可在該細胞中發生的代謝途徑的類型起決定作用。對酶進行研究的學科稱爲「酶學」(enzymology)。 目前已知酶可以催化超過5000種生化反應。大部分酶是蛋白質,有少部分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这些酶被称为核酶。酶的特異性是由其獨特的三級結構決定的。 和所有的催化劑一樣,酶通過降低反應活化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一些酶可以將底物轉化爲產物的速率提高數百萬倍。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該酶可以使在無催化劑條件下需要進行數百萬年的化學反應在幾毫秒內完成。從化學原理上講,酶和其它所有催化劑一樣,反應不會使其物質量發生變化。酶亦不能改變化學平衡,這一點和其它催化劑也是一樣的。酶和其它催化劑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的專一性要強得多。一些分子可以影響酶的活性。如酶抑制劑能降低酶的活性,酶激活劑能提高酶的活性。許多藥物及毒物是酶的抑制劑。當超出適宜的溫度和pH值後,酶的活性會顯著下降。 酶在工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药厂用特定的合成酶来合成抗生素;洗衣粉中添加酶能加速附着在衣物上的蛋白质、淀粉或脂肪漬的分解;嫩肉粉中加入木瓜蛋白酶能將蛋白質分解爲稍小的分子,使肉的口感更嫩滑。.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酶 · 查看更多 »

Genome

#重定向 基因組.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Genome · 查看更多 »

Glycoprotein

#重定向 醣蛋白.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Glycoprotein · 查看更多 »

Golgi apparatus

#重定向 高尔基体.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Golgi apparatus · 查看更多 »

H7N4

#重定向 甲型流感病毒H7N4亞型.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H7N4 · 查看更多 »

Hemagglutinin

#重定向 血球凝集素.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Hemagglutinin · 查看更多 »

Influenza A virus

#重定向 甲型流感病毒.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Influenza A virus · 查看更多 »

Isavirus

#重定向 三文魚貧血症.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Isavirus · 查看更多 »

Matrix protein

#重定向 基質蛋白.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Matrix protein · 查看更多 »

MRNA

#重定向 信使核糖核酸.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MRNA · 查看更多 »

Neuraminidase

#重定向 神经氨酸酶.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Neuraminidase · 查看更多 »

Nucleoprotein

#重定向 核蛋白.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Nucleoprotein · 查看更多 »

Pig

Pig是一个基于Apache Hadoop的大规模数据分析平台,它提供的SQL-LIKE语言叫Pig Latin,该语言的编译器会把类SQL的数据分析请求转换为一系列经过优化处理的MapReduce运算。Pig为复杂的海量数据并行计算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操作和编程接口,使用者可以透過Python或者JavaScript編寫Java,之後再重新轉寫。.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Pig · 查看更多 »

Protein

#重定向 蛋白质.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Protein · 查看更多 »

Serotype

#重定向 血清型.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Serotype · 查看更多 »

The New Zealand Herald

#重定向 新西兰先驱报.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The New Zealand Herald · 查看更多 »

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簡稱RNA,是一類由核糖核苷酸通過3',5'-磷酸二酯鍵聚合而成的線性大分子。自然界中的RNA通常是單鏈的,且RNA中最基本的四種鹼基爲A(腺嘌呤)、U(尿嘧啶)、G(鳥嘌呤)、C(胞嘧啶)通過轉錄後修飾,RNA可能會帶上(Ψ)這樣的稀有鹼基,相對的,與RNA同爲核酸的DNA通常是雙鏈分子,且含有的含氮鹼基爲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鳥嘌呤)、C(胞嘧啶)四種。 RNA有着多種多樣的功能,可在遺傳編碼、翻譯、調控、基因表達等過程中發揮作用。按RNA的功能,可將RNA分爲多種類型。比如,在細胞生物中,mRNA(信使RNA)爲遺傳信息的傳遞者,它能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因爲mRNA有編碼蛋白質的能力,它又被稱爲編碼RNA。而其他沒有編碼蛋白質能力的RNA則被稱爲非編碼RNA(ncRNA)。它們或通過催化生化反應,或通過調控或參與基因表達過程發揮相應的生物學功能。比如,tRNA(轉運RNA)在翻譯過程中起轉運RNA的作用,rRNA(核糖體RNA)於翻譯過程中起催化肽鏈形成的作用,(小RNA)起到調控基因表達的作用。此外,RNA病毒甚至以RNA作爲它們的遺傳物質。 RNA通常由DNA通過轉錄生成。RNA在細胞中廣泛分佈,真核生物的細胞核、細胞質、粒線體中都有RNA。.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核糖核酸 · 查看更多 »

核糖核酸病毒

核糖核酸病毒(RNA virus),又稱RNA病毒,其遺傳物質為RNA,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單鏈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雙鏈RNA(dsRNA)。 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類疾病包括埃博拉出血熱、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流行性感冒、丙型肝炎、西尼羅河熱、脊髓灰質炎、麻疹。相較於DNA病毒,RNA病毒具有較高的變異性,因為它們缺乏修正錯誤的DNA聚合酶的能力。 雖然RNA通常會很快地產生變異,但是和SARS相關的RNA病毒的遺傳物質突變卻較緩慢。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按照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的分类方法把RNA病毒定为包含其中第三组(Group III)、第四组(Group IV)、第五组(Group V)的那些病毒,同时不把生活史中出现了DNA的病毒算是RNA病毒。 那些把RNA作为遗传物质,但是在复制过程中出现DNA的病毒被称为逆转录病毒。它们包含巴尔的摩分类系统里的第六组(Group VI)。感染人得艾滋病的著名逆转录病毒就有HIV-1和HIV-2。.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核糖核酸病毒 · 查看更多 »

核糖核蛋白

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简称核蛋白或RNP)是指包含有RNA的核蛋白,即将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形式。核糖核蛋白包括核糖体、端粒酶以及小核RNP(snRNP)。 RNP在流感病毒A的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核糖核蛋白 · 查看更多 »

模式種

模式種是生物分類學上的一個名詞,是用來代表一個屬或屬以下分類群的物種,又称典型种。模式種可以指示出該生物分類單元下的生物學特徵,它既是一個概念,也是一個生物分類法上實際存在的系統。.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模式種 · 查看更多 »

明尼苏达大学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是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雙城區(即明尼阿波利斯及圣保罗)的一所公立大学,為明尼蘇達大學系統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分校,常被直接稱為明尼苏达大学。它是美国最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也是世界一流的學術研究機構,在2011年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評比為全球第28名,學校亦有公立常春藤之稱。 明尼蘇達大學是美國知名的十大聯盟的成員大學之一,亦是美国最具综合性的高等学府之一,位居最富盛名的大学之列,具有优秀的教育和服务社会的传统。 学校包括明尼阿波利斯校园和圣保罗校园,又称东校园和西校园,其中明尼阿波利斯校园位于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双城分校风景秀丽,建筑风格各异,是美国大学中传统的十大美丽校园之一。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一直排名在公立大学的前20位。双城分校共有161个学士专业、218个硕士专业、114个博士专业,并可以授予5个专业学位。其理工学院一直在全美排在前20位,化工更是位列三甲。这里有很好的公共卫生学院、医学院、管理学院、和农学院等。 双城分校不仅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科研,她也是一个文化和艺术中心。建有最好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在这里可以享受最好的音乐與戏剧,许多世界名人及政治家曾到这里公开演讲。双城也是商业和工业中心,特别在计算机技术、医疗器械以及其它高新技术的设计、开发和制造方面。明尼苏达州也被成为“医疗器械的硅谷”,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医疗中心之一。 明尼苏达大学由19所學院校和主要學術單位组成,分别是專職醫療中心、生物科学学院、進修教育学院、牙医学院、設計学院、教育和人類发展学院、推廣合作部、食品、农业与自然資源科学学院、研究生學院、法学院、博雅教育学院、卡尔森管理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休伯特·漢弗萊公共事务研究所、公共卫生学院、理工学院和兽医学院。.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明尼苏达大学 · 查看更多 »

海蝨

海蝨是橈腳類下的魚虱科生物。其下共有36個屬,當中最著名的瘡痂魚虱屬及魚虱屬就分別約有42和300個物種。它們是水生的 體外寄生蟲,吃寄主的黏液、表皮組織及血液。其下的瘡痂魚虱屬及魚虱屬會寄生在海魚身上,尤其對飼養的鮭魚造成很大的問題。.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海蝨 · 查看更多 »

海豹

海豹科(学名:Phocidae)动物俗称海豹,是食肉目鳍足类的一科,常见的有斑海豹、港海豹、冠海豹等。.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海豹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正粘病毒科正黏液病毒黏液病毒科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