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正黏液病毒科

指数 正黏液病毒科

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希臘文Orthos有「正確,直」之意;myxo有「粘液」之意)屬於負鏈RNA病毒,共有六個屬,此科的病毒可感染脊椎動物。造成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正是正黏液病毒科的一員,屬於負鏈RNA病毒。正黏液病毒科可分為四屬病毒,三屬為流行性感冒病毒,分為A型、B型及C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以及传染性鲑鱼贫血病毒屬和托高土病毒屬。流行性感冒病毒可以感染人、馬、豬及禽類(參見禽流感),其中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可以感染人、豬、馬及鳥類,而B型流行性感冒,僅可感染人類。C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僅感染人、豬,造成之病害較少。 A型及B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之感染力非常強,傳播速度非常快,可以稱之為最重要的疾病之一,感染範圍遍及世界各大洲。水禽類,尤其是候鳥,為各不同血清型病毒之帶原者及病毒重組之動物。传染性鲑鱼贫血病毒則鮭魚,托高土病毒則可以感染脊椎動物及非脊椎動物,如蚊子和海蝨。 本科中有三屬為流感病毒,其分類方法依照其表面NP及M抗原相異性:.

16 关系: 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哮吼病毒病毒包膜生物病毒分类表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10N8亞型甲型流感病毒H6N1亞型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肺炎Orthomyxoviridae抗原原罪抗原呈現核糖核酸病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

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

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Baltimore classification)是一種由戴維·巴爾的摩建立的以基因組和病毒轉錄mRNA方式為區分的病毒分類系統。 世界上的病毒千奇百怪,数量极多,生活周期又各具特征。病毒仅由基因组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但是自己又没有蛋白质翻译需要的一系列条件,所以只能依赖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翻译mRNA上的遗传信息。所以,病毒怎么样把它的基因组变成细胞能够识别的mRNA就是病毒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美国病毒学家David Baltimore根据不同的病毒基因组产生mRNA方式的不同进行了分类,这就简化了病毒特殊的生命周期的本质和内涵。.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 · 查看更多 »

哮吼

哮吼(Croup),又稱咽喉氣管支氣管炎(laryngotracheobronchitis)為一種呼吸道感染症,通常是由病毒感染所誘發。感染會引致氣管內腫脹,並影響正常呼吸,而導致咳嗽會類似狗吠聲,其他症狀包含呼吸音,以及。有時也會合併发热或流鼻水的症狀。症狀可能或輕或重,最常於夜間開始發作或惡化。一般而言,哮吼會持續一至二天。 可能引起哮吼的病毒包括及流感病毒。偶見肇因於細菌感染。診斷時必須排除其他可能更危險的疾病,如或等等。更進一步的檢查包含血液檢查、X射线,以及病原體培養等等,但一般不須進行。 接種流行性感冒和白喉疫苗可以預防許多哮吼的發生。治療方式則一般給予單劑口服類固醇。更嚴重的病例可能需給予吸入性肾上腺素。有1-5%的病例可能需要住院 哮喘為相對常見的疾病,约15%的儿童曾經或正在罹患此病。患者通常集中於6个月到5岁之間,少見15歲以上的患者。男性患者較女性稍多,一般集中於秋季發生。在白喉疫苗發明之前,許多哮喘是因白喉誘發,且可能有致死危險。西方國家因白喉疫苗成功,因此此類哮喘症非常少見。.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哮吼 · 查看更多 »

病毒

病毒(virus,中文舊稱“濾過性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靠寄生生活的介於生命体及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它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目前不把它歸於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動物)之中。它是由一个保护性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藉由感染的機制,这些简单的有機体可以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进行自我复制,但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病毒可以感染几乎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第一个已知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马丁乌斯·贝杰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已有超过5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研究病毒的科学称为病毒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病毒由两到三个成份组成:病毒都含有遺傳物質(RNA或DNA,只由蛋白质组成的朊毒體并不属于病毒);所有的病毒也都有由蛋白质形成的衣壳,用来包裹和保护其中的遗传物质;此外,部分病毒在到达细胞表面时能够形成脂质包膜环绕在外。病毒的形态各异,从简单的螺旋形和正二十面體形到複合型结构。病毒颗粒大约是细菌大小的百分之一。Collier pp.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病毒 · 查看更多 »

病毒包膜

大部分病毒(如流感病毒等许多动物病毒)都拥有病毒包膜(viral envelopes)结构,覆盖在衣壳的外面。病毒包膜物质通常源自于宿主的细胞膜(携带宿主的磷脂和蛋白质),但也包含有病毒的醣蛋白。病毒包膜帮助病毒躲避宿主的免疫系统的监视。包膜表面的糖蛋白可以用于识别并激活宿主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在病毒进入细胞后,病毒包膜会与宿主的细胞膜融合在一起,使得病毒的衣壳和基因組可以进入并感染宿主细胞。 The cell from which the virus itself buds will often die or be weakened and shed more viral particles for an extended period.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病毒包膜 · 查看更多 »

生物病毒分类表

没有描述。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生物病毒分类表 · 查看更多 »

甲型流感病毒

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常简称甲流)是一种流感病毒,包含多种亚型,可感染野生鸟类、驯养家禽、猪、马和人等多种哺乳類動物并导致流行性感冒。该病毒是正黏液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下的唯一一个物种。人们从野生鸟类身上提取出了甲流病毒的所有亚种的菌株,但鸟类本身却很少发病。一些甲流病毒的可导致家禽和少部分人类发病。病毒有时可通过野生水鸟感染到家禽身上,而这可导致人类流感瘟疫爆发。 人们已研制出甲流病毒的疫苗,许多国家为了能在禽流感爆发之际能够快速应对而囤积了不少疫苗。2011年,研究人员报告称发现了对甲流全部亚型都有效的抗体。 历史上著名的流感大爆发均为甲型流感病毒所致,包括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亚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1977年俄罗斯流感、2003年H5N1禽流感、2009年猪流感、2013年H7N9流感等。.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甲型流感病毒 · 查看更多 »

甲型流感病毒H10N8亞型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H10N8亚型(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10N8,記作A(H10N8)或H10N8)是一種甲型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的一個亞型所謂「H10N8」是病毒名稱的縮寫,其「H」指的是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而「N」指的是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兩種都是病毒上的抗原名稱。其意思是:具有「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第7型、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第9型」的病毒,因此,根據其結構類推,則也有「H1N1」、「H3N2」、「H5N1」等的流感病毒。血球凝集素共有1~16型,神經氨酸酶共有1~9型。,由不同毒株经过基因重排产生。该病毒对哺乳动物和禽类的感染率非常高,但未发现该病毒有人传人和存在大规模传播的风险。.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甲型流感病毒H10N8亞型 · 查看更多 »

甲型流感病毒H6N1亞型

H6N1(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6N1,記作A(H6N1)或H6N1)是一種甲型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的一個亞型。H6N1最初于6月21日在台湾发现,首例患者是一名住在台湾彰化的20岁女性,她于5月5日发病,5月11日康复出院。该人无禽鸟接触史。至今未發現此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开始关注此病毒。.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甲型流感病毒H6N1亞型 · 查看更多 »

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

H7N9(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7N9,記作A(H7N9)或H7N9)是一種甲型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的一個亞型,因病毒在禽鳥類的死亡率低,經基因交換後轉移到人類上感染後成為病發期短、重症率與死亡率均相對於SARS略高而引發社會注意。 H7N9原本屬於低致病性感冒病毒,仅在禽间发现。2006年美国卫生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开了1988年发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火鸡身上第一个病毒记录。2013年3月下旬,人类感染甲型流感H7N9病毒與病例在上海開始陸續在中国长江三角洲一帶的城市被发现,這是該病毒全球首次感染人類,中国農業部獸醫師于康震表示:家禽、鴿子中分離到的H7N9與患者分離出之病毒高度同源,該病毒經基因交換後仍能感染雞、鴿子等禽鳥,對家禽呈低致病力,感染後沒有顯著症狀或大規模患病與死亡,尚未發現豬感染該病毒(該病毒在活禽市場檢出率最高,在養禽場尚未檢出),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流感病毒研究中心主任田代正人表示,H7N9病毒相對於其他禽流感病毒(如H5N1)较难追查,病毒在禽鸟间传播而不能被飼養者以至衛生部門及時發覺」 中国国家衛計委與世衛组织駐華代表藍睿明均認為確診病例間未發現流行病學聯繫,目前疫情處於散發狀態,尚未發現人傳人,但至今病毒來源不明、傳播途徑不清,不排除通過候鳥遷徙帶入國內的可能;5月22日中新社報導,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青年教師熊成龍、張志傑在最新一期的國際傳染病領域著名期刊「臨床傳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研究成果顯示,H7N9病毒起源於華東地區,而非學界之前所認為的「來自於中韓禽類混血」。國家衛計委在4月17日之媒體溝通會上,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中心主任馮子健表示,不排除該病毒存在有限「人传人」的能力。.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 · 查看更多 »

肺炎

肺炎(pneumonia),是指肺部出現發炎的症狀,主要是肺泡受到影響。肺炎常見的症狀包括有痰的咳嗽、胸痛、發熱及呼吸困難。症狀可能由輕微到嚴重不一。特別高齡的長者或新生兒可能會出現不典型的症狀。通常在治療開始後三天會逐漸好轉;然而,患者在未來一個月以上可能會感到疲倦。 肺炎通常是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而引發的,偶爾會由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另外藥品影響或者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也會造成肺炎。危險因子包括諸如囊腫性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肺部疾病,以及氣喘、糖尿病、心臟衰竭、具吸菸史,還有使咳嗽能力貧弱的中風、免疫抑制。肺炎往往是根據症狀以及理學檢查來判斷 -->。、血液測試,痰液都能幫助確認診斷。這個疾病可以依照感染的地點分類為社區、醫院、或醫護相關的肺炎。 疫苗可用於防止特定種類的肺炎 -->,其他預防包含多洗手和禁菸。治療方式則取決於造成疾病的根本原因。抗生素可用於治療細菌造成的肺炎 ,如果病人病情嚴重,通常會住院治療。當病人氧氣含量低時,會用。 全球每年約有4.5億人(全球人口的7%)罹患肺炎,每年約400萬人因此死亡。肺炎被十九世紀時的醫生視為「死亡統帥」。在二十世紀,抗體和疫苗的發明使存活率得以改善。然而,開發中國家居民、年老、年幼與慢性疾病患者,肺炎依然高居主要死因之一。由於肺炎經常縮短垂死之人的煎熬,因此被稱為「老人之友」。.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肺炎 · 查看更多 »

Orthomyxoviridae

#重定向 正黏液病毒科.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Orthomyxoviridae · 查看更多 »

抗原原罪

抗原原罪(英文:original antigenic sin),又稱霍斯金現象(Hoskins effect), 是指身體免疫系統在遭遇到與初次感染有些微不同的外來物(如:病毒或細菌)時,傾向利用初次產生的免疫記憶,而非再次產生免疫反應的一種特性。這會使免疫系統「受制於」初次抗原引起的免疫反應,而不能針對之後的抗原感染產生最有效的反應(前提是兩次接觸的不同抗原僅能有些許差異)。抗原原罪的現象被認為與流感病毒、登革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其餘一些病毒有關。 此現象最初由Thomas Francis二世於1960年提出,以” On the Doctrine of Original Antigenic Sin”之名在專欄發表。 他以神學中原罪的概念作為類比來命名此現象。下文根據最初發現者Thomas Francis,並引述自Richard Krause: "The antibody of childhood is largely a response to dominant antigen of the virus causing the first type A influenza infection of the lifetime.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抗原原罪 · 查看更多 »

抗原呈現

交叉呈遞是特定抗原呈現細胞吞噬並利用MHC I呈現外來抗原給细胞毒性T细胞的能力。交叉致敏,是交叉呈遞後的結果,其描述的是透過交成呈遞而使變成活化的過程。 這個過程對於大多數對抗腫瘤或病毒的免疫反應是必須的。這些腫瘤或是細胞內的病毒不會感染抗原呈現細胞,反而是感染周邊組織。交叉呈遞對於「蛋白抗原疫苗」引起的免疫保護反應也是需要的,這類疫苗像是癌症疫苗等等。 交叉呈遞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他允許了外來抗原的呈現。這些抗原平常時是由樹突細胞利用呈現給抗原呈現細胞,現在發現他們也可透過MHC I呈現。MHC I通常是用來呈現已經感染細胞的內在抗原。然而,利用交叉呈遞的細胞可以利用MHC I路徑來呈現,這樣便可防止細胞被感染,並刺激適應性免疫系統來活化CD-8毒殺T細胞來消滅已經被感染的周邊組織細胞。.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抗原呈現 · 查看更多 »

核糖核酸病毒

核糖核酸病毒(RNA virus),又稱RNA病毒,其遺傳物質為RNA,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單鏈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雙鏈RNA(dsRNA)。 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類疾病包括埃博拉出血熱、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流行性感冒、丙型肝炎、西尼羅河熱、脊髓灰質炎、麻疹。相較於DNA病毒,RNA病毒具有較高的變異性,因為它們缺乏修正錯誤的DNA聚合酶的能力。 雖然RNA通常會很快地產生變異,但是和SARS相關的RNA病毒的遺傳物質突變卻較緩慢。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按照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的分类方法把RNA病毒定为包含其中第三组(Group III)、第四组(Group IV)、第五组(Group V)的那些病毒,同时不把生活史中出现了DNA的病毒算是RNA病毒。 那些把RNA作为遗传物质,但是在复制过程中出现DNA的病毒被称为逆转录病毒。它们包含巴尔的摩分类系统里的第六组(Group VI)。感染人得艾滋病的著名逆转录病毒就有HIV-1和HIV-2。.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核糖核酸病毒 · 查看更多 »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通常簡稱為流感,為一種由流感病毒造成的傳染性疾病。流感的症狀可輕可重,最常見者為高燒、流鼻水、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咳嗽和疲倦感。患者通常在接觸病毒2天後發病,症狀大多在一週內會解除,但咳嗽可能持續超過兩週。孩童可能會噁心和嘔吐,但這在成人並不常見;噁心和嘔吐更常發生在與流感病毒無關的感染性腸胃炎,有時會不精確地稱此為腸胃型感冒(stomach flu)。流感可能的併發症包括病毒性肺炎、次級細菌性肺炎、鼻竇感染以及造成其他疾病惡化(如氣喘或心臟衰竭)。 可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有--三型。病毒通常由咳嗽,打噴嚏和說話產生的,近距離接觸時尤其容易發生。此外,病毒也可藉由接觸到受染污的物體表面、再碰觸口或眼睛後傳播。受感染的患者無論在發病前後均可能具有傳染性,喉嚨、痰液或鼻黏膜等檢體的病毒測試則可作為確診的依據。目前已有數種快篩方法,然而快篩仍有偽陰性(即使受感染,檢測結果仍顯示為未感染的陰性)的可能。而藉由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病毒RNA則是較準確的檢驗方法。 勤洗手可降低感染流感的風險,因為肥皂可使病毒失去活性。配戴外科口罩亦可預防感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高風險族群應每年接受流感疫苗注射。流感疫苗通常針對預計會流行的3至4種病毒株設計,接種疫苗很少發生嚴重的併發症。由於病毒RNA突變迅速,疫苗一般僅在當年最為有效。常作為抗流感藥物,其中最常使用的是奥司他韦。目前普遍認為原先健康的人使用克流感(奥司他韦的商品名)似乎弊大於利,而有其他健康問題的流感患者使用克流感也沒有好處。 流行性感冒在世界各地傳播。每年的都造成約300萬至500萬件重病案例,其中有約25萬至50萬名患者死亡。流感在北半球及南半球爆發的季節主要為冬季,赤道附近的國家則會不定時爆發流行。致死的案例多半發生在小孩、老人或同時患有其他健康問題的病人。嚴重而大規模的大流行爆發並不常見。20世紀曾發生過三次極為嚴重且有記錄的全球:1918年流感大流行(因西班牙疫情最嚴重,故又稱西班牙流感)、1958年流感大流行(因起源於中國貴州省,故又稱亞洲流感)和1968年流感大流行(因起源於香港,故又稱做香港流感),三起大流行的死亡人數皆超過百萬人。而21世紀,2009年6月在墨西哥爆發的A型H1N1流感大流行經研究發現為A型流感病毒之突變種造成,該病毒之遺傳組成結合了人類、鳥禽及豬隻的流感病毒基因成分,世界衛生組織將該次疫情的全球流感警告級別提高到第六級(最高等級),該次流行造成超過一萬人死亡。流感病毒也會感染其他動物,豬、馬和鳥類等都在其列。.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流行性感冒 · 查看更多 »

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类及动物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會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藉由空氣迅速的傳播,在世界各地常會有週期性的大流行。流行性感冒病毒在免疫力較弱的老人或小孩及一些免疫失調的病人會引起較嚴重的症狀,如肺炎或是心肺衰竭等。 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H1N1。 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酶。数字代表不同类型。.

新!!: 正黏液病毒科和流行性感冒病毒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正粘病毒科正黏液病毒黏液病毒科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