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司空
司空,空是工的通假字,是中国、朝鮮古代官名。 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春秋、战国时沿置。宋国因宋武公名叫司空,所以将司空改为司城。孔子曾任鲁国的司空。 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东汉将大司空改为司空,与太尉、司徒(丞相、大司徒改任)并称三公,一直延续到宋徽宗时,仿周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辽朝、金朝三公还是太尉、司徒、司空,元朝时设时废。明朝、清朝还是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明清时期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
查看 李匡威和司空
后唐
后唐(923年-937年)是中國五代時期的政權之一。923年,唐朝的赐姓宗室李存勖消灭後梁,聲稱重建唐朝。後為石敬瑭勾結契丹入侵而滅亡。後唐的建立至其亡國歷時十四年。史学家為了區別由李淵所建立的唐朝,因而稱之為後唐。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 另外,雖然后唐統治者的祖源是沙陀族,但當時的後唐統治的是漢族地帶,後唐也被稱為「漢國」。.
查看 李匡威和后唐
后梁
後梁(907年-923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皇朝。自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唐称帝建國至923年11月19日梁末帝亡国于后唐,历时17年。因为皇帝为朱姓,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区别,故又称朱梁。.
查看 李匡威和后梁
大順 (唐朝)
大順(890年正月至891年十二月)是唐昭宗的年號。.
查看 李匡威和大順 (唐朝)
幽州节度使
幽州節度使,又称幽薊節度使、燕薊節度使、范阳節度使、卢龙節度使,是唐朝在燕薊(今北京、河北地区)设置的節度使,天宝十节度之一。安史之乱的根据地,后直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
查看 李匡威和幽州节度使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為中國歷史的官職,三公之一,御史的首領,负责监察百官,大约相当于副丞相。 類似於近代:監察院、督察處、政風廉潔處、廉政公署。防範朝廷主官於侵害人民權益、貪官污吏、貪贓枉法。.
查看 李匡威和御史大夫
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古代職官名。為君主近臣,依君主詔命行事。.
查看 李匡威和光祿大夫
王镕
王镕(),回紇人,唐朝末年五代十国初期成德节度使、赵王。年少繼位,為人有智謀,周旋於汴州節度使朱温、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等大諸侯之間,晚年喜好方士長生不老之術,建造府邸、园林,在当时首屈一指。政务皆交由行军司马李蔼、宦官李弘规处置,自己则深居不出。藩政凋敝,被義子王德明兵變所殺。.
查看 李匡威和王镕
留后
留後,中國歷史上的軍官名,节度使出征或入朝,常以親信為留后,處理本藩之軍政。 唐代安史之乱后,地方勢力逐漸形成,河朔三镇和淄青节度使、淮西节度使等藩鎮在臨終前多遗表上京師,请以子弟为留后。又如武寧軍副节度使王智兴驅逐节度使崔羣,自称留后。 對於這些自命為留後的有力軍人,朝廷有时予以承认,有时不予承认,不承認時往往會發生战争。例如柳亚子《诸将》诗之三:“却怜代将纷紜日,留后居然节度风。”.
查看 李匡威和留后
范阳
范阳是中国歷史上,古代的一个地名和行政区划,约在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广义上的范阳有时和幽州通用。.
查看 李匡威和范阳
藩
藩是源自中國封建制度的地方分權概念,在古代的中國和日本形成了各種與領土分封治理有關的制度或名稱,包括:.
查看 李匡威和藩
柱国
柱国,又称上柱国,中國古代官名。战国楚置,时立覆军杀将有战功者为上柱国。北魏置「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孝莊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被杀后此官遂废。 大统三年(537年),西魏文帝以宇文泰有建中兴之功,又重新授予宇文泰柱国大将军之号。到大统十六年以前,总共有八人被拜为柱国大将军,当时号称「八柱国」。宇文泰总领百官,督中外军,为柱国之首,广陵王元欣则是因西魏皇族地位尊崇而挂名,其余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共12個大将军,分掌禁旅。 *.
查看 李匡威和柱国
李匡筹
李匡筹(?《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或作李匡俦,晚唐军阀,景福二年(893年)推翻兄长李匡威后成为卢龙节度使直至乾宁元年(894年)末或二年(895年)初战败。.
查看 李匡威和李匡筹
李全忠
李全忠(),中国唐朝末年军阀,885年推翻前任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后统治卢龙军直至886年去世。儿子李匡威、李匡筹在他死后相继为节度使。.
查看 李匡威和李全忠
李克用
李克用(),字翼圣,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人,後唐莊宗李存勗之父,本姓朱邪(又作朱耶),其父受唐朝天子賜李姓。綽號鴉兒、三郎、獨眼龍、飛虎子,沙陀族人,唐大中十年(856年)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門北部)。是中國唐朝末年最強大的藩鎮節度使之一,後受唐封為晉王。后唐建立後,尊稱其為後唐太祖武皇帝。.
查看 李匡威和李克用
武州
武州,可以指:.
查看 李匡威和武州
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更太原府以北诸军州节度为河东节度。自后节度使领大同军使,副使以代州刺史领之,复领仪、石二州。 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又于边境设置十节度使,三经略守捉使,以遏制四夷。河东节度使为其中之一,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管兵五万五千人,马万四千疋,衣赐岁百二十六万疋段,军粮五十万石。与朔方节度使互为掎角,以防御北方的草原民族。.
查看 李匡威和河东节度使
成德节度使
#重定向 成德節度使.
查看 李匡威和成德节度使
景福
景福可以指:.
查看 李匡威和景福