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楊宏勝

指数 楊宏勝

楊宏勝,或作洪圣、洪勝,字益三,湖北襄陽谷城人,清末革命黨人,武昌起義前的清晨,被清朝湖廣總督瑞澂下令處死,楊宏勝與彭楚藩、劉堯澂一同殉難,是為「彭劉楊三烈士」。.

目录

  1. 27 关系: 劉復基台灣電影孫堯卿中国大陆彭楚藩凌峰班長程定國綠營瑞澂电视剧熊秉坤革命黨襄阳市谷城县辛亥雙十金品臣楊宏勝武昌武昌区武昌起义清朝湖广总督湖北省斬首新軍

劉復基

劉復基,一名汝夔,字堯澂,或作堯臣、瑤臣。湖南常德武陵县(今武陵區)人。晚清革命團體同盟會會員,文學社發起人,武昌起義的策劃者之一,武昌起義前的清晨被湖廣總督瑞澂處決,劉復基與彭楚藩、楊洪聖一同斬殺,是為「彭劉楊三烈士」。.

查看 楊宏勝和劉復基

台灣電影

臺灣電影是指臺灣生產、製造的電影,始於日治時期,並與各時代的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當代的台灣社會具多元文化底蘊、自由且富有創作力,因此能給予電影工作者良好的伸展舞台,並在華語電影版圖上有一定的影響力。 台灣將自產電影稱為「國片」,即國產片之意,但此用法僅用來指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或1949年兩岸分治後的台灣電影。.

查看 楊宏勝和台灣電影

孫堯卿

#重定向 孫武_(民國).

查看 楊宏勝和孫堯卿

字可以指:.

查看 楊宏勝和字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查看 楊宏勝和中国大陆

彭楚藩

彭楚藩,又名澤藩,一名家棟,字青雲。清末革命黨人士,湖北鄂城人,武昌起義前的清晨被清朝湖廣總督瑞澂處斬,彭楚藩與劉堯澂、楊洪聖一同就義,是為「彭刘杨三烈士」。.

查看 楊宏勝和彭楚藩

凌峰

凌峰(),本名王正琛,出生於中華民國青島市,台灣歌手、主持人。1977年在鳳飛飛主持的中視綜藝節目《你愛周末》出道,曾是《八千里路雲和月》的主持人。.

查看 楊宏勝和凌峰

班長

班長是组织团体的基层单位班或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的负责人。.

查看 楊宏勝和班長

程定國

程定国(),名正瀛,字定国,以字行。湖北鄂州泽林镇大山村下庄屋人,清末湖北新军陆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士兵,参加文学社和共进会等革命組織。 1911年10月9日,孫武在漢口俄租界製作炸彈失敗,造成爆炸,俄籍巡捕立刻搜查,清朝官方於是得知革命行動。1911年10月10日,新軍革命黨人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在东辕门被斩殺,部隊開始搜捕潛伏軍中的革命黨人,黨人人心惶惶。 1911年10月10日傍晚,该营第二排排长陶启圣前来查营,見到程定国與班长金兆龙抱著步槍睡覺,且身上私藏有子彈,陶启圣大罵:「爾謀反耶?」金兆龍對陶不滿,答曰:「反!反!即反矣!」陶启圣大怒,掌摑金兆龍,金兆龍還擊,與陶扭打在地,陶启圣佔上風,程定国以枪托偷襲陶启圣,從陶启圣背後開槍,將陶打成重傷,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前隊隊官黃坤榮、司務長張文濤、八營代理管帶阮榮發先後趕來鎮壓,卻皆被程定國擊斃,此時共進會總代表熊秉坤立即鳴笛,宣布起義,程定国被編入敢死队,奋勇杀敌。 二次革命之后,参与镇压革命党,1916年被革命党人贾正魁抓获,沉入江中而死。.

查看 楊宏勝和程定國

綠營

綠營是清朝的正規軍,由漢人編成,部分是為滿足京衛滿族生計,被強制出旗的漢軍旗人、下五旗旗鼓包衣、開戶人、抱養民子、旗下家奴。主要負責彌補八旗的不足和守衛國土。這些漢軍因使用綠色軍旗,故稱為綠營。在清朝大部分的時間裡它都是清軍的主力。.

查看 楊宏勝和綠營

瑞澂

澂(),字莘儒,号心如,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黄旗人,生于北京,为大学士琦善之孙,黑龙江将军恭镗之子。清末政治家,末代湖广总督。.

查看 楊宏勝和瑞澂

电视剧

電視劇(又稱為劇集、電視戲劇節目、電視戲劇或影集)是一種適應電視廣播特點、融合舞台和電影藝術的表現方法而形成的藝術樣式。一般分單元劇和連續劇,利用電視技術製作並通過電視網放映。電視發明後不斷普及,最後改變大家對藝術欣賞的方式。.

查看 楊宏勝和电视剧

熊秉坤

秉坤(),原名祥元,又名忠炳,字載乾,湖北省江夏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修元鄉熊家灣人,後遷石嘴袁家河楠木廟村。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及政治人物。武昌起义领导人,後授予少將軍銜。.

查看 楊宏勝和熊秉坤

革命黨

革命黨可以指:.

查看 楊宏勝和革命黨

襄阳市

襄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於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襄阳自古分為汉水(沔水)南北两岸的襄城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後才將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2区。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改名为襄州区。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今天,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军分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政协襄阳市委员会均驻襄城。 襄阳市的发展肇始于西周分封邓国于今襄阳市区,从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樊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等。其间人文荟萃、灿若繁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英才,为襄阳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轶闻传说,历来就有“文化古城”的雅称。 今日的襄阳,既有闻名于世的历史积淀出的深厚人文底蕴,又有汽车制造、航天装备等高新科技产业及都会发展,“新旧和谐共生”成为了本市最突出特色。.

查看 楊宏勝和襄阳市

谷城县

谷城县(原名「--城」,春秋時-穀-國所在地)是湖北省襄阳市下属县,位于襄阳西部,汉江中游西岸。2010年末总人口556,066人,132,142户。其中:农业人口442,978人,非农业人口113,088人。民族以汉族为主,且有回族、土家族、满族、蒙古族、藏族、苗族、瑶族、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杂居。 全县县域面积2553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90%。西部属武当山余脉,南部属荆山余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30多座,其中西南部的青龙山,海拔1584米,为全县境内最高峰,北部和中部多为海拔200至400米的丘陵,仅东部汉江沿岸及南河、北河下游为平原。.

查看 楊宏勝和谷城县

辛亥雙十

是1981年的台灣電影,由丁善玺導演,由狄龙、林凤娇等人主演,由中央電影公司與邵氏兄弟二大電影公司合拍,描述辛亥革命的經過,曾獲得第19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原作音樂及最佳電影插曲三個獎項。.

查看 楊宏勝和辛亥雙十

金品臣

#重定向 金兆龙.

查看 楊宏勝和金品臣

楊宏勝

楊宏勝,或作洪圣、洪勝,字益三,湖北襄陽谷城人,清末革命黨人,武昌起義前的清晨,被清朝湖廣總督瑞澂下令處死,楊宏勝與彭楚藩、劉堯澂一同殉難,是為「彭劉楊三烈士」。.

查看 楊宏勝和楊宏勝

武昌

#重定向 武昌区.

查看 楊宏勝和武昌

武昌区

武昌区是中國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市辖区,人口为113.7万人(2008年末),是原武昌市的主体部分。当地人的习惯将武汉市长江以南的市区部分统称武昌,包括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三个行政区划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昌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人大以及湖北省政协等省级国家机关驻地。.

查看 楊宏勝和武昌区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清朝新军等力量在中國武汉武昌发生的兵变:旨在推翻清朝统治,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共進會和文學社)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再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在清廷將部分湖北新軍調往四川平定保路運動之際,留守湖北之新軍中的革命黨人遂計畫在1911年10月16日發動革命。但10月9日事跡敗露,導致革命黨人遭搜捕殺害,於是10月10日晚間黨人先發制人,齊集猛攻湖廣督署,湖廣總督出逃後督署陷落,至12日攻陷武漢三鎮,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 武昌起义的成功发动,使中國各地陸續響應革命黨人推翻清朝的訴求,最終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政體,建立了中國史上第一个共和國,就是中华民国,是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查看 楊宏勝和武昌起义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楊宏勝和清朝

湖广总督

湖廣總督(v),又稱两湖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正式簡稱為湖北湖南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湖北和湖南的軍民政務。因湖北、湖南兩省在明朝時同屬湖廣省,因此通稱為湖廣總督。.

查看 楊宏勝和湖广总督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查看 楊宏勝和湖北省

斬首

斬首,亦稱砍頭、殺頭或開刀問斬,是死刑的一種,即將人的頭部砍去。.

查看 楊宏勝和斬首

新軍

新軍全稱「新建陸軍」,是清朝政府於甲午戰爭之後編練的新式陸軍軍隊。這支軍隊的特色是完全使用西式的軍事制度、訓練以及裝備,是清朝最後一支有戰鬥力的正規軍。.

查看 楊宏勝和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