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4 关系: 司徒,后唐,同光,孟知祥,二月十八,後蜀,光祿大夫,郭从谦,长兴,李存勖,李存确,李存礼,李存纪,李存美,李存霸,李存渥,李嗣源,李克用,李皇后 (後蜀高祖),李繼嶢,李繼蟾,李繼潼,新五代史,旧五代史。
司徒
司徒,中国、朝鮮、越南古代职官。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金文多作“司土”,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春秋时沿置。 汉哀帝时丞相改称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成为三公之一。.
查看 李繼嵩和司徒
后唐
后唐(923年-937年)是中國五代時期的政權之一。923年,唐朝的赐姓宗室李存勖消灭後梁,聲稱重建唐朝。後為石敬瑭勾結契丹入侵而滅亡。後唐的建立至其亡國歷時十四年。史学家為了區別由李淵所建立的唐朝,因而稱之為後唐。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 另外,雖然后唐統治者的祖源是沙陀族,但當時的後唐統治的是漢族地帶,後唐也被稱為「漢國」。.
查看 李繼嵩和后唐
同光
同光(923年四月-926年四月)是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勗的年号,也是李存勗使用过的唯一的一个年号。计时4年。闽太祖王審知用此年号(923年四月-925年);荆南武信王高季兴亦用此年号(924年三月-926年四月)。 清代的同治、光緒兩朝,亦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查看 李繼嵩和同光
孟知祥
後蜀高祖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市西南)人。后唐太祖李克用婿。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開國皇帝(934年在位),在位不到1年,享壽61岁。.
查看 李繼嵩和孟知祥
二月十八
二月十八,农历二月第十八天。.
查看 李繼嵩和二月十八
後蜀
後蜀(934年-965年,又稱孟蜀)是中國歷史上的十國之一,其疆域较前蜀而言要小,其中后蜀的疆域东线和北线最为显著。东由襄樊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
查看 李繼嵩和後蜀
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古代職官名。為君主近臣,依君主詔命行事。.
查看 李繼嵩和光祿大夫
郭从谦
郭從謙(),五代後唐人,伶人出身,藝名郭門高。為了報仇,926年發動興教門之變,殺害後唐莊宗李存勗。.
查看 李繼嵩和郭从谦
长兴
长兴可以指:.
查看 李繼嵩和长兴
李存勖
#重定向 唐庄宗.
查看 李繼嵩和李存勖
李存确
李存确(),后唐太祖李克用的第六子,生母不详。 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辛亥,诏封通王。926年四月,李存纪、李存确听说郭从谦造反,杀害大哥庄宗李存勖,逃到南山,藏在民家。唐明宗诏河南府和诸道:“诸王出奔,所至送赴阙;如不幸物故者,收瘗以闻。”藏匿李存纪、李存确的民家上告安重诲,安重诲对霍彦威说:“二王逃难,主上寻求,恐其所失。今上既监国典丧,此礼如何?”霍彦威回答:“上性仁慈,不可闻奏。宜密为之所,以安人情。”指使民家把他们杀了。.
查看 李繼嵩和李存确
李存礼
李存礼,山西应县人,后唐太祖李克用之子,后唐庄宗李存勖之弟,生母不详。 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廿三日辛亥,后唐庄宗李存勖诏封三弟薛王。926年四月,郭从谦兵变,杀害后唐庄宗,李克用的养子明宗李嗣源即位。李存礼与因为中风得病、半身不遂居住在晋阳的李存美不知所终。《十国春秋·李崇礼传》称庄宗弟薛王李崇礼在郭从谦之乱后隐姓埋名避难,因欣赏闽国延平镇的山水而住下,结庐坑口,尽出私财赈济贫乏。后来病危,将封诰给人看,人们才知道他的来历。李崇礼或即李存礼。.
查看 李繼嵩和李存礼
李存纪
李存纪(),后唐太祖李克用的第七子,生母曹氏。 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辛亥,诏封通王。926年四月,李存纪、李存确听说郭从谦造反,杀害大哥庄宗李存勖,逃到南山,藏在民家。唐明宗诏河南府和诸道:“诸王出奔,所至送赴阙;如不幸物故者,收瘗以闻。”藏匿李存纪、李存确的民家上告安重诲,安重诲对霍彦威说:“二王逃难,主上寻求,恐其所失。今上既监国典丧,此礼如何?”霍彦威回答:“上性仁慈,不可闻奏。宜密为之所,以安人情。”指使民家把他们杀了。 据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墓志铭,王处直第三女嫁北京留守李存纪,未知是否同一人。.
查看 李繼嵩和李存纪
李存美
李存美,山西应县人,后唐太祖李克用的第三子,后唐庄宗李存勖之弟,生母不详。 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廿三日辛亥,后唐庄宗李存勖诏封三弟邕王。李存美因为中风得病,半身不遂,居住在晋阳。郭从谦兵变,杀害后唐庄宗,李存美没有被杀,但与李存礼不知所终。.
查看 李繼嵩和李存美
李存霸
李存霸(),后唐太祖李克用之子,山西应县人,后唐庄宗李存勖同母弟,生母曹氏。 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辛亥,诏封永王。李存霸历任昭义、天平、河中三军节度使,都是不到藩镇,只是在京师食俸禄。赵在礼造反后,李存霸被派到河中,唐庄宗到汜水,改李存霸北京太原府留守,李存渥为河中节度使,诏书没有到达,郭从谦反,杀庄宗。李绍荣欲到河中投奔永王李存霸,从兵溃散,李存霸听说京城大乱,率众千人弃河中奔太原。李存霸至晋阳,麾下逃散已尽,只有康从弁没有离开。李存霸削发、服僧衣谒见符彦超:“愿为山僧,希望你能庇护。”军士争杀李存霸,符彦超说:“六相公存霸既然来了,应当奏请,再决定去留。”军士不听,杀之于府门之碑下。.
查看 李繼嵩和李存霸
李存渥
李存渥(),后唐太祖李克用之子,后唐庄宗同母弟,生母曹氏。 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辛亥,诏封申王。李存渥历任义成、天平二军节度使,都是不到藩镇,只是在京师食俸禄。唐庄宗到汜水,改李存霸北京太原府留守,李存渥为河中节度使,诏书没有到达,郭从谦反,攻兴教门,李存渥从庄宗抗拒。庄宗中流矢而死,李存渥与刘玉娘皇后逃奔太原,据说路上二人私通。到太原符彦超不纳,李存渥走至风谷,为部下所杀。.
查看 李繼嵩和李存渥
李嗣源
#重定向 唐明宗.
查看 李繼嵩和李嗣源
李克用
李克用(),字翼圣,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人,後唐莊宗李存勗之父,本姓朱邪(又作朱耶),其父受唐朝天子賜李姓。綽號鴉兒、三郎、獨眼龍、飛虎子,沙陀族人,唐大中十年(856年)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門北部)。是中國唐朝末年最強大的藩鎮節度使之一,後受唐封為晉王。后唐建立後,尊稱其為後唐太祖武皇帝。.
查看 李繼嵩和李克用
李皇后 (後蜀高祖)
李皇后()五代十国后蜀高祖孟知祥皇后,后唐太祖李克用和貞簡皇后曹氏女。 初封琼华长公主,后改封福庆长公主,於孟知祥称帝前逝世。後孟知祥稱帝,追封李氏為皇后,葬和陵。据墓志铭,公主所生的兒子孟贻范、孟贻邕,皆早夭。.
李繼嶢
李繼嶢,后唐庄宗李存勖第五子,生母不詳。 同光三年二月十八辛巳(925年3月15日),唐庄宗李存勖下诏命令,皇子李繼潼、李繼嵩、李繼蟾、李繼嶢为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因為他們都年幼,都沒有出阁封王。第二年,李存勖被郭從謙弒殺。庄宗遇弑时,李克用子孙在世的有十一人:李存霸、李存渥、李存美、李存礼、李存确、李存纪、李继岌、李继潼、李继嵩、李继蟾、李继峣。明宗李嗣源即位,其中五人被杀(李存霸、李存渥、李存确、李存纪、李继岌),李存美患病得以保全,其余包括李存礼、李继潼、李继嵩、李继蟾、李继峣都不知所终。《清异录》記載,后唐福庆公主下嫁孟知祥。长兴四年(933年),明宗晏驾,后唐大乱。庄宗诸子削发为僧,從小道逃到后蜀。當时孟知祥称帝,厚待他們像自己的兒子,赐予千计。.
查看 李繼嵩和李繼嶢
李繼蟾
李繼蟾,后唐庄宗李存勖第四子,生母不詳。 同光三年二月十八辛巳(925年3月15日),唐庄宗李存勖下诏命令,皇子李繼潼、李繼嵩、李繼蟾、李繼嶢为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因為他們都年幼,都沒有出阁封王。第二年,李存勖被郭從謙弒殺。庄宗遇弑时,李克用子孙在世的有十一人:李存霸、李存渥、李存美、李存礼、李存确、李存纪、李继岌、李继潼、李继嵩、李继蟾、李继峣。明宗李嗣源即位,其中五人被杀(李存霸、李存渥、李存确、李存纪、李继岌),李存美患病得以保全,其余包括李存礼、李继潼、李继嵩、李继蟾、李继峣都不知所终。《清异录》記載,后唐福庆公主下嫁孟知祥。长兴四年(933年),明宗晏驾,后唐大乱。庄宗诸子削发为僧,從小道逃到后蜀。當时孟知祥称帝,厚待他們像自己的兒子,赐予千计。.
查看 李繼嵩和李繼蟾
李繼潼
李繼潼,后唐庄宗李存勖第二子,生母不詳。 同光三年二月十八辛巳(925年3月15日),唐庄宗李存勖下诏命令,皇子李繼潼、李繼嵩、李繼蟾、李繼嶢为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因為他們都年幼,都沒有出阁封王。第二年,李存勖被郭從謙弒殺。庄宗遇弑时,李克用子孙在世的有十一人:李存霸、李存渥、李存美、李存礼、李存确、李存纪、李继岌、李继潼、李继嵩、李继蟾、李继峣。明宗李嗣源即位,其中五人被杀(李存霸、李存渥、李存确、李存纪、李继岌),李存美患病得以保全,其余包括李存礼、李继潼、李继嵩、李继蟾、李继峣都不知所终。《清异录》記載,后唐福庆公主下嫁孟知祥。长兴四年(933年),明宗晏驾,后唐大乱。庄宗诸子削发为僧,從小道逃到后蜀。當时孟知祥称帝,厚待他們像自己的兒子,赐予千计。.
查看 李繼嵩和李繼潼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脩撰,是唐代以後唯一私修正史。 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觀不同而作罷,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原名《五代史记》。因為私撰,故藏於家。脩卒,家人上呈於朝廷。 乾隆时,因薛居正《舊五代史》列為正史,歐史改稱《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歷史。 《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餘錄》、《九國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更加詳實。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彦章、段凝、趙在禮、范延光、盧文紀、馬胤孫、姚顗、崔税、吕琦、楊渥等傳內容都有補強。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查看 李繼嵩和新五代史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撰。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概称《五代史》。原本已佚,今本乃邵晉涵等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等文獻中輯出,是二十四史中唯一輯本。.
查看 李繼嵩和旧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