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格列高利 (启蒙者)

指数 格列高利 (启蒙者)

圣格列高利(启蒙者)(约257年-?)或翻译为圣启蒙者额我略。他是亚美尼亚的第一位圣徒和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创造者。 圣格列高利是王室成员,属于从伊朗入主亚美尼亚的阿尔沙克王朝。他可能与身份至今模糊不清的大亚美尼亚国王梯里达底三世有亲属关系。大约在330年,梯里达底三世接受了基督教,并和亚美尼亚的贵族一起把它定为国教。亚美尼亚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不过,这也使文化上极为接近伊朗(波斯)的亚美尼亚与包括伊朗(波斯)在内的东方世界产生了裂痕。 大约在302年,格列高利被梯里达底三世給予卡托利科斯這個稱號,任命他擔任亞美尼亞的國家教會領袖,並由其友人凱撒里亞主教利奧提烏斯(Leontius of Caesarea)祝聖為主教,之後此職位的繼承者也被稱為亞美尼亞宗主教。 由格列高利创立的亚美尼亚教会也被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格列高利教会。后来它成为一个相信基督一性论的教会。 Category:基督教相关人物 Category:亚美尼亚人 Category:亞洲紙幣上的人物.

目录

  1. 10 关系: 基督一性论基督教卡托利科斯安息帝國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亞美尼亞伊朗圣徒該撒利亞梯里达底三世 (亚美尼亚)

  2. 250年代出生
  3. 331年逝世
  4. 3世纪基督教圣人
  5. 4世纪基督教圣人
  6. 亚美尼亚圣人

基督一性论

基督一性论(也作基督一性说,Monophysitism)是基督论的一个观点,认为耶稣在取得肉身后,其人性、神性得到了统一,只能有一个“位格”,要么为神,要么为神与人之结合。基督一性论的观点与相对,后者认为耶稣在转生后保有人、神两个位格。.

查看 格列高利 (启蒙者)和基督一性论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查看 格列高利 (启蒙者)和基督教

卡托利科斯

卡托利科斯(Καθολικος,Католикос,Catholicos),,是部分東方基督教教會所使用的頭銜,用於一些東正教自治教會或是東方正統教會的領袖身上,通常會配合宗主教的頭銜一併使用。而有些例子中這些頭銜則會由一位宗主教贈與給一個他轄下的個別教會的領袖。 有記錄中最早使用這一頭銜的應是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領袖。自從啟蒙者額我略受命為亞美尼亞的主教後,這個頭銜就跟著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歷代領袖。 此外由於東方亞述教會的領袖也使用這個頭銜的緣故也影響了許多與此相關的教會,包括東儀天主教的加色丁禮天主教會等。.

查看 格列高利 (启蒙者)和卡托利科斯

安息帝國

安息帝國(波斯語:امپراتوری اشکانی,Emperâturi Ashkâniân;公元前247年-224年),又称阿薩息斯王朝(Arsacid)、帕提亞帝國(Parthian)、波斯第二帝国,是古波斯地区古典时期的一个王朝。阿薩息斯王朝一名出自帕尼部落領袖阿尔沙克一世,他趁著一名波斯總督起兵抵抗塞琉古帝国而征服了伊朗東北部的帕提亞地區,阿爾沙克一世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建立安息帝國。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西達小亚细亚東南的幼发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座落在地中海的羅馬帝國與汉朝之間的貿易路線丝绸之路之上,使帝國成為了商貿中心。 安息帝國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及地區文化的藝術、建築、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在安息帝國的前半段統治時期,雖然宮廷履行伊朗的傳統習俗,但也採納了希臘文化的一些元素。安息帝國的統治者以萬王之王為銜頭,自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後裔,他們仿傚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做法接納一方霸主成為附庸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會由中央任命這些自治的總督。安息帝國也會任命一些總督,這些總督主要統領伊朗以外的地區,但他們的轄地較少,權力也不如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總督。隨著安息帝國的擴張,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也沿著底格里斯河由尼薩遷往泰西封,其他多個城市也曾經成為首都。 在最初,塞琉古帝國是安息帝國在西線的敵人,斯基泰人則盤據在東面。不過,隨著安息帝國向西擴張,帝國也先後與亞美尼亞王國及羅馬帝國爆發衝突。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互相爭奪,爭取將亞美尼亞君主成為他們的附庸。前53年安息人在卡雷戰役徹底擊敗克拉苏統領的羅馬軍隊。到前40年至39年,除了泰尔外,羅馬人控制的累范特地區被安息人攻陷。羅馬軍官马克·安东尼對安息帝國進行反擊,多名羅馬將領也入侵美索不達米亞策應,塞琉西亞及泰西封的控制權數度易手,羅馬人始終不能牢固地控制這些地區。与对外战争相比,争夺王位而频繁爆发的内战对安息帝国危害更大,法爾斯伊什塔克爾的統治者阿尔达希尔一世叛變,他在224年殺害了安息帝國最後一位統治者阿爾達班五世。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萨珊王朝,直至七世紀被穆斯林征服前一直統治著伊朗和近東大部分地區,安息帝國的分支阿薩息斯王朝則仍在亞美尼亞繼續其統治。 相對薩珊王朝甚至是更早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以安息語、希腊语及其他語言記載的本土安息文獻較稀少。除了一些凌散的楔形文字簡、殘缺的陶器碎片、石刻、德拉克马硬幣、殘存的羊皮紙文獻,安息帝國的歷史只能透過外來的資料而得知,這些外來資料主要是希臘和羅馬史學,也包括中國貨品在安息帝國流通而形成的中國史學。安息帝國的藝術品被史學家視為了解安息帝國社會和文化的有效來源,而關於這一方面的文獻資料卻匱乏。.

查看 格列高利 (启蒙者)和安息帝國

亚美尼亚使徒教会

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亞美尼亞語:Հայ Առաքելական Եկեղեցի,Hay Arakelagan Yegeghetzi;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教會以及最早被合法化的基督徒群體。.

查看 格列高利 (启蒙者)和亚美尼亚使徒教会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共和國(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ISO 9985轉寫:Hayastani Hanrapetutyun),通稱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西亞或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有時也會被視為是東歐的一部分。行政疆界上,亞美尼亞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西鄰土耳其,北鄰喬治亞,東為阿塞拜疆,南接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以埃里溫為首都。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亞美尼亞曾经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 目前,亞美尼亞與鄰國阿塞拜疆之間存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領土爭議問題,並曾在2016年4月雙方因此問題在邊境發生軍事衝突,亞美尼亞也因为1915年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發動的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歷史認知問題與土耳其之間有外交上和對大屠殺事件承認問題上存在爭議,但是近年亞土雙方已透過元首互訪等方式逐漸修復關係、重建溝通對話。不過,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外交關係仍較不穩定。亚美尼亚是欧洲委员会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一员。亚美尼亚也宣稱擁有在1991年宣布独立但為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的阿爾扎赫共和國的主权。.

查看 格列高利 (启蒙者)和亞美尼亞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查看 格列高利 (启蒙者)和伊朗

圣徒

圣徒本意指聖人的門徒或者聖人思想的追隨者,如李東陽《金陵問》:“程夫子,真聖徒。”“圣徒”一詞在近代也成為其它宗教的借用譯詞,也通常指具有特别美德或者修行水平很高的教徒。聖徒和聖人本義上的區別是,聖徒是追隨某一流派或宗教而受到該教派推崇的人,而聖人則獨立于而不是追随某人或某一思想派別。 有的宗教专门通过一定的仪式加封聖徒,但也有的聖徒直接被大众尊奉为聖徒。基督宗教(包括羅馬天主教會、聖公宗、東正教會)、印度教、伊斯兰教、古巴的桑特里亚教中都有聖徒。一些新纪元运动的人也将聖徒的概念结合入他们的信仰。.

查看 格列高利 (启蒙者)和圣徒

該撒利亞

該撒利亞或稱凱撒里亞可以指數個古羅馬時代的市鎮,包括.

查看 格列高利 (启蒙者)和該撒利亞

梯里达底三世 (亚美尼亚)

梯里达底三世(亚美尼亚语:Տրդատ Գ,?~约330年)大亚美尼亚国王(约287年-330年在位)。也有一些学者把他列为梯里达底四世,因为把统治过两次的亚美尼亚国王梯里达底一世当成了两个人。梯里达底三世的在位时间难于确定,并且可能与其他一些国王的名字弄混了。只知道他是确立了基督教在亚美尼亚的国教地位的国王。 梯里达底三世是大亚美尼亚国王库思老二世之子,并且可能是亚美尼亚基督教会的创立者启蒙者格列高利的弟弟。根据记载,他是由罗马皇帝戴克里先所扶立的。由于亚美尼亚的王室是帕提亚统治者阿尔沙克王朝的旁系,因而在帕提亚帝国覆灭后,亚美尼亚感受到了伊朗的新统治者萨珊王朝的威胁。梯里达底三世与罗马帝国结盟,于297年的关键战役中打败了萨珊王朝的军队,从而保障了亚美尼亚的独立。 梯里达底三世统治时期最著名的事件是:亚美尼亚于301年接受基督教为国教。亚美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基督教为国家信仰的国家。梯里达底三世得到了部分贵族的支持,并赐给教会很多土地。但是,这种做法也使原本与伊朗有着深厚历史关系的亚美尼亚和东方发生了永久的分裂。梯里达底三世因此被反对基督教的贵族刺杀。 一般认为,是梯里达底三世将小亚美尼亚并入大亚美尼亚王国。 Category:亞美尼亞君主.

查看 格列高利 (启蒙者)和梯里达底三世 (亚美尼亚)

另见

250年代出生

331年逝世

3世纪基督教圣人

4世纪基督教圣人

亚美尼亚圣人

亦称为 启蒙者格列高利,圣格列高利 (启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