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格罗宁格博物馆

指数 格罗宁格博物馆

格罗宁格博物馆(Groeningemuseum)是比利时布鲁日的一座市立博物馆。 该馆藏有六个世纪以来的弗拉芒和比利时油画,包括自扬·范·艾克(Jan van Eyck)至马塞尔·布罗塔尔斯(Marcel Broodthaers)的名作。该馆藏品中的亮点是“弗拉芒原始派”(Flemish Primitives)艺术作品,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大师们的作品,18至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及现实主义时期的油画作品,比利时象征主义及现代主义里程碑式作品,弗拉芒表现主义经典作品,以及布鲁日的许多二战后现代艺术作品。.

14 关系: 布鲁日布鲁日市政厅弗拉芒现实主义现代艺术現代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战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迪里克·鲍茨比利时新古典主義文藝復興繪畫早期尼德蘭繪畫

布鲁日

#重定向 布吕赫.

新!!: 格罗宁格博物馆和布鲁日 · 查看更多 »

布鲁日市政厅

#重定向 布吕赫市政厅.

新!!: 格罗宁格博物馆和布鲁日市政厅 · 查看更多 »

弗拉芒

#重定向 弗拉芒大區.

新!!: 格罗宁格博物馆和弗拉芒 · 查看更多 »

现实主义

實主義(Réalisme),又可稱作實在主義,認為在人類的認知中,我們對物體之理解與感知,與物體獨立於我們心靈之外的實際存在是一致的。一般定義為關於現實和實際而排斥理想主義。不過,現實主義在博雅人文範疇中可以有很多意思(特别是繪畫、文學和哲學裡)。它還可以用於國際關係。 在藝術上指對自然或當代生活做準確、詳盡和不加修飾的描述。現實主義摒棄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張細密觀察事物的外表,依據這個說法,廣義的寫實主義便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許多藝術思潮。 在視覺藝術和文學裡,現實主義是一個19世纪的一場運動,起源於法國。 现实主义的艺术运动在欧洲迅速蔓延。 在意大利,现实主义主题由Gioacchino Toma,安东尼奥·罗塔和Giuseppe Pellizza da Volpedo承担,而在米兰,在下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之间,一群年轻的画家将生活在存在主义现实主义的潮流之中,主题是 用现实主义打破思想方案马里奥·巴尔迪。.

新!!: 格罗宁格博物馆和现实主义 · 查看更多 »

现代艺术

代藝術(Modern art)的範圍很廣泛,用來指從19世紀末期到大約1970年代大部份的藝術作品。較近期的藝術作品通常被稱作當代藝術或後現代藝術。繪畫原本的目的在於寫實地再現某個主體,然而攝影的發明讓繪畫的寫實功能相形見絀,於是就出現了新的藝術路線。藝術家開始實驗各種觀看的方式、材料、觀點等等,而通常作品都變得越來越抽象。 現代藝術的概念與現代主義有很親密的關連。.

新!!: 格罗宁格博物馆和现代艺术 · 查看更多 »

現代主義

代主義,從文化的歷史角度來說,是1914年之前的幾十年中,興起的新藝術與文學風格,藝術家為了反抗19世紀末期的陈规旧矩,轉而用一種他們認為感情上更真實的方式,來表現出大家真正的感受與想法。 現代主義以科學為基礎,重視理性與邏輯,實驗探証。其中牛頓的力學理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及弗洛伊德對自我的研究為現代主義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礎。 有些人將20世紀區分為現代時期與後現代時期,有些人則認為它們是同一個大範圍時期的兩個階段。本文章是關於從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發展出來的運動,有關後現代主義的部份請參見相關條目。 現代主義通常包含著集體主義跟個人主義的意識形態,講求集體跟個人功利性與共同體。現代主義也延伸了民族主義跟國際主義的內涵價值。.

新!!: 格罗宁格博物馆和現代主義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格罗宁格博物馆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法語:Expressionnisme)是20世纪初流行于法国、德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流派。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后来发展到音乐、電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从这个定义上来说马蒂斯·格吕内瓦尔德与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但是一般来说表现主义仅限于20世纪的作品。.

新!!: 格罗宁格博物馆和表现主义 · 查看更多 »

象征主义

象徵主义(Symbolism),是约1885-1910年间欧洲文学和视觉艺术领域一场颇有影响的运动。象徵主义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背弃对现实的直接再现,偏爱现实的多方面的综合,旨在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而有力的象徵来暗示各种思想。象徵主义把宗教神秘主義与反正常和色情的兴趣结合起来,把对所谓“原始性”的兴趣与复杂微妙的颓废崇拜结合起来。与这场运动有关的艺术家是法国的奥迪隆·雷东、居斯塔夫·莫羅和皮耶·皮維斯·德·夏凡納,奧地利的古斯塔夫·克林姆,比利时的,荷蘭的等。 中国的象徵主义艺术家有诗人李金髮。.

新!!: 格罗宁格博物馆和象征主义 · 查看更多 »

迪里克·鲍茨

迪里克·鲍茨(Dieric Bouts,其名字又拼作Dirk, Dierick, Dirck 或 Thierry,约1410/1420年-1475年)是早期尼德兰油画家。.

新!!: 格罗宁格博物馆和迪里克·鲍茨 · 查看更多 »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新!!: 格罗宁格博物馆和比利时 · 查看更多 »

新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英語:Neoclassicism),是一種新的復古運動。興起於18世紀的羅馬,並迅速在西方世界擴展的藝術運動,影响了装饰艺术、建筑、绘画、文学、戏剧和音乐等众多领域。新古典主義,一方面起於對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藝術的反動,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為信念(亦即反對華麗的裝飾,儘量以儉樸的風格為主)。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刻意從風格與題材模仿古代藝術,並且知曉所模仿的內容為何。.

新!!: 格罗宁格博物馆和新古典主義 · 查看更多 »

文藝復興繪畫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代表以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作品最为突出。此外杰出的画家还包括安吉利柯修士(Fra Angelico),馬薩其奧(Masaccio),利比(Filippo lippi), 波提且利(Botticelli),吉爾蘭達(Ghirlandaio)等等。达芬奇的绘画以《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现存卢浮宫)最为为世人瞩目,此外还包括他研究动物,植物,机械,以及首次研究人体胚胎的手绘手稿(重要部分现存英国的温莎城堡展厅)。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以西斯廷礼拜堂(Chapelle Sistine)的壁画为代表,屋顶正中的部分是“创世纪”重要的各个场景,《最后的审判》也是西斯廷壁画的代表。拉斐尔绘画的代表作包括《美丽的女园丁》,《西斯廷圣母》,《圣体争辩》以及《雅典学院》,拉斐尔也曾涉及毡幕图稿的设计,现存绘画手稿。 Category:文藝復興藝術.

新!!: 格罗宁格博物馆和文藝復興繪畫 · 查看更多 »

早期尼德蘭繪畫

早期尼德蘭繪畫也稱佛蘭芒原始繪畫()是15及16世紀北方文藝復興時勃艮第及哈布斯堡統治時的尼德蘭地區的繪畫作品,布魯日、根特、圖爾奈及布魯塞爾是其重鎮。這些作品主要屬於國際哥特式藝術,先鋒人物是1420年代開始活躍的揚·凡·艾克和罗伯特·坎平。早期尼德蘭繪畫的時代在1523年杰拉尔德·大卫去世不久之後結束。Spronk (1996), 7 但也有學者將結束時間延遲到荷蘭起義爆發的1566至1568年間。早期尼德蘭繪畫的時閒段與前期文藝復興到其全盛期這一時間基本重疊,但一般都與意大利文藝復興分開來研究。在這一時期,中世紀欧洲北方藝術達到了頂峰。 這一時期的主要藝術家包括揚·凡·艾克、罗伯特·坎平、罗希尔·范德魏登、迪里克·鲍茨、彼得鲁斯·克里斯蒂、漢斯·梅姆林、雨果·凡·德·古斯和耶罗尼米斯·博斯。他們對錯視等藝術手法了如指掌,在繪畫中大量運用各種象徵。其作品基本都描繪的是宗教場景,否則就是小幅肖像畫。純粹的寫實或神話場景均不多見。繪畫中會出現精細的風景,但16世紀早期之前一般都是作為背景來使用。他們的作品一般都是板面油畫,其形式除去單幅作品外,還包括雙聯畫、三聯畫及其他多聯畫。除油畫之外,他們也涉足雕塑、壁毯、泥金裝飾手抄本和彩色玻璃等领域。 第一代早期尼德蘭畫家活躍時正值勃艮第的全盛期,當時低地國家成爲了歐洲北部的政治經濟中心,這些畫家的作品行銷外國公卿之间。但16世紀和17世紀的偶像破壞運動中被大量銷毀,今只有數千幅留存。而這些作品直到19世紀中期才開始得到重視,然而由於早期的破壞和缺乏記錄,現在即使是一些有名的早期尼德蘭繪畫作品也仍存在許多疑點與爭議。.

新!!: 格罗宁格博物馆和早期尼德蘭繪畫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